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SWOT分析

大众汽车SWOT分析
大众汽车SWOT分析

大众汽车SWOT分析

内部能力外部因素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1,品牌知名度

2,产品具有针对性

3,成长空间大

1,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2,市场份额下降

3,车型外观不够丰

富,产品单一

机会(opportunity)SO WO

1,中国私家车市场的成长

2,开发新能源技术3,提高公关效果建立国际战略联盟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

抢占新兴市场,保持

市场份额

加强产品研发,丰富

车观外形

风险(threats)ST WT

1,日系汽车的竞争2,新技术的回报风险3,服务的竞争加强资源整合

提高品牌竞争力

调整营销策略,准确

市场定位

确定顾客导向性

S因子 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对大众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布局。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有人总结是“四世同堂“,对此大众的思想

非常明确,就是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层次众多,因此,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无论价格高低与技术水平新旧,大众的产品都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这也是令大众与竞争对手竞争起来时底气十足的资本。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但是,对于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何保持人们对于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不断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却是近一段时间按大众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样一大背景下,产品政策不仅是关系到眼前的战术性问题,也是关系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问题。

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此外,在支持上汽,一汽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新产品方面,大众也开始积极探索。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先生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是保持领先,但和往年相比,已失去往日的号召力。而标致、雷诺风景、雪铁龙正大举占领大众的传统领地,销量下降、效益下降,这是大众在全球的情况。

W2 市场份额下降

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又先后出现像比亚迪,吉利等中低端国产车与其抢占市场,使得大众在中国的一季度销量不是很理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各大汽车集团竞争的热点地区,大众汽车集团虽然在华市场份额仍居首位,但占有率有所下降。

W3 车型外观不够丰富,产品线单一

从前不久的北京车展和南昌车展上大众公司展出的车型来看,似乎没有宝马、奔驰等品牌推出的所谓概念车那么吸引人们的眼球。外型保守单一,便是大众汽车的标准。现如今在人人都追求个性的社会,外形夺人眼球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大众公司有着德国人的严肃和谨慎,可想而知,怎么能轻易改变公司的理念。

O因子:Opportunity大众的机遇

O1.中国私家车市场的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我

国的各个等级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了。私家车市场逐步成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及购买能力等为整个汽车市场提供了机会,对上海大众也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消费者对于大众品牌的认可度、信誉度等是比较高的。有利于上海大众重新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及重新定位等。

O2.开发新能源技术

大众汽车计划首先聚集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力量,继而稳步前进。大众汽车现已为电动汽车制定了清晰的产品发布计划。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文德恩博士说:“大众汽车将实现电动汽车量产。电力驱动的汽车与内燃发动机驱动的汽车将共同存在。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实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大众发挥内燃发动机的潜能,以期待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这些措施将使大众汽车在零排放汽车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

O3:提高公关效果

现代社会,对厂家和经销商来说,服务是营销的重要的手段,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才是他们乃以生存的生命线。上海大众要强化公关策略,通过有效的公关来提高大众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中国,大众要实现中国的具体实情。在公关方面吸取日系,韩系车寻找中国销售代理的成功经验,探和中国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使得大众能再次回到中国人名,中国市场的核心区域。

T因子:Threat 大众的风险

T1.日系汽车的竞争

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特别是日系汽车的强烈竞争对于源自德国的大众汽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日系汽车具有电子配置好,内饰丰富,省油,线条流畅,市场渠道顺道等优点,而这些正是上海大众的不足之处,因此给上海大众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T2.新技术的回报风险

当大众致力于清洁能源呵节省能源汽车的研发时,新能源也在被世界开发研发中,这个威胁就是,大众的这次投入是否能得到回报。如果研发一种更高能耗的资源,那大众将何去何从,巨大的投资如何收回。并且日本小型车在能源环保上更有突出优势,转型环保的投入更小。大众何以保证自己的投入是“物有所值”。如果大众的技术投入无法保持领先水平,则会对自身发展产生很大威胁。

T3.服务的竞争

上海大众要想在当前汽车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能与时俱进,制定并运用好与其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策略,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为顾客排忧解难,努力使顾客满意,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努力提高产品及服务的科技含量。在当前其汽车成本以及制造技术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谁拥有更好的客户服务,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大众在这方面目前落后于日韩车系的厂商。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帕萨特、波罗、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和Octavia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等十大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等不同细分市场。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

