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最新)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最新)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最新)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结合X村实际,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支两委综合研判,拟定X村X—X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X村位于X乡西北部,海拔介于1400-1770米之间,距X县城28公里。全村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1.6亩,X年人均纯收入7400元。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72户1055人。X村为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24人,X年已实现村摘帽、户脱贫。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县、乡建设目标,努力把X建设为“富裕、和谐、文明、宜居”的新农村。

三、建设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在上级政府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规划内容

按照“壮支部、固基础、强产业、兴新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X村实际,重点做好“4篇”文章。

(一)强化支部建设,做好示范引领文章。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面强化X村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1.加强“党员之家”建设,增强党员“归属感”。完善现有党员之家活动室功能,配套《党员活动规则》、《党员之家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增添必要文娱设施,真正让党员之家成为党员活动根据地、休息驿站,提高归属感。

2.统筹“活动基金”使用,增强党员“获得感”。统筹现有党员活动基金,完善《党员活动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党员活动基金在党员生日、大病、重大节假日、评先评优等方面使用管理,让党员切实感受到支部关心关怀,增强党员获得感。

3.发挥“支部先锋”作用,增强党员“存在感”。利用老党员在地方威信,充分发挥其在矛盾调解、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作用。利用老党员丰富经验,广泛征求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意见建议,协助参政议政,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党员存在感。

4.实施“星火培育”计划,增强支部“生命力”。深入调研支部建设情况,结合实际,针对性提出支部建设意见,重点强化从年轻群众、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发现培养党员后备人选,通过青年人才党支部或本支部发展相结合方式强化党员发展培养,强化支部“血液循环”,增强支部生命力。

5.强推“能力萃取”目标,增强干部“战斗力”。

强化村组干部能力培养,通过感情培育、业务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村组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增强村组干部凝聚力、战斗力,强化村组干部责任感、使命感。

(二)夯实基础建设,做好固本强基文章。

聚焦X村水、电、路、网等发展“短板”,巩固现有基础设施成果,按照“建管”结合思路,强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制约生态优势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瓶颈和障碍,做好“固本强基”文章。

1.X村堰渠项目建设。新修堰渠2900m,

其中30*30规格Xm(蜂包堰建设500m,X3组800m,X1组300m,X5组400m),40*50规格900m(X2组泄洪沟400m,X1组泄洪沟500m)。维修堰渠400m,30*30规格(X3组200m,X1组200m)。

2.X村生产便道项目建设。新建3m*0.15m生产便道1公里(X3组),2.5m*0.1m生产便道2公里(X1组)。

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建设精品节水灌溉600亩,100立方米压力池4个。

4.X村水窖工程项目建设。新建10立方米水窖80口,200立方米水池9口。

5.生产广场项目建设。硬化600平方米,堡坎50立方米。

6.D级危房改造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现全域范围内D级危房全改造。

7.“厕所革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现全域范围内传统厕所全改造。

8.X村“明亮”工程项目建设。X村人口聚居集中区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

9.X村“银杏大道”项目建设。沿主干道,规范栽植银杏树5000棵。

10.X村山坪塘项目建设。维修山坪塘5口(X2组),新建500立方米山坪塘1口(X3组)

11.X村“民生茶厂”建设。改造X小学基础设施,采取引进技术、市场模式,建设标准化茶厂一处。

12.X村林场公路建设。在现有林场路基础上,铺设3m*0.2m水泥路面6公里。

13.X村风貌塑造工程。沿主干道,规范风貌塑造15000平方米

14.“X庄”项目包装建设。将村委会打造为游客接待中心,改扩建接待中心300㎡(将现有村委会进行打造,综合利用);修建休闲观光垂钓区40亩左右,建休闲亭子4个,步游道2km,美化绿化等,配套建设垂钓区、生活区、采摘区三个区域中心。

15.X村“希望”陶厂建设。X1组老砖厂配套建设制陶陶厂一座。

(三)推动“3产”发展,做好惠民兴村文章。

依托现有产业资源,按照“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发展思路,着力壮大培育枇杷、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骨干增收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1.强化种培结合,补足产业发展后劲。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导”的思路,扩大“3产”种植面积,实现产业满载发展。二是发挥农民夜校作用,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土专家”作用发挥,突出管理季节性,全面开展“3产”管理技能培训,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2.落实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按照“园区示范”思路,建设老鹰茶示范园区100亩,生态茶园示范园区100亩,猕猴桃自由采摘园区50亩,枇杷采摘观光园区300亩。同步探索有条件农户发展民宿5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狠抓龙头建设,促进产业高效发展。狠抓产业合作社发展,下大力气规范合作社运行,全力推进合作社在产业管理、包装、营销等方面统领作用,实现产业质、量同步高效发展。

