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结论:晶体熔化时要____热,状态是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

结论:非晶体在熔化时要____热,(会、不会)出现固液共存,温度________。

结论:晶体凝固时要____热,状态是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

结论:非晶体在凝固时要____热,(会、不会)出现固液共存,温度________。

/分/分/分/分

1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特点

知识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及其特点 科学思维 我们可以用4个步骤来解释和验证物理学问题。这4个步骤是“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科学论证”。 例如用手在树上摘下一个苹果,是否会落到地下呢?这个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分析,这就是模型建构。然而如果离开了地球,没有了万有引力,那就要切换到用相互作用力模型来分析,这个就是科学思维。最好的科学论证方法就是用实验探究,简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情境 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 讨论 (1)根据图像分析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持续了多长时间? 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均有一段与横轴保持平行,这个保持平行的一段就是熔化和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平行段维持的时间为熔化或凝固所需的时间,所以是3min。 【理解-保持平行】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表现在图像中是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表示在这一段时间里温度保持不变,这一平行段维持的时间为熔化或凝固所需

的时间。 (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平行段对应的温度是什么? 【理解-熔点】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平行段对应的温度是该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熔点=凝固点。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表现在图像中温度持续上升;而凝固过程不断放热,表现在图像中温度持续下降。 【理解-区分】晶体的熔化图像中温度持续上升,而凝固图像中温度持续下降。 (4)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 【理解-状态】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实战演练 导学号 47152225)如图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

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 考点13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无答案)

考点13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2019秋?唐县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冰、海波都是晶体 B.真空不能传声是用推理法得出的 C.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蒸发 D.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2019?西宁)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是一种晶体,液态海波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3.(2018?葫芦岛)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A.蜡熔化成蜡油 B.水凝固成冰 C.冰熔化成水 D.白霜的形成

4.(2017?齐齐哈尔)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5.(2019?邯郸模拟)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水、液氧、干冰 B.有机物:碳酸、塑料、葡萄糖 C.非晶体:松香、沥青、玻璃 D.省力杠杆:扳手、钳子、钓鱼竿 6.(2019?烟台模拟)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属于晶体 B.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C.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 D.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7.(2017?兰山区一模)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对物体加热,对下列各图的相关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 同学们在学完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后,一定需要把物体在各个阶段的状态、吸放热情况、及温度变化等相关特征进行理解掌握。下面张老师以下面的图像为例作为一个讲解: 1.该物质属于晶体。因为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和放热,其温度都保持不变。我们将这两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分别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2.ABCD过程为晶体的熔化曲线,该过程持续吸热。DEFG过程为晶体的凝固曲线,该过程持续放热。 3.AB过程晶体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点晶体开始熔化,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230℃);BC过程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态。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点为230℃,晶体熔化时间为4min;C点晶体刚好熔化结束,为液态。CD过程晶体为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4.DE过程晶体为液态。液态晶体放热,温度降低。E点晶体开始凝固,为液态。物体达到凝固点(230℃)。EF过程为晶体凝固过程,为固液共存态。此过程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点为230℃,晶体凝固时间为2min;F点晶体刚好凝固结束,为固态。FG过程晶体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 5.一般而言,同一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例题1:如图所示是-10℃的冰受热后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开始加热的最初5min内冰是______态。 (2)5—15min内冰逐渐______,此过程中是______态与______态共存的状态。 (3)到20min时,冰全部变成了______℃的水。 (1)固(2)熔化,固,液(3)10 例题2:下图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_________,其熔点是_________,液态名称是_________,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8分钟时的温度是_______,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_______分钟。 冰 0℃水固液共存液态100℃3min

