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区域市场白酒销售状况分析

中国国内区域市场白酒销售状况分析
中国国内区域市场白酒销售状况分析

中国国内区域市场白酒销售状况分析

甘肃市场

甘肃深居内陆,河流众多,故而诸多酒厂也就依水而建,应运而生了。近年来,甘肃的高端白酒市场以五粮液、剑南春及地产品牌高档酒所主导,中低端市场则以地产强势品牌所主导,知名品牌多集中于黄河以西,主要酒厂有凉都系列、皇台系列、滨河系列、丝路春系列、酒泉系列等等。众多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但多难以一统甘肃市场。做大做强品牌是甘肃地产酒发展的未来,而这未来似乎正从现在延伸开去,众多的地方品牌正迅速崛起,并主导着市场,而且其中穿插着外省品牌在甘肃的兴衰,而这兴衰之中似乎也给我们带来些深蕴于市场之中的启迪。

康庆坊一夜骤起,欲做黑马

近日,兰州的街头巷尾,老少酒民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康庆坊的疾风骤起。短短两个来月,陇南春的这个新生品牌春风得意马蹄疾,借着中秋、十?一双节前夕品牌纷纷入市之风,热销的火苗儿是越蹿越高。也许连众多的康庆坊的品牌经销商们都还未弄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可它已切切实实地火了起来。康庆坊是陇南春的新生品牌,继承了老品牌白酒的基质与优势,本着突出甘肃特色,做陇酒品牌的初衷,康庆坊自上市之初便注重塑造品牌白酒形象,在省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及省内某大报的显要版面上刊登宣传广告,而今的康庆坊已是家喻户晓了。

据经销商透露,康庆坊借助旧有老品牌陇南春的强大销售网络实现了迅速铺货,在兰州的各大商超、酒店都能觅得康庆坊的靓丽身姿。康庆坊是三个品次同时上市的,三品市场零售价在40元左右,二品在90—100元之间,一品则集中在130—140元之间。康庆坊钦品价位在200元以上。其中三品集中在B类和C类酒店消费,而二品和一品、钦品则集中在A 类高档酒店、饭店消费。钦品康庆坊的外包装设计采用硬纸方盒,白底蓝图,一条金龙腾飞于空际云端,介绍康庆坊品牌文化的水印文字若隐若现,突显其文化品味的浓厚与神秘。总体观来给人一种不小酌几杯难解其奥妙所在的感觉。在终端促销上,康庆坊的魅力所在主要集中于其所设刮奖活动上。特等奖现金5000元,即使末等奖也有6元现金。其实,康庆坊能够一夜骤起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是个新生中高档品牌,经销商利润空间很大,而且普遍看好其发展前景,但就其能否做成黑马,经销商朋友的反映是尚难以定论。康庆坊目前的旺势表现在酒店,而且其价位较高,不代表大众消费倾向,而且旺季尚未真正到来,一些强势品牌端倪未现,此时定论根据不足,但就其现在情势而言,还是很有可能的。有人说,高档酒是白酒业唯一一块涂满奶油的蛋糕了,但这块蛋糕能否吃得着,又能吃几口,就要看商家企业如何运作旺季市场了。康庆坊为代表的地产品牌自然是表现不俗,除了兰州康庆坊,腾葛里在金昌、汉武在嘉峪关也都正值俏销之际。正当地产品牌统治半壁江山,几个俏销品牌欲争做区域黑马之际,远路而来的外省品牌又是何样境况呢?

去年一度旺销的新疆酒肖尔布拉克和金六福也都还有不小的市场份额,仍然不容忽视。几个月前就放出风来欲在今年做全国市场的五粮液新推数字品牌“叁叁酒”也终于箭上弦,刀出鞘了。除海南、青海、西藏等个别区域市场外均已完成铺市活动。在兰州已经上市三个月,只待中秋前夕即全面启动市场。目前在甘肃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以及兰州市有线电视台都已推出叁叁酒的宣传广告,从而全力吹响其进攻全国市场的号角。但其意图是做全国品牌而非是甘肃一省行销,所以平均到甘肃的市场开发力度而言,欲做本域黑马尚需要画上个大大的问号。

近两年东北酒可谓声名鹊起,百年公主作为主销外省的东北品牌之一,去年在甘肃的金昌一度红火,虽然时过境迁,百年公主已经下滑,但又一个东北品牌——北粮春已经登陆该地,并爆发出勃勃生机。与其他东北品牌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北粮春也是选择了代理销售做

市场的方式。利用代理经销商健全而稳定的销售网络,充分发挥短、平、快的优势,主做终端酒店市场,凭借其15—45元之间价位集中而低的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其实北粮春之所以能迅速打开市场不能不感谢百年公主及以前的东北品牌在金昌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的东北酒的印象:东北酒号称纯粮酿造,天然无污染,口感较佳,这正是各东北品牌赖以行销的基础条件。另外,北粮春选择了4月份上市,照常规而论,此时不宜上市,因为接下来就是近五个月的淡季市场,但北粮春逆势而动,恰在此时上市。其时,此时上市也有道理,金昌当地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畅销品牌是年年有,年年换。去年,百年公主畅销了一年照例也没能逃出此劫。今年春天销量下滑,众经销商们即有顺风转舵之意。北粮春抓住此绝好时机宣布上市了。一上市即面临着如何渡过淡季的问题。北粮春的品牌经营决策者们选择了不间断的终端促销促成新品牌销量上升并努力维持上升势头。终端市场促销上主要表现为打火机促销,每个酒盒都内置有精致打火机一个,实用而具有收藏价值,价位较高的有手表或皮带及其他实用物品作为礼品相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求新异求实惠的心理诉求,普遍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通路促销上则推出了奖励摩托车、家电的措施。如此,在终端通路上促销不懈,终于淡季走到了尽头,北粮春的旺销势头也得以突显。那北粮春能做成黑马吗?经销商朋友普遍认为做金昌一地的“小黑马”的可能还是有的,但就全省区域市场而言,做黑马难,因为河西人口较少,河东是主消费区。老酒厂借助老品牌的基础优势主推高档新品酒欲做陇酒名牌的趋势必将延续下去,外省名品牌白酒彼此间也争夺激烈,但一个非常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摆在眼前,做品牌质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挖掘潜质,不断开发新的卖点,而非一味地促销刺激消费,不能做大做强品牌。

点击2002白酒十大关键词

2002年2月,国家经贸委会同财政部、卫生部、税务总局、质监总局联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实行酒类产销许可证管理的意见”,2002年6月,这项命名(2002)72号文件的清理、整顿工作在全国白酒行业全面展开。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在全国只保留2000家左右的白酒企业。这对于具备生产条件、生产资格的企业来说是一次“突围机会”。也许这正是管理部门的最初设想。但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据今年5月在武汉举行的白酒行业会议的有关信息披露,与会的57家单位的184名代表中,有部分代表对此次产销许可证制度提出异议。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发证过程存在准入条件偏低的问题,使得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和税务登记管理条件的企业仍然首批获得生产许可证。结果使“产销许可证制度”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也意识到当前白酒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02年7月11日向全国各级技术监督局发函(2002)459号《关于建立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的通知》,正式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设立“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关白酒生产许可证规范、整顿未来白酒市场的作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将得到进一步的实质性发挥。

税收

2002年白酒企业面对“税收”二字可谓难言其中苦味。从一组统计数字不难看出,税收调整正影响着整个白酒产业。2003年全国白酒产量420.19万吨,比2000年下降11.75%,利润下降7.13%,亏损超过50%。以“川酒”为例,2003年川酒仍以15%的所得税计征,今年将以33%的所得税计征,那么全年利润将下降20%以上。另据山东白酒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山东全省126户规模企业,年产白酒78.2万吨,同比下降12.3%,销售收入61.9亿元,同比下降7.55%,利润空间只有3.537%。以上这组数据显示牞税收调整在规范白酒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给白酒企业的利润带来影响,尤其是对白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影响更大。从业者不得不冷静思考,未来白酒业还有多高的利润?

资本

2002年的中国白酒业,业外资本纷纷看好并大举进入。业外资本的进入,不仅为白酒

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也带来了新的竞争思维。未来的白酒市场,资本竞争将逐渐提升白酒业的竞争层次,以资本力量改变白酒市场的“游戏规则”将成为白酒新运动的标志。

从业外资本进入白酒产业的动机看,主要表现在:第一,白酒业仍然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第二,当前白酒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全国有3.7万家白酒企业,而年产量超过2万吨的企业只有33家,合计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的30%;第三,品牌集中度低,全国性的白酒品牌甚少,仍然缺乏像“茅台”“五粮液”这样的真正全国性白酒品牌;第四,白酒业是技术门槛、市场门槛和资本门槛都较低的行业,外来资本进入不会受到太多条件的限制。在当前比较混乱的白酒市场,通过业外资本的介入,一些新的营销思维将被白酒企业所运用,对于整合整个白酒市场,推动白酒业的战略“突围”和促进白酒营销“变革”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解决白酒生产企业资金匮乏和提升白酒市场竞争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2002年8月,四川某著名企业集团在各大媒体上以高吸引力,广招全国白酒经销商到川参加2002年新产品订货会。可与会商家到会后,得到的结果是“承诺不兑现”,或根本没那么回事———最终使得部分经销商要么辗转到川内其他酒厂,要么转到贵州茅台镇另寻其他品牌。因此“诚信”已到了非谈不可的地步,到底谁对谁不诚信?当前白酒市场的厂商关系始终处于控制与反控制、利用与反利用之中,厂家选择您做经销商,是看到您的营销渠道、营销经验和营销实力;而经销商之所以选择某一产厂家又何谈收款难或被别人骗呢?假设没有“假冒伪劣”者和“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者的参与,又何谈商家受骗呢?

问题的解决最后还得回到自我完善、重新建立起诚信经营的环境上来。只有厂家真正的是在“做酒”,尊重经销商和合作伙伴的价值,重视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和维护,遵守市场交易规则,目前出现的诚信问题才可能有所改善。

对2002年中国白酒企业来说,可谓是尝到了真正的竞争“味道”。品牌、市场、终端、服务、价格———无不显露出“火药味”,为了争取一个“酒店促销权”,不惜成本,你出5000元进店费,我则出1万元店庆费———如此一来,得利的是酒店,反正它的核心不在“卖酒”,而是在“卖菜”,既然你要送上门,不接白不接。仅从终端渠道竞争不难看出,白酒业的竞争正陷入一个怪圈:即竞争的结果不是让自己不断增加竞争能力,而是如何以一些低水平的竞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如“贿赂营销”的重新抬头、包装比秀、品牌模仿、营销手段雷同、产品同质化等。从目前白酒业的竞争状况看,明显的是竞争程度加大,市场容量饱和,销售利润变薄,往往表现为生产企业两败俱伤,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品牌

放弃中低产品,扩大白酒高端品牌的开发,是很多企业在税收调整后应对白酒利润减少的一项品牌战略。当前白酒业的品牌建设存在很多误区:第一,品牌个性不突出;第二,品牌建设缺乏有效定位。成功的市场定位,能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消费群,但就目前白酒品牌定位而言,缺乏一个明晰的顾客目标锁定,即我的顾客在哪里。尤其值得思考的是:当前的“高价酒”热缺乏一个理性的定位,犯下一个“高档酒”等于“高价值”的品牌误区;第三,过分强调知名度,放弃美誉度,很多白酒企业将树品牌等同于营造声势,图一时知名度上升,而忽视品牌建设的根本仍然是质量、服务、传播,品牌建设仍然是一项长期战略过程,是企业的一项长远战略决策;第四,白酒品牌根基弱化。一些大的名优酒可能会好些,但对大部分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对品牌的认识仅限于一个“商标”范围内,忽视了品牌是企业对消费者信誉、质量、服务的承诺;第五,盲目的品牌延伸;第六,忽视品牌无形资产的保护;第七,未能完全利用文化优势经营品牌。未来白酒品牌建设的中心将集中在如何塑造一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将集中反映一个企业在技术工艺、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市场营销、组织领导、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所形成的竞争优势。

盈利

“靠什么盈利?”、“怎样盈利?”是2002年白酒业谈论最多的话题。由于酒税的调整,加大了对原有盈利模式的负担,盈利与“税收”似乎被业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目前白酒业整体盈利模式看,出现主营利润不足,附加多元化产品无法盈利的局面。从上市的13家白酒企业看,大都涉及了多元化发展,但绝大多数其他产业都未产生利润。有关资料显示,影响白酒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表现在:第一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第二产品利润率降低;第三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由于终端营销费用和新消费税的增加,原有的获利模式被打破,新的核心利润源尚未形成。尤其是对以中低档酒为主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以“贵州茅台”等为代表的中高档白酒企业而言,品牌的忠诚度比较高,企业盈利的境遇要比以中低档酒为主的企业好。但对整个白酒业来说,其盈利能力在不断降低。

高档酒

对中国高档白酒而言,从2003年开始升温到2002年“高档酒”开发热潮,一些名优白酒企业和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在推出高档酒品牌,力求规避新消费税政策的影响。但就在这场因国家酒税调整引发的“高档酒”开发热的背后,针对“谁是真正的高档酒”的争论成为时下白酒业的“热点”。在高档酒巨大利润的吸引下,白酒业的投机者和中小型白酒企业再也坐不住了,不时搞起跟风、模仿、以次充高的行径,做一个时尚的外包装,取个“富丽堂皇”的名字,装上一斤很普通的酒,堂而皇之的以500元甚至上万元不等的“高价位”挤进了中国高档酒的“商圈”。

值得思考的是,消费者凭什么认定你是“高档酒”?是产品质量、是产品价格还是产品包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无论是传统中国名优高档酒,还是新派高档酒,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有着中国名酒的“血统优势”,都是“系出名门”,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为核心。不要把消费者当“傻瓜”,应重新回到“消费者需要真正的酒”的理性竞争层面上。也许“谁是真正的高档酒?”的争议还会继续下去,孰是孰非并不重要,消费者的最终认可才是关键。

2002年中国白酒营销混乱主要来自终端的营销混乱。具体表现在:第一,盲目占领终端渠道。一些产品质量低劣的厂商浑水摸鱼、以假乱真,采用营销贿赂的手法和超高的进店费、开瓶费、礼品等初级竞争手段,设法通过控制终端来达到渠道营销制胜的目的;第二,营销环境不健康。一些不诚实的经销商或终端商经常性的赖账、跑账(单);第三,营销手段单一,竞争层次低级。贿赂营销以及变相的价格战、促销战,导致过高的营销成本,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下滑。以“开瓶费”为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有违诚信的做法,在多数白酒企业普遍存在。“飞来白酒概念”和“人为造祖”的营销伎俩仍然存在,而不是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走品牌营销的路子。

多元化战略突围

面对酒税调整给白酒企业盈利能力带来的影响,一些“一动则可牵全局”的“酒业巨头们”,在尚有一定利润保持及资金支持的条件下,纷纷操起“多元化”的大刀,试图以产业转型增加新的利润点来实现“自我突围”。“古井贡”“剑南春”投巨资进入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外,“古井贡”还进入啤酒、葡萄酒领域;“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全兴”“五粮液”等酒业巨头,都不同程度地向生物科技、啤酒、葡萄酒、保健酒、金融等领域进军;“河套酒业”与露露集团联手开发枸杞饮料;“甘肃武酒集团”建立3000吨马铃薯淀粉加工基地……

从目前众多白酒企业的多元化产业投资回报情况看,除如“贵州茅台”在重组“习酒公司”和贵州茅台啤酒有限公司,参股南方证券、交通银行等少数白酒企业,在部分项目上产生明显收益之外,绝大部分的多元化产业收益甚微。从发展趋势看,应警惕多元化带来的新的经营陷阱。而13家白酒类上市公司,虽然几乎每家企业都在经营多元化,盈利的几率也

仍然太小。就连生物药业经营相当成功的“全兴股份”,其药业的营业利润也只占到整体利润的16%。因此,白酒业的多元化战略要取得实质性经营效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它不但考验白酒企业的耐心和决心,还考验着白酒企业的经营能力。

拾起这个话题,缘于我刚刚拜读完哈尔滨罗钢先生的一篇文章,罗钢在文中将那些实力弱、没有优势品牌、营销网络不健全的白酒经销商称为“拼缝商”。所谓拼缝,顾名思义,就是在夹缝中苦求生存。放眼国内白酒市场,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的经销商快速发展,有的则处于劣势,不得不面对着竞争乏力的尴尬,经营如拼缝一般。前者的得意自不必多言,后者的生存危机却不能不顾,让我们的话题就从这开始吧!