4.突出特色发展,探索产业品牌效应。依托现有茶叶资源优势,探索“X生态茶”品牌发展,突出抓好“老鹰茶”特色品牌,探索“公司+农户”协议经营模式,实现茶叶产业品质提升、工厂加工、市场营销。

5.培育发展载体,实现集体经济增长。大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采取“筑巢引凤”模式,探索X村“民生茶厂”、“X庄”项目包装建设,通过“政府搭台、老板唱戏”方式合作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大兴文明新风,做好文化繁荣的文章。

探索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创新载体、探索渠道,实现X村“大融合”发展。

1.强化阵地建设。强化村活动室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把活动室打造成集文化、休闲、学习、宣传阵地,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形成。强化“农民夜校”建设,配套软硬件设备设施,畅通办学渠道,拓宽办学思路,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把农民夜校变为倡导文明新风的主战场。

2.创新载体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与“三八妇女节”、“三月三文化节”、“五一劳动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度高、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探索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组织开展春季“农民运动会”、三月“采茶节”、五月“枇杷节”、八月“猕猴桃节”等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

3.突出示范引领。开展“党员示范岗”、“五行文明户”、“X 好人”、“产业发展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自觉形成良好文明新风。

4.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村文艺队、老协、党员活动小组等团体组织建设,通过“传、帮、带”作用,提高村民参与支持村级事务和生产发展积极性。

(五)发展社会事业,做好全面进步文章。

加强对教育、卫生、医疗、信贷、社会救助等国家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自觉享受国家政策的意识水平,强化政策扶贫力度。

1.教育扶贫。加强对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的惠及率,确保贫困户子女就读政策全覆盖。

2.卫生扶贫。加强对卫生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贫困户就医费用微支付。加强卫生医疗巡查力度,由卫生院牵头,定期开展上门问诊。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基本医疗设备设施,提高村级医疗服务水平。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3.文化扶贫。按照国家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适时更新图书等文化产品,支持民间文化艺术发展。

4.科技扶贫。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X年培育3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建成3个以上产业示范基地。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

5.社会救助保障。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对持有残疾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户,按最低缴费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建设,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二)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建设合力

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战略机遇,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用民主协商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村公共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

县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XX县XX村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农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达成: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二、发展原则: 1.尊重现状·合理布局 2.整体推进·重点先行 3.设施配套·技术可行 4.传承历史·突出特色 5.注重文化内涵 三、发展目标: 搞活农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实施村庄土地环境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将李家源、阿东村建成布局合理、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成为陕西省深度贫困村整治振兴的示范村。

四、资金来源: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1.移民搬迁工程:XX万元×300户=XXXX万元 2.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约XXXX万元 3.旱改水项目:XXXX元×XXXX亩=XXX万元 4.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5.城乡发展建设项目 6.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 7.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8.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 9.乡村教育文化体育发展项目 10.其他政策性扶持项目 五、特色产业: 1.建立万亩新品种苹果基地 2.美丽生态乡村体验基地 3.种植业 4.养殖业 六、乡村新格局: 新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乡村超市、医疗站、文化站、接待站、食堂、幼儿园、图书馆、公共浴室、文化体育广场、3A级公厕、沼气池、涝池、养殖场等。 村庄道路、居民区实现绿化、美化。 七、创新机制:

乡村振兴十四五发展思路规划

乡村振兴十四五发展思路规划 X、注重产业融合,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X)发展优势规模产业。按照“一区三园”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蔬菜、甜叶菊、油茶、脐橙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挥品牌优势,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物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建成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脐橙产业,建成集生产、观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油茶产业,建成集科研、育苗、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甜叶菊产业。到X年末,发展稳定脐橙X万亩、甜叶菊X亩、设施蔬菜X万亩、油茶X万亩,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X个,初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总收入达X亿元以上。 (X)积极发展有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继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到X年,X个行政村均实现有X项以上特色产业,X个以上产业基地,形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家,带动农民就业X万人,人均增加收入X万元。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市级以上X家;培育农产品加工型企业X家。

