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

篇一: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指导地位,是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虽然我们提倡市场经济,但我们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双轨制经济制度,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而且对于私营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竞争力和没有影响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就应该全面发展,避免短板效应,早日富国强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论体系按劳分配合理性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结果确实发人深思。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而他的思想依然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已经有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横跨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经过不断的学习,我们应该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正如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但不可避免的就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这种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这显然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尤其是不断的无产阶级斗争更是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科学理论。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社会孕育了市场经济,而马克思主义诞生与资本主义社会,所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我觉得,讨论问题重点和假设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在市场经济中,有两种价值理论体系,“价值论体系”和“供求论体系”,可以说它们既合理又需要被否定,因为依据的评价标准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得出的结果不能相提并论。“价值论体系”是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不是永恒的的。“供求论体系”则是为缓和阶级矛盾、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是从根本上肯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的。

我不去评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好与坏,我也没有这种能力,我只是谈谈我对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的浅薄的认识。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肯定了价值论体系中的按劳分配的合理性,也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只有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学,才能吸收“价值论体系”与:供求论体系“的科学成分。所以,我国的市场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应该是本土化的,不能单纯的靠理论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对各种经济理论的消化和吸收,应该学会鲁迅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继承和发扬。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劳动人民自觉选择的一种社会发展形式,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首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统一性:第一,市场机制可以再社会主义社会中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市场机制和按劳分配都是以个人利益的独立性和排他性为基础;第三,按劳分配与等价交换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第四,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存于价格分配机制中;第五,按劳分配与竞争机制都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

其次,市场机制的缺陷性需要社会主义制度去克服:第一,市场经济主导是资本,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肯定劳动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第二,与市场经济贫富两极分化的分配机制不同,社会主义将逐步消灭剥削,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三,与市场经济物本位的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同,社会主义维护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尊重和保护劳动者。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国到底算不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呢,我觉得不是,因为目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有限,不具备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虽然我们强调我们

是市场经济国家,甚至有让西方国家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才出手“拯救”欧债危机的说法,我一直在想,他们为什么不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我认为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利益,因为中国的某些产业依然是国有控股,比如航空、铁路、能源、电力等有关国家命脉的产业,这些产业是计划经济,外资企业只能合作,不能深入,话句话说,就是不能将他们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作为反击措施,他们就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影响中国经济在世界贸易的发展。我认为,中国这样做很有必要,我不否认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但这些支柱性产业中国必须控股,看看我们身边那么多合资产品,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大型机械产品,有多少已经被国外企业控股,中国只不过是一个廉价的工厂,污染的承载地,所以国家在注重某些产业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才有可能富强兴国。

我不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它的指导,也在践行它的理论,现在,在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以创新求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积极应对挑战,以广阔而深邃的理论视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新局面。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国家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在批判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现在的社会是处于一个转型时期,问题的存在是一个正常现象,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只要我们人人都尽力,那么国家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篇二:马克思主义论文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 理论实践面对面”

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马克

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当然,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理论不是万能的,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这也说明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特地进行了社会实践。

一、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国家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是遵循这一取向的。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获得重大发展的沃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等一系列重要成就。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真理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变化,使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必然随之发展、创新,以适应新的要求。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

于当前的经济问题有理论上的支持。

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产生了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艰辛探索、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贡献、江泽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论述和新成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创新理论

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新时代新形势必然会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2、

3、

4、

5、

6、

虽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但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当前出现的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反应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会受到了历史的限制。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基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东西发展,南北发展差距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国内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与服务业不完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本理论,为解决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们要继续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更好地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自觉反映时代大势,愈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恩格斯在1887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按照这种观点,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

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是发展的理论,这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其一,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实践,特别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它的一切理论观点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刻源泉和动力,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够如实、及时地反映实践的发展变化,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另一方面,哲学诚然要解释世界,但更根本的是改造世界,为此,它坚持理论必须不断地被运用于实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最终检验。离开无限丰富、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其二,它的科学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概括和吸收近现代科学的一切成就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不是什么宗教教义,它严格地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某种先验的概念、原则、公式出发来看待自己的一切理论观点。其三,它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不同,也有别于现代西方一些自命不凡的哲学,它从来都不主张自己已经结束了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诚然有它的体系,但这个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为后人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它可能而且必然要求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当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不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及其后期,站在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所创立的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和人类历史经验包括以往人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

的。这些基本观点包括:辩证而又唯物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而又唯物的认识论;辩证而又唯物的历史观等等。

这些基本原理之所以有价值,因为它们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在后人掌握、运用这些原理的时候,当然必须从他们所处的具体实际出发。因此,即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必须不断地以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人类社会的新经验和新认识来充实和丰富它的内容,否则它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这已为中国和其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在20世纪的发展实际所证明。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必须反对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即认为中国的国情是如此的“特殊”,以致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不适用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科学分析证明,这种“中国特殊论”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指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是,中国的国情又的确有自己的特点。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中国历史和现实时,必须充分注意这种特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生根,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也才能彻底驳倒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合乎中国国情的论调。

