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质岩成因研究进展

硅质岩成因研究进展
硅质岩成因研究进展

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973.

项目名称: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 首席科学家:陈树民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起止年限:2011.1至2013.8 依托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研究目标的调整 1、总体目标 本项目预期达到三个主要目标:①通过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和西部古生代盆地火山岩的系统研究,反演火山作用和成盆、成烃、成藏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大规模火山岩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和机理,凝练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实现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创新,弄清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油气分布规律,为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②形成产学研联合火山岩油气藏研究创新团队,为能源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储备,培植我国油气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火山岩油气藏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③拓展火山岩油气勘探新领域,集成研发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识别与评价的配套和关键技术,补充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为国家找到更多的油气储量,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2、五年预期目标 (1 科学目标: 抓住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和西部古生代盆地大规模火山岩富含油气的优势,通过火山作用类型、特征、喷发机制、构造背景分析,查明火山作用与盆

地演化、油气形成、运移、聚集、成藏的时空响应,实现火山岩油气成藏理论的创新,抢占国际火山岩油气藏理论研究的制高点。 (2 国家油气目标和产业目标: 揭示火山岩油气藏的控制因素、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实现火山岩油气勘探新领域、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我国东、西部形成两个万亿方级别的大气区和一批规模储量目标区,具体目标包括:①扩大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火山岩天然气勘探成果,在松辽盆地优选出8-10个有利勘探区带,新增探明储量3000×108m3;②在准噶尔和三塘湖等盆地找到新的火山岩油气藏,促进提交新增探明储量4×108t以上;③研发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识别、预测、评价理论和关键技术,为发现更多的油气储量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建立火山岩油气勘探和评价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动产业进步、提高我国油气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3 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形成一支进入国际前沿领域的、产学研结合的优秀科学家群体,培养15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70名左右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树立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产业科技创新旗帜,全面增强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 学术论著目标: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00篇(其中,SCI/EI收录学术论文100篇左右,争取在国际领衔刊物发表主题研究学术论文40篇左右);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上;争取主办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 二、研究内容和课题设置的调整 能源供应紧张威胁国家的战略安全。近年我国火山岩油气勘探的成果已展示出火山岩油气资源的巨大潜力。本项目旨在建立新的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和新途径,提供大型油气田的后备基地,为解决国家能源危机做贡献。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回答①火山岩油气富集区的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②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展布规律和成储机制;③火山作用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关系及其成藏模式;④火山岩储层及油气藏的地球物理响应;⑤火山岩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

重庆师范大学 遗产旅游学生课间作业论文 项目名称《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 ****** 级 学生姓名 ****** 2012年4月

摘要: 喀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的俗谚。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目前巴尔干半岛及中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其中重庆-贵州的武隆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联合国自然遗产。 该种地形地理学家最早在克罗地亚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又称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河谷以南,并延伸到意大利东北角大城邻近狭长地带的一片高地。因为该地区绝大部份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内,所以简述为位于斯洛文尼亚是可以接受的。 1.喀斯特起源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厚实的石灰岩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质学家们将这种石灰岩层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2. 化学原理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所造成的。随着地表下的岩石不断与水反应,将不溶的碳酸盐在与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生成可溶但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在排水较好的地下岩层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动时,其溶解的碳酸氢盐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盐沉降在地面。溶洞中从高处落下这样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碳酸盐沉降在溶洞顶部,而另一部分则会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盐沉降往往形成一个倒锥形的钟乳石,而地面上会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笋。 3. 喀斯特地形分类 3.1按其发育演化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第三节保护生物多样性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助学稿 第七章第三节保护生物多样性(预习题) 一.学习目标 1、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峻挑战的情况。 2、明白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知道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移地保护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措施,以及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的初步成就。 二.课前预习 1、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2、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人类的食物几乎全部取自各类生物;大量的原料和世界主要能源也来自生物;植物的是人类和整个生命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和基础;在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措施:①是建立②是保护;如建立 、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和等。 4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要保护,而且要保护其生存的。 5、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各列举5种以上中国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并说说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 珍稀动物: 珍稀植物: 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6、大熊猫数量为什么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 (1)大熊猫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生存减小或生存恶化,使其捕食发生困难。(2)大熊猫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区域,使野生动物寻找配偶发生困难,使其下降。 7、大熊猫生物学的奇例 大熊猫是哺乳纲,食肉目,大型猫科动物,与肉食性动物近缘,他们缺乏草食性动物许多构造上的适应,如消化道短,消化系统中缺少共生细菌,因此大熊猫必须捕食大量竹子,以箭竹的茎叶为食,每天可吃20kg的竹子。而任何地方的竹子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会在某一时期同时开花结籽,然后死亡,所以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8、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 就地保护:直接在野外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地方进行保护。如 移地保护:当就地保护无效的时候,为保护物种免于灭绝的,把野生动植物移到人类控制的人工条件下进行保护,如、、、 9、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 其次是要将保护和保护结合起来, 将、和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结合起来