下课危机

在竞争中欲哭无泪,这是“拼缝商”的尴尬。今天,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不得不接受淡出市场、关门停业的现实。据罗钢称,在哈尔滨两个最大的酒类批发市场南极和大发市场里,白酒类批发商的数量正在减少。在南极批发市场,一家挂着某酒类经销公司牌子的商家,屋里却已经开起了网吧。

据了解,今年哈尔滨的白酒市场非常难做,除了几个名品的市场较为稳定外,其他品牌的销售都不太好。和去年相比,所有酒商的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一些“拼缝商”的滑坡最为严重,损失最少的销售收入下降了五成多。酒商们齐声慨叹:这酒真没法卖了!一些不堪重负的“拼缝商”纷纷落马,关门的关门,转行的转行。

事实上,“拼缝商”被迫“下课”的现象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在成都、郑州等地大小批发商云集的批发市场内,“拼缝商”的个体也在减少,有几位接受调查的经销商表示出于无奈可能会转行。应该说,这种“下课”危机不是偶然出现的,那么原因何在呢?

负重难飞

白酒市场风云变幻,稍不留神就有落伍的危险,郑州的一位名酒代理商如是说。他认为,现在市场竞争太残酷,品牌难分优劣、各种经营费用名目繁多使得经销商显得非常脆弱。那些还来不及夯实基础的商家在冲击中怎能不关门的关门、转行的转行?

在分析“拼缝商”的生存危机时,酒业协会的专家指出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难处,缺钱、缺人、缺管理,这是现实,但根源却在于市场竞争大环境的演变。其一,目前白酒市场上,小酒厂数量激增,而许多大酒厂也在无度地增加自己的衍生品牌,最终导致品牌过于泛滥,经销商深受其害,“如果没有足够实力,搭错了车就很难再回头了。”其二,终端销售的盛行在一定程度剥夺了部分商家的生存机会。在强调终端控制的今天,许多酒企直接参与终端操作,经销商在其销售渠道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日趋弱化。因而,酒企无形中抢占了经销商的一部分市场,而“拼缝商”的利润首当其冲地会受到挤兑。其三,批发市场的信誉失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各地的打假力度有所增加,每年都有大批的假酒在批发市场中查出,使得消费者对批发市场的信誉越来越怀疑,以非品牌为主业的商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针对这个现状,专家特别强调说,这样的市场环境实质上对整个批发商群体的生存都构成了威胁,“拼缝商”只不过是不堪重负先倒下而已。

破冰之道

如何改变劣势?如何永续经营?——是这些“拼缝商”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提起这两个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商家忙于生存,销售是第一。但“拼缝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容易被上游酒企套住,让人牵着鼻子走,一味强调销售的风险有多大不言而喻。因此,销售不应是盲目的,只有及早调整经营、转变思路、理性选择产品、增强抗风险能力,才会带来更好的销售。如哈尔滨南极市场佳缘酒类批发部,过去老有种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的感觉,大环境好时跟着挣点钱,经营环境一旦有变,只能对天长叹。幸运的是,他们及时对经

营业务作出了调整,形成了以销售葡萄酒、名酒为主业的经营体系,目前市场运作形势不错。看到今年“拼缝商”玩不转了,这家批发部的老板感慨万千:当初如果不及时转变经营思路,踏准市场节拍,今天说不准也得停业了。我们也应该看到仅仅做出些简单地革新是不够的,树立品牌经营观念才是破冰之道。营销专家曾朝晖指出,小企业没有品牌经营观念,就注定不能做大,没有出路。对于“拼缝商”而言,正确选择品牌产品、塑造自身品牌形象,才是最终走出劣势,走上永续经营之路的良方。不过,品牌经营之路是漫长的,这就要看商家们自己的造化了。

白酒行业2002年查出涉嫌偷避税近12亿元

2002年全国各级税务部门对白酒行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集中对山西、山东、四川、河南等4个重点地区白酒行业进行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重点检查,共计检查4100户企业,查出涉嫌偷避税11.69亿元。

检查发现,白酒行业存在的税收问题主要有违规抵扣,提前销售,挂应收账款不申报,混淆适用税率,关联企业违规交易,拖欠税款,多列价外费用,自产自用问题等。

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各大酒厂往往是地方财政的支柱,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税收执法经常受到地方政府干预,不能执行到位,税收环境堪忧;小酒厂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经营,甚至是非法经营,建账建制很不规范,税务机关对小酒厂的查实征收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他认为,这些问题反映了白酒行业管理不力、财政体制不顺、税收征管薄弱等问题,堵塞白酒行业存在的税收漏洞,需要有关各部门进行综合治理。

白酒企业推陈出新养精蓄锐发动“淡季攻势”

虽然夏秋季是传统的白酒销售淡季,但今年的情况却有点反常。包括五粮液、茅台、牛栏山在内的众多白酒企业纷纷在这个时候推出自己的新品种,而像故宫酒业这样的新企业也通过扩大投资来蓄势待发。

北京著名白酒企业牛栏山酒厂将推出以甜桔杆为原料的绿色佳酿。据了解,牛栏山酒厂在顺义种植了上千亩甜桔杆,并用潮白河天然水源灌溉。据悉,以新原料酿造的北京醇、二锅头不仅保持原有的口感和醇香特色,而且在绿色选料和节约粮食方面走出了新路。

五粮液集团面对即将出现的白酒细分市场,将推出自己的新型养生白酒“溢五嘉”,近日将全面上市。据了解,“溢五嘉”酒对传统酿酒技术进行了改造,将刺五加、枸杞功能因子融入五粮浓香酿制工序中,保留了五粮液系列酒的口感和劲道,同时能发挥刺五加、枸杞的养生功能。该品牌有望打破常规白酒与保健酒、药酒之间的界限,带来白酒市场现有格局的重组。

此外,茅台也将在5月份晚些时候推出新品牌“征服酒”。该酒一度因包装设计不够精美而几次推迟上市,目前正在招商中。而同属茅台镇的老故乡酒厂生产的“老故乡”酒也已全面上市。

另外,湖南琴岛酒业公司的六冠王酒将于本月中下旬上市,全国招商正在进行。

除以新品牌造势之外,一些新兴酒厂也利用这段时间开始养精蓄锐。据了解,身处四川的故宫酒业已正式决定投入1亿元资金进行故宫系列酒的开发和生产

追求价位、放弃产量白酒业走向“贵族时代

4月上旬,在成都,五粮液集团的一位员工向记者透露:五粮液正在实施价位提升计划。

“五粮液子品牌调整后,以‘五粮’冠名的产品最后只保留4个,并且,原来售价六七十元的五粮神、百元左右的五粮春、20元左右的五粮醇都有可能再提升档次和价格。集团主打产品五粮液也将上涨。”这位知情人士说。

五粮液价位此前至少280元,委实不低,如此调整岂非“贵上加贵”?当记者向其他酒厂咨询此事时,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酒厂对此大加肯定,甚至亦步亦趋。

“大家的目标都直指高端酒市场,我们也正在做重点产品。”在成都一个茶馆里,沱牌曲酒公司成都办事处主任吕桦对高端酒市场充满信心,而对低价酒没有丝毫热情。

全兴酒厂新闻发言人多增强的说法则是:“全兴过去的品牌战略是大众化的路子,现在要在高端市场突破,例如已确定两个高档品牌‘水井坊’和‘天号陈’。”

中国白酒重要产地为四川、贵州、山东和安徽,高档酒主要集中在前两地,但种种迹象表明,白酒业正在进行大的调整,而且是集体抬步“向高处飞”,这种布局让人吃惊。已知的消息是,“川酒六朵金花”将在高端酒市场中全线出击,甚至包括泸州老窖、沱牌这样的老牌中低档酒。

在经历了“广告酒”、“勾兑酒”等为人诟病的时代后,目前出现的“高档酒”、“极品酒”风潮,对白酒业来说不知是福是祸。

酒厂们齐声杀入高档酒领域,一个共生的谜团是:大家对于产量的放弃。

“我们不想生产太多数量的白酒,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增加产量。”———以往,扩大产量是白酒厂的一贯追求,此时沱牌公司吕桦却来个观念急转弯,这让业外人士摸不着头脑。

白酒厂主动愿意减少产量是近来才出现的事,更凸显白酒企业要价位而不要产量的策略。

但一年内增加几十种高档酒,市场如何容纳消化?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一位人士说,十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对白酒业进行调整,但并不是说全部都往高档酒上转移,也从来没有期望过这么多品牌向几百元一瓶的极品酒中扎堆狂涌。“都做成高档酒,都想牟取暴利,本来就问题良多的白酒行业未来岂非更加危险?”

中低档酒成鸡肋?

“我们也是被逼上梁山的。”白酒厂们自辩。

诸多矛头直指一项在业内早已为人所诟病的税收政策。2003年5月1日,我国调整白酒消费税征收办法如下:在原有消费税征收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即从量征税)。

“从量征税的意图,是要淘汰过多的低档酒非名牌生产企业,使市场份额逐步向规模大、品牌响的前十几家企业集中。但事与愿违,这项政策反让大酒厂吃不消。”该人士说。

普遍认为,白酒是一个利润较高的行业,全国有多达37000多家的小酒厂,倘若上述税收政策能减少地方小酒厂的数量,做大做强名牌大酒厂,那断然不会出现目前白酒业追求高价放弃产量的问题。

“白酒大佬”五粮液2002年年报显示:该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度增长20.31%,但净利润却下降24.42%。五粮液集团老总王国春恼火至极,因为恰好是五粮液集团上缴从量征税最多,去年全国白酒业共5亿多元的从量征税,五粮液一家就“贡献”了1亿多元,一下子摊薄了利润率。

“关键是其他酒厂缴了多少税?这就是大家质疑从量征税的原因。”沱牌公司吕桦说。他们也是从量征税的缴税大户。

“从量征税本来是好事。地方小酒厂几元钱一瓶酒,利润本来就有限,一斤再征收5毛钱税,对其影响可想而知,一家年产销1000吨的小酒厂一年就要征税百万元以上。但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小酒厂可能没缴,而大企业是分文少不了。”五粮液一经销商陈经理说。

因为去年全国白酒销量至少为500万吨,从量计税应征收50亿元,而实际上只征收5亿多元,而来自食品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这其中产量只占全国13.7%的四川和贵州贡献了绝大多数,其他28个省市只有2000万元。显然,未按量征税的不在少数。

以五粮液集团为例,其两个老牌产品五粮液和尖庄,前者售价200多元,丝毫不受影响;

而尖庄一瓶才两元多,生产越多,意味着亏损越多。而且,作为酱香型酒,它的高、中、低档酒完成于同一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最好的部分生产成五粮液酒,较差的则生产成尖庄酒,两者产量成相应比例,没法逃漏税。

而如此一来,大型名牌白酒企业被迫放弃中低档白酒市场,中低档酒正成为它们的鸡肋。

而大量逃税、漏税的小酒厂轻松填补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不堪重负而放弃的低档酒市场。

为争取新的活法,各大酒厂对国家税务部门的游说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在2002年的3次中国酒业峰会上,五粮液集团的高层人士带头发难,希望改良从量征税。

为何白酒业受政策影响如此之大,总是一管就死,一放就野?白酒业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何往往事与愿违?

