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

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
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

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

一、填空题

1. 爆燃传感器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电感式;压电式

2. 无分电器独立点火方式其特点是每缸有________个点火线圈。

答案:1

3. 电感式爆燃传感器利用________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压电式爆燃传感器利用________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

答案:电磁感应;压电效应

4. 水温修正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修正。

答案:暖机修正;过热修正

5. 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法。

答案:修正系数法;修正点火提前角法

6. 电控点火系统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成。

答案:电源;传感器;ECU;点火器

7.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工况控制。

答案: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起动后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8. 电控点火系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由________控制。

答案:ECU

9. 汽油机点火系统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传统点火系统;计算机控制的点火系统

10. 无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独立点火;同时点火;二极管配电点火方式

11. IGt为________信号,IGf为________信号。

答案:点火控制;点火确认

12. 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修正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水温修正;怠速稳定修正;空燃比反馈修正

13. 爆燃传感器向ECU输入爆燃信号时,电控点火系统采用________模式。

答案:闭环控制

14. 消除爆燃的有效措施为________。

答案:推迟点火

15. 同时点火方式的点火线圈数量是气缸数的________。

答案:一半

16. DLI系统即为________。

答案:无分电器的电子点火系统

17. ________是爆燃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其功能是________。

答案:爆燃传感器;用来检测发动机有无爆燃发生及爆燃强度

18. 发动机正常运转时,主ECU根据发动机________和________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答案:转速;负荷

19. 电感式爆燃传感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外壳等组成。

答案:铁心;永久磁铁;线圈

20. 发动机起动时,按________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

答案:ECU内存储的初始点火提前角

21. 日本丰田车系TCCS系统中,实际的点火提前角等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之和。

答案: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22. 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信号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发动机转速信号(Ne信号);起动开关信号(STA信号)

23. ECU根据爆燃信号超过基准次数来判断爆燃强度,其次数越多,爆燃强度越________。

答案:大

24. 在使用中,拆开点火线圈上的线束,用________检查点火线圈电阻。

答案:万用表

25. 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判断有无爆燃及爆燃强度。

答案:检测发动机振动

26. 压电式非共振爆燃传感器中,当发生爆燃时,压电元件将________信号转变为________信号输送给ECU。

答案:压力;电

27. 气缸判别信号是________产生的信号。

答案: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28.发动机转速越高则点火提前角________;发动机的负荷越大则点火提前角________。

答案:增大;减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采用爆震传感器来进行反馈控制,可使点火提前角在不发生爆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

()2、在双缸同时点火系统当中,点火线圈的个数是该发动机气缸数的一半。()3、发动机起动时,不管发动机运转情况如何,点火都发生在某一固定的曲轴转角。

()4、发动机工作时,随冷却液温度的提高,爆燃倾向逐渐增大。

()5、一般来说,缺少转速信号,电子点火关系将不能点火。

()6、在暖机过程中,随着冷却水温度的提高,点火提前角应适当的减小。()7、无分电器单独点火系统每个气缸的火花塞配用两个点火线圈。

()8、最理想的点火时机应该是将点火正时控制在爆震即将发生而还未发生的时刻。

(×)9、ECU根据计算出的曲轴每转10°所用时间,确定G信号后点火线圈初级电路通电与断电时刻。

(×)10、当发动机负荷超过一定值时,电控点火系统自动转入开环控制模式。(×)11、随着负荷的减小,进气管真空度增大,此时应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12、为了稳定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需根据喷油量的变化进行修正。(×)13、增大点火提前角是消除爆燃的最有效措施。

()14、混合气的质量越好,燃烧的速度越大,要求点火提前角就应越大。

(×)15、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来确定发动机转速。

三、单项选择题

1、当冷却液温度超过预设温度且牵引控制系统正在运作时,点火正时应______。

A.提前 B.延迟 C.不变

2、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产生两个G信号,G1信号和G2信号相隔______曲轴转角。

A.180° B.90° C.270° D.360°

3、ECU根据______信号对点火提前角实行反馈控制。

A.水温传感器 B.曲轴位置传感器

C.爆燃传感器 D.车速传感器

4、在讨论无分电器双缸点火系统时;甲说当一对火花塞跳火时,气缸中的一个处于排气行程,另一个处于膨胀行程;乙说每对火花塞串联跳火。试问谁正确?______

A.甲正确 B.乙正确 C.两人均正确 D.两人均不正确。5、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当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______左右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最大。

A.后10° B.前10° C.前5° D.后5°

6、关于点火控制电路维修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为______。

A.发动机怠速时,检查点火器“IGT”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无脉冲信号;

B.发动机怠速时,检查点火器“IGT”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有脉冲信号;

C.怠速时检查ECU的“IGF”端子与搭铁之间应无脉冲信号;

D.点火开关接通后,用万用表检查点火线圈的“+”与搭铁之间的电压应为5V。

7.丰田公司的发动机上,ECU把G1或G2信号______第______个Ne信号定为压缩行程上止点前10°。

A.前 1; B.前......2; C.后......1; D.后 (2)

答案:1.A 2.D 3.C 4.B 5.A 6.B 7.B

四问答题:

1. 发动机起动后在正常工况下运转时,控制点火提前角的信号主要有哪些?(5分)

答案:发动机起动后在正常工况下运转时,控制点火提前角的信号主要有: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或空气流量计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燃油选择开关或插头信号、爆燃信号等。

2. 通电时间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6分)

答案:对于电感储能式电控点火系统,当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被接通后,其初级电流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初级电路被断开瞬间,初级电流所能达到的值与初级电路接通的时间长短有关,只有通电时间达到一定值时,初级电流才可能达到饱和。由于断开电流影响次级电压最大值,次级电压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点火系工作的可靠性,所以在发动机工作时,必须保证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有足够的通电时间。但如果通电时间过长,点火线圈又会发热并增大电能消耗。要兼顾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

3. 点火器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5分)

