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1.理论背景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学生要通过教师所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但是这种接受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新获得的知识必须与原有观念之间建立适当的、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意义的理解、保持和应用,强调依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环节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呈现先行组织者

即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两类: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详见教学策略部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呈现新学习内容

即通过讲解、讨论、录像、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新的学习材料或任务,学习材料的呈现必须逻辑清晰,让学生能容易地把握各个概念、原理之间的关联性。另外,教师要注意集中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要使学生明确了解学习材料的组织方式,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感。

(3)知识的整合协调

即帮助学生把新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每个要点与整体知识结构的关系;向学生提问,以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理解能够超越所呈现的现成信息。

(4)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且在实施上经济、可行。

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

1.理论背景

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他认为,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所以,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的反馈以及个别化的帮助,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让他们都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掌握学习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以大面积提高学习的质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联系在一起的,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中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实际应用主要是在认知和动作技能方面。

2.教学环节

实施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为:

(1)诊断性评价,测查学生现有的水平,明确教学的方向;

(2)实施集体教学;

(3)针对所学的单元进行形成性测验,测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让已经掌握的学生进行巩固性、扩展性的学习,对未掌握的学生进行帮助和矫正,再次测验,直至达到掌握目标,掌握正确率达到80%~85%即为通过;

(5)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6)在一学期结束或几个章节全部内容学习完毕后进行总结性测验。

3.实现条件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掌握学习”抱有信心,教师要对全体学生都抱有真诚的期望。

其次,为了实施掌握学习模式,教师要明确学习内容的范围,明确具体的掌握目标,并编制能够反映目标达到情况的测验。

另外,教师要制定达到掌握目标的具体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单元序列、在每个单元上的教学、测验及反馈矫正方案等。

4.评价方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强调把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结合起来,而且在评价学生时提倡用绝对标准,即按照每个学生达到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而不是给学生排名次。

掌握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帮助大多数学生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另外,这种教学模式不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和班级的组织,在普通的班级里就可以实施,因此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采用。这种学习模式对于成绩较差或一般的学生更为有利。

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1.理论背景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

成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这种教学模式同时强调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

现在常说的专题探究模式、网络探究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等都可视为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变体,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发展,指导思想上有更多建构主义成分。

2.教学环节

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问题情境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逐渐缩小观察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

()假设——检验

让学生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得出概括性结论。通过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以形成假说,而后通过思考讨论,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检验和修正,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并对自己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思和概括。

(3)整合与应用

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运用新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

发现学习模式是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但是,这种学习往往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效率较低,另外,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且主要适用于理科的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

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2)启发思考

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3)自主(或小组)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在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人文学科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这些资料能起到认知工具的作用;而在数理学科中则可以使用能发挥认知工具作用的软件,如仿真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

(4)协作交流。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5)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同时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见,“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常见两种表现形态:即建立专题网站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教学模式

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教学模式,由教师针对学习的某主题,搭架一个辅助教学的开放式网站,学生利用网站中的网络课件或已有资源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内容学习。对与此主题相关的其他方面,交由学生小组协作,在教师的帮助下,查阅其他网站资料,并以网页的方式归纳整理,将学生自制的网页上载至网站,在学完该主题的所有内容时,此主题网站也由师生共同建立起来,为以后的复习巩固提供了齐备的资料。学生在边学边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学习主题的全面了解,也促进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这类整合模式主要适用于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藉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1)展示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的知识,把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料等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

(2)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包括学习工具(字典、辞典、读音、仿真实验)和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

(4)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如下图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图为: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师生操作行为如下所列。

(1)确定主题

教师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内容主题。

主题确定可以以文章作者为依据,如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可确定一个关于朱自清先生的主题;也可以单元内容为依据,如对散文单元的学习,可确定一个有关散文知识的主题,对文言文单元的学习,可确定文言文知识为学习主题。

(2)搭架网站

根据确定的主题,由教师事先建立起网站的简单结构,内容主要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网上课件。

