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刘光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刘光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刘光

发表时间:2013-07-04T17:17:53.54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5期供稿作者:刘光[导读] 在与学科课程相比,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更强,更乐于投入。刘光

〔摘要〕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活动课教学方法探讨初中语文 1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现状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 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 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3 语文活动课“活”而“动”的教改昭示

3.1 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生的参与有个由浅入深渐进过程,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活动课程的安排,精心培育和多方引导。在与学科课程相比,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更强,更乐于投入。但初中语文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程的主人。要通过民主方式,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筹备好全期的语文活动;或民主推荐,或毛遂自荐,集中学生多数人的意向,确定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避免班干部包揽天下;活动中的主持人,自然多是班上的能人、活动积极分子。由主持人按课程要求,进行筹办,确定主要节目,安排好程序,商定评优办法、奖励范围等。老师则当好“教练”、“业务指导”,适当协调。学生是活动全程的“主角”,是主人。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面进入“角色”,这也是推动语文教改的首要因素之一。在活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审视自我发展轨迹,个性得以张扬,他们的素质提高也就同时达到我们企盼长久的境地。

3.2 优化活动中竞赛情境。语文活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是首位。创设良好的竞赛情境,以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和自我特长,是活动的价值所在。初中语文1~6 册编有 24 次活动课,大多数活动都有评比、展示优秀作品、给奖等活动程序和内容。评优这一环节运作适当,将对学生有产生极大的激励和影响。活动中的评优、给奖,都是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进行,透明度大,客观、公正。可以适当提高优秀类次,扩大鼓励面,奖励的项目增设,因班、因活动而宣,适当加多一点,面扩大一点,如“进步奖”、“组织奖”、“积极分子奖”等,以此激励中间层,促进差生的转化和投入,达到班级整体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还可加大活动的开放性,向有关报纸、杂志推荐优秀作品,邀请有关专家亲临指导,与有关单位、兄弟班级“联姻”,取长补短,给活动添彩加色。

3.3 增强学生的语言活动及其表达能力。语文活动的依归,在于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主体的实践和内省。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投入,勇于实践。以知识为主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依归。这种一鼎而三的语文教学实践,环环相扣,涉及面广。以“指令性”的活动为轴心,带动其它语文实践活动,有计划的高效运转。而活动课程,也不能千篇一律,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因班、因时制宜,组织一些小型、灵活、多样的热身的活动,多练功底,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驾驭活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从初一开始,可组织“课前5 分钟口语训练”,侧重讲故事或见闻,事先做些准备,按座次轮流上台,随后评议、计分。开展常规性的硬笔书法、周记、日记、读书笔记、朗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到初二、初三,开展自编、自演课本剧活动,让学生参与单元、期中、期末复习、测试的评改试卷工作,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设计复习提纲、测试题,并让学生去评卷、分析。

