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与ISO14001知识点总结

ISO9001与ISO14001知识点总结
ISO9001与ISO14001知识点总结

审核流程(顺序):

一、审核准备:

1、编制审核计划 ?

2、组成审核组(数量、资格、能力)

3、收集审阅有关文件(审核依据:ISO标准、体系文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和标准)

4、编制审核检查表 ?

5、通知相关方开首次会议

二、审核过程:

1、首次会议(首次会议通知、首次会议议程、首次会议签到表、首次会议记录)

2、现场审核

3、审核组会议

4、总结会议

5、末次会议

三、审核总结

1、编制年度审核报告

2、编制不合格项分布矩阵表

审核四技文件:职能分配表、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不合格报告

首次会议的议程:

委托方(最高管理者)

1、宣布本轮审核开始

2、任命审核团队

3、对受审方提出要求:

1)要求受审方做好迎审准备工作;(呼1)

2)要求受审方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呼2)

3)接收审核结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呼3)

审核方(管理者代表+审核员)

1、自我介绍

2、简述审核计划

3、向受审方提出在正式审核前有一次非正式会晤;(呼4)

受审方(职能部门的第一责任人)

1、自我介绍

2、简述迎审准备工作

3、向委托方和审核方做出承诺:

1)(应1)

2)(应2)

3)(应3)

4)(应4)

职能分配表(第一个技术文件):改进思路

第一眼:横向看,职能部门的数量10个左右。

第二眼:竖向看,标准的解析度越高越好。

第三眼:找到任一个CCP横向看,主要职责越少越好,最好是一个。

第四眼:找到任一个职能部门竖向看,主要职责的数量最好是职能部门数量的1-2倍,相关职责的数量最好是主要职责数量的1-2倍。

ISO9001 4.1-8.5.3

4.1 4.2.3

5.1

7.1 7.3 过程 8.3

4.1-8.

5.3+4.2.3

4.2.3+

5.4.2

6.2.2/6.3/6.4+5.1e

6.2.2+5.1e(三类人) 过程+6.2.2

过程+7.6

审核:1、基本知识 2、实务知识

1、基本知识:

审核的概念: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其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

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的目的:

审核的范围:

审核的依据/准则:

审核的时机和频次:

2、实务知识

审核的流程/顺序:

审核准备的内容:

审核的过程:首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现场审核(审核方、受审方)、审核组会议(审核方)、总结会议(委托方、审核方)、末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审核总结:?

四技文件:职能分配表、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报告的内容:

1、基本信息(受审部门,审核员,时间)

2、缺陷的固定:(描述,定位,定性,定量;审核员和受审方第一责任人)

定性:(C)

系统性(P)/实施性(D)/有效性(A)

定量:

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观察项

严重不合格的判定原则:(6个原则)

3、原因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审核员和受审方第一责任人)

4、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针对缺陷制定的改进措施=改进方法+验证方法,措施的实施负责人和受审方第一责

任人)

5、跟踪和验证缺陷的改进情况,形成审核结论并关闭不合格(审核结论,审核员)

6.2.2能力、意识、培训

6.2.2+5.1e(1/2/3) 4.1

6.2.2

Q-CCP(ISO标准4.1-8.5.3/组织自身识别的要素)—功能程序—QMS—QM(4.1-8.5.3)/QP(6+?)/QW/QR

程序文件的6个组成部分:

目的、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记录

ISO9001标准规定的6个CCP必需形成程序文件:4.2.3、4.2.4、8.2.2、8.3、8.5.2、8.5.3

文件要有管理功能必需有6个功能要素,程序文件也不例外:5W1H:what who when where why How

定位:ISO9001 7.3

QM

QP M-QP-7.3-01-4.8.3

QW

ISO9001标准

4.1 4.2.1 4.2.2 4.2.3a-g 4.2.4

5.1a-e 5.2 5.3 5.4.1 5.4.2

5.5 5.5.1 5.5.2 5.5.3 5.6 5.