答案:点火器内部主要由气缸判别、闭合角控制、恒流控制、安全信号等电路组成。点火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ECU的指令,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或断电,并在完成点火后向ECU输送点火确认信号IGf。

4. 暖机修正控制信号主要由哪些?(4分)

答案:暖机修正控制信号主要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或空气流量计信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等。

5. 分电器作用是什么?试述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5分)

答案:作用:根据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依次输送给各缸火花塞。工作原理:ECU根据各传感器信号确定某缸点火时,向点火器发出指令信号,点火器则根据ECU的指令控制点火线圈内初级电路通电或断电,当点火线圈中的初级线圈断电时,次级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经分电器输送给点火缸的火花塞,以实现点火。

6.电控点火系统的主要优点有哪些?(6分)

答案:(1)在各种工况及环境条件下,均可自动获得最佳的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及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均处于最佳。(2)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可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和电流进行控制,从而使点火线圈中存储的点火能量保持恒定,不仅提高了点火的可靠性,而且可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防止点火线圈烧损。(3)采用爆燃控制功能后,可使点火提前角控制在爆燃的临界状态,以此获得最佳的燃烧过程,有利于发动机各种性能的提高。

7.为什么要在电控点火系统的点火控制电路中增加恒流控制?(3分)

答案:由于现代车采用了高能点火线圈,改善点火性能。为了防止初级电流过大烧坏点火线圈,在部分电控点火系统的点火控制电路中增加了恒流控制电路。8.电控点火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4分)

答案:一般由电源、传感器、ECU、点火器、点火线圈、火花塞、分电器(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火花塞等组成。

9.点火提前角过大或过小对发动机有何影响?(6分)

答案:如点火提前角过大,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燃烧,活塞所消耗的压缩功增加,缸内最高压力升高,末端混合气自燃所需的时间缩短,爆燃倾向增大;过小(点火过迟),燃烧延伸到膨胀过程,燃烧最高压力和温度降低,传热损失增多,排气温度升高,功率降低,爆燃倾向减小,NOx排放降低。

10.电子点火器的工作原理?(6分)

答案: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接受到的传感器信号,按存储器中的相关程序和数据,确定出最佳点火提前角和通电时间,并以此向点火器发出指令。点火器根据指令,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导通和截止。当电路导通时,有电流从点火线圈中的初级电路通过,点火线圈将点火能量以磁场的形式储存起来。当初级电路被切断时,次级线圈中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动势,经分电器或直接送至工作气缸的火花塞。

11.发动机爆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爆燃怎样被控制?(3分)

答案:一般是由发动机过热和点火时间过早引起。发生爆燃时,爆燃传感器将爆震信号输送到电脑,电脑则指示点火控制器推迟点火时间。

12.压电爆燃传感器有哪几种型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9分)

答案:(1)压电式共振型爆燃传感器:当发生爆燃时,振子与发动机共振,压电元件输出的信号电压也有明显增大,易于测量。(2)压电式非共振型爆燃传感器:与共振式相比,非共振式内部无震荡片,但设一个配重块,以一定的预紧压力压紧在压电元件上。当发动机发生爆燃时,配重块以正比于振动加速度的交变力施加在压电元件上,压力元件则将此压力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送给ECU。(3)压电式火花塞座金属垫型爆燃传感器:安装在火花塞的垫圈处,每缸一个,根据各缸的燃烧压力直接检测各缸的爆燃信息,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13.ECU是如何对爆震进行反馈控制的? (4分)

答案:有爆震时,逐渐减小点火提前角,只到爆震消除为止,无爆震时,逐渐增大点火提前角,再次发生爆震时,ECU由减小点火提前角,是个对点火提前角进行反复调整的过程。

14. 起动后基本点火提前角是如何确定的?(3分)

答案:起动后怠速运转时,ECU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信号和空调开关信号,来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系(分院)汽车工程系 学生姓名彭超 学号07183160 专业名称汽车电子技术 指导教师王贤高 2010 年 3 月20 日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分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彭超 摘要:点火系统在发动机上由于工作环境相对于其它系统很恶劣,所以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发动机的性能。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各种点火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内容,并针对常见的点火系统故障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点火系统点火正时故障分析 汽油发动机正常工作的三要素:良好的空气----燃油混合气,很高的压缩压力,正确的点火正时及强烈的火花,去点燃空气----燃油混合气,从而实现发动机工作。 一、发动机点火系统必备的条件及组成结构 (一)、点火系统必备的条件 1、强烈电火花 在点火系统中产生的强烈电火花应产生于火花塞电极之间,以便于点燃空气---燃油混合气。因为空气存在空气电阻,这个电阻随空气高度压缩时而增大,所以点火系统必须能产生几万伏的高电压以保证产生强烈火花去点燃空气----燃油混合气。 2、正确的点火正时 点火系统必须始终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载荷和变化提供正确的点火正时。 3、持久的耐用性 点火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以经得住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和高温。 (二)、点火系统的组成:如图-1;直接点火系统组成:如图-2 1、直接点火系统元件构成: (1)曲轴位置传感器:(NE)探测曲轴角度位置(发动机转速)。 (2)凸轮轴位置传感器:(G)辨认气缸和行程,并探测凸轮轴正时。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VTA)探测节气门的开启角。 (4)空气流量计:(VG/PIM)探测进气量。 (5)水温传感器:(THW)探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 (6)带点火器的点火线圈:在最佳正时时,接通和切断初级线圈电流。向发动机ECU发送IGF信号。