; 上海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 课程名称:解读供应链管理 课程号:2400J004 ( 学生姓名:韩雨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变热白热化阶段,竞争方

式也已经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通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汽车行业因其组织结构复杂、同时兼具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三大特征而成为最具代表的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一汽-大众在未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使企业迅速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供应商管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和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于 1991年成立,1996 年正式投产,1997 年8 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 年 4 月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并于 2002 年 12 月获得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项目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轿车占有 60%的股份,大众公司占 30%,奥迪占 10%。一汽大众公司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占地面积 116 万平方米。一汽大众公司含 2 个生产厂、12 个部、3 个直属科,员工 7000 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我国轿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新时代。2001 年、2002 年连续两年被美国著名杂志《财富》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2002 年,公司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 100 强”之首的荣誉称号。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与时剧增,企业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把非核心业务外包(Outsourcing)给其他最佳的专业企业,从而,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上一业务流程为下一流程提供物料或服务,由此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链条上参与不同业务流程的各企业,构成了链条上的节点。由多个节点构成的企业业务流程网络,就是企业的供应链。 一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是先从制造业发展出来的,早期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它忽略了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供应链也被定义为:“有一条或者一条以上的从源头到顾客形成的产品、服务、资金和信息流直接相连而成的集合,该集合通常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企业组织构成。”一般的认为供应链有三个主要的流程构成:源头与采购、发出订单与计划、预测与规划。到了后工业时代,供应商成了竞争成败的关键。以美国汽车工业为例,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占整个制造和销售成本的45%。 可以看出,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它要求各成员企业必须达成共同客户至上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成员企业合作关系所带来的整体竞争优势,相互信赖,共同服务于客户。 % 供应链展现了相互关联的部门之间,各业务环节之间的链型结构,涵盖了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包装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发生着四种基本“流”,即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它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或零售商、分销商等),节

江铃一般情况swot分析

(一)江铃集团的一般情况的swot分析一.公司背景: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国家汽车出口基地企业,1989年跻身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2008年全球华商500强第382位。集团现拥有120多亿元总资产、60多亿元净资产、年创利税总额十几亿元的国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 江铃推行双品牌战略,自主品牌的轻卡、皮卡、多功能车等发展迅猛,全顺品牌领跑中国轻客市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比翼双飞,推动销量连创历史新高。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优质中价的良好品牌口碑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赢得了国际声誉,江铃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轻型柴油商用车出口商,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之一。 从1984年扭亏至2007年9月,江铃累计销车70万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72.73亿元,累计上交利税61.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53.8亿元。一个具年产29万辆汽车与18万台汽车发动机能力的综合性汽车集团已矗立在赣江之滨。 发展历程:一路走来很精彩 ●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仿苏式嗄斯车的井冈山牌卡车。 ●1984年,孙敏等老一辈创业者敢为人先,敏锐抓住当时国内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现状,果断决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具有8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的五十铃轻型卡车,使企业的产品水平由40年代升级到80年代国际领先水平。 ●1993年,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江西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

●1995年,在国内第一个采用ADRs方式定向增发B股,引入福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1997年,江铃第一辆全顺车下线,从此,全顺开始了中国轻客市场十年(1997-2007)销量增长冠军的东方之旅。 ●1997年,江铃毅然斩断了旧的营销关系实施销售体制改革,在全国汽车行业率先以现代营销理念吸引了一大批民营资金加入到江铃的销售体系,迅速布局全国。当年,在全国轻型车总量下滑的情况下销量增长30%以上,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国内汽车行业首屈一指的江铃市场营销体系被誉为汽车行业营销典范。 ●面对入世挑战,江铃孙敏提出了“高品质、多品种、中价位、优质服务”十三字经营方针。2001—2003年,江铃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20%以上的增幅增长。 ●“新合作、新车型、新基地、新增量”,王锡高领导江铃在二次创业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销售收入、利税、工业增加值三年内翻了一番。2004年,江铃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南昌市首家百亿级企业。 ●江铃全面深化同世界五百强伙伴的战略合作,福特增持江铃股份,零部件战略重组引来各行业国际巨头。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52亿元,配合整车规划快速扩张,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极大地推动了南昌制造业的做大做强。目前,围绕江铃整车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约50家,拥有年销售收入4.5-10个亿的零部件企业5家,1个亿以上的有7家。 ●伴随“江铃”国际品牌的开拓,江铃海外分销服务网络快速拓展至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形成欧洲、北美、中南美、北非、西南非、西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八大主干销售区域。江铃产品出口六十多个国家,2007年海外销量过万辆,是“国家整车出口基地”和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的出口商。

