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胶囊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论文

乙肝胶囊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论文
乙肝胶囊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论文

乙肝胶囊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胶囊在抗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乙肝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苦参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分别为(242.2±84.6)ng/ml、(86.6±38.4)ng/ml、(114.0±32.7)ug/ml、(68.4±21.2)ug/ml,对照组分比为为(269.4±98.1)ng/ml、(98.0±42.1)ng/ml、(129.0±42.6)ug/ml、(74.4±42.2)ug/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670、24.400、17.717、14.623,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苦参素胶囊治疗,0.2g/次,每日两次口服。观察组采用我院制剂室制备的乙肝胶囊(批准文号:桂药制字

z05060001)治疗:0.3g/次,每日两次口服。药物组成:白矾、渐贝、炮山甲、瓜蒌仁、瓜蒌皮、丹参、槟榔、露蜂房、黄芪、麦芽、土鳖虫、半枝莲、胆草、淫羊藿、虎杖、灵芝等组成。15d为一个疗程,6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和方法采用采用放免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疗效判定参照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1]

ChineseHepatology,May.2014,Vol.19,No.5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b-infected null responders. Hepatology,2012,55:742-748. 20 YangF,RobothamJM ,TangH,etal.CyclophilinAisan essentialcofactorforhepatitisCvirusinfectionandtheprincipalmediatorofcyclosporineresistanceinvitro.JVirol,2008,82:5269-5278. 21 FlisiakR,HorbanA,GallayP,etal.Thecyclophilininhibitor Debio-025showspotentantihepatitisCeffectinpatientscoinfectedwithhepatitisCand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epatology,2008,47:817-826. 22 FlisiakR,FeinmanSV,JablkowskiM ,etal.Thecyclophilin inhibitorDebio025combinedwithPEGIFNalpha2asignificantlyreducesviralloadintreatment-naivehepatitisCpatients.Hepatology,2009,49:1460-1468. 23 HopkinsS,DiMassimoB,RusnakP,etal.Thecyclophilin inhibitorSCY-635 suppresses viral replication and induces endogenousinterferonsinpatientswithchronicHCVgenotype1infection.JHepatol,2012,57:47-54. 24 JoplingCL,YiM ,LancasterAM ,etal.ModulationofhepatitisC virusRNAabundancebyaliver-specificMicroRNA.Science,2005,309:1577-1581. 25 LanfordRE,Hildebrandt-EriksenES,PetriA,etal.Therapeutic silencingofmicroRNA-122inprimateswithchronichepatitisCvirusinfection.Science,2010,327:198-201. 26 Hildebrandt-EriksenES,BaggerYZ,KnudsenTB,etal.Aunique therapyforHCVinhibitsmicroRNA-122inhumansandresultsinHCVRNAsuppressioninchronicallyinfectedchimpanzees:resultsfromprimateandfirst-in-humanstudies.Hepatology,2009,50:12A. 27 JanssenHL,ReesinkHW ,LawitzEJ,etal.TreatmentofHCV infectionbytargetingmicroRNA.NEnglJMed,2013,368:1685-1694. 28 IkedaM ,AbeK,YamadaM ,etal.Differentanti-HCVprofilesof statinsandtheirpotentialforcombinationtherapywithinterferon.Hepatology,2006,44:117-125. 29 GeorgescuEF,StrebaL,TeodorescuR,etal.Potential enhancementofbothearly(EVR)andsustained(SVR)virologicalresponsebyfluvastatininchronichepatitisCtreatedwithstandardpegIFN -ribavirintherapy.Apilotstudy.JournalofHepatology,2011,54(suppl.1):S5. (收稿日期:2014-03-17) (本文编辑:赖荣陶)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张清清 陆伦根 作者单位: 20008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通信作者:陆伦根,Email:lungenlu1965@163.com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致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是阻止病情进展并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现就HBV及HCV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 一、HBV及HCV肝纤维化、 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肝硬化的有效治疗必然要求肝硬化的正确诊断,尤其是疾病的早期诊断,为患者病情的逆转及预后评估能提供更多的益处。HBV和HCV相关肝硬化临床诊断必备条件,包括携带或感染HBV和HCV的证据,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 证据,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化病因如酒精和药物等[ 1] 。临床上有典型表现的肝硬化诊断不难,但早期肝硬化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它可提供肝纤维化分期的重要信息,而且组织学中弥漫性肝纤维化伴有假小叶形成,可有效地诊断肝硬化。但肝活检尚存在一些缺陷,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患者依从性较 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诊断的困难及失误[ 2] 。非创伤性诊断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影像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影像学诊断包括肝脏瞬时弹性超声、影像定位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弹性 磁共振成像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 等[3] 。血清学检测主要指用一些常规的生化指标建立的数学判别式的诊断模 型来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4-5]。