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点火系工作原理 字体: 小中大| 打印编辑:master 发布时间:2008-5-26 12:26 查看次数:347次 关键词:点火系组成 发动机中促使火花塞按时产生电火花的装置称之为点火系。 汽油机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火花塞产生的电火花点燃的。为了产生电火花,需要供给高压电。从蓄电池或发电机来的低压电流经过点火线圈,电压骤然升高到1万V左右,再经过分电器将高压电分配给每个气缸的火花塞。此时在火花之间的隙缝产生电火花,按照发动机气缸的工作按时将各缸的可燃混合气点燃。 汽车点火系和一般家用电器的连接不同,由于汽车的电器设备的电压较低(6V、12、24V),人体接触没有危险,所以只采用单根导线连接。即用一根导线将电源的一极与电器设备的一极相连电源的另一极用搭铁线与车架或车身相连。相当于一般电路的接地线,汽车行业称之为搭铁。 汽车的点火系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电容器、分电器(断电器和配电器)、火花塞以及高压线和附加电阻等组成。 点火线圈由初级线圈(低压部分)和次级线圈(高部分)组成。与初级线圈相连的是点火开关、断电器和电容器。与次级线圈相连的有配电器、高压线和火花塞。接通点火开关,低压电流从蓄电池流向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它的周围产生的磁场因受到点火线圈中铁芯的作用而增强,由于断电器的作用,切断了初级低压电路,初级电流突然下降到零,铁芯中的磁通量也很快消失,与此同时在次级线圈中则感应出高压电流通过火花塞的两极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当某个气缸的活塞到达压缩冲程终了时,分电器内的分火头刚好转到与这个气缸火花塞接通的侧电极上,此时断电器的触点也刚好打开,次级电路在感应出的高压电通过分火头、侧电极和高压线流向火花塞,产生电火花。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由发电机向蓄电池和点火系供电;如果耗电量大,则由蓄电池和发电机共同供电;在发动机起动时,发电机无法发电,则由蓄电池供电。当汽车消耗掉大量电流后,发电机将发出的电向蓄电池补充,使它恢复原有的电量,以应坟发电机不发电时的一切电力消耗。

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要点

专业实践报告 课题名称汽车电子点火系统 (2012 年秋季学期) 学院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交通09--1班 姓名杨冬冬 指导教师关醒权刘伟东 2013 年 1 月11 日

汽车电子点火系统 1.设计方案说明 1.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桑塔纳2000型轿车采用的是带分电器式的电子点火系统,其突出特点是将点火系统与燃油喷射系统复合在一起,由一个电控单元(ECU)来控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同时,也存在点火控制器故障、霍尔传感器损坏分电器盖、分火间破裂漏电、火花塞间隙增大,烧蚀严重,积油积碳过多等问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学校考虑到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完全有能力对汽车点火系统的结构进行设计和验证,故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着重于使机械类本科毕业生以四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一些课外参考文献,独立设计适用于桑塔纳2000型轿车的点火系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其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1.2 设计题目简介及其要求与目标 1.2.1桑塔纳2000型轿车点火系统 桑塔纳2000型轿车采用的是带分电器式的电子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带抗干扰元件的链接插座,爆燃传感器,点火导线等组成,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和维修比较方便。 1.2.2桑塔纳2000型轿车点火系统所要达到的效果及技术要求 点火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隙的电压 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击穿并产生电火花所需要的电压,称为火花塞击穿电压。火花塞击穿电压的大小与电极之间的距离(火花塞间隙)、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电极的温度、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有关。火花塞间隙越大,电极周围气体中的电子和离子距离越大,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越小,越不容易发生碰撞的电离,一次要求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方能点火;气缸内的压力越大或者温度越低,所要求的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电极的温度对火花塞击穿电压也有影响,当火花塞的电极温度超过混合气的温度时,击穿电压可降低30%~50%。试

发动机点火系统

发动机点火系统 一、概述 发动机点火方式有炽热点火、压缩着火和电火花点火三种,柴油机用压缩着火,汽油机一般采用电火花点火。 1、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点火系统应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保证可靠而准确的点火。为此,点火装置应满足下列三个基本要求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压电 实践证明,汽车发动机在满负荷低速时需8~10kV的高压,启动时则常需9~17kV的高压,正常点火一般在15kV以上,为了保证点火可靠,考虑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点火高电压必须有一定的储量,所以点火装置产生的电压一般在15~20kV之间,而且高电压的升值要快。 2.火花塞应具有足够的能量 要使混合气可靠点燃,火花塞产生的火花应具有一定的能量,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由于混合气压缩终了的温度已接近其自燃温度,因此所需的火花能量很小(1~5MJ)。蓄电池点火系统能发出15~50 MJ的火花能量,足以点燃混合气。但在发动机启动、怠速运转以及节气门急剧打开时,则需较高的火花能量。 启动时,由于混合气雾化不良,废气稀释严重,电极温度低,故所需的点火能量最高。另外,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当采用空燃比α=1.2~1.25的稀混合气时,由于稀混合气难于点燃,也需增加火花能量。考虑上述情况,为了保证可靠点火,火花塞一般应保证有50~80MJ 的点火能量,启动时应产生大于100MJ的火花能量。 3.点火时刻应适应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因为混合气在发动机的气缸内从开始点火到完全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千分之几秒),所以要使发动机产生最大的功率,就不能在压缩行程终了活塞行至上止点才点火,而是需要适当提前一些。 因为发动机气缸的多少,负荷的大小,转速的变化,燃油品质的不同,即是同一发动机由于工况和使用条件的不同等等,都直接影响气缸内混合气的点火时间,为了使发动机能发出最大工功率,点火装置必需适应上述情况的变化实现最佳点火。 2、点火系统的分类 按照点火系统的组成和产生高压的方式不同,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分为:传统点火系统、半导体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以及磁电机点火系统。 1).传统点火系统 2).半导体点火系统 3).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4).磁电机点火系统 二、传统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1、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配电器、火花塞等组成,如图9-3所示。 (1)电源电源为蓄电池和发电机,供给点火系统所需电能,标称电压一般是12V。 (2)点火开关点火开关的作用是接通或断开点火系统初级电路。 (3)点火线圈点火线圈即变压器,其功用是将蓄电池12V的低压电变为15~20kV的高压电。 (4)配电器配电器的功用是接通和切断低压电路,使点火线圈及时产生高压电,按发动机各气缸的点火顺序送至火花塞;同时可调整点火时间。

