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糖检验原始记录

白砂糖检验原始记录
白砂糖检验原始记录

电导灰分、蔗糖分检验原始记录

干燥失重、不溶于水杂质、还原糖分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员: 校核者:年月日

成武县田中园食品厂

色值、混浊度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员: 校核者:年月日

成武县田中园食品厂

感官、净含量、粒度检验原始记录

香辛料检验原始记录

有限公司 1 干燥失重 检验依据 □ GB/T12729.6-2008 检验时间 报告时间 检测用设备 □ 电子天平 □ 分析天平 □ 恒温烘箱 □ 其它 □ 水分测定器 标准值 ≤ 14% 计算公式 () 100%??= m P V X 样品质量,g m 水的密度,1g/ml P 接收器中水的体积,mL V 水分含量 2 净含量 净 含 量g 检验方法:JJF1070-2005 产品标准净含量 抽检数量 抽检基数 计量器具 平均皮重 平均偏差值 结果 净含量 超出最大允许偏差 结论 3 总灰分 检验依据 □ GB/T12729.7-2008 检验时间 报告时间 检测用设备 □ 电子天平 □ 分析天平 □ 马弗炉 □ 万用电炉 标准值 ≤ 10% 计算公式 10001021?--= m m m m X H X -? =100100 X 12 坩埚重,g m 0 坩埚和样品重,g m 1 坩埚和总灰分重,g m 2 实 测 值 平 均 值 水分含量 总灰分 单项判定 4 酸不溶性灰分 检验依据 □ GB/T12729.9-2008 检验时间 报告时间 检测用设备 □ 电子天平 □ 分析天平 □ 马弗炉 □ 万用电炉 标准值 ≤ 5% 计算公式 100 100100 1 2 ?-? -= H m m m X 坩埚重,g m 0 坩埚和样品重,g m 1 坩埚和酸不溶性灰分重,g m 2 实 测 值 平 均 值 水分含量 酸不溶性灰分 单项判定

有限公司 5 菌落总数 检验依据 □GB 4789.2-2010 检验时间 报告时间 检验仪器 名称、型号 □ 洁净工作台 □ 生物安全柜 □ 均质器 □ 不锈钢立式灭菌消毒器 □ 电子天平 □ 生化培养箱 □ 砝码天平 □ 双目生物显微镜 温度监 控记录 时 间 48h ±2h 温度℃ 36.1℃±1℃ 稀释度 10-1 10-2 10-3 10-4 空白 检验结果CFU/ g 菌落数 平均数 标准值CFU/ g ≤10000 cfu/g 单项判定 6 大肠菌群 检验依据 □GB 4789.3-2010 检验时间 报告时间 检验仪器 名称、型号 □ 洁净工作台 □ 生物安全柜 □ 砝码天平 □均质器 □ 电子天平 □ 生化培养箱 □不锈钢立式灭菌消毒器 □ 双目生物显微镜 温度监 控记录 时间 48h ±2h 温度℃ 36.1℃±1℃ 稀释度 LST BGLB 检验结果 MPN/100 g 标准值 单项判定 10mL×3 1mL(g)×3 ≤90 MPN /100g 0.1mL(g)×3 0.01mL(g)×3 备注:“+”表示阳性结果,“—”表示阴性结果。 检验员: 复 核:

质检系统管理制度

质检系统管理制度 一、进货检验实施办法 根据公司《原材料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1、原料、辅料进厂后,供应部门应分类、分批存放在指定地点,做出区域挂牌标记,通知质检员。 2、质检员接到通知2小时内必须到位,并按有关的技术标准,对进厂的原、辅料进行检验并做好原始记录。 3、应在48小时内对需要检测的原、辅料做出检验结论,并加盖印章。 4、检验合格的原、辅料,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5、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按《原料不合格的判定与处置》进行判定,同时,质检员应及时将结果通知供应部门;由供应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退货、销毁或让步接受处理。 6、质检员应如实填写各项检测记录,并做好质量档案。 7、未经检验的原、辅料,生产部门不得使用;如果,确因生产急需,可以由原料保管员向质检部书面申请“紧急放行”,该申请书上应有生产部部长签名;使用“紧急放行”原料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成品需要重点监控;A类原料不在紧急放行之列。 8、使用让步接受原料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成品也需要重点监控。 9、违反以上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纠正,并视造成的结果给予相应的警告、罚款,直至除名。