6.1

5.6.2 5.6.3 6.1 6.2 6.2.1 6.2.2

6.3 6.4

7.1a-d 7.2 7.2.1 7.2.2

7.2.3 7.3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4 7.4.1 7.4.2 7.4.3 7.5.1 7.5.2 7.5.3 7.5.4 7.5.5

7.6 8.1 8.2 8.2.1 8.2.2 8.2.3

8.2.4 8.3 8.4 8.5 8.5.1 8.5.2

8.5.3

审核实务练习解答:

1、关于职能分配表的改进问题。

1)经仔细观察M公司职能分配表发现:职能部门的数量是7个,当M公司管理资源配置充足时可考虑增加职能部门的数量。

2)经仔细观察M公司职能分配表发现:标准的解析度偏低,例如5.5/7.3/7.5等均未作解析,当M公司管理资源配置充足时可考虑提高标准的解析度。

3)经仔细观察M公司职能分配表发现:有些标准的条款对应的主要职能部门数量偏多,例如

5.6/7.5/7.6等,当M公司管理资源配置充足时可考虑让每个关键点对应的主要职能部门唯一

化。

4)经仔细观察M公司职能分配表发现:有些职能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数量与职能部门数量不协调,例如,人力资源部,生产部等,有些职能部门承担的相关职责与主要职责的数量不协调,例如,

总经办,市场部等,当M公司管理资源配置充足时可考虑让职能部门的数量和主要职责的数量

和相关职责的数量分配相协调。

2、关于首次会议议程的问题。

委托方(最高管理者)相关职责:

1)宣布审核开始。

2)任命审核团队,并对团队作简单介绍。

3)对受审方提出要求:

a.要求受审方做好迎审准备工作;

b.要求受审方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

c.接受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审核方相关职责:

1)自我介绍

2)简述审核计划

3)向受审方提出在正式审核前的一次非正式会晤

受审方相关职责:

1)自我介绍。

2)简述迎审准备工作。

3)向委托方和审核方做出承诺:

a.做好迎审准备工作

b.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

c.接受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d.首次会议之后代表职能部门与审核员

对接。

3、关于审核过程和每个过程由哪些人参与的问题。

审核过程有5个:

首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现场审核审核方、受审方

审核组会议审核方

总结会议委托方、审核方

末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4、关于审核计划的编制问题。

内部审核计划

编号:

编制人签名:/日期审核组长签名:吴某/日期:批准人签名:周某/日期: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

编编制人签名:/日期审核组长签名:吴某/日期:批准人签名:周某/日期:

不合格报告

注:

“A”为本不符合项分析的原因

“B"为本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C“为纠正措施的实施负责人

考试复习

试卷有三份:

ISO9001(120分)

ISO14001(120分)

ISO19011(100分)

一、名词解释:(5-10分)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过程: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缺陷:

记录: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污染: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环境管理体系(EMS):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环境绩效: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环境指标:由环境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内部审核: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持续改进: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

二、判断题:(10-20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40-60分)

ISO9001(族:体系) 4.1-8.5.3和ISO14001 4.1-4.6

审核的基础知识环境法知识环境污染相关知识 ISO基础知识

四、简答题:(30-50分)

审核:1、审核的概念 ?

为获得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审核的目的?

第一方审核的目的:

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BG/t\TI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目标的要求且保持有效运行

3、评价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4、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

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第二方审核目的:

1、当有建立合同关系的意向时,对供方进行初步评价

2、在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验证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

3、作为制定和调整合格供方名单的依据之一

4、沟通供需双方对质量要求的共识

第三方审核目的:

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确定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

3、确定受审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被认证/注册

4、为受审方提供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机会

5、减少许多重复的第二方受审

6、提高组织声誉,增强竞争能力

7、查证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3、审核的依据?

第一方审核依据:

1、 ISO9001和ISO14001标准

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四阶文件QM 、QP 、QW 、QR )

3、 相关的法律、法规(适用的)

4、 特殊行业的特殊规定(如军工条例等) 二方审核依据:

顾客与组织商定可在第一方审核依据中增、删 第三方审核依据:

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审核的特点?

独立性、时效性、适宜性

5、 审核的顺序或流程?

6、审核的准备?

编制内审计划 组成审核组

收集审阅有关文件(审核依据) 编写内审检查表

通知相关方开首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6、 审核的过程?

首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现场审核(审核方、受审方)、审核组会议(审核方)、总结会议(委托方、审核方)、末次会议(委托方、审核方、受审方)

7、 审核四技文件?

职能分配表、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不符合报告

8、 首次会议的议程?

委托方(最高管理者)相关职责: 1)宣布审核开始。

2)任命审核团队,并对团队作简单介绍。 3)对受审方提出要求:

a.要求受审方做好迎审准备工作;

b.要求受审方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

c.接受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审核方相关职责: 1)自我介绍 2)简述审核计划

3)向受审方提出在正式审核前的一次非正式会晤

确定审核目的/范围 内审清单、计划、审核组

首/末次会议、搜集客观证据、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本次审核结论 纠正、预防跟踪验证

编制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分析报告并输入管理评审

受审方相关职责:

1)自我介绍。

2)简述迎审准备工作。

3)向委托方和审核方做出承诺:

a.做好迎审准备工作

b.配合审核员发现缺陷

c.接受缺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d.首次会议之后代表职能部门与审核员对接。

10、不合格报告的内容?