第七章 发动机点火及控制

第七章发动机点火及其它控制 第一节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 一、点火控制系统的发展 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原理是通过断电开关控制点火线圈一次电流的大小和断电时间,从而控制点火的能量和时刻,保证发动机汽缸内的混合气彻底燃烧。 在传统的化油器式汽油机中,点火控制系统经过了传统式(触点式)向无触点式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系统的分电器仍一直采用机械式离心和真空提前机构来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 随着EFI系统的出现和发展,点火控制系统开始采用电控点火装置(ESA)。它可以使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均处于最佳点火提前状态,并实现3方面的功能:通电时间控制,点火提前角控制和爆震控制。 二、电子点火控制系统 现代点火控制系统都是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控制系统。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分电器的,一类是没有分电器的。但是它们的主要组成及控制原理是相同的。 组成: (1)点火器:包括点火控制电路等、闭合角控制电路、点火器信号电路、功率晶体管及其驱动电路等。 (2)点火线圈及分电器点火线圈采用一次线圈电阻值很小的高能点火线圈。在有分电器的系统中,各汽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在无分电器的系统中,将气缸分组,每组共用一个点火线圈,或者是每个气缸独立用一个线圈。 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 (1)ECU的输入信号 ECU的输入信号,除了节气门位置 传感器、输入信号,除了节气门位置传 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等送来 的信号外,还有曲轴位置传感器送来的 以下信号: 1)G信号 所谓G信号,即上止点参考位置信号。 它的周期对应的曲轴转角等于发动机各 缸工作间隔所对应的曲轴转角(四缸发动机为180度,六缸发动机为120度),G信号的相位所对应的曲轴位置与各组活塞的上止点位置有一定的角度,一般为上止点前10度。 根据G信号,ECU可能准确地计算出曲轴每转1度及一周所用时间和发动机转速。由转速和其它传感器输入的参数,ECU可查表得到点火提前角和点火线圈通电时间。根据计算的1度信号所用时间,可计算出G信号后点火器的通电和断电时刻,最后输出点火控制信号。 在无分电器的点火控制系统中,有的将上止点位置G信号分为G1和G2,两信号相隔180度(曲轴转角360度)。在丰田皇冠汽车无分电器点火控制系统中,G1设定在第六缸上止点附近,G2设定在第一缸上止点附近。 2)Ne信号。 所谓Ne信号,即发动机曲轴转速信号。

第六章 发动机点火系统二

第六章发动机点火系统 二机构五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 第三节点火提前 1.为什么要点火提前点火时刻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从火花塞点火到气缸内大部分混合气燃烧,并产生很高的爆发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这段时间很短,但由于曲轴转速很高,在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还是很大的。若在压缩上止点点火,则混合气一面燃烧,活塞一面下移而使气缸容积增大,这将导致燃烧压力低,发动机功率也随之减小。因此要在压缩接近上止点点火,即点火提前。把火花塞点火时,曲轴曲拐位置与活塞位于压缩上止点时曲轴曲拐位置之间的夹角称为点火提前角 (spark advance angle)。 2.点火提前的影响因素最佳的点火提前角随许多因素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发动机转速 和混合气的燃烧速度,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又和混合气的成分、燃烧室形状、压缩比等因素有关。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随着负荷的加大,节气门开大,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量增多,压缩终了时的压力和温度增高,同时,残余废气在气缸内所占的比例减小,混合气燃烧速度加快,这时,点火提前角应适当减小。反之,发动机负荷减小时,点火提前角则应适当增大。当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一定时,随着转速增高,燃烧过程所占曲轴转角增大,这时,应适当加大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应随转速增高适当加大。另外,点火提前角还和汽油的抗暴性能有关,使用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的汽油,点火提前角应较大。 3.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 自动调节装置: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手动调节装置:辛烷值校正器 蓄电池点火系的主要元件 1.分电器(图6-6)

图6-6 图6-7 (1)接通或断开初级电路 (2)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照发动机分配给各缸火花塞 (3)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自动调节点火时刻 组成:分电器是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组成。断电器的功用是周期地接通和断开初级电路,使初级电流发生变化,以便在点火线圈中感应生成次极电压。断电器的触点间隙一般为0.35~0.45mm,可以通过调整固定触点的位置来改变触点间隙(图6-7)配电器的功用是将点火线圈中产生的高压电,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轮流分配到各气缸的火花塞上 (图6-8) 图6-8 图6-9 电容器(图6-9)与断电器触点并联,其功用是在点火线圈初级电路断开时,减小触点间产生的电火花,防止触点烧损,并可加速点火线圈中的磁通变化率,提高点火电压。点火提前调节装置位于分电器下部,由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图6-10)和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图6-11)组成。 图6-10

发动机电控点火系统

发动机电控点火系统 一、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1.1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点火时刻对发动机的影响很大。从火花出现到混合气大部分燃烧完毕而使汽缸压力上升到最大值,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虽然这段时间很短,不过千分之几秒,但发动机转速很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却达到了相当大的数值。若恰好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点火,则可燃气体一面燃烧,活塞一面下移而使汽缸容积增大,这将导致燃烧压力下降,发动机功率也随之减小。若点火过早,则活塞还在向上止点移动过程中,气体压力已达到很大数值。这时气体压力作用的方向与活塞运动的方向相反,此时有效功减小,发动机功率也将减小。因此,应当在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点火,使气体压力在活塞位置相当于曲轴转到上止点后10°~15°时达到最高值。点火时曲轴的曲拐位置与压缩行程结束活塞在上止点时曲拐位置之间的夹角,称为点火提前角。通常把发动机发出功率最大和油耗率最小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最佳点火提前角除了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的经济性外,还必须保证排放污染最小。发动机工况不同,需要的最佳点火提前角也不相同。怠速时的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了使怠速运转平稳、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和减少燃油消耗量;部分负荷时的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了减少燃油消耗量和有害气体排放量,提高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大负荷时的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了增大输出扭矩、提高动力性能。在传统的点火系统中,无法使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实验表明,只有采用电控点火系统时才能使实际点火提前角更接近于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1.2前角的计算 在电控点火系统中,各种工况及运行条件下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首先存储记忆在ECU中,微机控制的点火提前角由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组成。 (1)初始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又称为固定点火提前角,其值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的形式,并由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初始位置决定,一般为上止点前