(X)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的城乡互动产业。重点发挥城郊优势,发展白鹭古村、田村花灯等传统文化特色旅游,发展大埠垂钓体验、湖江水上体验等参与体验收特色旅游,发展宝莲山、寨九坳、韩坊万象山等生态景观旅游,发展江口都是客乡村、五云蔬果小镇等农业体验旅游,结合不同乡镇特色,在每个乡镇错位发展不同的休闲农业业态。到X年末,建成X家以上国家XA 级旅游景区、X家以上XA乡村旅游点、星级民宿X家以上,初步建成乡村旅游项目X个以上,打造X个休闲农业示范点,X家采摘园,X个田园综合体,创建X个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其中市级以上X 家。接待国内外旅客X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达X亿元以上。 (X)积极发展农村微田园产业。创造条件把村民的住宅中多余的房间与种植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由集体经济组织租赁对符合利用条件的村民住宅进行合理改造,租赁合适的闲置土地进行田园改造,采取充分休闲民宿、体验农田等模式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居住、到农村种植,提升村民的住宅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提升村民房屋价值、土地价值,从而使得村民真正从本身固有的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到X年,创建微田园X户以上。 X、注重全民培训,在“人才升级”上求突破。(X)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引导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

乡村振兴规划内容

***二十五站村 (一)生态文明振兴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 度,全面禁止对环境有生态破坏的项目,推动居民现有产业结构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转变,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支持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加快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机制,鼓励发展度假民宿等新型租赁业态。 (二)风貌景观振兴 1、乡村景观环境提升 对农户庭院围栏进行改造,推进庭院美化工作,统一采用木质围栏,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同时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内以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工作。 2、乡村建筑风貌引导 二十五站村现有新建2 个住宅小区为砖混结构多层建筑,建筑风格采用北欧风格,建筑质量较好。村庄中南部新建安置小区,建筑质量较好,为米黄色墙蓝灰顶建筑,有1层和2 层两种户型。沿县道202 两侧为一层砖瓦结构建筑,但相对破旧,质量不佳,整体村庄建筑风貌特征不协调、不

突出。规划考虑的***为口岸贸易型,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同时考虑到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多为北欧风格。规划二十五站村的建筑风格采用北欧风格,建筑色彩规划本着“明快、大方、温暖、和谐”的原则,并融入城市色彩,确定总体色彩以暖色系为主基调,代表基本色为米黄色、杏黄及杏红色,点缀色为较深一点的暖色调或白色;坡屋顶以砖红色为主色、天蓝色、黄色为辅色,在此基础上,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色彩丰富又统一和谐的色彩。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设施 保持村庄现有的 肌理,形成多组团、方 格网状的路网结构。在 沿路重要出入口、节点 处设置道路标识。 到2022 年底,将 村内还未硬化的五条 共计1712 米巷道,二 十五站村南小区有11 条巷道共2330 米全面 硬化。

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编制模板)

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本项目涉及13个乡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通村道路及村内道路,桥涵工程,道路绿化工程,广场绿化工程,文体活动广场工程,照明工程,公厕工程,立面改造工程,村室规范化建设工程等。 主要运营内容包括道路养护维修、加固路肩及边坡、疏通边沟、排除积水等;桥涵工程运营维护内容为对桥梁各部分进行保养;绿化工程运营维护内容为苗木的修剪、浇水、施肥、除草、防病虫害、栽植、补植等日常的养护;文体活动广场的运营维护内容为广场器材设施的管护维修;照明工程运营维护内容为路灯太阳能板采光面的清洁以及各个组件的检查和更新维护;公厕工程的运营维护内容为清扫保

洁,照明、盥洗、水冲等设施的维修维护;立面改造工程的运营维护内容为墙体外立面的补刷、标语图画等内容的更新补画;村室规范化建设的运营维护内容为村室屋顶及地面修补,门窗的检修和油漆、上下水管道、消防、强电、弱电、通风等公用设施的维护及管理。 项目投入总资金:本项目总投资为100,000.00万元 项目建设期:4年 1.2资金筹措方式和融资平衡情况 资金筹措方式: 融资平衡情况: 1.3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3.1项目建设的背景 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保证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2、项目建设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需要 1.3.3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良好的发展机遇 2、得到工程建设周边群众的支持 3、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项目建设单位决定对易涝点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治理,以保证保障居民安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得到政府的重视。 4、技术可行

乡村振兴-特色主题规划方案

乡村振兴-特色主题规划方 案

目录 一、主题是的灵魂 (3) 1、主题定位 (3) 2、主题内涵 (3) 3、主题表现 (3) 二、主题乡村五大类型解读 (4) 1、民俗类 (4) 2、创意类 (4) 3、影视动漫IP类 (4) 4、艺术类 (5) 5、产业类 (5) 三、案例分享:大力水手村 (5) 四、主题村规划的三个步骤 (7) 1、找准定位 (7) 2、互动体验 (8) 3、开发衍生产品 (8)

