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3届外国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

1.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

2.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

3.<<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

4.论哈姆雷特的复仇方式/忧郁/延宕(周红)

5.李尔王形象分析(周红)

6.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

7.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

8.《人间喜剧》的创作成就(周红)

9.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

10.《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

11.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

12.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3.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4.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

15.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

16.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

17.茅盾与左拉小说中的场面描写(周红)

18.论卡夫卡作品的异化主题(周红)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比较(周红)

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

71.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

74.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

140.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141.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

142.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

143、康拉德的政治三部曲研究【岳峰】

144.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

145.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

146.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

147.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

148.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

149.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

150.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1.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

152.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

153.奈保尔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4.其它后殖民小说研究【岳峰】

155.最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研究【岳峰】

1.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

2.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

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姚公涛)

4.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两重性格(姚公涛)

5.从于连到拉斯蒂涅(姚公涛)

6.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基督教观念(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

7.人文精神与神性皈依——论古希腊悲剧审美空间的构成(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

8.《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分析或其艺术手法(姚公涛)

9.从《毛猿》看奥尼尔作品中的哲理性(姚公涛)

10.论法国新小说派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特色(姚公涛)

11.论艾略特《荒原》中的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义(姚公涛)

12.论茨威格的心理描写特色(姚公涛)

13.论艾略特《荒原》的主题思想(姚公涛)

14.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法评述(姚公涛)

15.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姚公涛)

16.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姚公涛)

17.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姚公涛)

18.《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姚公涛)

19.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性精神(姚公涛)

20.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姚公涛)

1.分析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其小说创作中的运用(孔建平)

2.从拉伯雷《巨人传》看文艺复兴文学中的巨人形象(孔建平)

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孔建平)

4.当代网络文学创作对"超越"问题的关注(孔建平)

5.生态美学----西方与中国(孔建平)

6.中外文学中的“傻子”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7.“世界文学”概念在中国(孔建平)

8.“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孔建平)

9.“崇高之美”与“雄浑之美”:中西崇高美风格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10.“诗人何为”——中西古典诗学“诗人论”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11.荒诞何在——浅探荒诞派文学的思想根源与艺术特征探析(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

12.论弗洛伊德主义学说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孔建平)

13.论未来主义诗歌的艺术创新(孔建平)

14.萨特与加缪创作思想比较(孔建平)

15.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关系辨析(孔建平)

16.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孔建平)

17.论荒诞英雄莫尔索的反抗(孔建平)

18.萨特《禁闭》的主题思想(孔建平)

19.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孔建平)

20.钱钟书论“通感”(孔建平)

1.托马斯·哈代创作分析【陈义海】

2.某西方作家在中国的接受【陈义海】

3.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比较【陈义海】

4.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研究【陈义海】

5.中国希腊神话之比较(自选具体比较的视角、方法和对象)【陈义海】

6.中外“乌托邦”文学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

7.超现实主义文学评述【陈义海】

8.《诗经》各英译本比较研究【陈义海】

9.英国湖畔派与中国山水田园诗派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

10.表现主义文学评述【陈义海】

11.对超现实主义诗歌形式创新/语言创新的反思【陈义海】

12.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陈义海】

13.笛福的创作与资产阶级精神【陈义海】

14.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陈义海】

15.英国荒岛小说研究【陈义海】

16.《海滩》与新荒岛小说【陈义海】

17.盐城作家群研究(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门类,人数不限)【陈义海】

18.文学中的宗教【陈义海】

19.中外文学中的“月亮”意象【陈义海】

20.中外文学中的【陈义海】

1.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美学价值(唐蕾)

2.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唐蕾)

3.人的尴尬处境的反思——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唐蕾)

4.论萨特的“境遇剧” (唐蕾)

5.《一间自己的房子》与女性文学(唐蕾)

6.杜拉斯笔下的中国形象(唐蕾)

7.十八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具体作品自拟)(唐蕾)

8.西方日记体、自传体小说研究(唐蕾)

9.分析狄更斯作为经典作家和通俗作家的双重身份(唐蕾)

