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使用时间:2017-9-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____________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3)特点:

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

(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①句式

②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具有抒情的风格。

(3)代表作品:屈原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

情感。

(4)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____________、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概念阐释]

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种文学体裁。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以“骚”来指称楚辞。

[核心比较]

《诗经》和楚辞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

①时代特征: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③继承发展: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2.宋词

(1)词的起源:词的起源丰富而复杂,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传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

又称“__________”,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2) 宋词兴起发展的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扩大,思想感情更丰富,诗歌已满足不了;

③两宋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词便于抒发感情、反映现实。

(3)主要代表人物:

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北宋—《雨霖铃》;南宋—《声声慢》

3.元散曲

(1)兴起: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_____、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背景:元朝汉族文人;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教材互补]

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兴盛起来。(人民版)

三、明清小说

1.背景: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兴起,对文学发展的推动;

②________技术的不断完善;

③明清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等。

2.主要成就

(1)明代:出现风靡全国的《三国演义》《__________》《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也广受人们青睐。

(2)清代:出现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聊斋志异》、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____________》等一批的文学力作。

3.历史影响: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预习自测】

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 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儒林外史》

2.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B.杜甫 C.白居易D.苏轼

3.“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明清时期,以大量记述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的繁荣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的逐步提高

【课堂探究案】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发展有何趋势?有何认识?

2、同步练习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

明清小说的发展趋势和新内容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与时代的关系

【体系构建】

【课后巩固】

1.(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C.李清照是元曲的著名代表人物

D.《窦娥冤》是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作

2.一位同学说:“春秋时期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 )

A.1处B.2处C.3处D.4处

3.唐代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侧面和角度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繁荣B.科举考试的实行

C.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D.中外文化的交流

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5.“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6.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楚辞与汉赋B.汉赋与唐诗

C.唐诗与宋词D.宋词与明清小说

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

9.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根据明朝小说《西游记》改编而拍摄的,其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间接地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0、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

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所说世情小说出现的“社会状态”。(6分)

选做:同步练习册P37,学业达标检测

预习自测:AADCB

(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课后巩固

1.B[2.B3.A4.C5.D6.D7\D8答案:A9.答案:A

10(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预习自测:AADCB

(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课后巩固

1.B[2.B3.A4.C5.D6.D7\D8答案:A9.答案:A

10(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预习自测:AADCB

(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课后巩固

1.B[2.B3.A4.C5.D6.D7\D8答案:A9.答案:A

10(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9课诗歌与小说 >?在学生用书中E 此肉客单独成册 @ 一、选择题 1.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风”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 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 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 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解析:选 A 。《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 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 也不是辞藻华丽的, 其多 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故只有 A 是正确的。 2. 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 受楚国文化影响极 深。汉王朝建立后, 刘邦踌躇满志, 纵情放歌。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解析:选B 。楚辞的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不是四言体,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 词“兮”。 3.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 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艺术方面 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 通俗艺 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 ) A. 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 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 所接受,宋朝时期,随着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4.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 础是( ) A. 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解析:选B 。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话,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 展下市民 阶层的壮大。 5.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 ________ 的 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 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 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 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 高峰。”上述材料画线处应填入的是 (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课时作业 I .... . ...................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1、本节是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二单元第9课的内容。本节主要学习中国的诗歌在各个不同时代存在的不同形式,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把本节知识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中国的诗歌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从春秋时期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到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散曲,各有特点,具有渊源的历史。 2 、学好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诗歌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题材中看到历史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特色。 知识与能力:熟记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歌,了解它们各自的文学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知识赏析诗歌,并从诗歌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诗歌是时代的窗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初步感受这一文学形式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以及它所展现的特有的东方文化魅力,建立对中国诗歌反映的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既体现的文化功能的认同感。 (三)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 教学难点:诗歌的史料价值 教学疑点: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二、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较少受到思维教条的束缚,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 2、但高二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 三、教材的解读 总论:诗歌的起源。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体裁。它的起源与人类生活有关。古人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时候,为了减轻疲劳或为协调彼此的动作,便依照劳动动作作出一种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因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诗歌韵律的起源。另外诗歌的产生也与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在没有产生文字的时候,原始歌谣只能口头创作和口耳相传,只在先秦典籍中记载了几首,现存数量较少。原始歌谣节奏简单明快,在语言上是二言体或四言体的作品,体裁上的最在特点是乐舞诗三者紧密结合,在内容上多反映原始难的劳动生活和思想感情,已初现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萌芽。 四、教学手段 本节采用探究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引导为主线。通过设置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点拨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应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手段,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诗歌与小说 教案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教案 学习目标 目标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诗歌的作用有哪些?《诗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什么是楚辞、汉赋?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请掌握诗歌的作用、《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和特点。 目标二:唐朝诗歌繁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是什么?时代的变迁如何影响了唐朝的诗风?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哪些? ——请掌握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时代的变迁对唐朝诗风的影响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目标三:宋词和元散曲是我国古代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有何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哪些? ——请掌握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的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主干知识归结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歌的产生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诗经》 (1)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的历史信息:西周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小雅·鹿鸣》中记载了天子宴群臣的盛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表现了宗族间相亲相爱的脉脉温情。当时的平民也往往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硕鼠》篇中,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关雎》篇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表现了对美满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3.楚辞 (1)含义: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汉赋 (1)产生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 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特点:此时的赋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作。如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游猎之事作赋:“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干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讴歌