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事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在党内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公式化的教条主义。30年代初,此种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挫折。为了从哲学的高度克服教条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毛泽东带头研究哲学,写下了诸如《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杰出著作。他把对教条主义的批判特别地提升到哲学方法论、认识论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仅使我们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党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问题在于,革命胜利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是否仍然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特点?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做出了艰苦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左”倾思潮,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某种“本本”出发,从抽象的公式、概念出发,超阶段地提出建设所谓“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主张。为了克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教条主义,邓小平积极支持并引导了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他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结合,使我们党不仅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而且形成了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把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而所谓问题,“就

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89~290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它把握、理解和解决时代重大课题的程度和水平。走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紧紧抓住世纪之交乃至下个世纪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灵敏反映、准确把握和科学解答中,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列宁说:“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它就不能不反映出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注:《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5页。)那么,当代“社会生活条件”出现了哪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所不得不格外重视的异常剧烈的变化,向人们提出了哪些必须研究或探索的重大时代课题呢?

1.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其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所谓经济全球化现象。

人们列举了资本的“全球化”的种种表现:跨国公司、跨国资本、跨国经济组织的急剧增加,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出现了国际化的劳动分工,国际信贷经济得到发展,资本调控进入跨国公司结构,生产系统和劳动过程日趋灵活,非中心化经济逐渐形成,标准化的市场和消费模式的指数不断增长,社会综合保障的

信贷制度日益扩展,新价值体系开始创立并得到实际运用。经济全球化还造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在这种社会秩序中,由于取消了社会和资本之间的界限,资本自身变成社会性,从而一切用于社会再生产的条件都已直接被资本吸收,资本的控制呈现出普遍化和迅速扩散的态势,而不再像19世纪那样,集中封闭在

一个地区;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跨国公司其职能也已发生变化,它不再为一个国家服务,而是有它自己的联盟,为它自己的公司服务,为全球资本主义服务,一切都以它的资本增值和再生产为转移。总之,经济全球化表明,资本的控制真正达到了国际化的程度。有鉴于此,一些人士断言:在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与国家将成为历史的“陈迹”。

应该区别三种意义上的“全球化”:一是作为当代资本主义客观发展状况或趋势的全球化;二是对现实的全球化现象所作的理论探讨;三是一些大国传媒与资本共谋而进行的“炒作”。对于第一种意义上的”全球化”,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深入地研究,揭示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对于第二种意义上的“全球化”,即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存在于一些严肃认真的理论探讨之中的“全球化”理论、思潮,马克思主义者要认真对待,将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批判地分析,转化为自身的研究课题,尽可能说出一些新的道理来;对于第三种意义上的所谓“全球化”,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给以足够的警觉。

人们注意到,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解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段话是许多讨论全球化现象的学者(甚至包括那些并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士)经常加以引用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

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页。)国外一些学者如阿里夫·德里克甚至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能够写下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极其恰当的描述文字,对于他们那个时代而言是显得奇怪的。其实,马克思在上述文字里所表述的思想在稍早一些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清楚地阐发过。马克思所以能在资本主义尚处在幼年的时候就对其做出了今天还令世人惊奇的预测,归根到底,源于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源于他对资本的本质的科学把握。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按其本性来说,是天生的国际派,由于它活跃在世界舞台上,造成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造成了交往的普遍化,个人的狭隘地域性的存在愈益被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所代替。人们在惊讶于马克思的天才预测的同时,可能会感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许多重要思想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注意,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某种简单化、庸俗化和片面化理解的重要原因,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有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再认识再研究的必要;另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毕竟出现了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当年那个时代所不曾具有的变化,毕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变化、新的问题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而不能简单复述经典作家的原有见解。

譬如,经济全球化是否将导致民族、国家的消失呢?这个问题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应该看到,整体化是以分化为各自利益不同甚至对立的民族为前提的。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普遍交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不断加深并未消融各民族不同的特征、价值追求的差别,毋宁说是以这种差别为

前提的。因此,各民族在普遍交往过程中所呈现并发展起来的民族性、民族特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规定。因此,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民族、

国家是不可能消亡的。取消了各民族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的一体化“同质世界”本身是一个单调的世界,是不会得到大家认同的。事实上,在主要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唱主角的全球化浪潮中,国家在推动资本的扩张,在维护本民族利益方面始终承担着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还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存在着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民族、国家间的不平等现象。当然,民族、国家的职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发生变化,研究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向,特别是造成这些变化的社会物质条件,我们能够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社会共同体,关于民族、阶级和国家的理论。

再如,经济全球化使得对现代化问题的反思格外地突出出来。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就兴起一股对现代化的批判浪潮,后现代主义是其中的重要一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这种反思批判进一步加强了,后殖民理论等思潮进而取代后现代主义成为“显学”。西方现代化理论包含着合理的因素,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导。对现代化的反思、批判并不构成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拒绝追求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加速现代化建设的理由。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因而,在这里,问题只可能转化为对西方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性反思:这种现代化发展道路真的具有普适性吗?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怎样独立自主地选择适

