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补充练习题(图形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补充练习题(图形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补充练习题(图形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3.2月相变化补充练习题(图形题)

一、选择题

1、将各图所示月相与下列日、地、月位置关系图对应起来: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A B C D

2、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形成上弦月的三球位置关系的是--------------------------------()

3.把下列四幅图按朔望月所能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排列-----------------------------()

A.a c d b B.c a b d C.d c b a D.d b c a

二、填

1、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A B C D

(1)A表示月,发生在农历;B表示月,发生在农历。(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 - - - - (用字母表示)(3)月相为C时,可能发生;月相为D时,可能发生。(4)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为C、D时,日地月三者。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_______天,称为_________.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

确定的。

2、春节、中秋节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春节的月相是________,中秋节的月相是________。

3.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A 、

B ;

C 、

D ;

②月相从A→B→C→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③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

4、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B

(1)写出A、B、C、D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A处的月相;农历日期。B处的月相;农历日期。C处的月相;农历日期_。D处的月相;农历日期_。(2)在图中A、B、C、D处所示的月球内绘出相应的月相(用阴影线表示暗部)。(3)月球由A处出发,经过B、C、D,然后又回到A处所需的时间约为天,也是月相变化的一个,称为_月。

答案

一、选择题

1、将各图所示月相与下列日、地、月位置关系图对应起来:

① C ;②D;③ A;④B。

①②③④

A B C D

2、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形成上弦月的三球位置关系的是--------------------------------( C )

3.把下列四幅图按朔望月所能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排列-----------------------------(A)

A.a c d b B.c a b d C.d c b a D.d b c a

三、填空

1.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1)A表示下弦月,发生在农历廿二、廿三;B表示上弦月,发生在农历初七、初八。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C—B—D—A—C。(用字母表示)

(3)月相为C时,可能发生新月;月相为D时,可能发生满月。 (4)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为C、D时,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月相变化周期确定的。2、春节、中秋节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春节的月相是_新月_,中秋节的月相是_满月_。

3.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④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⑤月相从A→B→C→D的周期时间为:

29.53天;又称为朔望月

⑥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

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的变动月球是一个不放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4、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C、D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

农历日期

A处的月相朔;农历日期初一。B处的月相上弦月;农历日期初七、八。

C处的月相圆月;农历日期_十五、六。D处的月相下弦月;农历日期廿二、三_。

(2)在图中A、B、C、D处所示的月球内绘出相应的月相(用阴影线表示暗部)。(3)月球由A处出发,经过B、C、D,然后又回到A处所需的时间约为29.53天,也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_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弯弯的月亮》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一课。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在学生交流观察一个月月相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发生的月相变化,从而知道月相成因。 仔细研究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它才是本课的核心与灵魂。科学教育的过程要想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置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培养科学思维,体现探究本质。 本课教学的主要流程是学生探究月相的成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更侧重了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的训练。人与宇宙相比是如此的渺小,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我们只有通过对自然事实和现象的研究,去寻求规律,才能间接地推断出它们的运动本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宇宙单元的解暗箱课型,让学生在达到科学探究目的这个过程中,努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整体性的把握这节课后,流程的设计似乎就是技巧性的了,我的原则就是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低估学生认识水平,更不让学生遢等。 月相变化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一个多月前又布置了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因此学生对月相变化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有许多学生头脑中产生过“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的疑问;

通过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很容易地引导学生提出了问题(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找暗箱)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没有让学生去猜想,因为没有以往的知识可以迁移。若硬要加入猜想环节,那么学生不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道听途说式的只言片语,无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只能浪费时间。所以我让学生思考“我们要想搞清楚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该从哪儿着手呢?”(寻求突破口),这样处理既能提醒学生遇到问题该如何思考,又能自然过渡到探究月相规律的环节。引导他们尊重事实,从现象当中去寻找食物变化的规律,这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一般规律,也能培养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原生态式的思维方式、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他们科学的思维习惯。 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课前我让学生观察记录了一个月的月相,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那么要交流每个农历日期的、还必须是同一个时刻的、月亮的形状及它在空中的位置,况且每个学生画的月亮都是有差异的,比如同一个夜晚、同一个时刻的月亮,他们画的形状也会有较大的出入,若要大家对月相达成共识,势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我采取了用简笔画的方式,首先让他们明确了图中方位,然后让他们将几个典型的月相摆放在图中,摆放的过程中农历日期、月相形状及月相在空中的位置都要摆放正确(进入突破口),这从中很容易了解学生的观察记录情况,即使平时没有好好记录的同学,借助此图也能得到帮助,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并能借此进行下一步的推理活动。在学生将上半月、下半月

