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学生胡发枝学号

班级 12生物科学三班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项目植玉米的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实验

试验时间 2014-10-10 实验指导老师叶庆生老师

实验一:玉米的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种子发芽和无土栽培的实验技术以及配制贮备液的方法,了解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学习判断缺素症状。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叶绿体各色素成分含量的方法。

3、学会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植物在必需的矿物元素供应下正常生长,如缺少某一元素,便会产生相应的缺乏症。用适当的无机盐制成营养液,即能使植物正常生长,称为溶液培养,如果用缺乏某种元素的缺素液培养,植物就会呈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将所缺元素加入培养液中,该缺素症状又可逐渐消失。

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

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KCL 式中:K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 时,K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3、叶片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叶面积是植物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指标,叶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植物接收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量,与干物质产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植物对其地理分布和养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适应策略。同时,叶面积也是影响植物生长、果实发育和品质的重要生理和形态指标。

三、用品与材料

1、材料:玉米种子;

2、用品:培养缸、试剂瓶、容量瓶、烧杯、移液管、量筒、精密

天平、棉花(或海绵)刻度尺、分光光度计、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

3、试剂: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硫酸镁、

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硼酸、硫酸锌、氯化锰、钼酸、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

1、育苗。选大小一致饱满成熟的植物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萌发,

长成5~7cm小苗时,选择生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溶液培养。

2、配制培养液(贮备液)。取分析纯的试剂,按实验表2-1用量配

制成贮备液。

3、按表2-2 配制完全液和缺K液

4、水培装置准备。取1L的培养缸,若缸透明,则在其外壁涂以

黑漆或用黑纸套好,使根系处在黑暗环境中,缸盖上应打有数孔,用海绵或棉花固定植物幼苗。

5、移植与培养。将以上配制的培养液中各加蒸馏水至 1000ml ,

将幼苗根系洗干净,小心穿人孔中,用棉花或海绵固定,使根系全浸入培养液中,放在充沛、温度适宜 (20~25℃)的地方。

6、管理、观察。每三天加蒸馏水一次以补充瓶蒸腾损失的水分。

培养液一星期更换一次,最好每天通气2~3次或进行连续微量通气,以保证根系有充足的氧气。

7、三周后,进行高度、净重及叶面积的测量,并进行记录。

8、把缺素和完全溶液培养的玉米叶各称量0.2g,加入少量95%酒

精研磨成匀浆,最后定容至10ml。

8、加入比色杯中,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值测量。

9、整理并统计所有数据,获得结论。

五、实验结果

表1:缺素培养、完全培养的玉米苗的外部形态特征

照片

4

8

1

2

第1 5天

第1 9天

第2 1天

表2:缺素培养前后玉米苗生长状况

表3:第21天(第三周)玉米苗各项指标

表4: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测定:

注:计算公式如下:

Ca= 13.95*A 665 – 6.88*A 649

Cb= 24.96*A 649 – 7.32*A665

CT = Ca+ Cb

表5:

六、分析与讨论

1、从表1的图片和表3的叶面积比较中可看出,缺钾培养液培养的的玉米苗的叶面积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小,而且可以看到老叶叶尖和叶缘有明显变黄。根据观察,玉米幼苗处理后第6天株高出现明显差异,第8天老叶叶片出现块状失绿,叶脉颜色浅于完全培养组,随后叶片出现黄斑,叶边缘不平整,叶肉部分上凸,茎秆短细,叶尖干枯至枯萎,生长情况明显比缺素组差。在第三周实验结束时,部分缺钾培养植株的新叶的叶尖也开始有变黄,而部分老叶已经枯萎或叶上有多条黄色条纹。在富恒【1】等对缺钾玉米培养的研究中,证明了钾元素影响植株生长,特别是叶面积的增大及酶的合成,这会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使植株的粗细、高度等降低。

2、从表2可以看到,在未进行缺素培养时,完全培养组和缺素培养组的玉米苗高度、生长状况基本相同,但在培养过程中,完全培养的植株无论是粗细比缺素培养的植株要粗,高度比缺素培养都要高。

