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课程申请

替代课程申请

红河学院替代课程申请、审批表

备注:1、本表一式三份,一份由学生保留,一份由学生所在学院存档,一份由教务处学籍科存档;2、本申请表由学生所在学院审批;3、学生须在选课前填写申请表,经审批后才能参加选课,严禁先选课后申请;4、学生取得替代课程的成绩、学分后,由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完成课程替代操作(填写替换结果栏),并将此表报送教务处。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学什么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技术,研究各种犯罪中物证的形成与变化规律,运用显现、提取、鉴定等技术方法,揭露和证实犯罪,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学科。本专业分为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化学、交通事故处理、公安图像技术等5个专业方向。 主干学科,公安技术、物理、化学、电子信息科学。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刑事科学技术概论、心理学、逻辑学、刑事证据学、现场勘察、刑审侦察学、光学仪器检验与分析。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训练、见习、实习等,一般安排实验和训练50周(约100学时)、见习10周、实习12周。 主要专业实验 手印学实验、足迹学实验、工具痕迹学实验、枪弹痕迹学实验、公安图像技术实验、摄影摄像技术实验、文件检验学实验、微量物证与毒物检验实验、现场勘查实验等。

刑事立案监督- 【刑事立案监督】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7.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根据上述规定,公安机关

农学专业课程设置表

农学 专业代码:090101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作物学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 研究农作物栽培与育种 广义的农学是指农学门类,狭义的农学是指农学专业,也就是农作物栽培与育种。简单地说,如何选种、育种;如何增加农作物产量;哪些地方种植什么作物最好;在同样一个地方,怎么样进行轮作、兼作等等。这些都是农学需要研究的问题。 农业工程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测试技术、生物学基础、农牧业生产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结构基础、农业工程导论、农业机械与设备、土壤与水资源、农产品加工工程、设施农业工程、机械装备设计、农业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机电系统驱动与控制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实习,训练,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农业工程科学研究、设计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农业设施与环境、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管理、自动控制与检测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 3.具有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乡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 4.了解国内外水利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夫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本科各专业主要课程开设情况