2020年晶体熔化规律和图像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熔化和凝固 晶体熔化规律和图像: 1、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不变、降低)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2、晶体熔化的条件:(1) ;(2)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一定会熔化. B.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C.晶体吸收热量一定熔化 D. 晶体吸收热量不一定熔化 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表示熔化过程中有两段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5、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6、把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的中间,然后用酒精灯 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那么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半B.熔化不到一半 C.熔化多于一半D.没有熔化 7、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时,可采取物理疗法。即将冰或水放在病人 的额头上,利用这两种物质吸热来降低人体的温度。问:为什么质量相等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更好? 8、某晶体在加热时,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图像是图像. (2)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时共用了 min. (3)该晶体在B点的状态是,C点的状态是, BC段处于状态,在此过程中需,但温 度. (4)该晶体可能是 9、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开水供饮水,图中能正确描述这个过程的图像是 ( )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一章 1.1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单晶体为何有各向异性?而实际金属却表现为各向同性? 1.2 作图表示立方晶系(211)、(112)、(210)、(321)、(223)、(236)晶面与[111]、[111]、[021]、[112]、[11]、[123]晶向。 1.3 立方晶系中,{120}、{123}晶面族包括哪些晶面? 1.4 铜和铁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286nm 和0.3607nm ,求13cm 铁和铜中的原子数。 1.5 常见的金属晶体典型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Fe ?、Cu 、Al 、Ni 、Pb 、Cr 、V 、Mo 、Mg 、Zn 、W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l.6 分析纯金属冷却曲线中出现“过冷现象”和“平台”的原因。 1.7 液态金属过冷提供了结晶的驱动力,所以只要有过冷就可以形核,试分析此种说法是否正确? 1.8 凝固时典型金属晶体生长具有何种长大机制?何种条件下,纯金属晶体长大后会得到树枝晶? 1.9 说明过冷(或过冷度)对晶粒细化的影响、如何理解降低浇注温度对晶粒细化的作用。 1.10 试说明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的应用范围及相互关系。 1.11 试分析钨(熔点3380℃)和铁(熔点1538℃)在1100℃变形,铅(熔点323℃)和锡(熔点232℃)在室温(20℃)变形,能否发生加工硬化现象? 1.12 发动机曲轴毛坯的加工方法为锻造,试问锻造前为什么要将坯料加热? 1.13 指出面心立方金属中位于(111)和(111)滑移面上每一个滑移方向的晶向指数(作图并标出)。 1.14 某面心立方晶体[001]晶向的拉伸应力达到 20MPa 时,(111)、[110]滑移系上位错开始滑移, 求临界分切应力。 1.15 说明滑移和孪生的主要区别? 1.16 一块厚金属板冷弯180℃后进行再结晶退火,试画出纵截面上显微组织示意图。 第二章 2.1 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2.2 合金相图反映一些什么关系?应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3 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枝晶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可能呈枝晶状生长? 2.4 30kg 纯铜与20kg 纯镍熔化后慢冷至125O ℃,利用图2.3的Ni Cu ?相图,确定: ⑴合金的组成相及相的成分;⑵相的质量分数。 2.5 示意画出图2.8中过共晶合金Ⅳ(假设Sn w =70%)平衡结晶过程的冷却曲线。画出室温平衡组织示意图,并在相图中标注出组织组成物。计算室温组织中组成相的质量分数及各种组织组成物的质量分数。 2.6 铋 (Bi )熔点为271.5℃,锑 (Sb )熔点为630.7℃,两组元液态和固态均无限互溶。缓冷时=Bi w 50%的合金在520℃开始析出成分为=Sb w 87%的α固相,=Bi w 80%的合金在400℃时开始析出=Sb w 64%的α固相,由以上条件: ⑴ 示意绘出Sb Bi ?相图,标出各线和各相区名称; ⑵ 由相图确定Sb w = 40%合金的开始结晶和结晶终了温度,并求出它在400℃时的平衡相成分和相的质量分数。 2.7 若Sn Pb ?合金相图(图2.8)中f 、c 、d 、e 、g 点的合金成分分别是Sn w 等于2%、19%、61%、97%和99%。问在下列温度(t )时,=Sn w 30%的合金显微组织中有哪些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它们的相对质量百分数是否可用杠杆定律计算?是多少? ⑴t =300℃;⑵刚冷到183℃共晶转变尚没开始;⑶在183℃共晶转变正在进行中;⑷共晶转变刚完,

(完整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物质的存在状态一般有三种情况: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又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所谓晶体就是指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固态和液态并存时,温度保持不变,这类物质叫做晶体。例:海波、萘、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糖、味精、水晶、钻石、冰、干冰、霜、雪、冰雹、雪糕、各种金属。 而非晶体是指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不断的变化,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例:玻璃、蜡、松香、沥青、橡胶、塑料、布。 (1) 从外形上观察: 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呈对称性的形状。如食盐呈立方体;冰呈六角棱柱体;明矾呈八面体等。非晶体的外形则是不规则的。如沥青、玻璃、松香、石蜡等。 (2)从温度上测量: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如冰(或水)的熔点(或凝固点)是0℃、海波的熔点(或凝固点)是48℃。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或下降),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在给物质加热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实验温度计,在物质熔化时,测量其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温度不变的就是晶体,温度上升的就是非晶体。 (3)从物质的状态上观察: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呈固液共存态。如冰熔化时,先是有一部分冰化成水,然后,随着熔化的进行,冰越来越少,水越来越多,只到最后冰全部化成水。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先是整体变软(或变硬),然后流动性越来越大(或越小),最后变成液态(或固态)。如我们看到的蜡烛点燃时就是这样,靠近火焰的地方先变软再变成液态的蜡油。不像冰熔化时,尽管有一部分冰已经化成了水,而其它部分的冰仍然是很坚硬的固体。