3、从表3可以看到,完全培养的植株除了地上株高等均比缺素培养的高,其根冠发达程度也比缺素培养的植株要大。根据观察,完全培养植株的根部分支多,洁净呈白色,根冠的长、宽都比缺素培养的大,且缺素植株的根部大部分发黄,有少许腐烂现象。根据秧秧、德纯[3]的实验,缺钾严重影响地上部的生长,是因为钾离子是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酶的激活剂,可以激活叶绿素合成的相关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以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在缺钾营养液下,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要低;在完全营养液中,提供充足的钾离子,叶片叶绿素含量要高。缺素组的玉米苗叶绿素含量远远不及完全组的玉米苗,因此对地上的影响是最大的。

4、从表4可以看出,缺素组的分光光度计的Ca值、Cb值及C 总比完全组的低,证明缺素组的叶绿素a、b均比完全组的要低,且叶绿素总量要比完全组的要低。在富恒[1]等对缺钾玉米培养的研究中,两个品种的完全液培养的叶绿素含量均比缺钾的高。钾离子是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酶的激活剂,可以激活叶绿素合成的相关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以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在缺钾营养液下,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要低;在完全营养液中,提供充足的钾离子,叶片叶绿素含量要高。钾不仅能促进氮的吸收,而且能促进含氮化合物向蛋白质合成场所运输,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稳定蛋白质的结构,因而可以促进氮代,进而加速光和色素的形成。缺钾培养玉米叶片叶绿素的降低与缺钾使氮循环受阻,导致光合能力弱,合成的光合产物少有关。

七、参考文献

【1】富恒,于龙凤,安福全,裴雪,高红春,丽艳.缺钾培养对玉米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8月.第38卷第4期.459-463

[2] 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六版)[M].高等教育,2008:30

[3] 泱泱,德纯.缺钾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农业科学,1993(3):26

植物病理实验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及其他病原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各种植物感病后的各种症状,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学会识别五大类病状,观察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病原及其引起的病害症状。 2、了解症状观察在病害诊断中的意义,学习观察、描述症状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用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扩大镜。 实验材料: 包含五大类病害症状的幻灯片、盒装标本及新鲜标本。 甜叶菊花叶病、番茄斑枯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芹菜斑枯病、白菜软腐病、番茄脐腐、小麦丛矮病、玉米瘤黑粉病、黄瓜霜霉病、小麦赤霉、番茄叶霉病、丁香白粉、小麦散黑穗病、向日葵锈病、菜豆锈病、大豆菌核病、苹果缺素、苹果黑星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菟丝子等标本;细菌形态固定装片、线虫形态固定装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病状 (1)变色 (2)坏死 (3)腐烂 (4)萎蔫 (5)畸形

2、病症 (1)霉状物 (2)粉状物 (3)粒状物 (4)脓状物 3、取标本仔细观察症状类型 4、制作装片或取固定装片观察病原的形态。 四、作业 1、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寄主名称病害名称观察部位病状类型病征类型 2、绘细菌的形态图。 3、绘线虫的形态图。 实验二卵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卵菌门和接合菌门主要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的几种主要病害症状特点。 二、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电视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挑针、刀片、纱布、擦镜纸、蒸馏水、滴瓶等。 三、实验材料

十字花科根肿病、马铃薯(番茄)晚疫病、瓜类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十字花科蔬菜(或苋菜)白锈病、根霉(装片)、毛霉(装片)。 四、观察内容与方法 1、取标本观察病害症状特点。 2、作徒手切片或永久切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五、作业 1、绘出2-3种霜霉病菌孢囊梗形态图并写出病原物属名。 2、绘出根霉菌、晚疫病菌或疫病菌(任意2种)的形态图。 3、简单描述几种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瓜类疫病的症状特点 实验三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代表性病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 2、认识几种重要的子囊菌及担子菌所致病害的症状。 二、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电视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挑针、刀片、纱布、擦镜纸、蒸馏水、滴瓶等。 三、实验材料 毛茛白粉病、瓜类白粉病、丁香白粉病、(叉丝壳属)、杨树白粉、苹果树腐烂病、向日葵锈病、菜豆锈病、玫瑰锈病、梨锈病、白菜菌核病、小麦散黑穗、玉米黑粉病、菌核瓶装标本。 四、观察内容与方法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2:2.1.1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 教案