白酒业与烟草业一样在世界各国都被列为特种行业,受到严格管制。

对于发展中的问题,白酒企业屡屡抱怨政策层面对白酒有天然的敌视,例如1994年1月1日起对酒开征的消费税,白酒税率最高,其中,粮食白酒为25%、薯类白酒为15%,不少酒类企业狂呼受不了。

另一个让白酒业“寒心”的事实是,在酿酒工业行业协会的“十五”规划中,白酒是惟一以减产为目标的酒种,有关部门提倡往果酒、葡萄酒等方向转。而行业管理部门在管理痛苦之余又指责白酒行业技术壁垒低、同质化严重、几乎完全依靠品牌推广生存,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使白酒业秩序混乱,在个别县区,白酒企业多达400来个,多少次精简也精简不下来。在从量征税的棒喝之下,白酒企业正面临尴尬之境:若图利润,则必须断臂图存,砍掉低端酒;若图市场,则必须高中低全面开花。而管理部门似乎也无计可施,取消从量征税岂非等于倒退,不取消又无法达到预想效果。

白酒生产许可证广东难产地方与国家法规撞车

一场持续了两年多的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的冲突,牵着广东省的白酒企业四处“奔波”。国家颁发白酒生产许可证工作在全国其他省份目前已基本结束。然而,广东省白酒生产企业至今还没有一家领到全国白酒生产许可证。国家一旦宣布对无证白酒企业进行查处,广东白酒生产企业的经营前景将十分严峻。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白酒生产企业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部署,今年下半年有可能进入查处阶段,届时,没有获得国家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产品将不得生产和销售。

广东省是酒类生产大省,大大小小的白酒企业有5000多家,持有广东省核发的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就有几百家。而广东目前仍沿用地方条例———规定白酒生产许可证由酒类专卖部门发放。

问题出在哪儿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法规和国家法规的冲突。按照国家规定,全国白酒生产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白酒生产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分别由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但是广东省的地方法规规定酒类许可证由酒类专卖管理部门负责,每年实行年检,每3年换发证一次。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是广东白酒企业面临困境,如果还不抓紧申办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那么广东的白酒将不能出省销售;二是这种僵局不打破,广东必将影响全国白酒统一整顿的步伐。

据了解,广东省酒类专业协会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修改《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条例》的意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下文。

全国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委员、广东省酒类专业协会会长郑衍立认为:如果广东的地方法规不尽快适应国家法规,对广东的白酒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出省的问题,还有出口的问题。如果广东省白酒生产企业在今后几个月内拿不到国家颁发的白酒生产许可证,即使

在地方法规的保护下可以继续在全省生产与销售,也没有办法进入外省市场,到那时损失将是巨大的。

提起白酒生产许可证,广东一些酒厂陷入了焦虑的期盼中。他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拓的外省市场,面临着全线关闭的危险。原因是外省要求出具全国白酒生产许可证,而他们只有广东省的许可证。一位企业负责人对笔者说,几年前国家就开始实施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但省里一直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到现在依然不紧不慢,企业真是万分着急。(

白酒市场利润率下滑厂家集体转入保健酒淘金

从前几天国内各白酒企业发布的年度赢利报告来分析,白酒市场利润率下滑,整体呈现衰退趋势,一些白酒厂家为了寻求出路,纷纷进行产业调整,保健酒成为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些白酒厂推出了健康白酒的概念,很多酒厂干脆推出了保健酒。

据了解,五粮液重拳出击保健酒市场,投资1亿多元推出龙虎、豪客香等六大品牌保健酒。无独有偶,茅台酒厂的茅台不老酒亦被摆上了柜台。加上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古岭神、张裕至宝三鞭和鹿龟酒等一股抢占市场份额的战争硝烟正在弥漫着。另外,老四大名酒中的山西汾酒,准备了国宝竹叶青、金汾酒两样秘密武器,其中国宝竹叶青即是打着保健酒甚至是保健食品的旗号;新华联旗下的金六福酒业在完成对无比古方酒的收购整合后,重新定位了消费群体和产品情感诉求的无比古方酒也开始在市场露脸。而烟台张裕集团旗下的三鞭酒和十全大补酒、鹿龟酒等也已大张旗鼓地进入了市场。

不过,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保健酒不可能承担起酒业中的主导地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分析,首先以酒精饮料作为载体来发展保健品并不合适,因为服用保健酒的群体一般不服用酒精饮料。例如老人、女人等。因此建议最好开发别的功能性饮料以作为保健酒的载体。其次,支持600多亿元白酒消费群体的是广大中、小城镇中的农村消费者,大量的是低档酒和低收入群体。而大城市一般消费额高,销售量普遍不大。

产量大幅下降白酒行业转机何在

白酒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后1996年开始进入调整期。2002年白酒产量继续大幅下降,1-7月产量累计202.9万吨,同比下降14.33%。分析师指出,企业经营能力及国家税收政策是影响白酒行业的主要内外因素,而消费结构调整、外资进入和国家政策调整预期将影响白酒行业的后续发展。

白酒行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中国目前白酒消费群大约3亿人,实际消费量在400万吨左右。全国3700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中约有50%的企业发生亏损,特别是国家从200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消费税政策已导致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下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三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为9.48亿元,仅为2003年全年17.86亿元的53%。除贵州茅台的净利润有10.8%的增长外,其余生产中低档白酒所占比例较大的公司几乎全部下降。宁城老窖在2003年微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亏损,兰陵陈香也步入亏损行列,湘酒鬼、泸州老窖、全兴股份、沱牌曲酒等业绩大幅下滑。

税收政策是影响白酒行业利润的主要外部因素。白酒行业由于采取价格转移措施,往年实际税负并不重。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显示,各公司主营税金占销售额的比率较低,除山西汾酒税率在25%以上,其它都在25%以下。但国家从2003年5月1日起在对白酒从价税的基础上,又按每斤白酒0.5元征收从量税,并取消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在新规定下,25%的从价消费税率加上从量消费税,以及各类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等,实际税负在30%以上。而生产低档酒的企业,由于以量取胜,从量税增加幅度更大。以生产低价酒的全兴股份为例,2003年度公司净利润占主营业务利润的43.16%。但到2002年三季度,该比率下降到5.89%,公司创利能力大幅衰退主要和新税制有关。

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是影响白酒利润的内部原因。部分本以生产高档酒为主,市场占有

较大份额,并且受新税制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2002年经营业绩也出现下滑。以湘酒鬼为例,主营业务不振是税收政策调整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为1.74亿元,第二季度为0.89亿元,第三季度为0.73亿元。而经营成本不降反升,反映在净利润的下降上,一季度净利润546.78万元,二季度为1478.37万元,三季度降至280.87万元。这类企业如何改变营销策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完成内部挖潜增效,将是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

导致白酒产量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啤酒、水果酒等低酒精酒种发展较快,白酒产量占整个饮料酒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

据专家分析,2003年中国白酒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地方保护是白酒业秩序混乱、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重要原因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白酒企业一直是一些地方的财政支柱,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部分地区不断新建、扩建白酒项目,造成酒厂数量多但规模小,产品供过于求。部分地区为保证地产酒的销量甚至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或是对外来品种收费;也有部分地区为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采用返还消费税的办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市场的形成,造成了经营环境的严重不公平。国家限制性产业政策以及酒类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使白酒总产量进一步下降,众多小型企业,尤其是无必要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无保证、偷税漏税的不合格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白酒企业数目将大幅减少,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呈现“少而精”的格局。

白酒行业的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新消费税政策在抑制低档产品发展的同时,有利于高档产品市场份额的提升,因此高档产品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比重也将逐步增大。由于低档产品的市场空间被压缩,以低档产品为主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产品结构调整,企业间产品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到高档产品的细分市场上,企业的经营策略将围绕着品牌创立与维护、广告宣传、营业推广等高档产品的营销手段展开。

在白酒生产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同时,行业外资本会不断进入白酒业。这已不乏先例。外来资本进入白酒业不仅为白酒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同时也给白酒业带来新的营销思想和策略。在未来的白酒市场中,资本竞争将逐渐提升白酒业的竞争层次,改善目前白酒业整体形象欠佳、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及先进的营销理念的现状。但是不排除外来资本急功近利,大量透支原白酒品牌,并且在几年后退出白酒业的可能,如发生上述情况,大量的白酒品牌可能销声匿迹,将对整个白酒行业造成沉重打击。

另外,国家将有可能在2003年对目前的消费税政策作出一定的调整。2003年5月1日实施的调整白酒税收政策的目的在于“扶优限劣、扶大限小”,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使中国白酒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但实施效果却未达到预期目标,不但没有使有品牌、有规模、有质量保证的大型白酒企业得到发展,反而使这批企业的产销量呈现萎缩,效益大幅下滑。有消息称,目前国家六部委正在紧急研究,准备修改白酒消费税。这将给处境不佳的国内大型白酒类企业带来转机。

难禁风霜虚弱白酒企业梦断冰川纪

中国白酒业从来就没恐慌过,然而从2003年4月23日开始,一纸寥寥200多字的“薄文”却使它陷入“一种从未有过非常恐慌的状态”。此纸“薄文”来自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3〕84号文件:文件规定,从2003年5月1日起对粮食白酒与薯类白酒消费税实行从价计征与从量计征相结合的复式计征方式。即在保持原来按销售收入的25%(粮食白酒)和15%(薯类白酒)的税率计税不变的基础上,再按每斤0.5元增加计征消费税。其次,白酒企业所购进的原酒或勾兑酒不能抵扣进项税。

就此项税政调整,经测算,要抵消所增加每斤0.5元的消费税负担,每斤酒价格至少得提价0.28元。在酒类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区区5毛钱真的似要白酒企业的命尤其是生产低档酒的企业,下面以事实数据说话。

按新税制计征后,去年白酒行业首次亏损。全国最大白酒企业四川沱牌集团在新税刚实行不久即发生“重感冒”。2003年5、6、7三个月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68%、30%、38.28%,销售收入5月份增加27.85%,6月份下降28.13%,7月份下降8.65%;利润则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1.21%、104.14%、104.39%,并连续三个月出现亏损。

白酒行业人士惊呼白酒冰川世纪终于来临,白酒行业从此将引发一连串的“骨牌”效应。

白酒大变天

白酒大变天,我们还是以诸多实例来说明。

孔府宴“零价转让”

孔府宴和秦池一样成为央视标王、山东白酒诸侯,1994、1995年风光到了极限,销售额高达10亿元。然而2002年6月2日,引领低度白酒潮流的孔府宴酒厂突然转让,连品牌带全部家当,转让费为零元。此时距武汉白酒年会上,山东酿酒协会某负责人向记者“傲气”地宣称“山东人更有市场适应力,山东上规模的白酒企业,没有一家也不会有一家倒闭”还不到一个月。这是继秦池之后,山东又一个凭广告、概念塑造了辉煌,却最终“出局”的白酒企业。虽然后来又据说“零价转让”报道有所失实,但不管如何,总让人唏嘘不已。

酒鬼变身

酒鬼,中国第一个高举文化营销大旗的酒业,和茅台、五粮液等少数几个酒企业成为深沪的上市公司,谁也不会怀疑它的未来。但是事情还是让人丢破眼镜。2002年6月湘泉酒鬼酒“一身两嫁”,以6.2亿元的价格将持有的公司法人股份出售给比它还小的两家民营企业———成功集团和涌金公司,原来畅销全国的54度包装老酒鬼也不再生产。但不久又传言,酒鬼又解除与成功、涌金的合约,与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转让协议,转让款为2.67亿元,鸿仪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一波三折”,反映酒鬼的未来充满变数,令人深忧。“酒文化的引导者”从此沉默乎?

杜康破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已成了中国酒的代名词,也就成了最好的品牌,最好的无形资产,谁拥有它,不愁没有用之不竭的财源。河南伊川杜康酒厂应为它感到无比幸福。然而斗转星移,这个拥有五六千人职工的大厂突然“中风不起”,自1994年始至2002年7月,杜康累计亏损14141万元,负债22742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70%,破产理由成立,2002年8月法院宣告杜康破产还债。让人顿感“世态炎凉,世风日下”。

郎酒改制

郎酒,中国白酒“六朵金花”之一,首创把品牌交给销售公司(阿尔泰山)经营的买断经营先河,成为酒业一面旗帜。但在2003年上半年,因为种种原因,郎酒集团的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郎酒休克式改革由此开始。2003年5月,在郎酒集团苦干两年的职业经理人王兴泰交出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帅印,由原玛氏集团大将闫爱杰接掌。虽闫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如在各地市全面进行终端渗透、收回阿尔泰山买断经营权等大手术,但终无功而返。2003年10月,资产规模不及郎酒1/4的民营企业宝光药业宣布托管郎酒,闫黯然而退。2002年3月,宝光正式入驻郎酒,郎酒改朝换代。

围城大战

围城现象在如今白酒界似乎也愈演愈烈。“城内”的白酒业者纷纷通过破产、兼并、联合、控股、托管等方式,寻求逃出酒城而获得一时解脱;“城外”与白酒不搭界的外行者则强行涌入城内,在白酒业抢分一份羹。

做家电出身起家的广州云峰集团因“小糊涂仙”、“糊涂神”一举成名,做房产出身的新华联集团也把金六福做成“中国人的福酒”。这极大刺激着各行各业。2002年外行者介入白酒业的步伐速度更快、规模更大。从托管郎酒的宝光药业,再到影视业大亨邓建国、奇声电子、红豆制衣、力帆摩托、天津天力士……中国白酒业引得城外“无数英雄竞折腰”。

问及外行者何以一时热衷白酒?国酒茅台董事长季克良一言以蔽之,“冲着白酒高利润而来的。”纵观这些外行者的白酒先驱,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其超前观念,灵活管理,发达网络,确将给整个白酒行业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从思维、观念到实际操作方面很大程度影响并改变白酒行业,而这一切正是“城里的主人”所匮乏所急需的。因此我们不能不考虑白酒许多问题的“暴发”能全怪调税?“内行为何变成看热闹,外行却在看门道”?“骨牌”效应何时远离点我们白酒业?看来,白酒到了需要自救的时候。

料峭春寒催酒醒岁末盘点话白酒

中国加入WTO,对白酒业没有产生很大的冲击。尽管白酒业的利润不断下降,但与其它行业相比,还是获利较高的行业,这正是吸引企业眼球的地方。许多企业(包括跨行企业)开始投资进来,分割这块诱人的蛋糕。

白酒行业一直存在产大于销的问题,行业自身的盲目扩张和非理性发展更导致国内市场危机重重。同时企业偷税漏税严重,勾兑酒暴利惊人已是公开的秘密。整个市场缺少严密的条理、法规管理,企业缺少严谨的行业自律,致使国内白酒市场危机暗藏,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另外,若外企大量控股中国酒类企业,凭借他们强大的公关技能和营销技巧,国内白酒企业的生存便更是如履薄冰,所以无论从自身利益还是民族荣辱之角度,洁身自爱是每一个从事酒业人士应有的品质!

