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工综合考试大纲

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工综合考试大纲
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工综合考试大纲

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化工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一.适用的招生专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的定义、单位及影响因素,压力的定义、表示法及单位换算;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流动型态及其判据,雷诺准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机械能损失计算;简单管路的计算;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泵的工作点及流量调节,泵的安装及使用等。

非均相混合物的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基本计算公式;过滤的机理和基本方程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传热特点;传导传热基本方程式及在平壁和圆筒壁定态热传导过程中的应用;对流传热基本原理与对流传热系数,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及其应用;总传热过程的计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计算。

相组成的表示法及换算;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亨利定律各种表达式及相互间的关系;相平衡的应用;分子扩散、菲克定律及其在等分子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的应用;对流传质概念;双膜理论要点;吸收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及图示方法;最小液气比概念及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的定义、物理意义,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平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双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及相图表示;精馏原理及精馏过程分析;双组分连续精馏塔

的计算(包括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进料热状况参数q的计算、回流比确定、求算理论

板层数等);板式塔的结构及气液流动方式、板式塔非理想流动及不正常操作现象、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塔高及塔径计算。

湿空气的性质及计算;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应用;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的特点;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液液萃取过程;三角形相图及性质。

柏努利演示实验;雷诺演示实验;流体阻力实验;离心泵性能实验;精馏实验;吸收(解吸)

验。

2.熟悉的内容层流与湍流的特征;复杂管路计算要点;测速管、孔板流量计及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与计算;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及正位移特性;离心通风机的性能参数、特性曲线。

沉降区域的划分;降尘室生产能力的计算。有相变对流传热过程及影响因素;复杂流动的平均温度差求算;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要点;传热过程强化措施。

各种形式的传质速率方程、传质系数和传质推动力的对应关系;各种传质系数间的关系;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塔的操作型分析;解吸的特点及计算。

理论板层数简捷计算法;精馏装置的热量衡算;平衡蒸馏、简单蒸馏的特点及计算;塔板的主要类型、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特点及作用。

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临界含水量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的计算方法;干燥过程的强化。

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3.了解的内容

层流内层与边界层;其它化工用泵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往复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降尘室、沉降槽、离心沉降、过滤等设备的构造、原理及选择;非均相混合物分离过程的强化。常用换热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热辐射基本概念及计算;对流与辐射联合传热。分子扩散系数及影响因素;塔高计算基本方程的推导。

其它精馏方式的特点;精馏过程的强化及展望。各种干燥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干燥器的设计要点。

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分配系数与选择性系数;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萃取设备。

三.考试的方法和考试时间考试为闭卷笔试,可以使用无字典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考试时间为1.5 小时。四.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流体流动概述与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及输送问题;流体流动的考察方法;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流体流动

的作用力;牛

顿粘性定律;流体的物性;压强特性及表示方法;静力学方程及应用;液柱压差计。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量与流速的定义;流体流动的质量守恒;流体流动的机械能守恒;柏努利方程及应用;动量守恒原理及应用。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与阻力计算雷诺实验;两种流动型态及判据;层流与湍流的特征;管流剪应力分布和速度分布;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现象;直管阻力;层流阻力;摩擦系数;湍流阻力——因次分析法;当量的概念量直径,当量长度);局部阻力;流动总阻力计算。

(当

4 、管路计算与流量测量简单管路计算:管路设计型计算特点及方法、管路操作型计算特点及方法;复杂管路

的特点及计算方法;流动阻力对管内流动的影响;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及转子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和计算方法。

5、离心泵流体输送机械分类;管路特性方程;带泵管路的分析方法——过程分解法;离心泵工作原理与主要部件;气缚现象;理论压头及分析;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泵组合操作及选择原则;安装高度与汽蚀现象;离心泵操作与选型。

6、其它类型泵与气体输送机械正位移泵工作原理与结构、性能参数与流量调节(往复泵、旋转泵等);旋涡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流量调节;气体输送机械分类;离心式通风机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与计算;罗茨鼓风机、真空泵、离心压缩机与往复压缩机。

7、液体搅拌搅拌的目的及方法;机械搅拌装置的基本构件;常用搅拌器的类型及特点;搅拌器的功能;均相液体的混合机理;非均相物系的混合机理;常见搅拌器的性能;强化湍动的措施。

8、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非均相分离概论;颗粒床层的特性;流体通过颗粒层的压降——数学模型法;过滤原理与设备;过滤速率、推动力和阻力的概念——过滤速率工程处理方法;过滤基本方程及应用;过滤常数;恒压过滤与恒速过滤;板框过滤机性能分析与计算;加压叶滤机性能分析与计算;回转真空过滤机性能分析与计算;加快过滤速率的途径。

9、颗粒的沉降与流态化沉降原理;流体对颗粒运动的阻力;球形颗粒的曳力系数与斯托克斯定律;自由沉降过程;重力沉降速度;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性能分析);离心沉降速度;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性能分析)固体流态化概念;散式流态化与聚式流态化;流化曲线与流化床特征;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流化床操作及其强化。

10、. 传热概述与热传导传热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传热的基本方式;工业换热过程;传热速率;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及影响因素;一维定态热传导计算(单层与多层平壁、单层与多层圆筒壁)。

11.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过程分析;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无相变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的建立;准数方程与准数的物理意义;管内强制对流传热、管外强制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蒸汽冷凝传热、液体沸腾传热。

12. 热辐射

物体的辐射能力;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克希霍夫定律;两灰体间的辐射传热。

13. 传热过程的计算间壁换热过程;热量衡算式及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系数计算、热阻及传热平均温度差—

