《答谢中书书》注释、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注释、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注释、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重点注释默写:

1、【五色交辉】

2、【四时】

3、【歇】

4、【夕日欲颓】【颓】,

5、【沉鳞】

6、【欲界之仙都】

7、【与】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A.及城溃及:到了…的时候

B.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就

C.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

D.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用来……的方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

B.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C.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D.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3.下列句式与“为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

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单智勇过人,带领即墨百姓守卫即墨三年,没有让燕将乐毅攻下

B.燕昭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

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不是想“南面而王”,而是想让燕昭王立他为齐王

D.“独四单宗人以铁笼得免”从正面描写了田单的“多智习兵”;乐毅三年未或下即墨,是从侧面烘托了田单的“多智习兵”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2)汝何敢言若此!

参考答案:

一、重点注释默写: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三、理解性默写:

1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

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

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

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D )。

A.及城溃及:到了…的时候

B.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就

C.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

D.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用来……的方法

【解析】D……的原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

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

B.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C.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D.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解析】例句是用。A因为。B来。C用。D来。

3.下列句式与“为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B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

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A倒装句,谓语前置。B被动句。C倒装句。D倒装句,

宾语前置。

4.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四单智勇过人,带领即墨百姓守卫即墨三年,没有让燕将乐毅攻下

B.燕昭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

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不是想“南面而王”,而是想让燕昭王立他为齐王

D.“独四单宗人以铁笼得免”从正面描写了田单的“多智习兵”;乐毅三年未或下即墨,是从侧面烘托了田单的“多智习兵”

【解析】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是因为有田单守城。南面而王,是别人的谗言。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翻译: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来抵御燕军。

(2)汝何敢言若此!

翻译: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答谢中书书》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答谢中书书》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简析】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 4、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析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趣 (板书:山川)同学们,看到“山川”这两个字,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看出你们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的感受一番。《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 解题: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知: 1、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 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三、合作探究,欣赏美点: 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之美,作者写出了它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论语八则》练习题答案

期末复习卷之《论语》八则 姓名:班级:学号: 一、解释下划线的字:(每空2分,2*17=34)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习:实习,温习。说:通“悦”喜悦,高兴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怨恨、生气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不如:比不上乐:以(之)为快乐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从:跟从,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行走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尝:曾经终:整寝:睡 8、以思,无益 益:收益,益处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调:凋谢。 二、翻译句子:(4*6=24)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他们的缺点就(引以为鉴)改正它。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其中。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快乐(的事)吗?

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想要求快,就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以此)来(进行)思考,毫无收益,还不如去学习。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已学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这知识就是知道这知识,不知道(这知识)就是不知道(这知识),这(才)是聪明的。 三、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每空1分)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2分)言行的一本书,也是儒(1分)学派的经典。《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4、《论语》八则节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请任意列举三个:温故知新、择善而从、欲速则不达。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择其善者而从之”来表示; 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 10、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26《山市》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答谢中书书教案新人教版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 4、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析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趣 (板书:山川)同学们,看到“山川”这两个字,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看出你们对美好的大自然的

向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的感受一番。《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 解题: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知: 1、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 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三、合作探究,欣赏美点: 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之美,作者写出了它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语文听评课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doc

语文听评课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语文听评课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听课中,联系自己的,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并及时地写在教案中,正是这一次次的修正与补充,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听评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语文听评课心得体会1 5月10日,我到广水市实验小学听了市实验小学刘伟、武汉市江岸区黄陂路小学潘莹以及武汉市特级教师王凌等三位的课,她们的课朴实、生动、有趣,让我对小学语文,特别是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的更好,谁就能震慑的心灵。当我听这三位老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领学生在语文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感受自己的真情。如刘伟老师提供的小诗;潘莹老师提供《我妈妈》的绘本,利用图片欣赏、绘本引路激发学生的激情,借助看图读句子读出学生不同的感受,打开学生的思路,挖掘、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引起学生的心灵对话,让学生学会爱的表达,并做到乐于表达、自由表达,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我能写、我会写的快乐。她们的创设学生想写的情境,铺设学生想写的框架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也要做到解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

二、教师的教学艺术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三位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钻研了教材。 2、驾驭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她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如王凌老师的《草船借箭》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利用读歇后语、在括号里填历史人物的方法导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最喜欢的句子、读人物的对话、读呼应句、演课文内容等方法来学习课文,做到了乐学、活学。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昏昏欲睡,而在这三位老师的课上,师生互动很多,学生不再是听从,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使用了多媒体、绘本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各级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各位名师学习,不但提高自身素质,不但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语文教师。 语文听评课心得体会2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他们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我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心情也被感动着。每逢讲评课,附小的老师们都毫不敷衍,有什么说什么,真诚的指

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

10 短文两篇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写景状物的方法。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课文。 2.学习文章写景状物的方法。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2.走近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附:“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初读文章,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师范读,生认真听节奏和语气。 3.齐读文章。 4.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 5.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6.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走进课文,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 1.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思考每一层的意思。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预设: 1.分3层。第一层(第1句):总领全文,“美”点明中心。第二层(第2句—第5句):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第三层(第6句—第7句):发表感慨,总结并呼应前文。 2.学生初步感知,只要能答出作者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之类即可。 三、再读文章,与文本对话 “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再读文章,思考并在小组讨论: 1.课文描述“山川之美”,很像一首优美的山水诗。课文描绘了哪些美景?美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美景的? 各小组展示,师补充明确: “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写出了山高水清、秀美奇丽、生机勃勃等特点。围绕首句“山川之美”突出“四美”。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