行业大牌"瘦身"前行

加入WTO后,名酒厂的产品,特别是价格较高的名酒产品受到洋酒冲击。而除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外的11家上市白酒公司也不同程度地利润下滑。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名酒厂家开展了"瘦身"运动:五粮液在6了个品牌中淘汰50%,集团下属服务公司10多个白酒品牌被砍掉。众多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发生了转变:郎酒、沱牌曲酒高瞻远瞩,早已经着手引进外企营销人员,为企业量身打造有竞争力的营销策略。秦池集团在产品结构上从大路货向中高档发展兼顾低档,并缩短战线确定重点市场,主打"文化"品牌。打造品牌必需练好内功,产品的质量和营销策略是企业的左右腿,如何杀出重围,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低度酒唱主角百元价位是主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境界"也不同往月。从今年的市场不难发现,众多厂家在重视品牌塑造与培养、重视产品的质量与开发的同时,多把产品定位在38°-45°之间,充分体现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他们也都在顺应国际走势,重点开发40°以下的非烈性酒。市场竞争最大的问题是价格问题,笔者走访的白酒专柜也显示:除了礼品酒价格上百以外,无论是品牌酒还是普通酒,绝大部分酒价位都定在百元以内,这无疑是适合大众的消费水准。

产品转型走新路保健酒初战告捷

众多企业已然明白走"绿色、健康、自然"之路是必然的发展规律,他们都在向产品适度、卫生、功能、品种等方向努力。大众消费趋势表明:红酒、滋补酒、保健酒等健康型酒类正越来越受欢迎。今年,市面上具有保健功能的白酒更成大众新宠。椰岛海龟酒、红枸杞酒、健康茅台等在年末新春之际已成消费首选。

总之,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加速融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年来,国内白酒业在WTO 的影响与同行竞争的刺激下,已经警醒。业内专家表示:名牌企业规范化、中小企业民营化、配套工业专业化、品种产业区域化、生产经营品牌化是白酒业发展之大趋势。欲览众山小,百舸争流急。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白酒许可证六月底停发未获得者不得出省销售

国家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22日透露,国家许可证办公室将于今年上半年停止白酒许

可证的发放,下半年进入检查阶段。

据《信息时报》报道,对于没有获得全国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将不得出省销售

税收高低成争论焦点白酒进入“亏损时代”? 春节前后本是白酒的销售旺季,但对于许多白酒企业来说,年前年后却是一道尴尬的坎。据记者统计,就在春节前一个星期,先后有三家白酒上市企业发布预亏公告。各家在谈到亏损的主要原因时都与国家目前相关的税收政策有关。

1月23日,宁城老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预计全年度经营业绩发生亏损,谈到主要原因时该公司表示,自2003年至2002年第三季度,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数额逐步增大,公司未能扭转销售市场的不利局面,而公司主营业务单一,其他经营领域无明显收益。另外,国家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后,使公司税负加大也是原因之一。

同一天,近来市场表现不错的湘酒鬼(证券代码000799)也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市场、政策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销售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公司预计2002年度经营业绩将发生较大亏损。

6天后,沱牌曲酒证券代码600702也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预计2002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50%以上。主要原因包括市场前期开发投入大、执行相关政策以及2002年度不再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等。

一时间,似乎所有白酒行业的亏损都和税收政策扯上了关系。而白酒业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也直接导致了白酒业偷税漏税现象的加重。据新华社报道,2002年全国各级税务部门对白酒行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集中对山西、山东、四川、河南等4个重点地区白酒行业进行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重点检查,共计检查4100户企业,查出涉嫌偷避税11.69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由于各大酒厂往往是地方财政的支柱,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税收执法经常受到地方政府干预,不能执行到位,税收环境堪忧;小酒厂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经营,甚至是非法经营,建账建制很不规范,税务机关对小酒厂的查实征收政策执行效果不佳。这些问题反映了白酒行业管理不力、财政体制不顺、税收征管薄弱等问题,堵塞白酒行业存在的税收漏洞,需要有关各部门进行综合治理。(

白酒业做广告树品牌质量是生存根本

酒业一直是广告大户。很多名酒都是广告成就的。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做广告树品牌必须以质量为基础。

去年新加入宝丰酒业的张海又成为酒业广告的头号大户———以1.38亿元投得今年春节期间多个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播放权。因此,张海手中的宝丰也成了2003年酒业一颗耀眼的明珠。

中央电视台一直以覆盖面最广,收视率较高深受商家青睐,许多白酒都是在她的“带领下”,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如茅台、剑南春、金六福、椰岛鹿龟和沱牌系列酒等。据有关权威数字显示,2000年全年,全国白酒行业的企业在156个电视频道上共投播了872个品牌。其中在中央台投放广告的白酒品牌就有107个,广告总投入约3.67亿元,占白酒全年广告总投入的26%。其中,金六福的广告投入费用为1.18亿元,央视带给金六福酒的回报是28.8亿的品牌价值,由此可见,广告的魅力真有点不可抵挡。

广告造就名牌有很多例子,但同时也有人因为广告倒了牌子的。曾斥资3079万元夺得央视首届(1995年)广告“标王”的山东孔府宴酒厂到2002年竟以零价转让给山东联大集团;而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秦池”以6666万元的高价夺得央视1996年广告“标王”,次年(1997年)秦池又以3.2亿元的天价连庄,但“秦池”至今仍未翻身。

品牌不是吹的

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管理、营销专家何足奇先生指出,目前许多新酒品牌都是靠狂轰滥炸的广告堆砌起来的,而且有些广告为了寻求个性化,更带有吹嘘成分。广州市酒类专卖局

有关负责人说得更坦白,现在有些白酒广告,就连吹嘘都吹得蹩脚———这些酒为了突出与其它白酒的差异化,居然大肆宣扬其生产的白酒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微量无素,就像“矿泉水”一样。“稍为有酒业知识的人都清楚,这根本就是一种偏离了酒的特性的卖点,是一种难以立脚的广告”。因此,这种靠吹捧而形成的“所谓个性化品牌”,对品牌本身而言,实际上是伤害,对消费者也是一种误导。全兴特曲全国总代理百利兴公司总经理梁乃铭认为,一味地寻求差异化,在市场终端不扎实的情况下就大量投广告,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

广州市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钟扬也说,靠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能来树品牌,这种想法太不实际。因为他们忽视了现在消费者的心理,经过10年的酒广告大战,人们已经成熟了许多,不会仅因为一个概念、和铺天盖地的灌输,就能随便醉倒在谁家的酒坛边。

个性更要讲文化

名牌酒是什么?一是它的质量,二是它的文化个性。西凤酒广州分公司市场总监周平对记者说,没有一个名酒不具有其独特的诉求点的。像“金六福,好日子离不开他”诉求的是人们对好运、福气、喜庆的追求;“孔府家酒,让人想家”传递的是一种中华民族悠久的家庭伦理道德;“新世纪酒鬼酒,文化的引导者”满足的是人们对前途的无限追求,不断创造的人性梦想,而西凤酒更是让人尝遍“浓头凤中酱尾”这三大香型的韵味。

营销专家何足奇先说,追求广告的个性化必须要有人性的感情或是深厚文化作背景———无论是汾酒、五粮液、茅台酒、还是泸州老窖、双沟等名牌酒都一样离不开这两个条件。

质量是生存根本

金六福酒华南分公司助理总经理贺平以大家都熟悉的秦池酒为例,说金六福从秦池身上,吸取了有益的经验———就是任何广告都要以质量为基础。当时秦池也是很成功的产品,但由于生产规模急速扩大,产品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最终失败了;另外,秦池的广告宣传投入也很多,当时还是中央电视台的标王,贺平认为,宣传的投入还是要建立在产品优良而稳定的质量基础上。“金六福的规模几年来不断扩大,广告宣传力度也很大,但我们始终把产品质量总是放在重要位置,只有这样,广告宣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产品质量与广告的关系,湖北稻花香酒业企划部部长谢炳进认为,绝对不能以广告取代质量,广告只是品牌的辅助,而质量是品牌的根本,所以稻花香酒在任何时候都将以质量为基础做广告树品牌。

专家视点

好产品还须好广告

何足奇

品牌的成长与广告是鱼水关系。酒好也怕巷子深,好的广告成就了企业的产品品牌的例子并不鲜见。

“沱牌”能让妇幼皆知,与持之以恒的“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的广告分不开,这就是广告围绕主题的持续性带来的好处。也就是说,酒品牌的诉求点要相对集中和稳定,如金六福的系列产品都围绕“福”字作文章。要使广告的积累与企业的市场定位统一起来,鲜明地将品牌信息传递出去。

另外,企业应根据具体的品牌瓶颈,将品牌定位同信息传递结合起来,针对“瓶颈”对症下药,让消费者在众多的广告中

记下自己的品牌个性。广告诉求要有个性,剔除叫卖式的广告,要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产品的意识才能根植于人们的思维中,企业的品牌由此才能树立起来。

(本文作者是中国著名白酒品牌管理、营销专家)(本报记者杨彩芳)

小资料

2003年5月白酒广告前10名品牌

品牌金额

五粮液33046.31

贵府11190.37

茅台7395.31

沱牌4999.82

剑南春4950.16

稻花香4108.44

红星3517.93

青酒3238.36

郎酒3066.37

白酒行业巨头扛起多元化大旗反向突围

业外资本的进入眼下正在重新“制定”白酒市场的游戏规则:手里开着汽车的、大搞影视表演的、饮料喝得没劲的等等,不问青红皂白“唯白酒是喝”。专家指出,宝光药业控股郎酒仅是白酒行业并购的一个序曲而已,成功和涌金联合控股酒鬼酒预示着白酒并购大幕正式拉开。

行业人士分析,业外资本的进入可能基于以下背景:第一,白酒业仍然是一个可以获取高额利润的产业地带,盈利周期相对较短;第二,白酒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全国虽有37000家白酒企业,可是年产量超过2万吨的企业只有33家,合计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30%;第三,白酒业是技术门槛、市场门槛和资本门槛都比较低的行业,业外资本的进入没有太多的限制。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新兴资本进入白酒行业本意是想整合过于分散的行业资源,然而一组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却让新兴资本不寒而栗。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透露,整个白酒行业目前利税超过亿元的只有20家,占行业61.8%的利税份额,其中前10位企业的利润总额达74%,相反白酒行业亏损面继续扩大,已超过全行业50%。这一数据显示行业的盈利机会逐渐减少。

早在前几天,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专业人士表示,新兴资本通过并购方式进入白酒行业尚无成功案例,原因则与地方政府是否支持并购关系很大。有人甚至总结说,影响白酒业的首要因素依然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有专业人士甚至忠告:如果坚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先考虑,地方利益要考虑,企业长远经营不能不考虑,职工合理利益更要考虑”四条并购规则,准备捞一把就走的新兴资本还会冒然杀人吗?即便进入了除了加剧行业的混乱还能有什么作为?

业外突围面临“酒”经考验

本来,国家2003年出台调整白酒税收政策的目的旨在扶优限劣、扶大限小。可是业内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白酒类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大幅下滑:五粮液净利润由2003年中期的4.78亿元下降到了2002年中期的3.59亿元;全兴股份净利润由2003年中期的1.3亿元下降到2002年中期的0.4亿元;沱牌曲酒净利润由2003年中期的0.12亿元下降到2002年中期的0.08亿元,降幅分别高达25%、69和33%。

在这一背景下,与新兴资本大喝白酒相反的是,白酒行业的巨头特别是上市公司则扛起多元化旗帜来一个反向突围:古井贡和剑南春斥出巨资攻入电子信息以及生物工程领域,古井贡还干脆啤酒、红酒一并喝;茅台、泸州老窖、全兴、五粮液等大都在相关的生物工程、啤酒、葡萄酒、保健酒、金融等领域小试牛刀;河套酒业、露露则改喝抱杞饮料……

然而,证券分析师表示,目前除贵州茅台在重组习酒公司、贵州茅台啤酒有限公司,参股南方证券、交通银行等少数白酒企业,在部分项目上形成预期收益之外,其它绝大部分正在“突围”的白酒企业依然无法从多元化布局中产生收益。事实上,13家白酒类上市公司多元化盈利几率仍然太小。

行业人士分析,影响白酒行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依次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产品利润率降低,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由于新消费税的增加,大中型白酒企业新的核心利润源仍然没有成形,即便是经营生物药业相当成功的全兴股份,其药业营业利润仅占到公司利润的16%。因此,白酒企业应警惕由多元化而引发的经营陷阱。这对已经突围和正在突围的白酒企业来说,不仅是时间上的等待问题,而且是白酒企业应对能力的考验问题。(

后白酒时代”已到来为白酒热浇瓢凉水

白酒之热,几近当年投资?COM。算起来,自从有了云峰酒业与金六福两个特别成功的典范之后,到白酒缸里淘金,在酒界以外者看来,都好似雾里看花———一勺进去舀出来的全都是真金白银。

诚然,这几年白酒界的情形的确让外人看了眼睛喷火,离奇的终端竞争、离奇的高价格、奢华浪费的糖酒会、动辄标王的广告费,加上还有糊涂的消费者,这样好的地方怎能不深深地吸引其它产业实业资本与投资资本的目光。吸引投资者的,借用一句大不敬的笑话,可谓“此地钱多人傻速来”。不敢说张海挥师白酒的N种动因中没有一点趁乱捞一把的心态;不敢说与张海同步踏进酒坛的长安汽车(投资1亿元由五粮液生产贴牌酒)没有这种心态;同样不敢说此前的造摩托车的重庆力帆与嘉陵、日化行业的天士力、做家庭影院的奇声,还有众多不知名的“外行们”也都没有这样的心态。

“后白酒时代”已到来

毫不客气地说,虽然传统的白酒行业需要创新发展,但是人人都可在白酒中淘黄金的时代毕竟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国家的白酒产业政策导向异常清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征并调高白酒消费税、对白酒广告费列支进行特别控制,到去年5月再次实行计价计量复式征税,白酒行业在此限制规模发展的财税政策作用下开始了深刻的重组与洗牌,众多著名酒厂的利润跟着一跌再跌,许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屈指数数,年销量排在前十位的白酒企业还有几家没有搞多元化,茅台搞啤酒搞干红、五粮液搞保健酒、泸州老窖收购保宁醋、古井贡搞啤酒葡萄酒外加酒店,一家家著名的白酒厂纷纷尝试多元化,为什么,还不是为“后白酒时代”到来时培植新的增长点。

国家限制产业规模意味着白酒生产企业要在集约经营上寻求突破,依靠技术创新力、依靠对白酒消费者变化的敏锐把握、依靠品牌忠诚度、依靠情感诉求上的变革与发展来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决非创作一个两个新奇广告、买断一支球队就能解决的。

局外人都能看到这点,作为投资人,张海们对此的研究当然更透彻。但是为什么外来资本对白酒如此青睐有加呢?归纳一些投资人的说法,有几点值得商榷。

一位做摩托车的老板说,卖一辆摩托车的利润赶不上卖一瓶酒,于是就做酒了。力帆如此,嘉陵如此,据说卖汽车的长安也是如此。但就算是五粮液,上半年卖了几十亿元的酒,利润亦不过4亿多,利润率不到10%。