—传热速率的工程处理方法;污垢热阻;壁温的计算;传热设计型问题的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传热操作型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传热效率及传热单元数)。

14. 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类型、结构及应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选用;换热器的强化及其它类型。

15. 气体吸收概述与气液相平衡吸收依据;吸收目的;吸收过程的工业实施;吸收与解吸的特征;吸收过程的分

类;吸收剂的选择;吸收过程的经济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亨利定律;温度、压力对相平衡的影响;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16. 扩散与单相传质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气相和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等摩尔反向扩散、单相扩散);扩散系

数及其影响因素;涡流扩散与对流传质;相内传质速率方程与传质分系数。

17. 相际传质双膜理论;相际传质速率方程与总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关系——传质速率的工程处

理方法;吸收过程传质阻力分析及控制质阻。

18. 低浓度气体吸收(解吸)的计算低浓度气体吸收的假定;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传质速率与填料层高度的

计算;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过程分解法;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吸收过程设计中参数的选择;最小液气比;塔内返混的影响);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计算方法及吸收过程的强化);吸收与解吸过程的对比分析;板式吸收塔计算。

19. 液体蒸馏概述与二元物系的气液相平衡

蒸馏依据;蒸馏目的;蒸馏过程的工业实施;蒸馏操作的经济性;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拉乌尔定律、相图及相平衡曲线;泡点及露点的计算;相对挥发度;非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

20. 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平衡蒸馏;简单蒸馏;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的比较。

21. 精馏

精馏原理;全塔物料衡算;恒摩尔流假定;理论板及板效率;加料板过程分析;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方程。

22. 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理论塔板的逐板计算法及图解法;回流比影响及选择;全回流及最少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进料热状况影响及选择;双组分精馏过程的其它类型;实际塔板与全塔效率;填料精馏塔计算;操作参数对精馏过程的影响;精馏塔的温度分布与灵敏板。

23. 间歇精馏与特殊精馏

间歇精馏的特点;恒回流比操作与恒馏出液组成操作;恒沸精馏的原理及应用;萃取精馏的原理及应用;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比较。

24. 气液传质设备

气液传质过程对塔设备的一般要求;塔设备类型及特点;板式塔的设计意图;板式塔的结构;板上气液接触状态;塔板水力学性能和不正常操作现象;塔板负荷性能图;板式塔的效率;评价板式塔的性能指标;常见塔板型式及特点;筛板塔工艺计算内容;填料塔结构;填料种类及特性;气液两相在填料塔内的流动;填料塔压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最小喷淋密度;填料塔工艺计算方法;填料塔内的传质。

25.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过程;三角形相图及性质;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分配系数与选择性系数;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萃取设备。

26. 固体干燥概述与干燥静力学

物料的去湿方法;干燥过程的分类;干燥操作的经济性;湿空气的性质及计算;空气的湿度图及应用;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27. 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的计算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干燥曲线与干燥速率曲线;干燥机理;间歇干燥过程的计算;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连续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干燥器的热效率。

28. 干燥设备

工业常用的干燥器;干燥器的性能要求与选型原则。

29. 实验。

(1)柏努利演示实验

实测静止和流动的流体中各项压头及其相互转换;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和柏努利方程; 实测流体流动压头变化及相应压头损失, 确定两者相互之间关系。

(2). 雷诺演示实验

观测雷诺数与流体流动类型关系; 观察层流中流体质点的速度分布。

(3)流体阻力实验

掌握流体流动阻力测定方法, 测定直管摩擦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数; 验证层流区摩擦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和管子相对粗糙度关系。

(4)离心泵性能实验

测定离心泵性能曲线并确定最佳工作范围; 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5)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

通过实验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和指数;分析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 了解强化传

热的途径。

(6)精馏实验掌握精馏塔的操作方法与调节方法; 测定全回流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7)吸收(解吸)实验

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态, 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测定总传质系数, 分析其影响因素。

五.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50 分,解答题和计算题。

六.主要参考书

陈敏恒等编.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第二部分《反应工程》考试大纲

一.适用的招生专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理想反应器的基本计算,非理想

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具备利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1.掌握均相化

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方法。

2.掌握理想反应器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计算。3.掌握简单级数反应、连串反应、平行反应、可逆反应及自催化反应的特性及不同反应器型式与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及收率的关系。

4.掌握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及表述方法,停留时间分布的概念及停留时间分布参数的意义和测定。了解非理想流动模型的形式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5.掌握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的概念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6.掌握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的内容,有效因子的概念及基本计算。7.掌握气固相催化固定床反应器的模型化方法。

三.考试的方法和考试时间

考试为闭卷笔试,可以使用无字典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考试时间为45 分钟。

四.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

等温条件下简单级数反应、连串反应、平行反应、可逆反应及自催化反应的计算。

2.均相理想反应器了解返混的概念,理想反应器的形式与操作方式及特点。简单级数反应、连串反应、平行反应、可逆反应及自催化反应在理想反应器中进行时,反应时间、反应器体积、转化率、收率、选择性的计算。3.非理想流动反应器

非理想流动的基本概念,停留时间分布及非理想流动模型的简单计算。

4.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剂表面吸附、反应的基本概念,本征动力学、宏观动力学建立的方法,催化剂有效因子的计算方法。