二、关于过程产品检验的规定 为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过程产品特作如下规定: 1、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主要由生产车间的主操作员负责、质量员把关;质检部的现场管理人员(质检员)主要作好生产过程的巡检和半成品检验工作。 2、巡检工作主要检查工艺执行情况和各种规范记录的执行情况,特别是CCP 点的控制情况。 3、对于巡检中发现的一般问题,应及时与本工序的质量员沟通,提出改正意见;问题较大的,质检员要填写《不合格(品)记录》,并传达到车间或生产部,同时报告质检部领导。 4、对于巡检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立即提出纠正,并要填写《不合格(品)记录》,传达到生产部,同时报告质检部领导,甚至公司技术领导。 5、质检部的检查工作,应本着以方便生产为原则,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6、对争议问题处理时间原则要求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多限制在3小时内。 7、质检部对巡检中的疑难问题或新问题把握不准时,应请求技术部协助解决。 8、对于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质检部要及时上报公司技术领导和HACCP小组组长,必要时请求对质量体系进行内审。 本规定由公司技术部起草。 本规定由质检部负责具体实施。

教材-水分的测定(精)

《食品检验技术职业技能训练》 教材 课程名称:食品检验技术职业 技能训练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学时:60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2014年07月制定

模块四食品的营养成分检验 项目4-1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学习目标】 能说出果蔬、粮食、奶粉、糕点等至少4类产品中水分的含量;能解释测定水分原理和写出测定水分的流程;能区别直接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在操作和适用范围的差异;能解释为什么含脂肪或含糖高的样品须采用减压干燥法测定水分;会熟练并正确使用干燥箱、干燥器、分析天平;会进行样品干燥、冷却等水分测定基本操作;会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测定方法;能准确报告检测结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素质。 【导言】 水分含量是食品中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尤其是干制品粮食类的决定性指标,国家标准对一些典型产品的水分含量作了专门的规定,见表1-1: 表1-1 典型食品水分含量国家标准 国标品名水分,g/100g GB1350-2009 稻谷≤13.5 GB1351-2008 小麦≤12.5 GB1353-2009 玉米≤14 ≤45 GB/T 20981 -2007 面包(软式、硬式、调 理) GB/T 23968-2009 肉松≤20 GB 19644-2010 乳粉≤5.0 GB2729-94 火腿肠(特级、优级)≤64(≤70、≤67)测定水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水分含量是产品的一个质量因素。在果酱和果冻中,为防止糖结晶需将水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水果硬糖的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3.0%以下,但过低会出现返砂甚至返潮现象;新鲜面包的水分含量若低于28%~30%,则其外形干瘪、没有光泽。为了能使产品达到相应的标准,有必要通过水分检测来更好地控制水分含量。 2、水分含量是食品保藏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一些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如脱水蔬菜和水果、奶粉、鸡蛋粉、脱水马铃薯、香料香精等。这就需要通过检测水分来调节控制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全脂乳粉的水分含量须控制在 2.5%~3.0%以内,这种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以延长保质期。 3、食品营养价值的计量值要求列出水分含量。每种合格食品,在它营养成分表中水分含量都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如饼干2.5%~4.5%,蛋类73%~75%,乳类8%~89%,面粉12%~14%等。 4、水分含量数据可用于表示样品在同一计量基础上其他分析的测定结果(如干基)。 此外,各种生产原料中水分含量的高低,对于它们的品质和保存、成本核算、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等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被认为是食品分析的重要项目之一。 【知识学习】 1、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原理(GB 5009.3-2010-第一法) 在一定温度(101~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放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蒸发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检验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格式和填写要求。 2 术语 2.1 测定值 测定时,从仪器仪表或量具上读取的数值。 2.2 给定值 为了得到测定值而按标准规定给出的标准试剂(或试样)特性的量值。 2.3 计算值 由给定值和测定值经计算公式,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所得到的数值。 2.4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2.5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 基本要求 3.1 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与检验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记 录全过程。 3.2 每一样品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验能够再现。 3.3 原始记录要格式化,每类样品应有固定的格式。 3.4 多个产品的同一检验项目的原始记录不准集中填写。

3.5 填写原始记录最好用钢笔(蓝色或黑色),也可使用碳素笔,禁止用铅笔。 3.6 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书写。 3.7 改正错误的时要用“杠改法”(在需要改正的地方用红色笔划一横杠,在其右上方进行修改),并加盖改正人本人印章或签字确认。 3.8 记录应卷面整齐、洁净。同一页中不准使用两色或两色以上的墨水。 3.9 原始记录不允许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3.10 对因检测、填写或其他原因造成得失误,使原始记录出现多处错误或卷面不洁欲作废的原始记录,不准撕毁废弃,应加盖“作废”(红色)章,仍与重新填写的原始记录一起存档。 4 填写要求 4.1 样品编号 样品编号为样品唯一性标识号,由业务室负责编写,原始记录样品编号应与检验报告及送样单编号一致。 4.2 共页第页 4.2.1 原始记录总页数等于手填原始记录页数与仪器设备自动记录页数之和。 4.2.2 手填写的原始记录应采用A4幅面纸,并算为1页:仪器设备自动记录纸不小于32开为1页;如小于32开,要粘贴在A4幅面原始记录纸上。 4.2.3 从第1起,按顺序排列。 4.3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名称应与产品检验标准中规定的名称一致。如果一个检验项目需引用另一个检验项目的数据,在检验项目栏内应填写两个检验项目名称;本栏内还