(4)从图像上看: 根据晶体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不变这一特征,所以在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上就表现为在它的变化曲线有一段是平滑的或者说是有一段图像曲线是与时间轴是平行的。而非晶体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中则没有这一段。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 .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一、多选题 二、单选题 1.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盐水起化学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是: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所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有杂质,使积雪的熔点降低,使雪很快熔化,故选B。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且其熔点为48℃,故A、B正确,C错误;由图知道,海波在第3分钟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海波此时处于固态,故D正确,故选C。 3.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持续上升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 沥青属于非晶体,在加热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会不断升高. 故选A. 【点睛】 根据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会持续升高.在考试及平时的练习中能见到的非晶体只有松香、沥青、玻璃、蜡四种,所以将这四种物质记住,则其它没遇到过的一般都可判断为晶体。 4.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A.变多B.变少C.不 变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可知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 若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选A。 5.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区别 晶体和非晶体所以含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主要是由于它的微观结构不同。组成晶体的微粒——原子是对称排列的,形成很规则的几何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排列成不同的形状,就在宏观上呈现为晶体不同的独特几何形状。组成点阵的各个原子之间,都相互作用着,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静电力。对每一个原子来说,其他原子对它作用的总效果,使它们都处在势能最低的状态,因此很稳定,宏观上就表现为形状固定,且不易改变。晶体内部原子有规则的排列,引起了晶体各向不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原子的规则排列可以使晶体内部出现若干个晶面,立方体的食盐就有三组与其边面平行的平面。如果外力沿平行晶面的方向作用,则晶体就很容易滑动(变形),这种变形还不易恢复,称为晶体的范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沿晶面的方向,其弹性限度小,只要稍加力,就超出了其弹性限度,使其不能复原;而沿其他方向则弹性限度很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拉力而仍满足虎克定律。当晶体吸收热量时,由于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疏密不同,间距不同,吸收的热量多少也不同,于是表现为有不同的传热系数和膨胀系数。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糖、味精等就是常见的晶体。 非晶体的内部组成是原子无规则的均匀排列,没有一个方向比另一个方向特殊,如同液体内的分子排列一样,形不成空间点阵,故表现为各向同性。 当晶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其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温度也开始升高,但并不破坏其空间点阵,仍保持有规则排列。继续吸热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时,其分子、原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可以破坏其有规则的排列,空间点阵也开始解体,于是晶体开始变成液体。在晶体从固体向液体的转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破坏晶体的空间点阵,所以固液混合物的温度并不升高。当晶体完全熔化后,随着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又开始升高。而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后不需要破坏其空间点阵,只用来提高平均动能,所以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便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就是常见的非晶体。 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而多晶体虽然也有固定的熔点但是却是各向同性的.非晶体与晶体不同的是它没有固定的熔点,而且有的是各向同性! 补充:关于熔点,我说一个实验,相比你也听说过.加热海波(晶体)并一直测量它的温度,发现它在有固态变成熔融状态的过程中温度一直不变,因此把这个温度叫做它的熔点,当然是固定的了.再者,如果加热玻璃(非晶体),会发现它有固体到熔融状态温度一直在升高,因此没有固定的熔点,意思也就是没有熔点!!! 非晶體的熔點用TG點來表示。