5 .气固相催化固定床反应器

固定床反应器的模型化方法,简单的模型推导,模型参数的意义。

五.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25 分,全部为解答题。

六.主要参考书

郭锴,唐小恒,周绪美,化学反应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825)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 该考试的主要目标是考察考生对于化工生产中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过程的基本原理、主要单元操作及设备的计算方法、典型设备的构造及性能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运用化工原理的相关知识来准确分析、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关系; 2、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和性质、单元操作的研究方法; 3、熟悉单位制,掌握变量和公式的单位换算。 第二章绪论 1、了解流体质点、连续介质、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 2、掌握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3、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 4、了解流体流动现象(流动型态、湍流、管内流动分析、边界层与边界层分离); 5、掌握流体流动阻力损失的计算; 6、理解和掌握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的计算; 7、理解压差式流量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和体积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流体输送机械 1、了解流体输送机械的分类(泵与机)、化工过程对流体输送机械的要求; 2、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基本方程式(理论压头);掌握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实际压头、功率、效率);掌握离心泵工作点与流量调节;了解双泵串、并联工作点的变化;掌握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汽蚀现象与吸上高度)和离心泵选用。 3、了解其他类型泵; 4、了解气体输送机械。 第四章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 1、了解筛分的概念和固体颗粒的性质(粒度分布、平均粒径、当量直径与形状因子); 2、了解固体颗粒对流体的相对运动规律。掌握颗粒沉降运动(重力沉降、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理解重力沉降设备和离心沉降设备的计算。 3、理解过滤过程、过滤设备;掌握过滤基本方程式和过滤计算(间歇过滤与连续过滤); 4、了解固体流态化现象,了解固体流态化水力学特性,包括压力降、起始流化速度、带出速度与气流输送等。 第五章传热 1、了解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两流体间的热交换方式;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化工大学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董慧茹编 2010年6月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习题解答 25. 解: pHs = 4.00 , Es = 0.209V pHx = pHs +059 .0Es Ex - (1) pHx 1 = 4.00 + 059.0209 .0312.0- = 5.75 (2) pHx 2 = 4.00 +059 .0209 .0088.0- = 1.95 (3) pHx 3 = 4.00 +059 .0209 .0017.0-- = 0.17 26. 解: [HA] = 0.01mol/L , E = 0.518V [A -] = 0.01mol/L , ΦSCE = 0.2438V E = ΦSCE - Φ2H+/H2 0.518 = 0.2438 - 0.059 lg[H +] [H +] = k a ][] [- A HA = 01.001.0k a 0.518 = 0.2438 - 0.059 lg 01 .001 .0k a lg k a = - 4.647 k a = 2.25×10-5 27. 解: 2Ag + + CrO - 24 = Ag 2CrO 4 [Ag +]2 = ] [24- CrO Ksp

Ag CrO Ag SCE E /42φφ-= - 0.285 = 0.2438 - [0.799 + 2 24)] [lg(2059.0-CrO Ksp ] ][lg 24-CrO Ksp = - 9.16 , ] [24- CrO Ksp = 6.93×10-10 [CrO - 24 ] = 10 1210 93.6101.1--?? = 1.59×10-3 (mol/L) 28. 解:pBr = 3 , a Br- = 10-3mol/L pCl = 1 , a Cl- = 10-1mol/L 百分误差 = - - --?Br Cl Cl Br a a K ,×100 = 3 1 31010106---??×100 = 60 因为干扰离子Cl -的存在,使测定的a Br- 变为: a -Br = a -Br +K --Cl Br .×a -Cl = 10-3+6×10-3×10-1=1.6×10-3 即a -Br 由10-3mol/L 变为1.6×10-3mol/L 相差3.0 - 2.8 = 0.2 pBr 单位 29. 解:

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资料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复试考卷(样题)综合一

附: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复试考卷(样题)综合一(满分100) 一.简答题(每题3分,总分15分) 1、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2、控制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3、选择控制变量时应当使K f尽可能小、T O适当小些,为什么?简述理由; 4、为什么控制系统一定是负反馈?形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条件是什么? 5、控制器的放大倍数K c、积分时间T i、微分时间T D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和静态质量有何影响? 二.判断并简要说明原因(每题3分,共15分) 1、水槽液位控制系统,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下面是一个管式炉上的控制系统,这是什么系统?被控参数是什么?控制参数是什么?画出系统的方块图。 燃气 原料

3、往复式柱塞泵流量控制方案如图所示,是否正确的? 简述理由。 4、高位槽供水系统上有一个控制系统,该系统为了保证平稳供水,同时保证水不溢出。 这是什么控制系统,该系统有什么问题?为什么? 5、如图所示锅炉汽包水位的双冲量控制系统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三. 计算题(10分) 设某系统中广义对象传递矩阵为: 111221220.75 1.251.30.84G G G G -????==???????? o G A .

采用简化静态解耦,简化解耦矩阵形式为: 122111F F ??=???? F 求出简化解耦矩阵各个元素。 四、某加热炉控制系统如图。(10分) 1)说明这是哪种类型的控制系统。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各是什么?可以使用哪种测量元件? 2)画出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五、试给出一般传感器的模型,并给出五种可用于传感器的物理效应。(10分) 六、简述三线制铂电阻测温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特点和适用场合。(10分) 七、设计一个利用四片应变片测力的差动式传感器,画出组成框图和测量电路,说明应变片粘贴位置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10分) 八、如图1所示采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高度H ,已知0p 为液体上方空间的气体压力,1ρ为被测液体密度,2ρ为隔离液的密度,且21ρρ>,21,h h 为已知高度,试确定差压变送器的量程和迁移量。(10分) 图1 九、试给出五种常用的流量检测方法,说明那些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受被测介质的密度影响,并比较这些方法的特点。(10分)