第二节细胞工程简介──植物细胞工程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细胞的全能性(理解)。 (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简史,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拓宽,认知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呈现日新月异、日臻完善的发展趋势。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原有知识的限制而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2)在植物细胞工程两大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 3.能力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录像、软件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整合、运用科学信息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是本节的重点。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重点讲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基本原理,即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其不仅在知识上对高二必修课中有关内容进行了深化和扩展,而且还为培育无病毒植株、制备人工种子、培养转基因植物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这门崭新的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深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2.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本课的难点。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在植物组培技术的基础上,借助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是全新的,加之与其有关的感性材料不多,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启发──探究。 教学手段 实物材料、录像、软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充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预习新课,并对新知识的框架及层次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从新旧知识联系入手,进一步深入学习细胞全能性理论,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借助于多种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综合──分散──深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植物组培知识进行比较广泛、深入的学习。 4.在学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时,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渐进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索,并借助于计算机课件,对该技术进行由点及面的学习。 5.智能训练,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重点提示 1.在本段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教材的多功能性,深刻发掘教材的内涵,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强化学生多方面良好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高中生物 第九讲 实验(一)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九讲实验(一 )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五年考情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B A C 2013、2014、2015、2017(选)、 2016(主)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B A C 2015(选)、2016(选、主)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B A C 2013(主)、2015(选)、2016(主 ) 1.还原糖与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沉淀;脂肪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蛋白质与________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反应。 2.观察有丝分裂时常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_细胞。染色体易被________________(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 3.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细胞的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________,当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开来,也就是________。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5.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_______放大倍数与________放大倍数的________。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距装片距离越_______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 6.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如字母“b”所成的像是________。要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时,应向________方向移动装片。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 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NaOH浓度为0.1 g/mL,CuSO4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浓度为0.1 g/mL,CuSO4浓度为0.01 g/mL。 (2) 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使用时,先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然后立即使用,并需进行水浴加热后观察;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加几滴CuSO4溶液,振荡后直接观察。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被子植物果实类型实验报告

被子植物果实类型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被子植物果实的结构观察 实验 4 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及胚的发育 14级生物科学1班李明32014092654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百合子房横切面的观察,认识胚囊的发育过程; (2)通过整体染色与透明技术观察垂柳幼胚、荠菜胚或其他植物,了解植物发育过程中各时期胚的形状变化及种子的形成。(3)通过对典型果实类型的观察,对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植物分类学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 (1)百合子房横切片(几个不同时期)。

(2)垂柳幼嫩果序、荠菜不同发育时期的新鲜角果。 (3)番茄、柑桔、梨、桃、向日葵、花生、香蕉、草莓、菠萝等各类新鲜或贮存的果实标本。 三、用具及试剂 显微镜、解剖镜、凹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刀、 爱氏苏木精、5%KOH、50%乙醇、无水乙醇、蒸馏水、香柏油 四、实验内容 (1)百合子房横切面的永久切片观察。 略 (2)荠菜的整体透明法 分离:从果序中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在解剖镜下(可以不用,直接用肉眼)用解剖针把胚珠从果实中解剖出来,放在普通载玻片上。 透明:每个果实有20—30个胚珠,滴上1-2滴5%KOH溶液,10分钟左右以后胚珠和珠心组织变得松软易碎,而

