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有氧呼吸

高一生物有氧呼吸
高一生物有氧呼吸

桂林十八中优秀教案:生物3.7《细胞呼吸(有氧呼吸)》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尹小梅

【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以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其结构基础,以酶、ATP、内环境、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为物质基础,以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为能量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有氧呼吸,其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教材没有系统介绍,但这是历年高考的一个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需要适当分析。第二课时为无氧呼吸及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

2、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分析有氧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各阶段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课件展示各种生命活动,导入: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还是聪明绝顶的人类,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

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呼吸)

呼吸有两种形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这节课的内容是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

二、讲授新课

活动:学生阅读讨论

讨论题纲:

(1)什么是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在哪进行,主要场所在哪里?

(3)有氧呼吸全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分别发生了什么物质变化和能量

变化

(4)写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反应式。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讨论之后选代表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做出相应的评价、诱发和补充。同时教师要明确以下内容:

1、有氧呼吸概念:明确概念四个要点: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有氧呼吸的过程:从多个角度提问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场所和能量释放之间的不

强调:

(1)场所和步骤的变换

(2)线粒体成为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的原因(95%)

以表格的形式再让学生加强记忆(课件显示表格)

归纳出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小结:有氧呼吸的实质

(1)物质变化:有机物变简单的无机物

(2)能量变化: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2870kj→1161kj存于ATP、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

巩固练习:练习1和练习2见课件

三、延伸与应用

思考1:如果有人向你请教怎样才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子或蔬菜水果,你能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吗?

3、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分析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氧气、温度、水分等(氧气和温度以坐标图的形式分析)

4、实验探究

讨论: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反应式上相同和不同处,由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一系列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哪些可探究的内容老师总结可探究的相关内容:

①反应场所

②反应物、生成物

③影响因素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④与光合作用及无氧呼吸的综合实验

实验探究题举例分析:

练习3:提取水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1:取三支试管,编号为

A、B、C,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含线粒体的培养液

2:往A试管中注入丙酮酸,B试管中注入葡萄糖,C试管中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并测量各试管中的耗氧量

结果:A试管内耗氧量较大,B试管内耗氧量为0,C试管内耗氧量也较大。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那些结论?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模仿光合作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探究上述讨论到的可探究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1.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33-磷酸甘油酸为糖酵解,该阶段产生的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阶段BBC 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中一些特殊分子携带氢原子进入阶段.阶段CABNADPH 产生的物质④指的是.阶段和阶段D .合成物质③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1 () 】在需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变式训练 A.ATP BCO CHO D[H] ...22 2 CO2,其中①②表示【变式训练丙酮酸】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2O [H] B A[H] 都用于生成.①和②中产生.①和②产生的较多的是②DC .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3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B.通过电子传递链,携带氢的特殊分子与氧结合生成水ATP130C中的能量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大约是.分子12D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不同.分子葡萄糖和厌氧呼吸) (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被分解CCO DTPA时伴有氢的生成.剧烈运动时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产生2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比较) 1.(关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7 / 1 A BATP 中.都能产生丙酮酸.都有能量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C DCO2H2O 和.都能产生.都能发生有机物的分解1】如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假设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变式训 练)(作用的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篇一: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教案】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 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 的呼吸方式”,该部分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原理及应用, 它与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酶、atp等内容密切联系,也 为接下来的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呼吸作用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已 经有所了解,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 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这些问 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 目标 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自 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合 作能力和对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 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 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八、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凝疑激趣

生物的呼吸作用

生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 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练习题

呼吸作用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Q和Q体积变化的相对 是()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Q全部来自线粒体 18c b气体的容器内,18Q进入细胞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后, 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 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 无氧呼吸不需要Q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 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5?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6. 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7、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不产生CQ的试管为()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 葡萄糖+线粒体 C. 丙酮酸+线粒体 D. 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并隔绝空气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3)学生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氧呼吸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过能量,那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硝化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

样进行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呼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什么,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的,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指的是什么,它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介绍细胞呼吸其实就是糖的氧化。Ppt展示光能—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将能量释放供机体利用,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说明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这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形式。 教师:结合木头的燃烧的过程,它是一个较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细胞呼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则变成热能释放出去。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总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糖的的氧化过程, 教师:提问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学生:线粒体 教师:PPT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线粒体各部分结构,细胞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所以称其是动力车间。 教师: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3-74,然后请同学回答哪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场所。 学生:阅读并回答三个阶段及场所。 教师:解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并书写每个过程的方程式,和同学一起来配平方程式,对[H]进行解释,它是一种脱氢酶的辅酶,其实就是脱氢酶脱下的氢然后给它拿着,待会给第三个环节利用,NADH是还原型的,NAD+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糖酵解)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 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 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 (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又由于生命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叫做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过程 请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 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型[H]和少量ATP。)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提问: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回答:细胞质基质。)

(完整)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答案)

呼吸作用训练题 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 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 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相符的是 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 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下列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 丙酮酸 、氢 、 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 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 ,产物是 C02 、ATP 、氢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 氢 和 氧 ,产物是 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 ATP 。1mol 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2870 KJ ,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 KJ ( 38molATP ),以热能散失 1709 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 61.08 KJ ( 2 molATP ),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 30.54 K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 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 有氧 呼吸的相同,是由 葡萄糖分解为 丙酮酸 ,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 2和酒精 或 转化成 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 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 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呼吸作用知识点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 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 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练习题