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发展乡村旅游,首先需要构建自身人才体系;其次要立足自身优势,寻求“长板”突破。主题乡村建设能够更好发展当地“长板”优势,是乡村旅游开发的有效实践方式。 一、主题是的灵魂 主题是乡村旅游之魂,像乡村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主题指乡村旅游目的地所反映的主要题材,是乡村旅游资源、市场定位和核心项目所反映出来的核心旅游产品内容及形象。 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资源优势和潜力、外部环境与文化导入是主题乡村开发的背景支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乡村主题开发的内容。 1、主题定位 有特定的独具匠心的特征概念,是产品开发的主线 2、主题内涵 明确产品的卖点,面向的客群,产业的依托。 3、主题表现 区域内的建筑物、服务设施、景观、活动、商品、美食等,都与所要传达的主题有关。

二、主题乡村五大类型解读 1、民俗类 以当地典型民俗文化资源为依托,提取核心文化元素,发展该项文化体验类主题产品,构建特色乡村品牌。 主题或亮点:在地特色文化与民俗的核心提炼 资源依托:特色民俗文化 典型案例:圣诞老人村、忍者村、学士村、五渔村 2、创意类 在资源没有突出特色和利用潜力的情况下,通过无中生有的创意手法,精准选取可发展主题,并开发主题系列产品。 主题或亮点:无中生有的优秀创意 资源依托:生态环境与区位条件 典型案例:妖怪村、萌木之村 3、影视动漫IP类 依托影视动漫类IP,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导入主题系列产品,形成该IP主题的整体环境和氛围。 主题或亮点:影视动漫IP 资源依托:符合影视场景的空间与氛围 典型案例:蓝精灵村、大力水手村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最新)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结合X村实际,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支两委综合研判,拟定X村X—X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X村位于X乡西北部,海拔介于1400-1770米之间,距X县城28公里。全村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1.6亩,X年人均纯收入7400元。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72户1055人。X村为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24人,X年已实现村摘帽、户脱贫。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县、乡建设目标,努力把X建设为“富裕、和谐、文明、宜居”的新农村。 三、建设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在上级政府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规划内容 按照“壮支部、固基础、强产业、兴新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X村实际,重点做好“4篇”文章。 (一)强化支部建设,做好示范引领文章。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面强化X村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1.加强“党员之家”建设,增强党员“归属感”。完善现有党员之家活动室功能,配套《党员活动规则》、《党员之家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增添必要文娱设施,真正让党员之家成为党员活动根据地、休息驿站,提高归属感。 2.统筹“活动基金”使用,增强党员“获得感”。统筹现有党员活动基金,完善《党员活动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党员活动基金在党员生日、大病、重大节假日、评先评优等方面使用管理,让党员切实感受到支部关心关怀,增强党员获得感。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1)

XX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XX辖区面积5000多亩,耕地2800亩,现有户数60户,人口170人,人均土地16.5亩,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二)建设规模:建成文化活动室1处150,住房60套,养殖圈舍60套。住房及羊舍为砖混结构,其中:住房建筑面积66,凉房面积16,院落面积168,羊舍面积84,活动圈面积108,活动圈遮阳棚面积16。 二、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组织振兴为保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以文化振兴为抓手,以生态振兴为主题,提出“五大振兴”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把XX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发展模式 (一)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在加强政治领导中实现组织振兴。围绕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运用机制,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基层党组织聚焦中心任务, 1

聚力全面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述职评议,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突出主体作用,在建强基层堡垒中实现组织振兴。围绕脱贫攻坚,加大产业型党组织建设力度,实现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探索体验式、开放式组织生活,积极推行创意组织生活,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突出队伍建设,在锻造骨干力量中实现组织振兴。高素质基层带头人队伍是实现组织振兴的关键支撑。大力实施农村“火车头”计划,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机制,拓宽选人渠道、拓展发展空间、明确退出机制、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壮大“项目书记、产业书记”队伍,着力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 (二)产业振兴:一是以产兴村和产业振兴为引领,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绿色、特色农畜产品,充分利用XX示范村养殖园区为优势,种植纯绿色无污染小麦2000亩,打造巴美肉羊养殖、特色养殖(鸵鸟、狍子、七彩鸡等),以绿色特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同时带动