本科各专业主要课程开设情况 1、金融:(71学分) 入学教育、公司财务、英语Ⅱ(1)(2)、金融统计分析、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保险学概论、西方经济学、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法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计算机应用基础、金融发展史、财政学、项目评估;2、法学:(71学分) 入学教育、中国法制史、英语Ⅱ(1)(2)、国际公法、劳动法学、国际私法、商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法律文书、证据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外国法制史、公司法。 3、英语:(71学分) 入学教育、高级日常英语、高级休闲英语、高级职业英语、高级时事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英语综合实践、变化中的英语、文学英语赏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教学法(1)(2)、语言与应用语言学;4、汉语言文学:(71学分) 入学教育、语言学概论、英语Ⅱ(1)(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汉语专题(1)(2)、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2)、文论专题、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写作、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 5、行政管理学:(71学分) 入学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英语(1)(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共政策概论、行政领导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学、西方行政学、电子政务、地方政府学、公共管理学;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1学分) 入学教育、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数学基础(1)(2)、大学英语Ⅱ(1)(2)、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A、计算机组成原理A、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离散数学(本)、计算机微机组装与维护、pu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本)、数据库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与实践。 7、工商管理:(71学分) 入学教育、西方经济学(本)、英语Ⅱ(1)(2)、组织行为学、小企业管理、货币银行学、成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概论、流通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现代管理专题、资本经营。 8、会计学:(71学分) 入学教育、西方经济学(本)、英语Ⅱ(1)(2)、国民经济核算、高级财务管理、管理学、货币银行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会计案例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 9、教育管理:(71学分) 入学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Ⅱ(1)(2)、现代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公共管理学、管理思想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组织行为学、教育评价、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引论。 10、土木工程:(71学分) 入学教育、英语Ⅱ(1)(2)、工程数学(本)、土木工程力学(本)、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土木工程CAD、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工程地质、钢结构(本)、混凝土结构设计(A)、结构计算软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1、数学与应用数学:(71学分) 入学教育、现代教育思想、数学分析专题研究、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代数专题研究、几何基础、常微分方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计算方法、应用概率统计、教师职业道德、复变函数、初等数论、实变函数、数学建模。 12、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71学分) 入学教育、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会图、机电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液压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机械CAD/CAM、机电接口技术、控制技术CAD、现代企业管理、工业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原理应用、模具设计制造。专科各专业主要课程开设情况 1、金融:(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A)、经济数学、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A)、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英语Ⅰ(1)(2)、西方经济学、国际结算。 2、会计学:(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A)、经济数学、基础会计、英语Ⅰ(1)(2)、统计学原理(A)、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概论、新颁财会法规。 3、工商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A)、经济数学、基础会计、英语Ⅰ(1)(2)、统计学原理(A)、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公共关系学、个人与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 4、法学:(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法理学、宪法学、英语Ⅰ(1)(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学(1)(2)、刑事诉讼法、民法学(1)(2)、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国家赔偿法、婚姻家庭法。 5、行政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管理学基础、英语Ⅰ(1)(2)、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原理、办公室管理、监督学、行政组织学、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务员制度讲座、个人与团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社会学概论。 6、教育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1)(2)、学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法制基础、英语Ⅰ(1)(2)、中国教育简史、中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阅读与写作(1)(2)。 7、英语:(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学习指南、英语语法、综合英语(1)(2) (3)(4)、英语听力(1)(2) (3)(4)、英语阅读(1)(2) (3)(4)、英语口语(1)(2) (3)(4)、英语写作基础、英语教学法、英语语音。 8、汉语言文学(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2)、中国古代文学(B)(1)(2)、现代汉语(1)(2)、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应用写作、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汉语(1)(2)、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 9、学前教育(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论、教学学、心理学、教师口语、幼儿园手工、幼儿园管理、幼儿文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10、护理学:(114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人体生理学、英语Ⅰ(1)(2)、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医护心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药物治疗学、预防医学。 11、药学(114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人体解剖生理学、无机化学、英语Ⅰ(1)(2)、有机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用分析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药物治疗学 12、物业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管理学基础、英语Ⅰ(1)(2)、物业管理法规、物业管理实务(1)(2)、物业信息管理、物业管理财税基础、房地产营销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13、计算机信息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微积分初步、计算机专业指南、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实用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基础与应用、Dreamweaver网页设计、信息化管理与运作、ERP原理与应用、Internet 和Internet应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电子商务概论。 14、建筑施工与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制图基础、建筑制图基础实训、建筑测量、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5、水利水电(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制图基础、水利工程制图实训、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实训、水利学、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调查实训、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实训、水利工程施工、水法规与行政执法、建设项目管理

关于开展2018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

关于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系部: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本次教学建设立项工作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设工作,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二、立项原则立项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 三、项目指南 本次立项的项目共分三个类别,分别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和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一)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建设重点,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革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2.项目建设成果: ⑴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课程替代通知与操作流程