一汽大众发展战略

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 追求技术进步应该是汽车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一汽大众产品开发的灵魂。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预言,未来几年内,世界上将会只有6家汽车厂家,美国、欧洲、日本各两家。据统计,60年代,全球共有大的独立汽车制造企业52家,现在已减少到18家。在今后10年的竞争中,有一半将淘汰出局,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多只有10家。那么,中国汽车业拿什么与国外诸强抗衡?一汽大众以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就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轿车行业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汽大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可荏竞争中发展,将资本变成资产,将投资变成效益,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一汽大众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历史责任。为此,一汽大众将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企业管理、产品开发、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中全面创新。而创新使一汽大众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我国轿车行业的佼佼者。 战略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战略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按照企业的经营方针,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研究,而做出的长期和全局性的战略方案谋划。 战略是未来执行的计划,它具有很强的全局性、长远性、预见性和稳定性。企业发展战略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等。它在企业把握外界环境的机会,规避市场的风险,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就使一汽大

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实现企业的高增长,推动一汽大众公司的不断发展。 在一汽大众有一个战略委员会,专门负责今后五年至十年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经营管理委员会由中德双方领导组成,每年都要根据企业和市场形势发展对这一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确保发展战略计划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一汽大众本着计划即法的原则,说了算,定了千。战略计划一经董事会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即便是领导人员更换,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领导人员更换,执行计划的严肃性不能变,不得有人为因素对既定计划的干扰。这在传统的国有企业里是无法做到的。 一汽大众的这一战略管理方式保证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奥迪20 0C3V6以其公务用车定位,在我国有很好的销路。1995年这一产品转入一汽大众生产,一汽——大众没有盲目乐观,战略委员会考虑的是它几年后的市场前景。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将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奥迪A6作为其换代产品纳人工作日程。经过几年努力,于1999年7月毅然停止了包括开发不久深受欢迎的奥迪2 001.8T在内的所有奥迪200型的生产,全部进入奥迪A6的生产准备阶段。1999年9月6日,奥迪A6按计划正式下线,2000年1月全面投放市场,成为我国第一辆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生产当代先进的有生命力的产品。2001年8月23日在一汽大众成立10周年前正式投产下线的宝来轿车等同样也是这一战略计划正确实施的结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轿车市场在开放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扩大,产品竞争不断升级,企业的重组步伐加快,特别是新产品的推出成为市场主导力量。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局面,2002年,一汽大众对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出了重

一汽大众市场调研分析报告(1)-

学生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 专业班级:M1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2车辆工程 学生学号:1221109001,1221109011,1221109033 ,1221402004 学生姓名:孙树蕃,顾周宇,罗云,常修菁 所属院部:龙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湛江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 目录 一、一汽大众公司市场信息分析 (3 二、一汽大众公司的市场细分 (7 三、一汽大众公司的市场环境 (8 四、一汽大众的汽车市场定位 (14 五、一汽大众的汽车市场预测 (15 六、附表:一汽大众市场调研问卷 (16

