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复习基本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复习基本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复习基本知识点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公式:W 有用=Gh(提升重物,h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W 有用=W 总—W 额; W 有用=ηW 总

斜面:W 有用=Gh

2.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是克服机械的重力和各种摩擦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 ;W额=G动h(不计摩擦)

斜面:W额=fL(f为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

3.总功:动力所做的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公式:W总=Fs

W总=W有用+W额=η

W 有用 斜面:W 总=fL+Gh=FL(L为斜面的长,h为斜面的高)

4.机械效率:η=%100?总

有用W W 机械效率总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5.机械效率的测量:

(1)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① 原 理:η=%100?总

有用W W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 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提升重物重(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B 、动滑轮重(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C 、各种摩擦(各种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使用机械时改变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2)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① 原 理:η=%100?总

有用W W ②应测物理量:木块重G 、斜面的高度h 、拉力F 、斜面的长度S

③器 材:木块、木板(斜面)、毛巾、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某些步骤先后顺序不绝对)

(一)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结论: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结论: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1)方法:控制变量;

(2)如何判断动能大小: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转换法)

(3)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4)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5)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方法:控制变量;

(2)如何判断重力势能大小:通过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程度(转换法)

(3)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单摆和滚摆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不计各种阻力,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内能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就增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注: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过程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放热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热量,热量的单位:J。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2)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是能量的转化,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量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4)温度、热量、内能联系: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也可能是对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水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内能增加,温度

升高)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水沸腾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

度不变)

四.比热容

1.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3.比热容的单位是:J/(kg·℃)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探究水和沙子(煤油)的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中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在组装时是自下而上进行的(先调整烧杯的放置高度,再调整温度计的悬挂高度);(2)实验需要的测量器材是温度计和秒表;

(3)实验中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初温、烧杯的规格及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相同;

(4)通过加热相同时间比升高的温度,或通过升高相同的温度,比加热时间,来比较吸热升温快慢;(5)实验中水和沙子的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6)在加热沙子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均匀受热。

五.热机

1.热机原理:把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2.汽油机的四个冲程: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热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工作循环: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飞轮)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

六.热值(q )

1.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的热值。单位是J/kg 或J/m 3

(气体燃料)。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 放 =qm 或Q 放 =qv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殊属性。火箭的燃料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热值比较高。 七.热效率

1.太阳能热水器效率:被水吸收的热量Q 吸与太阳辐射的总能量E 之比。η=

E Q 吸 其中 Q 吸

=cm(t-t 0)=cm △t 2.燃料灶具的烧水效率:被水吸收的热量Q 吸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 放之比。η=

放吸Q Q 其中 Q 吸 =cm(t-t 0)=cm △t Q 放 =mq 或Q 放 =vq

3.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W 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Q 放之比。η=

Q W 其中 W=FS (一般为牵引力所做的功) Q 放=mq 或Q 放=vq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一.电路

1电路构成: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2.电路状态: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工作。

②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电铃的符号: 交流电符号: ~

二. 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

1、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接。

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5、若其中一个用电器被短路,其余用电器还能工作。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并联: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

2、电流路径:至少2个。

干路:各个支路共用的部分;从电源的正极到电流的分支点,从电流的汇合点到电源负极,都是干路。支路:分支点与汇合点之间的电路或某用电器独自使用的部分电路。

3、开关作用:干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5、若其中一个用电器被短路,电路中所有用器都不能工作,相当于电源被短路。

实例:家庭中各用电器、各盏路灯之间

注:通常所说的串联和并联指的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则用电器是

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

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

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

“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三.电流

1.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符号I

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2.电流测量:电流表:测量电流。(因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分析电路时,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相当于导线)

两个量程:0---0.6A(分度值0.02A)0---3A(分度值0.1A)。

正确使用:(1)指针校零(2)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3)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4)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试触(不超过较小量程,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准确)。(5)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3.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3)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I1+I2)

实验中的基本注意事项:(1)电表使用前要记住校零;

(2)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且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3)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要处断开状态;

(4)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来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四.电压

1.电压:①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②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电流形成的条件:1.有电源(电压) 2.通路(电路闭合)

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

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换算关系:1kV=103V; 1V=103mV; 1mV=103μV.