(3)初步阅读,学习理解

使用网络课件进行初步阅读理解,根据教学要求找出学习内容和网站中所缺的知识点,即师生共同建立起网站的子目录内容。

(4)资料收集,信息处理

学生分工协作,收集与主题相关其他方面的资料,并对收集来的资料加以整理,整理出与自己所做子目录内容相关的有用信息,并加以整理。

(5)内容内化,网页制作

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互相协作,将所得信息制作成网页。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分工协作的过程,任务的完成要靠小组集体的力量。

(6)网页上传,内容建构

学生将制作好的网页目录上传到教师指定的目录里,进行整合,整合后的网站被所有的学生使用,对所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形成较全面的意义建构。

(7)网站建成,意义建构

师生共同努力充实网站的内容,完善网站的功能,使网站逐步建成。建成后的网站被学生所用,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使信息技术能力得以提升。

在使用网上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中,首先要注意,主题的确定具有可扩展性,不可将主题确定得太具体,要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其次,确定的主题很可能涵盖了一个单元,教学很可能

突破教材规定的教学顺序。因此,此操作结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宏观上全面把握学习进度,备课很可能要以一个学期、一学年甚至整个学制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来进行,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研究性学习建立起的专题学习网,是初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成果。以此作为资源,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丰富和完善专题学习网站。这也是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络探究(WebQuest)模式

WebQuest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式探究型学习的模式,在国际上已被看作一种规范化的网络探究学习方法,特别适合多学科综合学习。在WebQuest模式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特定的假想情境或者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因特网资源,要求他们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WebQuest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时间,意在使用信息,而不是收集信息,并帮助学习者分析、综合和评价。

WebQuest有两种学习方式:短期WebQuest和长期WebQuest。

短期WebQuest:其目的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在短期结束时,学习者将获取并理解了一定数量的新信息;这个阶段大约为1~3课时。

长期WebQuest:其目的是拓展和提炼知识;经过这个阶段,学习者深入地分析、改造知识,通过创设一些他人以在线或离线方式可以相互交流的材料证明自己理解了这些知识;这个阶段大约为1周至1个月的时间。

1.WebQuest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在网上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漫无目的地任意冲浪,每个WebQuest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它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给学习者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须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而且还告诉他们未来的评价方式,以及概括和进一步拓展课程的方式。无论是短期WebQuest,还是较长期WebQuest,一般都由简介、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共6个模板组成,其中每一个模块都自成一体,设计者可以通过改变各模块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

(1)简介

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目的: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两方面目标,应该使主题与学习者过去的经验相关;且与学习者未来的目标相关;具有吸引力,看起来有趣;因为其全球性影响而极具重要性;因为急切需要解决而紧迫;因为学习者将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有一些产出而好玩。

(2)任务

WebQuest的任务模块对学习者通过练习将完成的所有事情作了描述。其形式可能是一个PowerPoint 演示,也可能是一个能够对特定的主题进行解释的口头陈述。

与其他网络课程的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够完成的且具有吸引力的任务。这种任务通常是成人工作或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微缩版本。完成WebQuest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或作出决策,这些高级思维技能包括创造性、分析、综合、判断和问题解决,等等。

伯尼·道奇博士认为,设计一个WebQuest是一个帮助学生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可以站立的台阶。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已经开展了一部分的任务,给他们一些已经处理过的信息,为他们查找一些好的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完成任务的起点。

(3)过程

在WebQuest的过程模块中,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了短小而清晰的建议,其中包括将总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的策略,对每个学习者要扮演的角色或者所要采用的视角进行描绘,等等。教师还能够在这个模块中为学习和交互过程提供指导,如怎样开展一个头脑风暴会议。

(4)资源

这一部分包括由教师选定的将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其中大部分资源是包括在WebQuest文件中作为超链接指向万维网上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非网络性的资源也可以使用。资源包括录像、录音带、书籍、海报、地图、模型、操纵器和雕塑,讲座、小组教学,实地考察等方法也可以采用。