正确认识语文活动课的本质,教学中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会变得清晰和简单起来,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会逐步消失。我们相信,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语文活动课在培养学生语文及其他多种素质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和平中学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5503640.html,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 作者:苏秉文 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1期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全新亮相,新教材的“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活动·探究”单元就是以往各版本教材都没有的全新的单元形式。这种全新的单元组织形式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给初中语文课堂刮来一股飓风。笔者结合“活动·探究”单元的教 学实际,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对“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新课标 “统编版”在单元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全新的面孔——“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单元这种全新单元组织形式是“统编版”最大的亮点之一。“活动·探究”单元包括八年级上册的学习新闻单元、八年级下册的演讲单元、九年级上册的现代诗单元和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那么“活动·探究”单元应该如何教学呢?笔者结合平实的教学实践,从三个论述“活动·探究”单元如何教学这一问题。 一、以阅读为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1] 每个活动探究单元以学习任务的形式编排,其基本模式是: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達。课文学习是单元学习的第一步。而“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学 习的方式。学生在任务的带领下,自主阅读和探究课文,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一)自主阅读与探究课文 “活动·探究”单元最前面设置了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任务单, 明确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如八年级下册的演讲单元设计以下任务单: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学生阅读任务一,完成对《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阅读任务。任务是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学引导为辅。“活动·探究”单元不能用传统精读课那样仔细地分析,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带着学习任务去阅读。如学生阅读《最后一次讲演》完成以下任务:1.作者观点是什么?2.作者的带着什么情感态度演讲的?3.这一篇演讲词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初1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初探 ———以“与大师对话”主题活动课为例 密山市裴德中学李政军 随着前几年的课改声浪,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做得轰轰烈烈,但大家很快就发现:流于形式的东西太多,课堂热闹非凡,而学生实际收效甚微.我一直在琢磨,这一理念本身应该是非常好的,是我们教学设计或者过程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与大师对话”名著阅读专题尝试性教学。 一.教学设计 依据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年级的阅读作如下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 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二:《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作如下建议:“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 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有 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和研究的过程。” 依据三: 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也正在形成。他们渴望有更多的关注——既希望关注外界,又希望得到外界的关注,由于其视野的狭窄,他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的 内心世界,自我意识膨胀导致逆反心理加重,进而影响对外界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综上所述,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与大师对话”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欣赏 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了解大师品格性情,洞察社会百态,从而达到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 们的语文素养,内化心灵,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目标。 (二).目标: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的阅读思维。(见“依据一”).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见“依据二”)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格,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阶段设计: 活动分为上、下两期,从初三上学期开始,至初三下学期结束。 “上期”——与中国大师对话:苏轼、鲁迅、余秋雨。 理由: 苏轼:代表古代文人、古典文学,以诗词著称; 鲁迅:代表现代志士、现代文学,以小说和杂文著称; 余秋雨:代表当代文人,关注古今中外文化,思索文化,传承文化,以散文著称。 “下期”——与外国大师对话:莎士比亚、巴尔扎克 理由: 莎士比亚: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戏剧著称; 巴尔扎克:代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以小说著称。 (四).方式及过程: 依据: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运 用。因此,在选题中,必须把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有学生来决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的专题。只有这样,才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首先每学期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选定一位作家,由此分成三组或两组,选定组长,由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活动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活动教育 活动教育重视过程目标,这种目标是指对学生在活动教育过程中各种语言、行为、情感、态度的要求,涉及学生的操作、交往、研究等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通过教育过程来实现,毋须在学期最后的考试中来评价。 一、活动教育的主体性 主体性指课程内容要体现对学生个性和存在的尊重。在设计活动教育的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适应他们的兴趣、能力、需要等等个性特征。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由别人替代。考虑学生个性的课程内容才会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也容易根据这种内容组织有效的活动。有人以为学生的心理不成熟甚至幼稚,没有必要考虑他们的存在,学生的任务是赶快成人化,即熟悉成人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适应成果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是不对的。 在活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不能漠视学生的特殊需要、兴趣和思维特点。有人批评我国的语文教材“在具体选编上无不反映出以思想教育为中心的倾向”,“在初一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中,真正从语文的角度来编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其余一半大体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考虑的,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选的课文就更少了。 这里有必要把“尊重学生”与“学生中心”的观点区分开来。“学生中心”是由学生主宰着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但物极必反,真理向前走一步反倒会成为谬误。 二、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依托,选择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有经验基础的内容。“在夏天来谈雪,在冬天来谈蚊子和苍蝇”的教科书,学生难以认同这种教材,教师也不易根据这种内容采开展活动。 对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给予有力的批判。“学校里任何僵化的、机械的和形式主义的东西的根源,在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从属于课程的情况下恰好找得到。正因为这样,‘学习’已经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同义语,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从间接的教育过渡到正式的教育,带来了许多明显的危险。正式的教育,容易变成脱离现实的和呆板的,用平常贬低的话来说,变成抽象的和书本的。在文化发达的社会,许多应该学习的事物,都贮存在符号之中。这种材料远没有转化为熟悉的动作和对象,它们是比较专门的、肤浅的。由于社会的结构和资源日益复杂,正式的或有益的教导和学习需要随之增加。随着正式的教学和训练范围的扩大,在比较直接的结合中所获得的经验与在学校所获得的经验之间,就会发生不能令人满意和脱节的危险。”怎么办呢?在教材设计中,最为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学生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它们是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根基。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而且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也许没有必要彻底地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较好的办法是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成人的符号世界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 三、课堂内容的非常态性 课程内容的非常态性是指设计与课文内容的表现方式相反或有差异的内容。根据课程内容性质的差异,可以将其分成常态内容和非常态内容两种形式。常态内容是指用来说明、印证规律和原理的一种材料。在一般的课程内容设计中,人们常常列举许多常态内容来证明理论的科学性,忽视挑选非常态性的内容进入课程内容之中。 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挑选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非常态内容,要去掉其中的情感性或暗示性词句,尽量保留事实性的描述和人物的直接对话。当前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消极被动,而在于教师未向学生提供真正能吸引其注意、激发其思维和情感的问题、材料或案例。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与典型的事例的列举可能会使学生听起来很激动,但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中学语文的课型教学,这是对语文教学“备课”和“上课”的进一步规范。 一、课型特征最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1、课型及课型的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主要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中学语文的新授课为例,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写作课。其中,阅读课按师生教学活动的特征可再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自读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 2、课型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应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课型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课型。 3、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在哪里体现?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起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即上出文体特征,上出课型特征。 文体特征就是要按照不同的文体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散文要理清行文线索、抓住情感流露,训练动情朗读;小说要欣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议论文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分清论据的侧重,知晓论证的方式,体会语言的严密。文言文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直译文言句段,落实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知晓文理。 二、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 课型一般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主要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课型特征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教学特征,分清课型,不含混在两三种课型之中,搞成四不象。 新授课的课型模式及基本要求