1、基本信息(受审部门,审核员,时间)

2、缺陷的固定:(描述,定位,定性,定量;审核员和受审方第一责任人)

定性:(C)系统性(P)/实施性(D)/有效性(A)

定量: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观察项

严重不合格的判定原则:(6个原则)

3、原因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审核员和受审方第一责任人)

4、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针对缺陷制定的改进措施=改进方法+验证方法,措施的实施负责人和受审

方第一责任人)

11、不合格的性质和量级?

性质: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量级: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观察项

12、严重不合格的判定原则(6个)?

1)定性为系统性的缺陷

2)定性为有效性的缺陷

3)实施性不符合导致严重质量后果

4)定位在QMS 5.1—5.6的缺陷

5)定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6)一个内审周期内同一个CCP连续两次因同样的原因失控,从第二次开始可以判定为严重缺陷

13、缺陷固定的步骤?

描述/定性/定位/定量

14、审核员的能力?

1、具体工作能力:从事审核准备工作的能力、从事现场审核的能力、编写审核报告的能力、从事跟踪与监督的

能力

2、基本能力:交流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应变的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

15、审核员的作用?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所监督作用

2、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3、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和纽带作用

4、在第二、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作用

5、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

(选择)16、审核的时机和频次;

审核时机:常规审核(例行审核),追加审核。

频次:每年覆盖所有要素(范围)至少一次

特殊情况下进行计划外内审:

(1)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客户有严重投诉。

(2)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产品、质量方针和目标、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生产场所等有较大改变。

(3)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

审核的开始(首次会议)和结束(末次会议);不合格报告的关闭;

审核员验证并认为计划确已完成后,在不合格报告相应栏中签字,这项不合格就可以宣布关闭。

审核的分类和范围?

分类:内审:第一方审核

外审: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范围:1、确定产品(涉及的活动) 2、确定过程 3、确定场所

标准:1、简述标准4.1总要求的内容?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

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应用(见1、2)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

e)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2、简述标准中文件控制(4.2.3)有哪些要素?4.2.3/5.1/7.1

4.2.3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是充分与适宜的;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5.1

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质量方针;

c) 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 进行管理评审;

e) 确保资源的获得。

7.1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 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3、简述标准中记录控制(4.2.4)有哪些要素?

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简述标准中管理承诺(5.1)有哪些要素?

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质量方针;

c) 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 进行管理评审;

e) 确保资源的获得。

4、简述标准中产品实现策划(7.1)有哪些要素?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 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5、简述标准中设计和开发(7.3)有哪些要素/过程?

CCP(要素)4.1-8.5.3

过程:7.1-7.5.5(除7.3.7)

点:剩余

6、简述标准中产品实现的过程(五类过程7.1-7.5)?

产品实现的策划过程、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

7、简述标准中不合格品控制(8.3)有哪些要素?

鉴别、标识、记录、评审、可行的隔离和处置

8、简述ISO9001标准中有哪些要素必需形成程序文件(6个)?

QP:4.2.3、4.2.4、8.2.2、8.3、8.5.2、8.5.3

9、简述ISO14001标准中有哪些要素必需形成程序文件(12个)?

4.3(4.3.1、4.3.2)

4.4(4.4.2、4.4.3、4.4.5、4.4.6、4.4.7)

4.5(4.

5.1、4.5.2、4.5.3、4.5.4、4.5.5)

ISO基础:

1、八项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管理的四个过程(PDCA)?

P

A D

C

3、管理系统/四阶文件?

QM、QP、QW、QR

4、文件的功能性六要素(5W1H);

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哪里、Who谁、Why为何、How怎样

程序文件的六个组成部分?

目的、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记录

5、管理评审的三要素:系统性、实施性、有效性

文件的三级校审:编制、审核、批准

供应链:供方——组织——顾客

环境法相关知识:

1、中国环境法系的构成内容?

1、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环境保护法

4、环境保护行政法

5、环境标准

6、环境管理制度

2、中国签署加入的主要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保护大气和外层空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保护海洋及其生物资源的:《防止海上油污染国际公约》、《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公海

渔业及生物资源保全公约》

动植物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面临没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国际

贸易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

尔摩公约》

另外:《人类环境宣言》、《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3、宪法与环境保护法之间的关系?