中国兰花杂交育种的研究

摘要杂交育种是兰花育种最重要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已培育出10万多个洋兰新品种。中国兰花是兰花中重要的观赏种类,但中国兰花的杂交育种工作还刚刚起步。本文根据兰花杂交育种工作环节,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兰花杂交育种程序,并对各工作环节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国兰花;杂交育种:程序 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它以其优美的花型、丰富的花色、清幽的香气和高尚的品格,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在世界花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兰花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新品种的选育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比如新加坡兰花业的兴旺发达和我国台湾蝴蝶兰产业化的兴起都与其新品种选育工作的进步密不可分。 兰花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有多种,目前杂交育种是最重要的育种方法。到1995年,在《兰花评论》上登录的杂交种(包括杂交属和集体杂种)已超过10万个(Hunt,1995)。目前每年全世界用杂交方法培育的兰花品种超过3000个。 兰花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的种类以中国兰花为主,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也选育出一些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都是利用自然变异用选择育种的方法育成的,已命名的兰花品种在500种以上(陈心启、吉占和,1995)。近年来,不少单位已开展兰花杂交育种工作,有些单位(如四川农科院)也选育出了一些兰花新品种,但总的来说,中国兰花杂交育种工作还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科研结果,系统地介绍兰花杂交育种方面的知识,以推动我国兰花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 一、兰花杂交育种程序 兰花杂交育种和其它花卉一样,其育种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育种目标,选配杂交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品种登录和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但兰花和其它花卉不同的是,其杂交种子很小,没有胚乳,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因此需要通过共生萌发或试管培养的手段培养杂交种子,才能获得杂种植株。兰花的杂交育种程序见图1。 确定育种目标 l 选配杂交亲本 l 配制杂交组合 l 培养杂交种子 1 杂种后代的选择 l 优良株系的繁殖和鉴定 1 品种命名和登录

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生存影响分析_王小红.pdf

文章编号:1004-5422(2009)01-0016-05 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生存影响分析 王小红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四川成都610106) 摘要: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意义,竹子周期性大面积开花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探讨了大熊猫栖息地竹子开花的原因,分析了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的影响,提出了现阶段解决竹子开花问题以保护大熊猫的对策. 关键词:大熊猫;竹子开花;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8.6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7 420 ha ;陕西佛坪娘娘山自然保护区的巴山木 竹、秦岭箭竹也出现抽穗开花现象,单株抽穗最多大熊猫是珍贵的自然和物种资源,具有极高的达30余枝,开花竹面积达到11.5 ha;四川北川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早在3 000年以前的《诗经》等片口自然保护区是这次竹子开花最严重的地区, 古籍中,已把大熊猫视为珍兽.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海拔2 700 m以上的缺独特容貌以及濒危状况已经凝聚成一股力量,使苞箭竹和团竹几乎全部枯死.2002~2007年,大熊大熊猫保护工作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热烈响应猫主要分布区的邛崃和岷山山系,刺竹和水竹均和支持.大熊猫尤其是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在很大出现大面积的开花现象,最终几乎全部枯死.对 程度上就是对其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保护. 此,大熊猫所在区域各省的有关部门也于2005年大熊猫的食物非常独特与专一,其食物中制定了“大熊猫主食竹大面积开花应急处置预 99 %以上是竹子.竹子与一般植物不同, 一生只开案” ,对各保护区的竹子开花情况进行严密监控, 一次花,而大多数竹子开花后死亡.近几十年来大一旦竹子开花面积超过15%,就采取全面应急措熊猫栖息地竹子周期性大面积开花枯死已成为困施,随时准备救助缺食饥饿、感染疾病的大熊猫, 扰其生存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1974~1976年, 尽量减少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的威胁. 四川岷山和邛崃山系竹子出现大面积开花,大熊竹子周期性的大面积开花,尤其是天然竹林猫由于严重缺食而营养不良,出现大熊猫因病饿的大面积开花往往具有突发性,到目前为主,还没而死亡的现象,在局部地区大熊猫的死亡率高达有比较有效的治理办法,而且开花后竹林的恢复80 %[1] .1983 ~ 1985 年,四川邛崃山、岷山、大相岭、一般需要8~10年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大小相岭和陕西秦岭等大熊猫栖息的5大山系,不熊猫的取食要求.因此,竹子开花已经成为威胁大同程度地发生了竹子大面积开花现象,其中,冷箭熊猫生存的重要自然因素. 竹开花为82%,华桔竹开花达58%,致使大熊猫食 1 竹子开花及对大熊猫的影响 物缺乏,出现十分严重的灾情.据统计,这期间大 面积箭竹开花枯死,造成为数不少的野生大熊猫 1 .1竹子开花成因分析 死亡,对其生存繁衍造成极大地威胁,引起了国内对于竹子开花的成因,许多研究者依据外部外各界的关注.2004年,大熊猫保护区又出现不同环境的变化予以推测,提出了各种学说来解释竹程度的竹子开花现象:例如,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子开花现象,如病理学说、营养学说、周期学说、个区的7个区域出现箭竹开花现象,总面积达体变异和突变学说、气候学说等[2-4].此外,也有一收稿日期:2009-01-21.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 引言 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 1.1成因研究 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4] 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5] 2006年以来,通过运用高分辨率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对岩溶水文(水位、流量)、水的物理化学指标(水温、PH值、电导率、HCO等)和土壤空气CO2进行连续监测,不但证明了岩溶作用的迅速变化过程,而且揭示了水——岩——气耦合作用规律。[6,7]