(5)评估

为了证明用网络来拓展学习是可行的,所以在WebQuest模块中新增加了评价这项内容。对于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形式,WebQuest采用评价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评价人员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同学。另外,根据学习者学习任务的不同,评价测评表的形式也表现为书面作业、多媒体创建、网页和其他类型。

(6)结论

WebQuest的结论部分为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提供了一个机会,它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教师提供可以在整个课堂讨论中使用的问题。虽然结论部分算不上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但是它为整个文件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给读者一个结束的感觉。

2.WebQuest的五项基本原则

WebQuest的五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单词“FOCUS”来表示:

F——找出精彩的网站(Find great sites);

O——有效地组织你的学习者和学习资源(Orchestrate your learners and resources);

C——要求学生思考(Challenge your learners to think);

U——选用媒体(Use the medium);

S——为高水平的学习期望搭建脚手架(Scaffold high expectations)。

(1)找出精彩的网站

选择网站依据:

●可读性;

●是否能够引发学习者的兴趣;

●是否来自与学生平常的学校生活不同的来源。

(2)有效地组织你的学习者和学习资源

●组织资源:为学习者精心准备相关网络和非网络资源;

●组织学习者:设计一个精彩的WebQuest普遍要考虑如何推动小组活动,需要了解并掌握多种合作学习策略。

(3)要求学生思考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给学习者一个任务、要求进行设计、撰写文章或辩论。

(4)选用媒体

选择合适的媒体组织问题,教会学生使用媒体表达自己的思想。

(5)为高水平的学习期望搭建脚手架

在WebQuest中存在三类脚手架:接收支架、转换支架和输出支架。

●接收支架

网络让学习者接触到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海量资源,学习者需要知道如何从资源中提取信息。接收支架为如何根据给定资源、已有知识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指导。具体的接收支架实例有观察指导、会晤技巧、在线术语表和字典。

●转换支架

WebQuest要求学习者将他们读到的东西转换成新的形式,转换支架则在转换过程中提供帮助,包括比较和对照、在许多类似的研究对象中寻找共同点、集体讨论、推理和决策。

●输出支架

WebQuest通常要求学习者创建一些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模板、写作提示向导、多媒体元素和组件作为学习任务的输出支架。

3.使用WebQuest有什么好处

(1)WebQuest采用了很多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WebQuest提出的问题是的确需要回答的。当要求学生理解、综合或解决一个社会真正面临的问题时,他们面临的任务是真实的,而不是一个仅仅出于学习任务需要提出的问题。

●WebQuest给学生提供的资源是真实的,而不是陈旧的教科书,是经过筛选的百科全书。通过网络,学生可以直接与专家、数据库、最新报道发生联系。

●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上传、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让大家来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也能促使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得出最令人满意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

(2)WebQuest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能促进高水平的思维,它整合了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思想。

WebQuest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收集信息来完成的,而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如概括出主要问题,进行比较、综合等。为了让学生进行高水平的认知,WebQuest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有意义的子任务,让学生经历一些更为专业的学习者经历的思维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当学生要理解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将事实简化,提供很多的例子或详细解决步骤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学生需要的是这样一些例子,这些例子有很多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学生对这些信息和观点进行筛选,直到他们形成不但与自己原有知识相联系的理解,并且建立了一个新的计划,当以后再遇到这一问题,这一计划将更加精练。

(3)WebQuest还充分用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

由于WebQuest期望学生解决的是一些复杂和矛盾的问题,因此需要以小组学习、各自分工的形式进行,到最后对问题形成全面理解。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将发现,由于不同小组的研究和讨论程度不一样,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还将发现其个人劳动对小组的成果产生影响。

4.WebQuest可能遇见的问题

(1)时间

WebQuest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为教师需要在课前就要查找一些好的网站。同时,它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为学生要理解所看到的东西。他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协作,处理不是很明确的信息。第一