胚则完好。 清洗:用吸水纸吸取KOH溶液,再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芥菜的胚。 (3)垂柳的整体染色与透明 分离:从果序中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在解剖镜下(可以不用,直接用肉眼)用解剖针把受精后的胚珠从果实中解剖出来,放在凹玻片上。(因为垂柳的胚珠太大,发在普通载玻片上就无法盖盖玻片) 浅染:滴加稀释后的苏爱氏木精,染色5-20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脱色:冲洗后,加上1-3滴无水乙醇与香柏油的混合液进行脱水,呆乙醇挥发至胚珠周围几乎没有液体时,再次添加无水乙醇与香柏油的混合液,约重复3-5次。 透明:在凹槽内滴上数滴香柏油对受精后的胚珠进行透明。封片:透明后放置一会或不经放置,盖上盖玻片。 观察: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五、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室 规划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培室规划设计 一、实验室要求理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 源的地方,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组织 培养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培养产品的运送。实验室的建设均 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二是实验室的规模,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 和实验性质。无论实验室的性质和规模如何,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 更加完善。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 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 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 程序来没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 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 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二、实验室组成(一)基本实 验室基本实验室包括准备室、洗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缓冲间,是 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年产4万-20万, 需3-4间实验用房,总面积60平方米。1、准备室(化学实验室)功能:又叫化 学实验室,进行一切与实验有关的准备工作: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 称量、溶解、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与分装、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的灭菌、培养 材料的预处理等。要求:最好有20平方米左右。要求宽敞明亮、以便于放置多个实验台和相关设备,方便多人同时工作;同时要求通风条件好,便于气体交换;实验室地面应便于清洁,并应进行防滑处理。分类:分体式-研究性质实验室,分开的若干房间将准备室分解为药品贮藏室、培养基配制与洗涤室和灭菌 室等,功能明确,便于管理,但不适于大规模生产。通间式-规模化实验室,准备室一般设计成大的通间,使试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在同一房间内按程序完成。 准备试验的过程在同一空间进行,便于程序化操作与管理,试验中减少各环节 间的衔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便于培养基配制、分装和灭菌的自

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

实验一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园林植物病害的观察,识别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熟悉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有病植物与无病植物的区别,为病害诊断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园林植物病害的各种症状类型标本 2.实验用具放大镜 三、方法与步骤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每种标本的症状,仔细观察各种病害的典型病状和病症,认识各类症状特点及其所属类型。 (一)病状类型观察 1.变色主要类型有 (1)褪绿与黄化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绿。观察栀子黄化病、香樟黄化病等。 (2)花叶与斑驳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深浅不均,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观察一串红花叶病、大丽花花叶病等。 2.坏死主要类型有 (1)斑点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其形状和颜色不一,可区分为角斑、圆斑、轮斑、不规则形斑或黑斑、褐斑、灰斑、漆斑等,病斑后期常有霉层或小黑点出现。观察桂花褐斑病、杜鹃角斑病、菊花黑斑病等。 (2)炭疽症状与斑点相似。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有时还产生粉红色黏液状物。观察兰花炭疽病、荷花玉兰炭疽病等。 (3)穿孔病斑周围木栓化,中间的坏死组织脱落而形成空洞。观察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樱花穿孔病。 (4)溃疡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病斑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后期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观察槐树溃疡病、樟树溃疡病等。 (5)疮痂发生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局部细胞增生而稍微突起,形成木栓化的组织。观察大叶黄杨疮痂病、柑桔疮痂病等。 (6)猝倒与立枯幼苗近土表的茎组织坏死。观察松、杉木苗立枯病和猝倒病。 3.腐烂发生在根、干、花、果上,病部组织细胞的破坏与分解。枝干皮层腐烂与溃疡症状相似,但病斑范围较大,边缘隆起不显著,常带有酒糟味。 (1)湿腐观察柑桔青霉病、杨树腐烂病等。 (2)干腐观察桃褐腐病。 (3)流胶观察桃树流胶病、柑桔树脂病等。 (4)流脂观察松脂。 4.畸形主要类型有: (1)肿瘤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生,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如月季癌肿病、松瘤锈病等。 (2)丛枝顶芽生长受抑制,侧芽、腋芽迅速生长,或不定芽大量发生,发育成小枝,由于小枝多次分支,叶片变小,节间变短,枝叶密集,形成扫帚状。如泡桐丛枝病、竹丛枝病等。 (3)矮缩植物各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地受到抑制,植株比正常植株矮小得多。观察桑矮缩病。 (4)变态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失去原有的形状,观察杜鹃叶肿病。 5.萎蔫病株根部维管束被侵染,导致整株萎蔫枯死。 (1)青枯病株迅速萎蔫,叶色尚青就失水凋萎所致。观察菊花青枯病。 (2)枯萎病株萎蔫较慢,叶色不能保持绿色。观察鸡冠花枯萎病、百日草枯萎病。

