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专业:金融学学号: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

金融集聚是金融信息、机构、人才等金融资源流动所形成的集聚状态的一个动态过程,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各地区金融深化程度指标,结合三大主要金融产业的各项数据,本文对中国金融集聚现象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述,同时对金融集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对策。研究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金融产业集聚现象的形成是金融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于省域层面分析,和中、西、东北部三个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状况明显略胜一筹。由于地理条件、文化差异、开放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东部地区对金融资源具有更强的吸引力,金融资源会向东部流动从而形成金融集聚区。而上海则是全国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从整体经济上来看,中国金融集聚区的形成过程中还面临着东西部差异大、经济的基础作用不够、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更好地去完善市场体系,并优化布局分布等是促进金融集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差异;中国金融业

Developm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Abstract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state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of the flow of financial resource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gional financial deepening degree index,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three major financial industry, this paper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is facing the problem analysis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level analysis, and, West and northeast three regions, finance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obviously slightly better.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cultural differences, openness and other factors, the eastern region has a stronger appeal to financial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 will flow to the east to form a financial gathering area. Shanghai is the highest degree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city of the city. From the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e formation process is also faced with problems of basic func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economy is not enough, the market system is not perfect Chinese financial district. Better to improve the market system, and optimize the layout of distribu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Key Words:Financial industryagglomeration;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导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研究综述 (2)

1.2.2 国内研究综述 (3)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4)

1.3.1 研究内容 (4)

1.3.2 研究方法 (4)

第2章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及分析 (5)

2.1 金融集聚的内涵 (5)

2.2 金融集聚的基本理论 (5)

2.3 中国金融业概况 (6)

2.4中国金融集聚分析 (7)

2.4.1 整体经济层面的分析 (7)

2.4.2区域层面的分析 (13)

2.4.3省域层面的分析 (16)

第3章中国金融集聚面临的问题与成因 (21)

3.1 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的问题 (21)

3.2 中国金融业集聚发展问题的原因 (22)

3.2.1 客观环境差异 (22)

3.2.2 区域经济条件 (23)

3.2.3 制度因素 (23)

3.2.4 信息与技术创新 (24)

第4章结论与对策建议 (25)

4.1结论 (25)

4.2 对策建议 (26)

4.2.1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26)

4.2.2 合理优化布局分区 (26)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第1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内,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至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676708亿元。相比于十年前的185896亿元,我们实现了经济翻两番的巨大成果。然而就在我们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同样暴露在我们面前,困扰着我们。由于国家扶持政策、地理环境因素以及自然资源分配等诸多原因,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变得愈发的不协调。某些城市能够依靠自身的地理、文化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吸引大量资金聚集以及金融机构的建立,便形成了该地区的金融集聚区域或金融中心。金融集聚区之间的差异更是拉大了城市地区间的差距,这种现象在东西部地区尤为明显。

邓小平曾说过:“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朝棋活,全盘皆活。”搞好金融应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金融集聚则是现代金融中重要的一部分。集聚的概念最早源于产业集聚概念,由马歇尔在1890年提出,指某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区域地理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金融集聚则是指资源与空间组合配置,金融产业进化、发展,从而在特定的空间内形成地域密集金融系统的结果或过程。一方面来说,可以把金融集聚看成资源在空间运动的结果,形成特定的金融集聚区;另一方面,金融集聚可以看成一个过程,从动态方面来看,资源在一定情况下会向具有优势的地区或区域流动,而资源的不断选择和流动,正式金融集聚的过程。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金融集聚区域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就世界范围来看,早已有纽约、伦敦、东京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放眼国内,即使现代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也有北、上、广、深等金融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变得愈发的不协调,经济增长失衡。因此,本文试图从金融学角度分析我国金融集聚现况以及探讨我国金融机具所面临的问题,为更好地制定合理的金融集聚区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1.1.2 研究意义

当今,中国金融业集聚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

区表现的较为突出,例如北京西城区的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都是典型的代表。然而金融集聚现象在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集聚程度普遍较高,东北、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现象还不够明显。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金融集聚的形成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从整体经济、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来看,构建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SPSS分析可以得出各地区之间的具体差异并发现金融集聚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对策建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金融集聚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通过地理条件、规模经济、劳动力资本等因素来阐述金融集聚的现象。

(1)地理条件

地理选址是金融集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条件下,只有少部分区域能够满足金融集聚的空间要素,这种特定的区域被称为“光滑空间的豁结点”,这意味着具有特定条件的地区或区域才能成为金融集聚的选址点。Martin(1999)通过对金融集聚区内的金融机构选址分布进行分析,银行与证券交易机构的区位存在差异性,证券交易机构分布较为集中,而银行业相比较为分散。