次尝试使用WebQuest时,要学习使用新的工具,而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但是一旦完成了WebQuest,教师的绝大部分工作就完成了,教师不再是新信息的主要来源。

(2)WebQuest要求学生有一定水平的阅读能力

这意味着要给3年级以下的儿童或有阅读困难的儿童设计一个WebQuest有一定难度。但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对这方面的问题予以特别注意。教师还要考虑到那些喜欢课堂教学讲授事实和内容的学生,他们不喜欢探究性学习,把WebQuest视为“没有价值的东西”。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基于问题式学习与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后来的发现式学习等思想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找到了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比如: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起钩来;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级思维;鼓励学习者之间讨论;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

2.教学环节

基于问题式学习在于通过让学生提出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经验的建构,培养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在动机。

基于问题式学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组织小组

在作为一个小组探索问题之前,学生们要互相认识,为合作学习建立基本的规则,创设舒适的气氛。学习者和促进者(facilitator)(通常为教师)分别做自我介绍,互通姓名,形成毫无偏见的氛围。

(2)开始一个新问题

用少量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

学生要选一个人做记录员,负责在一个白板上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学生们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

在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和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如“通过这个问题你想学到什么?”这类问题来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参照该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步情况,及时纠偏,或提醒学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题来获得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自己做实验或其他探究活动来获取更多的事实资料。教师可以问一些元认知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比如,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他认为这种方法是好的,或者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需要某方面的信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对解决问题而言很重要而他们又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即学习要点。在开始时,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引导,比如,问学生是否该把某些概念列在他们的学习要点中。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能更多地管理他们的学习要点,教师就要慢慢地“隐退”。当学生对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而某些知识的缺乏又严重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时,学生们就要分头去探索他们所确定的学习要点了。

(3)后续行动

小组成员再次集合,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看信息是怎样得来的,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是促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4)活动汇报

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数学分析、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基于问题式学习所强调的不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让他们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

(5)问题后的反思

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学生们要有意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在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时,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这对于高级的思维技能的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3.实现条件

这一教学模式成功实施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1)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

●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

●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比如真实的病例、实际的经营管理问题等;

●这种问题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

●一个好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

(2)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辅导员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辅导员)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两类:

●引导小组的工作:包括提供反馈,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鼓励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

●支持小组的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教师引导的成分会随着学习的进行而逐渐减少。

(3)这种教学提倡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有所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问题解决中。

(4)学生的反思和概括活动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的结尾,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做反思。学生要反思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做了些什么,自己是怎样调节自己的学习的,如果自我评价是否定的,那就要考虑以后如何改进。

4.评价方式

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测验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之外,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注重测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另外,从测验方式上来,它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尤其是随时收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过程性资料,如讨论记录、产品、报告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等人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程序教学以精心设计的顺序呈现主题,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选择答案或解决问题,对问题或表述做出反应,在每一个反应之后及时反馈,学生能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这种程序能够融入印刷教材、教学机器(即一种融入程序学习形式的机器设备或计算机软件当中。

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以及积极强化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做出某种反应的概率的改变。个体在某种环境中做出某种反应,如果之后伴随着一定的强化,那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这种模式主要可以用于基本事实性知识的获得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不适合高级思维和深层知识的培养。

2.教学环节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这些单元的逻辑关系顺序地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尽量做出正确反应,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做出一个反应之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这样,在每个小步子上,教师或教学机器首先解释学习内容,之后向学生出示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而后立即对学生的解答进行判断,如果回答正确,进入下一步学习,如果回答不正确,就让学生重新返回对知识的解释。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整个学习目标。

程序教学作为一种个别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否则就难以进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这种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小步子前进:将教材内容分成一个个的小单元、小条目,逐个进行学习,这样更能保证学生在各个小步子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2)积极反应:学生要在各个小步子上作出积极的反应;

(3)及时反馈:在学生作出反应之后,要立即给予反馈,说明正确与否;

