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新思路

全纳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新思路
全纳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新思路

全纳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新

思路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从根本上讲是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与以地方为主的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体制的产物。全纳教育的民主、平等和“零拒绝”原则,使我们再次意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迫切性、复杂性和严峻性。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的一系列构想也为我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教育公平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几乎都处于城市社会系统的边缘,其子女的社会化过程必然畸形化,很有可能成为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畸形”亚文化群体。这种亚文化群的反社会陸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教育和学校期间的再社会化,并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得以纠正,最终回归主流社会。但是,如果教育具有歧视陸和不公平性,那么这种畸形文化很有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继续极端化。由此可见,搞好进城务工人员子

女教育已不只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和儿童平等教育权利的实现问题,而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兴起子20世纪90年代,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大力宣传和直接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主要强调五大原则,即: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上述原则,充分反映了全纳教育所倡导的人权观、平等观、民主观和价值观。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平、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试想:在贫穷、隔阂与受歧视中长大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来会以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来对待城市、城里人和我们的这个社会呢?

全纳教育以“接纳(acceptance)、归属(beoonging)和社团(community)为哲学基础”。它脱胎于西方文化背景,既与西方民主化历史进程共同前进,又与福利国家的结构变化紧密相联。公正与平等这些民主内容是支撑全纳教育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在教育实践领域,它首先缘起于世界特殊教育改革,后扩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全纳教育的思想,其实质是对所有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关注。随着其理念为世界各国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它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零

拒绝”原则,使我们再次意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迫切性、复杂性和严峻性。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有人这样说过:“你想了解中国的国情吗?请从走近一个农民工、走近一个农民工家庭开始吧!农民工一边连着乡村,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着苦难,一边连着希望;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明天……”而一个社会学家则说得更尖锐:“我们的政府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现在或许还看不出来,但若干年后,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这些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正是由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故事如此沉重,面临的教育难题如此之多,以至于思索的心情一直难以轻松。

1 学校教育机会不均,教育质量堪忧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三层含义:其一,人人都能享有受教育权,即入学机会均等,这是教育公平的最基本要求;其二,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即同-水平或同-待遇)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受教育过程平等;其三,受教育者的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等或基本相等,即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公平问题其实就是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与“可能就读”学校的数量不成比例,

学费负担沉重,失学和辍学问题相当严重,且呈逐年增加趋势,他们所接受教育的质量也不容乐观。目前,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公立学校主要包括: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和城郊的乡镇学校,除此之外,便是民工子弟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的特点一般包括:私人办学,不少学校被置于追求利润的私人操控之下,社会办学力量薄弱;大多不具备合法的办学手续;主要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去自由;收费低廉而且方式灵活;校舍简陋,教学器材短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学校突发性事件频发;教师流动性大,责任感不强;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许多城市公立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额外收费,甚至单独编班,这种人为地将城市与农村孩子分校而治或分班而治的行为,无疑是将他们隔离了,这正是全纳教育中所提到的显性排斥。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仅在地理上、经济上、文化上、教育上处于边缘地位,更严重的是他们的心理也开始边缘化,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以及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8.3%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喜欢甚至讨厌北京的孩子,其理由是“他们欺负人”的占26.2%,“看不起人”的占37.1%;有3.1%的赴京务工人员子女甚至从来没有和北京的孩子接触过。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家庭经济的压力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地域差别与成绩不理想的现状,使他们在学校里更多地选择沉默和独处。而这就是全纳教育中所提到的隐性排斥。

2 家庭教育力不从心,社会教育爱莫能助

在城市文明的熏陶下,进城务工人员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变自身社会境遇,特别是对改变下一代命运,普遍持有较高的期望,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正确的教育,也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但是由于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低水平,从事的职业也以简单体力劳动为主,工作环境没有保障,工作时间也不固定,经济收入在整个城市生活中居于偏下水平,居住条件及环境普遍较差,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力不从心,与子女沟通不够,与老师、学校沟通更少。