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问题能否归结为单纯的经济总量的增加,如果不能,怎样科学地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本身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系?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将会促使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还有,经济全球化是否消除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呢?笔者认为,全球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是使这一矛盾具有了新的更加普遍化的形式。全球化既然从本质上是资本的国际化,那么它就必然地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异化形式。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所担负的一个重大历史使命,是深入研究、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丰富、深化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科学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据以展望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是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对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联的。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100年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在世界上广大的地域内成为现实。但是有三个必须引起注意的历史现象。其一是社会主义并不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那样,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中诞生。它诞生的地方倒是在资本主义欠发达的国家,甚至是很不发达的国家。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建立起来以后没有能长期保持。其三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一些国家程度不同地面临着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繁重任务。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产生的问题,当然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否首先在那里崩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明白无误地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须,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要否定,是因为资本主

义制度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而一种社会制度,在它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是不会立即被否定的;另一方面,革命的实际发生,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急剧尖锐化以外,还有赖于现实的革命条件,而这些条件并不是人们事先所能完全预料、设计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生前多次拒绝了对一些国家是否或者什么时候爆发革命进行预测的请求。

恩格斯逝世后相继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震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即使被认为是处于稳定发展的战后阶段,资本主义造成的地区冲突、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也是接连不

断。所有的历史事实一方面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经得起考验的;另一方面又表明,资本主义的大厦并不是到处都很容易被冲塌的。

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在原来资本主义不发达或很不发达的国家,因而,这些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能不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难。虽然不同国家的情况有别,困难的程度各异,但造成困难的原因多少都与这些国家原有的资本主义不发达而导致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有关。可惜,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就能自动地带来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如果不能这样,那就把这种制度搞得更“纯”一些。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世纪后半期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发生的改革,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归根到底要能适合该国的实际,要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努力探索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优越性

得以充分发挥的中间制度层次,而这就需要改革。人们有理由相信,也有理由希望,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这种改革经验能够被提升到更加系统、成熟的理论形态,从而大大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域。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只要不抱偏见,就会承认,这一挫折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失败”,但这一重大挫折也的确表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远未达到成熟的形态。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挫折,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新突破、新发展的契机,能否把握好这种契机,关键在于是否科学地总结和消化历史经验。应该说,人类在20世纪确实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经验宝库中的最新内容。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不可推卸的一个重大责任,就是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这对于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

突出现象。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所以重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必须以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为其坚实的基础;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说,20世纪的面貌是大大地改观了。本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标志着科学新时代的到来。40年代以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宇宙航行、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70年代以

来,以微电子学、网络技术、新的生物技术和生命复制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主体的高科技群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开辟了许多新的生产领域,为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创造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宽广的可能性。知识经济的兴起更是大大缩短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之间的“时间差”,科学研究本身,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宽和深化了人们的世界图景,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劳动组织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使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的认识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研究这些新的变化、新的影响,利用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新认识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脱离当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想象的。

绿色低碳环保作文

1.“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理念还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低碳生活”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 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成为低碳一族、环保达人。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低碳不以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从点滴做起。有人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我的一个同事从去年开始就随身带着水杯、筷子,他说这样既卫生也减少了使用一次性水杯和一次性筷子;比如周末钓鱼一个钓友说他一周就花了5角钱,他骑自行车上下班,在家吃饭,只花5角钱坐了一次公车。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即产生、使用和消费一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我身边有很多低碳的榜样,我自己也有一些低碳的生活习惯,比如夏天很少使用空调,尽量双面打印文件;比如我昨晚考虑低碳生活呢,晚饭全素,注意节水,没看电视、没开电脑,9点就睡觉了。呵呵。我想,低碳方式生活,就是不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低碳”还得能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呢。其实,低碳生活也是低调生活。

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3000字论文

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 导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外过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确定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农民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低碳环保作文8篇

低碳环保作文8篇 本文是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导语:低碳生活,低碳环保,从我们做起,从节约资源开始,从点滴做起,我们都要争做成为低碳环保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8篇关于低碳环保的作文,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篇1:低碳环保,从我做起我们知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减碳的因素,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不仅是优良传统,更是环保意识的体现,我们一定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让生活更加绿色,让地球更加和谐。虎年春节,我开始了自己的低碳生活。 全球气候变暖,南极的冰川消融的速度在加快,海平面将急速抬升,地球上的生物将有灭顶之灾。我告诉爷爷,这都是碳过多排放惹的祸。春节时候,我们没有像往年买上许多烟花燃放,只在除夕燃放过一次鞭炮,能起到欢腾喜气的气氛就可以了,否则产生的二氧化碳实在是太多,家家户户累积起来,排放量实在惊人。我通过互联网发出呼吁,农民秋收后不要在把麦秸集中焚烧了,可以变废为宝,卖给专门公司制作成成型的燃料,既能产生经济效益,有能节约环保,保护地球。 爸爸学完驾驶,拿照后准备买私家车,我们一定要合计合计,千万不要只图便宜去购买碳铅排量超标的汽车。我查阅了资料,现在的汽车尾气排量一定达到欧Ⅳ标准,而且到一定时期必须去年检,符合标准。能不使用汽车,可以用自行车、电瓶车代步。