按照健力宝与奇声做酒的说法,有现成的渠道可以改造利用,饮料的旺季恰为白酒的淡季,白酒的旺季恰为饮料的淡季,而家庭影院的专卖店也来卖酒,这样渠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看起来的确很美。

还有些新来者认定高价酒有市场。事实上,除了摆阔和特殊场合的需要,高档酒的市场上就只余下公款或集团消费者了,这是一个有限而畸形的消费群体,不足以支撑众多高价酒的品牌生存。

其实,品牌延伸也好,渠道拓宽也好,营销水平也好,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是否拥有该领域的驾驭能力,是否对该行业熟悉,是否拥有在这一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新资本做酒,同样如此。也许孰高孰低,用不了三年,就能见分晓。

南歌

为白酒热浇瓢凉水

南方都市报2002-12-05 09:18:56

-经济时评

国家的白酒产业政策导向异常清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征并调高白酒消费税、对白酒广告费列支进行特别控制,到去年5月再次实行计价计量复式征税,白酒行业在此限制规模发展的财税政策作用下开始了深刻的重组与洗牌,众多著名酒厂的利润跟着一跌再跌,许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屈指数数,年销量排在前十位的白酒企业还有几家没有搞多元化,茅台搞啤酒搞干红、五粮液搞保健酒、泸州老窖收购保宁醋、古井贡搞啤酒葡萄酒外加酒店,一家家著名的白酒厂纷纷尝试多元化,为什么,还不是为“后白酒时代”到来时培植新的增长点。

国营大型白酒企业正在大规模的变脸中夏天的太阳愈来愈热情有加,白酒市场的短兵相接非常惨烈。残酷的洗牌声,令大多国营白酒企业坐卧不安......白酒大树的主要枝干——国营大型白酒企业,正在脸色沉重悄悄著手一声大规模的变脸。

洗牌声响国企忙连续几年的浓香、酱香、凤香、清香,香得白酒酒业有点手忙脚乱。慌乱的白酒业正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进行着心急如焚的残酷洗牌。由于酒类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众多的民营企业、跨行投资商开始强势介入白酒市场,这对传统坐拥白酒业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国营大型白酒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长期的养尊处优,观念落后,机制陈旧,部分企业政企不能分开,再加上计划经济体制下盲目扩张而造成的债务负担,从而导致这些大企业市场份额正迅速减少,许多国企日益举步维艰。

资产改造塑轻身

企业改制的核心是剥离国有资产,实施股份制改造,向民营性质转变。最近河北长城酿酒集团、贵州鸭溪窖都已进行改制;山东一些大型酒企业也采取合资等形式运作新品牌,其新品牌运作公司从机制上摆脱了原国营企业背景,轻装上阵;四川白酒中一些高档动作许多也是采取了这种方式。从这些企业改制内容看,这些国企都在试图增加自主决策的机会,减轻传统负担。他们争取的是与大量民企公平竞争的机会。

从长城公司重组和鸭溪窖酒的改制过程也许我们更能生动的去感受这次国企改制运动。鸭溪是一个老酒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运作机制和盲目扩张造成的债务负担使该企业步履维艰。市场经济倡导自由竞争,没有政策保证了,鸭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进行改制在这次改制前,鸭溪酒厂总负债的、约为2.8亿元,工行和农行两债权人分别占有12000万和5000万元左右的债权。为使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决定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但由于没有要除国企中的一些弊端,因此第一次改制没有带来明显效益。为了进一步使企业摆脱困境,在第二次改制中,酒厂最大债权人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了新的方案。其核心有1、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农行对酒厂拥有的债权,并转化为酒厂股份,长城公司持股77%。2、第二大股东职工持股20%。3、原债权人贵阳永吉印务公司和江苏威乐顿集团以债转股方式持股1.5%。4、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政府对企业由经营管理改为监督和服务。至此,鸭溪酒业重组成功。

除了鸭溪这种模式外,许多酒企还以多种方式和优秀的广告公司或策划公司、大型经销商合作,以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竞争力。

国企变脸吐新声

穷则变,变则通。大面积的国企改制成功之后,将给白酒业增添新的生力军。前几年一些白酒厂由于种种原因败下阵来,但他们一旦改制成功,他们就会与民营资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与机关报与民营企业比,这些国企还具备了以前的管理、人才和品牌优势,轻装上阵,加大促销力度,也许比民企更具有竞争力。可以肯定的是,新国企将成为生力军,推

动整个白酒业竞争进一步升级。

白酒业的错综复杂的竞争条件下,竞争格局一直很不明朗。书管现在新兴品牌屡出不穷,但随着国企大规模改制成功,传统品牌大面积复生重新占据市场的日子也许还会出现

消费税调整几近失败加剧白酒业的混乱局面

近日众多名酒企业与一些酒类协会纷纷表示,对去年4月出台的由按价计征的白酒消费税改为按价计征和按量计征的综合税制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远未达到国家有关部门预期的目标,反而进一步恶化了白酒行业和白酒市场的混乱局面,政策实施几近失败。

实际增收大大低于预期2003年4月初,财政部对我国酒类消费税的征税办法和税率进行了调整,对白酒从价计税方法调整为从价与从量相结合的计税方法;对粮食、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按出厂价25%和15%的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

本着节约粮食和提高白酒行业生产集中度目的出台的酒税调整政策,有关部门预期第一年增收酒类消费税64亿元。然而实际的执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来自中国白酒行业分会的消息表明,去年全国税务机关实际增收酒类消费税5.8亿元(其中四川与贵州两省占到5.6亿元),不到预期目标的十分之一。

换句话说,只有58万吨白酒交了每斤0.5元的按量计征的消费税,这与全国500万吨的白酒产量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些名酒企业表示,显然这部分税收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有账可查的大酒厂,而不是小酒厂。

中低档品牌打击最大

受白酒消费税改革影响最大的是一批生产中低档白酒的规模较大的酒厂。以山西汾酒集团为例,2000年其净利润为1273万元,以不变产量计算,在新政策实施后,企业将新增税金1150万元,几乎再无利润可言。拥有巨大品牌价值的山西汾酒尚且如此,一些低档白酒企业的窘境可想而知了。前年利税排名白酒行业第三的古井贡A,去年滑到第十二位,因为以个人消费者为主要目标市场,产品定价中档,消费税一改,利润即大幅减少5000多万元是一个重要原因。

与古井贡相距仅十二华里的河南宋河粮液集团感受同样深刻,其郑州营销公司总经理刘明志坦承,虽然在产品结构调整、品牌优势、生产工艺、销售准确定位等多方面均下了苦功夫,但新酒税政策对倚重中低档酒销售的宋河集团影响依然甚大。当然他也表示,从长远看,新政策为白酒企业搭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虽然执行初期使负担加重、竞争残酷,但绝对利大于弊,值得欢迎和贯彻。

战略突围与品牌塑造——中国白酒业的沉思

中国白酒业在经过一个大发展、广告轰炸之后,继而伴随的是“寒流季节”的到来。在这个季节里,原本具有很好发展势头的白酒企业纷纷倒下。“秦池”票王引发白酒“广告泡沫”和“营销体弱”症;昔日山东白酒大省终究难成白酒强省之势;“孔府宴”票王品牌2002年却以零价转让给山东联大集团——2003年全国白酒产销继续走下滑路线,全年只完成销售420.19万吨,同比下降11.75%,比较繁荣的1996年下降了50%,2000年第一季度白酒产量继续下滑8%左右。在白酒行业13家A股上市公司中,2003年利润最高的是“五粮液”、“皇室酒业”、“长兴实业”三家公司第一次公报营业利润亏损,从产酒总量比重来看,白酒的部产量在整个饮料中的比重下降为2003年的确5%,销售收入不足400亿2003年全行业利润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理事长王延才透露,2002年上半年整个白酒产销量有所上升,但全行业整体局面不会得到遏制。这一切似乎都很难看到“白酒业春天”的来临。

第一:酒业市场营销环境日趋恶化,洒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整个白酒业处于完全竞争时代,表现为市场秩序混乱,营销手段

雷同,品牌个性不突出,个别以假乱真,假冒伪劣市场现象仍然存在。从2002年升温的“高档酒”市场看,鱼目混珠继续上演。”高档酒被“包装秀”、“高价值”所取代;一些原来不具备生产高档酒的企业也堂而皇之的打着“高价值”的招牌,使得部分中国名优酒品牌原本希望借助高端产品市场实现“突围”的梦想难以实现。终端之战将中国白酒的竞争局面从公开化转向神秘化。“进场费、进店费、陈列费、促销费”逐渐上升、居高不下,使得白酒终端营销陷入一个“不做终端没有出路,做了终端没有利润”的尴尬境地。这一切现象的发生有人归结为终端商的“胃口太大”,有的也指责是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惹的祸。其实终端营销是促进销售额的增加和扩大知名度的绝好直接的营销方式,但可惜的是被部分厂家和商家用作角逐对手的竞争战术,把原本的终端营销概念曲解,掺入诸如“贿赂营销”、“以次充好”等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再则:假冒伪劣仍冲击着中国白酒市场,由于受白酒行业目前仍属于高利润的产业之一,消费者还不是十分理性消费白酒,使得部分企业做起假冒伪劣的事。另外一个方面是市场环境缺乏“诚信主题”。

第二:国家产业政策难以有效整顿当前白酒混乱的市场秩序。

从2000年国际有关部门出台了“酒税调整”和“生产许可证”等两项产业政策,旨在整顿和规范白酒产业,但这两项政策的出现和实现,都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反而使得白酒业重新陷入了另一个陷阱。前者的最初目标是通过酒税调整,使不该流失的税收能最大限度收回,但可惜的是政策出台后的2003年的420.19万吨的产量应新增加税收42亿元,实际只增加9.8亿元左右,最终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其他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2003年酒税调整政策对国有大中型酒企和生产低档酒为主的企业缺乏有效监控手段,使得整个行业陷入利润下降的局面,一时间全年全行业报亏的企业超过50%。从最近《新财富》可见,酒税调整最直接的是反映在酒类13家白酒上市公司的业绩在2003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后者将出现的局面则是无法通过“生产许可证”达到改变目前白酒市场混乱的局面。因为根据目前的放发政策,全国3.5成家企业至少有50%的企业将拿到生产许可证。

第三:由于受白酒多年的传统酿酒方法和目前酒税调整,消费方式的影响,白酒业很难实现产品创新、突围,产品同质化将越演越烈,市场两极分化不断加剧。

第四: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盈利机会变小。

据国家酿酒工业协会2003年统计数字表明,全国现有白酒企业3—7万家,其中产量超过2万吨的企业只有33家,合计占行业总产量的30%;利税超过亿元的只有20家,占行业的61.8%的利税分额;前10位企业的利润总额达74%,而全国亏损面继续扩大,已超过全行业50%。这一数据显示说明行业目前产量集中度较低,而企业的盈利机会逐渐减小,大部分行业利税来自中国名优酒。

第五:营销手段单一,缺乏创新观念,价格战仍然左右着白酒未来营销,从目前白酒策略看,终端战的背后,却隐藏一把“价格利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以名优酒为代表的品牌,由于价格透明度高,在扣除终端高额费用后其利润相对减少。第二:是以新生品牌和小酒厂为代表,由于价格透明度相当低,消费者很难平衡产品价值与价格问题,即使扣除高额终端费用后,仍有利可围,仍有利可赢。这背后实际是价格在左右白酒渠道营销,最后导致厂方利润减少,消费者利益受损。同时,营销观念的陈旧和营销手段的单一、陈旧,仍然制约白酒业营销,厂商之间缺乏创新配合和创新合作机制,厂方希望做终端来达到控制渠道的目的,而经销商未必会做终端。概念炒作,包装比秀、品牌装酷和模访秀、价格战、终端战成为白酒企业惯用的营销模式。加上产品同质化,白酒业营销陷入了一个怪圈

行业报道:湘酒鬼变身凸显白酒业困局

9月5日,湘酒鬼发布公告称,原控股64.61%的母公司湘泉集团两天前已经和湖南成功控股集团及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定协议,以每股4元的价格,分别向两者转让880 0

万股和6655.55万股国有法人股。转让完成后,成功集团以29%的股权成为湘酒鬼的新大东家,涌金投资以22%的股份紧随其后,两者之和达到51%,实现战略控股;而原来持有19580万股的老大湘泉集团则大幅收缩,仅以13.61%的股份退居第三。

“方案已经报给财政部,”湘酒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我们目前正在等待上面的批复。”

记者了解到的另外一个事实是,在9月3日股权交易的前一天,任职不到4个月的董事长彭善文已经辞职,其职位暂时由公司另一名董事樊耀传代理。这意味着,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主要由成功和涌金组成的新班子将正式入主湘酒鬼,湘西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最大的国有企业将开始民营化之旅。

对湘西自治州而言,湘酒鬼的重要性用两个简单的数字就能够说明:上缴税收占当地财政收入的85%以上,经济总量相当于当地总产值的1/3。九五期间,湘泉集团的总资产已经达到35亿元,累计创造利税16亿元。按照湘酒鬼今年上半年的报告,目前上市公司总资产为21亿。

风光难再续

湘酒鬼1997年上市,当年也正是其风头最健的时候。可惜,到2000年,由于种种原因,湘酒鬼开始走下坡路。当年同比销售收入、利润均大幅下滑。由于采取赊销方式,公司的应收帐款高达7亿余元,存货达3亿余元,公司处境艰难。当年底,一手把湘泉和酒鬼做大、当了25年家的创业者王锡炳下台。

副州长田家贵上任后,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原有的115个品种停产淘汰2/3,走“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档次”之路;将全国21个办事处削为12个,销售队伍由原来的300多人减至90人;将直销制转为总经销代理制,全国统一价格、统一政策;公司高管全部到市场一线抓终端销售;设立专门的机构清欠帐款。

就2003年年度报告来看,田家贵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在当年白酒行业亏损面超过一半的背景下,湘酒鬼2003年实现净利润1亿,较上年提高15.4%,每10股派发现金3元(含税)的分红着实让股东高兴了一把。

田的目标是在十五期间将酒鬼酒“做大做优做强”,但是今年4月,田家贵就辞去了董事长职务。

今年以来,湘酒鬼的形势明显不妙。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不到880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6.2%。由于管理、营业和财务费用的直线上升,公司的净利润更是糟糕———仅有147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5%。而应收款仍然居高不下,接近4.6亿元。