由于经济、心理、语言、文化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实际上处于半隔绝状态,人际交往具有相对封闭性,从而影响了他们在文化层面与城市文明的同化与融合。城市居民的自我优越感和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误解、偏见与歧视,势必加剧二者之间的隔阂与紧张;同时,这种误解、偏见与歧视,也会引发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居民的不满与对立,从而成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所以,今天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就是明天的社会问题,社会教育责无旁贷。

二、从全纳教育视角剖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隐忧与成因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相关政策

龙门中心小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上级关于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同本地子女一样待遇就近入学,不应增加费用的精神,现将我校做好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学条件: 外县(市、区)在我校辖区内经商、务工的外来人口,其子女6至16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具有正常学习能力的,其家长或监护人在我县辖区内务工,并持有暂住证、计生证、流出流入地务工证以及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或本人的营业执照。 二、入学办法: 保证外来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保证本地服务区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前提下,学校应无条件接纳居住本服务区域的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出具其父母或监护人的“三证”及户籍证明,向居住地服务区域的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办理入学手

续。 三、收费标准: 外来人口,其子女入学收费标准同本地学生相同,按照安溪县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减负办等部门规定的收费文件精神执行,不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外来工子女,学校根据家长的申请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照顾,确保每一位外来工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确保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本地适龄儿童少年的水平,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近入学。 龙门中心小学 2008年9月

市南区公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2006-7-5 11:34:21 7月4日,为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按时报名上小学,市南区教体局公布了该区外来孩子入学条件及相关注意事项。 今年适龄儿童入学年龄为6周岁(2000年8月31日前出生)。到市南区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女,如果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将按照我市有关规定享受"市民待遇",不需要交纳"借读费":一是父母至少一方有在青工作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二是在流入地务工一年以上;三是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暂住证";四是在流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一年以上)。今年,市南区外来务工子弟报名仍采用集中报名的办法,报名时间是7月1日和16日两天;报名地点是市南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定陶路7号)和市南区教育第五幼儿园(新湛三路7号)。家长可以就近选择报名地点。 报名时需要携带"六证":一是原籍户口簿及复印件;二是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三是独生子女证(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孩子,家长要携带户口簿或二胎生育证明);四是父亲或母亲在青工作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中,孩子父亲或母亲应为法人);五是正规的租房合同、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六是由公安部门核发的孩子父亲或母亲的"青岛市暂住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果上述证件不全,市南区教体局将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

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工作总结(定稿)

让每一张笑脸都灿烂 ———xx学校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汇报 xx学校是隶属于包河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包河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定点学校,承担着包河工业区、淝河镇等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接收与教育工作。目前,学校拥有39个教学班,1789名学生,其中进城务工子女1340人,占学生总数75%左右。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体育改革联盟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阅读推广项目实验学校、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合肥市特色学校、合肥市体育艺术2+1示范学校、合肥市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区域价值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向日葵文化,秉承“让每一个生命在好习惯的养成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关心进城务工子女,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同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让每一株向日葵都能迎着太阳绽放,每一张孩子的笑脸都灿烂。 一、阳光接收,一视同仁 我校高度重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入学工作。无论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转入我校随班就读的插班生,我校都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要求,实行零障碍入学,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学校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学习宣传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接收进城务工子女报名时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诚恳分析、真心接纳;做到阳光分班,公平、公正、公开,对学生来源不问出处,一视同仁。 二、爱心帮助,共同进步