一汽大众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一、一汽大众公司市场信息分析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长春和成都,佛山三厂共有三大生产基地,包括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成都分公司和发动机传动器厂。 当今汽车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各个汽车公司都加大生产销售力度,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汽大众的市场信息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一汽大众作为一家新锐合资企业在中国正式宣告成立。经过二十余年的市场深耕,成为大众集团在华继上海大众之后的又一吸金利器,并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成为驰骋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三剑客”。现一汽大众主要产品有:捷达、新宝来、高尔夫、开迪(停产、全新速腾、全新迈腾、大众CC 系列和奥迪系列,其中奥迪系列有奥迪A4L、A6L、Q3、Q5。 坐享品牌优势 1991年2月,中德双方在完成一系列的前期接触和谈判之后,一汽大众正式在长春落地。尽管晚于上海大众6年的时间,但由于后者的桑塔纳车型(实际上早在1982年,德国大众就已授权上海汽车组装该车已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了颇高的品牌形象,甚至直接代表了轿车。因此,当捷达投产之时基本上可以说是皆具“天时”与“地利”,借助桑塔纳建立起来的大众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开北方市场。 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广州标致和北京吉普等合资公司尽管业已成立,却始终无法阻挡大众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加之捷达与桑塔纳实现南北联动,当时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六成,直至今日大众仍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领先地位。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S因子 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对大众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布局。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有人总结是“四世同堂“,对此大众的思想非常明确,就是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层次众多,因此,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无论价格高低与技术水平新旧,大众的产品都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这也是令大众与竞争对手竞争起来时底气十足的资本。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但是,对于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何

保持人们对于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不断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却是近一段时间按大众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样一大背景下,产品政策不仅是关系到眼前的战术性问题,也是关系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问题。 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此外,在支持上汽,一汽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新产品方面,大众也开始积极探索。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先生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是保持领先,但和往年相比,已失去往日的号召力。而标致、雷诺风景、雪铁龙正大举占领大众的传统领地,销量下降、效益下降,这是大众在全球的情况。 W2 市场份额下降 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又先后出现像比亚迪,吉利等中

一汽大众发展战略

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追求技术进步应该是汽车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一汽大众产品开发的灵魂。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预言,未来几年内,世界上将会只有6家汽车厂家,美国、欧洲、日本各两家。据统计,60年代,全球共有大的独立汽车制造企业52家,现在已减少到18家。在今后10年的竞争中,有一半将淘汰出局,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多只有10家。那么,中国汽车业拿什么与国外诸强抗衡?一汽大众以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做法就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轿车行业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汽大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可荏竞争中发展,将资本变成资产,将投资变成效益,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一汽大众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历史责任。为此,一汽大众将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企业管理、产品开发、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中全面创新。而创新使一汽大众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我国轿车行业的佼佼者。 战略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战略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按照企业的经营方针,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研究,而做出的长期和全局性的战略方案谋划。 战略是未来执行的计划,它具有很强的全局性、长远性、预见性和稳定性。企业发展战略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等。它在企业把握外界环境的机会,规避市场的风险,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汽大众的发展战略就使一汽大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实现企业的高增长,推动一汽大众公司的不断发展。 在一汽大众有一个战略委员会,专门负责今后五年至十年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经营管理委员会由中德双方领导组成,每年都要根据企业和市场形势发展对这一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确保发展战略计划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一汽大众本着计划即法的原则,说了算,定了千。战略计划一经董事会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即便是领导人员更换,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领导人员更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一汽-大众SWOT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一汽大众作为一家新锐合资企业在中国正式宣告成立。经过二十余年的市 场深耕,成为大众集团在华继上海大众之后的又一吸金利器,并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成为 驰骋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三剑客”。而今,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如何能在一汽 集团和大众集团这两大股东的操控下做到攻防皆备,又如何消除自身不足继续攻城略地? ■优势 坐享品牌优势 1991年2月,中德双方在完成一系列的前期接触和谈判之后,一汽大众正式在长春落地。 尽管晚于上海大众6年的时间,但由于后者的桑塔纳车型(实际上早在1982年,德国大众就已授权上海汽车组装该车)已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了颇高的品牌形象,甚至直接代表了轿车。因此,当捷达投产之时基本上可以说是皆具“天时”与“地利”,借助桑塔纳建立起来的大 众品牌知名度迅速打开北方市场。 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广州标致和北京吉普等合资公司尽管业已成立,却始终无法阻挡大众在中 国市场大行其道。加之捷达与桑塔纳实现南北联动,当时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六成, 直至今日大众仍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领先地位。 汽车与社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周立群在接受盖世汽车网采访时表示,德国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20多年,时间上的积淀,使得这个品牌在中国有了很好的知名度,“这个是品牌所带给一汽大众的优势。”  还须指出的是,相比其他成立时间不长的合资企业(如目前表现势头非常不错的东风日产和 北京现代),由于设备投入时间长,其生产成本已经被很大程度上摊薄,产品定价无疑更具竞争力。 产品“双刃剑” 在肯定其历史积淀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同时,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院总工程师黄勇还强 调其在产品方面下了苦功:“在中国市场上,一汽大众的客户定位、市场调研等都做得比较 好。我们都知道,他的车主要是从德国直接引进的,德系车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都比较 配套,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比较好。”  但这对于一家独立的整车制造商而言,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正如周立群所指出的“其实这是把双刃剑”,他认为“直接从德国拿过来的先进技术,不经任何改造直接推向市场,更别 提自主研发了,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来说其实是不利的,只能说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  上海市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资深分析师朱君奕所持类似观点,“它的优点其实也是缺点,一汽大众在技术上太过于依靠德国大众,自身研发比较少,在售后服务上价格也比较贵。在产品组合上,非轿车领域的车型也很少,对于这块市场是有所欠缺。”