10.哥特小说研究(唐蕾)

11.“王子与灰姑娘”叙事模式的演变(唐蕾)

12.荒诞派戏剧评述(唐蕾)

13.纪伯伦散文诗的美学研究(唐蕾)

14.夏目簌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唐蕾)

15.施蛰存与夏目簌石笔下的都市女人之比较(唐蕾)

16.纳丁。戈迪默笔下的南非(唐蕾)

17.泰戈尔对冰心创作的影响(唐蕾)

18.影视剧对外国文学名着的忠实于改编(唐蕾)

19.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独特视角(唐蕾)

20.《樱桃园》的戏剧美学(唐蕾)

9.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形象比较

73.比较文学史研究

68.对一首象征主义诗歌的文本解读

87.论加谬《局外人》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叙述技巧

44.二十世纪“海派”文学中的外国人形象分析(具体作品自拟)

59.论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结构

36.鲁迅作品中的“我”与西方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年-2010年翻译作品统计与分类研究

40.对21世纪《外国文学评论》中作品研究的研究

42.“巨宅”隐喻——文学作品中的“巨宅”意象分析(具体作品自拟)

45.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中的外国人形象分析(具体作品自拟)

63.现代主义文学“自动写作法”剖析

90.黑色幽默文学评述/的艺术特色/的美学风格

101.《百年孤独》中的叙事手法

92.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意识

94.荒诞派戏剧的后现代审美特征

96.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结构特征

98.魔幻现实主义评述

48.中国各少数民族创世神话比较(具体作品自拟)

9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成因探析

105.《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106.现代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107.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110.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111.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112.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113.论《日内瓦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114.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家、《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115.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78.论伍尔芙《到灯塔去》的多重隐喻/艺术特色/意识流手法

80.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结构特色/主题思想

81.意识流小说评述

84.存在主义文学评述

119.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方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120.法国“新小说”主要叙事技巧探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文学编 一、文学史篇 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8论“革命传奇”小说 9论“样板戏” 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 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 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 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 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 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 16论“文革”叙述模式 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 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 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 二、文学思潮论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 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 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 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 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 6论“朦胧诗” 7论“后朦胧诗” 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 9论新历史小说 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 11论“寻根文学”思潮 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三、作家论 1鲁迅小说创作论 2鲁迅散文创作论 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

4郭沫若创作论 5茅盾创作思想论 6茅盾评论特色论 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 8巴金小说创作论 9老舍的平民观探 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 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 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 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 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 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 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 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 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 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 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说) 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 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 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 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 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 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 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 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 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 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 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 13钱钟书《围城》失探 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 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 17论方方的小说 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 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新编

2013届外国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 1.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 2.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 3.<<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 4.论哈姆雷特的复仇方式/忧郁/延宕(周红) 5.李尔王形象分析(周红) 6.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 7.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 8.《人间喜剧》的创作成就(周红) 9.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 10.《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 11.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 12.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3.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4.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 15.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 16.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 17.茅盾与左拉小说中的场面描写(周红) 18.论卡夫卡作品的异化主题(周红)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比较(周红) 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 71.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 74.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 140.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141.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 142.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 143、康拉德的政治三部曲研究【岳峰】 144.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 145.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 146.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 147.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 148.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 149.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 150.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1.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 152.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 153.奈保尔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4.其它后殖民小说研究【岳峰】 155.最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研究【岳峰】 1.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 2.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 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姚公涛) 4.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两重性格(姚公涛)