我校务工子女中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和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等到上学的年龄才和父母来到城市。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学前教育的缺失,他们身上有很明显的特征,如胆怯、不自信、学习吃力、害怕与人交流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 1.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坦诚相待,做知心朋友。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家访活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校长大课堂等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室和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团队辅导、个别咨询等,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塑造知礼仪、懂诚信、识俭朴、爱学习、会健身、讲卫生的向阳少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进城务工子女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树立自信心。如“四节”活动----读书节、游戏节、体育节、足球节。读书节活动,通过班级阅读、家校阅读、校园淘书等方式,引导进城务工子女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扩大务工子女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交往能力等。评选进城务工子女“阅读之星”,奖励图书购买卡,每学年有近200位学生获得学校奖励的100元图书卡。“六一”游戏节,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童年的快乐,使进城务工子女能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中,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体育节、足球节活动中,外来务工子女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积极参与每一项体育竞技活动,为班级争得荣誉,受到城里孩子的赞赏与喜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绿茵足球队和体操队中有多位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代表学校在各级各类足球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多家媒体给予了相关的报道,张新春、高世纪等多名同学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希望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帮扶策略 骆驼实验小学部课题组 张文英王贤中陈晓霞 【内容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宁波,他们的子女有许多也跟随来到宁波就学。由于地域文化、知识背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与本地孩子存在很大差距,他们的加入,也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和解决办法。现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如何呢?调查发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中,还存在着就学难、家庭教育缺位、安全意识缺乏这三个主要问题,亟需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和扶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提出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帮扶对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问题帮扶对策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些年来,我区农村公办中小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了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有些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甚至超过90%。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加入,必然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一部分问题得到解决,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会对我们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带来阻力。去年,我对本校500多名小学生和学生家长分别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还存在下列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上学难问题依然存在 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来到宁波上学,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就学问题,创办了一些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也明文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就近到居住地公办学校就读。但是,由于专门的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大多场地狭小,校舍简陋,师资缺乏且不稳定,办学水平很难与本地的公办学校同日而语,加上不菲的费用,使外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我校一所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0%,这些学生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封闭,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自我放任,普遍学习成绩低下,没有自信心。本文从学生的现状着手,查找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给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策略 一、现状及研究意义 我校一共有300多名学生,而这些学生当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90%。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特别是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紧张、困惑、迷茫、厌世、自闭、逆反等不良心理。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上的差距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压力,迫切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从多个层面关注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封闭 “破旧油亮的外套,黑乎乎的小手和脖子,怯生生的眼神。”很多这样带着“乡土味”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乍看上去与班级中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成为班级当中特殊的群体,可以说他们是在一种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这对这些幼小的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所以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他们往往会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来抵制各种外界干扰,面对这样一种环境,甚至会感到自卑。 (二)缺乏正确教育,自我放任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然而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缺少基本的教育方法,有一部分的外来务工子女的养成习惯需要加强。 (三)学习成绩低下,缺乏自信心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B7-26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大佘太学校 2014年3月1日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随着我镇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和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 一、坚持政策,确保做好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 将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我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坚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对所有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采取就近入学的制度,农民工子女到我校就读,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就读我校后,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入学手续。我校实行农民工子女登记制度和就学跟踪检查制度(农民工领就业登记证时登记有无适龄子女读书情况),协同劳动就业保障部门、公安部门,建立衔接管理和联系制度,确保农民工子女外来有书读。 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 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样就读的,要合理安排就读班级,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随机分班。

三、爱心帮扶,农民工子女入学享受同等待遇。 为帮助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凡满足三个条件(有暂住证、法定监护人的劳动关系证明、计划生育证明),其入学的缴费项目和标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一律不得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更不得摊派其他费用。对不完全满足三个条件的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我校尽可能地满足其入学要求,实事求是地减免相关费用,通过寄宿生生活补贴等方式,切实帮助他们就学。在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我们将加强对农民工小中学的学生安置工作,确保所有学生在秋学期能顺利入学,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确保所有外来务工子女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大佘太学校 2014年3月1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入学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简化入学手续,安排随班就学 随着来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决定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凡在我学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在其子女入学时,提供相关证明,我校就会先安排其子女随班就读,与本学区学生共享相同的教育资源,然后按照学籍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转学手续。本年度里共安置2名务工随迁子女。 二、坚持免试入学,同享各项政策 我校坚持免费免试入学原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采取免试入学、同编班级,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费用负担。 三、开展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信心 我校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和各种文体活动,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极参与,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农场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关心学生生活,感受“家庭”温暖 我校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格外关爱,建立了学生档案,实行帮扶机制,不仅在学习上无偿地课外辅导,在生活上也非常的关心他们的冷暖,无论哪个学生身体不舒服或遇到什么困难,都尽力去帮助他们,并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做“知心的妈妈”,让进城务工