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一节铅蓄电池:2V;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电压的测量:电压表:测量电压(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通过电压表的电流非常小,分析电路时,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断路)。

量程:0-3V(分度值:0.1V) 0-15V(分度值:0.5V)。

使用:(1)指针校零(2)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3)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4)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用大量程试触,不超小量程,用小量程测量)

☆注:电压表使用时的几种情况

?指针向左偏,说明“+”“-”接线柱接反。

?指针偏到右面没有刻度的地方,说明量程选小了。

?指针偏转角度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偏转,说明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电源电压。

3.电压的规律

电池的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串联电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相似点:

①使用时都应选适当的量程。

②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接线时如不能估算被测量的大小,都应先接较大量程接线柱,试触后再根据指针示数接到相应的接线柱(量程)。

不同点:

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电流表不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电压。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一.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

物理量符号:R。

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换算关系:1 MΩ=103 KΩ; 1 KΩ=103Ω。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大部分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少数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小)。(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温度、光照、杂质对它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半导体材料可制成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温度降低时电阻变成零的现象。超导体适合做输电线和电动机、电磁铁的线圈等。

二.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1)结构:电阻丝、绝缘管、滑片、接线柱等。电阻丝的外面涂着绝缘漆,绕在瓷筒上。

(2)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4)铭牌:例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5)正确使用:①通常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②接线要“一上一下”(不能同时用上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导线】和同时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③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电流最小的位置)【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6)应用:电位器(用来控制音量)

注意:①根据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我们能知道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

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2. 电阻箱:

(1)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Ω之间的任意阻值

(2)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3)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

一、杠杆定义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二、滑轮定义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三种滑轮特点 三种滑轮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pagebreak] 四、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五、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六、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

物理知识点公式汇总 必修1知识点 1.质点(A )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注意:不能以物体的绝对大小作为判断质点的依据) 2.参考系(A )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描述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情况时,可假设参考系是“不动”的 3.路程和位移(A )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是矢量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t x v ??=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5.匀速直线运动(A ) 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加速度(A )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a ??= a 的方向与△v 的方 向一致,是矢量。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v 、速度的变化x ?v 均无必然关系。(怎样理解?)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 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注意:对aT x =?要正确理解: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差...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

中考物理滑轮和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动滑轮 滑轮、滑轮组 定滑轮: 等臂杠杆 ③特点: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动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 力F= 1 / 2(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 n G 。只忽略轮轴间 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 物+G 动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 G(或v 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1)n=(G 物+G 动 ) / Fl(四舍五入)(2)从定动滑轮间划 线等方法找出绳子的股数,段数的确定可以采取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数之内。即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组装滑轮的原则。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 公式:W 有用=Gh(提升重物)=W 总 -W 额 =ηW 总 2.额外功 公式:W 额=W 总 -W 有用 =G 动 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 =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 +W 额 =FS= W 有用 /η 斜面:W 总 = fL+Gh=FL 1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

高中物理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一) (适用人教版 )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 A B C A B C 图1-1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和试题

滑轮知识点总结 对比学习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定义、实质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掌握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的方法:若要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用n个滑轮;只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n-1)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最多相差1个;接线方法:奇数根绳子从动滑轮开始接线,偶数根绳子从定滑轮开始接线。段数的确定可以采取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数之内。 简单说就是: 定滑轮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不省力,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绕线方式: 奇动偶定(绳子段数为奇数时先绕动滑轮,偶数时先绕定滑轮),滑轮组省力但不省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nF G:重物重力,n:绳子段数,F:自由端拉力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 (2)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3)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九年级物理上册 滑轮教案 苏科版