1晶体结构与非晶体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1晶体结构与非晶体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非晶体:结晶材料在高温下熔融为液态,当温度急剧下降到低于凝固点温度时;熔融体内部的质点来不及排列成有序结构的晶核,粘度增加很快,最后形成了玻璃态固体 特点:无固定熔点及外形,加热随温度升高而变软 2什么是复合型的材料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1】纤维复合型组织: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单纤维聚集而成。 例如:岩棉、毛毡、纺织品、木质纤维板 2】多孔性组织:存在大致均匀分布的较小气孔 例如:木材、泡沫塑料、石膏 3】复合聚集组织:由颗粒状骨料【或纤维状增强材料】与基材复合而成例如:刨花板、纤维板 4】层叠组织:把片状材料叠为层状再粘结或用其他方法结合成一体 例如: 3材料的密度及表观密度 密度:在绝对密实状态下,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4材料的导热性,影响到热性的因素 导热性:材料本身有传递热量的性质,即材料两表面有温度差时,热量从材料的一面透过材料传到另一面的能力 孔隙率,容重 孔隙率,容重 木材为多孔材料,为良好的绝热材料,导热系数较小

5什么是材料的韧性、脆性。举例说明分别有哪些 脆性:在破坏前没有明显塑性变形。例如:玻璃 韧性:钢材木材 6什么是木材的各项异性 木材因含水量减少引起体积收缩之现象叫做干缩 7木材按树的种类分分为几大类?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桉树的种类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大类。 针叶树:树干一般通直高大,纹理顺直,材质均匀,木质较软而易于加工,故又称为软材。 木材强度较高,表观密度和胀缩变化较小,具较多的树脂,耐腐性较强。 广泛用于各种承重构件、装修和装饰部件 阔叶树:树干大多通直部分较短,材质坚硬,表观密度相对较大,较难加工,强度高,胀缩和变形翘曲大,易开裂。 纹理漂亮,适于制作尺寸较小的构件、室内装饰材料、家具制作及胶合板。 8解释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大于其横纹抗压强度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2.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非晶体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5.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6.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D.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7.小美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空题1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根本区别是2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填空题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根本区别是 2)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是,最主要的面缺陷是。 3)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子叫做,而晶胞是指。 4)在常见金属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体心立方晶格是,而面心立方晶格是。 5)晶体在不同晶向上的性能是,这就是单晶体的现象。一般结构用金属为 晶体,在各个方向上性能,这就是实际金属的现象。 6)实际金属存在有、和三种缺陷。位错是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 理想晶体的强度得多。。 7)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以晶粒为好。而高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在一定范围内以 晶粒为好。 8)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 9)在立方晶系中,某晶面在x轴上的截距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2;与z轴平行,则该晶面指数 为. 10)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主要是因为金属原子具有的————结合 方式。 11)同素异构转变是指。纯铁在温度发生和多晶型转变。 12)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是。 (二)判断题 1)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 2)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结晶位向相同的单晶体所构成。() 3)因为面心立方晶体与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原子排列密集程度也相同。() 4)体心立方晶格中最密原子面是{111}。() 5)金属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 6)金属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比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高。() 7)实际金属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8)面心立方晶格中最密的原子面是<111},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也是<111>。() 9)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强度愈高和塑性愈低。() 10)纯铁只可能是体心立方结构,而铜只可能是面心立方结构。() 11)实际金属中存在着点、线和面缺陷,从而使得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均下降。() 1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JISHOU UNIVERSITY 《固体物理》期末 考核报告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摘要: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其中,晶体是指那些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与此相反,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无规律地排列的固体物质为非晶体或非晶态。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即各向同性。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它首先变软,然后逐渐由稠变稀,经历一个软化过程。这些特征和晶体是不同的。晶体可对X 射线发生,非晶体不可对X 射线发生衍射。非晶态内能高、不稳定,而晶态内能低、稳定。 关键词:晶体 非晶体 区别 一、定义 晶体: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如石英、云母、食盐、明矾等。 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如玻璃、橡胶、松香、沥青等。 一些物质又有晶体和非晶体不同形态,如天然水晶和石英玻璃都有二氧化硅成分,但前者是晶体,后者是非晶体。 二、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表1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一)外形 1、区别 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是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 晶体内部质点排列有序,外形规则。例如。在氯化钠晶体内部,无论任何方向上CI 一和Na+都是相间排列的,如图1,●代表Na离子,○代表Cl离子,其外形是非常规则的立方形,从盐场生产的粗大盐粒到实验室用的基准氯化钠微粒,无论大小都是立方形的。 图1 NaCl晶体结构 17世纪中叶,丹麦矿物学家斯迪诺在研究石英晶体断面时发现,石英晶面的大小和形状尽管千变万化,但相应晶面问的夹角却是相等的。如图2所示,无论哪种形状的石英晶体,其晶面a,b,C相互间的夹角均保持相等。随后人们又研究了大量不同形状的晶体。发现每种晶体不同晶面间的夹角都保持相等,从而就诞生了结晶学上的第一个定律——晶面夹角守恒定律。正因为晶体的生长必须遵循晶面夹角守恒定律,所以晶体由一个微小的结构单元生长成宏观晶体时永远保持有规则的外形。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40道