替换要求: 一、转专业之前的课,不在现培养方案之列的,可以替代最多四个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内容相似或相近的课,文学类替换文学类;理工类替换理工类;管理类替换管理类;经济类替换经济类,以此类推)。 例如: 中国文学(Ⅱ)(90634030) 可替代从泥巴到国粹:中华“和”思想文化智慧(93214008)和法律与文学(91014083) 等 二、之前的课程和现在培养方案名称一样代码一样则不用替代。 三、之前的课程和现在培养方案名称一致或属于同一门类,课程代码不一致且学分大于等于现在学分的(课程代码第四位为学分)务必申请替代。 例如: 1.网页设计基础(90734052) 可替代为Access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92424004) 2.管理学(90334001) 可替代为管理学(双语/英语)(92134020) 3.管理学(双语)(90334901) 可替代为管理学(90324001) 4.管理学(90334001) 可替代为管理学(90324001) 5.社会学概论(91334006) 可替代为社会学(91314048) 6.高等数学(Ⅱ)(91854037) 可替代为微积分(Ⅱ)(91844033) 7.大学文科数学(Ⅰ)(91824085)+大学文科数学(Ⅱ)(91824086) 可替代为微积分(Ⅰ)(91844032)(2+2=4) 8.Visual Basic程序设计(92424002) 可替代为大学计算机(92424015) 四、另外列出一些可以替代的课程信息,如果不在这列出信息中的课程需要替代,务必到教学办建树楼B530问老师是否可以替代,然后再在系统里申请替代。 例如: 1.综合英语听力(I)(90224161)+综合英语阅读(I)(90224157) 可替代为 大学英语B(Ⅰ)(0244001B) 2.中国古代文学(Ⅱ)(90634007) 可替代为大学语文(90624001) 3.中国文学(II)(90624030) 可替代为大学语文(90624001) 4.现代汉语(90634003) 可替代为大学语文(90624001) 5.中级英语听力(I) 可替代为综合英语听力 6.综合英语口语(I)(90224165)+综合英语口语(II)(90224166) 可替代为 英语口语交流(90234214) 7.基础英语阅读(90224167)+基础英语听力(90224168) 可替代为 高级英语阅读(I)(90224173) 五、双语课与非双语课可以进行互换(学分大于等于现培养方案) 六、已申请替代需要注意审核流程,教务处通过代表最后通过,教务处审核需要时间,显示在审核过程中的等待即可;教务处审核不通过驳回后需按要求重新申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设-各类课程替代表

有关课程替代(供参考) 每位学生须修完本年级本专业培养计划(实验班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学分及通过规定的必须修读的课程,才能毕业。课程代码作为区分是否是本年级本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唯一标识。在实际选课修读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所选课程代码与本年级本专业培养计划要求不一致,但是所学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与计划规定课程基本相同,学生要求按本年级本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性质处理的,需提交课程替代申请表,经相关部门全部审批通过后方能替代(即按本年级本专业计划要求课程性质学分处理)。若有一环节不同意,就不能按照培养计划规定课程性质学分计入。学生想获得该门课程学分,需重新按计划规定的课程代码选课修读。 为使每位学生及时明确根据本年级本专业培养计划获得的学分,安排在每学期的选课时段办理完课程替代。因课程替代需相关部门审批,为确保审批不通过的学生还能在选课时间截止前选课,审批通过的学生及时退选课等。故课程替代受理时间截止在选课截止前7天。其它时间段一律不办理课程替代事宜。课程替代具体办理,一般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尽量按类汇总。外学院开课课程,需开课学院审批,故由各班自行送相关开课学院审批后同本学院开课课程替代表一起再送计算机教务办,由教务办统一送学院领导和学校审批。 课程替代申请表只需填写一份,待全部审批通过后,复印2份,一份学校保管,一份学院保管,一份学生本人保管。 转专业、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转入我校本部学习学生、“2+2”专业学生、因休学或入伍保留学籍后复学编入低年级学生、实验班退出学生等须按照新转入年级专业的培养计划修读。请学生务必将已修课程比对转入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课程代码相同的即为同一门课程,课程内容相近但有不同的,可以申请课程替代,只有全部审批通过后才能获得该学分,替代通不过的原专业的必修、限选类课程只能充当新专业的任选学分。因在学籍变动前,所修课程代码与变动后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代码相差较大,可按个人填写《同一学生同一开课学院多门课程替代申请表》。其他学生一般填写《同班同学同一门课程多人替代申请表》。班上仅有一人申请一门课程替代的就填写学校的《课程替代申请表》。还有多门课程进行组合替代等的,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替代申请表,但务必保持一页A4纸张。 “二专业二学位”课程与本专业课程相近的,则可以提出课程替代替代,若同意则直接获得该学分。但修读的“二专业二学位”课程不能充当任选学分,除非学生放弃“二专业、二学位”,则修读的“二专业二学位”课程可以充当任选学分。 限选类学分和非计划要求的必修学分可直接充当任选学分,无需申请课程替代。 最终,学生实际所修课程结合审批通过的课程替代申请表应达到本年级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和通过必须修读的课程,方能顺利毕业。 附件:各类课程替代申请表(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用信息工程学院版的课程替代申请表)和学校有关课程替代的若干规定。