英语本科专业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An Analysis of Hardy’s Comparisonsin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浅析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TheUse of Hemingway's Iceberg Theory in TheOld Manand the Sea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 3。AnAnalysis of Alec’sPersonalities in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阿雷克的性格 4。AnInterpretation of the FemaleCharacter Estella in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中女性形象艾丝黛拉解读 5.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FemaleCharacter MissHavishamin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中女性形象郝维辛小姐解读 6.The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Mrs。Dalloway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的意识流运用 7。Fatalism inTess ofthe d’Urbervilles by ThomasHardy 哈代的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8。An Analysis of Thomas Hardy’s Attitudes towards the Heroine in Tess o fthed'Urbervilles 哈代对《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态度解读 9. AnInterpretation on theThemes of thePoemsWritten byEmily Dickenson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主题解读 10.A ComparativeStudybetween the Heroines'Personalities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性格对比研究 11。An Analysison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 苔丝悲剧人生的成因分析 12.AnInterpretationof the 18th—century English Female’sChoice of HusbandsfromJane Austen's Novels 从简·奥斯丁作品解读十八世纪英国女性择偶观 14。AComparative StudyofThree ChineseVersions of “OfStud ies” 《论学习》三种汉译本比较研究 15.Translation StrategiesandTechniques of Long SentencesinTEM8 英语专业八级中长句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16. ASurvey on the Status ofEnglish and AmericanLiterary Classics’ Readingof English Majors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名著状况调查 17。A Survey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 in Universities of China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好的论文题目 参考

课程整合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使用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力测评练习系统”提高和评价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报告 视觉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快速成长的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效课堂的新推手 让多媒体托起英语词汇教学的翅膀 依托信息技术提升作文教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浅谈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 让博客给班级管理插翼添翅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农村学生多了一位“良师” 英语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讨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 家校互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促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多媒体的运用将初中英语教学引入全新境界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环境构建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模式 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催化剂 多媒体课件应用中的矛盾剖析及解决策略 关于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困惑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探究式学习的整合研究——以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为例 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策略研究——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例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 柳州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一些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活起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巧借媒体剪刀精裁诗教新叶——诗歌教学“悦”读与同步练写初探 信息化支持下的叙事性教学由实例到模式的探析——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为例 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地理学力评估案例 浅议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将学生主体作用融入于信息技术课堂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信息化课程资源——“学生美术作品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讲评课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浅谈“校讯通”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的优缺点 多媒体应用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效应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西宁市晓泉小学为例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 发挥网上教学优势,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数字仿真实验”变革高中物理学习模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 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研究 语文教学携手信息技术共话“五讲四美三热爱” 网络多媒体教室条件下中学语文整合课的教学张力 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学生心理疲劳的调节策略 PPT魔棒在手,语文综合性学习灿若礼花——浅析PowerPoint技术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PHP学生成绩查询及分析系统制作 让信息技术之花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绽放 用“区域性”媒体素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增色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 一对一环境下基于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班主任工作浅谈 借“远教资源”之玉,攻“数字校园”之门 教育技术革命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途径初探 启发,提升,超越——信息教育技术让语文教学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转)来源:胡佳红的日志 一,古代汉语 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5,假借字与通假字 6,古今字和异体字 7,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 8,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 9,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 10,专书的词汇研究 11,专书的用韵研究 12,专书的语法研究 13,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14,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16,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17,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18,《说文》部首研究 19,《说文》贝部研究 20,《说文》重文研究 21,,《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2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2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24,《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2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26,《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27,《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28,南充方言词汇研究 29,南充方言音系研究 30,陶渊明用韵研究 31,杜甫诗文修辞研究 32,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3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34,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35,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36,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 二,语言学 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先决条件,本文是一篇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论文题目:《美丽新世界》中的反乌托邦主题 一、选题的意义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反乌托邦主题描 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 义的乌托邦。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小说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 原理的颠倒。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 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三、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

英语论文题目大全_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论文题目大全_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下面是学术堂整理的英语论文题目大全,供选题使用,如有更多需求可以联系本站客服。 英语论文题目大全导航: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英语专业论文题目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英语语言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英语论文题目(英美文学)英语论文题目(文化研究)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英文论文题目选择可以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 英语文学: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题目选择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语言学: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题目选择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

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 翻译学:翻译学的选题一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活动。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就是探讨某一种翻译理论等等。相比之下,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更多一些,这些选题可以是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翻译、或一种修辞格的翻译的研究(如“汉语成语的英译”)。应该注意的是,在对翻译活动作研究时,往往需要某种翻译理论支撑,总结规律,并对这一活动作出评价,要避免仅仅时例子的罗列。【扩展阅读】:完成英语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英语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可以说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