(4)自定步调: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个别化的学习。

与它所针对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程序教学在效果评价上主要以类似于各个小步子上的问题来测查学生反应的正确率,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对事实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但不利于反映高级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情况。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确定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探究——作出解释——运用深化 该模式实施欲体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杂乱的,有的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习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探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评价正误、优缺。 三、作出解释 “会学”是必要的,而“学会”是必须的。作出解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获取的直观认识条理化,抓住其本质属性,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简单地说,就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既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又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化点、生长点)。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一:“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7月13日参加了合肥市“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培训”活动,经过几天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极度的震撼。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改革,更是学校管理模式的革新。我们要改革,首先领导机制就要进行变革,领导观念就要改变。校级领导应对教改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校的校情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什么?不同年级的管理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各学科组长的职责是什么?课堂标准如何评价?教务处、德育部门、后勤的管理职责和目标是什么?学校如何评价、检验各层次的管理效果?拟定了一定的改革计划和实施措施、激励方法,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对成果的检验落实方法。从领导层做起,领导做好榜样示范,我相信老师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教改的工作也会有效的推进。 二、实施教学改革,重要的一环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教师积极性的调度。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改成败的关键,所以,只有改变教师的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把教改的突破口打开。 我们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应该如何去管理我们的教师呢?首先就是做好榜样课的展示和推广,培养出一批精通业务、责任心、上进心强的骨干教师,让他们打

头炮,并在教改中摸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这样由点到面的铺开教改,效果会更加有效。其次是拟定明确的课堂标准,让老师们有明确的上课目标和思路。第三是要及时评价、考核教师的课堂效果,让教师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也要对好的课堂进行肯定和奖励,对不达标的课堂提出整改建议和目标。第四要求教师要写教学反思或教改论文,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有效的教学模式。无论哪种改革,我认为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合理及时的考核评价对老师来说都是很好的调动。 三、落实好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方法是制定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激励措施 (1)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资助的探究,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他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践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表现,那是相当的活跃,完全脱离一个学生的被动、被指挥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颇,所以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看似乱哄哄,实际是在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律中的有序。 “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在大多数师生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在我们的影响下,“我们都被体制化了”,学生做了小草,默默无闻的小草,一棵失去向上生命力的小草。这是我们做教师的悲哀,更是小草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在作怪。 (2)我们不妨反思我们的教改,其实就是缺乏一种实干的精神,踏实的精神,缺少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激情,所以我们在教改中应该不断的细化我们的教学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的教学模式 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4.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6. 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 7.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8. 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9.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10. 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概念 国内的教学模式(1)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国内的教学模式(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大致分类 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 个性教学模式 3. 合作教学模式 4.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1. WebQuest(基于资源的研究学习模式) 2. MiniQuest 3. “情境(问题)探究”模式 4.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 6.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W 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 1. 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 2. 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

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及教学模式探究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 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及教学模式探究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超越效率的局限,回归人的本质。叶圣陶曾经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属于它自身的内在力量——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尽管效率是美好的,但它并不能决定一切,一味地追求教学的显性效果并不可取。课堂教学需要一场新的转型,以超越效率的局限,还原学习境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站在长远、终身且面向未来的立场去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的悲剧发生。 一、明确身份与做法 在当前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是深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学习中养成,教师则是核心素养实施的主体。 首先,教师应具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意识,有真正做好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意愿,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使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完善。 其次,教师应适时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不同素养对校本课程进行合并、归类,积极开发素养型课程,提供学生多样选择的可能,进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要,促进知识、能力