(完整版)地貌的形成原因

地貌的形成原因 1 流水侵蚀,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和长江三峡,虎跳峡这样的河流峡谷和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 2 风力侵蚀,如西北戈壁的风蚀城堡和风蚀蘑菇 3 流水搬运,如黄河中的泥沙 4 风力搬运,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5 流水沉积,如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河流冲击平原 6 风力堆积,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7 固结作用,如沉入海底的泥沙受到压力,固结成为石灰岩 8 冰川刨蚀,如挪威的峡湾和北美洲五大湖的形成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岩石成因

火山岩形成原因 熔岩是因为在地球的内部有大量的熔岩,因为积攒时间很长而且能量很大所以就会从火山里爆发出来,就变成火山爆发,和熔岩,而熔岩在很长时间的分化和化学变质,就变成金子或钻石之类的物体。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狭义的喷出岩即指各种熔岩。熔岩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喷出地表后挥发分逸散的炽热熔融状态的岩浆,又称熔浆;一是指由熔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没有冷却的熔浆可以沿山坡或河谷流动,其前端多呈舌状,称为熔岩流。由于熔浆化学成分的差异,其粘稠性和流动速度亦不同,基性熔浆一般含SiO2较少,粘性小,流速大,酸性熔浆含有SiO2较多,粘性大,流速小。大面积的熔岩流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为熔岩被。熔岩冷凝过程中,由于岩石导热性和地表形态的差异,可形成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块状熔岩、熔岩瀑布和熔岩隧道等各种形态。熔浆可以是在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喷流出来,也可以是沿断裂溢流出来。熔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也不同。基性的喷出岩为玄武岩,中性的喷出岩为安山岩,酸性的喷出岩为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为粗面岩和响岩。喷出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多呈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玻璃质的黑曜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等喷出岩称为火山玻璃岩。广义的喷出岩包括各种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由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往往混有一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 化学成分SiO2 CaO MgO Fe2O3 FeO Al2O3 TiO2 K2O Na2O 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又称“火山岩”。喷出岩作为盆地地层中的特殊岩性,具有与天然地震、断层 活动时空分布的同一性以及原位沉积、时间标定等一系列特性。 狭义的喷出岩即指各种熔岩。熔岩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喷出地表后挥发分逸散的炽热熔融状态的岩浆,又称熔浆;一是指由熔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没有冷却的熔浆可以沿山坡或河谷流动,其前端多呈舌状,称为熔岩流。由于熔浆化学成分的差异,其粘稠性和流动速度亦不同,基性熔浆一般含SiO2