宪法是我国的基本大法,是立法基础,是指导性、原则性法律规范。国内一切法律法规。包括

环境保护法,都是在宪法的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宪法相违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法)的分类及内容(含污染防治法类和资源保护法类)?

环境保护法:

1、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正在制定中的《中华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用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国环境管理标准(国标)和管理制度?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征收排污费、三同时

五、判标题(20分):

描述:(缺陷)

定位:(ISO9001或ISO14001 4.1-4.6)

定性:(系统性、实施性、有效性)

定量:严重不合格(系统性、有效性)、轻微不合格

Plan (系统或方案系统性不合格)

Do (执行或实施实施性不合格)

Check (审核发现缺陷)

Action(制定纠正措施有效性不合格)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 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如水、火、气、土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配合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材料(附问题详解)

新课标高考生物最后冲刺回归教材必记 必修三、1、稳态及水盐平衡 1.人体含大量液体,这些液体称为________,可分为______ __和___ _____,其中后者又可称为___ ____,往往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 ___________。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为________。 2.体细胞只有通过___ _____,才能与___ _____进行物质交换。正常人的血液PH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变化围是很小的,其原因是血液中含许多对对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________,每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________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组成的,如________。写出乳酸进入血液后,环境如何保持相对稳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调节下,通过各个____ ____的协调活动,共同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稳态。其生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血钙过高会引起_____ 。 4.人体水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主要排出途径是________,可调节的排出途径是________。机体能通过调节________,使水的________与________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6.___ _____、_____ ___和___ ____等原因,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升高,使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________并传至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一方面使由________分泌、并由________释放的________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减少了________的排出,从而使_____________趋向于恢复正常。7.当____ ____或____ ____时,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使________。(本质____ ____)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的重吸收和________分泌,维持_____ ___含量的平衡。由此可见,人体水的无机盐的平衡,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________来完成。 8.当人在高温条件、剧烈运动或是患某些疾病时,都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严重的甚至________。等。这时只要及时补充_______,就可以缓解症状。人在大量出汗,剧烈呕吐或腹泻时,除了丢失水和Na+外还丢失________,此盐不仅在维持________________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还具有维持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_____等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低,会出现________并导致___________等。人体每昼夜有________的代废物要排出,而溶解这些代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________以上。 9.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 ________正常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 2、血糖的调节、体温及其调节 1.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来源和去向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________的围保持相对稳定。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严重时引起死亡。含量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________,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总论:1、2、3课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 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 第一部分:总论(1、2、3课) 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 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 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 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 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 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 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 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精华)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或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世界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性的,又是普遍的 〖世界观〗:(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八、人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二部分: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二、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 案,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世界观〗: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汇总电子版本

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 汇总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内能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3)内能的大小不影响机械能,而机械能的大小也不影响内能,但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3)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5)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6)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焦耳。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由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热量与热值

(答案)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答案)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三生物知识清单(必修修 3 3 3 3 稳态与环境) 一、植物激素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1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发现⑴.1880 年达尔文的实验该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据此可进一步推测有某种物质从尖端传到尖端下部。 ⑵.1913 年波森和詹森的实验该实验的实验组是用云母片将尖端与下部隔开对照组是用明胶片将尖端与下部隔开。 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尖端向下部传递了某种化学物质。 ⑶.1926 年温特的实验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设置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向尖端下部运输了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⑷.1934 年郭葛发现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 ⑸.综上所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生长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向光侧向背光侧(横/纵)向运输然后通过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部背光一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因此背光侧细胞伸长较快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生长素主要在幼嫩(幼嫩/成熟)的部位产生通过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后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例如在种子和果实发育中生长素是从发育着得种子运往子房壁。据此可推断生长素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③防止落花落果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例如:顶端优势、根向重力生长等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2 2、、其他植物激素的的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子果实;乙烯利可以催熟果实。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 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 热量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 Q 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1000J 。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 1kg 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 Q=qV 7. Q 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 , q 表示热值,单位是焦 /千克(J/kg或焦 /米 3(J/m3 ; m 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 ; V 表示体积,单位是米 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 q 氢 =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108J 。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 c 表示,单位是:焦 /(千克? ℃ ,符号是:J/(kg? ℃ 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 c 水=4.2×103J/(kg? ℃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降温;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放出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取暖。 7.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 吸=cmΔt (Δt=t-t0 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 放=cmΔt (Δt=t0-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