人员随迁子女感受到“家庭”温暖无处不在。 五、关注学生心理,调整教育对策 我校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进行调查。各班主任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六、建立家校联系,促进健康成长 进城务工人员多为种地户和打工者,平时忙于种地和打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关心学生的学习。为了帮助家长了解随迁子女的在校情况,进一步增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学生在另一半时间和空间里的情况,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用更合理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孩子,我校教师充分利用校讯通、电话、微信等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向家长们汇报了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引起了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关注。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校要继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和本场学生共享一片蓝天,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公务员面试:2014国考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模拟现场实战点评:外来子女入学问题

2014国考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模拟现场实战点评:外来子女入学问题 一、题目 背景材料:某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问题,开办了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鹏程小学”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不高,所以学校的教育设施比较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卫生状况很差。而且鹏程小学未在该城市教育部门登记备案,属于擅自开办。根据教育部门已有的文件,凡是未登记备案的教学机构一律要予以取缔。但是一旦取缔鹏程小学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将面临失学的危险。现在该城市教育部门对此事作了认真的研究,在研究中出现了如下两种意见: 1.撤销鹏程小学的教学资格。 2.破例保留鹏程小学的教学资格。 二、问题与要求 1.为考生提供题本和草稿纸、签字笔,请考生认真读题,并准备发言提纲。时间5分钟。 2.收回草稿纸、签字笔,考生依次发表个人观点,从上述两种意见中选择一种并将选择的结果做简要陈述。每人时间3分钟。 3.再为考生提供草稿纸、签字笔。进入自由讨论阶段,经过讨论,小组最后必须形成一个一致性的明确意见,即你们认为是撤销,还是保留鹏程小学的教学资格,要求只能选择一个。时间40分钟。 4.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讨论结束后向考官报告讨论的情况和结果。时间10分钟。 三、注意事项 1.如果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那么各自的成绩将受到很大影响。

2.选派代表报告完之后,其他成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充。 四、小组情况介绍 本小组一共有七位考生。在性别构成上,2号和5号考生是男生,其余五位考生均为女生。 五、现场实录 (一)个人陈述阶段 1号发言: 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鹏程小学应运而生,但是由于鹏程小学没有在教育部门取得备案,(嗯)并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卫生状况很差,所以……(嗯)所以教育部门有权力把它予以取缔。但是我觉得,基于下面几个状况,我认为应该破例保留鹏程小学的教学资格,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嗯)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条件,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不高,他们的子女有上学的需求。但是由于我们的师资力量和办学不能满足他们就近就地上学,所以有鹏程小学的诞生。 其次,教育部门……因为按照……教育部门的管理规定,鹏程小学没有办理备案,应该是取消的。但是,基于人性化的考虑,我们可以破例保留鹏程小学的教学资格,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好(嗯)保留鹏程小学教育资格的后续的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迅速地办理鹏程小学的登记备案;第二,要加强鹏程小学的师资力量建设;第三,政府要帮助鹏程小学改善教学环境改善卫生状况;第四,要鼓励社会对鹏程小学予以资助。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鹏程小学的存在有它现实的原因。但是,它也不可能是……它也不可能是一直都存在的。我们还要从长远的方面考虑。改善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完善教学的保障体系,让这些外来农民工的孩子可以有条件能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我的陈述完毕。 2号发言: 各位考官,各位组员,针对农民工他的子女,农民工子女无法上学而成立的鹏程小学最后由于比较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状况很差而是否予以取缔而发生争议,我觉得应该破格保留鹏程小学的教学资格,原因是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在城市里面的弱势群体,我国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教育是我国政府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政策,那么和谐社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公平,教育的公平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尝试-2019年文档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尝试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条件差,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 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给子女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严重制约着子女的学习。没有孩子专用的学习房,没有电脑的占大多数。多数家庭除了学生的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孩子在家庭中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文化设施条件,这对学生的文化学习、知识面的拓宽都是一种很大的制约。 2.家长文化程度低,缺乏辅导子女学习的能力 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的家长在调查表中填高中毕业,实际上只是念过高中,并没有毕业。大部分的家长不懂普通话或不会正确发音,会英语的几乎没有,所以很难辅导孩子的学习。 3.绝大多数外来务工家长对学校教育配合不够 大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是养孩子,只要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不出事、不闯祸就放心了;孩子送进学校,就由学校管教,一切拜托老师。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打工者对子女的教育,可归纳为:“一吓二托三代替”。“一吓” 就是吓唬孩子,常用“不好好学习就送你回老家吃苦去”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二托”就是“全拜托”学校老师了,或是 全拜托”孩子的“自觉”了,在他们看来“树大自然直”,因此孩子大了自然也会好起来的;“三代替”是指教育方法的简单