转化为素养,并促进素养的进阶、提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再次,推进学科融合。以学生的素养不断提升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形成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 最后,教师要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行为,应主动探索多级课程管理体系。 教师是课堂改革实践者。素养教学之一是教学即研究。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及生活;教师研究学生的思想,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教师帮助学生做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课程与社会结合,由此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教师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变更课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行为应表现为:首先,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创造的启发者。教师的教可能只是一个点拨、引导、提升、点评,是不教之教的过程。 其次,教师优化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设疑---质疑---解疑”,使学生“想学---会学---学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后,整合学科课程。教师应该打破学科知识过死、过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课题实施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 (1)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模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层次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需要。 (2)有效课堂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它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3)《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它的提出,旨在改变以往忽视学生发展,只顾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全体学生进步发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生动的发展。 (4)把课堂的有效性作为课题来研究,既适应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进行新一轮课改的必然和需要。 2.应用价值 (1)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高效率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 (2)有效课堂的建立能够让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效,营造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轻负高效的教学氛围,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思路的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4)有效课堂的建立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整版)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不同,教学实践的形式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理论根源区分 乔以斯和韦尔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归纳出4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的依据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 奥利弗和夏沃尔的法理学教学模式, 马歇尔和考科斯的相互探索模式等。 第二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工人智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施沃德的科学探索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皮亚杰和西格尔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个人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有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罗杰斯的无指导者教学模式, 格拉斯尔的教室集会教学模式等。 第四种是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学看做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主要 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教学模式。 按照乔以斯和韦尔的分法, 在我国近年出现的一些依据不同思想或理论而建 立的教学模式有:依据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而建立的“结构一定向”教学模式,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建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论和教学过程理论而建立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依据认知心理学而建立的“四阶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

煤山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及过程性评价办法 八环节 ?(一)课前预习 ? 1、任务布置:布置学生预习的目标要求、预习内容以及预习作业,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 2、检查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全程助学);并打出评价分.要求□+□,其中前面这个□针对全程助学上交及时 打分,总分4分;后面这个□针对完成全程助学课前预习作业的 质量,总分6分,共计10分。 ?(二)互助学习1 ?要求学生订正、交流课前预习作业,要求组内学生互帮互学,切忌对答案。老师巡视课堂,了解学情,指导学习,并对每个小 组参与情况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的重点是归纳知识点,典型题目的思路分析,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的参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老师讲解,没有听懂可向老师提 出质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四)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或思考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时间控制在7分钟左右。 ?(五)互助学习2 ?每个小组完成之后,针对刚才做的题目或问题,组内开展互助交流,要求A生教B生或C生,或B生教C生,可一起互教互学,可让组内某生进行板书。老师巡视课堂,对每个小组参与情况进 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六)成果展示: ?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其它同学认真倾听,C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6分,B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 4分,A生展示正确了,该小组分为2分。不正确的酌情给分,教 师随时作点评,灵活机动给回答学生加分,关键在于激励学生, 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七)检测反馈: ?精选题目若干,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然后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若当堂反 馈时间紧,可收卷后在课后批改,并评价打分。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反思,并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提炼,布置作业,酌情加分。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探索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成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解决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的 问题以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普通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优势,积极探索如何实施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网络教学 一、普通高校传统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面授教学,课时有限,教与学不能做到有效统一 传统成人教育大多是业余教育,采用面授方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集中式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有限的学时中,教师只能讲授课本中的要点、难点,无法系统论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弱,成人学生只能依靠自学来掌握全面知识,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程度各异,这些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由于面授时间较少,师生之间的接触机会必然减少,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难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必然影响其学习质量。(二)工学矛盾突出,传统教学模式制约成人学生学习的需求 成人学生大都是在职人员,他们在年龄、阅历、社会处境、自身学习条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工学矛盾不可避免地成为成人学生学习的障碍,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因此,实施网络教学模式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最佳选择。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一)网络教学为培养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所需人才的信息能力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途径 网络教学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了技术进步的功能,使教师从学生中分离、学生从学习集体中分离成为可能,而且使得教育过程能够得以继续并取得成功。在网络教学方式中,学生将取代老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和帮助。借助计算机网络,学校可以模拟和构造出各种虚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尝试,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相结合,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快捷,交流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因此,网络教学的发展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会逐渐成为主流的教育方式。 (二)网络教学拓展了教育空间,突破了教育时间的限制,使教与学做到有效统一 网络教学不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教学中心,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对外开放,成人学生不用亲自来校学习,可选择合适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进度学习,而教师可以约定时间,来进行课程的讲解和小组讨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才不会忙于应付考试,而是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和社会实践当中。 (三)网络教学将有效推动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专题式教学,是 实现其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重要环节,是解决该课程课时少 与教学容量大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学历史课重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 要途径,为此,本文就“纲要”课如何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实 行阐述。 一、明确内涵与特点,是展开“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专题式教学亦称“问题式教学”,是指教育 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要求,突破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把整个教学内容实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前后连 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 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打破了通常的逻 辑演绎的结构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实行的;第二,以问题为核心,超越了知识结构的前后顺序,采取全方位、全视角的教学活动,其主体是学生;第三,是综合性教学模式,其基 本要素包括教育理念、具体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设定、方法选择等。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第一,实效性。专题式教学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以及学术前沿,适时增添新观点、新材料、新信息,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提升实效性。第二,灵活性。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体 系设置上能够针对学生专业、层次、地域、民族等特点,即时调整教 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自由度更大、更机动灵活。第三,研究性。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削枝强干, 教师在教学过程便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相结合的组合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学到 知识,懂得道理,提升水平。同时,专题式教学更加便于教师将理论 知识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增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变强硬灌输为探