香辛料复合调味汁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香辛料复合调味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辛料调味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香辛料为原料,辅以食用盐、味精、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焦糖色、黄原胶、日落黄、红曲米、苯甲酸钠)经加水煮沸、过滤、灭菌工序制成的烹调用香辛料复合调味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86.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米 GB 188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 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 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 5009.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 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 5009.1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 GB/T 5461 食用盐 GB 622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药材检验原始记录样本

XXXXX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原药材检验报告单 XXXXX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原药材检验记录 【性状】 结果: 【鉴别】(1)显微鉴别 横截面: 结果: 粉末: 结果: (2)薄层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 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O.5mg的溶液。 温度:(℃) 相对湿度:(%) 展开剂: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浓氨试液 (6:1:1:0.1) 薄层板:硅胶G 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 灯光:白光、紫外光灯(365nm) 展距:(cm)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S1为对照药材(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S2为对照品(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T为样品 结果: 【检查】杂质不得过 XX % (附录IX A) 杂质称重: g 杂质计算结果为: % (标准规定不得过 XX %) 结果: 膨胀度应不低于4.0(附录IX O) 温度:(℃)相对湿度:(%)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溶剂:水 样品编号 1# 2# 3# 干燥品称重: g g g 第一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第二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两次差异不超过0.1ml) 膨胀度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低于4.0)

结果: 水分不得过12.0% (附录Ⅸ H 第一法)。 温度:(℃)相对湿度:(%) 烘箱型号:DHG-91012SA型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称量瓶干燥(105℃ 3h) (g)(g)第二次称量瓶恒重(105℃ 1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称量瓶+样品干燥(105℃ 5h) (g)(g)第二次称量瓶+样品恒重(105℃ 1h) (g)(g)水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12.0%) 结果: 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坩锅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恒重(600℃ 0.5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坩锅+残渣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残渣恒重(600℃ 0.5h) (g)(g)总灰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4.0%) 结果: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 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 CP214

烧鸡的生产工艺流程(借鉴类别)

烧鸡生产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烧鸡生产工艺流程图: 选料① --- 解冻 ---整形---配料② 油---炸③--- 卤制④--- 冷却 --- 包装 二次灭菌⑤---质检 --- 成品 2.选料 2.1 白条鸡必须产在非疫区,并取得检疫合格证明。 2.2 搬运白条鸡时防止受到污染,禁止白条鸡直接接触地面。 2.3 短期使用的白条鸡贮存在保温库内,存放8天以上的白条鸡必须贮存在零下18℃的恒温库内。冷库在存放白条鸡时必须清洁干净,储存过程中地面禁止积聚血水,场地每天清洁一次。 2.4 病死、腐败、变质的白条鸡不准接收。 2.5 不准一次调入太多白条鸡,以免加工不及时造成腐败。 2.6 按产品规格要求选择白条鸡,不同规格的产品的白条鸡要保持稳定。 3.解冻 3.1 将解冻池用纯碱清洁、清洗干净。每2-3天用100ppm浓度的二氧化氯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3.2 将池内放入适量的水,剥去外包装袋放入池内,解冻池内不准放入过多原料,白条鸡应全部没入水中,解冻采用流水浸泡解冻。 3.3 不准一次解冻大量白条鸡,数量以解冻后当班加工完毕为宜。 3.4 调整进排水流量,使解冻池内水温控制在15℃。 3.5 解冻的时间一般在15小时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包装规格、用料要求、天气状况等而定),至白条鸡软化,即可整形,解冻后的白条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应随时进行造型。 4.整形 4.1 整形前应清洁地面,工作台,刀具,生食周转箱。 4.2 按照国定的造型将鸡翅、头、腿盘好后放入周转箱。达到20只后立即送油炸间,不得积压。 4.3 每班工作完毕后,应彻底清洗解冻池,工作台,刀具,周转箱,采用热水去除油污,再用100ppm二氧化氯溶液消毒。 5. 油炸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标准[详]

检验原始记录规 1 围 本规规定了检验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格式和填写要求。 2 术语 2.1 测定值 测定时,从仪器仪表或量具上读取的数值。 2.2 给定值 为了得到测定值而按标准规定给出的标准试剂(或试样)特性的量值。 2.3 计算值 由给定值和测定值经计算公式,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所得到的数值。 2.4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2.5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 基本要求 3.1 原始记录的容应包括与检验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记 录全过程。 3.2 每一样品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验能够再现。 3.3 原始记录要格式化,每类样品应有固定的格式。 3.4 多个产品的同一检验项目的原始记录不准集中填写。