兰花育种计划书

杂交育种报告 题目:兰花杂交育种计划书指导老师:周开兵 班级:2012级花卉一班 学号:20120203310032 姓名:于济生

兰花杂交育种计划书 一、兰花杂交育种的目标 通过市场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蕙兰的花型较大,色泽淡雅,花瓣圆阔丰满,多有香气,且花期长。大一品是蕙兰中八大名品之一,具有高雅的幽香,绝佳的梅瓣,优美的叶态,较高的观赏性等。但是其花芽分化能力较弱,花朵较少,花期较短,经过长期栽培表现出抗性较差,栽培困难的缺点。薛利蝴蝶兰则开花数目极多,单株可超过百朵,且抗性表现较好。本次杂交用薛利蝴蝶兰和大一品蕙兰杂交,希望可以培育出开花数目多,花色淡雅,花期长,适应性强且有香气的新品种。 二、资源收集 通过对育种目标的分析,我选择薛利蝴蝶兰和大一品蕙兰做育种亲本材料。 蕙兰(Cymbidiumfaberi)又称九子兰、九节兰、夏兰。为兰科兰属的地生种。假鳞茎不显著,根粗而长,有分支。茎直立,高约30~80cm,叶5~9枚,长25~80cm,宽0.6~1.4cm。直立性强,基部常对褶,横切面呈V形,边缘有较粗的锯齿。花常为浅黄绿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一茎多花,常6~12朵,萼片长圆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花瓣稍小于萼片;唇瓣3裂不明显,中裂片长椭圆形,有许多透明小乳突状毛,端反卷,边缘有短缘毛,白色,有紫红色斑点[2]。花期3~5月。蕙兰原分布于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及西南广大地区,是

比较耐寒的兰花品种之一。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为兰科蝴蝶兰属,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为附生性兰花。蝴蝶兰白色粗大的气根露在叶片周围,除了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的作用外,还有生长和光合作用。新春时节,蝴蝶兰植株从叶腋中抽出长长的花梗,并且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素有“洋兰王后”之称。分布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 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稍肉质,常3-4枚或更多,上面绿色,背面紫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歪斜,具短而宽的鞘。 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达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分枝;花序柄绿色,粗4-5毫米,被数枚鳞片状鞘;花序轴紫绿色,多少回折状,常具数朵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的花;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3-5毫米;花梗连同子房绿色,纤细,长2.5-4.5厘米;花白色,美丽,花期长;中萼片近椭圆形,长2.5-3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钝,基部稍收狭,具网状脉;侧萼片歪卵形,长2.6-3.5厘米,宽1.4-2.2厘米,先端钝,基部收狭并贴生在蕊柱足上,具网状脉;花瓣菱状圆形,长2.7-3.4厘米,宽2.4-3.8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收狭呈短爪,具网状脉;唇瓣3裂,基部具长约7-9毫米的爪;侧裂片直立,倒卵形,长2厘米,先端圆形或锐尖,基部收狭,具红色斑点或细条纹,在两侧裂片之间和中裂片基部相交处具1枚黄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长1.5-2.8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渐狭并且具2条长8-18

文档: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和原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和原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CaCO 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 3 ) 2 ], 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包括: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流水作用、气候影响。 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喀斯特地貌岩石。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 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 2 CO 3 ),二氧 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 H 2O + CO 2 ==HCO 3 -- H 2O + CO 2 ==H 2 CO 3 H 2CO 3 ==HCO 3 --+H+(第一步:形成碳酸和碳酸根离子) H++ CaCO 3==HCO 3 -+ Ca 2 +(第二步:H+与CaCO 3 反应生成HCO 3 -,从而使CaCO 3 溶解)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 (共15题;共60分) 1. (4分)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 . 千克 B . 牛 C . 焦耳 D . 牛/千克 2. (4分)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 银河系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 C .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恒星之一 D .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恒星之一 3. (4分)将刚出芽不久的苦瓜苗用刀剪断,仅剩下子叶以下3 cm左右,然后将剪好的苦瓜苗插进一株幼小的南瓜苗劈开的茎中,两天后新的苦瓜苗就能长成,这一技术可以提高苦瓜的抗病性。下列培育技术中与这种苦瓜苗的繁殖方式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A . 番茄的组织培养 B . 葡萄用枝条扦插成活 C . “竹稻”利用竹子开花授粉,进行杂交育种 D . “多莉”绵羊通过克隆产生 4. (4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A . 英国 B . 美国