一汽大众内部环境分析

3.1内部分析 3.1.1 4P分析 【产品】 丰富产品线,拉宽市场覆盖范围: 形成从捷达、宝来、速腾、高尔夫、迈腾、CC共同组成的强大产品体系。从A0、A、A+、B、B+全系,从7万-30万元价格空间,从初级入门车型到优雅动感的高级轿车,形成市场的全面覆盖。 在捷达、速腾、迈腾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首先推出全新“宝来”产品,定位于中国家庭用户;随后,强力推出大众产品最具竞争力的经典之作——第六代高尔夫,一举占领A级轿车的高端形象,并用高尔夫GTI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一波未平再起一波,一汽-大众CC 的推出,以颠覆性的最美外观,彻底征服了市场。自此,一汽-大众真正形成了从捷达、宝来、速腾、高尔夫、迈腾、CC六大产品品牌形成的自A0级到B级高端的全产品系列。这一产品系列,保证了一汽-大众一举跨入国内最具产品竞争力的厂商行列。 发挥科技领先的优势,用全系列先进科技发动机、变速箱的合理搭配,形成单一品牌的最宽泛市场覆盖车型。全面提升效率,最大限度挖掘产能潜力:在产能无法硬性提升的前提下,向效率“要”产能,向物流“要”产能。 力争让每一台生产线下来的优质产品,以最快速度抵达消费者手中。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现有的生产能力,提升现有的生产管理效率。同时,彻底优化产品物流体系,大幅度压缩周转耗时,优化管理各级库存。 【价格】 坚持价格的合理和稳定; 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领先的优势,以不同排量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搭配组合,构成宽泛的产品市场覆盖。比如,定位于科技领先的商务B级轿车的迈腾产品,以1.4、1.8、2.0TSI发动机,就形成了19万-28万元人民币的宽泛产品覆盖。 这一战略,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市场产品竞争能力,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最多的选择,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随着产品线的丰富和覆盖范围的拓宽,必然导致不同级别产品价格的交错,甚至可能出现倒挂,这就极其容易导致市场价格的混乱状况。同时,新产品的相对集中上市,也给新品价格的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产品战略部,在综合、准确地进行了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后,以科学的“定价三原则”为基础,不仅让每一个新产品的定价极具市场竞争力,也形成了完整的价格体系,清晰有序科学合理。 比如:高尔夫产品、CC产品的定价,上市公布价格时,均引起了市场的一片叫好。高尔夫产品,不仅承载着大众品牌的辉煌,同时也是一款“在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上,做到了毫不妥协”的A级轿车,11万-17万的价格空间,让高尔夫自上市即热销,上市一年多,竟依然处于“一车难求”的惊人销售状态。而CC的产品定价,25万-30万的定价,更是开创性地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领域,让“史上最美的大众车”,也同时具有了绝对优势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一价格空间,暂时没有任何具有竞争力的对手与之抗衡。上市即惊人热销,就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渠道】