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比较深层次的改革,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则不一定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这类根本性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考虑,几个要素就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所谓教学模式正是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不管是文科、理科,是数理化还是语文、历史、地理,只要是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就必定具有这种稳定的结构形式。 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解放初期从苏联传来的。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更是如此。所以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决不应忽视这一方面而走到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忽视教师(甚至也忽视教材)的作用。 考虑到几十年来毕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统治课堂,由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已成为传统教学的习惯与常规,因此,当前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媒体的飞跃, 第一次是从语言到文字,这时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第二次飞跃是从手写到印刷。这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模式。如今,媒体正处于第三次飞跃的转折点,即从印刷媒体向电子媒体的飞跃。由于电子媒体的形式不同,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变化。为此,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许多理论和设想,什么"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等等纷纷出台,尽管那些设想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但能真正走出实验室应用于教学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生中心论"与我国的国情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面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一蹴而就地改变,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里,笔者提出"节目主持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及时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理论根据就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其优点是明显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当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主题阅读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感受 我所从教的地方是全国有名的豆腐之乡———石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外出做豆腐去了。家里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表现的比较懒散,对学习尤为如此。长期以往孩子们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努力想办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彭校长的引领下我班尝试了《新语文主题阅读》。没想到这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给我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变得爱学习了,并能主动去学习了。下面就这次浅显地谈一下做法和感受: 一、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搭建 1、单元主题式教学观念的建立 什么叫“单元主题教学”呢?“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诚信、家乡、朋友、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惧怕等等。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那么作为教师教学前,我们要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一些教学建议,从而构建了整体教学观,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 2、生本小组的成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班级学习风气不正,成了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不仅改变了这一现象,还帮我在这场教学革命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为接下来的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首先谈怎样分组。分组的原则有三个,一是将学生按好,中,慢分成三等,每组一个优生,两个良好,一个慢生。二是按性别分,

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理清思路)

介绍:教学模式是教育学中知识中的重点部分,也是考试的热点,教学模式是指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程序和操作体系。 教学模式特点以及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也是高频出题点,下面做一一介绍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简略性 2针对性 3操作性 4灵活性 5稳定性 6完整性 7中介性 二教学模式结构 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结构 (1)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或步骤(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4)实现条件

(5)教学评价 (二)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 1代表人:斯金纳。 在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推广和发展的,以程序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模式。(这里的“程序”代替了教师,程序通过一套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顺序的特定行为,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式去行动 2理论基础: 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者在学习理论上以联结主义的原理来阐明学习。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性行为 3教学目标: 目标在于交给学习者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或外部的行为方式。 4操作程序: 程序教学将学习内容划分一个个连续性的小项目。在学习中每呈现一个项目学习内容都要求学生采取用填充或书写答案的方式作答。学生如果打错,教学机器就会立即呈现正确的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然后进行下一步学习。