大众汽车点火系统检测及维修

专升本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上海大众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流 程分析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 班级: 12秋浙农贸汽车 姓名:沈从飞学号 020********* 指导教师:黄永青职称副教授 定稿日期: 2014 年 9 月 28日

摘要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相结合,是现代工业发展与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汽车水平的高低。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汽车的所有系统,使汽车的技术性能、经济性和舒适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而电子点火系统的应用能更好的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本文介绍了现代电子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优点、分类、构造、工作原理,系统分析了电子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典型故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故障排除方法。 关键词:电子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排除

The modern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d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a product of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high technology, automotive electronicsdegree reflects the car level to some extent.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been deep into all system of automobile, make vehicletechnical performance, economy and comfort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gnition system can better improve the vehicle's power performance, fuel economy, lower emiss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electronic ignition system, the advantages,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system analysis of common breakdown of electronic ignition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typical malfunctions of produce, and gives the specific troubleshooting metho

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

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 一、填空题 1. 爆燃传感器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电感式;压电式 2. 无分电器独立点火方式其特点是每缸有________个点火线圈。 答案:1 3. 电感式爆燃传感器利用________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压电式爆燃传感器利用________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 答案:电磁感应;压电效应 4. 水温修正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修正。 答案:暖机修正;过热修正 5. 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法。 答案:修正系数法;修正点火提前角法 6. 电控点火系统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成。 答案:电源;传感器;ECU;点火器 7.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工况控制。 答案: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起动后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8. 电控点火系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由________控制。 答案:ECU 9. 汽油机点火系统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传统点火系统;计算机控制的点火系统 10. 无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独立点火;同时点火;二极管配电点火方式 11. IGt为________信号,IGf为________信号。 答案:点火控制;点火确认 12. 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修正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水温修正;怠速稳定修正;空燃比反馈修正 13. 爆燃传感器向ECU输入爆燃信号时,电控点火系统采用________模式。 答案:闭环控制 14. 消除爆燃的有效措施为________。 答案:推迟点火 15. 同时点火方式的点火线圈数量是气缸数的________。 答案:一半 16. DLI系统即为________。 答案:无分电器的电子点火系统 17. ________是爆燃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其功能是________。 答案:爆燃传感器;用来检测发动机有无爆燃发生及爆燃强度 18. 发动机正常运转时,主ECU根据发动机________和________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答案:转速;负荷 19. 电感式爆燃传感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外壳等组成。 答案:铁心;永久磁铁;线圈

发动机点火系统设计

学号0908480118 专业实践报告 课题名称汽车电子点火系统 (2012 年秋季学期) 学院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交通09--1班 姓名杨冬冬 指导教师关醒权刘伟东 2013 年 1 月11 日

汽车电子点火系统 1.设计方案说明 1.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桑塔纳2000型轿车采用的是带分电器式的电子点火系统,其突出特点是将点火系统与燃油喷射系统复合在一起,由一个电控单元(ECU)来控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同时,也存在点火控制器故障、霍尔传感器损坏分电器盖、分火间破裂漏电、火花塞间隙增大,烧蚀严重,积油积碳过多等问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学校考虑到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完全有能力对汽车点火系统的结构进行设计和验证,故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着重于使机械类本科毕业生以四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一些课外参考文献,独立设计适用于桑塔纳2000型轿车的点火系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其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1.2 设计题目简介及其要求与目标 1.2.1桑塔纳2000型轿车点火系统 桑塔纳2000型轿车采用的是带分电器式的电子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带抗干扰元件的链接插座,爆燃传感器,点火导线等组成,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和维修比较方便。 1.2.2桑塔纳2000型轿车点火系统所要达到的效果及技术要求 点火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隙的电压 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击穿并产生电火花所需要的电压,称为火花塞击穿电压。火花塞击穿电压的大小与电极之间的距离(火花塞间隙)、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电极的温度、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有关。火花塞间隙越大,电极周围气体中的电子和离子距离越大,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越小,越不容易发生碰撞的电离,一次要求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方能点火;气缸内的压力越大或者温度越低,所要求的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电极的温度对火花塞击穿电压也有影响,当火花塞的电极温度超过混合气的温度时,击穿电压可降低30%~50%。试

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控制思路

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控制思路 一、点火提前角控制 (1)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 (a )点火提前角控制方法概述 ECU 根据汽油机的各种工况信号对点火时刻控制。 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进气压力信号从存贮器数据找到相应的基本点火提前角,根据有关传感器信号值加于修正,得出实际点火提前角。 初始点火提前角是指汽油机在各种工况可能具有的最小提前角。 点火定时控制方法的两种基本类型:启动期间的点火时刻控制;以及 正常运行期间的点火时刻控制。 (b )启动点火定时控制 备用电路控制 在启动期间,当汽油机转速在规定转速(500转/分)以下时,由于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信号不稳定,点火时刻固定为初始点火提前角。这一提前角由ECU 中的备用电路控制,不需计算处理。 根据水温控制 如日产汽车的ECCS 系统当发动机转速在100转/分以下超低速运行时,把从点火至活塞到达上止点的时间定为常量;转速大于一百时,根据水温选择最佳点火提前角。其中,在零摄氏度以下时应特别加大点火提前角。 (c )正常运行期间的点火时刻控制 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时,ECU 根据进气歧管压力和转速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然后根据其它相关信号来修正。 基本点火提前角 冷却水温度(度) 点 火提前角