植物可以吸收很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很多氧气,还能防洪减灾。呼吁大家要多植树,节约用纸,不要滥砍滥伐。 每个家庭都像我们这样做出实际行动,低碳的生活将多么美好。篇2:我的低碳生活,我的美丽家园 “低碳”这个词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低碳也是因为现在的人们终于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创造出的这个词。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处处“低碳”,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一切从出行开始,我出门尽量少坐出租车,距离短的就步行,距离长的就坐公交车。我发现,一段时间后,我既节省了路费,又锻炼了身体,真可谓两全其美。 接着,就要从节水做起了。我尽量用洗衣水来清洁马桶、拖地……每次喝水,我会记着要喝多少就接多少水,绝不多接,节约饮用水资源。慢慢的,我发现,地拖得越来越干净,连我都能照的出来了。 最后,就是节电了。一到晚上,我们家就灯火通明,每个房间的灯都开着,有时,电视机前没有人,电视依旧开着,浪费了不少电。我告诉爸爸妈妈,离开房间后要随手关灯。不看电视时,记得将电视关闭,并且少用电脑。在白天,能不开灯,就不要开灯。我们一家人都那么做,我相信,我们家的电费一定会少不少的。两个月后,妈妈再去交电费时,发现少了好几度电呢! 我从网上了解到:在北京,人们为了让汽车少排出尾气,有了单双号汽车在不同日期行驶。制订了无车日,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低碳生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恩格斯在1887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按照这种观点,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是发展的理论,这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其一,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实践,特别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它的一切理论观点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刻源泉和动力,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够如实、及时地反映实践的发展变化,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另一方面,哲学诚然要解释世界,但更根本的是改造世界,为此,它坚持理论必须不断地被运用于实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最终检验。离开无限丰富、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其二,它

大学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

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22期 ◆李志军/黄明伟 把握当代大学生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在创设魅力课堂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其具有系统性、专门性和集中性等特征,因而成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一些课堂教学蜕变为“娱乐课堂”、“尾巴课堂”的现象也悄然出现。中央财经大学在强化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魅力课堂创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创设经典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简单的“你说我听”和“你打我通”。照本宣科式的讲授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要取得明显效果,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切入上要讲究方式方法。在讲授每一门课程的每一章节知识点之前,采取经典案例导入、经典文章导读等方式,在引发学生思想“共鸣”的基础上,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引导到相关教学内容上来,往往有利于推动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时,先通过分析洪秀全的“三本书”与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两篇文章的区别,来阐发农民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进而指出中国革命为何只有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等等道理。 二是创设对话课堂。从本质上说,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思想的“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过程;而在人的正确思想“内化”的过程中,又往往会历经多次反复。教育者只有抛弃简单的灌输思维,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从“听话”到“对话”的转变,并在教育对象思想反复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加以有效的引导,正确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内化”。因此,对话课堂的创设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中央财经大学相关科任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注重精选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提问点,引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生活开展对话。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最终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教师举例“范跑跑事件”并播放“范跑跑电视辩论”视频且先不作评论,而是让学生自由发言包括开展辩论,引发学生彼此间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思想道德要求的视角对“范跑跑事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评论。学生的思想认识历经了多次反复,并在这个过程中正确思想认识得到了真正的“内化”。 三是创设体验课堂。体验课堂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或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识的课堂教学形式。中央财经大学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体验课堂的创设。比如视频体验,通过播放契合教学内容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在讲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先让学生观看影片《我的1919》,使学生对运动爆发前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系统分析运动爆发的原因;又如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价值观问题时,先挑选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然后组织开展“保尔和盖茨谁是真的英雄”这样的大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英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等。 德育与党建 35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关于低碳环保的作文15篇

《关于低碳环保的作文》 关于低碳环保的作文(一): 低碳环保 在我的记忆里,以前,天空格外的蓝,小草格外的绿,花儿格外的红,马路俩旁排列整整齐齐的大树,个个精神抖擞地挺立着,树叶绿油油地,放眼望去,就像俩列整齐的绿旗,把公路改装成了一条林荫大道,鸟儿在高大的树上盖了窝,安适的住着。早晨,推开窗,打开门,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多么清爽的早晨啊! 但是此刻,绿油油的小草,高大茂盛的树木,红艳艳的花儿,蓝蓝的天空,它们都不再轻易的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株株落满灰尘的小草,孤零零的树木,奄奄一息的花儿,灰蒙蒙的天空,污浊的空气。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 保护环境,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为了能让空气清新一点,我上学,放学坚持步行,或骑自行车。少用塑料袋,能够用环保的布袋,为了能让环境干净一点,我把垃圾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为了保护水资源,我节约用水,为了保护树木,我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多植树,多种花,不对树木乱砍乱伐。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不会引起多大的作用,但我相信,如果大家一齐来保护环境,必须会使我们的空气清新许多,让环境干净许多,让水资源清澈许多,让树木美丽许多。 我们的国家发展的很快,但是,我们决不能以破坏我们的家园为代价。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国家1949年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了大型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又称绿色万里长城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此刻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学们啊让我们把我们的绿洲呈此刻大家面前吧! 关于低碳环保的作文(二): 低碳环保 记得去年夏天,天气十分热,我和爸爸妈妈躲在家里看电视。爸爸离开沙发,走到空调下,找了找遥控器,便啪啪地按了几下。之后又走到沙发旁坐了下来,我好奇的问爸爸:爸爸,你刚才在干吗呀?爸爸说:没干什么!我不信,便穿上鞋,走到空调下,拿起空调遥控器,看了一眼,呀,原先爸爸把空调调到了24摄氏度,我对妈妈说:妈妈,你快跟爸爸说叫他把空调 关掉把,如果我们把空调关掉,把电风扇打开,那能减少多少排碳量啊!而且也为大自然节省了能源。 记得还有一次,我和妈妈要去买纸盘,由于第二天要用,所以晚上要去超市。出门时,妈妈对我说:一会到超市车停那呢?我连忙对妈妈说:不行不行!如果开车去会排出多少碳那!妈妈听了我的话,陪我走到了超市。 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潜力,我们就应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能够接近低碳生活,甚至能够到达低碳生活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经过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它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它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我们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