化工原理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基础理论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的构造、操作原理;工艺设计、设备计算、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巩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关系。 Δ物理量的因次、单位与单位换算:单位制与因次的概念。几种主要单位制 (SI.CGS制.MKS工程单位制)及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单位换算的基本方式。 第一章流体流动 流体的性质:连续介质的假定、密度、重度、比重、比容、牛顿粘性定律与粘度。 牛顿型与非牛顿型流体。 流体静力学:静压强及其特性;压强的单位及其换算;压强的表达方式;重力场中静止流体内压强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离心力场中压强的变化规律。 流体流动现象:流体的流速和流量;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流体的流动型态;雷诺准数;当量直径与水力半径;滞流时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湍流时的时均速度与脉动速度;湍流时圆管中时均速度的分布;边界层的形成、发展及分离。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Δ 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Δ能量衡算方程;柏势利方程;Δ能量衡算方程和柏势利方程的应用。 流体阻力:Δ阻力损失的物理概念;边界层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粘性阻力与惯性阻力;湍流粘度系数;Δ沿程阻力的计算;滞流时圆管直管中沿程阻力计算;滞流时的摩擦系数;湍流时的摩擦系数;因次分析法:用因次分析法找出表示摩擦阻力关系中的数群;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Δ局部阻力的计算。

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双语)期末考试模拟试卷-A

北京化工大学 Model of Final Examination of 《Inorganic Chemistry》 (bi-lingual course) C H M 2 1 7 0 T Course code 课程代码 Class No.: Name and ID: Items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Total score(总分) Score(得分)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不必 写在答题纸上。)(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 )1.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恒压反应热只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有 关,因此化学反应热是状态函数。 ( )2.按照金属键理论,金属能导电传热是因为存在导带,而金属镁中只有 满带和空带,所以金属镁晶体不能导电。 ( )3.对一个化学反应,其速率常数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增加反 应温度总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 ( )4.任何反应都是由元反应或由元反应复合而成的,只要了解了化学反应 的反应机理,由反应机理可得出其总的反应速率方程式。 ( )5.通常情况下,一个过程的自发进行方向在反应机理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下,高温时由熵变决定,低温下由焓变决定。 ( )6.当一个原子得到电子时,半径增大,极化力变小,极化率增大。 ( )7.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得到电子后放出的能量,由于原子核在外层 有正电场存在,对电子有吸引能力,因此电子亲和能一定小于零。 ( )8.凡中心原子以sp3形式杂化的分子,其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8 ( )9.经实验测定,配合物K[Fe(CN)]的磁距为2.41,接近于 36 =2.83。因此此配合物中未成对电子数为2。 ( )10.因CaF的溶度积常数比CaCO的溶度积常数小,因此CaF 232 的溶解度一 定比CaCO的溶解度小。 3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 )1.已知 298 K时,Sn(s) + Cl 2(g)→SnCl2(s)的△r H(1) = -349.8 kJ·mol-1,SnCl 2(s) + Cl2(g) →SnCl4 (l) 的 △r H(2) = -195.4 kJ·mol-1, 则1 2Sn(s) + Cl2(g)→1 2 (g) 的△r H SnCl为: 4 A.-545.2 kJ·mol-1;B.-272.6 kJ·mol-1; C.154.4 kJ·mol-1-1 ;D.-154.4 kJ·mol。 (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配位平衡是指溶液中配离子解离为中心离子和配体的解离平衡; B.配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像弱电解质; C.对同一配离子而言K·K = 1; D.配位平衡是指配合物在溶液中解离为内界和外界的解离平衡。 ( )3.将10.7g NH Cl溶解于1L 0.1mol·L-1 NH·H 432 O中,该溶液的pH值为多少?K b(NH3·H2O)=1.8×10-5。 A.9.26; B.8.96; C.9.56; D.11.13。 ,最适合溶解CuS的溶液是: ( )4.CuS的K sp(CuS)=4×10-36 A.HNO;B.浓HCl;C.稀HCl;D.HAc。 3 ( )5.在下列过渡元素的氯化物水溶液中,那一种溶液的颜色最浅。 A.CuCl2;B.CoCl; C.MnCl;D.NiCl。 222( )6.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稳定共存的是那一组2+2- A.Ba、Cr2O7;B.Mn2+3+ 、Cr; C.S2-3+2+ 、Fe;D.Sn、Fe3+。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综合复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分析化学》复试大纲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1-2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1-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 2-1 酸碱质子理论 2-2 缓冲溶液 2-3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2-5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络和滴定法 3-1 络和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3-2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3-3 提高络和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3-4 络和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4-1 氧化还原平衡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4-3 高锰酸钾法 4-4 碘量法 第五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5-1 溶剂萃取分离法 5-2 沉淀分离法 5-3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第六章电位分析法 6-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6-2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6-3 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 7-1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7-2 气相色谱固定相及检测器 7-3 气相色谱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第八章可见分光光度法 8-1 光辐射的选择原则 8-2 光的吸收定律 8-3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8-4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主要参考用书1.《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董慧茹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无机化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4版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波的微粒性、微粒的波动性、测不准原理 2.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四个量子数 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鲍林近似能级图、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元素周期表与核外电子分布关系、原子参数与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考试要求: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掌握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几率密度与电子云的概念; 3.熟悉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4.掌握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 5.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及价电子构型; 6.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 化学键的定义、类型及键参数 2. 离子键 离子键理论、离子的特征、离子键强度的度量 3. 共价键 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类型、键型过渡 4. 分子的几何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5. 金属键 金属晶格、金属键理论 6.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 7. 晶体的内部结构 晶体的基本概念、四种晶体类型的简介 考试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了解决定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因素及离子化合物的特征; 2.掌握共价键理论,了解σ键、π键、配位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并能解释一般的分子结构; 4.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能用其解释主族元素AB n型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5.理解分子间力、氢键的产生及特点以及它们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6.理解离子极化概念、离子极化规律和附加极化作用以及它们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7.了解四种晶体结构类型及特征 第三章配位化合物 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北京化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期末考试