植物烟草实验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 摘要用不同成分培养基,附加0.8%琼脂,3%蔗糖,调pH5.8—6.0,取烟草叶片 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计算污染率、诱导率以及诱导情况,观察愈伤 组织的发生情况。实验表明,养分较高的培养基,外植体生长情况较好。当细胞分 裂素高于生长素的浓度时,有利于分化出芽;细胞分裂素低于生长素的浓度时,有 利于分化出根;当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的浓度适合时,愈伤组织不分化,但是生长 旺盛。 关键词:烟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 前言 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又名草烟,属茄科烟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本属约有60种,原产于美洲和大洋洲[1]。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其体内所含的烟碱等生物碱是非常宝贵的医药及化工原料[2]。有报道烟草细胞悬浮培养物获得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因此很有必要对烟草的组培快繁进行研究,以获得更有效的方法提高产率和产量。柯善强综述植物细胞的遗传全能性与组织培养形态发生控制[3],戴冕进行了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4] ,徐瑞娟等通过烟草花序苞叶的离体培养分化出花芽[5],战淑敏用烟草叶组织培养直接获得再生植株[6]。本实验以烟草叶片组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观察愈伤组织诱导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 配置培养基母液,每2人为一个小组,配置以下培养基,并分装,灭菌,然后室温下放置一周。 1.2 取烟草叶片取烟草的嫩叶片作外植体。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洗2次后,置于超净台上,于无菌条件下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秒,然后置于无菌瓶中用10%次氯酸钠溶

液浸泡20分钟至3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次,最后在无菌培养皿中将嫩叶片切成1cm见方小块,接种在培养基中。 1.3.1 观察污染情况:观察是否有细菌性污染(菌斑呈粘液状,接种后1-2天出现)和真菌性污染(出现不同颜色霉菌,接种后3-10天出现),并计数。计算污染率。 污染率(%)=污染的材料数/总接种材料数×100%[7] 1.3.2 观察各培养基中的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情况,愈伤组织出现时间和愈伤组织形态特征(颜色和质地等),计数形成愈伤组织的材料数,并计算诱导率。 诱导率(%)=形成愈伤组织的材料数/总接种材料数×100%[7] 2.结果及分析 2.1愈伤组织诱导情况 三天后发现部分组有细菌性污染(如图1),7天后发现部分有真菌性污染。计算出污染率和如表1所示: 表1. 愈伤组织诱导的污染情况 造成污染的可能原因有:叶片消毒灭菌不彻底,接种室超净工作台消毒不彻底,接种操作时操作不规范等等。 叶片在第4天后边缘慢慢上卷,外植体开始膨胀,于接种后第7 天膨大成圆拱型,愈伤首先发生在叶片边缘, 为黄绿色颗粒状,有些呈现半透明。随着进一步培养, 10天愈伤组织不断加大。 排除褐变及感染的外植体后,诱导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愈伤组织诱导情况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设计及.doc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设计及 常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组成及设备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3.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仪器设备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要达到无菌操作和无菌培养,就需要人为创造无菌的环境,使用无菌的器皿及器械,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的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无菌环境和培养条件的创造需要一定的设施及设备。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清洁、易于灭菌 2.实验室的组成及功能 实验室的组成: 洗涤室、药品室、称量室、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察记录室、储藏室、移苗室 实验室的功能: 洗涤室用于玻璃器皿、实验用具的清洗、干燥、培养材料清洗、预处理也可在本室完成。室内应建造大型水槽和一个或几个浸泡

