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头制作施工方案

电力电缆头制作施工方案
电力电缆头制作施工方案

目录

编制目的 (1)

适用范围 (1)

编制依据 (1)

作业准备 (1)

作业条件 (2)

作业顺序 (3)

作业方法 (3)

应做的记录和提交的资料 (4)

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5)

编制目的

为了指导作业人员按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电气电缆头制作安装工作。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溧阳别桥3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电缆头作业电气(高、低)压电缆头制作安装。

2编制依据

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2.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T 5190.5-2004

2.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 5009.1-2002

2.4《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号

2.6《施工组织设计》

3作业准备

3.1

3.2

3.3

3.4 技术、措施准备

3.4.1 已核对汇流箱与盘柜侧的接线位置。 3.4.2 已对一次接线图与就地设备进行核对。

3.4.3 已对汇流箱、逆变器、升压变、开关柜进行编号核对。 3.4.4

对环境及气候的要求

1) 当在室外制作高压电缆终端接头时,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 70%及以下,当湿度大时,可提高环境温度或加热电缆,也可搭设临时工棚。严禁在雾或雨中施工。

2) 在室内施工现场应备有消防器材,室内施工应有临时照明电源。 3.4.5 所用电缆头材料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和环境要求一致。 3.4.6 电缆绝缘状态良好、无受潮,电气性能试验已完成,并符合标准。

4 作业条件:

4.1 人员配置:电缆头制作安装人员已到齐,并经过培训与考核,都参与了安全技术交底并明白作业流程和安全质量要求。

4.2 工器具配备:工器具齐全,并经过检查确定在有效期内。 4.3 材料配备:施工器具及施工材料已运至现场。 4.4 照明配备:现场照明充足,应能满足施工。 4.5 现场环境:保证施工场地清洁、无杂物。

4.6 安全配备:施工现场已具备安全施工的条件,已完成交接。 4.7 消防配备:在施工现场,配置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经过检查。

4.8 施工协调:施工过程中应及时与该区域施工的其它施工专业人员进行协调。 5 作业顺序:

(高、低)压电缆头制作作业顺序如下图:

N

Y

Y

6作业方法:

6.1高压电力电缆头制作

6.1.1首先将电缆留够备用长度,并用扎带将电缆整理绑扎好,保证横平竖直,有足

够的弯曲半径。

6.1.2根据设备情况按所需尺寸下料,剥外护套。

6.1.3保留距外护层20mm处的内护层,其余剥去,并除去填充物。

6.1.4在距内护层断口30mm处剥去屏蔽层,并用软铜线在每相的铜屏蔽层上缠绕两

圈,用焊锡焊牢,然后将三根软铜线合并后由下部引出,供接地用。

6.1.5在屏蔽层再留20mm半导电层,其余剥除。剥半导电层时应注意,不能伤及主

绝缘层。

6.1.6用细纱布将电缆头打磨光滑,并用酒精清洗干净,套入应力管,搭盖铜屏蔽层

20mm,加热固定。

6.1.7三叉口内添加三角锥后包绕填充胶,并缠绕密实充满。

6.1.8套入三指套,并加热固定。

6.1.9剥除每相芯线绝缘长度为线鼻子孔深加10mm,并将线端主绝缘层剥成铅笔头

状,压接线端子。压接不少于三道,并在铅笔头处包缠填充胶。

6.1.10在绝缘体表面均匀涂上一层微薄硅脂膏,套入绝缘管,搭盖应力管60mm,加

热固定。加热时,应从中间向两边缓慢加热,以防止起泡。

6.1.11在距线鼻子50mm处,套入相色管,并加热固定。

6.1.12将做好的终端头装在预定位置,接好接地线。弯曲线芯时应均匀用力,不应损

伤绝缘层。线芯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10倍。

6.1.13配合电气试验人员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

6.2低压电力电缆做头接线

6.2.1首先将电缆留够备用长度,并用扎带将电缆整理绑扎好,保证横平竖直,有足

够的弯曲半径。

6.2.2根据设备端子情况确定电缆长度下料。

6.2.3除去外护套、内护套、切断衬料。

6.2.4有接零或接地线的必须接零、接地良好。

6.2.5在护套与线芯接口处,先用衬料包绕,后使用J20自粘带进行密封,最后统一

使用低压热缩X指套进行密封。

6.2.6根据设备情况留有做1~2个电缆终端头的长度处压接线鼻子或直接与设备连

接。剥除绝缘长度为线鼻子孔深加5mm,套上线鼻子进行压接,压接不得少于

三道,有电流互感器时,应先穿过电流互感器再压鼻子。压好线鼻子后用锉刀

清除毛刺,然后用J20自粘带将线芯、线鼻子包扎严密封口。

6.2.7在线鼻子处按规定的相色用相色带进行包绕两层,长约8~10mm。

6.2.8将做好的终端头装在预定位置,接好接地线。同一盘内所用电缆头应固定在盘

底部支架上,成一条直线,并且扎带的绑扎方式应一致。

6.2.9电缆头做好后要挂牌,挂牌应正确、清晰、整齐。

6.3电缆头制作还应注意以下质量控制要点:

6.3.1制作电缆终端头时,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

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等应

清洁。

6.3.2线芯剥出压接前,需使用纱布将线芯打磨干净。除去其氧化层后使用酒精清洗

干净。压接前需将线芯表面均匀涂抹电力复合脂。

6.3.3线鼻子应与电缆配套,使用前需用酒精彻底清理干净。

6.3.4对于电缆屏蔽层处理时,剥除时不得损伤绝缘表面,屏蔽端部应平整。

7应做的记录和提交的资料:

7.1高压电缆终端头制作材料出厂证件

7.2电缆耐压试验报告

7.3电缆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试验报告

7.4单项电缆敷设工程完工后,及时填写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7.5单项电缆敷设工程完工后,及时完成工程照片、施工记录等。

8安全管理、(绿色)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8.1安全管理

8.1.1严格遵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厂部分);《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

管理工作规定》及《绿色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8.1.2作业人员需经三级安全教育,并在交底记录上签字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8.1.3每日“站班会”必须将每日工作中的危险点及危险源进行交底、分析。同时对

施工人员进行“三查、三交”。

8.1.4开工前,施工负责人和安全员应对安全防护设施予以确认。防护设施不完备,

施工人员有权拒绝施工。

8.1.5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参加交底人员必须签字。

8.1.6作业人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三不伤害”。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具等设

施每天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

8.1.7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十大纪律。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

统一着装,佩带胸卡。

8.2危险点分析

8.2.1本项目施工的危险点主要有1.电力电缆制作安装过程中:电缆刀划伤手、高压

放电伤人及加热器灼伤。2.高压电缆试验过程中:高压电击伤害。

1)电力电缆制作安装过程中危险点的重要控制环节及对策:

a)用电缆刀剥除电缆护套,特别是主绝缘层时,应安排业务熟练的技术工人施工,并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b)当在已带电的设备上安装电缆头时,必须办理工作票,如确实不能停电的,应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对带电体实行隔离,穿绝缘靴,使用带绝缘护套的工

具等,并安排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安装。

c)当做好电缆头接线时,应先接电动机一端,然后再接开关柜一端(指动力电缆),以免误送电。

2)高压电缆试验过程中危险点的重要控制环节及对策:

a)试验场地四周装设安全警戒带,并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有专人监护。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b)进行高压试验时,试验设备必须可靠接地,且接地线的截面不小于4mm2。

c)试验工作前,须进行安全交底,设定监护人,按作业程序工作,并严格遵守安规关于电气试验的有关规定。严禁与安装工作交叉作业。

d)合闸前必须先检查接线,将调压器调至零位,并通知现场人员离开高压试验区域。试验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断开电源,并接地放电后方可进行检查。

e)高压试验必须有人监视操作,加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集中精神。

f)未经试验负责人同意时,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移动、拆除接地线和标志牌。

8.3绿色(文明)施工:

8.3.1绿色施工措施:

1)在开关柜侧及就地设备侧的动力电缆头制作时,尽量整排同时制作,节省施工人力及施工材料的搬运时间。

2)在一次图纸制作过程中,尽量双面打印,减少用纸数量。

8.4文明施工

8.4.1施工区域的管理

1)施工班组对本施工区域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负责。

2)施工班组对本施工区域内的设备、作业场所、电力盘柜有防污染及防损坏责任。

8.4.2现场施工材料的堆放

1)现场接线材料不能乱堆放,要分类摆放,保证现场整洁。

2)电缆辅材等应放入塑料袋内或纸箱内。

8.4.3剩余材料和施工垃圾的处理

1)安装剩余电缆头,电缆皮及时清理到垃圾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2)边角废料及时清理到废料区,做到一日一清,一日一净。

8.4.4成品保护措施电缆接线时

应注意防护盘内设备及就地设备,已接好的盘柜应将盘锁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