财务压力也是湘酒鬼面临的大问题。几个亿的应收帐款、各种费用的直线上升使公司在资金方面吃紧,不得不大举借债———今年6月,湘酒鬼从工行贷款3000万;三个月后,湘泉集团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又质押8800万法人股,贷款2亿。

在这种背景下,要想改变局面,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就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选择,而合资方也比较中湘西州政府的意。大东家成功集团资产17亿元,以实力论,在湖南民企中仅排在远大、三一重工之后,是湖南省十大重点支持的民企之一;二东家涌金投资在证券业长袖善舞,其运作过的上市公司多达十几家,在证券方面显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对于合资后湘酒鬼的主业方向,湘酒鬼内部人士认为“应该还是以造酒为主”。但对进一步的计划,却不肯透露。成功集团则显得更为谨慎,其办公室人员以“负责人全部出差”为由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白酒业困局

一定意义上,湘酒鬼的遭遇显示了整个白酒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局。

在经历了1996年的尖峰时刻(全国白酒业年产量800万吨)后,白酒业开始整体下滑。2003年,形势一片惨淡。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全年国内白酒产业仅完成生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白酒行业发展历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认为,白酒行业的发展盛衰轨迹与国家大的经济发展景气周期密切相关,此轮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就是由于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从而引发了消费升级。从历史上看,可以将国内近代白酒产业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随着政府推动技术创新并放松对白酒生产的管制,造成供给扩张从而带动市场的同步发展,属于计划经济卖方供给扩张型市场; 1989年-199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带动白酒产业量价齐升,这是中国近代白酒行业发展的第一轮繁荣期,主要为需求强劲拉动,是长期受压制的大众消费的一次爆炸性释放; 1997年-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引发需求持续萎缩,以及流通体制改革后渠道的转换等原因,导致白酒产能过剩,白酒行业呈现量价齐跌,许多二名酒也是在此后实现了凤凰涅槃,如张弓、洋河、宋河等。今天,多数白酒品牌的市场地位也是从这个时期重新起步,如今各品牌之间的差距也是在那个时期播下的“种”; 2004年至今:房地产、股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导致消费升级,从而促使白酒行业跨入新一轮的繁荣扩张期。白酒品牌的成长在这个阶段与经济现象出现奇迹般的吻合,显示出(品牌)两极分化的苗头。超高端品牌一再竞相刷新价格新高,而把白酒当作啤酒卖的东北酒也渐成气候,走向价格的另一极端。 价格放开后的中国白酒产业已经历经20多年的发展,总体呈现出10年左右一个大周期,平均3-5年调整一次的发展规律。历次白酒行业的繁荣均是在经济过热和持续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经济过热期,白酒销售出现量价齐升,这时期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基本都是赢家;而在经济萧条时,出现量价齐跌,行业难免会深度洗牌。通过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可以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新经济体大通涨背景下的国内白酒繁荣走向,有个大致的方向性判断。 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2015年白酒行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利润总额增速有所回升。2015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酒企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558.86亿元,同比增长5.2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7.04亿元,同比增长3.29%。 图表2011-2015年白酒行业利润总额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白酒市场调查分析报告.doc

白酒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前景:2018年白酒行业最热门的一个词无疑就是“小酒”,生活方式改变带动了小酒消费的热潮,人们在招待、聚会等场合越来越追求自由、轻松、时尚化的消费方式,而小酒便捷、个性化的特性恰能迎合这部分群体消费偏好。这几年白酒消费升级很快,尤其在健康理念影响下,“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小郎酒炫彩装100ml终端价位在30元/瓶,五粮液干一杯彩瓶118ml终端价位在50元/瓶。小瓶酒,高质量,大市场,是趋势也是潮流,江小白从名不见经传到年销售达10亿+级别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小郎酒2017年单品销售已近30亿,以往不受重视的小酒华丽逆袭,引得众酒企纷纷布局小酒市场,小容量酒俨然崛起,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白酒品类。 现状:市场上小酒大体分为传统小酒和时尚小酒两类;传统小酒胜在经典,如“小牛二”、“红星小扁”、“小郎酒”;时尚小酒,胜在创新,如“江小白”以青春小酒定位,准确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用层出不穷的文案吸引了消费者,引领了整个行业的热潮。 软肋: 1.跟风导致同质化严重:“青春时尚”似乎正在重蹈覆辙当年爆棚的“年份酒”概念,企业一时都陷入青春期不能自拔,给小酒市场带来了活力的同时还有压力,就连一些传统名酒也跟着时尚一把,如洋河洋小二、汾酒

闹他小酒、泸州老窖泸小二,其它更是从者众,白小乐、云小白、江小任、谷小酒、徐小天、刁小妹等,基本都是漫画人物+情怀语录的套路,大家都卖情怀情怀就不值钱了,这让青春本就迷茫的消费者一下又陷入了选择迷茫,鸡汤开始有毒,据说连淮南老母鸡汤的生意都受影响了。 2.定位雷同导致渠道竞争加剧:这恐怕是所有做酒人心中共同的痛,目前小酒市场主要进入的终端为cd类餐饮、大排挡、烟酒店、批发部,商超等传统类渠道,目前这类渠道的资源虽然比较庞大,但已被传统小酒强势品牌牢牢把握,其他小酒品牌要想进入这些渠道,将会比较困难,这些小老板已被惯出了一身坏毛病,不是畅销产品在他们面前根本没有话语权,而且小酒利润空间相对较低,进店以后很难有大的宣传、促销来拉动,上促销员更是不可能,进了店也只能在货架上受人白眼孤独的老去。就是江小白开始也是采用线上微博、论坛等营销方式,有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和资金累积后又回归到了传统渠道和竞品进行近身厮杀。 破局 江湖之大,何以容身; 破局---唯有创新!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不争不是不为,而是和对手不在一个层面,不在一个纬度,自然不存在争。 户外晓酒,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1. 独特的品牌文化; 一款好酒的灵魂就是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品牌文化不同于企业文化,品牌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一原先非常看好白酒业发展的财团及业 内领袖均对白酒的下一步发展持迷惘态度。除了业内的固有老大茅、五、剑因着品牌的强大还在过着富足的日子外,绝大部分的白 酒企业仍在痛苦的深渊边挣扎。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职工能 有一口饭吃,也为了地方的税收有一个好的回报,每个企业都在艰难地维持着。市场只有那么大全国的白酒年销售额才500多个亿,总产量才近400万吨,而分食蛋糕的企业就有近4万家,这恐怕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未曾有过的现象,更何况,行业前十名的年销售总额占据了整个行业的60,你说剩下的份额要养活这么多人该怎么办?笔者在白酒业浸泡的这几年,随着市场的每年增长,以及曾经共同在市场上生存的兄弟品牌一个个销声匿迹,内心的那种伤楚真的是无以言 表。我们一直在倡导竞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但现实常 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的崛起就意味着对方的倒下,白酒业之所以每年都在上演一年甚至三个月喝倒一个品牌的悲剧,就是因为大家 都在争抢的是一个逐渐萎缩变小的蛋糕。说是白酒走入了囚徒困境一点也不为过。每年诞生的大量新品牌犹如过客一样,人 们尚未记住她的面孔就已再次沦为尘封的记忆了,曾经非常牛气的一些畅销品牌如今也雄风不再,日子举步维艰。那么白酒的囚徒困境究竟体现在那些方面?有些什么表象?以下是我们对白酒行业 的分析1、增长乏力对大多数白酒企业来说,白酒的增长 越来越吃力。除了茅五剑等少数几家企业这几年仍在稳步上升外,其它的白酒企业不是生存都困难,就是市场已经全面萎缩,销量

锐减,连那些曾经的白酒新秀也不例外;2、利润锐减表现好的企业,这几年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畅销产品涨价等手段,利润 的回报倒还差强人意;而绝大部分企业因为竞争激烈,市场投入爆涨,利润变得越来越微薄;3、酒民流失目前的白酒消费人群越来越少,不是已经戒酒就是已经转向改喝啤酒或红酒去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酒民,更是啤酒的忠实消费者,而非白酒;4、缺乏规划白酒业可能是所有行业中最没有进入门槛的一个行业,随 便三、五个人,搬几张桌子就可注册成立酒业公司,然后搞一个所谓 的品牌就可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圈钱。中国土地辽阔,又处在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全民经商阶段,虽然大家越来越精明,但只要你还想做生意、还在做着发财的美梦,就不怕你不上套。于是被骗 过一次或套过一次的经销商在骗子换了一副行头后又再一次栽在骗 子的脚底下,白酒业的缺乏远景规划及行业规划由此可见一般; 5、营销无术白酒业的从业人员都不是什么高智商的人,但就是 这些等待提升的人,却在给最有身份地位的人提供精神和物质的双重 享受。白酒业的营销也是唯一需要在最具中国特色的、最让人 头疼的酒店和商超同时进行的行业。一个酒店可以就单个品牌 收取几百万的专场费用,更不用说那些几万元一个酒店一个单品的进 场费了,这些白酒行业创造的营销奇迹就算载入史册也不为过吧?但 白酒业的营销人士所创造的这些营销术正越来越把自己拖向死胡同, 在给别人提高进入门槛的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死亡的绞刑架。毕竟 能够真正像王国春那样玩弄资本的人还是极少数! 6、生既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 白酒历史悠久,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通常情况下,人们按香型将白酒划分为清香型、米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和兼香型五种类型。 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94万千升,同比增长24.38%。四川已经替代山东成为我国第一大白酒生产地,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17.5%。 从产品构成来看,浓香型白酒在市场中占统治地位,占总产销量的70%以上;而出厂价格5~30元的低价白酒是主流,约占55%;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低度酒亦成为发展趋势。 2007年国内白酒销量485万千升,略小于同期产量,处于攻略大于求的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增加,我国白酒消费呈现数量减少、度数降低的趋势。而啤酒和葡萄酒等替代品的蓬勃发展,更压缩了作为烈性酒的白酒的生存空间。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居民白酒消费明显高于收入水平更高的东、南方地区,这表明消费习惯才是推动白酒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收入只是将需要变成有效需求的催化剂而已。 30~55岁的男性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而30岁以下男性由于选择面较广,消费占比并不高。自用和请客是最主要的购买动机,而用来送礼的人不足20%。 口感、价格、品牌是影响人们白酒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调查结果也显示精美包装也有助于购买。从价格方面来看,中低价格的白酒是消费的主流,而高档白酒消费占比非常低。 包装和粮食是白酒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成本,分别占40%和20%左右。白酒制造业在面对极其分散的粮食和包装物供应商时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而对于

白酒行业普遍存在的高毛利率,我们认为生产成本并未我们关注的最主要因素。 酒店依然是白酒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当前白酒的零售终端价格一般相当于其出厂价的2倍,正是由于整个白酒行业的暴利,使得生产厂商和销售渠道之间并没有出现激烈的争夺利润的情况。著名白酒生产企业对下游渠道亦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行业结构:质量全面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九五”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高白酒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对白酒行业制定了以调控和调整为基础的产业政策,“九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23%;“十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1984年白酒产量占饮料酒产量的45%,2006年白酒产量占饮料酒总产量降至8.6%,烈性酒在整个饮料酒的比例日趋合理。 “十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粮、满足消费为目标走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道路,对白酒行业调整的力度加大。 目前,白酒产品结构调整已见成效,白酒质量全面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高中档产品增加,低档产品比例下降。2003年白酒行业开始缓慢复苏,1999年,前20位白酒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只占整个行业的26%,利润占行业的55%,到2006年前20位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已53.73%,占利润比重64.53%。 从香型、酒度、酒质看行业结构。香型是按照白酒的感官品评和理化成份确定的典型。目前,我国白酒分为11种香型,其中主要包括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米香型和兼香型等。 在目前市场上,浓香型占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在60%,清香占12%,酱香

白酒市场调研报告(共6篇)

白酒市场调研报告(共6篇) 白酒市场调研报告(共6篇) 第1篇白酒调研报告白酒质量状况调研分析报告第五小组成员一白酒质量标准简介目前,我国有关白酒质量.卫生标准有16个,相关标准7个,它们分属于浓香型.酱香型.兼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和豉香型白酒及贵州茅台酒。其中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各有一个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国标。另有4个行业标准,分别为液态法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及浓酱兼香型白酒。GB2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26760- 酱香型白酒 GB/T107 81.1- 浓香型白酒(含第1号修改单) GB/T107 81.2- 清香型白酒 GB/T107 81.3- 米香型白酒 GB/T23547-浓酱兼香型白酒 GB/T14867- 凤香型白酒 GB/T16289- GB/T20823- GB/T20824- GB/T20825- GB/T26761- GB/T20821- GB/T20822- GB10343- GB/T10345- GB/T10345- 豉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老白干香型白酒小曲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食用酒精白酒分析方法白酒分析方法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二白酒主要生产厂商这里主要讨论国内知名厂商 1.茅台酒,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年生产量四万吨;

43. 38.33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发展空间;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满足了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15年.30年.50年.80年陈年茅台酒填补了我国极品酒.年份酒.陈年老窖的空白;在国内独创年代梯级式的产品开发模式。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大系列200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跻身市场,从而占据了白酒市场制高点,称雄于中国极品酒市场。 2.五粮液酒,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坐落于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宜宾。前身是明初时期沿用下来的8家酿酒作坊在20世纪50年代初联合组建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1959年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__年改制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职工5万多名,占地12平方公里。截至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8 25.28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 52.51亿元.利税1 49.6亿元;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05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96位。五粮液品牌价值已达8 75.69亿元,连续22年保持白酒制造行业第一。 3.泸州老窖,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泸州老窖是在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公司实施“双品牌塑造,多品牌运作”的品牌战略,构建起五大战略单品的金字塔品牌结构国窖1573定位为中国白酒超高端

2012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2 年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2012-08 分析机构:新食品酒业研究院分析月份:2012 年8 月分析师:王山泓、谢骥、李琴版权声明本报告由新食品产业研究院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调研数据均采用样本调研方法获得,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部分数据未必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所以本报告只提供给个人或单位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中心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2012 年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第一部分摘要和判断第二部分新食品情报第一章中国白酒市场概览第一节全国重点城市白酒销售趋势第二节8 月白酒市场价格态势分析第三节8 月白酒市场品牌活跃状况第四节各地新品与黑马产品报告第二章区域市场传真第一节北京市场第二节四川市场第三节山西市场第四节辽宁市场第五节湖北市场第六节山东市场第七节江苏市场第八节安徽市场第九节陕西市场第十节江西市场第三章全国重点企业动向第一节 古井第二节西凤第三节剑南春第四节五粮液第五节茅台第六节泸州老窖第七节洋河第八节汾酒第九节水井坊第十节沱牌舍得第十一节酒鬼酒第十二节郎酒第十三节稻花香第十四节白云边第十五节宋河第十六节宝丰第十七节景芝第十八节衡水老白干第十