池,水槽最好上一内衬白瓷片的水泥槽,为防止碰坏玻璃器皿,下面可铺一活动的橡胶板。备有晾瓶架,用于放置刷净的培养器皿,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周转盘或小推车,用于运输培养器皿。地面要注意防滑,排水通畅,墙壁要有耐湿、防潮功能。 药品室用于存放各种药品试剂。室内要求干燥、通风,避免光照,配有药品柜、冰箱等设备。化学试剂物品分类存放于柜中,有毒物质如升汞需要专人密封保存。原药可室温下存放,配好的母液,宜置于4℃冰箱中保存。药品室紧邻称量室较好,便于工作。 称量室进行化学药品的称量。要求干燥、密闭,无直射光照,避免腐蚀性药品和水气直接接触。有固定的水磨石平台,安放普通天平、精密天平和分析天平,要有电源插座,最好设计在阴面的房间,这样对怕光药品的保存和称量有利,称量室紧邻培养基配制室较好,以方便配制母液和培养基。房间较少时,可以与药品室合二为一。 培养基配制室主要进行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灭菌前的暂时存放。在条件允许下,面积宜大不宜小,室内应有大型实验台。配有电炉、锅子、量具、培养基分装器具、吸管、培养容器、水浴锅和酸度计等。如规模较小,可与洗涤室、灭菌室合并在一起。

1340064《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为主线,系统传授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植物快速微繁殖、人工诱发单倍体、植物胚胎培养、植物单细胞培养与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人工种子、超低温冷冻贮藏种质、细胞遗传转化体系等内容。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作物遗传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其涉及当今生物科技领域的许多高新技术。本课程在专业性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和作物遗传学作为本课程的基础课程;基因工程和作物育种学则是本课程的延伸和提高课程。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性教学融为一体,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开发的重要工具。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 三.面向专业: 本课程适宜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选修。 四.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前,应先修《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作物遗传学》、《作物栽培学》等有关课程。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植物学》为本课程打下植物发育的基础知识;《植物生理生化》为本课程打下植物生理生化的专业基础知识;《作物遗传学》为本课程打下植物遗传变异的专业基础知识;《作物栽培学》为本课程打下作物对光、温、水、肥环境条件要求的专业知识。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作物育种学》提供细胞水平的育种手段;为后续课程《基因工程》提供组织培养手段。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教学要求按从高到低分掌握-A、理解-B、了解-C三种) 0 绪论(1学时) 0.1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任务 植物细胞工程概念(A)。 植物细胞工程的内容(C):器官培养、胚胎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培养技术的延伸。 植物细胞工程的任务(B):研究剌激因子和营养条件(无机和有机营养、激素);环境条件(光、温、湿);形态发生规律、遗传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实习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景区实习时间: 2017年5月26日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云翳,痢疾,痈肿。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全草或叶:苦,平。解毒,祛风。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16. 朴树,榆科。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17. 野花椒,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聚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叶,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瘀血作痛,经闭,咯血,吐血。果皮:辛,温。有小毒。温中止痛,驱虫健胃。用于胃寒腹痛,蛔虫病;外用于湿疹,皮肤瘙痒,龋齿痛。种子:苦、辛,凉。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腹水。 18. 海金沙,海金沙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干燥成熟孢子,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19. 乌桕,大戟科。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让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IAA )和 6 –苄基氨基腺嘌呤(6 – BA )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三实验器材 (一)试剂 乙醇、IAA 或 2 ,4 – D 、HgCl 2 (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 MS 培养基 (二)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 三实验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10 g/L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10 g/L )。 (2 )试验培养基:在MS 培养基中按表33 – 1 加入IAA 和6–BA 。 吲哚乙酸先用少量0.1 mol/L NaOH 溶解,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 5.8 ,趁热分装于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2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 1 kg/cm 2 )下灭菌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

植物保生长与环境实训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是《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验证,是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实用性为宗旨,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的,做到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按校种植类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分12个项目,教学30学时。 具体内容如下: 实验实训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实验实训二植物的细胞结构的观察 实验实训三植物营养器官的观察 实验实训四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实验实训五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的方法 实验实训六土壤含水量测定与田间验墒技术 实验实训七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实验实训八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实验实训九降水量与空气湿度的观测 实验实训十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的测定 实验实训十一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