3.5 填写原始记录最好用钢笔(蓝色或黑色),也可使用碳素笔,禁止用铅笔。 3.6 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书写。 3.7 改正错误的时要用“杠改法”(在需要改正的地方用红色笔划一横杠,在其右上方进行修改),并加盖改正人本人印章或签字确认。 3.8 记录应卷面整齐、洁净。同一页中不准使用两色或两色以上的墨水。 3.9 原始记录不允许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3.10 对因检测、填写或其他原因造成得失误,使原始记录出现多处错误或卷面不洁欲作废的原始记录,不准撕毁废弃,应加盖“作废”(红色)章,仍与重新填写的原始记录一起存档。 4 填写要求 4.1 样品编号 样品编号为样品唯一性标识号,由业务室负责编写,原始记录样品编号应与检验报告及送样单编号一致。 4.2 共页第页 4.2.1 原始记录总页数等于手填原始记录页数与仪器设备自动记录页数之和。 4.2.2 手填写的原始记录应采用A4幅面纸,并算为1页:仪器设备自动记录纸不小于32开为1页;如小于32开,要粘贴在A4幅面原始记录纸上。 4.2.3 从第1起,按顺序排列。 4.3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名称应与产品检验标准中规定的名称一致。如果一个检验项目需引用另一个检验项目的数据,在检验项目栏应填写两个检验项目名称;本栏还可填

情境八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doc

情境八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学习本情境应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根据所给出的产品的特征和检测的意义选择、设计合适的检测方法;正确的进行检测操作并如实的记录检测过程的现象和问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应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通过该情境的学习逐步深入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各种方法的原理。 工作任务一明确检测任务,获取检测方法信息 项目1 熟悉面包产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意义 通过网络搜集、相关参考书的查阅等手段,了解各种面包产品中水分含量的基本情况;面包产品中水分的来源;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有哪些意义,曾经发生过的与该检测项目相关的案例等。撰写一份报告,请特别关注对最新情况的收集。(2000字) 项目2 熟悉蜂蜜中水分含量测定的意义 通过网络搜集、相关参考书的查阅等手段,了解蜂蜜产品中水分含量的基本情况;括蜂蜜产品中水分的来源;蜂蜜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有哪些意义,曾经发生过的与该检测项目相关的案例等。撰写一份报告,请特别关注对最新情况的收集。(2000字) 1.1 水分对食品体系的重要性 水是维持植物和人类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控制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对于保持食品的感官性状、维持食品中其他组分的平衡关系、保证食品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各种食品水分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鲜果为70%一93%、鲜菜为80%一97%、鱼类为67%一81%、鸡蛋为67%一74%、乳类为87%一89%、猪肉为43%一59%,即使是干食品,也含有少量水分,如面粉为12%一14%、饼干为2.5%一4.5%。例如,新鲜面包的水分含量若低于28—30%,

其外观形态干瘪,失去光泽;水果糖的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3.0%左右,过低则会出现反砂甚至反潮现象;乳粉的水分含量控制在2.5—3.0%以内。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延长保质期。湿度在产品保藏中是一个质量因素,并且可以直接影响一些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1.2 水分含量测定的意义 对食品分析来说,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水分含量的测定。食品中去除水分后剩下的干基就称为固形物,因为水是一种廉价的掺入物,所以对食品制造商来说,这个分析值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水分测定对于计算生产中的物料平衡,实行工艺控制与监督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湿度在某些产品保藏中是一个质量因素,并且可以直接影响一些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如下列产品:脱水蔬菜和水果、奶粉、鸡蛋粉、脱水马铃薯、香精香料。 2.水分含量常被用作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如:在果酱和果冻中,防止糖结晶。常规加工过的谷物,4-8%;膨胀后,7-8%。 3.减少含水量有利于包装和运输,如:浓缩牛奶、液体甘蔗糖(67%固形物)和液体玉米糖浆(80%固形物)、脱水产品(如果水分含量太高很难包装)、浓缩果汁。 4.水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通常是有专门规定的,过多的水含将被视为不合格产品。Cheddar干酪的水分含量必须≤39%、通心粉的水分含量必须≤15%、风梨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必须≥10.5波美度、葡萄糖浆的固形物必须≥70%、加工肉类食品时,添加水的百分比通常有专门的指标。 5.食品营养价值的计量值要求列出水分含量。 6.用水分含量数据可用于表示在同一基础上的其他分析测定结果(如干基)。

食品室检测记录表

食品室检测记录表

FJJ(SP)137-2011过氧化苯甲酰 FJJ(SP)138-2011甲醛次硫酸氢钠 FJJ(SP)139-2011脱氢乙酸高效液相 FJJ(SP)140-2011BHA-BHT-TBHQ FJJ/SP141-2011标准(参考)菌株目录 FJJ/SP142-2011菌种确认实验记录表 FJJ/SP143-2011菌种领用登记表 FJJ/SP144-2011菌种保藏过种记录 FJJ/SP145-2011标准(参考)菌株销毁记录FJJ/SP146-2011新购培养基质量控制记录FJJ/SP147-2011培养基内部质量控制记录