中考科学复习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1

中考科学复习: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中考科学资源 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月相变化及变化规律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形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之以恒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自己、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观察持续时间长,在观察过程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要详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月相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示意图、电灯、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让学生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展示学生作品,观察分析这些月相与实际生活中能见到月相的异同,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出现的时间。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将画的月相并剪下来。 2、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并按时间排序。 3、寻找月相变化规律。 4、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找月相的变化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5、模拟实验;电灯-太阳;乒乓球-月亮;自己人头-地球。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或者;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观察白天的月相 1、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下半月,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6、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四、课外拓展; 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变化教学过程

月相变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月亮吗?你都知道月亮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交流。 师:评价:看来,咱们同学对月亮了解的真不少啊!今天,我们来学习月亮的另外一个知识:月相(板书) 师:那什么叫做月相? 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理解。 1、回忆月相 那你们都见过哪些月相?它们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把它们的样子画在小圆片纸上,并把它剪下来。 同学们,上节课的时候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月球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月亮?它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把它的样子画在小圆片纸上。 师:把你的小圆片贴到黑板上。并交流自己的认识。(学生很可能画出圆月、弯月、半月形等月亮的形状) 2、月相概念 师:对啊,就像刚才同学们画的那样,月球在圆缺变化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教师板书:月相) 二、月相的规律: 1、贴月相 师:那么,这些月相都是在农历的哪天出现的呢?怎样变化呢?(教师板书:变化)为了便于大家操作,老师给大家剪了不同的月相,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凭借你们的生活经验把这些月相贴在相应的时间内,(教师粘贴大的素描纸,里面写上了时间)不确定的可以跟同组的其他同学商量好后再决定,都贴好了没有异议的,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来。 下面是学生活动,制作月相并排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 2、小组展示 师:下面,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月相变化图?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这样贴?(学生的月相图可能出现的样子粘贴到黑板上) 3、教师点评