低碳环保作文400字精选

低碳环保作文400字精选 低碳——这两个字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低碳生活也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做到的。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低碳环保作文,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低碳环保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低碳生活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如: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用在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用节能灯替换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等。 气候变化不只是环保主义者、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你觉得你一个人的力量对于整个地球简直是

微乎其微,何必要低碳生活呢?那么你就错了,你知道吗? 一只节能灯、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能为节能减排做的贡献的确很小,可13亿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节约的能源、减少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 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低碳环保 低碳——这两个字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低碳生活也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做到的。当然,低碳也可以体现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例如:多用一次环保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减少污染。向这样的小事,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就可以发现他们。 当然,光嘴上说是不行的,我们还得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所以在这我想给大家提一些低碳环保的小建议,让大伙更好地做一个低碳小达人: 一.吃饭时,少用一次性筷子、勺子和泡沫打包盒,多用多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让地球多一份天然。 二.用纸写字时,纸可以两面写,这样,就可以减少一半树木的砍伐,多一点清新的空气,少一点二氧化碳。 三.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汽车或自行车,尽量少开私家车,减少尾气的排量,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四.洗手时,尽量做到一水多用,洗完手的水还可以冲马桶、洗菜等事情,这样就可以减少水的用量等。除了这些建议,我们身边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 摘要:本文以“改变世界”统摄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以“实践思维”作为改变世界的唯一有效思路,从实践思维的必然要求推究出改变世界必做的课题,根据课题相应把马克思全部思想分为人道主义社会学说、唯物主义历史学说、资本主义经济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又从思想表述的角度将马克思著述分为理论主导和实践主导两大系统。文章认为,实践思维不仅是理解马克思,而且也是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唯一正确的思路。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笼盖四十年的总纲领 1845年春,马克思写下了文前引录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表明了“改变世界”这个支配了他的思想研究工作的总纲领,此时已然确立。三十八年之后,当他的全部工作划上句号时,恩格斯在他的墓前总结道:“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1]。显然, 这毕生使命的内容,就是马克思早年所定目标即“改变世界”的具体化。 如果只是看到马克思在二十七岁上一语定平生,而忽视他人生抉择的理性思考依据,那就把马克思神化了:他一个主观动念,居然能够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事实上,马克思1843年开始“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2],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并运用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完成了社会结构分析、现存社会价值批判、人生及未来社会价值确定,以及历史转化必然性的初步认定,改变世界的整体思路於1844年已初具轮廓。这就是马克思于1845年做出人生抉择,1846年便投身社会实践运动[3]的理性心理基础。由此看来,“改变世界”这一轮太阳在马克思心中升起,整整照耀了他四十个春秋的人生行程。 一个主题愈是历久不衰地被奉行,其对奉行者的人生覆盖面便愈益宽广。只要略作审顾便不难发现,“改变世界”这一主题不仅统一了马克思的主要理论思考,同时也是统一其理论与实践的灵魂。马克思的理论业绩,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举其大要,谓有两大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4]。这两大发现,前者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后者构成他的政治经济学。从思想内容看,这两大学说占据了马克思理论的主体部分;从研究时间来看,这两项研究则基本前后相续,纵贯了马克思改变世界四十年工作之始终,其中凝结了他毕生的主要精力,耗费了他四十年中绝大部分光阴。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这两大学说由于具有科学的性质,因而其作用超出了特定目的界限和实践范围,在学术和实践的实用中伸展,马克思也因此得以作为思想家在学术界发挥着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影响。马克思思想的这种科学普遍性是很容易掩盖其当时的实践目的性的。罗素就在《西方哲学史》中批评说:“把马克思纯粹当一个哲学家来看,它有严重的缺点。他过于尚实际,过分全神贯注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上。”[5]这是一位思想史家对马克思的中肯批评,然而却道出了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性特征。马克思的研究课题不是得自思想史的研究,而是在社会的斗争和思考中孕育出来的。马克思的研究成果,是直接为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群服务的。他说《资本论》“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6]所以当“《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 到理解”时,他认为这“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7]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样也是贡献给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这只要回顾 一下该原理的发表过程,就可悟出他的良苦用心。本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作了正面、系统、全面的表述,从学术价值上看,是无论如何应设法出版的;但从宣传价值上看,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论争,就不如直接诉诸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著作。所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作文十篇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作文十篇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作文范文一 人们一说到环境就会想到这一句话:“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啊!可是,人们做的不好,环保意识还不够强,靠嘴上说说是没用的,要有实际行动。 如果一天少抽一根烟,一天少开一次车,一天少砍一棵树,等等,让地球妈妈安宁,安静的睡一觉,这是多么美好啊! 人们梦中的景物是这样的,鲜花盛开,小鸟在枝头高歌,绿草如茵,荷花吐幽,柳树一摇一摆的,空气很干净又很新鲜,小河清澈见底,但是,对人类说是仙境,社会在发展,人们根本没有注意节能减排这一点,使大气层被破坏,水被污染,空气不新鲜不流畅,现在的车子是烧油的,一开车,后面的烟雾就会出来,这些对人类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我终于明白了,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就等于破坏了一个大自然。这样,动植物都会急将灭绝,死亡,我们再也吃不到水果蔬菜了,也闻不到那美味的鱼肉了,所以,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点,节能减排。在我们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为了祖国的碧水蓝天,为了祖国的清山绿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做一位环保小卫士。 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留住那一抹绿吧!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作文范文二 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可我却完全不明白到底什么样的生

