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注释及翻译

侍坐注释及翻译
侍坐注释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此就不说了。以;因为。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居则日:(你们)平日说。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就。不吾知也:就是“不知吾”,不了解我。知:了解。则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以:用、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摄:夹,迫近。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到……上。师旅:指侵略的军队。之:指代千乘之国。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接着。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饥馑:泛指饥荒。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之:指千乘之国。比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

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道,指是非准则。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3夫子哂之。

4“求,尔何如?”

5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

乐,以俟君子。”

哂: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或者。与下文“如会同”的“如”字同义。可使足民:可以使人民富足。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意思是,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这是冉有的谦词。如:至于。俟:等待。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6“赤,尔何如?”

7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8“点,尔何如?”

9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非曰能之: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这是公西华的谦词。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如会同: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作动词用。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鼓瑟希: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瑟:古乐器,25弦。希:通“稀”,稀疏。铿尔:铿的一声。指停瑟声。舍瑟而作:把瑟放下,站起来。舍:放下。作:起。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10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1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3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莫春者:暮春,阳历三月。莫:通“暮”。者:语气词。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成:定。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不到20岁的人。沂:水名,在现在山东曲阜南。风乎舞雩:在舞雩台上吹吹风。风:用作动词,吹风,乘凉。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东南。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咏:唱歌。喟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点啊。与:赞成。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14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5曰:“夫子何哂由也?”

16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已矣:罢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让:谦让。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唯:句首语气词,无义。邦:国家,这里指国家政治。安见:怎见得。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意思是,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不过讲得谦虚一点罢了。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公西华(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孔子认为公西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所以这么说。为之小,之:指诸侯。小:小事,指做小相。大:大事,指治国为政。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狼--翻译以及练习-【中考精华版】

狼 文学常识: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重点字词注释: (1)止:通“只” (2)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从:跟从 (4)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故,原来 (5)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顾:回头看 (7)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蔽,覆盖,遮蔽 (8)驰:放松,这里指卸下的意思 (9)眈眈相向:瞪着看着屠夫 (10)径去:径直走开了 (11)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12)意暇甚:神情休闲得很 (13)暴:突然 (14)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大洞 (15)黠:狡猾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课堂练练看 《狼》

《狼》对照注释及翻译

狼 (原文、注释及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屠户回家卖完通“只”仅仅剩下路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跟随走很 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惧.,投.(之.)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害怕扔它代狼把停止仍然跟从屠户非常害怕,就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复.(以.骨.)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再把骨头扔它停止可是,表转折先前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停了下来,而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到来扔完可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起追赶像旧,原来又跟了上来。担子中的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非常紧张为难。担心受到它们的攻击往旁边看野外,野地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堆积柴草它的,代麦场覆盖、遮蔽。小山于是、就跑靠 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倚靠在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它的、柴堆放松,卸下拿上前、名作动注视的样子指对方对着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一会儿径直离开其中像狗一样、名作状蹲坐面前凑足音节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数好像闭眼神情、态度空闲突然跳起用砍头 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 d 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 e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 1):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①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 M :逆流而上(的船)。

(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 E):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 (20)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 )属引:连续不断。属(zh i):动词。连接。弓I: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 dng):衣裳。 翻译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本文是关于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狼 蒲松龄 《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

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峡》原文 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37),哀转(38)久绝(39)。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七下文言文《狼》原文注解及练习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 二、填空。 1、《狼》选自,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字,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是。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三、理解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狼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狼(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通“早”,早上)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通“值”,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译文: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有了计策,于是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的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爬上树去找鱼,狼的遭遇也太可笑了!

狼注音解释翻译

狼 班级:姓名: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 .. 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 ..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 ..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注音。 缀()驱()窘()薪()苫()蔽()耽() 径()暝()暇()劈()隧()尻()寐() 黠()顷()禽()诈()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屠: 2.止: 3.缀行甚远: 4.缀: 5.投以骨: 6.从: 7.并驱: 8.窘: 9.敌: 10.顾: 11.苫蔽成丘: 12.苫:13.蔽 14.弛: 15.耽耽相向: 16.耽耽: 17.少时: 18.径去: 19.犬坐于前: 20.暝: 21.意: 22.暇: 23.暴: 24.以: 25.毙: 26.洞其中: 27.洞: 28.其: 29.隧: 30.尻: 31.假寐: 32.假: 33.寐: 34.盖: 35.黠: 36.毙: 37.诈: 38.几何: 39.止增笑耳: 三、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狼不敢前,耽耽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阅读探究 1.根据“狼”专题的有关知识,按照下面的要求,对狼的特点进行概括。 蒲松龄笔下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淑敏笔下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还具有另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题意用文中的原话填空。 “少时,一狼径去”的目的是:___________;“屠乃奔倚其下”是因为担心___________;一狼“目似暝,意暇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以后你有哪些启示? 【甲】课文蒲松龄的《狼》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仰首(c),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 (注释蚤:通“早”;昧爽:拂晓;直:通“值”,价值) 1.将“细审、遥望、近视”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 a. b. c.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导读: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狼 蒲松龄 《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a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 译a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37),哀转(38)久绝(39)。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狼》蒲松龄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0课】