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燃油选择开关;爆震信号。 怠速触点断开,发动机处于正常工况运行,ECU根据存储器的数据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具有爆震控制功能的系统,在 ECU中装有专门用于爆震控制的点火时刻控制数据。 怠速触点闭合:ECU接收的信号有:节门位置信号;汽油机转速;空调信号。怠速触点闭合,怠速工况运转,ECU根据汽油机与空调开关的接通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空调开关接通,由于怠速旁通气量和喷油增加,点火提前角增大。 怠速工况基本点火提前角如图 影响点火提前角的主要因素 1、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转速提高后,在给定的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会更大,而燃烧速度在相对低的转速下是不会跟随变化的,如果想使燃烧在上止点后(ATDC)10°~15°左右完成,那么必须使点火时刻提前。如发动机在850r/min的怠速时,点火提前角为6°~12°,而转速增加到4000r/min时,点火提前角增大到28°。但当转速继续增加时,由于混合气压力与温度的提高及进气扰流的增强,会使燃烧速度加快,为避免发生爆燃,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增加速度就要适当减慢。 2、发动机负荷 在轻载和节气门部分开度时,进气管内的真空度较高,吸进进气管和汽缸内的空燃混合气的数量少。这些稀薄的混合气在压缩终了的压力较低,燃烧速度较慢,为了在上止点后(ATDC)10°~15°左右完成燃烧,点火时刻必须提前。 在大负荷时,节气门全开,大量的空燃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并且进气管的真空度低,这就会导致燃烧压力增高,燃烧速度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推迟点火提前角,以防止气体在上止点后(ATDC)10°~15°以前全部燃烧完毕。 3、辛烷值 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适当增大;辛烷值越低,抗爆性越差,点火提前角则应相应减小,否则容易产生爆燃。 修正点火提前角 1、暖机修正 发动机冷机起动后,冷却液温度较低且汽油雾化不良,此时应增大点火提前角。在暖

点火系统的种类与特点

点火系统的种类与特点 由于发动机点火时刻和初级线圈电流的不同控制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点火系统。按点火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系统、无触点点火系统、微机控制式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式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 1.传统机械式触点点火系统: 传统的点火系统其点火时刻和初级线圈电流的控制是由机械传动的断电器触点来完成的。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的分电器轴控制着断电器触点的张开、闭合的角度和时刻与发动机工作行程的关系。为了使点火提前角能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在分电器上装有离心式机械提前装置和真空式提前装置来感知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的变化。机械式点火系统最大的缺点是因为断电器与驱动凸轮之间机械联动因此闭合角不能变化,而闭合时间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触点闭合时间缩短,初级线圈电流减小点火能量降低;当发动机转速降低时闭合时间又过长,造成线圈中电流过大容易损坏。这是机械触点点火系统无法克服的缺点。 2.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为了避免机械触点点火系统触点容易烧蚀损坏的缺点,在晶体管技术广泛应用后产生了非接触式传感器作为控制信号,以大功率三极管为开关代替机械触点的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这种系统显著优点在于初级电路电流由晶体三极管进行接通和切断,因此电流值可以通过电路加以控制。不足之处在于这种系统中的点火时刻仍采用机械离心提前装置和真空提前装置,对发动机工况适应性差。 3.微机控制式电子点火系统: 为了提高点火系统的调整精度和各种工况的适应性,在电子点火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微机控制。系统的特点是:不但没有分电器,而且在提前角的控制方面也没有离心提前装置和真空提前装置。从初级线圈电流的接通时间到点火时刻全部采用微机进行控制。其工作原理如下:微机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的大小,由此查阅存在内部存储器中的最佳控制参数,从而获得这一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和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最佳闭合角,通过控制三极管的通断时间实现控制目的。 四.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CDI点火器)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一般由曲轴传感器、电子点火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构成。出触点电子点火系统采用晶体管作为点火初级电路的电子开关,因此初级电流的控制比触点点火系统容易且控制精度较高。在机械式式触点点火系统中,触点的闭合时间与曲轴转角靠机械关系连接,也就是靠触点提供发动机曲轴转角信号;但在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中点火系统无机械触点,故需要曲轴位置传感器。测量曲轴转角的传感器一般有三种: 磁脉冲式、光电式、霍尔式。电子点火器的作用是控制点火线圈中初级电路电流的接通时间和断开时间。为此,它必须对来自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脉冲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识别。由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脉冲信号求

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在汽油发动机中,气缸内的混合气是由高压电火花点燃的,而产生电火花的功能是由点火系来完成的。点火系将电源的低电压变成高电压,再按照发动机点火顺序轮流送至各气缸,点燃压缩混合气;并能适应发动机工况和使用条件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时刻,实现可靠而准确的点火;还能在更换燃油或安装分电器时进行人工校准点火时刻。 电喷系统的点火按照是否保留分电器分:1.非直接点火系统(有分电器)2.直接点火系系统(无分电器),有分电器的和化油器车的工作原理差不多;直接点火系统取消了分电器,点火线圈上的高压线直接与火花塞相连,工作时,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直接送至各火花塞,由微机根据各传感器输入的信息,依照发动机的点火顺序,适时的控制各缸火花塞点火。直接点火系统又可分为以下两类:1。同时点火方式:两个气缸合用一个点火线圈,对两个气缸同时点火。2。单独点火方式:每个气缸的火花塞配一个点火线圈,单独对本缸点火。 点火系统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进行点火,点火顺序为1-3-4-2或1-2-4-3。电子点火系统的点火时间实际是由多个传感器信号通过电脑计算来确定的,这些传感器信号大致有如下这些: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空档开关,点火开关,空调器开关,电池,进气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这些信号的变化和发动机的转速、负荷、汽油的辛烷值都有关系。 FIAT看来是使用两个点火线圈实现点火的,每个线圈控制两个汽缸,每个线圈的充放电时间肯定不一样的。一般发动机的最佳点火角度是10-15度转换成时间也有个范围,这个就是4S所说的充电时间不能超过400NS,这是最迟的点火时间,肯定还有一个指标是不能少于多少NS,这个应该最早的点火时间。点火的控制模块是根据具体工作状况自动调整点火时间的,测定的时候工作状况不一样,每个车的值也不同,再这个范围内都应该是正常的。 由此可见,在排除电脑芯片故障的前提下,整车的油耗差异很难做准确的判断,任何一个部件或者传感器的故障都有可能造成发动机效率的变化,尽管4S有维修用的电脑可以读出每个传感器的数值,但各个部分还有个匹配问题,部件和传感器的故障都会造成油耗的升高。所以一般油耗升高最先要怀疑的就是空气流量计,水温,节气门等位置。 说的远一点,汽车在能耗上的技术指标是个综合的问题,提高汽油机的有效功率手段是提高压缩比,但控制部分的成本和设计要求就很高了,一台好的发动机机械部分和电子部分都要先进,有任何部分设计不良就会造成瓶颈,影响整个发动机的功效。FIAT国产车系的油耗偏高和本身发动机的设计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说得再多一点,日本车的油耗相对比较低是和发动机制造工艺及先进电子控制系统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不是简单的车重差别引起的。