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引导语: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以下 是的为大家找到的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theApplicationand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新谜又出,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 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 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tradition)。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到2000年9月为止,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其中1970年以后为126部,仅90年代就达59部,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SurveyofGothic1.1DefinitionofGothic 1.2theOriginofGothicNovels

好的论文题目(参考)

课程整合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使用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力测评练习系统”提高和评价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报告视觉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快速成长的探究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效课堂的新推手让多媒体托起英语词汇教学的翅膀依托信息技术提升作文教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浅谈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让博客给班级管理插翼添翅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农村学生多了一位“良师” 英语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家校互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促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多媒体的运用将初中英语教学引入全新境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环境构建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模式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催化剂多媒体课件应用中的矛盾剖析及解决策略关于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困惑及对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探究式学习的整合研究——以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为例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策略研究——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柳州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一些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活起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究巧借媒体剪刀精裁诗教新叶——诗歌教学“悦”读与

同步练写初探信息化支持下的叙事性教学由实例到模式的探析——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为例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地理学力评估案例浅议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主体作用融入于信息技术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信息化课程资源——“学生美术作品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讲评课中有效运用的策略浅谈“校讯通”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的优缺点多媒体应用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效应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西宁市晓泉小学为例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发挥网上教学优势,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数字仿真实验”变革高中物理学习模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研究语文教学携手信息技术共话“五讲四美三热爱” 网络多媒体教室条件下中学语文整合课的教学张力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学生心理疲劳的调节策略PPT魔棒在手,语文综合性学习灿若礼花——浅析PowerPoint技术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PHP学生成绩查询及分析系统制作让信息技术之花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绽放用“区域性”媒体素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增色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一对一环境下基于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班主任工作浅谈借“远教资源”之玉,

外国文学(论文格式范例)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风格分析 张如怡201300051104 中文2班 【论文摘要】:哥特小说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并由此掀起了一股哥特小说的创作热潮,许多作家或多或少地将哥特风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艾米莉·勃朗特则把哥特风格淋漓尽致地融入到了《呼啸山庄》中,使这部小说充满了迷幻色彩。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哥特,《呼啸山庄》 导论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艾米莉·勃朗特则被誉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呼啸山庄》中充满迷幻色彩的哥特风格的描写更是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不少看点和值得品读研究的的细节。但是它在出版之初并没引起太大反响,反而被一些学者斥为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一部作品,受到激烈攻击。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它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发掘,特别是其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式风格的描写更是给读者带来一种神秘、紧张、刺激的阅读快感。本文将从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情节、人物类型以及主题意识方面分析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及其影响。有不少研究人员已经从上述几个个方面分析了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的运用:邓颖玲《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认为,艾米莉在借鉴哥特传统的同时,在小说故事的场景构筑、主题、人物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对哥特小说进行了改造和发展,拓宽了哥特小说的广度与深度;蒲若茜的《<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认为小说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小说的范式,触及了人性深处的非理性层面,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还有数十篇期刊论文同样作了相关讨论,但就角度和深度上没有超出上述两篇文章。本文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并在一些环境、人物细节上体现出的哥特风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更为明显。 哥特小说的起源及其特点 哥特小说中的“哥特”(Goth)一词来源于古代北欧条顿民族(即古日耳曼族)的一个部落的名字,这个部落原是游牧民族,“曾以野蛮剽悍、嗜杀成性而著称”。大约公元5世纪条顿民族摧毁了强大的罗马帝国,罗马人称哥特人为蛮族、未开化的民族。 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以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151l——1574)用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齿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哥特式建筑”曾风行于12至15世纪的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其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隘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等。这样,“哥特”的派生词“Gothic”就具有了“野蛮的”、“粗野的”,“中世纪的”、“黑暗的”等多重意义。而瓦尔马认为,在英语中,“哥特”一词的真正历史开始于18世纪,主要具有野蛮、中世纪和超自然三种含义。 到了18世纪中后期,哥特一词又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这一名称最初来自1764年贺拉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发表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其副标题就是“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k Story)——发生在中世纪古堡里的关于家族败落的故事。随后,哥特小说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盛行于英国,佳作频出,影响深远。“英国哥特小说,简言之,即一种恐怖和神怪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描写由于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等笼罩着神秘的恐怖气氛,具有怪诞紧张的不寻常故事。在这种小说中,一切都被夸张到惊世骇俗的地步,容不得