化:一是用“明天去问你们的老师去”来代替对自己孩子的辅 导,二是用唠唠叨叨的说教来代替对自己孩子的引导,三是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代替对孩子耐心细致的教育。 4.家庭教育方法简单 外来人口学生成绩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也相对较好;成绩差的学生,家庭教育方法也相对较差,显示了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在座谈会上还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内容不熟悉,对家长应当履行的职责不了解,有的甚至连什么是家庭教育都搞不清楚。 二、采取措施,持之以恒 1.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 这部分人员子女存在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在行为上,他们有时盲目自尊、任性,听不进教师和同学们的劝告,所以经常犯错误;在学习上,由于基础差,又充满着自卑与自弃,以至于学习越来越跟不上;在思想上,有迫切改变自己的需要,有渴求教师关注的需求,有喜欢和同学平等相处的愿望。针对这些心理特点,一方面加强心理预防,包括家庭环境、性格调节等,通过预防性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训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宽容之心对待,查明学生问题的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适时对症下药。 2.营造尊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校园氛围

要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

要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读书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大。在这一大背景下,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温州,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巨了大的贡献,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建筑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温州外来人口约420万人,占温州总人口三分之一比例以上,是浙江省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读书问题难以解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性,甚至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由于不是当地户籍,一些公立学校不愿意接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的学校即使勉强答应接收,也设置很高的门槛,要具备很多的条件,使外来员工子女难进入公办学校,往往不能和当地居民的子女享受同等的待遇。一些外来的技术人才,因为子女入学无法得到保障,不得不离开城市回老家,而这些技术人才一旦离去,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不少企业家为了留住技术人才,想尽办法。目前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双职工也较多,他们要求子女能在公办学校上学能公平地接受较好教育的呼声比较强烈。 外来务工者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读书问题,将会极大地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建设温州的热情,也完全符合温州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为此,建议: 1、政府需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都应得到政府的补助使其有充足经费支撑此项事业,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需和本地居民子女支付相同费用即可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2、对于民工子弟学校,政府要加强管理,采取兼并整合的方式,集中资源,逐步将它们发展成正规学校,提高质量。

3、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聚集地(比如:工业园区),兴办正规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如何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案例

2.7-9.1 案例呈现:候鸟的天堂 作者:袁方(2009 年湖南省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长沙市第三十二中学) 编剧:肖秀莲(湘潭市雨湖区临丰学校) 呈现方式:情景短剧(动画) 情景1 :繁华喧嚣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火朝天的基建工地,忙碌、疲惫的进城 务工。 解说并字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日益增多,农 民工子女伴随其父母像候鸟一般往返迁徙与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多么渴望城里的学校成为 “候鸟的天堂”。 情景2 :陈辉同学的几段生活特写。 特写1 :他在校园与同学嬉戏的情景(要把镜头抓住他既欣喜又有点胆小放不开的表情)。 特写2 :他在上课时的认真表现。