环境报告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环境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 么 环境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专业特色,环境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 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毕业论文(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工程制图、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物化学、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学、固废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物理性污染控制、专业英语等。 环境工程专业相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给水排水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测汞仪,测油仪,ddsj-380电导率仪,phsj-4a7ph计,离子色谱仪,uv-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225型可见分光光度计,ae200电子天平,gpi-2气体净化仪,ldzx-40bi立体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器,yxz型自动恒温水浴锅,psh525生化培养箱,tg16-ws高速离心机,bod5恒温培养箱,摩尔元素系列超纯水机,bod-220b快速测仪,z-xx原子吸收仪等一系列高级仪器。据高站长说,其中价值在百万 以上的仪器不在少数。 3.监测站工作流程: 质量体系运行→业务合同受理→编制计划、程序→环境设施确认→仪器设备确认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人员确认→采样送样→样品接收、处理→领出样品,按标准(作用指导书)检测→数据、记录控制→报告编制→服务客户

声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声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声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声学是一门跨层次的基础性学科,研究从微观到宏观、从次声(长波)到特超声(短波)的一切形式的线性与非线性声波(机械)现象。同时,现代声学具有极强的交叉性与延伸性,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部分学科发生了交叉,形成了一系列诸如医学超声学、生物声学、海洋声学、环境声学等新型独特的交叉学科方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声学更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国防事业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改善与提高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业方向,声学的就业方向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音频工程,建筑声学,噪声控制,超声电子器件,超声医疗仪器,以及IT行业等领域相关的各类工作。 声学专业主干课程,声学专业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概论 英语 声学专业B类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 声学专业C类 固体中声传播理论和应用 非线性声学 声学进展 近代声学实验 声辐射原理 声学专业D类 光声学 声电子学 声学基础 音频声学进展 (各个招生单位课程设置略有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学为例) 声音不够浑厚练声方法 声音变的更加浑厚的练声方案01 (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2)轻度哼鸣:20秒。 (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钟。 (7) 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8) 衣-----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9)搓脸:10秒。 (10)转颈: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13)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17)转唇:8*8拍,30秒。 (18)双唇打响:30次,30秒。 (19)弹唇:1分钟。 (20)b本音:60次,1分钟。 (21)ba本音:60次,1分钟。 (22)ba-----ba-----ba------ba------,1分钟。 (23)顶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践报告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 入学时间:_________ 试点单位:_________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践要求 一、实践内容 要求学生在教案的撰写过程中,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在正确理解教学理论和原则指导下,反思自己所接触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解决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如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参与新课程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原因有哪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自身、学校资源等方面对新课程推行的影响;如观察研究法,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熟练掌握并运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置,结合学科教学,把握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作好三个目标的协调,尤其是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掌握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及方法,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推行,把握常见的课程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方法,如目标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自然探究评价模式。结合学科教学,把握常见教学评价方法,如测验、档案袋评价、课堂观察,主要关注一下档案袋评价方法,对推行新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及督促教师自身水平提高都有比较好的作用,具体要求可参考书本。 3、了解课程内容、课程类型与结构的基本理论,关注课程设计的取向及模式。结合新课程的推行,为课程实施提供可参考的策略。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作好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 4、借鉴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如国内的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国外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等。调整教学手段,基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多的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以便及时吸纳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表达、板书、结课与导课的艺术,生动形象的展现新课程的内容。 总之,在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撰写教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注意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二实践形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依据课程与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模式等