活方式是低碳生活方式?我经过上网查资料,才明白,原来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现在,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使用电脑,然而,电脑里就能排出大量的碳,用一小时电脑,就会产生0.013千克的二氧化碳,由此积少成多,这些碳会毁坏臭氧层,使强大的太阳紫外线穿过大气层,对人类造成伤害。 我在家里也用电脑,当我离开电脑大约两小时,我就会关掉电脑,而不是选择待机,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碳的排放,保护臭氧层。 在暑假里,我从来都不用空调,晚上吃完饭,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运河边散步,风吹在身上,十分舒服。晚上睡觉,只用电风扇扇风,也不用空调,这样可以减少碳的排放。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过低碳生活吧,美化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家园,让地球重新恢复美丽的容貌,让人类过上美好的生活。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作文范文三 地球是我们温暖的家园,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家园里,就应该好好的爱护、保护它。现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在倡导低碳生活。最近,老师也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低碳生活的事例,使我受益无穷。简单地说,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能源等。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从节约水电、不浪费粮食等一些身边的小事做起。

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的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世界观都存在很大的理解分歧,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既坚持唯物主义同时也重视实践的哲学哲学观点,这种观点是基本正确的。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理念,分析探讨了分析其世界观的实践性与唯物性特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唯物论;实践论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马克思自己已经明确指出其哲学思想属于新唯物主义,但是对其世界观究竟作何解释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同看法,笔者认为马克思世界观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是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它内在地要求对实践、主体能动性均加以重视,以求在改造世界上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实践唯物主义属于马克思哲学观点有别于旧式唯物主义的重要分界点,而实践唯物主义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当作科学指导。 一、马克思基本哲学理念浅析 哲学界中争辩日久的一道问题是:怎么样正确理解并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义。笔者个人的观点是:用实践化世界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加以概括还是较为妥当的,可以说,马克思义义的核心正在于实践,而非一项哲学体系的构建。在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都处在主流地位,作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产物,它的某些原有思路和论点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精神,但是两唯思想却是历久弥新的,其中的唯物论、辩证法、生产力、历史观等一直被深入探讨研究着。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样用新形态表达其合理性,使之更符合时代发展精神。首先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基本理念,这对于分析它的唯物性和实践性是必然的前

关于低碳环保作文.

关于低碳环保作文 2018-01-16 关于低碳环保作文 在我的记忆里,以前,天空格外的蓝,小草格外的绿,花儿格外的红,马路俩旁排列整整齐齐的大树,个个精神抖擞地挺立着,树叶绿油油地,放眼望去,就像俩列整齐的绿旗,把公路改装成了一条林荫大道,鸟儿在高大的树上盖了窝,安适的住着。早晨,推开窗,打开门,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多么清爽的早晨啊! 可是现在,绿油油的小草,高大茂盛的树木,红艳艳的花儿,蓝蓝的天空,它们都不再轻易的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株株落满灰尘的小草,孤零零的树木,奄奄一息的花儿,灰蒙蒙的天空,污浊的空气。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 保护环境,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为了能让空气清新一点,我上学,放学坚持步行,或骑自行车。少用塑料袋,可以用环保的布袋,为了能让环境干净一点,我把垃圾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为了保护水资源,我节约用水,为了保护树木,我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多植树,多种花,不对树木乱砍乱伐。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不会引起多大的作用,但我相信,如果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一定会使我们的空气清新许多,让环境干净许多,让水资源清澈许多,让树木美丽许多。 我们的国家发展的很快,但是,我们决不能以破坏我们的家园为代价。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国家1949年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了大型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又称“绿色万里长城”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学们啊让我们把我们的绿洲呈现在大家面前吧! 关于低碳环保作文 爱生活,爱低碳 以前,我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的同时打开我的电脑和电视,关于低碳环保的作文。哪边有好看的就看哪边,从来没有管它浪费多少电,也不知道样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则网上的新闻报道让我不寒而栗:“高速公路断裂,火山喷发,高楼大厦轰然倒地,整座城市被淹没。你以为这说的只是电影《20xx》中的场景吗!科学家们已经忧心忡忡地做出预言:假如全球温度继