解说:他叫陈辉,初二时随父母转入我们学校,他爸爸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妈妈在 金满地的物业公司做清洁工作。刚到班级时胆小话少,不过上课很认真,一双很清澈的眼睛充满求知的渴望,也透出一丝疲惫。(背景音乐自选) 情景3:陈辉两天没来上学,陈辉空着的座位(镜头里面出现两次)。 师:你知道陈辉这两天没来上学的原因吗? 甲同学:我不知道。(说完同学走开) 师:接连问了几个同学,都摆手;拨打陈辉爸妈的电话,仅有提示音“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老师满脸的焦郁。) 情景 4 :老师的家访。傍晚时分,老师在同学的带领下,来到陈辉的家,其父正在和 人打牌(叼着烟,赤膊,一副赌徒的样子,很颓败)。 师:(犹豫了下,走上去)请问陈辉同学的家长在吗? 父:么子事咯?你是哪个咯?(陈父不耐烦的转过头来。) 师:哦,我是陈辉的班主任袁老师,他这两天没去上学,电话又联系不上,只好上门 看一看。 父(毫不在意的笑了笑):哦,他冇的事,那死小子在和我赌气,离家出走嗒,过几 天就自然会回来,莫管他。(继续沉浸在牌局里。)

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3种) 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3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4级陈蕴哲、黄一凡、古志彬、张文锋设计 (家长填写问卷)区________编号________ 尊敬的家长:您好! 为了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权益,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并就如何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环境,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立项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请您支持我们的工作。 本调查问卷仅供课题研究用,您不必填写自己的姓名。 谢谢您的支持和合作!此致。 **大学 2007年1月 您现在的居住地:________省_______市(地)_______县(市) 您的户籍所在地:________省_______市(地)_______县(市)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户口类型是:() A 外省农村 B 本身农村 C 外省城镇D本省城镇 E 其他 3、您的受教育程度();您配偶的受教育程度() A 没上过学 B 小学 C 初中D高中(含中专、职高)E大专以上 4、您现在住房是() A 租住房 B 单位宿舍 C 自购商品房 D 其他 5、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

(请写

A非常高B偏高C合理D偏低E非常低 17、您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 A 走路B校车接送C家长接送D骑车E其他 18、您愿意您的孩子到公办学校上学?() A愿意B不愿意 如果不愿意,为什么?()(可多选) A担心孩子受歧视B公办学校收费很高C其他 19、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您希望子女有何种文化程度?() A 能识字 B 小学毕业 C 初中毕业 D 高中(中专)毕业 E大学毕业F研究生毕业G孩子想读到什么程度,就培养到什么程度 H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 20、您对孩子今后职业选择取向是:() A商人B公务员C农民D有一门手艺即可E其他(请说明)_________ (学生填写问卷)区________编号_____ ___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权益,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并就如何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环境,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立项开展了此次调查。 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答案也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请你在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你情况的答案打√,或者在________上填写。相信你是一个诚实、负责的同学,一定能认真地完成这一任务。 谢谢你的支持和合作,并祝你学习进步! **大学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富源县中安小学肖金勇 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我省迎来了“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切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学校根据县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力求把学校各块工作做得更加完满,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则是我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是我本人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几点浅陋的思考。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进城务工人员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三是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已经成为第二代移民,他们生存在城市的边缘,流动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边缘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位置。据统计,2005年我国就有3亿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现如今这一数字变得更加庞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对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流动人口生存情况调查显示,7-14周岁的流动人口子女中,在校比例为98.2%,其中68.8%在公立学校,25.1%在私立学校,6.1%在打工子弟学校。43%的流动人口把孩子入托、上学列为最需要流入