非创伤性诊断的研究方法虽在 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依然不能完全取代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只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HBV及HCV肝纤维化、 肝硬化的临床评估由于无法确定肝硬化的发病时间,因此在建立诊断的同时,全面评估病毒复制状况和肝脏的代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临床评估对判断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的死亡风险、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病毒复制状况评估 HBVDNA/HCVRNA是临床 评估和监测乙肝/丙肝病毒复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1] ,检测值(病毒载量)越高,意味着更多病毒体内复制;HBVDNA/HCVRNA阴性或低于检测下限, 则并不一定表明无病毒复制,故建议患者每3~6月应定期监测HBVDNA/HCVRNA,以及时评估病毒复制的情况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 863·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 导语:肝病几乎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最大的一种急慢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如此之大,是因为肝脏对人体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解毒器官,没有肝脏的人体是 肝病几乎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最大的一种急慢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如此之大,是因为肝脏对人体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解毒器官,没有肝脏的人体是无法生存的,而肝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肝病还会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肝纤维化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肝病。下面来看看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吧。 1.泼尼松: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并能抑制组胺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在肝硬化前期(肝纤维化时),可以有效促进蛋白合成和胶原吸收,而肝硬化晚期则无效。 2.秋水仙碱:国内有实验证实,秋水仙碱可减少肝脏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确具有改善症状,缩小肝脾,使肝内纤维组织减少,肝血流量有所增加。总之,体内外实验表明,秋水仙碱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Ⅰ、Ⅲ型)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分泌,促进胶原酶活性,促进基质金蛋白酶(MMP)-1,MMP-9活性增强,从而减少胶原的产生和沉积,促进胶原分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除此以外,在肝硬化的治疗中,抗纤维化的药物还有葫芦素B(甜瓜蒂)、山黧豆素等。而中药中的珍品丹参、冬虫夏草也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但是,对于这些抗纤维化药物的应用,在肝硬化的治疗中还是要针对于不同病人的病情给予。而对于冬虫夏夏草这种名贵的补品,肝硬化患者还是要谨慎食用,以免给治疗带来负面的影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指的是对肝脏进行纤维化程度检查时,所参考的几个有意义的项目的正常范围。 具体来说,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就是:PCⅢ(即III型前胶原)的正常值、IV-C(即IV型胶原)的正常值、LN(即层粘连蛋白)的正常值、HA(即透明质酸酶)的正常值、CG (即甘胆酸)的正常值、PLD (即脯氨酸肽酶)的正常值、MAO (即单胺氧化酶)的正常值、PINP (即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的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一个评估标准。及早发现肝纤维化指标和正常值存在偏差,及早展开治疗,有利于遏制肝纤维化向更坏的趋势发展。因此,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相当重要。 想要得到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的准确数据,需要在检查前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检查前不能进食。肝脏抽血检查要求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个小时。 其次,检查前一天不能喝酒。喝酒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从而影响检查结果。 再次,检查前不要服用药物。有些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功能暂时性损伤,从而引起肝纤维化指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检查前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且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接受肝穿刺活检时,一定要经过患者的同意。 在接受完静脉抽血后,就可以得到检查者的肝纤维化指标数据了。将这一数据和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相对比,就可以判断肝脏内的肝纤维化水平处于哪一阶段,以及是否需要治疗了。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指标具体项目正常值 PCⅢIII型前胶原低于18ng/mL IV-C IV型胶原30—140ng/mL之间 LN 层粘连蛋白50—180ng/mL之间 HA 透明质酸酶低于120ng/mL PLD 脯肽酶1107±19.5u/L之间 MAO 单胺氧化酶 3.3—15.1nmol/(s·L)之间有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就有异常情况。肝纤维化指标的异常结果,主要有: PCⅢ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连续上升,提示病情可能有恶化并向肝硬变发展。 IV-C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 LN水平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数值越高,患者的食管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 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 -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安络化纤丸;肝纤维化;乙型肝炎 [key words] adefovir dipivoxil; anluohuanxian pill; liver fibrosis; hepatitis b 乙肝病毒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的疾病,全球60多亿人口中有20亿左右感染,其中25%~40%的患者最终死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纤维化是患者发生肝硬化早期的病理学基础。研究证实,若能及早有效地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逆转的可能。目前在临床上常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岁;病程6~32年,平均年。对照组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8~65岁,平均岁;病程5~29年,平均年。入选标准:①诊断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2006年《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证,兼血瘀表现[3]。②最近6个月内未使用抗病毒或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未合并hav、hcv、hdv、hev及hiv等感染,同时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在治疗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均予以维生素、能量合剂等综合保肝、对症和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商品名:阿甘定,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安络化纤丸(森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6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 观察指标 治疗前以及治疗48周后分别检查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检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的ha、ln、pc ⅲ水平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的ha、ln、pc ⅲ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其中治疗组的血清ha、ln、pc ⅲ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 不良反应 对照组3例并发腹泻及胃肠胀气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

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