C . 德国 D . 法国 5. (4分)如图甲所示,t=0时刻,物体沿竖直墙壁下滑,t=t1时刻,在物体表面施加一个如图乙所示水平压力F,F的大小变化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当t=t2时物体恰好在墙上静止,则下列四幅关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6. (4分)桃形李有“江南名果”的美誉,它是通过嫁接培育而成.下列有关桃形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嫁接是一种有性生殖方式

B . 它的果实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C . 果汁中的酸甜物质来自细胞质 D . 桃形李果实是生殖器官 7. (4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B . 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8. (4分)下列各项中,对一些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④ 9. (4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用精练的一句话,概括了蝉的一生:蝉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蛰伏四年,换来的只是短短一个月生命的“春天”。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关于蝉的一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蝉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摘要: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因为岩浆活动受到了构造环境的控制。在大地构造演化的各个阶段中,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有序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方面都有反映。通过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利用典型的构造环境中花岗岩的数据及数学手段建立的一套判别方法,可以用来判别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成因分类;成分演化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的成因联系: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为岩石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构造环境由于物质组成、温压条件及构造变动的差异,岩浆在形成机制、混染程度、分异类型、运移过程和侵位方式及其以后的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也必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形成一定的岩石类型和岩浆岩组合。BarkerD.5.关于岩浆作用的基本假设反映了岩浆活动与大地构造作用的内在关系:(1)岩浆是由地慢或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没有一个长久的世界性的岩浆房存在。(2)熔化是动力过程的反映,热量不能聚集在一个很小的高温空间中,且仅仅依靠放射热能不足以引起熔融。因此,岩浆的形成有三种方式:(a)通过下部岩浆的热传导或者断裂、剪切、俯冲等作用的运移使岩石达到高温状态;(b)断裂抬升或贯入作用的降压过程;(c)变质作用中固相线较低的物质成分变化。(3)即使岩浆在进入地壳中用地质的时间尺度看是瞬时的,不同期次的岩浆作用(甚至是被改造过的)也将保留其化学特征川。这些基本假设明确地阐述了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前两条假设说明了大地构造作用对岩浆作用的限制性,第三条假设则说明了探索二者之间关系的可能性。PeiveA.B等人把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壳的演化直接联系起来,将地壳的发展演化划分为大洋、过渡和大陆三个有序阶段。洋壳在俯冲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中受到改造,向过渡壳演化。在这一过程中,玄武岩通过局部熔融或者交代作用,在不成熟的过渡壳(如岛弧)中可以形成局部新生的花岗岩层,构成未来陆壳的“萌芽体”,其明显的特点是Na 2 O的含量大于 K 2 O的含量,反映了花岗岩层的新生性质和不成熟特点。斜长花岗岩化是过渡壳成熟过程中的产物,反映了洋壳物质不断被改造,并向陆壳逐步演化的过程。由斜长花岗岩化发展为大规模的钾长花岗岩化是过渡壳向陆壳演化阶段的突出事 件,K 2O和Na 2 O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使地壳走向最终的成熟阶段。这种新的认 识揭示了花岗岩在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并且明确了地壳演化中各个阶段的花岗岩种类及其性质,成为地壳演化不同阶段的直接标志。近年来Wiokham5.M.对东比利牛斯裂谷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花岗岩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这一高温低压的构造环境。由于裂谷作用使地壳拉伸减薄,引起上地慢热物质的上涌,并使地壳物质发生部分重熔,形成大量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若干代表极高的地温梯度的凝缩变质岩系川。上地慢的热物质在裂谷环境中也可能直接参与了岩浆的混染改造作用,使地壳物质向过渡类型转化,形成拉张型过渡壳,由此何国琦等提出了地壳演化的五阶段模式闭。所有这些关于花岗岩与大地构造作用之间的关系的新认识,就是我们研究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判别的理论依据。 花岗岩的构造成因分类: 近代一些花岗岩学说都包含了一种假说,即花岗岩的形成与造山运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有关。从这一观点出发,传统的槽台学说认为,地槽褶皱回返或者造山运动的各个不同阶段可以形成一些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并将其分为同造山期花岗