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注释默写: 1、【五色交辉】 2、【四时】 3、【歇】 4、【夕日欲颓】【颓】, 5、【沉鳞】 6、【欲界之仙都】 7、【与】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卷: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 情的句子是:

五、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四时.俱备: ②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 ④晓.雾将歇: ⑤夕日欲颓.: ⑥古来共谈.: ⑦五色交辉.: 2、一词多义: 欲: ①夕日欲颓: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 ①自康乐以来: ②自非亭午夜分: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书: ①谢答中书书: ②谢答中书书: 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27短文两篇(1)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l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 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 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沉鳞竞跃译文: 20、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案:18.①四季。②休息。这里指散尽。③坠落。④参与,这里指欣赏。(4分,一词1分) 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27短文两篇(2) 阅读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解: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解释划线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翻译全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了解本文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大意,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朗读正音学习《论语》前两则 一、导入: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帮助宋太祖治理天下,可谓功不可没,在他死后,人们在他宅子里,发现了半本书,原来他就是靠这半本书治理天下的,大家知道是哪本书吗? 明确:论语,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事实上论语里很多说法我们都很熟悉,比如“人无远虑……”比如“小不忍……”比如……论语对中国文化影响相当大,有人的名字就出自论语,比如台湾的任贤齐,出自“见贤思齐”,苏有朋,出自“有朋自远方来”等。 或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二、解题 1、《论语》其书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四书》之一。 2、孔子其人 学生说了解的情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孔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所谓"仁" 就是" 爱人"。 三、朗读正音 亦奚以为(xī)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 yuè) 是人之所恶也(wù)恶乎成名(wū) 四、疏通分析背诵一二则 1、第一则 学生齐读试译 重难点字词疏通:尝:曾经终日:整天 翻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分析含义: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试背: 2、第二则 学生齐读试译 重难点字词疏通:就:靠近接近有道: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纠正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

《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2.文题诠释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3.主旨 文章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象,表达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内容解读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接着写高山、流云、溪流、石壁、青林、翠竹等景物,“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5.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部分,从“高峰人云”到“沉鳞竞跃”,写景。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2、结合本文的学习理解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 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 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能够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 “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①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明确:表顺 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学而不厌。 ③重要句子的翻译 ④全文的翻译

奇思妙想作文评课稿

作文讲评课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优美习作,让我很感动。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课中,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激起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来自于身边的同年龄、同水平的并非完美的学生习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意识,促使其调动自己的知识修养来体味、参与、完善阅读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 (二)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金钥匙”。很值得我学习。 高中语文评课稿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 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试题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B(2分) 11、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以上共8分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19.B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0. 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开放探究 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27课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鳞()遂()荇

论语八则赏析

论语八则赏析 关于论语八则赏析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八则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八则赏析:文学常识《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与《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学说的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作品《春秋》,鲁国人。 论语八则赏析:课文分析1、翻译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聪明智慧。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2、理解默写: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有朋远方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 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4、从“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答: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 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 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2019年语文听课评课学习总结范文精选

2019年语文听课评课学习总结范文精选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 生的心。以下是给大家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听课评课学习总结范文精选,供您阅读与参考。 20xx年11月22日,我校为了打造教师,语文组进行了听课评课活动,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由于课程的限制,我仅听了八节课:邱光龙老师的《桃花源记》、易晓寰老师的《化石吟》、李文胜老师的《苏州园林》支玉老师的《答谢中书书》、张值升老师《散步》、刘珍良老师的《那树》、朱桂谷老师的《天上的街市》、刘伦老师的《泊秦淮》、课堂上教师成熟与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几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才认识到《化石吟》这篇文章原来也可以这样设计的,那优美的朗读更让我心 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 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刘珍良老师在《那树》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找出那树的情体现

在哪些地方?人们是怎样对待那树的?(讨论)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 很高,还有李文胜老师的《苏州园林》,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 悟文章的语言美。比如:支玉老师在《答谢中书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在刘伦老师的《泊秦淮》中,刘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诗歌,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诗的情感,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领悟其义。在拓展延伸这一部分,张值升老师在《散步》这一课、让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这一重要含义。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造就课堂深层次的延伸。 其次,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在上课时,这几位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

10.第10篇 答谢中书书

第10篇答谢中书书(2019《中考说明》有)(2020重点复习) 南朝齐梁·陶弘景 中考考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消沉,萎靡 2.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五色交辉. 原意:光辉,句中意: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 (1)山川之美.[F] 美:____________ (2)古来共.[F]谈.[F] 共:____________ 谈:____________ (3)五色交辉 ..交辉:__________ (4)四时 ..俱备四时:__________ (5)晓雾将.[F]歇将:____________ (6)猿鸟乱.[F]鸣乱:____________ (7)沉鳞.竞跃鳞:____________ (8)实.[F]是欲界之仙都实:____________ (9)自.[F]康乐以来自:____________ (10)未复有能与.其奇.[F]者与:____________ 奇: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是欲界之仙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