熔化与凝固 一、选择题 1、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 3、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则此温度下的萘: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 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6、如图是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热量,温度不变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8、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 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 10、把一块0℃的冰投入O℃的水里(周围的气温也是O℃),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O℃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O℃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 A.沸点较高 B.沸点较低 C.凝固点较低 D.凝固点较高 12、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 A、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熔化周围的冰雪。 B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地热”而熔化。 C、溶入雪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熔点较低,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D、增加冰雪对光线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13、下列关于雪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雪能够吸收所有的光线,所以看上去是白色的。 B、积雪能吸收声波,从而减少噪音产生的环境污染。 C、尚未开始融化的积雪对被覆盖物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D、积雪虽没有熔化,也会由于升华而使积雪层变薄。 14、在气温为0℃的室内,把盛有冰和水的金属盒漂浮在盛有酒精溶液的开口容器里,过一段时间后,金属盒内冰和水的变化情况是() A、不发生变化 B、冰减少,水增多 C、冰增多,水减少 D、无法判断 1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8、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冰的熔点是0 ℃,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9、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A.用0℃的冰好 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 20、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 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B.熔点低于0 ℃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 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 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

教科版选修3-3 第15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区别与微观成因

第15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区别与微观成因 1.宏观区别 说明:(1)由表可看出,晶体和非晶体不能从外形上进行区别,而应从有无确定熔点上区别.(2)晶体的各向异性不是指所有的物理性质,而是指某一方面的物理性质,如导热性、导电性、传光性等. 2.微观成因 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差别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的微观结构决定的.组成晶体的微粒,按照一定的规则在空间中整齐地排列,即形成空间点阵结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很强,热运动不足以克服它们间的相互作用来使它们远离,微粒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而组成非晶体的微粒则是杂乱无章的聚合在一起,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

对点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物质只能形成一种晶体 B.玻璃、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晶体 C.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D.晶体不一定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 解题指导一种物质可以形成多种晶体,如碳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等晶体,A错误;玻璃是非晶体,B 错误;多晶体也有确定的熔点,C错误;只有单晶体才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多晶体没有,D正确. 答案 D 易错辨析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需要同学们记牢.准确记住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性质的区别,并且记住几种常见的物质的分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途径. (多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微粒按空间点阵排列

B.单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的规则排列 C.非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确定的熔点 D.石墨和金刚石相比,硬度很小,这是由于石墨的微粒没有按空间点阵排列 答案AB 解析晶体内部微粒排列的空间结构决定着晶体的物理性质,也正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规则排列,使单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确定的熔点.石墨与金刚石的硬度相差甚远是由于它们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石墨的层状结构决定了它的质地柔软,而金刚石的空间网状结构决定了其中碳原子间的作用力很强,所以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故正确答案为A、B.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 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 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 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2. 初二级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根据数据描绘出如图的温度-时间图象,结合你学过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蜡是非晶体 B. 蜡要达到熔点才开始熔化 C. 蜡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蜡在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3. 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C.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4.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晶体凝固的图象是() A. B. C. D. 5. 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 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 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 第15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6. 小明利用电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描述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A. B. C. D. 7. 在如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8. 分析如表可知:在-50℃时,水银处于______ 态,酒精处于______ 态. 物质熔点(℃)沸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 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 晶体共同特点: 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各向异性: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用拓扑学,群论知识去研究理解。可参考《晶体学中的对称群》一书(郭可信,王仁卉著)。 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

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 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金属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技术。 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的微米数量是非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较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在小呢,材料性能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 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是个统计的量。我们不知道具体确定的晶格常数,我们总可以知道面间距的统计分布情况吧。非晶有很多诱人的特性,所以也有一帮子人在成天做非晶,尤其是作大块的金属非晶。因为它的应力应变曲线很特别。前面说了,从液态到到固态有个成核长大的过程,我不让他成核呢,直接到固态,得到非晶,这需要很快的冷却速度。所以各路人马一方面在拼命提高冷却速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合金配方,因为不同的合金配方有不同的非晶形成能力,通常有Tg参数表征,叫玻璃化温度。非晶没有晶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