北京化工大学2010-2011《数字信号处理》期末考试

————————————————————————————————作者:————————————————————————————————日期:

北京化工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数字信号处理》试卷A 课程代码:EEE33500T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 填空:(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两序列)(n x 和)(n h 的卷积和定义为)(*)()(n h n x n y == 。 (2) 序列)1.09 5 sin(3ππ+n 的周期为___ __。 (3) 分析离散时间系统6)(3)(+=n x n y 的线性特性,它是 性系统。 (4) 将两个单位冲击响应分别为)(1n h 和)(2n h 的离散系统进行级联形成的系统的单 位冲击响应为 。 (5)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6) 已知序列)(n x 的z 变换为1 11 )(--= az z X ,||||a z <,则)(n x = 。 (7) 数字角频率ω是模拟角频率Ω对抽样频率的归一化,其关系是 。 (8) 因果稳定系统的收敛域一定包含 。 (9) 序列)(n x 的傅立叶变换定义为)(ωj e X = 。 (10) 序列)(n x 的实部序列的傅立叶变换为=)]}({Re[n x DTFT 。 (11) 序列)(n x 的前向差分)(n x ?= 。 (12) 当系统输入为正弦序列时,则输出为 频率的正弦序列,其幅度受 ,而输出的相位则为输入相位与系统相位响应之和。

北京化工大学基础化学试卷-考试样题

北京化工大学基础化学试卷 学院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页)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本大题分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已知H 3AsO4H++H2AsO4-K H 2AsO4-H++HAsO42-K HAsO 42-H++AsO43-K 则H 3AsO43H++AsO43-的K=K·K·K。() 2、O (g) + 2e-→ O2- (g),?r H= - 639 kJ·mol-1,即氧的电子亲和能为639kJ·mol-1。() 3、HgCl2分子和H2O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V型,它们的中心原子采取相同方式的杂化轨道成键。 () 4、配合物Na3[Ag(S2O3)2]应命名为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酸钠。() 5、H2O的熔点比HF高,所以O-H…O氢键的键能比F-H…F氢键的键能大。() 6、凡是中心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形成的分子,必定是平面三角形构型。() 7、某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该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的数目。() 8、由于E(Li+/Li)最小,所以锂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9、铁(Ⅱ)、钴(Ⅱ)、镍(Ⅱ)还原性强弱的次序为:Fe(Ⅱ)>Co(Ⅱ)>Ni(Ⅱ)。() 10、银的化合物易溶于水的多,而难溶于水的较少。() 11、金属离子A3+、B2+可分别形成[A(NH3)6]3+和[B(NH3)6]2+,它们的稳定常数依次为4?105和2?1010, 则相同浓度的[A(NH3)6]3+和[B(NH3)6]2+溶液中,A3+和B2+的浓度关系是c(A3+)>c(B2+)。()12、用EDTA准确滴定金属离子M2+的必要条件为lg cK≥8 。()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 (本大题分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能稳定存在的是()。 (A) CrO42-(B) Cr2O72-(C) MnO4-(D) MnO42- 2、下列物质中,与Cl2作用生成漂白粉的是()。 (A) 水合硫酸钙(B)无水硫酸钙(C) 氢氧化钙(D) 氯化钙 3、下列物质中,其分子具有V形几何构型的是()。 (A)NO2(B)CO2(C)CH4(D)O3 4、某金属离子可以形成磁矩分别为5.92B.M.和1.73B.M.的两种八面体配合物,该金属离子是( )。 (A) Fe2+(B) Fe3+(C) Co2+(D) Ni2+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仪器分析简答题教学内容

1.电喷雾电离源在正电离方式下最常见的准分子离子峰以常见何种加和离子 形式出现?(至少写出三种),与分子量的关系,负电离方式下,准分子离子峰以何种形式出现,与分子量的关系。在使用电喷雾电离源时,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影响透射电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几种? 象散、球差、色差、衍射差 3.EDS能谱元素分析的原理是什么?常见的能谱分析方法有什么? 4.速率理论的表达式是什么?各项代表的物理意义?降低板高,提高柱效的方 法是什么? H=A+B/u+Cu A:涡流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Cu 传质阻力项 提高柱效的方法:降低板高,增加柱长 降低板高: 1)采用粒度较小、均匀填充的固定相(A项↓) 2)分配色谱应控制固定液液膜厚度(C项↓) 3)适宜的操作条件: 流动相的性质和流速,柱温等等(B项↓) 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N2、控制较小的线速度和较低的柱温 5.简述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各自主要应用在何种目的、所得何种结 果? TEM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观察固体材料内部的各种缺陷和直接观察原子结构的仪器。

SEM它是用细聚焦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通过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对样品表面或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 6.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各自主要应用在何种目 的、所得何种结果?什么样品不适合做电镜分析? 相同:都是在真空下,电子束经高速加压后,穿透样品时形成散射电子和透射电子,他们在电磁透镜作用下在荧光屏上成像。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观察固体材料内部的的各种缺陷、晶体结构和直接观察原子结构等的仪器。原理上模拟了光学显微镜的光路设计,简单化地可将其看成放大倍率高得多的成像仪器。 SEM它是用细聚焦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通过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对样品表面或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 7.分子的振动光谱是否包含了转动光谱?请解释之。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属 于振动光谱,二者在原理上有何不同? 包含,分子本身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的转动,而且原子相对于键的平衡位置也在不断的振动。 不同点:其物理过程不同。 共同点:二者都反映分子振动的信息。 1)拉曼效应是光散射过程,因此是发射光谱,而红外光谱是吸收光谱; 2)拉曼光谱来源于分子的诱导偶极矩,与分子极化率变化有关,通常非极性分子及基团的振动导致分子变形,引起极化率的变化,属拉曼活性;而红外吸收与分子永久偶极矩的变化有关,一般极性分子及基团的振动引起永久偶极矩的变化,因此属红外活性 8.什么叫梯度洗脱?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 梯度洗脱:在洗脱过程中,连续或阶段性地改变流动相组成,以使柱系统具有最好的选择性和最大的峰容量。 程序升温: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柱温,可缩短保留时间,提高分离度。K(分配系数)是热力学常数,随温度变化,温度越高,K值越小,因此保留时间短。因此可通过调节柱温度来调节分离度。 相同之处:均可达到快速分离的目的,可提高柱效,缩短分离时间。