FJJ/SP148-2011培养基配制原始记录表 FJJ/SP149-2011比对试验质量控制记录 FJJ/SP150-2011质量控制结果评价记录 FJJ/SP151-2011灭菌器使用登记表 FJJ/SP152-2011无菌实验室空气洁净度监控记录 FJJ/SP153-2011隔水式恒温培养箱温度监控记录 FJJ/SP154-2011霉菌培养箱温度监控记录 FJJ/SP155-2011冰箱温度监控记录 FJJ(SP)156-2012沙门氏菌 FJJ(SP)157-2012志贺氏菌 FJJ(SP)158.1-2012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测) FJJ(SP)159.1-2012副溶血性弧菌(定性检测) FJJ(SP)159.1-2012副溶血性弧菌(定性检测) FJJ(SP)161-2012蛋白质(玉米淀粉) FJJ(SP)162-2012淀粉白度 FJJ(SP)163-2012淀粉细度 FJJ(SP)164-2012二氧化硫(玉米淀粉) FJJ(SP)164-2012二氧化硫(玉米淀粉)2 FJJ(SP)165-2012番茄红素 FJJ(SP)166-2012可可脂、非脂可可固形物、总乳固休(巧克力) FJJ(SP)167-2012灰分(淀粉) FJJ(SP)168-2012可可脂(巧克力) FJJ(SP)169-2012能量 FJJ(SP)170-2012脲酶 FJJ(SP)171-2012氰化物 FJJ(SP)172-2012乳脂肪(巧克力) FJJ(SP)173-2012水分(淀粉) FJJ(SP)174-2012碳水化合物 FJJ(SP)175-2012组胺 FJJ(SP)176-2012脂肪含量(淀粉) FJJ(SP)177-2012酸度(淀粉) FJJ(SP)178-2012斑点(淀粉) FJJ(SP)179-2012空表 FJJ(SP)180-2012蛋白质(马铃薯淀粉) FJJ(SP)181-2012PH值、电导率(马铃薯淀粉) FJJ(SP)182-201氟(待修改) FJJ(SP)183-2012加工精度(小麦粉) FJJ(SP)184-2012粗细度(小麦粉) FJJ(SP)185-2012面筋质(小麦粉) FJJ(SP)186-2012加工精度(大米) FJJ(SP)187-2012不完善粒(大米) FJJ(SP)188-2012杂质总量(大米)

关于调味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结果的公示(2020)

关于调味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结果的公示(2020) 为全面落实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加强全市调味品生产企业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按照《关于开展全市调味品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汉市监函[2020]111号)要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对全市调味品生产生产企业开展了全面、细致、系统的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检查结果予以公示: 陕西长生酒业有限公司、汉中智成食品有限公司的调味品未生产。 陕西瑞景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19年10月31日被留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停产。 汉中市汉台区汉江调味品厂更衣洗手间布局不合理,且挪作他用;烘干间锅炉布置不合理,锅炉未封闭,烟尘大,操作间内人流、物流交叉;香辛料粉碎间缺少必要的盛装容器,香辛料直接堆放在地上;内包、外包功能间未分隔;产品出厂检验项目不全。 汉中市三味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外墙壁上有大量绿植,原料库防虫不到位;灌装间内堆放停用的设备,灌装间布局不合理,灌装、打码、内包工序存在交叉;灌装间、加工间内堆放原料油,人流、物流交叉。 汉中大众酿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不按照批准的工艺生产,擅自增加大豆脱脂工艺及相关设备;使用的榨油机未及时清洗,油污大;发酵车间环境卫生差。 勉县华康酿造食品厂更衣洗手间不能正常使用;酿造车间、灌装间墙皮脱落;车间内防鼠、防尘、防蝇不到位;车间内成品、半成品交叉堆放;生产的复合调味料标签标注执行标准为GB31644,但产品名称为醋;未按要求开展产品出厂检验,无微生物出厂检验的必要试剂;化验室使用的计量器具未检定。 勉县一品味业酿造厂发酵车间顶棚漆皮脱落;酱油晾晒缸防尘、防鼠、防虫、防雨不到位,卫生差;改变生许可的产工艺布局,使用管道在生产车间外灌装大桶醋。 勉县江北醋厂酿造车间、化验室墙皮脱落,顶棚发霉严重;更衣洗手间不能正常使用,堆放大量无关的杂物;包材库位置设置不合理,半成品与成品交叉;灌装间与外包间、成品库混用,布局不合理;检验室位置不合理,无产品出厂检验必要的试剂,使用的计量器具未检定,未按要求建立产品出厂检验原始记录、台账。 陕西永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灌装间旁的包材库设置不合理,人流、物流交叉;化验室使用的酸碱滴定管不符合要求,出厂检验原始记录中水分、净含量不规范。 南郑县好味源调味品食品厂员工未穿工作服,员工未严格通过更衣洗手进入生产车间;原料库防鼠不到位;生产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未及时清洗;未按照许可批准的工艺组织生产,生产车间人流、物流交叉。