课程替代管理规定

课程替代管理规定 随着学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不同年级专业教学计划变更,导致部分课程的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分等课程属性发生变化,高年级重修或休学后复学的学生无后续课程完成学业,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需对部分课程进行替代,现作出以下规定: 第一条课程替代条件 凡属以下情况,均需替代: 1、拟修读课程与计划内课程名称不同 2、拟修读课程与计划内课程代码不同 3、拟修读课程与计划内课程性质不同 4、拟修读课程学分低于计划内课程学分(需多门替代1门) 第二条课程替代原则 1、高年级同学或休学后复学同学在正常学业年限确无后续课程,方可替代; 2、拟修读课程与计划内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相同或相近; 3、拟修读课程学分不低于计划内课程学分; 4、在后续课程中,若确实已无相似教学内容的可替代课程,可另选一门学生未修读过的课程性质相同的课程(学分不低于计划内课程)来进行替代。 第三条课程替代流程 1、学生须在选课前填写《替代课程申请、审批表》,经审批后才能参加选课,严禁先选课后申请课程替代,如经核实属先选课后申请替代者,教务处有权取消其替代结果; 2、学生取得合格的课程成绩、学分后,由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完成课程替代操作,填写《替代课程申请、审批表》替换结果栏,并将该表和《替代课程汇总表》报送教务处; 3、教务处核对学院上报的《替代课程申请、审批表》和《替代课程汇总表》中的数据后,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应课程的替代结果审核操作; 4、教务处将在选课后组织专家组对替代课程审核材料进行检查,各学院应做好存档备案工作。 第四条其他 1、通识选修课程模块(课程归属)变更问题不使用课程替代方法,由学院收集汇总后,报教务处统一处理。 2、未认真履行审批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参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令狐采学创作 附件1 令狐采学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令狐采学创作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三、建设服务期 本项目建设服务期为3年,按照相关协议推进实施;建设

2020年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附件1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

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

课程替代流程图

课程替代流程图

课程替代注意事项 学生应根据《本科学习指南》要求,充分了解本专业培养方案。各年级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开课学期等方面均有变动,并不是所有课程都能办理替代,学生应在每学期选课前或者期末考试结束后进行学业自查,做好修读计划。 附:学业自查方法(建议) ①、登录学生系统→选择“综合查询”→选择左侧“全部及格课程”即展开所有已修读通过课程。 ②、对照《本科学习指南》所在专业培养方案(如2015级172页《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指导性教学安排表》),逐一核对书上课程是否修读,以课程号为准。修读过的可在课程后标记“√”,这样就可以对自己的培养方案修读情况一目了然。 1、表格填写。“培养方案应修课程”指《本科学习指南》学生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实际未修)课程,成绩不应填写;“实际已修课程”指学生已经修读并考试通过课程,应根据本人学生系统查询填写。所有课程信息(课程名、课程号、学分等)应填写准确,否则无法在教务系统里替代,后果由学生本人承担。 2、课程替代原则。课程内容、内在逻辑等需具有相关性。高级别替代低级别、高学分替代低学分、原课程停开等。其中个性化平台相当于以前的F任选课,多修学分可作为个性化平台课程直接认定,不需要办理课程替代。

3、替代原因。 在符合课程替代原则条件下选择:①转专业、②原课程停开 ③其他(需符合替代原则并说明原因)。 4、新课程号(十位代码)编制原则下,课程号前两位英文字母对应开课学院英文缩写:经济EC 、金融SF、国贸IT、会计AC、工管SA 、财公FA、管工MT、统数SM、外语FL、法学LS、文传LM、思政PD 、体育PT、学生处SO、实验实训中心ET。通过课程号前两位即可识别开课学院。 5、课程替代办理时间。每学期开学前2周。

新课程改革示范学校

新课程改革示范学校

隆回课堂改革示范学校雨山中学见闻 隆回教育局 2011-9-28 18:01:22 作者:谭虎跃 9月27日,笔者随县教育局彭和生局长到雨山中学调研课堂改革实施情况。虽然时值深秋,可今非昔比的雨山中学,却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我县第二个教育改革的春天正快步走来。 校园:昂扬向上 一踏进雨山中学,就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感觉:教学楼装扮一新,校园环境整洁舒适,随处可见关于课改的经典名句标语,整个校园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氛围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看不到一片纸屑,找不到一个瞎玩的学生或无所事事的老师。紧张、活泼、美观、大方的校园,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农村中学。 走遍整个校园,我们都没有发现他们的卫生工具。疑惑不解的我,不禁找了一个学生询问。学生自豪的说:“我们的教室不生产垃圾!”我不禁感慨:“有了良好的养成教育,校园还有必要天天打扫吗”?