点火系统试题

1.为使蓄电池点火系在各种工况下可靠点火,应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2.传统点火系的工作过程基本可分为,,。3.断电器触点间隙一般为。传统火花塞的电极间隙为。电子点火系统的电极间隙可达到。 4.在传统的汽油机点火系中,断电器触点的开闭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的。 5.使发动机产生最大输出功率的点火提前角称为_________________。 6.汽油发动机的负荷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7.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抗暴性较__________。点火提前角则应_________。 1.转速增加,点火提前角应 A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2.火花塞裙部的自净温度为 A 。 A、500—700度; B、750—850度; C、100—200度 3.发动机起动时反转和加速时爆震的原因是 A 。 A、点火过早; B、点火过迟; C、没有点火 4.点火闭合角主要是通过( B )加以控制的。 A.通电电流B.通电时间C.通电电压D.通电速度 5.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当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 B )左右时,发动机输出功率最大。 A.前10°B.后10°C.前5°D.后5° 6.点火系统的二次侧高压是在( A )时候产生? A、初级电路断开的时候B初级电路闭合的时候 C、二次侧电路断开的时候 D、二次侧电路闭合的时候 7.断电器凸轮的凸棱数与发动机气缸数的关系一般应为(A)。 A.1:1 B.1:2 C.1:6 D.不一定 8.分电器轴的旋转速度与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B )。 A.1:1 B.1:2 C.2:l D.1:6 9.传统点火系与电子点火系统最大的区别是(B )。 A.点火能量的提高;B.断电器触点被点火控制器取代; C.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应用;D.点火线圈的改进 10.闭磁路点火线圈和开磁路点火线圈相比,其铁心不是条形而是( A )字形。 A.“日” B.“田” C.“Y” D.“F” 11.拆下火花塞观察,如为赤褐色或铁锈色,表明火花塞( C )。 A.积炭 B.生锈 C.正常 D.腐蚀 12.分电器电容一短路,断电器的触点(C )。 A、火花变大 B、火花变小 C、无火花 13.当发动机功率较大、转速较高、压缩比较大时,应选用(C )火花塞。 A、热型 B、中型 C、冷型

上海别克发动机点火系统原理

上海别克发动机点火系统原理 上海别克轿车的点火控制系统主要由点火控制模块(ICM)、点火线圈、7X曲轴位置传感器、24X曲轴位置传感器、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及其全部连线组成。 一、点火控制模块ICM 点火控制模块具有以下功能:通过7X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脉冲信号来确定正确的点火次序(该点火次序的确定是在发动机起动进行的),当发动机运行后,点火控制模块按照适当的点火次序持续地触发点火线圈;向PCM发送3X曲轴位置传感器参考信号,以便PCM利用此信号来确定发动机转速和计算点火提前角。上海别克轿车点火控制模块电路如图所示,相关电路的功能如下: 1. 3X参考信号高态(电路430)。7X曲轴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到ICM,而ICM产生3X参考信号并送到PCM,PCM利用此信号计算曲轴位置和发动机转速(还用于触发喷油器)。 2.3X参考信号低态(电路453)。此线路通过ICM接地,并且保证ICM与PCM之间接地电路无电压降。 3.旁通控制电路(电路424)。在初始起动时,ICM控制点火。PCM寻找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7X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同步脉冲信号(该信号指示第1缸活塞和进气门的位置),在PCM接到此信号的同一时刻,向旁通控制电路提供5V的电压(这通常发生在曲轴的前1转-2转),使ICM控制点火(为保证性能,ICM有一个固定的点火提前角)。 4.点火控制(IC)电路(电路423)。发动机启动后,PCM控制点火。PCM根据曲轴位置传感器参考信号计算所需的点火提前角,使用此电路触发ICM。 5.当PCM在IC电路(电路423)中检测到断路故障时,PCM将设置故障代码P1351(其含义是点火控制电路电压高态);当PCM在IC电路(电路424)中检测到与搭铁短路故障时,PCM将设置故障代码P1361(其含义是点火控制电路电压低态);当PCM在旁通控制电路(电路424)中检测到断路故障时,PCM将设置故障代码P1352(其含义是点火旁通控制电路电压高态);当PCM在旁通控制电路(电路424)中检测到与电源短路故障时,PCM将设置故障代码P1362(其含义是点火旁通控制电路电压低态)。在PCM记录上述故障代码的同时,点亮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灯,对于装备牵引力控制系统的上海别克轿车,PCM还将通过串行数据线命令EBTCM关闭牵引力控制功能,同时,EBTCM点亮仪表板上的TRACTION OFF指示灯。 二、点火线圈、高压线采用3组点火线圈,每组线圈控制两个汽缸(1/4,2/5,3/6)。三个点火线圈分别安装在点火控制模块上,每个线圈组件由两个同时点火的火花塞(废火花分配)供电,每个线圈有一个保险点火电路供电。点火线圈上另有一个单独接到点火控制模块的引脚,其作用是通过在适当的时刻接通和中断初级电路的接地线路来顺序激励点火线圈。点火线圈的次级电阻为 5000-7000欧姆,高压点火线电阻为7000欧姆左右,超出范围应更换。 三、7X曲轴位置传感器双导线磁电式传感器,位于发动机机体后下部,排气歧管下部。在起动过