兰花试管开花

目前全世界兰科(Orchidaceae)植物约有800 属,25000~30000 种。在中国,习惯把兰花分为国兰和洋兰。其中,国兰主要有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蕙兰(Cymbidium faberi)、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寒兰(Cymbidium Kanran)、墨兰(Cymbidium sinensis)五大类;与之相对,洋兰则主要有:卡特兰属(Cattleya)、蝴蝶兰属(Phalaenopsis)、石斛兰属(Dendrobiun)、文心兰属(Oncidium)、万代兰属(Vanda),拖鞋兰属(Paphiopedilum)等[1]。花的形成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植物生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已表明花的形成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受到许多因子的调控[2]。而采用试管开花的技术,对于弄清各因子对花形成的作用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目前,试管开花的研究主要围绕2 个方面:开花诱导和成花决定的表达。开花诱导是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诱导处于营养生长期的试管苗开花。成花决定的表达是从处于生殖生长的植株上采取花序、花柄、苞叶等作外植体,研究外部因子对花芽再生的影响[3]。在兰花离体培养中,常有试管开花现象的报道;离体培养开花系统,是研究兰花花的分化和发育的理想系统,可以用来探明兰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机制。通过研究各种因素对兰花试管开花的影响,进而阐明其调控机理,这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兰科植物试管开花概述 最早进行兰科植物试管开花研究的是法国的Julien Costantin[4],他发现兰花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缺少 菌根可以促进开花。利用激素调控兰花试管开花方面,一直是研究的突破口,Goh C J[5]在研究单茎型杂种兰花整体植株花芽诱导和发育的调节作用时,发现了石斛兰整体植株的花芽发端,而且通过添加6-BA还可以促使花芽发育成熟并开花。冯莹等[6]在研究适宜春石斛开花的培养基中同样认为6-BA 有促进花芽的诱导,但是不能正常开放。随后李璐等[7-8]对春石斛试管开花进一步研究证实了冯莹的观点,并认为N、P、K 比例、NH+-N:NO3--N、TDZ、PP333、椰汁对春石斛开花有显著影响;而且在铁皮石斛成花诱导率上获得显著提高。这与王再花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光周期途径诱导成花中,Kerbauy G B10]以文心兰为材料进行试管开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光强和光周期有可能加快其开花进程[。王熊等[11]探讨了素心建兰生长发育及花芽形成规律,并成功诱导出素心建兰的试管开花。Duan J X等[12]在离体条件下诱导了Doriella Tiny (五唇兰属Doritis pulcherrima × Kingiella philippinensis)花芽的形成。随后,陆续有兰科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报道出现。目前为止,已成功诱导试管开花的兰科植物有:建兰[11]、寒兰[13-14]、春兰×大花蕙兰杂种[15]、大根兰、蝴蝶兰[16-17]、Doriella Tiny[12]、文心兰[10]、Psygmorchispusilla[18-19]、Epipogium roseum[20]、Cymbidiumniveo-marginatum Mak.[21]、Bulbophyllum auricomum Lindl[22]、Doritaenopsis and Phalaenopsis[23]以及石斛属中的部分品种(如春石斛[7-8,24-25]、铁皮石斛[8,26]、细茎石斛[9]、金钗石斛[27]、霍山石斛[28]、叠鞘石斛[29]、报春石斛[30]、Dendrobium Madame Thong-In[31-32]、Dendrobium Sonia17[33]、Dendrobium Chao Praya Smile[34]、Friederick’s Dendrobium[35]等)。 2 兰科植物试管开花的成花调控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开花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植物花芽的分化与内源激素水平关系密切,因此可通过施用外源激素解除休眠、促进花芽分化达到提早开花。 2.1.1 细胞分裂素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具有诱导器官分化的作用。在研究兰科植物试管开花时,通过调节细胞分裂素比例,诱导其花芽形成和开放。Duan J X等[12] 在研究Doriella Tiny ( 五唇兰属Doritispulcherrima×Kingiella philippinensis)的试管开花中,发现6-BA对花芽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VW培养基中通过添加适量的BA 和蔗糖比例,可促进花芽的形成。另外,研究还发现在没有添加6-BA 的H培养基中,花芽能正常开放,而加入了6-BA后,花芽则不能开放;随后,Duan J X[16]在蝴蝶兰的试管开花中也得出类似结论。说明6-BA 可诱导花芽形成,但对其开花起抑制作用。朱国兵等[13]在对寒兰的快繁和试管成花研究中发现,随着6-BA 浓度的提高其花芽的诱导率呈抛物线状变化,当6-BA 浓度为2.0 mg/L 时,且蔗糖浓度为3.5%时,花芽诱导率达最高。冯莹等[6-8]在对春石斛离体开花研究中发现,6-BA必须在高浓度下才可以促进春 石斛顶端花芽发育成熟并开花,但是高浓度6-BA会导致培养基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从而影响植株的各种代谢活动,间接影响试管苗开花;随后,进一步研究发现TDZ可高频诱导铁皮石斛试管开花;同时对春石