粮油检验员试题

单位名称:——————————————姓名:———————————————— 1、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是用( ) (pH5.9~6.2)湿润并揉合小麦粉形成 面团的。 (A)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B)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C)柠檬酸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D)磷酸氢二钾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2、小麦粉干面筋含量以含水量为( )的小麦粉含有干面筋的百分含 量表示。(A)12%(B)13%(C)14%(D)15% 3、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若出现光电管前光闸板未开启,电表 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是由于仪器的光电倍增 管暗盒内的硅胶受潮所致,应用( ),可达到调零效果。 (A)在暗盒内装入干燥的硅胶 (B)电吹风从硅胶筒送入适当的干燥热风 (C)将光电倍增管暗盒内取下送入烘箱干燥 (D)可取用大于所取溶液体积的分度吸量管 4、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光闸板后,出现光源灯 的光强度不够、单色器故障、灵敏度档使用不当、光电管老化等故 障,会出现( )。 (A)电表指针摇摆不定(B) 变换灵敏度档时“0”位变化过大 (C)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 (D)空白溶液调不到透光率100%

5、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 )进行的;另一类 是利用其化学特性进行的。 (A)物理特性(B)生理特性(C)物化特性(D)生化特性 6、方便面中氯化钠的测定,使用的标准滴定液是()。 (A)氢氧化钾标准溶液(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D)硝酸银标准溶液 7、方便面酸值的测定时,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 色,且()min内不褪色为终点。 (A) 0.1 (B) 0.3 (C) 0.5 (D) 0.7 8、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挂面中氯化钠的含量,样品在经处理、酸化后, 加入硝酸银溶液,使之与硝酸银生成( )氯化银沉淀。 (A)白色(B)无色(C)淡红色(D)淡蓝色 9、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 拌下,缓慢地将()。 (A)硫酸加到水中(B)水加到硫酸中 (C)同时放到容器中(D)都可以 10、玉米水分在16%以上时,应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其水分。(√) 11、表面清理是稻谷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清理过程(×) 12、有关主管部门对各级粮油进行抽检,其目的是( )。 (A)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B)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标 (C)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柠檬黄(液相)记录

MDJSYJ-SP-JJL-03 检验者 复核者 II 柠檬黄(液相色谱法)检验原始记录 检品编号 WTMD2015 检品名称 检验地点 仪器室 实验条件 温度 ℃ 湿度 % □批 号 □生产日期 仪器 电子天平 AL-204□ 高效液相色谱仪 Waters e2695(SPII001)□ 检验时间 2015年 月 日 检验标准 GB/T 5009.35-2003 判定标准 GB 2760-2011 标准规定 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冷冻饮品(除食用冰)、果冻、风味派馅料及表面用挂 浆、饼干夹心和蛋糕夹心及表面用挂浆、≤0.05g/kg □ 谷类和淀粉类甜品≤0.06g/kg □ 即食谷物≤0. 08g/kg □ 不得检出□ 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和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虾味片、糕点上彩装、香辛料酱、饮料类(除包装饮用水)、配制酒、膨化食品≤0.1g/kg □ 液体复合调味料≤0.15g/kg □ 粉圆、固体复合调味料≤0.2 g/kg □ 其他调味糖浆、布丁和糕点及表面用挂浆、糖果(除胶基糖果)、面糊、裹粉、煎炸粉≤0. 3g/kg □ 水果调味糖浆、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果酱≤0.5g/kg □ 检验方法 GB/T 5009.35-2003 液体样品□ 半固体样品□ 固体样品□ 计算公式 1000 10001000????=m V c X X —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 c —由标准曲线得出的样液中待测物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 V —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 —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 计算及图谱 详见 页 样品质量(m ) 1、 g 2、 g 体积(V ) mL 检验结果 1、 g/kg 2、 g/kg 平均 g/kg 未检出□ 精密度 % (应≤10%) 检验结论 □合格 □不合格 □见检测数据