九节枝江酒业第四章行业资讯第一节政策走向第二节行业要闻第三节热点分析第四节营销案例2012 年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第一部分内容摘要基于对白酒电商价格分布的研究本期报告采用的电商数据来源于京东商城,我们发现出价在200 元及以下频次约占总频次的47.1,且100200 元的出价频次,高于100 元及以下的出价频次。新食品酒业研究院据此推算:电商平台上白酒单价200 元及以下产品约占50 左右,其中100200 元产品较多。古井贡酒“酒精勾兑门”事件,影响的不仅仅是其企业本身。消费者呼吁白酒标签中应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呼声,将对《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BG10344-2005)、、的修订产生影响。预计新标准将于2013 年出台,届时“固态法”“液态法”“固液法”工艺将会面对消费者的选择,白酒企业应该及早做好准备。8 月,成都白酒市场销售额环比和同比皆基本持平,当月销售额前三的企业是:郎酒、丰谷和五粮液。郎酒本月的销售情况环比略有上升,同比略有下滑。主销产品为“53 度500 毫升红花郎10 年”,本月的销售情况环比略有上升,同比略有下滑,主销渠道为餐饮。2012 年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第二部分新食品情报第一章中国白酒市场概览白酒金三角颁布最新的地理标志保护办法以推进白酒产地化标准,四川对白酒产业的热情似乎还维持在一个高位上。在贵州“酒博会”上,四川、贵州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2010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2010

中国白酒市场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消费者需求分析 我国酒类消费中,白酒仍然是消费主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不断提高,高品质得名白酒成为人们追求得目标,受价格得影响,人们对白酒得消费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对白酒得品质更为看重。同时,地产酒成为白酒消费主体。由于货源及价格因素,加上地域性消费习惯,地产名酒(特别是中低档地产白酒)必将成为白酒消费得重点。在食品、医疗卫生等权威人士和新闻界人士得舆论引导下,消费者得消费观念开始更新,保健意识逐步加强,白酒消费逐步向低度酒转移。 第二节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高品质白酒成为消费主流。通过对消费者在选择白酒时主要考虑因素进行得调查发现,有22.5%得消费者对白酒品牌及生产厂家非常重视,25.4%得消费者比较注重白酒得纯粮特点,只有8.1%得消费者没什么讲究。这说明人们对白酒消费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单纯得感性消费模式,提升品牌、强调保健、体现文化应成为白酒生产厂家今后考虑得重点因素。 品感成为选择白酒得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消费者在对白酒得质量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得因素是白酒得口感,选择者所占比例达49.9%,其次是白酒得品牌及酒后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18.1%和12.6%;此外,在对消费者品牌认知度得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在选择某一品牌时,主要考虑因素选择口感得占47.5%;同时,白酒价格也是不容忽视得

因素,选择价格因素得消费者占20.7%。 白酒得“礼品角色”湘潭消退。白酒历来是人们走亲访友、礼尚往来得情谊载体,中高档酒在礼品性消费中占有一定比重;但现在,消费者觉得高档白酒价格昂贵,便宜得又觉得寒酸,故开始置身其他选择。在对白酒消费动机得调查结果统计中,有32.3%得消费者购买白酒用于请客,自用得占46.2%,两项合计所占比例为78.5%,仅有11.7%得消费者购买白酒是为了送礼,这表明白酒消费具有目得得明确特点。 中档白酒得消费潜力较大。调查发现,对白酒价位得选择,有32.5%消费者选择20——40元得中档白酒,38.7%物消费者选择40——60元得白酒,而选择60元以上价位白酒得仅占18.9%,这说明中档白酒得销量更大,其市场潜量也较大。 第六章: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低档白酒分散性竞争格局没变 中低档白酒分散性竞争格局依然存在,消费者经常受促销和广告得影响,选择不同品牌。一方面,白酒市场出现了一类新的竞争者,部分实力经销商借助现有生产线,推出自己得白酒品牌,成为白酒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另一方面,地产中低档白酒企业开始崛起。随着中低档白酒竞争日趋激烈,地产中低档白酒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不断推出各具特点得新品,加上地产白酒在地域文化、家乡观念等情感消费上 1

白酒市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白酒市场调查报告范文x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白酒市场调查报告范文x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通过我们各位思想的碰撞,一定会激发出您写作的动力。还有,阁下能将此文档加入收藏或者转发出去,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员的入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白酒消费量也逐渐增大。本文是白酒的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白酒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一: 郑州概况 郑州——河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xxxx.2平方公里,人口xxx万。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xx2度x2分xxx度xx分,北纬xx度xx分xx度xx分之间。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郑州,犹如是。这注定是一个热闹的市场。白酒,更不例外。 郑州历来是白酒军团必争的市场。一是因为河南人爱饮酒的习性;二是郑州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开发能力以及巨大的包容性

与开放性。这使整个郑州白酒市场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此起彼伏的局面。2002年口子窖在中档市场上创造了神话,200x年黑土地在中档市场喧嚣一时,200x年老白汾又在中高档市场上崛起。200x年谁会在郑州崛起?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00x年的郑州白酒市场,竞争空前激烈,重量级的洋河、泸州老窖军团、白云边、衡水老白干正在加入战团;而宝丰正希望在今年能打个翻身仗;宋河正在运作平和五年,希望能在中档产品继续自己的优势。但是也有收缩阵线的,去年轰轰烈烈的仰韶和杜康军团正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以待可乘之机。 渠道概况 在关注具体品牌之前,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郑州的渠道情况,包括酒店、烟酒店以及商超等要素。酒店:作为流通渠道,郑州的酒店总的来说被三睿、喜洋洋、世嘉以及凯源四大商贸公司共同操作。他们构成了郑州白酒市场的主角,是竞争激烈的郑州白酒市场直接操纵者,当然其背后是怀有极强战略目标的各个品牌,比如河套、泸州老窖、仰韶、黑土地等。凯源公司目前按照品牌采取了类似事业部的分工制度,河套和泸州老窖(八年陈头曲)分别由两个独立的事业部来负责,前几年运作的宋河现已不做。三睿公司目前主要投入的品牌有黑土地和沱牌,前几年主投的洋河蓝色经典目前已淡出。喜洋洋商贸公司的代理品牌主要

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月度报告(1月) 目录: 一、行业运行综述 二、行业热点分析 三、市场状况分析 1、区域市场分析 2、主流品牌分析 四、行业竞争状况 1、龙头企业竞争态势分析 2、新品开发状况分析 五、发展趋势预测 一、行业运行综述 随着春节一天天临近,酒类市场以文化内涵为基调的品牌竞争为主终于转向了以价格竞争为主。虽然关税下调等外部环境推动洋酒抢占了部分白酒的市场份额,但白酒作为国内传统主流消费品类,仍然是节前酒类市场竞争的一号主角。1月各大商超里白酒大战已经拉开帷幕,国内一线品牌白酒的销售将比平时高出50%,地产酒销量也不断提升。 二、行业热点分析 1、陈酿白酒热问题 近期白酒市场被一股“陈酿”风所包围。越来越多的酒厂生产出“XX年陈酿”,

甚至一些新建的酒厂也推出自己的陈酿系列,这么多的酒厂都有自己的陈酿,其中哪些是真实的很难让人分辨。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部分陈酿之说是一种严重的消费误导行为,是对中国白酒的不尊重。那些利用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而进行的企业误导行为,无疑是对中国白酒声誉和诚信的诋毁。而目前白酒行业内造成陈酿成风的主要原因,除了标准的缺失外,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种用来检测不同年份酒的方法,白酒品鉴专家的舌头,毕竟无法尝出年份的区别,而国外发达国家对于酒的年份标注有严格的规定。在“陈酿概念”的误导下,未来的中国白酒市场极有可能变得混乱不堪,而消费者最终也将远离白酒而去,希望白酒企业可以尽早清醒,还原“白酒”的纯净。 2、白酒从量税有望取消 近期“取消白酒从量税”的呼声越来越高。日前国家发改委已提出建议,尽快研究调整白酒消费税政策,取消白酒产品每斤0.5元的从量消费税。国务院领导对此建议已经做出了批示,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2001年新增的“从量税”何故又要取消? 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从量税的初衷是扶优限劣,可惜事与愿违,现在白酒行业的状况是产量不断萎缩、效益逐渐下滑。去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白酒骨干企业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等30余家大型企业产量均同比下降,最高降幅达36%,个别大型企业低价位酒减产万吨以上。白酒企业可谓外部税务负担重,内部竞争又混乱。取消白酒从量税将有助于改善白酒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估算,全国每年的规模企业白酒产量约350万吨,若取消从量税,则可增加直观利润35亿元,利润增长40%。但是简单判断取消从量税对行业利弊,可能为时尚早,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3、烟草专卖成白酒新型渠道 日前在广州现身的五粮液新的子品牌金叶神,成为行业瞩目的对象。该产品借助中国烟草在全国2.8万个销售网点的渠道优势,节省了绝大部分流通费用,

承德白酒市场分析报告

承德白酒市场分析报告 赵健 承德是一个境内资源丰富,自然风景、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的城市。承德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旅游、资源、区位三大优势。 全市辖八县三区,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滦平县、平泉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据承德有关人士分析说承德的未来商业规划的空间范围为双桥区、双滦区和新区,规划的业态范围包括超市、便利店、大型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等8种零售业态,规划对象包括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物流企业、星级酒店和餐饮企业。 鉴于承德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文化,白酒市场在承德有一定的销售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档次白酒市场的容量和消费量也在逐年提升。当地人善饮并喜好豪饮,常有“三两好友相聚喝大酒”一说――即每人平均饮酒在六-七两之量。而在承德比较走俏的是山庄老酒板城系列和九龙醉等承德特产酒。除传统名优高端白酒――茅台,五粮液之外,国窖1573、水井坊表现极佳,是郎酒重要的北方销售基地。 承德大部分地区的消费结构属于中等水平,50元以下的中低档酒为普通消费的主流,城市周围的县级市场消费水平相对于城市更低,100-200元为普通政务商务消费价位。某些县的消费水平因此而偏高。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宽城丰宁市场,宽城由于矿山产业发达,而丰宁以旅游业盛行,因此两地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承德的其它地区。承德市场的主流度数为40度左右,因山庄板城九龙醉是承德地产酒,所以在承德市场上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份额,外来品牌郎酒的酱香型和兼香型也获得了部分消费者的认可。整体来看,消费者对于白酒品牌的选择较为感性,喜欢在能承受的价格范围内选择较高档的白酒消费,跟风现象明显。承德白酒市场竞争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多集中在承德市区。承德是山庄和板城的根据地,承德周围的地区主要由这两个品牌主导,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然而近年来,山庄和板城在承德的势力由于受到衡水老白干等外来品牌的冲击,逐步呈下滑状态。值得一提的是,郎酒在承德及周边地区表现突出。 山庄在承德本地表现相对较为强势,其势力基本覆盖整个承德,未给外来品牌留下能够绝对占有优势的地盘。而外来品牌(以郎酒、金六福、衡水老白干为代表)纷纷利用其品牌优势和先进的运作模式在部分区域与山庄积极地展开争夺!板城、山庄等强势地方品牌凭借地缘及品牌优势,在占据根据地市场后,不断向其它重点城市扩张,活力十足,而一些区域性很强的品牌(如衡水老白干),则固守自己的根据地,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外来品牌则避开山庄的强势区域,有针对性地选择承德的某些重点市场进行突破。而在承德这个板城和山庄的根据地上,山庄的势头优于板城。山庄老酒抓住承德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了市场开拓,在广大白酒厂家采取“瓶盖费”、“返现金”、“上促销员”、“赠礼品”等促销手段时,山庄老酒策划出了一条以“情”为主线的市场营销之路。因此博得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最新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模板范本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2012 年 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2012-08 分析机构:新食品酒业研究院分析月份:2012 年 8 月分析师:王山泓、谢骥、李琴版权声明本报告由新食品产业研究院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调研数据均采用样本调研 方法获得,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部分数据未必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所以本报告只提供给个人或单位作为市场参 考资料,本中心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2012 年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第一部分摘要和判断第二部分新 食品情报第一章中国白酒市场概览第一节全国重点城市白 酒销售趋势第二节 8 月白酒市场价格态势分析第三节 8 月 白酒市场品牌活跃状况第四节各地新品与黑马产品报告第二章区域市场传真第一节北京市场第二节四川市场第三节 山西市场第四节辽宁市场第五节湖北市场第六节山东市 场第七节江苏市场第八节安徽市场第九节陕西市场第十节江西市场第三章全国重点企业动向第一节古井第二节 西凤第三节剑南春第四节五粮液第五节茅台第六节泸 州老窖第七节洋河第八节汾酒第九节水井坊第十节沱 牌舍得第十一节酒鬼酒第十二节郎酒第十三节稻花香第十四节白云边第十五节宋河第十六节宝丰第十七节景芝第十八节衡水老白干第十九节枝江酒业第四章行业资讯 第一节政策走向第二节行业要闻第三节热点分析第四节 营销案例2012 年 8 月中国酒业市场分析报告第一部分内容摘要基于对白酒电商价格分布的研究本期报告采用的电商数据来源于京东商城,我们发现出价在 200 元及以下频次约占总频次的 47.1,且 100200 元的出价频次,高于 100 元及以下的出价频次。新食品酒业研究院据此推算:电商平台上白酒单价 200 元及以下产品约占 50 左右,其中 100200 元产品较多。古井贡酒“酒精勾兑门”事件,影响的不仅仅是其企业本身。消费者呼吁白酒标签中应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呼声,将对《预包装饮料

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04年1月—10月)目录: 1、宏观经济背景综述 2、白酒行业2003年发展近况 3、白酒行业2004年发展近况 上半年亏损总额大幅度下降 白酒淡季销量呈增加趋势 2004年1—8月白酒产量 2004年前8个月白酒产量完成情况 4、价格行情分析 区域市场价格行情 主流品牌价格行情 5、行业热点分析 龙头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分析 6、新品情况分析 新品情况概述 新品情况分析 7、发展趋势预测 1、宏观经济背景综述