第9课诗歌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哈尔滨市第八十八中学于忠伟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授课日期:2008年月日第节,高二·一班,月日第节,高二·二班 2008年月日第节,高二·三班,月日第节,高二·四班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课时:本节教材用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 3.“风骚”——源头 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3.元曲:含义 三、明清小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1.《诗经》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 板书:1.《诗经》:305篇 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 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 教材的小字部分摘录了《诗经》中的《硕鼠》、《关雎》中的一些诗句,请同学们阅读欣赏。

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历史第9课诗歌与小说习题

第9课诗歌与小说 完成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 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 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 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 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2、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 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 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 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何忧国忧民的情感。 3、下列哪位宋代词人的词充满了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 A 李清照 B 柳永 C 陆游 D 苏轼 4、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由孔子编订而成 C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 保存了从西周到战国的诗歌 5.“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体现了诗人() A.放荡不羁,蔑视权贵 B.流连山水,宁静平和 C.颠沛流离,饥寒交泊 D.关心民间疾苦,抨击社会现实 6.下列叙述中,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繁荣②庶族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④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散曲在宋代已经广泛流行,元代兴盛 8.李白的诗鲜明体现了大唐帝国() A、用诗歌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B、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失去了往昔的盛世年华 D、安史之乱后的颠沛流离 9.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1、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 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其”指的是下列哪位词人()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2、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 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3、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 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4、中国古代文学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作品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怀。阅读下面精美 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5、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作者() A.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B.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C.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D.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B.专制皇权逐渐加强 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民族融合已经加深 7、2014年,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诞生了史上第一个赋社彭城赋社,专门从事辞赋的整理、创作、研 究,重点开发“汉代五绝”之一的汉赋资源。下列关于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8、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 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 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 9、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 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10、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 《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11、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 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二京赋》 B.《将进酒》 C.《雨霖铃》 D.《窦娥冤》 12、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 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13、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 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14、“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无不在明代商贾小说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 的主角。”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业经济的繁荣 C.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 D.市民阶层的扩大 15、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姊做了国王, 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队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安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 A.反对专制统治 B.主张男女平等 C.彻底批判儒学 D.赞同女子参政 16、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 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由此可见,宋代() A.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C.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D.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 17、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 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2-9诗歌与小说

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一、选择题 1.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答案】 D 【解析】《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A、C两项说法正确。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情感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2.“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辞藻华丽”,这是下面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A.楚辞B.汉赋 C.宋词D.散曲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体裁特点的把握。 3.(2011·徐州)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他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材料表现的这一文学体裁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 A.汉朝B.唐朝 C.元朝D.清朝 【答案】 B 【解析】材料表现的文学体裁是唐朝的诗歌。 5.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 ①直抒胸臆②对仗押韵 ③格律工整④雅俗共赏 A.①③B.①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对仗押韵、格律工整不能体现“自然”之意,排除②③项。 6.辛弃疾和陆游相同,总有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的感慨。下列词句最能表现他这种遗憾心情的是() 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高考题整理