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 简介 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指在治疗乙肝患者疾病的过程中,通过的药物制剂来抑制病毒复制,并最终清除乙肝病毒,能够控制病情进展的一类药物的统称。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只有采用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才能实现疾病的康复。 指南 抗病毒要讲究时机,并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需要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使HBV DNA水平很高,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但要坚持定期检测,不能掉以轻心。 2010年最新出版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指出,HBV DNA水平超过1×104拷贝/ml和(或)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肝活检显示重度至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和(或)肝纤维化的乙肝患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此外,肝活检显示重度至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和(或)肝纤维化的患者,也应该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 后果 近期国内的一项万人调研结果显示:在口服抗病毒中,63%患者自行停药,其中57%的患者病情加重。专家指出,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吃药,通常情况下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停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不然病情不稳固的情况下停药,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病情加重。 毒药物治疗 治疗的适应症 乙肝带毒者不是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一般都不应当使用抗HBV药物。但是,当本人强烈要求进行治疗时,就一定要做肝穿刺检查,如能证明肝脏确确实实存在炎症改变,又符合慢性乙肝的病理学诊断标准,或通过肝穿刺证明是早期肝硬化,同时血清学检测HBv标志物证明有病毒的复制,这才可以给予抗病毒治疗。

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导语:引发抗肝纤维化的原因很多,要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要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因为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把病源控制住避免继 引发抗肝纤维化的原因很多,要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要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因为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把病源控制住避免继续蔓延,对身体是个伤害,不要喝酒酒对肝不好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伤害,所以一定不要喝酒,十个肝不好的人九个都是因为喜欢喝酒或者说不得不喝酒,讲究个人卫生。 1. 中成药:(1)扶正化瘀胶囊(片):由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组成。功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口服,每次 1.5g,一日3次,宜饭后服,早期湿热盛者慎用。 (2)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11种中药组成。功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儿童减半),1日3次。 (3)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原为治疗五劳虚极,瘀血内结而设。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孕妇禁用,过敏者停服。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效,临床观察发现有一定的改善血清纤维化指标作用。 (4)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消癥化积,原用于治疗疟母,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肿块,近代也用于肝脾肿大属血瘀气滞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 干扰素α(I F N-α)、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治疗策略,且CHB患者远期预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了显著改善[1-3]。然而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长期治疗耐药变异率较高,限制了CHB患者单药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抗病毒单药治疗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CHB抗病毒治疗应答,不同作用机制、耐药位点不重叠的NUC药物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CHB联合抗病毒治疗研究已取得进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证据。为了推动和规范CHB的联合抗病毒治疗策略,《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Infectio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edition)》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CHB联合抗病毒治疗的相关临床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应该看到,CHB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证据目前还不充分,本共识不能回答CHB联合抗病毒治疗中所能遇到的全部问题。随着CHB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证据的不断累积,专家委员会将对本共识进行适时的修订。 1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1.1 单药治疗的局限性 现有CHB治疗指南主要是IFN-α或NUC单药治疗的策略推荐,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远期临床预后也取得了显著的改善,但单药治疗策略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1.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在HBeAg(+)CHB患者中,1年的病毒学应答率(H 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及替诺福韦酯(T D F)治疗中分别为25%、36%~40%、21%、67%、60%和74%。普通IFN-α和PegIFN治疗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约为30%,而NUC药物治疗者大约为20%,HBeAg血清学转换率随NUC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会受到耐药发生的影响。治疗1年时HBsAg阴转率在PegIFN、LAM、ADV、ETV、LdT和TDF分别为3%~4%、1%、0、2%、0和3%。 HBeAg(-)的CHB患者中,1年的病毒学应答率(H 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在PegIFN、LAM、ADV、ETV、LdT和TDF治疗中分别为67%、72%、51%、90%、88%和91%。治疗1年时HBsAg阴转率在PegIFN为3%,而在LAM、ADV、ETV、LdT和TDF治疗均为0。 1.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药治疗多数情况下需长期用药新近发表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对CHB患者应用NUC单药治疗的停药标准进行了更新[4]。对于HBeAg(+)CHB患者,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经过至少两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而对于HBeAg(-)CHB患者则规定: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 正常后,至少巩固1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半者,可考虑停药。由于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肝病科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门诊患者。 一、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积病(TCD编码:BNG04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纤维化(ICD-10编码:K74.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13页。 (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8月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常见证候: 肝胆湿热证 肝郁脾虚证 肝肾阴虚证 瘀血阻络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 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标准,且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者(e抗原阳性者,HBVDNA<105copies/ml,ALT<2ULN;e抗原阴性者,HBVDNA<104copies/ml,ALT<2ULN)。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