北京化工大学考研盛世清北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综合试题

北京化工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 应用化学综合样题 注意事项 1.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均不给分。 2. 答题时可不抄题,但必须写清题号。 3. 答题必须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用红色笔或铅笔均不给分。 一、选择题(每题可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1.通常使用什么试剂鉴定Ni2+的存在( ) 。 (A) 试镁灵(B)丁二酮无污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 2.当CN-与Cu2+在水溶液中起反应时,CN-起的作用是( )。 (A) 还原剂(B)氧化剂 (C) 络合剂 (D) 起碱的作用 3.要使氨气干燥,应将其通过下列哪种干燥剂( )。 .要使氨气干燥,应将其通过下列哪种干燥剂( )。 (A) 浓H2SO4 (B)CaCl2 (C) P2O5 (D) NaOH(s) 4.用硫化钠处理下列硫化物时,不能被溶解的是( )。 (A) As2S3 (B) Sb2S3 (C) Bi2S3 (D) SnS2 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何者化学键极性最大 ( )。 (A) AgF (B) AgCl (C) AgBr (D) AgI 6.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具孤电子对( )。 (A) H2O (B) NH3 (C) NH4 + (D) H2S

7.下面一些宏观过程可看作可逆过程的有( )。 (A) 摩擦生热(B)0 oC 时冰熔化成水 (C) 电流通过金属发热 (D) 火柴燃烧 8.把固体NaAc 加到HAc 稀溶液中,则pH 将( )。 (A)增高(B)不受影响 (C)下降 (D) 先下降后增高 9. 反应: 产物为物质B,若提高温度对产品产率有利,这表明活化能()。(A) E1>E2, E1>E3 (B) E2>E1, E2>E3 (C) E1E1,E3>E2 10. 对于两组分系统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数为()。 (A) 1 (B) 2 (C) 3 (D) 4 11. 设i 为理想混合气体中的一个组分,下面正确的是() (A) pi/p=Vi/V=ni/n (B) piV=pVi=niRT (C) piVi =niRT (D) 都正确 12. 某液体混合物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经历两条不同的途径,其热、功、内能变化、焓 变化分别为Q1、W1、DU1、DH1 和Q2、W2、DU2、DH2,则()。(A) Q1-W1=Q2-W2 (B) DU1-W1=DU2-W2 (C) DH1-Q1=DH2-Q2 (D) DU1-DH1=DU2-DH2 13.将反应H2(g)+1/2O2(g)=H2O 设计成电池,下列正确的是()。 (A) Pt, H2(g) | OH-(aq) | O2 (g), Pt (B) Pt, H2(g) | H+(aq) | O2 (g), Pt

《化工原理》考试大纲[001]

《化工原理》考试大纲 总体要求 本考试采用主客观题混合题型,按百分制计分,满分为100分。 二、考试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修读完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各专业课程,并准备攻读本科教育课程的学生。 三、考试方式与内容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内容如下: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教材第一章) 内容:掌握流体的密度和黏度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压力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单位换算;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流动类型及其判断,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流体在馆内流动的机械能损失计算;简单管路的计算;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离心泵的工作点及流量调节,离心泵的安装及使用等。 第二部分传热(教材第三章) 内容:掌握傅里叶定律,平壁及圆筒壁一维定态热传导计算及分析;对流传热基本原理,牛顿冷却定律,影响对流传热的主要因素,无相变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及其应用,Nu、Re、Pr、Gr等准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 第三部分气体吸收(教材第五章) 内容掌握相组成表示方法及换算;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亨利定律各种表达式及相互间的关系;相平衡的应用;对流传质的概念;双膜理论的要点;吸收塔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及图示方法;最小液气比的概念及吸收剂用量的缺点;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的定义、物理意义。 第四部分蒸馏(教材第六章) 内容:双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及相图表示;精馏原理及精馏过程分析;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包括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进料热状况参数q的计算、回流比的确定、逐板法及图解法求算理论板层数等),熟悉塔板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为了较好地考核学生运用技能的综合能力,既照顾到科学性,客观性,又考虑到专业测试的特点,考试大纲将认知能力分为:(A)了解、(B)理解、(C)掌握、(D)应用四个层次。各层次的含义是: 1. 了解――认识、记忆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并能正确表达。 2. 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容,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掌握――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 4. 应用――能运用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试卷结构和分值 (1)主要题型:主要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2)试卷题量以中等水平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并考虑到试题覆盖面,试卷题量应在50小题内。 (3)试题水平了解(20%)、理解(40%)、应用(30%)、综合(10%) (4)试题难度较易(25%)、中等难度(35%)、较难(30%)、难(10%) 五、考试形式及用时 本考试采用笔试形式,笔试采用闭卷形式(需带计算器,具备对数、反对数运算功能)。