竹子常识(科学)

竹的世界 大自然的植物中,竹类自成一王国,形成特有的 景色。竹类植物属于禾本科,有 700 属近万种之多, 在单子叶植物中为仅次于兰科的第二大科。但它比兰 科分布广得多,几乎可以说地球上凡有种子植物的地 方,多有竹子存在。但从现今看来,竹子仍比较集中 生长于热带,温带次之。我国竹类植物有 200 多属,1500 种以上。 一、竹笋是什么东西? 春天来了,竹园子里会冒出一根根竹笋来,呈小塔形,上面尖尖的,而且长得很快,用不了太多时间,就会长成一根新鲜的竹子来。竹笋在幼嫩时,可作菜食。竹笋外面还有竹壳,由于形态与一般植物不同,因此有人产生了竹笋到底是竹子的什么东西疑问。可以说竹笋是从竹子的地下茎(也叫竹鞭)的芽上生长出土而成的新苗,前实际上是一株幼小竹子,它再向上生长加长,即可形成成年竹子。 二、为什么说竹子的叶子有两种? 竹子的叶子有两种。通常人们观望竹子时,可以看见竹竿上部分枝上的竹叶青翠可爱,这是常见的竹叶,名“营养叶”。因为竹子要靠它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并储存在竹的地下茎中,另一部分养料供竹子自身用。 另一种叶子与上述营养叶不同,它名叫茎生叶,生在竿和大枝条的各个节上。生长在竹竿上的叶叫“竿箨”(读 tuo),生长在竹大技上的叶叫“枝箨”。我们在竹笋上看到外面包了厚厚的笋壳,实际就是竿箨。剥下一个笋壳看看,笋壳的上部有一较窄小的片状物,名叫箨片,箨片是叶片的特殊称呼。厚而面积大的部分,名叫“箨鞘”(叶鞘的特殊标称呼)。原来禾本科中的草本植物的叶子是由叶片和叶鞘顶端两部分组成的,竹子的叶也如此。 现在再补充说说竹的营养叶,它的叶片是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的。如果你到竹林下拾一片竹子的落叶,会发现叶片基部有一细短的柄,即为叶柄。这在禾本科植物中只有竹子的叶才有这短的叶柄,竹叶的脱落时连同这短的柄一同脱落

初级汉语教程期末试卷1

喀 什 师 范 学 院 试 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初级汉语教程 入库时间: 一、听写:(共 30 题,每题 0.5分,共计15分)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二、造句:(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好意思: 2.连声: 3.……来……去: 4.亲手: 5.免得: 6.好在: 7.彼此: 8.从…来看: 9.开办: 10.除了……以外,都……: 三、选词填空:(共10题,每题0.5分,共计5分) 满意呆相比无论远远对比恐怕深深开远近怕 很深联系不见不散满足 1.我和他,还差得很远。 2. 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 3.这个饭馆的饺子闻明。 4.我冷,所以出门时多穿了一件毛衣。 5.我被这个电影感动了。 6.大学毕业后,我和她没有过。 7.和朋友约会时常说。 8.你打算在中国多久时间? 9.她这个人爱和别人玩笑。 10.我对这次考试成绩不太。 四、给括号里的词语选择正确位置:(共5题,每题1分,共5分)

1.A那位老人B没走好,C摔倒了D。(一下子)() 2.这A就是B我要C告诉你的D。(一切)() 3.A有什么事情B就给我C打电话,D不好意思。(别)() 4.A她到B现在C还没有来,D不来了。(多半)() 5.请A先B听我说,现在C把书D打开。(不要)() 五、模访造句:(共5题,每题1分,共计5分) 1.别开玩笑了,我们还是先做练习吧。 别开玩笑了。 2.我心里想,不是说和我一起去的吗,怎么又不去了? ,不是吗,怎么? 3.作为一个电脑学校的教师,我为没能跟我的学生见面而感到遗憾。 作为,为而。 4.回到单位,我把那块石头摆在办公桌上。 ,。 5.当你接受别人信任,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对别人有了一份责任。 当你,。 六、完成句子:(共5题,每题1分,共计5分) 1.麦克跑了好几家书店。(终于) 2.大学毕业后,我们。(一直) 3.他对我说的那些话,。(意外) 4.我看了半天才看出来。(原来) 5. ,哥哥他们也听见了。(亲口)\ 七、连句成段:(共2题,每题1分,共计2分) A.不仅要看到书面上的东西 B.我认为,在学习和研究书上的每一个问题时 C.还要看到书本以外的东西