1.按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 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 /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学生 通过 比较 F1和 F2的 数值 (可 以有 误差) 生积 极地 参与, 有助 于学 生的 理解。 让学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 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 /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四、滑轮组 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五、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学生 归纳 学生 讨论 总结 生积 极地 参与, 有助 于学 生的 理解。 学生 归纳

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七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6)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7)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1)根据题意先确定 支点O;(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 延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 1”表示。这个力F 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 2”表示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明相应的“l 1”“l 2”, “l 1”“l 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1、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 时,力臂l 1和l 2恰好重合,这样就可以由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力臂食物大小了,而图甲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读力臂的数值就没有乙方便。由此,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我们才能够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实验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l 1=F 2l 2。

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最基础知识点

高中会考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总 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 t t v v v v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22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222 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θ x y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九年级上册物理《力和机械》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

杠杆、滑轮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的知识点很多,我们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一定要多动手,多观察书中图形结构。本节要特别注意滑轮组合的绕线方法。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O) 绕着的固定点;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2)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意:在画力臂时先找到作用点,如下图,然后再画出支点到作用力线的距离,作用力的线必要时需要延长,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3)平衡条件:F1×L1=F2×L2 (4)种类和应用: 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种。三种都有利也有弊。 注意:省力杠杆中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当动力作用在杠杆末端且方向与杠杆相互垂直时,最省力 2、滑轮及滑轮组 (1)、定滑轮 ①相当于等臂杠杆,支点是滑轮的轴,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定滑轮省力,但是可以改变方向,这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人站在低处就可以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2)、动滑轮:

①相当于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②特点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和动滑轮的区别就在于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像定滑轮一样人站在低处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3)、滑轮组:通过组合达到同时拥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优点。 注:物理中类似的组合还有显微镜、望远镜 (1)绕线:(奇动偶定)。当绕在动滑轮上是奇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动滑轮上,简称“奇动”如图2;当系在动滑轮上是偶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定滑轮上,然后开始绕线,简称“偶定”如图 1。 注意:省力倍数是看动滑轮上绕线条数,比如上图1中动滑轮上是2条线,所以省一半的力。 (2)计算滑轮组拉力的公式:( n为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条数) A、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时F = G物/n B、考虑滑轮重时F = (G物+G动)/n C、拉力的移动距离S =nh 3、斜面:斜面越长越省力.实例:盘山公路、螺丝钉、楼梯、引桥 三、经验之谈: 在画力臂示意图时一定要先找出动力、阻力的作用点,然后过支点作两个力作用线的垂线,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这条垂线就是力臂。根据比较L1、L2我们便知道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滑轮组是考试的热点,平时一定要多练习滑轮组中线的饶法,绕法和省力一定是联系起来的,按照要求答题,记住口诀:奇动偶定。 杠杆平衡条件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F = n S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doc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1.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称参考系。 2.质点:不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并把质量看作集中在一点时,就将这种物体看成“质点”。 说明: ①.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 ②.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 影响很小时﹐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 3.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位移是矢量,大小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 4.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和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时间 位移平均速度= (矢量) 时间 路程平均速率= (标量)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 注:速率为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5.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v a t ?= ? 注: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越慢。 6.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1)匀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均匀变化,是变速运动。条件: ? ? ? (轨迹是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不变(合外力不变)(轨迹是曲线)匀变速曲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加速度不变。所以,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①受恒外力作用(加速度不变) ②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 公式:加速度0t v v a t -= 速度0t v v at =+ 位移2012 s v t at =+ 速度位移22 2t v v as -= (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①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

九年级物理杠杆滑轮练习题

6.(2008佛山市)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解析:判断一个杠杆是什么类型的杠杆,通常采用比较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长短。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是省力杠杆,反之是费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羊角锤、瓶起子是省力杠杆,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 答案:B 25.(2008佛山市)如图所示,甲是我们常使用的指甲钳,乙是它的示意图。请细心观察,此钳哪些部位分别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及原理,请你写出二个应用不同原理的例子。 答案:钳口D很锋利——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加压强;钳柄(AC)上有粗糙的刻纹——增大摩擦;指甲钳的CBA部分——省力杠杆 17.(2008广州)在图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解析:理论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但由于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有两股绳子吊起动滑轮,根据“奇动偶定”的方法,绳子起点定在定滑轮上。所以画出如图所示的绕线。答案:如图所示。