北京化工大学2018《数字信号处理》期末考试

北京化工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数字信号处理》试卷A 课程代码:EEE33500T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 填空:(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两序列)(n x 和)(n h 的卷积和定义为)(*)()(n h n x n y == 。 (2) 序列)1.09 5 sin(3ππ+n 的周期为___ __。 (3) 分析离散时间系统6)(3)(+=n x n y 的线性特性,它是 性系统。 (4) 将两个单位冲击响应分别为)(1n h 和)(2n h 的离散系统进行级联形成的系统的单 位冲击响应为 。 (5)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因果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6) 已知序列)(n x 的z 变换为1 11 )(--= az z X ,||||a z <,则)(n x = 。 (7) 数字角频率ω是模拟角频率Ω对抽样频率的归一化,其关系是 。 (8) 因果稳定系统的收敛域一定包含 。 (9) 序列)(n x 的傅立叶变换定义为)(ωj e X = 。 (10) 序列)(n x 的实部序列的傅立叶变换为=)]}({Re[n x DTFT 。 (11) 序列)(n x 的前向差分)(n x ?= 。

(12) 当系统输入为正弦序列时,则输出为 频率的正弦序列,其幅度受 ,而输出的相位则为输入相位与系统相位响应之和。 (13) 为实现线性相位,要求FIR 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n h (长度为N )满足 条件 。 (14) 已知有限长序列)(1n x 和)(2n x ,则)(1n x 和)(2n x 的L 点圆周卷积)(n y 用其线 性卷积)(n y l 表示的表达式为)(n y = 。 (15) 直接计算有限长序列)(n x 的N 点DFT 的复乘次数是 ,用基2-FFT 计算的复乘次数是 。 (16) 当极点都在坐标原点、2个零点分别在z=-0.9和z=-1.1时,该系统的 滤波功能是 通滤波器。 (17) 设实际信号的时间长度为0T ,则频率分辨力0F 可表示为0F = 。 (18) 一个离散时间系统,如果它是全通系统,则系统函数)(z H 的幅度响应应满 足 。 (19) 长度为6的序列,其6点DFT 与12点DFT 结果中相同的数有 个。 (20) 如果要将序列)(n x 的抽样频率s f 转换为33.0f ,应对序列)(n x 先进 行 ,后进行 。 二、(10分)某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 3 1)(3()(--= z z z z H ,收敛域为33 1 <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doc

《化工原理B》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15170/1 总学时:64H 学分:4 基本面向:生物工程、制药工程 所属单位:生物工程教研室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属工程学科,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技术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研究化工生产中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设备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运用课程有关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用自然科学方法考察、解释和处理化工生产中传质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设计计算和操作分析,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基本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单元过程的典型设备具备基础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二)掌握本大纲所要求的单元操作的基本常规计算方法,常见过程的计算和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或选型; (三)熟悉运用过程的基本原理,根据生产上的具体要求,对各单元操作进行调节; (四)了解化工生产的各单元操作中的故障,能够寻找和分析原因,并提出消除故障和改进过程及设备的途径。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等,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上册 绪论 (一)了解化学工程发展史; (二)了解化工原理的任务性质及内容; (三)了解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过程速率及平衡关系; (四)掌握单位制及单位换算,了解因次的概念及因次式。 重点: 化工原理课程中三大单元操作的分类和过程速率的重要概念的内涵。 难点: 使学生通过对课程性质的了解,把基础课程的学习思维逐步转移到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上,在经济效益观点的指导下建立起"工程"观念。 第1章流体流动 (一)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掌握流体的性质 2、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二)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1、掌握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流量和流速 2、熟练掌握定常与非定常流动的概念 3、连续性方程与机械能衡算式极其应用 (三)流体的流动现象 流体的粘性,牛顿粘性定律 流动类型,雷诺数、边界层的概念

北京化工大学仪器分析答案之色谱-1

一 1.在以下因素中,属热力学因素的是A A.分配系数; B. 扩散速度;C.柱长;D.理论塔板数。 2.理论塔板数反映了D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3.欲使色谱峰宽减小,可以采取B A.降低柱温;B.减少固定液含量;C.增加柱长;D.增加载体粒度。 4.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 那么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哪一种为宜?C A.归一化法;B.外标法;C.内标法;D.标准工作曲线法。 5.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研究植物色素成分时, 所采用的色谱方法是B A.液-液色谱法;B.液-固色谱法;C.空间排阻色谱法;D.离子交换色谱法。 6.色谱图上两峰间的距离的大小, 与哪个因素无关? D A.极性差异;B.沸点差异;C.热力学性质差异;D.动力学性质差异。 7.假如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1,它分配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是C A.0.10; B. 0.90;C.0.91;D.0.99。

8.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A A.柱温;B.载气的种类;C.柱压;D.固定液膜厚度。 9.当载气线速越小, 范式方程中, 分子扩散项B越大, 所以应选下列气体中哪一种作载气最有利?D A.H2; B. He;C.Ar;D.N2。 解:为了减小分子扩散项,可采用较高的流动相线速度,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流动相 10.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B A.保留值B. 扩散速度C.分配比D. 理论塔板数 11.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A A.涡流扩散相B. 分子扩散C.气相传质阻力D. 液相传质阻力1.假如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2,则它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多少? ∵ k = n s/n m=0.2 ∴n m= 5n s n m/n×100% = n m/(n m+n s)×100% = 83.3% 2.若在1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分离度为0.68,要使它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米? ∵ L2=(R2/R1)2 L1完全分离R2=1.5 L2=(1.5/0.68)2×1=4.87(m) 3.在2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某组分保留时间(t R)6.6min,峰底宽(Y)0.5min,死时间(tm)1.2min,柱出口用皂膜流量计测得载气