课堂:开放阳光 我们深入到每一个教室查看,发现该校已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昔日的讲台不见了,教室四周都变成了黑板,学生不再是按整齐划一的方块队形而坐,而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由而坐。所有的教室都使用多媒体,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成了真正的幕后指挥者、导师。所有的教室都是开放的,每个教室都有很多老师在参观、交流。除了本校当堂没有课的老师外,近段,每天差不多都有外校老师来参观、学习。教室完全敞开,该校的每一节课都已变成了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学生、老师随时可以参观、听课。课堂充满阳光,学生打开心扉,放飞心灵,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再也找到打瞌睡的或开小差的人。 课间操:欢快优美 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该校的课间操。出操时,学生跑步入场,结束时有序退场,紧凑、有序、规范。学生做操,整齐划一。做完韵律操后,该校学生还集体跳了《瑶山咚咚舞》,音乐欢快,学生舞姿优美。老师只在旁边观看,有兴趣的老师或跟在学生后面一起参与跳舞,完全是由学生自己管理。出操、跳舞时,前面有四个学生领操或领舞,后面有三个体育部学生干部进行观察。结束时,三个学生干部依次上台进行

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遂宁应用高级技工学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说明:此方案要求较高,也与目前技工院校正进行的课改似。还有一种方案是按专业实训课内容依照人才培养标准,依据实际生产、生活系统的将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罗列出来,以工作页和学习页的模式编写专业人才实训教学培养内容。) 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川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课改,意义重大,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工作目标 1、确定****、****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2、在学习借鉴外省技工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2个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

实验。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 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期过程的学习条件。 4、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doc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 (此方案仅适合于2010年春季参加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学生使用)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程,其服务对象广泛,带有鲜明的教师教育专业特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倍受关注的基础理论学科课程。它于2003年春季学期首次开出,目前已在教管和小教两个本科课程中作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开设10个学期。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以专业规范为背景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般理论基础(第一、二章);以课程开发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三至八章);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第九至十四章)。 本课程现有文字教材1种,32万字;录像教材一套10学时;IP课件5学时;直播课堂1学时,网络教学辅导资料若干。基于文字教材的网络课程已开发研制完成,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学习,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9311768141.html,/modules/netcourse/kjiao/index.html。 本课程的特色是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该课程文字教材由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主持专家担任主编,注意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继2002年12月首次出版,于2005年6月刊行了第二版(配有录像和直播课堂的DVD)。以其综合、简明、实用的特点,2007年确定为教育部推荐使用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二、网络考核说明 1.网络考核方式 基于网络学习的网络考核,通过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统一设置的网上考核系统进行。本课程的网络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项,试行阶段,为与传统的电大考核方式相区别,称为形成性考核(网络)和终结性考核(网络)。按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规定,网络考核和传统方式的考核一样,学生学习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按比例合成,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并且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方可计算综合成绩,否则计为不及格。 网络考核成绩的评定原则上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试点期间,中央电大有关方面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监督评阅情况。中央电大本课程主持教师负责与试点单位有关人员联系、沟通和解决有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考核的管理细则按照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的统一规定执行。 2.形成性考核(网络) 形成性考核(网络)共计为5次。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一周)内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提交。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计,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分配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5%、20%、20%、20%和25%)计算每次考核成绩的分值,学生每次成绩相加后按40%比例计入课程学习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发布的考核题目要突出教学要求的重点,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网络学习条件来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各级教学部门要重视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来加强对一线教学过程的督导、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的网上形考安排,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