地政府提供的三项服务之一。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公立学校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上的重要性,但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城镇户口,无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挤占地方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城市现行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由各级政府负责,务工人员子女离开本地后,由于其义务教育费用没有根据务工人员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务工人员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又没有包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这无疑就挤占了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给接收学校的教育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 3、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国各城市经济急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子女教育却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户籍制度、高昂的费用、教育歧视等都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中国中部重镇的郑州,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更是在逐年增加。他们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到底如何?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我们以外来务工人员为对象,用资料查找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访问外来务工人员的方式为辅助,希望能找出我们想要了解的事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的资料搜寻及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2与周围的民工家长交流沟通; 3询问学校的老师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基本状况。 结果我们发现中国的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还存在着很大隐患。很多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收入不高,被无情地阻拦在了公立学校之外。而当地的民工子弟学校又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是师资力量不好,就是天天面临着资金问题。就是有幸读上公立学校的民工子女,也身处被本地孩子歧视和取笑的尴尬处境。还有高考的制度问题,也严重影响着这些孩子的正常学习。但是,随着各地政府近几年来的不断努力以及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情况已有所改善。就郑州而言,许多孩子已经可以到公立学校上学,同学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也有所改观。 本地的郑州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态度已有所改观,部分新郑州人

的子女已经可以踏入公立学校的大门。他们子女的学费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有些家长只顾着打工,将管理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对孩子放任自流。虽然农民工对子女学习的重视都有所提高,但由于他们自身素质不高,无法给予孩子实质上的帮助。由于种种不平衡,外来工子女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据与老师交流的结果,得知引起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的“软歧视”。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常常被另眼相看。 二是外来工家庭的负面影响。外来工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许多外来工从事收废品等工作,他们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另外,有些家长没有工作,整天赌博、酗酒等,导致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和偏差,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性格孤僻、厌学逃学、辍学、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看黄碟成网迷,甚至违法犯罪。 三是流动频繁的惯性效应。一些家长工作不稳定,造成子女频繁转学,孩子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教育,成绩下滑,跟不上。但是外来工并无暇关心、重视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无人问津,完全处于教育的真空地带。 另外,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也跟不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学校不负责任,但有些却是限于资金问题,对现状无可奈何。在这一点上,政府应多加努力。最后,虽然外来务工子女的学费问题有所改善,但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

“万名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 学校: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老师:肖玉东 年月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日期:年月—年月 调查地点:**************************小学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有近万。流动儿童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关注其健康成长已刻不容缓。*************小学全校共有学生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人,约占全校学生的,是学校在校生的主流,研究其教育问题是该校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当前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简要分析其特点,为社会、学校及家庭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帮助。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人于年月份对(—)年级的名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人际交往、课堂参与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本人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共项,为选择题,共发出问卷份,收回份,收回率达。 .程序:问卷材料整理、分析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状况 你家居住的房子是属于 、自己的 、租用的 、寄居亲友家中家庭住房面积 、平方米以下 、平方米以下 、平方米以上 父母月收入 、八百元以下

封丘县实验中学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封丘县实验中学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增多,我们充分认识到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开展好相应的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学校首先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校园生活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主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的工作类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的人数比例、学校在此工作方面已做的相关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与难点、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 一、工作内容结合目前教育部门已采取的行政措施,我校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1、关注业余生活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养低、工作忙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办法和时间的特点,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心灵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指引,结识更多好朋友,感觉上海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安心工作,让他们的孩子能度过快乐、健康的课余时间。学校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导思想,从实践体验、艺术体验、科技体验和心灵体验等各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寓教于乐,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孩子。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内向不愿与同学交往、心理存在芥蒂和隔阂等问题,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课程,以心理

游戏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关注校园生活我们创造条件设计多种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做团体心理游戏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开学期间开展“手拉手一本书传友情”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通过手拉手结对的形式,通过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雏鹰假日小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交到一个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3、关注个性发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买学习用具送给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同县城的学生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我们还积极联系社会有爱心的人士,和外来务工子女结对,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并亲自带领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了他们的心愿。有的得到了一套过年的新衣和玩具,有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绘画用品,有的终于登上了吃上了麦当劳、肯得基。 二、工作成效几年来,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进城务工子女,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进城务工者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生存情况的浪潮。