大众汽车SWOT分析

大众汽车SWOT分析 内部能力外部因素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1,品牌知名度 2,产品具有针对性 3,成长空间大 1,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2,市场份额下降 3,车型外观不够丰富,产品 单一 机会(opportunity) SO WO 1,中国私家车市场的成长2,开发新能源技术 3,提高公关效果建立国际战略联盟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 抢占新兴市场,保持市场份额 加强产品研发,丰富车观外形 风险(threats) ST WT 1,日系汽车的竞争2,新技术的回报风险3,服务的竞争加强资源整合 提高品牌竞争力 调整营销策略,准确市场定位 确定顾客导向性 S因子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对大众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就是产品的布局。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有人总结就是“四世同堂“,对此大众的思想非常明确,就就是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层次众多,因此,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无论价格高低与技术水平新旧,大众的产品都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这也就是令大众与竞争对手竞争起来时底气十足的资本。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但就是,对于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何保持人们对于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不断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却就是近一段时间按大众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就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样一大背景下,产品政策不仅就是关系到眼前的战术性问题,也就是关系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问题。 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此外,在支持上汽,一汽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新产品方面,大众也开始积极探索。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先生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就是保持领先,但与往

一汽大众发展规划

一汽大众发展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2月19日报道12月15日上午,受总经理安铁成委托,一汽-大众党委书记姜延春召集个别圈内学者和专家,在三亚召开闭门研讨会,为一汽-大众如何建立企业品牌出谋划策。 “一汽-大众一直以来给人印象是产品品质好,但是没有企业品牌,既然是提意见,希望大家好的坏的都能说。”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致辞完毕,姜延春随即退场。在随后的全天讨论中,参会人员就一汽-大众品牌口号和路径等达成了两个方向。 安铁成就任一汽-大众总经理七年后,提出“一汽-大众要有自己企业品牌”,显然有自己的考量——一汽-大众的提及率不及上海大众高;没有企业品牌互动,产品营销上会越来越吃力。况且一汽-大众年产销已超过一百万辆,一个相当规模的公司没有企业slogan(口号)说不过去。 2005年上任时,安铁成在内部把一汽-大众定位成“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基于当时环境而定的:一汽-大众很大程度是“生产原汁原味德国车”的大众中国工厂,年销量也仅30万辆。当产量过100万辆后,这个定位跟不上形势了。 扭转纯品质印象 这还只是从公司的基本面考虑,实际竞争形势也让安铁成感到压力。安铁成透露,2013年将是一汽-大众新产品发力最多的一年,目标是产销150万辆。在直接竞争对手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都在企业层面大打创新概念时,一汽-大众需要一个企业口号来推动

下一步的产品策略。 就在姜延春三亚行前三天,安铁成飞赴厦门为第三代宝来上市站台。一汽-大众产品体系中宝来、捷达、速腾、高尔夫共同构成了A 级车的产品矩阵。其中捷达主攻A级车入门级细分市场,速腾及高尔夫主打A+级细分市场,而新宝来则肩负着最为主流的A级车细分市场。改头换面的新宝来上市后,将继续担任一汽-大众中端紧凑型车的角色,并承担着一汽-大众走量的任务。 宝来之于一汽大众,无异于朗逸之于上海大众,都是“合资何时换来技术”舆论压力下,新一代自主开发的试验田。所以新宝来是否成功,既是检验安铁成个人业绩的指标,也是衡量公司在一汽集团内部地位的标准。 “真正体现一汽-大众开始做研发而不是跟随的,就是四年前投产的宝来。”安铁成告诉记者,“新宝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自主研发,第三代宝来确保了一汽-大众短期的自主研发目标实现,即2012年实现车身的自主开发。” “新宝来肯定能够超过上一代。”安铁成强调。自第一代宝来2006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过百万辆,2008年10月上市的第二代宝来,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销量分别为12.6万辆、17.8万辆和20.7万辆。今年前十个月,宝来累计销量达到18.82万辆,占一汽-大众在售车型销量份额的22.9%。 显然新宝来作为明年一汽-大众的主力车型在冲量的同时,盈利任务史无前例地重要起来。12月初。一汽-大众在新加坡召开经销