英美文学论文要求

Term Paper Hey, buddy, 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an essay of 1000 words. You should not exceed 2000 words. (1000-2000 wds) Your writing will be scored for content, organization, grammar and format. And you will have to submit it in Word on 7th-17th June at the latest. Choose a book or author that we have covered in the course, and define your topic: ?Make sure that it is related only to American literature. ? A discussion of Characters; ? A study of the Context (social, political, or economic) in which a work was written;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ssage or Theme; ?An analysis of a specific Image occurring in several works; ?All text should be in 12-point Times New Roman font; ?Everything should be double-spaced; ?Use 5 paces at the beginning of every paragraph; ?Skip a line between the title and text; ?Type your Name, Class, and also your Student ID No. on a separate line; ?Center the title and type it in bold; 胡彭,6

论文题目如何选择更有效

论文题目如何选择更有效 写论文,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一般来说,必须要大量阅读,实地调研,访谈专家,对该领域建立深入和广泛的了解。掌握其最新研究动态。对于学生来说,研究课题来自专业阅读,来自亲身观察,或者来自学习和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学校可能已经拟定好题目,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兴趣从中挑选一个进行书写就可以,这类我们不在我们探讨之列。本文主要对自拟论文题目如何选择进行分析。 一、论文题目选择的准则 1、依据自身兴趣。题目本身应该符合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兴趣。要记住,你和这题目几乎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硕博论文是要上网的! 2、最好避开工作量太大或难度太大的题目。不要指望一篇论文面面俱到,尽善尽美是不现实的,你的学会有所放弃。“论文分两种,好的和写完了的!”记住你是要毕业的,时间别拖太久,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五六千字左右。这一字数要求注定要把问题论述得比较透彻且不能把网撒得太宽。四面开花只能是广种薄收。因此,论文的选题切忌空泛,务求有所专攻。 3、题目要具有创新性。所选题目要有创新的余地,要能展示你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有些学生一看到对某种现象有相反观点或无法解释的问题就缩回去了,其实,观点冲突可能正是解决难题的机会。当人们争论不休或现有解释不够充分时,真正有份量的研究往往就此萌生。 4、题目要有一定研究深度。一篇论文,如果没有深度,则失去了论文的意义。当然,深度往往是和难度结合在一起的。要将论文写出一定的深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应该在日常的学习阶段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在本科平常的学习中,应注意积累专业性知识,勤于思考问题。其次,就要对论题有所专攻,避免论文对论题一知半解。 二、论文题目选择步骤 1、学生在写论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即确定范围,随后就可以在范围内收集资料。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就是要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所有研究计划的最关键部分就是要弄清楚所要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识别对研究活动的质量、有用性、有效性和效率有着关键性影响。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8年04月20日08:17:10 作者:xixibaobei_cici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21,结构紧缩和结构杂合 22,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 23,复句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24,汉字改革的历史和未来 25,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6,谈谈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27,各种语句所表达的思维方式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语句进行研究) 28,各种修辞方式中的逻辑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修辞方式研究) 29,语篇衔接手段分析(可综合论述,也可选一种文体联系具体实例论述) 30,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1,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32,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3,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34,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35,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36,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37,"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38,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39,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40,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41,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外国文学(论文格式范例)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风格分析 张如怡 201300051104 中文2班 【论文摘要】:哥特小说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并由此掀起了一股哥特小说的创作热潮,许多作家或多或少地将哥特风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艾米莉·勃朗特则把哥特风格淋漓尽致地融入到了《呼啸山庄》中,使这部小说充满了迷幻色彩。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哥特,《呼啸山庄》 导论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艾米莉·勃朗特则被誉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呼啸山庄》中充满迷幻色彩的哥特风格的描写更是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不少看点和值得品读研究的的细节。但是它在出版之初并没引起太大反响,反而被一些学者斥为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一部作品,受到激烈攻击。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它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发掘,特别是其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式风格的描写更是给读者带来一种神秘、紧张、刺激的阅读快感。本文将从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情节、人物类型以及主题意识方面分析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及其影响。有不少研究人员已经从上述几个个方面分析了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的运用:邓颖玲《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认为,艾米莉在借鉴哥特传统的同时,在小说故事的场景构筑、主题、人物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对哥特小说进行了改造和发展,拓宽了哥特小说的广度与深度;蒲若茜的《<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认为小说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小说的范式,触及了人性深处的非理性层面,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还有数十篇期刊论文同样作了相关讨论,但就角度和深度上没有超出上述两篇文章。本文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并在一些环境、人物细节上体现出的哥特风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论《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 Tom Jones, a Dissipated but Kindhearted Man 放荡而又善良的汤姆琼斯 The Free Will and Rebellious Spirit in Paradise Lost 《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和反叛精神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ylock’s Character 论夏洛克的性格发展 Morality and Criticism in Tom Jones 评《汤姆?琼斯》中的道德观与批评观 On Imogen,the New Feminine Image in Cymbeline 论《辛白林》中伊慕琴的新女性形象 Burns’View on Love and Friendship 论彭斯的爱情友谊观 The Reflection of Art and Life in Ode on a Grecian Urn and Ode on a Nightingale 《希腊古瓮颂》与《夜莺颂》中艺术与生活的对照 The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in Non-language Communication 谈中国人和英美人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merican Blacks during American Civil War 美国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贡献 On American Black English 浅谈美国黑人英语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浅谈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n Bacon’s Essays 论培根散文的思想性 Women's Movement in 1960s in American 美国六十年代的妇女运动 Analysi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violent television and movie on children 浅析影视暴力对青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al Circumstances on English Learning 汉语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A Comprehension of Male Centrad Literature through A Doll’s House 黑色的坚毅——小说《飘》主人公的性格分析Black Determination——An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人性的扭曲信任的危机--重读《奥》剧杂感Random Thoughts on Othello