开展好初中语文活动课

开展好初中语文活动课 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学校陈古伦 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1996年秋在省内部分学校正式开展试验。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活动课也逐渐兴起,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很单调的读课文,学生在下面不知所谓的听老师讲。而语文活动课的兴起就很好的解决了语文课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更好的吸收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索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兴起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是语文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知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本文主要从语文活动课的目的、活动课的内容以及语文活动课要想取得更好效果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开办语文活动课的目的 开办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构建语文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语文知识被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学习。改变语文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的缺点,把语文课程转变为

人文性、综合性更强的一门学科,同时还要具备学科最重要的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不论是从知识技能上、还是情感态度上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办语文活动课是为了迎合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技能,全面加强语文文化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一直处在高耗低效的状态中,所以语文教学方法必须要实现多样化、教学内容要实现开放化,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积累经验自主进行语文学习。 二、语文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1. 让学生回归大自然,体验生活。为了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校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回归自然,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学生把自己对大自然的体会诉诸笔端,谈自己的感受,抒自己的认识,畅所欲言。 2.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性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采用专题研究和考察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对拟定的专题进行研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各自都很努力的寻找素材,收集资料,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最终在大量资料的收集下,提出各自的见解,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开拓化,创新能力也不断的增强,自主学习探索的精神也能很好的激发出来。 3. 发挥特长,展示自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对课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一种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近年,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我校的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 单一的课堂传授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 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措施。 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单调乏味、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 甚至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 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 的深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 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 的组成部分,包括课外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话说话活动、写字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 因此只有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才能根本解决语文 课外活动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的问题。 二、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 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式和发展, 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自终的积极性参与,强调学生在活 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入消化,吸收并 转化为能力。 三、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有独特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此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 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 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诗配画的比赛。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 的语言这个工具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方面进一步深化。 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弊病就是不利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个体上存 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在语文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喜欢阅 读艺术体品,有的喜欢看电影和戏剧,有的喜欢写诗歌散文一,有的喜欢辩论、朗诵、演讲,而多样的语文活动性正可以提供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已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加以锻炼。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是一种求同思维,而语文活动课中更多要求学生发挥求异思维,从 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答案和结局。比如《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 选择了为其加上结尾。学生们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剧本,骗子的结局各 不相同。 四、开展语文活动课中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措施。 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单调乏味、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深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包括课外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话说话活动、写字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因此只有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才能根本解决语文课外活动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的问题。 二、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式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自终的积极性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入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三、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有独特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此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诗配画的比赛。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的语言这个工具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方面进一步深化。 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弊病就是不利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在语文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艺术体品,有的喜欢看电影和戏剧,有的喜欢写诗歌散文一,有的喜欢辩论、朗诵、演讲,而多样的语文活动性正可以提供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已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加以锻炼。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是一种求同思维,而语文活动课中更多要求学生发挥求异思维,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答案和结局。比如《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了为其加上结尾。学生们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剧本,骗子的结局各不相同。 四、开展语文活动课中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返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后结束的总结,点评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一定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四、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