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乙肝病原学(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水平)、甲胎蛋白; (3)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LN及PⅢP含量); (4)腹部肝脏超声或CT。 2.如有条件应尽量做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肝纤维化程度。 3.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肝纤维化扫描,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或中成药 (1)肝胆湿热证:清热化湿。 (2)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 (3)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 (4)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2.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3.其它疗法。 4.护理。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胁痛、乏力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舌质暗红、舌边尖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蜘蛛赤缕等体征改善。 3.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肝纤维化扫描结果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费用者,退出本路径。 2.出现抗病毒指征应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抗病毒治疗,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并影响疗效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TCD编码:BNG043、ICD-10 编码:K74.001)

治疗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肝纤维化这样的病症肯定不会陌生吧,肝纤维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肝纤维化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所 相信大家对于肝纤维化这样的病症肯定不会陌生吧,肝纤维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肝纤维化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大家都应该重视这种疾病,一旦出现了肝纤维化的症状,我们一定要及时去治疗,避免疾病的恶化而给治疗带来难度,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 一、干扰素 1.γ干扰素(Gamma.Interferon,IFN-γ,伽玛,丽珠因得福,安达芬):干扰素是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由抗原特异性细胞和NK 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生物括性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于1957年由英国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的Alick和Jean发现。在6O年代后期开始了人IFN 提取及其临床研究;80年代初,IFN-α,IFN-β,IFN-γ三种基因工程干扰素相继研制成功,从8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IFN 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其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细胞学研究、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等诸方面。γ干扰素主要是通过减少胶原mRNA水平,以减少肝内胶原的产生,干扰素还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作用,除去病因(病毒)也是防止和阻止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措施。 2.更多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 佩乐能干扰素α2a干扰素α2b干扰素α1b干扰素β干扰素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 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 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虽然项目少,检查简单,但是意义非常重要。乙肝两对半检查分别是: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е抗原(HBeAg)4.е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两对半又叫乙肝五项检查。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的正常值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正常值是<0.5ng/ml。大于0.5单位,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的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正常值是<10miu/ml,大于10miu/ml,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表示有抗体,不会被传染。 3、乙肝e抗原(HBeAg)的正常值<0.5PEI U/ml,大于0.5PEI U/ml,为阳性,这是乙肝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 4、乙肝e抗体(HBEAB)定量0-0.2PEI U/ml,大于正常值为阳性,这表面乙肝的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较小。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0-0.9PEI U/ml,阳性表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正处于康复期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意义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 ,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及前景_徐列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6卷第2期2012年3月 百家评述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徐列明 1,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203) 【摘 要】从相关文献及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分析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并简要阐述中医药抗 肝纤维化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关键词】肝纤维化;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61X (2012)02-0009-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6CB50480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Y0302);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5期)建设项目(J50307);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项目(E03008);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第1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项目(2010sh ) [作者简介]徐列明,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徐列明,男,1954年生,上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为教育部肝肾疾病病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和肝纤维化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肝纤维化学组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研究协会会员。