马克思论文 标准模板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题目:用辩证法观点分析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号:2014..... 姓名:xx 院系全称:物理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xx 上课时间:周x上午xx节 上课地点:综合楼xx 交稿日期:第十五周(12月8日) 用辩证法观点分析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内容摘要: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资金、知识、人才聚集的高地,成为发展更为迅速、竞争更为激烈、创新更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但互联网对人生活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到底有什么赎回影响呢?针对目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特点通过辩证分析法来分析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关键字 互联网辩证分析法分析有利有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用辩证法观点分析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毛泽东的《费尔巴哈提纲》中辨证了唯物主义或者说是社会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思潮,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分明时间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之上,阐述了辨证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资本论》中也详尽的阐述了唯物辩证发的实质。因此,分析问题不应片面,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更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运行、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从纸质书信到电话,再到电脑网络,我们的沟通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的普及同样改变着我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互联网已大部分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我们获得信息的首要渠道,上网也已经成为我们首选和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互联网是一个广阔而崭新的空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源自其独特的技术特性:一是数字化,任何信息都可以转化成数字进行加工处理;二是网络化,能把世界各地的用户“一网打尽”,形成即时互联互通;三是高速化,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极高的传输速度,把距离和时间瞬间融化;四是互动性,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实现了双向互动;五是海量化,带宽和容量很大,为信息洪流提供了充足的快速通道和存储港湾。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学习模式,过去我们基本上是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要查寻资料,往往只能在图书馆才能实现,在因特网上,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查

低碳生活作文12篇

《低碳生活作文》 低碳生活作文(一): 低碳――这两个字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低碳生活也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做到的。当然,低碳也能够体此刻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例如:多用一次环保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减少污染。向这样的小事,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就能够发现他们。 当然,光嘴上说是不行的,我们还得用自我的行动表现出来。所以在这我想给大家提一些低碳环保的小推荐,让大伙更好地做一个低碳小达人: 一.吃饭时,少用一次性筷子、勺子和泡沫打包盒,多用多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让地球多一份天然。 二.用纸写字时,纸能够两面写,这样,就能够减少一半树木的砍伐,多一点清新的空气,少一点二氧化碳。 三.出行时,尽量选取公共汽车或自行车,尽量少开私家车,减少尾气的排量,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四.洗手时,尽量做到一水多用,洗完手的水还能够冲马桶、洗菜等事情,这样就能够减少水的用量等。除了这些推荐,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低碳故事呢,此刻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记得2008年的时候,浙江少儿电视台到我们学校搞活动,但那是我们不明白他们来干什么,也不明白怎样环保――有时一张纸,只是有一点皱了,就当废纸扔了,从来都不明白环保,就连低碳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但是,等到活动开始时,我们明白了怎样环保,怎样低碳。原先,他们是过来宣传环保的,还特意给我们带来了一块块小手帕,上方有着其他小朋友画的环保创意画,让我们多用手帕,少用纸巾,到此刻,我擦手都还在用着那块小手帕呢! 低碳――这个词已经是老百姓们常说的一个词了,因为,此刻的地球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 的破坏,许多动物也频临绝种,臭氧层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只有此刻开始改变自我的习惯,做到不浪费,并且召集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做一个当之无愧的低碳小达人! 低碳生活作文(二):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潜力,我们就应用心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超多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 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我,改善自我的生活习惯,你就能够加入进来。低碳生活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如: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代替电子闹钟;。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用在公园中的慢跑代替在跑步机上的锻炼;。用节能灯替换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摘要:“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思想整体的核心价值命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凸显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也以此与一切形式化或说教型的伦理学思辨体系划清了界限。 关键词:马克思;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伦理主题 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57-58手稿》,是一部包含着丰富伦理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主题就是:全面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实现途径,由此也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下文试作详述。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一个实质性命题 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写下了卷轶浩繁的手稿,这些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方法特色,即马克思为完成每一项研究任务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理论准备。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二卷的时候对马克思的手稿有过这样的评价:“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大体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马克思写摘要时惯用的语句:不讲究文体,有随便的、往往是粗鲁而诙谐的措词和用语,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术语,常常出现整句甚至整页的英文。这是按照作者当时头脑中发挥的思想的原样写下来的。有些部分作了详细的论