通过刚才同学的介绍,咱们大家对月相的变化规律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那么,亮面大小到底应该怎样排列?亮面到底在左还是在右呢?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月相变化规律呢?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师:你有什么办法研究呢? 学生可能回答说:课后观察真实的月相并记录。 师: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在课堂中想研究该怎么办呢? 学生也可能说通过模拟实验。 2、师:应该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呢?请你们结合课本上的图(p49)来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 (1)师:那么,实验中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宇宙中的什么? 学生交流:整面墙壁就可以模拟直射的太阳平行光。被涂亮一半的皮球模拟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举着月球沿轨道运行一周就可以让站在圈内的同学观测的“变幻莫测”的月相。 (2)那么,在做模拟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A.模拟月球的同学在运行时要保证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B.月球运行到每个观察点时,稍作停顿。 C.每个观测者找到自己的观测者,记录对应观测点观察到的“月相”并用简单的文字标出亮面。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实验活动。 (3)下面哪个小组展示一下你们模拟实验的观察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师:老师也对模拟实验做了简单的记录,请看这里。(展示贴图) 4、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谁能解释一下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可能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5、看了同学们对月相的变化有了自己的解释,那么真实的月相变化就是这样吗? (学生可能会疑惑,不知道如何回答)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师:看来模拟实验不能等同于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那么,该怎样观察呢?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簿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学号:班级: 月相农历目视月出 时间 实际月出 时间 与太阳出没比较与太阳位置比较月出位置 夜晚目视 呈现时段 目视效果图实际观测图时间(年月日) 新月初一清晨几乎同升同落接近重合彻夜不见 不可见 蛾眉月初二三日落后太阳升起 后的一个 多小时 跟在太阳后,迟 升后落 日在西月在东西方 太阳落山后 的一两个小 时西边亮 上弦月初七八日落后正午前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南偏西近 正南 上半夜西天 西边亮一半 凸月十一二日落后午后两时 左右 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东南 日落至凌晨 两时左右 西边亮 满月十五六日落黄昏日落黄昏此起彼落地球居中彻夜可见 全亮 残月(凸月) 十八九 夜晚九时 前后 夜晚九时 前后 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 升起后至日 出前可见 东边大半亮 下弦月二二三午夜之后午夜之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午夜之后至 日出前可见东边亮一半 蛾眉月二六七凌晨三四 点 凌晨三四 点 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 凌晨三四点 至日出前可 见东边亮 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关于月相变化对学生的粗浅解释 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那只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是由于在月亮绕地球转动过程中,途径28组恒星星座,作为月亮运行位置的记录,每组恒星各有名目,通称28宿(宫)。月亮每天运行一宿,近28天正好实际绕行地球一周)那么,为什么一朔望月时间会是29天多呢?现在,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我们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时假设地球停止绕日公转,那么,月亮绕地球一周后再回到相对地球的这一位置时,就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一长度叫做“恒星月”。但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时相对地球的那一位置时,月亮已不再居于太阳与地球的直线之间了,因地球的向前运动已使原来相对月亮、太阳的位置向前移动,脱离开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形成了一段距离。月亮只能继续向前运动,走过这段距离,再达到太阳与地球新的连线的时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这段距离需要1~2日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二隐日。因而,月亮有28显日,其后,还有1~2日的隐日。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半明半暗)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月相变化》一课内容属于空间科学,学习本课,为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2、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发展规律及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我采用了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图形,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 3、为了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本节课增加了“案例分析”和“课外拓展”部分。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教材编排中,本课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画月相;第二部分是给月相排序;第三部分是模拟月相变化;第四部分是观察白天的月相。课前我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当我问学生:你们平时见过的月相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是圆的、弯的,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圆的,对于其它每个月的十五是不是圆的不敢确定。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做了如下改动:第一部分猜谜导入,引出课题;第二部分是模拟月相变化;第三部分是给月相排序;第四部分是观察一个月的月相,这部分也是一个课外观察活动,要求学生坚持观察一个月的月相,记录月相的形状、亮面朝向、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验证并形成教稳固的认识,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学情分析: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准备】 画有月相的纸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教师: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教师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 (2)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的纸牌上画好这些月相。 (3)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月相,哪些是你们曾观察到的?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4)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试着给月相排序。 (1)学生根据前面出示的课件,给小组画好的月相纸牌排序。 (2)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分别将月相按顺序排成圆形和一字形。 (3)学生小组内排序后展示排序结果,教师巡视后指导。 3.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纸牌。 (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指导学生补充画好小组内的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纸牌。 (2)学生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参照课件展示,按顺序叠好纸牌,并翻动。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3.总结:一个月内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月球的运动。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本节课我认真读教材,专心设计教学活动、准备课件、并向老前辈们多次请教,多次修改并确定整个教学环节,上了多次试教课后才上公开课,最后才来上这节课。通过这样的磨炼,感觉进步很大。但是,上下来发现还是不满意,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1.教师讲解过多,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也是整堂课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2.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提出问题。3.缺少板书,如用PPT,最后课堂总结时,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罗列,提高课堂的实效性。4.对课件的处理还不到位。5.在知识上,学生对于画一个月的月相还有一定困难。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图文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图文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姓名: 学号:班级: 月相农历目视月出时间实际月出时间清晨太阳升起后的一个多小时正午前后与太阳出没比较与太阳位置比较月出位置夜晚目视呈现时段彻夜不见不可见蛾眉月初二三日落后跟在太阳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西方太阳落山后的一两个小时上半夜西天西边亮一半日落至凌晨两时左右西边亮满月十五六日落黄昏日落黄昏此起彼落地球居中东方彻夜可见全亮残月 (凸月) 十八九夜晚九时前后夜晚九时前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升起后至日出前可见午夜之后至日出前可见凌晨三四点至日出前可见东边大半亮东边亮一半东边亮西边亮目视效果图新月初一几乎同升同落接近重合实际观测图时间(年月日) 上弦月初七八日落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南偏西近正南凸月十一二日落后午后两时左右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东南下弦月二二三午夜之后午夜之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蛾眉月二六七凌晨三四点凌晨三四点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东方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

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关于月相变化对学生的粗浅解释 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那只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 (这是由于在月亮绕地球转动过程中,途径28组恒星星座,作为月亮运行位置的记录,每组恒星各有名目,通称28宿(宫)。月亮每天运行一宿,近28天正好实际绕行地球一周)那么,为什么一朔望月时间会是29天多呢?现在,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我们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时假设地球停止绕日公转,那么,月亮绕地球一周后再回到相对地球的这一位置时,就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一长度叫做“恒星月”。但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时相对地球的那一位置时,月亮已不再居于太阳与地球的直线之间了,因地球的向前运动已使原来相对月亮、太阳的位置向前移动,脱离开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形成了一段距离。月亮只能继续向前运动,走过这段距离,再达到太阳与地球新的连线的时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这段距离需要1~2日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二隐日。因而,月亮有28显日,其后,还有1~2日的隐日。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月相变化同步练习B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月相变化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0分) 1. (4分)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A B A表示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________;B表示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________。 2. (2分)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________,下半月________。 3. (2分)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________、________也就不同。 4. (2分)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________,下半月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5. (2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 . 月相 B . 月貌 C . 月亮 6. (2分)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

A . 一天 B . 一个月 C . 一年 7. (2分)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 A . 三十 B . 十五或十六 C . 初八 8. (2分)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 . 由缺变圆 B . 由圆变缺 C . 由缺变圆,再变缺 9. (2分)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 . 由缺变圆 B . 由圆变缺 C . 由缺变圆,再变缺 10. (2分)把观察到的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⑤④③②① B . ④⑤③①②