AJR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含图)

目录 第一章点火系统概述 (1) 1.1传统点火系的缺陷 (1) 1.2发动机对电子点火系统的要求 (1) 1.3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1) 1.4.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3) 1.5电子点火系的工作特性 (4) 第二章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 (5) 2.1电子点火系的常见故障及检查方法 (5) 2.2电子点火系的故障诊断 (8) 2.3点火正时的检测与调整 (11) 第三章电子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13) 3.1 AJR发动机点火系主要组件的检修 (13) 总结 (17)

摘要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相结合,是现代工业发展与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汽车水平的高低。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汽车的所有系统,使汽车的技术性能、经济性和舒适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而电子点火系统的应用能更好的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本文介绍了现代电子点火系统的优点、分类、构造,系统分析了电子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典型故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故障排除方法。 关键词:电子点火系统;故障分析;排除

第一章绪论 1.1传统点火系的缺陷 传统点火系是靠断电触点来接通和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而使点火线圈此级产生高压电的,这种工作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的缺陷。(1)高速易断火 (2)断电触点易烧蚀 (3)对火花塞积炭敏感 (4)起动性能差 (5)无线电干扰大 1.2发动机对电子点火系统的要求 为了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都可靠并适时点火,点火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间隙的电压 (2)点火系统所具有的点火的能量要充足 (3)点火系统控制的点火时间应适当。 1.3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电子点火系统又称为半导体点火系统或晶体管点火系统,它主要由点火电子组件、分电器及位于分电器内的点火信号发生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如图所示。

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控制思路

发动机点火系统得控制思路 一、点火提前角控制 (1)点火提前角得控制方法 (a)点火提前角控制方法概述 ECU 根据汽油机得各种工况信号对点火时刻控制。 根据发动机得转速与进气压力信号从存贮器数据找到相应得基本点火提前角,根据有关传感器信号值加于修正,得出实际点火提前角。 初始点火提前角就是指汽油机在各种工况可能具有得最小提前角。 点火定时控制方法得两种基本类型:启动期间得点火时刻控制;以及 正常运行期间得点火时刻控制。 (b )启动点火定时控制 备用电路控制 在启动期间,当汽油机转速在规定转速(500转/分)以下时,由于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信号不稳定,点火时刻固定为初始点火提前角。这一提前角由ECU 中得备用电路控制,不需计算处理。 根据水温控制 如日产汽车得ECC S系统当发动机转 速在100转/分以下超低速运行时,把从点火 至活塞到达上止点得时间定为常量;转速大 于一百时,根据水温选择最佳点火提前角. 其中,在零摄氏度以下时应特别加大点火提 前角。 (c )正常运行期间得点火时刻控制 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时,E CU 根据进气歧管压力与转速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然后根据 其它相关信号来修正。 基本点火提前角 怠速触点断开 :E CU 接收如下信号:进气歧管压力 或进 气量 信号; 汽油机转速信号;节气门 位置 信号;燃油选择开关;爆 震信号。 怠速 触点断开,发动机处于正常工况运行,ECU 根据存储器得数据确定基本点火提前 冷却水温度(度) 点火提前角

角。 具有爆震控制功能得系统,在 ECU中装有专门用于爆震控制得点火时刻控制数据。 怠速触点闭合:ECU接收得信号有:节门位置信号;汽油机转速;空调信号。怠速触点闭合,怠速工况运转,ECU根据汽油机与空调开关得接通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空调开关接通,由于怠速旁通气量与喷油增加,点火提前角增大. 怠速工况基本点火提前角如图 影响点火提前角得主要因素 1、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转速提高后,在给定得时间内曲轴转过得角度会更大,而燃烧速度在相对低得转速下就是不会跟随变化得,如果想使燃烧在上止点后(ATDC)10°~15°左右完成,那么必须使点火时刻提前。如发动机在850r/min得怠速时,点火提前角为6°~12°,而转速增加到4000r/min时,点火提前角增大到28°。但当转速继续增加时,由于混合气压力与温度得提高及进气扰流得增强,会使燃烧速度加快,为避免发生爆燃,最佳点火提前角得增加速度就要适当减慢。 2、发动机负荷 在轻载与节气门部分开度时,进气管内得真空度较高,吸进进气管与汽缸内得空燃混合气得数量少。这些稀薄得混合气在压缩终了得压力较低,燃烧速度较慢,为了在上止点后(ATDC)10°~15°左右完成燃烧,点火时刻必须提前。 在大负荷时,节气门全开,大量得空燃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并且进气管得真空度低,这就会导致燃烧压力增高,燃烧速度加快。在这样得情况下,必须推迟点火提前角,以防止气体在上止点后(ATDC)10°~15°以前全部燃烧完毕。 3、辛烷值 汽油得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适当增大;辛烷值越低,抗爆性越差,点火提前角则应相应减小,否则容易产生爆燃. 修正点火提前角 1、暖机修正 发动机冷机起动后,冷却液温度较低且汽油雾化不良,此时应增大点火提前角。在暖机过程中,随冷却液温度得升高,点火提前角修正值逐渐减小。修正值得变化规律及大小随发动机暖机修正得主要控制信号如:冷却液温度信号、空气流量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等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