1、如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物质X是_______,它可以通过植物的_______作用产生。 (2)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________。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 (3)人体内不能进行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________。 (5)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________(填序号)过程的进行,从而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________的吸收。 2、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表1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 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________。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 、 AT 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 、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 氧 ,产物是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 TP。1mo 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 ATP),以热能散失1709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 P),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 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 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测试题

细胞呼吸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新陈代谢叙述,不正确的 ( ) A.能量代谢是伴随着物质代谢而进行的 B.有机物合成时贮存能量,分解时释放能量 C.同化作用贮存ATP,异化作用释放ATP D.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不分先后,同时进行的 3、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摩尔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A.1A摩尔 B.2A摩尔 C.3A摩尔 D.4A摩尔 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少 B、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能进行无氧呼吸的植物都是低等植物 D、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为中间产物 6、人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的供能方式是: ( ) A、主要是有氧呼吸 B、主要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主要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7、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CO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8、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 2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 9、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CO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呼吸 B.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A. 2 C.温度适宜,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D.湿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10、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11、如果葡萄糖液中有一半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那么每消耗1mol葡萄糖,将产生 A.2mol二氧化碳 B.3mol二氧化碳 C.4mol二氧化碳 D.6mol二氧化碳 12、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解析版)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 一、单选题 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t1→t2,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下降,但与O→t1段相比,下降幅度变小,故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比较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较高,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t3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产生CO2的速率近似相等,相同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有氧呼吸少,可见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由题意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若降低10 ℃培养,则呼吸速率下降,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因酵母菌在后期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故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 2.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如果甲装置液滴右移,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乙中是蒸馏水在无氧呼吸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量相同,液滴不会变化,如果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液滴向右移动。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甲装置不动说明有无氧呼吸,乙装置右移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在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甲不会右移乙不会向左移动,故C错误。甲左移说明有有氧呼吸,乙向右说明有无氧呼吸,因此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3.下图装置用以测量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中气体消耗的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经数小时后U形管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解析】因为小白鼠呼吸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b处上升,a处下降。 4.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一个重点。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 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 (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 (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物必修一专题六-呼吸作用

《分子与细胞模块》 专题六细胞呼吸 【知识梳理】 一、细胞呼吸 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又叫做呼吸作用或生物氧化。 2、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有氧呼吸 1 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 (1)线粒体的结构特点:内膜内折成嵴,增加内膜表 面积,为酶提供了广阔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 的顺利进行。 内膜上附有大量的ATP合(成)酶。 线粒体基质内含有DNA、RNA、酶、核糖体、无机盐 等物质,可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过 程。 (2)线粒体的分布:在细胞内一般均匀分布,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旺盛的地方,需能多的细胞(如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泌蛋白能力强的细胞),线粒体数目较多。 3 有氧呼吸基本过程 (1)第一阶段:又叫糖酵解;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2)第二阶段:又叫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3)第三阶段:又叫电子传递链或氧化磷酸化;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4)总反应式: 例1、有氧呼吸中CO2产生于() A [H]和O2结合生成H2O时 B 生成ATP时 C 葡糖糖最初被分解成丙酮酸时 D 丙酮酸和H2O被彻底分解时 三、无氧呼吸 1 概念:一般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产生C2H5OH和CO2或转化成C3H6O3(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 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反应场所: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 导学案

细胞呼吸-学案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细胞呼吸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听课手册P26,知识梳理。 3.标出图中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的名称。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总反应式 释放能量一分子葡萄糖释放产生相当于________分子ATP的能 量,实际合成_____________个ATP。 一分子葡萄糖无氧呼吸合成_____________ 个ATP。 5.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考:呼吸作用实验常见试剂及措施 ⑴常用试剂及作用:NaOH ;Ca(OH)2。

⑵若用种子,遮光与否对实验不产生影响,若用叶片或幼苗,则必须处理。 ⑶控制无氧呼吸:装置要,溶液配制要用水。 5.完成P27例1,变式题。 典例1、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生成水的过程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典例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 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 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典例3、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典例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微生物的发酵就是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 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练习题

细胞呼吸练习题(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C.细胞D.肺泡 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A.CO2中毒B.酒精中毒C.乳酸中毒D.供能不足 3.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 A.全部来自氧气B.全部来自水C.全部来自葡萄糖D.来自葡萄糖和水 4.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5.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6.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7.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8、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CO2的试管有()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叶绿体D.丙酮酸+内质网 10.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 A.3:4B.4:3 C.1:2 D.2:1 11、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C6H12O6,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C6H12O6之比为() ∶2 ∶1 ∶3 ∶1 12.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B.低CO2、高O2、零下低温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D.低O2、无CO2、零下低温 13.有氧呼吸产物CO2中的氧和水中的氧() A.都来自于葡萄糖B.都来自于O2 C.分别来自于葡萄糖和O2 D.分别来自于O2的葡萄糖14.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A.细胞呼吸减弱B.细胞呼吸加强C.光合作用减弱D.促进了物质分解 15.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