述,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部分只是做了一些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实材料搜集了,可是几乎没有分类,更谈不上加工整理了。在有些章的结尾,由于要急于转入下一章,往往只写下几个不连贯的句子,表示这里的阐述还不完全。最后,还有大家知道的、连作者自己有时也辨认不出的字体。”但是恩格斯却认为,这些手稿是通达马克思思想体系不可忽视的起点,“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使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适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的新的研究 而日益扩大的眼界。”恩格斯的这种评价应当也适用于《57-58手稿》)。 《57-58手稿》是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对于其重要性的理解,理论界可谓智仁各言。一般来说,理论界对《57-58手稿》的关注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域,更多地强调其对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基础性意义。这种意义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以投身于经济学领域为归宿,而是要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来解剖市民社会,以暴露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灭亡的必然性,并由此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指导。因此,马克思的这些研究经济学的论著必然包含着许多超出纯粹经济学视域的宝贵思想,甚至可以说他研究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超越经济学的视界,而这一方面决定了马克思思想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作文12篇全面版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作文》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作文(一): 低碳环保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家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享受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它,伤害着它,我们的生活环境在不断地恶化。 人人都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是人类与所有生命共同的地球,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着它,也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低碳生活很简单,只要我们不浪费,就能为大自然节省一些能源、资产,为地球做一件好事。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潜力,我们就应从节电、节碳、节油、节气、节水、节煤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行动就能够接近低碳生活,甚至能够到达低碳生活的标准。我们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务必节约,比如:出门时记得要关电视、关灯,有的人想,反正出去一会儿会儿,那就不要关了,其实关一秒也是节约。 低碳生活是一件十分环保和礼貌的事,我对低碳的理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消耗。当然,低碳主要还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实,低碳生活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能够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我的生活中一些低碳小窍门就是针对节水方面的。生产自来水和处理污水都要耗费超多的能源,所以,节水就是节能。在马桶的贮水槽里放置一个可口可乐的瓶子就能够减少每次放出的水量,做到节约用水;洗脸的水能够再冲马桶;洗完菜的水能够用来浇花。别小看这些水的重复利用,积累下来,仅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就能够节约一吨以上的水。 其实,保护环境并不难做到,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心:只要拒绝使用塑料等一次性的物品,减少自己垃圾的产生,按相关的要求分类存放;不要向水中抛洒污染物,如果人人能这样做到的话,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善。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作文(二): 绿色环保低碳生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低碳一词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 低碳生活,创造绿色家园,我们要行动起来。绿色是生命的基调,绿色是礼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我眼中的马克思

我眼中的马克思 每个人第一次接触到有关共产主义,列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途径各不相同,但我想我最先知道的这些名词一定是从小在电台的新闻里听到的,但是听到新闻里的声音,我感觉马克思主义其实离自己很遥远,一定是遥远到我不能理解的地步。 后来进入大学上了党课,加上自己以前掌握的一点点最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勉强能够对一些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仅限于此,但是,但我自己阅读到《共产党宣言》时,特别是第一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诸如此类言简意赅的精辟句子时,心中那份崇敬油然而生,的确,一个能将如此深奥理论叙述得如此易懂的大师一定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人。 为了大二的马哲课程,还有我个人的对于这样一位伟人的崇敬,我找来了梅林的马克思传,以及一本上海书店出版社的《马克思画传》。书不长,有很多图片资料,然而,却从马克思小时候娓娓道来,一直到他逝世。全书的语言和黑白的图片资料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回忆忧伤。在作者的眼中,马克思不仅是一位全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导师,更是一位就在我们身边的朋友,有着我们普通人的快乐与痛苦。 马克思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友爱富足的家庭环境里,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的成就主要来源于他非凡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但是,他日后的发展却深深受到两个人:亨利希·马克思和冯·威斯特华伦男爵的影响。他在学生时代对学习十分认真,经常到学校的图书馆学习和街上的书店。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掌握了多门语言。另外,他经常去贫苦百姓家聊天,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在他十七岁时,曾经在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毕业论文中这样写到: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沉重的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做出的牺牲,那是我们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可怜的知识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我在这本《马克思画传》中读到很多蕴含了这位世纪伟人智慧璀璨结晶的精辟言论,但上面这句话最能打动我。因为那个年代的马克思处于青年时期的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了现代青年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水平。让我震惊的是,这句话是从一个年仅17岁的笔下流出,而我们17岁的时候,又有谁真正会对“亿万人的幸福”,“人类谋福利的事业”给予很大的关怀呢? 回首历史,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出生望族的子弟,把关怀劳苦民众当作生命中一项应尽的义务,本是如此困难。但我忽视了,马克思身上从小就带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独特情怀,这不仅与他的教育和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关心全人类的疾苦,希望能带领他们走出水深火热,。尽管这条人生之路充满了艰辛甚至痛苦,这种伟大的信念从来没有从他的心头抹去,终身义无反顾,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 联想到自己这次暑假实践去陕西华县支教的经历,当我读到一个高三学生写的理想“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时,全班同学竟然爆发出一阵不屑的嘲笑,说这个同学虚伪。我当时非常震惊,在我的心中,如果一个人无法为自己树立高尚的理想,那他有什么资格敢嘲笑别人比自己站得更高的希望与目标。我很认真的将马克思的这段话抄在了黑板上,当时全班鸦雀无声,我想,虽然高三的学生面对考学的巨大压力,但从思想如果只为自己着想,那么即使得到了再高的学位,于人于己又有何益? 马克思一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理想。当他学业结束回到家乡时受到母亲的不理解(研究“对生计毫无益处”的哲学),一气之下的母亲竟然没有分给马克思的那份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马克思不得不推迟婚期,这时他前往波恩教学的愿望也因为反动势力的猖獗而搁浅。但是马克思并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