浅析北京外来务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摘要]:报告显示截至 2009 年底,北京常住人口总数已达 1972 万,其中北京的户籍人口 1246 万,登记外来务工人口 763.8万人,如果算上未登记的外来务工人口,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口总数已接近或超过 1000 万人,成为我国外来务工人口数量最多的特大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以至于北京城市外来务工人口越来越多,则造成外来务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的问题,尤其是国家义务教育问题,如教育机会不均等,情感教育的匮乏,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我们须从政府、学校、家庭等方面来探寻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途径。北京市的人口仍将处于一个较大规模增长的态势,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严加控制不是解决北京市人口问题的有效办法,应该随经济社会发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逐步化解人口难题。 对于北京外来务工人口的子女来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而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还不能与城里的孩子拥有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水平,因此,城市外来务工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日益引起政府和有关专家的关注。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对策

浅析北京外来务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一、北京外来务工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 外来务工人口子女是城镇化经济飞速发展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群体人口数量多,分布区域广,其中学龄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国内根据社会发展形势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外来务工人口子女教育保障的政策和法规,特别是目前实施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使得北京地域外来务工人口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毕竟政策的出台不等于能及时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目前为止,外来务工人口子女的教育状况还是不尽人意,其教育问题一直没有获得较好的解决,北京城市外来务工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仍属于低水平。 二、北京外来务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遇到的问题 (一)、教育机会待遇均衡衡量教育平等问题的重要标准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机会上,北京外来务工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直接反映出这一群体受教育的平等权益问题。第一,公办学校入学条件的门槛太高。并且目前北京很多公立学校借读的必备条件是外来务工人口子女的父母必须有“三证”,此外,他们还必须交纳高额的学费和各种名目繁杂的赞助费,这些教育程序上的困难和经济上的高额征收很明显将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口子女排斥在外。第二,私人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水平低。师资力量相对较差,由于学校的各项建设得不到政府的资金拨款,因而不能聘用到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导致北京外来务工人口子女虽然可以入学却不能保证学习质量。相对经济要求也是外来务工人员难于承担的。 (二)、严重缺乏人文情感教育北京地域已习惯把外来务工人口当作管理体制以外的人口来认识和思考,所以外来务工人口子女则也被当作本地域义务教育体制外的求学对象,师生之间也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口子女往往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内向,他们都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这个生活学习氛围之中;另外,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在教育目标系列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学校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老师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甚至有些老师要求把外来务工人口子女的成绩不计入考评范围,或者不让他们参加考试。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外来务工人口已进入家庭化阶段。但令人堪忧的是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需要关怀。本研究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入手依据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对策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对策一、研究背景“同在一片蓝天下都是祖国的花朵”根据《上海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已逐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享上海优质的教育资源。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权接受同等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仅只是向他们敞开校门而已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镇。我校是浦南地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目前全校学生总人数为60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98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9。其中小学部各个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均超过50占整个小学部的63。中学部因为政策原因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回老家参

加中考所以中学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为23。见下图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的逐年增长我们也发现这些 学生表现出来的某些现象和本地的学生相差甚远大都存在 着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而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咎其原因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的薄弱。因此研究如何指导家长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月工资剩余情况500元及以下12501—1000元411001以上4701020304050500元及以下501—1000元1001以上从当前的家庭教育和我们所查的文献资料来看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外来务工人 员的家庭教育问题。但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都比较欠缺。如何有效地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我们学 校长期发展的需要。所以本研究着眼于“4个有利于”以此来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即 有利于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 好家庭氛围让每个外来务工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素质及其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有利于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凝聚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引发家长家庭教育思想观念的 转变。二、现状与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我们对1—9年级的外来务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共下发问卷298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