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一课文化与生活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在《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作用,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第二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第一单元按照“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3.1.1体味文化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文化的涵义、特点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25分钟)

探究一:文化及其特点

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重庆市经过多次研究提炼后将“登高涉远、负重自强”这八个字确定为城市精神的表述语;青岛将市民精神提炼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济南市城市精神为:“诚信、创新、和谐”……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同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伴,与时代相融。“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山东德州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大青少年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各类优秀图书,在诵读经典中汲取营养,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中华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和“美德少年”。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特点?

探究二:文化的力量

某市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

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

,并提出各级

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

,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

文化竞争力

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

全面小康

1、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评析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是因为文化作用很大,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典型例题1】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

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2.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积极开展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主题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上述做法符合下列道理 ( )

A.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D.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文化活动、文化教育逐步培养的

3.象形文字,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语言、文字

4.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人是最能够获得最丰富多彩技艺的动物”;后来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就是动物加文化”;再后来又有人提出“人不是附加在动物基础上,人一开始就是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完整的”,“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 ( )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5.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纯粹“自然”的东西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6.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不久以后,全世界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热潮。这表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历程 B.每一种文化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D.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二、非选择题:

7.15岁的广州中学生陈想突然萌发出“我要办春晚”的念头并迅速组织实施,这场由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具创意的春晚,很快受到包括CCTV在内的全国百余家新闻媒体、青春杂志和门户网站热捧。“中学生春晚”随即成为百度热搜词和广州高考调研试题。中学生春晚在酷六网独家首发不到两小时点击超过三万。

材料反映了

文化的哪些特点?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3.1.2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前预习案】(25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课堂探究案】(15分钟)

探究一:在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图书脱

销、网络热推,出版加印、改编电影……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莫言效应”已经快速催生出一座座经济金矿。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目前,山东高密管委会拿出了计划书,他们规划要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这是一个需要投资 6.7亿元的项目。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红高粱影视作品展示区,胶河沿岸景观带,以及乡村度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莫言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探究二: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在各大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科技成就: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生物医生诺贝尔奖,成为首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C919大飞机下线。北斗导航再发力卫星大规模发射。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开建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中国涡扇-15第四代军用大推力发动机装机试飞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课堂训练案】(20分钟)

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2.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

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地震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的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3.中国邮政发行的《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4.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根据这一论断,为应对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必须()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③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④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7、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3.1.1体味文化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自主探究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3、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1)①文化生活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探究二:(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材料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这一点。

(2)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认为文化作用很大是正确的。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认为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观点是错误的。③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典型例题1】选C。材料“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既说明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也说明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由此可见,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两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

【当堂检测案】1、C 2、D 3、B 4、D 5、C 6、C

7、答案(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学生春晚”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学生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