小麦粉质量检验项目表

小麦粉质量检验项目表(通用小麦粉) 序号 检验项目 发证 监督 出厂 备注 1 加工精度 √ √ √ 2 灰分 √ √ √ 3 粗细度 √ √ √ 4 面筋质 √ √ 5 含砂量 √ √ 6 磁性金属物 √ √ 7 水分 √ √ √ 8 脂肪酸值 √ √ 9 气味口味 √ √ √ 10 蛋白质 √ √ √ 高筋、低筋小麦粉产品标准中有此项目要求的 11 粉色、麸星 √ √ √ 12 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苯甲酰) √ √ * 13 汞(以Hg 计) √ √ * 14 六六六 √ √ * 15 滴滴涕 √ √ * 16 黄曲霉毒素B 1 √ √ * 17 铅(Pb ) √ √ * 18 无机砷(以As 计) √ √ * 19 标签 √ √ 注:1.标签标注除符合GB7718-2004的要求以外,还应注明使用的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 2.增加“铅(Pb )” 、“无机砷(以As 计)”作为*号项目和发证、监督检验项目。 小麦粉质量检验项目表(专用小麦粉) 序号 检验项目 发证 监督 出厂 备注 1 灰分 √ √ √ 2 粗细度 √ √ √ 3 含砂量 √ √ 4 磁性金属物 √ √ 5 水分 √ √ √ 6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 √ √ √ 自发小麦粉,小麦胚标准中无此项目要求。 7 降落数值 √ √ 8 气味 √ √ √ 9 湿面筋 √ √ 10 酸度 √ √ √ 自发小麦粉产品标准中有此项目要求。自发小麦粉所用的小麦粉应符合GB1355中特制一等粉的规定。 11 混合均匀度 √ √ √ 12 馒头比容 √ √ √ 13 汞(以Hg 计) √ √ * 14 六六六 √ √ * 15 滴滴涕 √ √ * 16 黄曲霉毒素B 1 √ √ *

香辛料调味料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xczy002-2007 香辛料调味料 作业文件 第A版 编制:戴聪 审核: 批准: 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 Jiangxi Province Xiangchu Industrial Co., Ltd. 2007年1月10日发布2007年2月10日实施

香辛料调味料生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对香辛料调味料生产工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使各工序按规定的工序程序进行正确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祥橱”牌胡椒粉、黑胡椒粉、生姜粉、八角粉、五香粉、花椒粉、孜然粉、蒜香粉、鲜辣粉、咖喱粉、辣椒面等香辛料调味品生产的全过程。 三、职责 1、生产部负责香辛料调味料的生产计划,生产车间负责香辛料调味料生产的实际操作及现场管理; 2、质检部负责对工艺及参数进行确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作业内容 1 原辅料规格及要求 1.1 所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符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优先采购已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作为本公司的生产原辅材料; 1.2 采购进厂的原辅材料必须按各种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要求验收; 1.3 采购原辅料时必须向对方索取有关有效的合格证书,并抽检合格后才可进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拒绝入厂。 2 工艺流程图 见图1香辛料调味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 注:打﹡为关键控制点 3 分选 选择籽粒饱满、风味正常的原料,剔除其中的杂质、霉烂及未成熟的颗粒。 4 粉碎 4.1 选用万能粉碎机粉碎,原料粉碎要求达到120目。 4.2 设备要求 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5 搅拌混合 5.1 技术要求及工艺参数 5.1.1 分品种严格按配方要求准确称量投料; 5.1.2 物料按多到少的顺序加入搅拌机; 5.1.3物料每料要搅拌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1.4更换品种要清扫干净搅拌机、布袋、料仓,且通知下道工序; 5.1.5 需过筛物品要过筛(含异物和结块物料); 5.1.6 投料时不得带入绳子、合格证、塑料袋碎片进物料中;

酱油、醋等各种香辛料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

酱油、醋等各种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 由食品伙伴网汇总整理,供参考, 本汇总不定期更新 补充。 生产卫生规范 GB/T 22656-2008 调味品生产HACCP 应用规范 GB 8953-1988酱油厂卫生规范 GB 8954-1988食醋厂卫生规范 NY/T 1531-2007 番茄酱加工技术规范 分类名称 GB/T 20903-2007 调味品分类 GB/T 12729.1-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 名称 产品及卫生标准 GB 13104-2005 GB 2718-2003 食糖卫生标准 酱卫生标准 SB/T 10612-2011 SB/T 10459-2008 GB/T 24399-2009 GB/T 22474-2008 黄豆复合调味酱 番茄调味酱 黄豆酱 果酱 NY/T 958-2006 花生酱 NY/T 956-2006 番茄酱 NY/T 1070-2006 辣椒酱 SB/T 10416-2007 调味料酒 QB 2020-2003 调味盐 GB 1445-2000 绵白糖 GB 317-2006 白砂糖 GB 10133-2005 水产调味品卫生标准 GB 2719-2003 GB 2717-2003 食醋卫生标准(含 1号修改单) 酱油卫生标准 GB 2721-2003 GB 2720-2003 食用盐卫生标准 (含第1号修改单) 味精卫生标准 GB/T 15691-2008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757-2012 SB/T 10513-2008 牛肉汁调味料 牛肉粉调味料 SB/T 10371-2003 SB/T 10415-2007 鸡精调味料 鸡粉调味料 SB/T 10458-2008 鸡汁调味料 SB/T 10484-2008 菇精调味料 SB/T 10485-2008 SB/T 10526-2009 海鲜粉调味料 排骨粉调味料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质量方针:坚持标准,客观公正,科学检测,精益求精 1、目的:使小麦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能正常进行,预防出现错误检验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商品小麦粉各项指标的检验。 3、引用标准:适用于商品小麦粉各项指标的检验。 4、职责: 4. 1检验人员应全面执行程序。 4. 2室主任审核,技术负责人审定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 4. 3质量负责人负责本程序的实施和监督。 5、工作程序 5. 1检验前的准备:将所有仪器擦拭干净,放在规定的场所。 5. 2检验步骤: 5. 2. 1小麦粉加工精度的检验GB5494 5. 2. 1. 1仪器和用具1985进行检验。 a 搭粉板:5~30cm b 粉刀 c 电炉 d 天平:感量0.1g e 烧杯100ml f 铝制蒸锅,白瓷碗,玻璃棒号试剂、酵母液:称取5 g 鲜酵母或2g干酵母,加入100ml 温水(35℃左右),搅拌均匀备用。 5. 2. 1. 2操作方法:

共有五种方法,仲裁时以温烫法对比粉色,干烫法对比粉色麦量。本所采用,湿法。 a、干法:用洁净粉刀取少量标准样品置于搭粉板上,用粉刀压平,将右边切齐,再取少量试样置于标准右侧压平,将左边切齐,用粉刀将试样慢慢向左移动,使试样与标样相连接。再用粉刀把两个将试样紧紧压平(标样与试样不得互混)打成上厚下薄的程度(上厚约6㎜,下与粉板拉平)切齐各边,刮去标样左上角,对比粉色麦量。 b、湿法,将干法检验过的粉样,连同搭板倾斜插入水中,直至不起泡沫为止,取出搭粉板,待粉样麦面微干时,对比粉色麦量。 5. 2. 2小麦粉灰粉按GB5505一1985进行检验 5. 2. 3小麦粉感官按GB5492一1985进行检验 5. 2. 4小麦粉粗细度按GB55072一1985进行检验 5. 2. 5小麦粉面筋值按GB5506一1985进行检验 5. 2. 6小麦粉含沙量按GB5508一1985进行检验 5. 2. 7小麦粉磁性金属物按GB5509一1985进行检验 5. 2. 8小麦粉水份按GB5497一1985进行检验 5. 2. 9小麦粉脂肪酸值按GB5510一1985进行检验 5. 3检验记录: 5. 3. 1在检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将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单上。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号生效日期 公司 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列举)的无菌检验。 3 检验依据 本厂产品注册标准(编号) EN1174-1996 医疗器械灭菌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评估 《中国药典》(2005年版) GB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4 仪器、设备 百级层流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 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 5.1 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5.2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10Pa。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45~65%。 5.3 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

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4 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6 无菌检验前的准备 6.1 器具灭菌、消毒 6.1.1 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可经电热干燥箱160℃以上干烤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 6.1.2 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6.1.3 标识: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间和使用有效期。 6.2 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6.2.1 开启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间灭菌处理,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min。 6.2.2 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流程 6.2.2.1 脱包:进入无菌检验室的物品若有双重包装的,需将外包装在传递窗/缓冲间拆除后,传入试验室。 6.2.2.2 消毒:进入无菌操作室的所有培养基、供试品等的外表都应采用适用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将外包装污染的微生物带入无菌检验室。 6.2.2.3 传递:查看所有进入无菌检验室的器具上的灭菌、消毒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符合要求的经传递窗传入无菌检验室。 6.2.3 人员进入无菌检验室流程 6.2.3.1 更鞋脱衣:在一更区脱去一般区工作鞋,穿上无菌检验室工作鞋;脱去一般区工作服。 6.2.3.2 洗手:首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手上揉擦出泡沫,再用流水连续冲洗20秒,洗净泡沫。 6.2.3.3 更衣:在二更区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穿戴无菌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等),要求裤子掖在上衣里,口罩掩住口鼻,帽子包裹所有头发。 6.2.3.4 手消毒:用消毒液浸泡双手5秒以上或用浸过消毒液的棉球擦拭双手。消毒液可用洗必泰、新洁尔灭、碘伏、75%酒精等。 6.2.3.5 人员进入:经缓冲间进入无菌检验室。 6.2.4 人员进入无菌检验室后,进一步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戴无菌手套。 7 无菌检验操作要求 7.1 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7.2 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避免破损,以防培养物扩散。 7.3 所有操作均应在近火焰区进行,且不得有大幅度或快速动作,以免搅动空气中的尘埃微粒。 7.4 使用金属接种器具时,用前、用后均需灼烧灭菌。 7.5 在接种培养物时,动作应轻、准,防止培养物溅出,产生汽溶胶,造成污染。 7.6 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带菌物品,用后均应作消毒、灭菌处理。可在检验过程中随用随时放入消毒液缸内浸泡或消毒桶内,或在检验完成后经传递窗传至一般区,立即用压力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分钟。 8 培养基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