第9课诗歌与小说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2.(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解析】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解析】D 《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2.(2009·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2008年题组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 标阐释时空构建 1.诗歌: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历史成因及地位 2.小说 (1)分析明清时期小说兴盛的主要原因 (2)掌握明代“四大奇书”的内涵,并分析其文学特色 (3)掌握清朝批判小说的代表作,分析其地位和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①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②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 (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③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2)代表作品:屈原的④《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3)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汉赋 (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⑤文采华丽的文体,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繁荣的背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①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 (2)代表人物:主要有②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词 (1)词又称③“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2)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1)兴起:元朝兴起的新诗体,是在宋词、金元⑦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背景: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三、明清小说 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①市民阶层兴起。 2.主要成就 (1)长篇小说:明代出现了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②《金瓶梅》。清代的③《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④《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2)短篇小说集:明代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清代的⑤《聊斋志异》等。 3.历史影响: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细微点拨 [思维点拨]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中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作品。 [图示理解] 古代中国的文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课标领会: 1.要求学生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2.需要掌握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从而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进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课分析】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明清小说则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纳入到创作视野,这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这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批判。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历程。 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认识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从中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学资料。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难点:理解时代的变迁对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图片(幻灯片展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图像。) 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呢?(学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它们又都出现在什么时期呢?(学生答:明清时期)文字是人类抒情达意的窗口,文学则是时代精神火花的凝结、积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与小说的海洋,体验古代文人的悲喜世界,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彩多姿。 二、讲授新课 (一)“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楚辞 在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这样诞生了。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吗?

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习目标】识记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归纳其特点,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美感。 【基础知识梳理】 一、《诗经》: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2、时间: 3、内容:风雅颂三部分风: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雅:颂: 4、特点: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 ②现实主义倾向和手法 二、楚辞 1、概念: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自由灵活;以著称 3、代表作品表达了 4、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两种风格: 三、汉赋 1、概念: 2、时代背景:汉朝 3、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了 四、唐诗 1、繁荣的社会背景: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对外交流: ⑤借鉴: 2、代表人物及特点:①李白 ②杜甫 ③白居易 唐诗的两种风格: 五、宋词 1、繁荣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宋词的特点:又称,便于更加灵活自如的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3、代表人物及特点: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柳永: ④李清照: 六、元散曲 1、背景: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2、特点:①有格律②大量使用 3、思想倾向:逃避现实

七、明清小说: 1、发展演变: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2、背景: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工商业城镇、市民阶层兴起 政治:君主专制加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 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 技术:印刷术不断完善 3、代表作:四大奇书 五大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大批判现实力作 4、特点:①章回体小说②批判现实③商人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5、意义: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是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逐渐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屈原《思美人》有“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其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这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3.“《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指的是( ) A.气势恢弘,辞藻华美B.包括了小令和多支曲子 C.意境清新、篇幅较短D.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 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创作风格是( ) A.语言凝重,沉雄浑厚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5.有一种文学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合配乐演唱,流行于各个阶层,它是()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6.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使用时间:2017-9-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____________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3)特点: 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 (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①句式 ②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具有抒情的风格。 (3)代表作品:屈原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 情感。 (4)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____________、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概念阐释] 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种文学体裁。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以“骚”来指称楚辞。 [核心比较] 《诗经》和楚辞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 ①时代特征: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③继承发展: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作业:1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风”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 .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 .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解析:选A。《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辞藻华丽的,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故只有A是正确的。 2. 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 纵情放歌。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解析:选B。楚辞的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不是四言体,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 词“兮”。 3.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 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 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 .汉朝 B .唐朝 C.宋朝 D .明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随着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4.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 础是() A .士人群体的形成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 .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解析:选B。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话,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5.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_______ 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 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 高峰。”上述材料画线处应填入的是() A .李煜 B .柳永

(优选)2019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9课诗歌与小说 [学习目标]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 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楚辞 (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品:屈原的《离骚》,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是楚辞体中的名篇。 (3)特点: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4)地位 ①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②“骚体”与“风”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辨析比较]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中常带“兮”字,节奏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作品。 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句话反映了《诗经》具有什么功能? 提示社会教化。 2.汉赋华丽夸张,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气度? 提示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的繁荣 (1)背景 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③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方面提供了借鉴。 (2)代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中唐白居易等。 2.宋词的兴盛 (1)背景 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 ②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又称“长短句”,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3)代表: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3.元曲的兴起 (1)背景: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2)形成: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 (3)特点 ①有格律曲牌限制。 ②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 ③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

高中历史第9课诗歌与小说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课时:本节教材用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 3.“风骚”——源头 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3.元曲:含义 三、明清小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1.《诗经》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 板书:1.《诗经》:305篇 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 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 教材的小字部分摘录了《诗经》中的《硕鼠》、《关雎》中的一些诗句,请同学们阅读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