一汽大众SWOT分析

3.1.4一汽大众SWOT分析总结 S因子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大众的产品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 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是保持领先,但和往年相比,已失去往日的号召力 W2 市场份额下降 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又先后出现像比亚迪,吉利等中低端国产车与其抢占市场,使得大众在中国的一季度销量不是很理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各大汽车集团竞争的热点地区,大众汽车集团虽然在华市场份额仍居首位,但占有率有所下降。 W3 车型外观不够丰富,产品线单一 外型保守单一,便是大众汽车的标准。现如今在人人都追求个性的社会,外形夺人眼球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大众公司有着德国人的严肃和谨慎,可想而知,怎么能轻易改变公司的理念。 O因子:Opportunity大众的机遇 O1.中国私家车市场的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私家车市场逐步成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及购买能力等为整个汽车市场提供了机会,对一汽大众也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 O2.开发新能源技术 大众汽车现已为电动汽车制定了清晰的产品发布计划。大众发挥内燃发动机的潜能,以期待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这些措施将使大众汽车在零排放汽车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O3:提高公关效果 一汽大众要强化公关策略,通过有效的公关来提高大众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中国,大众要实现中国的具体实情。在公关方面吸取日系,韩系车寻找中国销售代理的成功经验,探和中国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使得大众能再次回到中国人名,中国市场的核心区域。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分析

摘要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变热白热化阶段,竞争方式也已经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通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汽车行业因其组织结构复杂、同时兼具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三大特征而成为最具代表的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一汽-大众在未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使企业迅速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供应商管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和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于 1991年成立,1996 年正式投产,1997 年 8 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 年 4 月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并于 2002 年 12 月获得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项目总投资 111.3 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 37.1 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轿车占有 60%的股份,大众公司占 30%,奥迪占 10%。一汽大众公司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占地面积 116 万平方米。一汽大众公司含 2 个生产厂、12 个部、3 个直属科,员工 7000 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我国轿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新时代。2001 年、2002 年连续两年被美国著名杂志《财富》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2002 年,公司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 100 强”之首的荣誉称号。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对资源配臵的调节功能与时剧增,企业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把非核心业务外包(Outsourcing)给其他最佳的专业企业,从而,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上一业务流程为下一流程提供物料或服务,由此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链条上参与不同业务流程的各企业,构成了链条上的节点。由多个节点构成的企业业务流程网络,就是企业的供应链。 一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是先从制造业发展出来的,早期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过程。传统的供

大众汽车SWOT分析

大众汽车SWO分析 S因子Stre ngth 大众的优势 -S1:品牌知名度 对大众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布局。因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其产品线拉得很长,有人总结是“四世同堂“,对此大众的思想非常明确,就是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层次众多,因此,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无论价格高低与技术水平新旧,大众的产品都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着名,品牌的知名度鱼美誉度都不错,这也是令大众与竞争对手竞争起来时底气十足的资本。 -S2: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 面的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但是,对于中国这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何保持人们对于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不断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却是近一段时间按大众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投入市场这样一大背景下,产品政策不仅是关系到眼前的战术性问题,也是关系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问题。 丄S3:成长空间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保证自 己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此外,在支持上汽,一汽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新产品方面,大众也开始积极探索。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利器。 W因子:Weakness大众的劣势 W1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先生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 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大众。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QS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是保持领先,

一汽大众汽车物流分析

目录 一、绪论..........................................................1 1.1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1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3 1.3本文观点及结构安排...........................................4 二、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分析............................................6 2.1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6 2.2供应链管理的方法................................................9 2.2.1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现代物流管理...........................9 2.2.2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支撑—电子商务、信息网络................10 2.2.3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ERP(企业资源计划)....................10 2.3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及流程...................................11 2.4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现状.....................................15 三、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管理策略及现状..............................16 3.1一汽-大众公司简介..............................................17 3.2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18 3.2.1 一汽-大众公司供应商管理现状...............................18 3.2.2 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库存模式...............................19 3.2.3 一汽-大众公司物流管理现状................................19 3.2.4 一汽-大众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模式............................23 四、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27 4.1库存管理问题分析...............................................28 4.2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29 五、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管理优化设计................................ 36 5.1供应商战略管理.................................................36 5.2供应链库存优化分析.............................................37