实验实训十二化学肥料定性鉴定 实训大纲 实验实训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成像原理。 2. 掌握显微镜的正确适用及维护方法。 二、实验内容 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保养与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实训二植物的细胞结构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会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会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二、实验内容: 1、临时玻片标本切片的制作。 2、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结构观察 3、生物绘图法。通过观察切片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实验作业 绘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实训三植物营养器官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点。了解种子植物的根尖分区。 2、掌握枝、芽和茎的外部形态和类型。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内部构造。 3、掌握叶的组成、叶片的形态、叶脉的类型、单叶与复叶的区别、复叶的类型、叶序。掌握叶的解剖结构。 4、学会叶脉书签的制作。 二、实验内容: 根、茎、叶的形态描述和内部解剖结构的观察 三、实验作业 绘出根茎叶结构图 实验实训四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态变化,认识各种花和花序的类型。 重点掌握雄蕊和雌蕊的构造。 二、实验内容: 1、油菜花的观察

校园常见植物实验报告

实验十校园常见植物识别与分类 基础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识别校园植物中一些常见的种类,了解其主要形态特点、进化地位和经济利用价值。 2 学习观察和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不同植物的新鲜材料,了解其外部形态特点,比较不同类群间的差异。 2 解剖观察代表植物的花,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及其分类学意义。 3 识别校园植物。 三、实验原理 被子植物是日前地球上种类最多,分类最广的植物,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类群。在长期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被子植物分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它们形态各异,并有各自特定的分布区。因此在本实验中,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选择一些常见的代表进行观察,并尽可能考虑到被子植物中一些主要的科、属,如: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 四、实验步骤 1 取不同植物的标本或新鲜材料,对照检索表或植物志等工具书进行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 2 在实体显微镜下,运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工具对代表植物花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并比较不同类群植物在花结构上的差异。 四.校园植物名录 序 中文名学名属名科名号 1 假连翘Duranta repens 假连翘属马鞭草科 Ligustrum quihoui 女贞属木犀科2 小叶女 贞 3 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九里香属芸香科 4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榕属桑科 Phoenix roebelenii O’Brien 刺葵属棕榈科5 美丽针 葵 6 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鱼尾葵属棕榈科 7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刺桐属蝶形花科 8 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朱缨花属含羞草科 9 芒果Mangifera vndica linn 芒果属漆树科 10 红花檵Loropetalum chinense 檵木属金缕梅科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学专业用)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实验课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 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 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遇到仪器 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 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2017春 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指导 (自编) -1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植物生物技术模块 生物工程教研组编 2017年春学期

目录 实验一植物组培实验室设计和实验设备、实验用品认知 (3) 实验二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6) 实验三MS培养基配制与灭菌 (9) 实验四无菌接种操作 (12) 实验五外植体分化生长的诱导培养 (12) 实验六外植体脱分化生长的诱导培养 (17) 实验七组培苗的炼苗 (20)

实验一植物组培实验室设计和实验设备、实验用品认知 一、目的与要求 1、结合对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车间和研究实验室的现场认知,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组成和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学会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 2、为后续植物组培实验课程学习与实训准备所需的相关用品。 二、教学场所 1、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分室(A514)。 三、内容与方法 (一)关于植物组培实验室的认知与设计 1、组培实验室设计原则 要求环境干燥清洁;符合无菌操作规程要求;满足生产技术流程需要。 2、组培实验室的一般组成与设备 包括化学实验室、洗涤准备室、培养基制备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细胞学观察研究室,等。 (1)化学实验室 各种相关药品的贮存、溶液配制等。 主要设备:药品柜,防尘橱,冰箱,天平,蒸馏水发生器,加热器(电磁炉等),玻璃器皿,等。 (2)洗涤准备室 用于完成相关器具的洗涤、干燥、堆放存储等。 主要设备:洗涤池,洗瓶机,操作台,烘箱,储物架(柜)等。(3)培养基制备室