北京化工大学_化工原理期末试卷

化工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40分) 1、表征“三传”的三个类似的理论定律是:表征动量传递的、表征热 量传递的、表征质量传递的。 式,大大增加计算难度。

二、某逆流吸收塔,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气体入塔氨摩尔分数为0.010,混合气处理量为221.94kmol/h,要求氨的回收率为0.9,操作压力为101.325kPa、温度为30℃时平衡关系为Y*=2X,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1.2倍,气相总传质系数Kya=0.06kmol/(m3. h),塔径为1.2m。(25分) 试求: (1)气相传质单元高度H OG,m; (2)填料层高度h,m; (3)若该塔操作时,因解吸不良导致入塔水溶液中X2=0.0005,其它入塔条件及操作条件不变,则回收率为若干?给出变化前后操作线。 (4)若混合气量增大,按照此比例也增大吸收剂用量,能否保证溶质吸收率不下降?简述其原因。 解:

三、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二元理想溶液,其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进料为气-液混合物,液相分率为0.5,进料中易挥发物的平均组成为x f=0.35,要求塔顶中易挥发的组成为0.93(以上均为摩尔分率),料液中易挥发组分塔顶回收率为96%,取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242倍。在饱和液体回流,间接加热情况,试计算:(20分) (1)塔底产品组成 (2)写出精段方程 (3)写出提馏段方程 (4)假定各板气相单板效率为0.5,塔釜往上第一块板上升蒸汽的组成为多少?解:

四、在某干燥器中干燥砂糖,处理量为100kg/h,要求湿基含量从40%减至5%。干燥介质空气湿度为0.01kg/kg干气,从20℃经预热器加热至80℃后送至干燥器。空气在干燥器为等焓变化过程,空气离开干燥器时温度为30℃,总压为101.3kPa。(15分) 试求: (1)水分气化量,kg/h; (2)干燥产品量,kg/h; (3)湿空气消耗量,kg/h; (4)预热器加热量,kw。 解:

2010年北京化工大学化工综合复试题

2010年北化化工综合复试题 (注:此样卷笔试后凭本人和战友记忆所写,有几处不详,望见谅!) 一、选择题 1、达到完全湍流时,摩擦系数λ。 A、与Re和ε/d有关 B、只与Re有关 C、只与ε/d有关 D、与Re和ε/d都无关 2、圆形直管道中层流和湍流时,能量损失分别与速度的()次方成正比。 A、1 B、1.75 C、2 D、0 3、图1中压差计读数R反应了。 A、动压头之差 B、动压头和压头损失 C、损失压头 D、…… 4、管路的特性曲线H=A+BQ2 中。 A、A反映了位能差 B、A反映了位能差与静压差之和 C、BQ2反映了动能 D、…… 5、精馏塔操作中,进料为XF1时,对应的最小回流比为Rmin1,进料为XF2时,对应的最小回流比为Rmin2,若XF1< XF2,则 A Rmin1> Rmin2 B Rmin1= Rmin2 C Rmin1 < Rmin2 D 不确定 6、极易溶的气体,气相界面的组成yi ()液相主体浓度的平衡组成ye. A大于B等于C小于D接近于 7、A为易吸收组分,xA=0.4时泡点为t1, yA=0.4时露点为t2 ,则 A、t1 >t2 B、t1

华东理工大学考研化工原理详细大纲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考试用教材:《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丛德滋、丛梅、方图南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复习大纲: 第一章流体流动 概述流体流动的两种考察方法;流体的作用力和机械能;牛顿粘性定律。 静力学静止流体受力平衡得研究方法;压强和势能得分布;压强的表示方法和单位换算;静力学原理的工程应用。 守恒原理质量守恒;流量,平均流速;流动流体的机械能守恒(柏努利方程);压头;机械能守恒原理的应用;动量守恒原理及其应用。 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层流和湍流的基本特征;定态和稳态的概念;湍流强度和尺度的概念;流动边界层及边界层分离现象;管流数学描述的基本方法;剪应力分布。 流体流动的机械能损失沿程阻力损失(湍流阻力)的研究方法———“黑箱法”;当量的概念(当量直径,当量长度,当量粗糙度);局部阻力损失。 管路计算管路设计型计算的特点、计算方法(参数的选择和优化,常用流速);管路操作型计算的特点、计算方法;阻力损失对流动的影响;简单的分支管路和汇合管路的计算方法;非定态管路计算(拟定态计算)。 流量和流速的测量毕托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非牛顿流体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管路特性被输送流体对输送机械的基本能量要求;管路特性方程;带泵管路的分析方法——过程分解法。 离心泵泵的输液原理;影响离心泵理论压头的主要因素(流量、密度及气缚现象等);泵的功率、效率和实际压头;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方法;离心泵的并联和串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气蚀余量;离心泵的选用。 其它泵容积式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和流量调节方法(以往复泵为主)。 气体输送机械气体输送的特点及全风压的概念;气体输送机械的主要特性;风机的选择;压缩机和真空泵的工作原理,获得真空的方法。 第三章液体搅拌 典型的工业搅拌问题;搅拌的目的和方法;搅拌装置,常用搅拌浆的型式,挡板及其它构件;混合效果的度量(均匀性的标准偏差、分割尺度和分割强度);混合机理;搅拌功率;搅拌器经验放大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它混合设备了解。 第四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固定床当量和平均的方法;颗粒和床层的基本特性;固定床压降的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 过滤过滤方法及常用过滤机的构造;过滤方程数学描述(物料衡算和过滤速率方程),过滤速率,推动力和阻力的概念;过滤速率方程的积分应用———间接实验的参数综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