2018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项目

附件1: 2018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省级现代农业 产业园创建项目申报指南 一、建设目标 以荔枝、柑橘柚、菠萝、芒果、茶叶、南药等岭南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聚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化绿色产品引导、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构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益机制,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全产业链开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带动农民增收。 二、申报条件 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规划布局、主导产业、科技支撑、农民增收、绿色发展、政策支持、管理机制等7方面要求: (一)规划布局合理。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全面统筹布局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重点突出二、三产业板块。 (二)主导产业突出。突出南亚热带及热带特色资源优势,围绕荔枝、柑橘柚、菠萝、芒果、茶叶、南药等产业中的1个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要求。 —1 —

1.种植规模。种植的荔枝、柑橘柚、菠萝、芒果、茶叶、南药等,形成规模化加工原料生产基地,能够满足供应加工原料。 2.产值规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农业产值50%以上; 3.产业化规模。种养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产加销一体化,有一批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产品加工(物流)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二三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50%以上。 (三)科技支撑有力。现代生产要素集聚,主导品种优良,生产技术先进,设施装备领先;龙头企业建有研发机构,与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协作关系,科技研发投入大,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 (四)带动农民增收显著。规模经营显著,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园区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五)生态绿色发展。农业生产清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高,果茶菜等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成效显著,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耕地质量逐年提升;经营品牌化,创建了一批名牌农产品,形成地方公共品牌;无公害农产品全覆盖,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50%以上;质量可追溯,主要农产品或加工品实现质量可追溯。 (六)政策支持到位。当地政府制定出台扶持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投融资方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工商资本 —2 —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提纲【参考】

XX市XX县乡村振兴规划 (参考提纲)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就 二、主要问题 三、面临机遇 四、规划衔接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目标定位 四、发展策略 第三章乡村空间布局规划 第四章乡村产业振兴规划 第五章文化与旅游规划 第六章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宜居乡村建设规划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第九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章农业设施布局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二章乡风文明建设

第十三章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第十四章体制机制创新 第十五章重点项目库 第十六章时序安排 第十七章保障措施 第十八章规划附图 (1)乡村综合现状图, (2)乡村建设现状图, (3)县域乡村设施综合现状图,(4)乡村空间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5)乡村人口空间分布规划图,(6)县域城乡空间结构图, (7)乡村空间布局规划图(一张蓝图),(8)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9)县域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图,(10)县域乡村农业发展规划图,(11)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图,(12)县域乡村农业设施布局图,(13)县域乡村体系规划图, (14)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图, (15)县域乡村风貌分区规划图,(16)县域农房建设引导图,

(17)生态安全格局图, (18)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规划图,(19)县域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20)县域乡村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21)县域乡村综合交通规划图,(22)县域乡村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23)县域“四古”保护规划图,(24)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时序规划图,(25)近期建设规划图。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参考提纲)第一章现状分析 一、现状与基础 二、特征与问题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第三章乡村产业体系规划 第四章乡村产业生产体系规划 第五章乡村产业经营体系规划 第六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第七章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库 第八章保障措施

乡村振兴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方案

乡村振兴农业综合体项目 建 设 方 案

目录 一、概述 (6) 1.1、建设背景 (6) 1.1.1、国家政策 (6) 1.1.2、农业部政策 (6) 1.1.3、省内政策 (7) 1.2、建设背景 (7) 1.2.1、农业信息化推进策略 (7) 1.2.1.1、四大目标 (7) 1.2.1.2、三大工程 (7) 1.2.1.3、十大任务 (8) 1.3、建设目标 (8) 1.4、建设意义 (9) 1.4.1、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 (9) 1.4.2、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10) 1.4.3、智慧农业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 (10) 1.5、建设内容 (10) 1.5.1、建设农业物联网 (11) 1.5.2、建设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大数据管理平台 (11) 1.5.3、建设全过程可视化平台 (11) 1.5.4、建设农情预警中心 (11) 1.5.5、建设全流程农业数据库 (11) 1.5.6、建设全周期溯源信息平台 (12) 1.5.7、建设智慧农业生产公共接入平台 (12) 二、现状分析 (13) 2.1、农业管理现状 (13) 2.1.1、数据采集困难 (13) 2.1.2、信息普及困难 (13) 2.1.3、会商培训困难 (13) 2.1.4、监管追溯困难 (13) 2.2、农业生产现状 (14) 2.2.1、传统农业特征明显 (14) 2.2.2、盲目使用化肥农药 (14) 2.2.3、灾害抵御能力不强 (14) 2.2.4、生产积极性不高 (14) 2.3、农业物流现状 (15) 2.3.1、渠道不通 (15) 2.3.2、技术落后 (15) 2.3.3、信息滞后 (15) 2.3.4、多元无序 (15) 2.4、农业市场现状 (15) 2.4.1、市场分析缺乏 (15) 2.4.2、竞争能力弱小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