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技术报告[2004-9-10]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为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呼唤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彻底改革教师机械的僵化的课堂教学,建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据此,南山双语学校中学部于2002年9月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并列入龙口市2002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经过历时两年的实验,计划于2004年12月份结题。现将该课题实验的背景、意义、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为语文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引导全体语文教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上存在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的教条主义。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

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的内容 在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主体的“533”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实现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体包括:(1)五种课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单元预习课、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阅读活动课和写作训练课)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2)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的研究与实施(课堂探究性学习、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课外语文学习);(3)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测验法和学期学年报告评价法)。 2.研究的方法 (1)分工负责。总校教研室、学部领导和实验教师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分工负责。总校教研室吴国欣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实验;中学部的成世存校长具体负责实验教师的确定、实验过程的监控、实验的督导评估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中学部分管语文教学的吴志敏主任亲自任课,带领实验小组成员开展实验工作。 (2)现场调研。课题组建立三项工作制度:包括跟踪听评课制度、间周研讨制度和开放教学制度。具体通过以下渠道对实验情况进行监控:一是问卷调查。

浅谈如何使初中语文活动课有声有色

浅谈如何使初中语文活动课有声有色 发表时间:2014-05-20T15:34:31.62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3月供稿作者:李胜欧[导读]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李胜欧/河北省广宗县第二中学—— 〔摘要〕语文活动课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它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拉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活动课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依据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二、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语文活动课要有特点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一) 一、课外活动学习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社会探索活动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领悟和内化。 2、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活动中培养成员之间协作精神。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求实、认真的态度从事各项探索、钻研活动。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目标的设计和问题的研究将会对行政的决策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基本要求: 1、全员参加----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任务驱动----小课题组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3、形式多样性----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活动。 4、课内外结合----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二)实施的一般程序: 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探究问题的状

态,形成具体研究方案。 2、实践体验阶段。在开放情景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认识自我。 3、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三、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的一般原则: 1、正面评价。主要对学生开展项目作业的积极态度、兴趣、动机等方面去评价。 2、重视过程。着重评价学生开展项目作业具体过程的内心感受、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强调应用。看重学生的项目作业的实际应用。 4、关注体验。重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内心感受。 (二)综合实践课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丰富和灵活性:参与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态度;在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对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活动课案例及分析

初中语文活动课案例及分析发表时间:2009-09-25T15:16:27.467Z 来源:《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8月第4期供稿作者:吴桂清(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丹麻初中811603) [导读] 该单元就以“名人”为主题设计活动,课题是:我也“追星”。 本学期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安排了《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几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邓稼先、贝多芬、闻一多、福楼拜等人的动人故事。 该单元就以“名人”为主题设计活动,课题是:我也“追星”。根据综合活动的要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题目:爱迪生(或其他著名人物)的故事;我了解的名人;我心中的名人。要求自己搜集喜欢、崇拜的名人的资料,了解名人的故事,同时我也推荐印发有关名人的资料,如:中外历史上的名人、中外名人传记、十大元帅的故事、体育影视名人故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供学生参阅。活动三选一:(1)名人故事大家讲;(2)最近我在读——;(3)瑕瑜互见说名人。 学生在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安排时间,有的是个人搜集,有的是分工合作,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工作一般是分小组进行……当学生津津有味地谈着一个个名人的故事时,头头是道地从爱迪生火谈到杨振宁的时候,你会惊异地发现,一个个“爱迪生”、“小盖茨”诞生了…… 当他们谈到自己所读的名人传记时,口悬若河地从林肯谈到毛泽东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我们的学生离名人越来越近,名人在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当他们谈到名人的优、缺点时,也能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了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前学生学语文由开始的被动学转为主动、散漫转为合作、满足转为探究,学语文的兴趣也浓厚起来了。 案例分析:这样的语文实践性学习,体现了开放性原则。让学生探究的触角伸到历史、未来,延伸到文学、科学,延伸到地理、生物,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践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有着紧密联系,而且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是课文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和依赖学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现在新知识的出现速度越来越快,教材编制的软件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教学传播的网络化正向我们逼进,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们教师必须从“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总结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总结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总结 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1996年秋在省内部分学校正式开展试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