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教学文案

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 点分析

重庆师范大学 遗产旅游学生课间作业论文 项目名称《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 ****** 级 学生姓名 ****** 2012年4月

摘要: 喀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的俗谚。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目前巴尔干半岛及中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其中重庆-贵州的武隆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联合国自然遗产。该种地形地理学家最早在克罗地亚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又称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河谷以南,并延伸到意大利东北角大城邻近狭长地带的一片高地。因为该地区绝大部份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内,所以简述为位于斯洛文尼亚是可以接受的。 1.喀斯特起源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厚实的石灰岩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质学家们将这种石灰岩层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

【火山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从火山地质特点出发,采取在纵向上研究火山层状喷发物的层序,横向上研究火山岩岩相的变化与产出特征,通过古火山机体的调查与恢复,深入揭示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其发展、演化历史的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 【火山岩系列】几个火山岩建造的组合。范围很广,但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火山岩一般分为三个系列:拉斑系列、钙碱性些列及碱性系列(包含碱性系列,但国际上常用过碱性系列而包含碱性系列)。 【双峰式火山岩】由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源区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组合中的两种端员之间,无论是元素地球化学或者是同位素特征均存在极大差别,表明它们的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都是分离的,如新生代裂谷带中局部地段出现的碱性玄武质和流纹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另外,双峰式火山岩是以玄武岩质和富硅质岩浆近于同时喷发,且很少有中性岩石为特征。它们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组合。双峰式火山岩的两端员体积除个别情况外差别一般不大。但也有两端员体积差相当大的双峰式火山岩,如在埃塞俄比亚双峰式火山岩中,富硅质岩石一般要比镁铁质岩少的多。 【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主要出现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火山岩系中,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形成的岩石组合,而且往往同沉积岩相伴生。细碧岩含SiO245%-52%,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和绿泥石等,不含石英或含量很低,贫钙,Na2O数倍于K2O,富钾的变种较少。角斑岩的SiO252%-63%,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更钠长石,其次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钾长石等矿物,以钾长石为主的变种较少。石英角斑岩的SiO2>63%,主要由石英和钠长石组成,偶含钾长石。如果在上述岩石的钠长石中有拉长石和辉石交代残余,或者铁镁矿物以假象纤闪石为主,则不宜使用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的术语。该岩系在中国分布相当普遍,一般使用此类岩石名称。如果由于成因观点不同而不愿使用以上术语时,可用变玄武岩、变安山岩(或粗面岩)和变流纹岩(或变英安岩)的术语取而代之。 【火山碎屑岩】通过一定方式胶结成岩的火山碎屑集合体。它包括三大类:正常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100%-75%)、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75%-25%)、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物含量小于25%)。此外,按碎屑粒度可粗分为三种粒级:即集块级(集块岩),碎屑粒度大于64毫米;角砾级(火山角砾岩),64-2毫米;凝灰级(凝灰岩),小于2毫米。不同的碎屑岩类前冠以不同的前缀,如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溶结角砾岩、凝灰质角砾岩和角砾熔岩。集块岩和凝灰岩也可以以此类推。目前对于把碎屑熔岩类归于火山碎屑岩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火山韵律】由火山活动本身变化而引起的火山岩重复出现和周期变化现象。它有别于沉积岩层中以物质或补给方式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沉积韵律。火山韵律的级别规模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的“段”,作为火山岩地区的最小单位。 【火山旋回】在划分火山韵律的基础上,即可进行火山旋回的划分,它大于火山韵律,由数个火山韵律组成,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组”一级的填图单位。 【火山岩相调查】在火山岩分布地区,依据岩石特征正确划分火山岩相的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恢复古火山机构,提供寻找火山矿产的信息等工作总称。 【火山岩相】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其形成方式的总和。可分为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潜火山相六个基本类型。 【爆发相】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如火山弹、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灰等)或原地堆积,或经大气、重力、气液搬运、分选,并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这种特点的火山岩相为爆发相。可分为空落堆积、崩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三种。 【喷溢相】熔岩从地下深处经火山通道上升地表,自火山口向外溢流,形成各种类型的熔岩即为喷溢相。基性岩浆由于黏度小,流动速度块,流布面积大,主要形成岩被和岩流。它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