用于进行培养基的生产。 主要设备:冰箱,天平,蒸馏水发生器,酸度计,加热器(电磁炉等),玻璃器皿,分装机,灭菌设备,操作台,等。 (4)无菌操作室 主要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接种、培养物的继代等。无菌室的房间不宜太大,数量根据需要设置。要求干爽清洁,相对密闭,墙地光滑防潮,配置平移门。每一无菌室设内外二间,外间为缓冲室,内间较大,为接种室。 主要设备:紫外灯,超净工作台,臭氧发生器,酒精灯,接种器械(镊子、剪刀、解剖刀、接种针),手推车,等。 (5)培养室 是将接种的材料进行培养生长的场所,大小依规模而定。培养室的设计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能源为原则。 主要设备:空调机,加热器,增湿器,培养架,光照设备,培养箱,转床,人字梯,等。 (6)细胞学观察室 用于进行培养物的取样观察和分析。 主要设备:显微镜,细胞染色、计数、制片设备,天平,离心机,等。(二)组培实验用品的准备 1、玻璃器皿及规格 (1)培养瓶:100~500 mL的玻璃或塑料培养瓶等; (2)培养皿:9~15 cm;(3)烧杯:100~5000 mL; (4)量筒:10~1000 mL;(5)移液管:1~10 mL; (6)试剂瓶:100~1000 mL;(7)容量瓶:100~1000 mL。 2、接种器械 酒精灯,不锈钢镊子、剪刀、解剖刀等。

2019-2020年高考生物精华学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体液调节

2019-2020年高考生物精华学案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体液调节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编号:34 【考纲要求】 【复习目标】 (1)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 ①概述体液调节的概念 ②举例说明动物激素的概念和特点 ③简述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与主要作用 ④举例说出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⑤比较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了解动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情况 ②评价动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的利与弊 【自主学习】 一、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与主要作用 (创新P167,考点2,要点整合表格)

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创新P169,考点4) 【试试身手】 1、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 A、甲状腺 B、胰腺 C、卵巢 D、肾上腺 2、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 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3、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4、有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5、右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 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6、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7、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9.在人体内,可以在同一细胞中产生的是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作业—植物病害调查与诊断报告

实验二植物病害的调查与诊断 姓名:班级: 小组成员:** ** ** *** 一、实验目的 1、为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危害及为预测预报提供 科学依据; 2、通过病害调查,掌握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植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抗感性表现,药剂防治效果等; 3、学会病害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调查资料的整理、计算和分析等 4、掌握一般的病害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内容 1.马蔺锈病 寄主植物:马蔺 诊断依据:夏孢子堆生在叶的两面,初埋生在马蔺表皮下,后露出,肉 桂色。经询问,学校马蔺长期得锈病。 镜检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球形,黄褐色。 2.白菜软腐病 寄主植物:白菜 诊断依据: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叶片半 透明,呈油纸状,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 特殊的恶臭 病原:病原菌为欧文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夏孢子

3.枣疯病 寄主植物:枣树 诊断依据: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从状。 病原:植原体 4.白菜黑斑病 寄主植物:白菜 诊断依据:病斑圆形,灰褐色或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上生黑 色霉状物,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叶上病斑发生很多时,很易变黄早枯。 镜检病原孢子: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形态相似,长条形至倒棍棒形,棕褐色。 5.黄栌白粉病 寄主植物:黄栌 诊断依据:白色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严重 时整叶布满厚厚一层白粉,多数叶片为白粉覆盖。 镜检病原特征:属球针壳属,闭囊壳球形,黑褐色,附属丝顶端卷曲如 钩状。

6.柑橘青霉病 寄主植物:柑橘 诊断依据: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褪色,形成一层厚的白色霉状物。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外围通常留有一圈白色的菌丝环。 镜检病原特征:青霉菌,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具隔膜,尖端数次分枝,呈帚状,孢子小梗无色,单胞,尖端渐趋尖细,呈瓶状,小梗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 7.葡萄黑腐病 寄主植物:葡萄 诊断依据:果实发病后首先在果面上产生紫褐色 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病斑呈灰白色,边缘褐色, 稍凹陷。随病斑的继续发展,果实软腐。失水后 干缩,变成蓝灰色僵果,在树体上不易脱落。 病原:有性世代为称葡萄球座菌,属子囊菌 亚门真菌 8.葡萄霜霉病 寄主植物:葡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