世界经济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美国经济已出现好转迹象,日本经济也开始走出低迷状态,欧盟、俄罗斯、印度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都好于预期。同时贸易环境也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这些都将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 宏观经济形势良好。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近几年来,通过连续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良性循环。农村市场消费将有明显提高,城镇服务性消费将大幅回升。可以预期,今后20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沿良性增长轨道运行,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将逐步转好。消费结构升级将为相关产业提供难得的机遇。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正迅速向10000元大关迈进,农村居民潜在购买力也开始逐渐释放,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消费品的需求呈加速增长态势。 2、白酒行业2003年发展近况 2003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万吨。2002年全国有20个省同比下降,2003年同比下降有12个省,比2002年减少8个省。总产量超10万吨的有11个省,其中只有4个省同比下降。总产量超20万吨有4个省:山东万吨,四川万吨,江苏万吨,安徽万吨。白酒重点企业产量从1997年开始下滑,2003年终于出现增长,说明白酒行业经过不断的磨合与洗礼,无论是在整个酿酒行业中的比重,还是自身区域间、企业间、品牌间和门类间的重组再造,都已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合理阶段。白酒行业的产业调整已基本趋于稳定。从全国的产量构成来看,2003年的白酒生产进一步向传统生产大省和传统大企业集中,而在利润构成方面,20家利税亿元企业占据了全行业%的份额。白酒行业的企业亏损率同比下降了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也比上年降低了%。白酒行业经过这些年的阵痛,露出比较强劲的复苏迹象。 数据来源:轻工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整理: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 数据来源:轻工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整理: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 2003年7—12月份白酒产量(单位:万吨)

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尽管禁酒令和酒驾在国家的要求下越来越严格,但其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似乎不甚明显,继2010财年各大白酒企业交出高歌猛进的成绩单后,2011年的上半年,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仍然没有止步。有时,我们这些身处行业中的人也不禁纳闷,禁令越凶,尝试的人反而越多,这到底是人性使然还是别的什么?所谓存在即合理,拨开行业迷雾,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白酒行业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1、全国性品牌越来越难以有成功的机会; 综观白酒行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全国性品牌的崛起和成功几乎没有,如果说洋河和郎酒这几年的发展勉强还能够与全国性品牌沾上边的话,那也是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复苏而已,并非新打造的全国性品牌。也就是说其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历史基因帮助其走上了全国性的品牌道路。况且,目前洋河和郎酒的成功也仅仅是局部市场的成功,与当初的金六福、浏阳河等全国性品牌横扫全国市场的境况不可同日而语,更无法与真正的全国性品牌茅台、五粮液相比较,因为更是相去甚远。 回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白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大量冒出的风靡一时的流行性全国品牌带给行业的感觉就是全国性品牌的打造非常容易,谁的胆子够大,谁的广告投放最多,谁就能在全国市场红火起来。只不过,这些全国性品牌大都只能红火一时,有些甚至在红火过后迅速销声匿迹。相比这样的全国性品牌,目前的全国性品牌虽然打造难度越来越大,但一旦打造成功其旺盛的生命力却会让企业受惠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 正因为新推出的白酒品牌越来越难以有成为全国性品牌的机会,现有的全国性品牌就要珍惜这难得的行业发展机遇,巩固阵地、扩大战果。 2、地方名酒成为全新新势力; 地方名酒的崛起就是近五年的事情,以前的地方名酒稍有业绩就忍不住全国化的冲动,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企业自身也伤了元气。当地方名酒企业清楚了自身的地位,安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地方名酒的快速崛起就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现如今的白酒行业不管在哪个省,曾经的地方大佬再度崛起成为地头蛇,且地头蛇的位置越来越牢固。湖北的白云边、枝江、稻花香,湖南的开口笑、酒鬼、武陵,河北的衡水、山庄等都是地方名酒崛起的典型代表。 地方名酒的崛起不但对当地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形成了压力和挤压,也对全国性品牌的扩张制造了障碍和狙击,可以说,全国性品牌之所以越来越难以成功,就是因为地方名酒的快速崛起阻滞了其扩张化的道路。 3、消费者消费趋向多元化和名酒化,喝好酒成为一种时尚; 现在的消费者很少还像以前那样,全国人民都以喝一种酒为时尚。就像明星走红地毯,如果碰上撞衫那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咱们喝酒虽然还没到那个地步,但是白酒消费的多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不会因为你喝的是茅台就一定跟着喝茅台,我可能选择喝五粮液、喝开口笑、喝国窖、甚至我可能就喝一支啤酒或者一支无比保健酒,我就不跟你一样。但不管喝什么酒,消费者选择喝名酒、喝好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消费者的这种变化带给行业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机会,让大多数的地方名酒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期。 4、高端产品成为地方白酒的热点和企业未来的支柱; 如果哪个白酒企业目前没有自己的高档产品在目前的行业里面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以前的许多白酒企业推高档产品还把它叫作企业的形象产品,意即卖得不多,但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告诉别人我这里其实也能生产高档酒,所以我主打的产品酒质是有保证的,大家不用担心。现在的地方白酒企业推高档产品就不仅仅为了形象着想了,那是真刀真枪要卖给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人喝掉的。 高档产品能够成为地方白酒企业的热点和嗜好,除了行业趋势和消费升级考虑外,也有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需要以及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有关。地

各地区白酒市场分析

各地区白酒市场分析 山东白酒市场分析 山东现辖17个市地、139个县、市、区,人口9079万,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发展跃居全国各省市前列,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就白酒市场而言,山东不但是全国有名的生产大省,更是消费大省之一,随着本地酒效益的下滑,外地酒恶性竞争的不断演进,山东白酒市场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动,分析2003年整个山东白酒市场,我们可整理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鲁酒触低反弹 在经历了近6年的整体销售下滑之后,2002年整个鲁酒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危急、近乎崩溃的边沿。原有鲁酒四大家族业绩全面走低,兰陵集团亏损3千多万,孔府家亏损1千多万并于今年被深圳万基控股,泰山生力源不死不活依靠一个销售大户艰难的生存,景阳春老产品没有生机、新产品推广不力企业发展也是困难重重。金贵、孔府宴、秦池等老牌白酒企业也是陷入了再发展的泥潭之中,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山东白酒拖着沉重的历史透资的包袱艰难的生存着。与之形成较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在趵突泉、古贝春、中轩、沂蒙小调等新生白酒力量中,能够感觉到山东白酒卧薪尝胆之后的发展曙光。他们虽然不能够起到拯救鲁酒大业的重任,但是从他们的内部企业机制建设和市场运作手法上,可以感觉到新鲁酒的企业活力和生命力。 山东每一个行政县都基本有自己的酒厂和自己的地域文化品牌,坐地为王、落地生根,中、低端白酒市场依然是本地酒的天下。济南有趵突泉、聊城有东阿王、临沂有浮来春、淄博有三焦叶,甚至在每一个县级市场也有着自己的领导品牌,他们靠着自己的“地理”优势与外来的强势品牌着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持续市场战。鹿死谁手现在还很难下出定论,可是从今年浏阳河、金六福等品牌的销售情况来看,似乎已经被本地酒占

白酒市场分析度报告精编版

白酒市场分析度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部分: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月度报告(9月) 目录: 1、行业运行综述 2、价格行情分析 区域市场价格行情 主流品牌价格行情 3、行业热点分析 龙头企业动态 区域市场分析 4、新品情况分析 新品情况概述 新品情况分析 5、营销策略分析 6、发展趋势预测 1、行业运行综述 九月,随着气温的下降,白酒迎来了一个销售高峰期,两节的拉动和糖酒会的宣传都给众多白酒企业带来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本月,白酒价格处于一个调整阶段,价格出现一些“暴风雨”前的预兆性变动,大多数品牌价格都对市场进行了试探性调整。

糖酒会“开幕即闭幕”的现象依然,比起以往,却冷清了不少。积蓄已久的白酒企业终于将各自的新品推向市场,主打仍为中高档酒。在本月,白酒企业促销更显力度,都希望在旺季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随着市场的日益活跃,白酒市场的整治工作力度将会加大,但激烈竞争的状况将不会改变。10月,将是一个酒市更为躁动的月份。 2、价格行情分析 在本月受调查的6个城市里,白酒价格都有波动,其中沈阳市场的白酒价格波动最大,其次为成都和济南,最不活跃的是北京。在本月受调查的15个品牌中,有12个品牌在价格上做了调整,占受调查品牌总数的80%。它们是52o五粮液、38o茅台、52o剑南春、54o酒鬼、52o泸特、53o郎酒、52o小糊涂仙、55o古井贡、35o中国劲酒、52o尖庄、金六福(一星)、红星二锅头。 调查数据显示,本月众多品牌在各个区域价格变化呈现一种非规律的情况,总体表现较为活跃。白酒价格之所以在9月份这样活跃,原因有两点:一是9月份是白酒销售淡旺季交替阶段,各个白酒企业都在这个关键时刻开始调整自己的价格策略,以期在这个接替阶段能够赢得市场份额。二是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到来,白酒的消费需求大大提高,自然对价格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以下是具体调查情况的图表分析: 注:

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分析月度报告(9月) 目录: 1、行业运行综述 2、价格行情分析 2.1 区域市场价格行情 2.2 主流品牌价格行情 3、行业热点分析 3.1 龙头企业动态 3.2 区域市场分析 4、新品情况分析 4.1 新品情况概述 4.2 新品情况分析 5、营销策略分析 6、发展趋势预测 1、行业运行综述 九月,随着气温的下降,白酒迎来了一个销售高峰期,两节的拉动和糖酒会的宣传都给众多白酒企业带来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本月,白酒价格处于一个调整阶段,价格出现一些“暴风雨”前的预兆性变动,大多数品牌价格都对市场进行了试探性调整。 糖酒会“开幕即闭幕”的现象依然,比起以往,却冷清了不少。积蓄已久的白酒企业终于将各自的新品推向市场,主打仍为中高档酒。在本月,白酒企业促销更显力度,都希望在旺季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随着市场的日益活跃,白酒市场的整治工作力度将会加大,但激烈竞争的状况将不会改变。10月,将是一个酒市更为躁动的月份。 2、价格行情分析 在本月受调查的6个城市里,白酒价格都有波动,其中XX市场的白酒价格波动最大,其次为XX和XX,最不活跃的是。在本月受调查的15个品牌中,有12个品牌在价格上做了调整,占受调查品牌总数的80%。它们是52o五粮液、38o茅台、52o剑南春、54o酒鬼、52o泸特、53o郎酒、52o小糊涂仙、55o古井贡、35o中国劲酒、52o尖庄、金六福(一星)、红星二锅头。 调查数据显示,本月众多品牌在各个区域价格变化呈现一种非规律的情况,总体表现较为活跃。白酒价格之所以在9月份这样活跃,原因有两点:一是9月份是白酒销售淡旺季交替阶段,各个白酒企业都在这个关键时刻开始调整自己的价格策略,以期在这个接替阶段能够赢得市场份额。二是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到来,白酒的消费需求大大提高,自然对价格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以下是具体调查情况的图表分析: 注: ①商品采样原则,根据品牌在不同销售点出现的重复次数取样,重复次数多的采为样本 ②样本价格确定原则,不同零售点零售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③表中“/”处表明在该地区未将该品牌作为取样样本 ④抽样城市:XX、XX、XX、XX、XX、等六个城市

中国白酒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白酒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开篇:中国白酒业正在大乱与大治中前行 2005年1-11月全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3224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05%。白酒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同时规模小、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行业问题依然存在,随着WTO条款的实施、国外白酒企业与国内企业的竞争日渐加剧,白酒企业普遍面临如何做大做强、培养自己独特竞争优势的现实选择。 目前,营销手段的变化和终端通路的竞争,成为白酒品牌生死攸关的决定性因素。 仔细分析白酒业发展路线图,不难发现在中国白酒业发展历程中,伴随着其营销节奏的变化,各家白酒企业和白酒品牌的内涵都得到了鄣显。自从白酒生产销售放开之后,白酒业就进入了营销时代,从文化营销到广告营销、概念营销再到整合营销,仿佛一夜之间,白酒业的市场开发重点就转移到了市场终端的角逐。当终端操作从深化急速发展到恶化,几乎所有营销培训课都贯穿了“得终端者得天下”思想。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商家买断品牌行为的频繁上演和愈演愈烈,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于是,在终端竞争的硝烟战火里,市场开始了细分的步伐--强者愈强弱者不灭。这就像一场决斗中强者与弱者的对话--高端白酒拓展路线为:区域分割,高举高打,全力打造样板市场;区域性白酒则先求点胜,积点成面,尤其是部分传统名酒产地通过纷纷推出区域性强势品牌,坚守固有阵地,在市场运做中,营销手段、市场策略、整合力度各方面都不亚于全国性的品牌运做,加之品牌与当地的公共关系、地方支持,各自为王,称霸地方,其中,很多老名牌酒也被挤压

成区域性品牌,汾酒、四特、西凤、洋河、宋河、宝丰等都是典型例证。区域白酒营销的成功,使白酒市场前期比较成功的全国性强势品牌:小糊涂仙、金六福、浏阳河、金剑南等受到猛烈冲击,风光不再,利润降低。 乱局就是大局,乱局就是机会。 对未来3年白酒业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全国性强势品牌将很难出现,区域性品牌优势日渐明显,同时区域性品牌在同区域内受其他品牌冲击后,将不断更新、淘汰,向前发展,以扩大市场份额与领先优势。今后盲目发展全国性品牌的路子将很难走通,而原有强势品牌里推新品、深耕渠道则成为必然。 同时,白酒趋向“时尚化”,也是解救白酒业本身束缚的一剂良药。 现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都偏向于红酒或国际名酒,为什么没有考虑中国白酒?白酒文化虽然悠久,但不是每个酒都可以诉求“古”文化,酒文化的塑造关键是要结合自身资源与时俱进,比如从色泽、口感和包装上注重美感和艺术感的结合让白酒时尚起来可吸引最大的消费群——年轻人,同时使增长有限的白酒市场蛋糕变大。 中篇:白酒行业未来走势的“十四大猜想” 一:终端竞争将延续 在整合营销中:目标人群、公共关系、政治权力、市场细分、市场选择更加重要 全国性强势品牌很难出现,区域性品牌优势明显。并且区域品牌在同区域内受其他品牌冲击下,将不断更新、淘汰。 二:营销将会向深度营销进化,销售渠道毛细化,专业化 以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水井坊、国窖1573为主,在重点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