C . ③②⑤④① 三、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11. (2分)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12. (2分)月相变化一个周期是一个星期。() 13. (2分)月球是一个不发光、透明的球体。() 14. (2分)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是上弦月。() 四、配对 (共1题;共5分) 15. (5分)将下面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农历初三农历十五农历十五农历二十七农历二十二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地球的卫星——月球》。在一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我发现,班级当中有10多位学生从网上收集了相关知识(他们手中有打印稿),有10多位学生收集了相关的书籍,有2-3位学生,在科学记录本上摘录了他们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有一个同学,整整摘录了6页。 真为这些同学感动。在充分肯定这些作了准备的同学的基础上,我大力表扬了摘录的学生。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学习的投入更大,他们的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 在有关月球的汇报中,我突出强调了两点:第一,不要收集的材料都介绍,介绍认为对他人最有价值的,每位同学的介绍不超过3分钟;第二,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别人介绍过了,你就不要重复。在每个班级中,我安排了3位左右的学生进行介绍,从同学们认真倾听的状态中,我感觉到,很多同学是欢迎搞这样的汇报会的。 在信息化的今天,举行这样类似的活动,更显得有可行性,更有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在让学生学会做月球的资料卡片,此外,我突出了一个比较——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 我让学生齐声阅读了美国的登月时间,欣赏了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照片;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的登月计划。 我希望在这样一个比较中,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我感觉到,让六年级的孩子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对他们的发展意义更大一些。 我们的教育要追求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知耻而后勇。不知道这样的教学会不会达到我的初衷。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教学目标与以往自然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的观察,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二、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照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知道象那种弯过头的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能够看到的。画出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在活动后又播放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作好铺垫。学生在观察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中,会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此,他们可以推测出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 “日食和月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食物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难点是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2月相变化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2月相变化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共8题;共16分) 1. (2分)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是()。 A . 一年 B . 一个月 C . 一天 2. (2分)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 A .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B . 地球上的观察者 C . 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3. (2分)下列有关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上半月月球亮面在右侧,下半月月球亮面在左侧 B . 上半月月球亮面在左侧,下半月月球亮面在右侧 C . 人们看到的月球总是亮面在右侧 4. (2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 . 月相 B . 月貌

C . 月亮 D . 月陆 5. (2分)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是()。 A . 一年 B . 一个月 C . 一天 D . 一周 6. (2分)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 A .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B . 地球上的观察者 C . 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D . 月球绕着太阳公转 7. (2分)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 . 由缺变圆 B . 由圆变缺 C . 由缺变圆,再变缺 D . 无变化 8. (2分)把观察到的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⑤④③②① B . ④⑤③①② C . ③②⑤④① D . ②③⑤④① 二、判断题(共7题;共14分) (共7题;共14分) 9. (2分)月相变化一个周期是一个星期。() 10. (2分)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11. (2分)我们只有在晚上能看到月亮,在白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12. (2分)月相变化是在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13. (2分)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4. (2分)月相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15. (2分)月球是一个不发光、透明的球体。() 三、填空题(共7题;共17分) (共7题;共7分) 16. (1分)月球是一个________、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的________。 17. (1分)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________。 18. (1分)月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月球绕地球运动,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而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________ 19. (1分)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 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

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 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 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 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科学态度目标 1. 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科学、技 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看月亮_苏教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看月亮苏教版这次教学交流活动中,我准备了一节科学课《看月亮》,这节课是五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老师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第1页/共1页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doc杨景波

杨景波压缩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杨景波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图5—1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3.2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月相变化课后巩固作业(后附答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 本课要点: A、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B、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填一填: 1、我们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我们叫做。 2、月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___ ____。 3、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 ________、______也就不同。 二、 4、貌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______,下半月____。。选择: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月相 B、月貌 C、月亮 2、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3、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 A、三十 B、十五或十六 C、初八 4、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三、连线: 下列材料或动作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代表什么 一半被涂黑的皮球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举着皮球绕场地走一圈地球上的观察者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黑板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场地内的同学太阳 农历初三农历十五农历初八农历二十七农历二十二 制作我的“月球卡” 1、月球的运动: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动。 2、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万千米;直径()千米;表面积()万平方米:质量为()亿吨。 3、月球的地形地貌:月球地形主要有()和()两种。 4、有关月球的其他情况: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表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弯弯的月亮》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而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日、月、地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不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 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形成认识,故教科书安排了一个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验证并形成较稳固的认识。从教学的难度上看,本课和以前的教科书相比,大大降低了,但对观察的要求提高了一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

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利用三球仪,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