《狼》蒲松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屠】 2、【止】 3、【缀行甚远】【缀】, 4、【投以骨】 5、【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驱】, 【如故】, 7、【窘】 8、【受其敌】 9、【顾】 10、【积薪】 11、【苫蔽成丘]】【苫蔽】, 12、【弛】 13、【眈耽相向】【耽眈】, 14、【少时】 15、【径去】【径】,16、【犬坐于前】 17、【久之】 18、【暝】 19 、【意暇甚】【意】, 【暇】, 20、【暴】 21、【洞其中】【洞】, 22、【隧入】【隧】, 23、【尻】 24、【假寐】【寐】, 25、【盖】 26、【黠】 27、【顷刻】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几何】, 29、【止增笑耳】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一狼径去.: ②少.时: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 ④止增笑耳.: ⑤屠自后断其股.: ⑥盖.以诱敌: ⑦弛.担持刀: ⑧场主积薪.其中: ⑨屠暴.起: ⑩狼不敢前.: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苫.蔽成丘: ?一屠.晚归: ?一屠晚.归: ?弛.担持刀: 2、一词多义: 止: 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 意: ①意暇甚: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盖以诱敌: 前: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不敢前: 积薪: ①场主积薪其中: ②转视积薪后: 之 ①复投之: ②又数刀毙之: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④久之,目似瞑: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以 ①投以骨: ②以刀劈狼首: ③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场主积薪其中: ③屠乃奔倚其下:

古文《三峡》翻译教学教材

古文《三峡》翻译

精品文档 《三峡》一、文章内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语音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 (xī)月,沿溯(sù)阻绝,素湍绿潭(tuān)绝巘(yǎn)多生怪柏,飞漱(shù)其间,属引凄异(zhǔ)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 (或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九、特殊句式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峡原文_课下注释_翻译_测试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

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载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民歌 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七百里]月和现在的两百公里。○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4[亭午]正午。○5[夜分]半夜。○6[曦(x 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上。○8[沿]顺流而下。○9[溯(s ù)]逆流而上。○10[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11[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疾]快。○14[素湍(tu ān)]白色的急流。○15[回清]回旋的清波。○16[绝巘(y ǎn)]级高的山峰。○ 17[飞溯(s ù)]急流冲荡。○18[清荣峻茂]水清,殊荣(茂盛),山高,草盛。○ 19[初晴]天刚晴。○20[霜旦]下霜的早晨。○21[属(zh ǚ)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22[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测试: 1.《三峡》选自《________》,作者( ),字(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 2.解释下列粗体字词的意思。

狼原文及翻译

狼原文及翻译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三峡注音解释翻译

精心整理 15.《三峡》 班级:姓名: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 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阙( 湍( 1. 2. 3. 4. 5. 6. 7. 8. 9. 曦月: 12.至于: 13.襄: 14.陵: 15.襄陵: 16.沿: 时: 28.素: 29.湍: 30.潭: 31.清: 32.绝: 寒: 44.肃: 45.属: 46.引: 47.属引: 48.响:

49.转: 50.绝: 51.三声:

三、翻译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答:湍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仰视。(提示:从视觉角度) 8、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祖国河山雄伟秀丽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 答:素湍绿潭三峡水,林寒涧肃秋日山。 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 答:①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②按夏、冬、春、秋的顺序,写三峡的水势。 主题: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11、作者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狼注音解释翻译之令狐文艳创作

狼 令狐文艳 班级:姓名: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 ..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 ..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 ..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 假寐 ..,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注音。 缀()驱()窘()薪()苫()蔽()耽() 径()暝()暇()劈()隧()尻()寐() 黠()顷()禽()诈()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屠: 2.止: 3.缀行甚远: 4.缀: 5.投以骨: 6.从:

7.并驱: 8.窘: 9.敌: 10.顾: 11.苫蔽成丘: 12.苫: 13.蔽 14.弛: 15.耽耽相向: 16.耽耽: 17.少时:18.径去: 19.犬坐于前: 20.暝: 21.意: 22.暇: 23.暴: 24.以: 25.毙: 26.洞其中: 27.洞: 28.其: 29.隧: 30.尻: 31.假寐: 32.假: 33.寐: 34.盖: 35.黠: 36.毙: 37.诈: 38.几何: 39.止增笑耳: 三、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狼不敢前,耽耽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四、阅读探究 1.根据“狼”专题的有关知识,按照下面的要求,对狼的特点进行概括。 蒲松龄笔下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淑敏笔下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还具有另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题意用文中的原话填空。 “少时,一狼径去”的目的是:___________;“屠乃奔倚其下”是因为担心___________;一狼“目似暝,意暇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 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狼》蒲松龄注释、翻译

《狼》蒲松龄习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屠】屠户。 2、【止】仅,只。 3、【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4、【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5、【从】跟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7、【窘】处境困迫,为难。 8、【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9、【顾】看,视。 10、【积薪】堆积柴草。 11、【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2、【弛】解除,卸下。 13、【眈耽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眈】,注视的样子。 14、【少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时间长了。 18、【暝】闭上眼睛。 19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2、【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3、【尻】屁股。 24、【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黠】狡猾。 27、【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译: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5、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6、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8、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