英美文学论文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 Hamlet On-line 所修课程名称: 英美文学 修课程时间: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1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2 年 12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__ __ ___ __ __ ___ __ __学院_ __ ___ __ __ 级_ __ __ ___ __ _专业 姓名_ __ ___ __ __ __ 学号____ ___ __ __ ___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Hamlet On-line Abstract:"Hamlet " of Shakespeare is a classical representative work.The most famous words is: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In the work,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a man with wisdom and courage .In order to revenge on his uncle for killing his father,he pretend to be a madman.He is a kindhearted man and a god-fearing person .He is inconsistent in his heart,and fall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girl.In the end he killed his uncle ,but poisoning and dead in sad . In this articl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is work's background and influence of Hamlet ;The main ideas of Hamlet; Comments on the figures of Hamlet and in the conclusion I point out certain factors resulting in such a immortal hamlet and eulogize Shakespeare’s greatness in perceiving so charming a Denmark prince as a humanist. Key words: Hamlet ; analysis of the work; comments on the figures 1. The background and influence of Hamlet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Shakespeare wrote a number of his best known tragedies. Many critics believe that Shakespeare's greatest tragedies represent the peak of his art. The titular hero of one of Shakespeare's most famous tragedies, Hamlet, has probably been discussed more than any other Shakespearean character, especially for his famous soliloquy which begins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Hamlet was based on the legend of Amleth, preserved by 13th-century chronicler Saxo Grammaticus in his Gesta Danorum as subsequently retold by 16th-century scholar Fran?ois de Belleforest. The play vividly portrays both true and feigned madness –from overwhelming grief to seething rage – and explores themes of treachery, revenge, incest, and moral corruption. 2. The Main Ideas of Hamlet The story is set on the eve of Elsinore. Denmark court in the Middle Ages. Hamlet, the prince of the Denmark, is the leading role. The king of Denmark dies, his brother Claudius becomes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