5教学要遵守的原则: (1)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3)及时确认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6实现条件: 程序教学作为一种个别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程序教学的关键是对于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及强化,但是大量的,及时的,渐进性的强化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因此(斯金纳主张使用“机器教学”和编制“程序教材”) 7教学评价: 优点: 程序教学在效果评价上主要以类似于各个小步子上的问题来测查学生反应的正确率,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对事实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独立的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由于采用小步子方法,复杂课题化难为易 缺点: 严格规定了学生前进的小步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五个因素,并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和中介性、方法论等功能。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 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3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 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4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 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 和标准等。 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一、教学思想决定教学模式。 ?二、没有思想,只学模式,是僵化的机械性活动。

?三、模式可以规范思想,强化人们思想的转变。 ?四、无固定模式的模式是最高一级的模式。 模式不能万能,但思想确是万能的。带着思想去上课,比带着模式去上课更有底气和张力。带着包含有先进的教学思想、现代的教学理念,渊博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等要件的“思想”去上课,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避免千人一面。 教有法,而无定法。“无定法”的前提是“有法”,当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法”的精神实质之后,才有可能抛开一个个“个体的法”,融会贯通于“多法”,进而形成一种并非是具体方法的万能的“思想方法”,这时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胜有法的“因材施法”。我们英语学科要做到一科多模,一模多法。

教学模式

第七章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可称其为“理论说”。 第二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可称为“结构说”。 第三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可称为“程序说”。 第四种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则俗称为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可称其为“方法说”。 二、教学模式的分类 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乔伊斯和威尔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区分出四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人工职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式,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接受模式,加涅的累积学习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等。 第二种是人格(个性)发展教学模式。这种类型的模式依据的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着眼于人的潜力和整个人格的发展。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戈登的“创造工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社会交往教学模式。这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着眼于学生社会性品格的养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现代交际类教学法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包括: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内容教学法、互动学习法、整体语言教育五种,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现代交际类教学框架下内容教学法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 内容教学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结合 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围绕学习者将要获得的内容和信息组织教学,强调在内容中学习语言,将语言学习的重点从语言本身转移到目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其早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进行英语和法语教学的沉浸式教学法,该方法关注教学内容本身,之后被广泛应用到英美国家的英语教学当中。到80年代,欧洲、美国语言学家把内容教学法和交际法结合起来,并将其运用到其他语言教学中。这一时期内容教学形成了一种综合语言教学模式,强调语言与其他科、语言基础知识与学科内容、语言技能与学习生活的整合。到了90年代,内容教学法作为新的发展也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得到了突破。Briton, Wesche, Snow (1989 )、Genesee(1989)·Stoller,Grabe(1997)、Met(1999)等学者对内容教学法进行分类,归纳了各类内容教学模式,并解释了各教学模式进行内容和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有研究者关注不同学科间相通的语言内化机制,在数学、化学等其他学科教学中借鉴并融入了外语教学,学科内容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语境,语言也在相关学科学习中起到了促进作用。Snow (2001)总结和提出了内容教学法的四种模式:沉浸式、掩蔽式、主题式以及辅助式,认为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内容的语言教学,选定的主题可以为语言教学活动提供学习内容,学习的过程由语言而不由内容驱动,注重语言与内容的平衡。 主题式教学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载体,将语言知识作为主体,围绕一个或多个有意义的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习者在高动机的环境下,通过活动、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主题学习,结合语言和内容,体现出语言学习的情景化和生活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题”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围绕主题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不管是单元内的学习内容还是各学习单元之间都存在有意义的衔接,教学有明显的完整性和层次性。 (2)“主题”是联系学科知识的桥梁。主题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围绕某一学科进行学习探究,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围绕主题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强化知识与各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把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在联系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