从事慢性肝病、肝硬化研究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曾师从著名中医学家王玉润教授8年,先后获中医肝病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际著名肾病权威、时任美国内科协会主席Scherier 教授和国际著名肝病权威、前美国肝病研究会主席Friedman 教授指导下,开展了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和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建立了世界上首例来自于正常人肝组织的肝星状细胞株,并以其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为“LX-2”,已在全世界数百家研究机构应用。多年来, 在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通讯作者50余篇;国外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和摘要2篇,被SCI 收录论文10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曾参加了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等项目, 研制出2种预防和治疗肝硬化中药新药,拥有美国知识产权1项和中国专利授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得国家、部、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1996年被卫生部评为“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2000年度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为 《中华肝脏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在工业化国家, 45%的死亡病例与纤维化有关[1] 。在肝病领域,各种慢性肝病都可伴有肝纤维化,其中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就有12% 25%的患者5年内会进展为肝硬化[2]。迄今的研究已经证实,肝纤维化经过适当的治疗是可逆 的。长期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减轻,但治疗48周的总体有效率 仅为40%左右[3] 。 针对肝纤维化的原发病治疗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从源头上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但是目前并非各种肝病都可得到病原治疗, 现有的病原治疗的疗效尚未达到理想程度。而且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在去除原发病因之后, 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仍可进展。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十分必要,其意义在于:“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谁将能医治大多数慢性肝 病”[4]。1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在用γ-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 临床试验宣告失败以后,西方国家治疗肝纤维化乏药,尽管多年来积极研究,但是近期仍没有新药上市的迹象。我国近年来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笔者检索到2006年以来我国用中文发表 · 9·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最新资料推荐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胶原纤维老化,对抗纤维化药物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自然就无从谈起治疗效果了。 因此,肝纤维化必须予以早期治疗。 若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 转。 疗效比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 丹参、化纤舒肝方、干扰素、马洛替酯。 一、丹参丹参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不仅可以预防实 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丹参的使用方法多为注射,通过静脉滴注10?20ml, —般 25~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见效。 但需注意,丹参长期使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皮肤瘙 痒、皮疹等。 此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二、化纤舒肝方化纤舒肝方针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 以养肝保肝为原则,活血祛瘀,疏散瘀阻,疏肝理气,健脾去痰,最终收到肝脏整体治疗的效果。 化纤舒肝方的使用方法是: 将药物饮片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浸过药材面即可),然后 1 / 3

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 每日饮用汤药1付,分3次服用。 15 付为1个疗程。 三、干扰素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干扰素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生长;干扰素对细胞免疫还有免疫调节得作用。 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抑制肝区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来抑制星状细胞的细胞外 基质合成,实现产生抗肝纤维化效果。 干扰素为注射用药,多皮下注射或肌注的方式,每周3次注 射。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过敏反应、红肿等。 四、马洛替酯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可以激活肝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的细胞因 子,从而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并最终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马洛替酯为片剂,每次口服马洛替酯0. 2g, —天三次,连用12周即可见效。 服用时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头痛等。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摘要】目的讨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 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应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免 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在控制乙型肝炎病程 进展中起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1.病原学研究 明确HBV是造成各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对于HBV的研究,现在已基本清楚HBV传染及复制的主要过程。但HBV如何进入肝细胞,是通过什么受 体或机制,尚不清楚。 除认识到HBV有多个亚型外,对HBV的多种变异的观察以及 HBV准种的发现,丰富了对HBV的认识;在临床工作中,人们观察到这些亚型、变异或准种可 能会影响HBV的发病过程,同时影响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各个环节, 但这些变异、准种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HBV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如何?仍 然推测的成分较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2.