5.(2008成都)如图所示的简单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省力的是() 解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答案:D 5.( 2008成都)在抗震救灾中,为了从垮塌的建筑中尽快 地实施救援,营救生命,使用到了大量的汽车起重机。正在 家中复习的小陈同学看到救灾现场的救援画面后,在感动之 余,找来了一台玩具汽车起重机,进行了探究。 小陈要探究的问题是,起重机吊起的重物静止在空中时: ①支撑臂对起重臂的作用力大小;②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 机的压强。 为此,小陈除起重机外,还准备了以下器材:重物、弹 簧测力计、棉线、面积足够大的坐标纸、墨水、毛笔、复写 纸。 (1)要完成他的探究,上述器材中还应该增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完成问题①的探究,需要测量力臂。请你在图18中作出支撑臂CD 对起重臂AB 的作用力F的力臂,其中O 点是支点。 (3)在问题②的探究中,针对接触面积的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小陈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方案一的实验步骤为: A.用棉线拴牢重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出起重机的重力G1、重物的重力G2; B.将重物挂在起重机的挂钩上,如图18 所示; C.在水平地面上从下往上依次铺放坐标纸、复写纸,然后将起重机平放在复写纸上,保持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D.取走起重机,根据轮胎和支架在坐标纸上留下的印迹,计算出起重机(包括轮胎和支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S; E.求出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机的压强p=_______。 方案二与方案一只有步骤C 不同,请你根据小陈准备的器材写出步骤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小陈对问题②的探究中接触面积的测量仍然感到不够满意,认为测量不够准确。请你任选一种方案,简略指出其测量不够准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刻度尺(或三角板.) (2)如图所示。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 学案

11.2 《滑轮》学案 1 姓名 【学习目标】 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 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4、 通过联想和类比,了解滑轮的实质是杠杆的变形。 【学习过程】 【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 观察书P9图11—15,11—16两个使用滑轮的实例:升国旗和把装修材料运上楼; 2、 分析比较两种情况下使用的滑轮不同之处; 小结: 1、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 (2)像图(b )中那样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3)像图(c )中那样斜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测力计示数; (4)像图(d )中那样水平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测力计示数;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使用时, 的滑轮叫定滑轮; (2)使用时, 的滑轮叫动滑轮。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优点: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说明使用定滑轮 改变拉力方向。(填“可以”或“不可以”) (2)缺点:使用定滑轮 省力;(填“能”或“不能”)

【要点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的重力:G 动= N; (2)按图(a)方式组装组装动滑轮,竖直向上拉 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F1,并比较这个示数与钩码和动滑轮总重的关系; (3)改变钩码的重力,按图(a)重复一次实验, 记下此时测力计示数F2; (4)保持钩码重力不变,按图(b)方式拉,比较 此时拉力F3与F2的大小; 2、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序号钩码和动滑轮总重G总/N 弹簧测力计拉力F/N 1 2 3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优点:使用动滑轮省力;(填“可以”或“不可以”) (2)缺点: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说明使用 动滑轮改变拉力方向。(填“能”或“不能”) 【要点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 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 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定滑轮可以看作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 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一) (人教版必修1适用)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 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 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 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 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 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B A B C 图1-1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 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 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初中物理杠杆专题复习

杠杆与滑轮 知识点总结: 1、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从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F2·L2。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3、定滑轮: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方向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特点: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例2.解:

例3 C 例4 功与功率 1、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l,单位J 2、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w/t,单位:瓦特,符号w 3、功:①有用功:有目的而做的功②无用功:并非我们的目的但是不得不做的功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例1 如图所示,物体A 的重力是500N ,物体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拉力F 的大小为40N ,求此装置的机械效率及滑轮的重。(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解:物体A 所受地面摩擦力 f = 0.2G = 100N,当物体移动距离为S 时,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为___ )(3 1 滑G f F += 得:G 滑=3F - f=20N 例2 图甲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这种起重机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竖直或水平 输送。某塔式起重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竖直起吊物料的。已知起吊重为3×104 N 的物料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60kW ,物料匀速上升的速度为1.5m/s 。试求: ①电动机作用在滑轮组上的水平拉力F ; ②这次起吊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S F S ??=fη% 3.83403100=?=N N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 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x v v v =+=20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一、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该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2表示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实验探究题目中,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二、滑轮 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2.定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

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的目的,在忽略滑轮组与轴之间的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等于总重的几分之一。 三、功: ⑴做功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单位:____________。 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功率: ⑴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它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⑵公式: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_ ;1千瓦=___________瓦。 五、机械效率: ⑴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 ⑸η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与哪些因素无关:

江苏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很全的)

高二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1.质点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题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面对质点的理解正确的 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B.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可将月球看作质点 D.因为地球的质量、体积很大,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地球看作质点 题2、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B、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起跑动作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题3.下列情况中,地球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神舟六号飞船在地球上的着陆点 B .研究地球绕太 阳运行的规律 C.宇航员在空中拍摄地球表面的地貌 D .研究地球接收

太阳光的面积 2 .参考系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题4、一质点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从A处沿顺时针运动到B处,则它通过的路程、位移大小分别是二『I A. 3^、3R B . 、2R ' 2 2 2 C. 2R、2R D . 2R、3R 2 题5.体育课上,小明同学让一个篮球从离操场地面高H处自由 释放,篮球经多次弹跳,最后停在操场上,则在此过程中,篮球 的位移大小为() A. H B . 2H C.0 D.因篮球弹跳的次 数不知道,故无法判断 题6、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 .质量B.时间C.路程D.位移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练习题2苏科版89

滑轮 1.如图所示,起重机吊臂前端简单机械是 (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D.轮轴 2.以下给出的机械中,不属于简单机械的是 ( ) A.定滑轮 B.斜面 C.手推车 D.动滑轮 3.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4.如图所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是 ( ) 5.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使用时: (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 A F拉绳使G匀速上升。 (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 B F拉绳使G匀速上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F<G B. A F> B F C. B F = 2 G D.以 上说法都不对 6.滑轮实质上是变形的杠杆,系在旗杆的上端,升旗用的滑轮是_______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装在起重机上,与重物一起运动的滑轮是________滑轮,能省力. 7.如图所示,是动滑轮工作原理图.由图可知,动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_____倍的杠杆.忽略动滑轮的重力及绳与动滑轮问的摩擦力,匀速提升重物时,动力F1与阻力F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A B C D

第7题第8题第9题 8.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滑轮组,如图所示.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明同学用滑轮组吊起摩托车,如图所示.滑轮组动滑轮的个数为________,摩托车的重力有________根绳子承担. 10.小明和小杰同学握住两根较光滑的木棍,小华同学把绳子的一端 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按图所示依次绕过两根木棍,绳与木棍问的摩擦力 可忽略不计.小明和小杰同学相距一定的距离,握紧木棍站稳后,小华用 很小的力便能拉动他们. (1)两根木棍和绳组成的“简单机械”相当于__________. (2)若小华所用的拉力为20 N,则小明和小杰受到的拉力分别为_______. 11.画出如图所示中,用滑轮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如图所示,汽车陷进淤泥里,驾驶员实施自救,此自救器是________(填写简单机械名称).画出自救器绳索最省力的绕法. 13.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A与桌面间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的滑轮是_______(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这种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将要攀登的一座海拔400m小山的示意图.观察图片,比较南、北两条攀登路径的情况可知:__________路径比较省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坡道是___________(选填“杠杆”、“轮轴”或“斜面”)的实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 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G 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 方向。 12F G =物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 力 。绳子自 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 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 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F G n =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