一汽大众汽车竞争分析

1.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总体竞争力浅析 2006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销量创造了历史新高,销售超过71万,在整个汽车行业,继续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的第一季度,大众集团在中国的销量第一次又创了季度的新高,超过20万辆。但是数量不是大众集团追求的唯一的目标,相比而言,大众更加看重盈利能力和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服务,进一步增加销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德系车油耗低,价格适中,实用,底盘、车身、发动机也都非常符合中国的道路情况,配件价格比之其他同类车也较便宜。大众集团作为全球四大汽车制造商之一,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始终保持着做工上的精细、发动机上的全球领先技术,在中国创造了德系车质量有保障的口碑说。 2.一汽集团在中国汽车市场地位 一汽集团是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公司,多年来处于中国汽车行业“老大哥”地位,中国一汽拥有中国汽车行业目前规模最大,核心能力最强的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材料开发于一身的技术中心。1999年在全国231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列中位居第七位,机械行业第一位。在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稳定性、振动、噪声、轮胎力学等性能以及发动机电喷增压技术、多气门技术、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路面测量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中国领先水平,有些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准。即使是现在汽车市场分为东北、东部、中部、南方四大板块的情况下,一汽集团在出口创汇、年利润上还是遥遥领先,地位不容动摇。 3.一汽大众汽车品牌总体竞争力 一汽-大众从一个注册资本只有37.12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总资产276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汽车企业,目前,一汽-大众现已形成日产2000多辆整车,年产近66万辆,总计生产已超过200万辆的生产规模,同时实现部分整车、总成及零部件的出口。具有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全方位的质量保证、最完善的产品系列。一汽大众公司近来为了迎战越来越激烈的中国轿车市场,特推出金融引擎风暴------“1元车险”、“零利率”、“日息优惠”等优惠活动,使得购车贷款率直奔10%,必将大大提升一汽大众年销100万辆的进程。一汽大众更是占据了北方主要城市38%的份额。此外一汽大众以其“真诚为您服务”的优质售后服务体系和24小时道路抢修系统,更在全国消费着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品牌市场竞争不容小视。 4.各品牌竞争对手及竞争力透析 捷达:作为一汽-大众的第一款车型,捷达在中国无人不知。从1991年引进开始,捷达经过了多次的改进,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目前捷达的累积销量已

奥迪swot

浅析汽车企业的营销策略——以“奥迪”为例 作者:郭猛 指导老师:曾峰 摘要:通过对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对奥迪的相关资源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奥迪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构建SWOT矩阵,得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并总结出有助于奥迪发展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奥迪 SWOT 营销策略 一、引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同比分别增长32.44%、32.37%。但是,对汽车销量贡献最多的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补贴等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而推出的鼓励政策,也于去年年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2011年,国内一线市场汽车的销量将出现下滑,二三线市场将迎来汽车发展的高峰。“弱势品牌、经营不力者在此过程中将遭到淘汰。 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的汽车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二三线市场。以一汽大众奥迪为例。尽管奥迪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销量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向二三线城市进行渠道下沉的步伐。“到2012年,奥迪销售网络覆盖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6个增加到100个。”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说。 很显然,2011年,二三线市场将成为中国汽车业竞争的新主场。这个新主场,包括大部分省会、计划单列市和重要市县等。在这些区域,车企间的争夺战将更加白热化。抢占新主场,也成为重塑未来国内汽车市场格局的必由之路。但二三线市场毕竟与一线市场不同,本文将从奥迪如何把握此次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与开拓新主场时将面临的挑战分析其营销策略。 二、奥迪汽车简述 奥迪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1910年起在茨维考制造汽车,在一开始就被视为技术先锋派中型汽车。奥古斯特·霍希1909年在茨维考成立的公司从1910年开始使用奥迪(Audi)名称。“Audi”是“Horch”的拉丁译文(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听”),公司主要制造豪华类轿车。奥迪车身上最醒目的四个充满着金属质感,闪闪发光的银灰色圆环标志,最初代表着四家公司。它象征着四家创始公司之间的牢固联盟。奥迪公司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追求产品的高品质、高档次。奥迪公司的创始人将其品牌定位于马力强劲、质量优异、装饰豪华这一形象,奥迪公司并入大众集团后,重新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