发病机制研究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机体免疫系统与 HBV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机体免 疫状态在HBV感染后的疾病谱中所起关键性作用已为大家所共识,但具体是如何 相互作用的仍未明确,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HBV感染的慢性化的问题是乙型肝炎防治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认为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耐受是其慢性化的最主要原因,但免疫耐受的机制至今仍未明确,而且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体对乙肝病毒的作用,而对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 作用以及HBV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较少。 由于HBV的感染率有明显的种族趋向性和家族聚集性,因此宿主的遗传因素 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的 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实验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恶化,肝纤维化及HBV感染与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未 完全明了。 3.治疗研究 目前已认识到对慢性乙型肝炎应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改 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在控制乙型肝炎病程进展中起关 键性作用。虽然抗HBV药物有干扰素类和核苷类似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远未满足临床的需要。目前经这些抗HBV药物治疗后,HBV的复制仅被抑制仍 难以彻底清除,而且复发率较高。人类仍需要研究或开发新的有效抗HBV药物, 在研究或开发新的更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现有的 抗病毒药物或通过联合用药等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 (1)抗病毒能力强、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 (2)干扰HBV核衣壳包装信号的药物,如杂芳基二氢嘧啶和苯丙酰胺等。 (3)作用于HBV受体、包装过程、核衣壳与HBsAg相互作用及HBx蛋白介导的病毒特殊功能的药物。 (4)应用反义核酸、核酶、siRNA等基因治疗药物。 (5)免疫调节剂,如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活化天然免疫)。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 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 抗原(HBeAg) ----------------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 抗体(抗HBe 或HBeAb) --------------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 或HBeAb) --------------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eAg) 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 2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 ;⑵恢复期HBsAg 已消, 抗-HBs 尚 未出现;⑶无症状HBsAg 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 ;⑵急性HBV 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 染性。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 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 在乙型肝炎潜伏 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 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 HBV-DNA 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 常随HBsAg 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 由阳转阴, 抗-HBE 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 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 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 存在于HBsAg 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 颗粒,多数HBV-DNA 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 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 -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 变异株存在, 仍有一定的传染性;⑶HBeAg 阳性提示HBV 在体内复制。HBeAg 消失前后出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抗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病理过程。过去普遍认为肝纤维化一旦形成,无法逆转,近20年来,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地进展,在概念上、病理形成机制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显着的进展,尤其在治疗上证实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都是可逆的,部分药物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并肯定中西医结合具有较好的综合疗效 [摘要] 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目前抗纤维化药物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进行抑制,以减少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基质的生成。本文从纤维化产生的分子机制入手,介绍了参与信号传导的环节,并对一些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进行简介,其中小分子抑制剂可能会成为未来抗纤维化药物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纤维化,中药,小分子药物,细胞基质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阶段,是肝脏本身慢性损伤向严重损伤的必然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各种因子,酶,发生了重大变化,细胞内环境的改变,成为纤维化的先决条件。在中国,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比例非常之高,乙肝、丙肝以及酒精,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三大原因。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作用机制明确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经过多年来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抗体、小分子抑制剂以及中药可以用于治疗纤维化疾病,其中尤以小分子药物的发展最为迅速。 病毒感染、酒精以及其它的慢性损伤,是导致纤维化产生的重要原因[1],在受损伤的部位,大量的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被激活,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细胞因子(比如TGF-beta)过量表达,TGF-beta可以作用于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通过逐级磷酸化的过程,活化Smad 信号通路,磷酸化的Smad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向积成纤维母细胞活化(例如:肝纤维化中星状细胞活化),后者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比如胶原、蛋白聚糖等。这些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就会在组织中形成纤维斑,进而器官产生纤维化。 因而,肝纤维化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比如使用激素,阻断细胞因子的表达;(2)通过调节TGF-beta信号通路,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最终胶原的合成;(3)提高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促进已沉积的基质的降解;(4)戒酒或者减轻病毒感染,减少对肝细胞的损伤。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包括干扰素(降低胶原纤维累积)、秋水仙素(抑制胶原分泌)、磷酯酰胆碱(减少脂质氧化)、维生素E(降低胶原mRNA水平的表达)、维拉帕米(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