(2)规模经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indleberger(1974)认为规模经济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集聚。从规模经济的外部角度出发,对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当有大量的金融机构集中在某一区域内,那么一定会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对地区外的金融机构会更加具有吸引力。Park(1989)认为当一个区域内的金融机构数量增加时,规模也随之增大,那么该地区的金融机构将会形成空间集聚,表现为金融机构之间深化合作、基础设施的共享等,不断地提高效率,进而促进金融集聚的形成。Authur(1994)通过对金融集聚的模型建立,描述了利用外部规模经济,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优势。研究表明,在特定的区域内,规模收益递增有利于锁定效应的形成,即当某个新企业进入该地区内,将来不容易移出该地区。

(3)劳动力资本

通过使用集群理论并把研究从制造业延伸到金融业领域,Talyor(2003)研究伦敦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研究表明,伦敦金融集聚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

理关系、人际关系。劳动力因素对伦敦的金融集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因此,他们认为国内外劳动力池的主要劳动力供给是金融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品的创新与供给、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劳动力质量三者关系密切。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金融集聚现象研究起步较晚,经整理发现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成春林和华桂宏(2013)表明经济的稳定增长对金融发展有重要影响。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经济的质量,有益于对金融资源的吸引,促进金融集聚的形成。佟川和隋钦波(2013)研究表明,金融集聚主要形成于经济发达的省份,例如北上广深等。说明金融集聚受到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黄永兴(2011)认为一个城市是否有发展金融行业的潜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该地区的经济规模水平。

(2)人力资源

潘丽英(2003)认为金融业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人才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强的竞争优势,包括决策性人才、操作人才等。不仅如此,金融业对高学历的人才需求较高,机构中大学生、硕士生所占比例水平高。徐玲(2010)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地区教育水平较低,人力资源水平不高,金融行业内高端人才稀缺。

(3)对外开放

杨素兰和胡坚(2003)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估体系的构建,用伦敦、东京、纽约等8个地区与国家的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上海市发展成为国际金融都市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加强改革开放,增加市场透明度,金融体系和市场将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游万海和任英华(2010)认为在前期对外开放对金融集聚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投资的增加,市场需求也随之提高,进而对金融集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4)政策因素

郭兴方(2009)利用“主因素分析法”,对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除经济因素外,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视程度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金融中心发发展的战略上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地区上防止金融资源分散,提升本地区的竞争力。李正辉(2012)利用省域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政府的政策对金融集聚具有推动作用。例如政府在电信基础、人力资源、税收、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可以加速该地区的金融集聚的形成。华桂宏(2013)利用机器人模型,对金融集聚展开深入研究,认为政府的支

出对金融集聚有着显著的影响。

(5)其他因素

黄永兴(2011)通过空间面板计量,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集聚研究显示,基础设施是金融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包括交通、通讯、人文等,对人才的培养以及资源的吸引有着重要的意义。潘英丽(2003)认为研发技术、服务设施是推动金融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总体上可分为理论研究、数据研究和政策分析三部分,全文分为共4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方法进行简要评述。

第二章,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现状。主要阐述了中国目前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分别从整体经济、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三个方面来概括整个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并得到各地区金融集聚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在。

第三章,中国金融集聚面临的问题及成因。介绍四大区域之间金融集聚差异的成因以及面临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结论与对策建议。对前文的分析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相关建议。

1.3.2 研究方法

(1)统计分析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的获取,结合典型案例数据并进行整合,进行综合运用,为得出结论奠定基础。

(2)比较研究。对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同经济水平差异,通过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将问题度量化,能够更直接的看出差距,从而探寻经济增长中金融集聚的问题所在。

(3)文献资料法。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国外金融集聚综合性研究的归纳与分析,同时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报告,找出适合本文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为期刊、统计资料、研究报告等。

第2章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及分析

本章总结了关于有关金融集聚的基本理论,并从全国金融行业为基础,衡量中国近些年来金融业发展状况,并再进一步细分到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等,利用相关数据来描述近些年来金融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1 金融集聚的内涵

金融集聚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金融相关机构的集聚,一个是金融功能的集聚。机构集聚指大量的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法律、会计、审计等服务机构的集聚。同时,集聚的不仅是机构,更是金融功能的集聚,即不仅仅是指在地理意义上的集聚,而是通过地理上的集聚从而产生相应的经济要素集聚,形成金融功能上的集聚。

金融集聚是结果(静态),也是过程(动态)。根据杨再斌(2006)对金融集聚的定义,一方面可以把金融集聚当作金融资源在空间中运动的结果,金融机构在区域内集中,使这一地区内的金融机构达到一定的规模和集中度,从而形成金融集聚区。另一方面,把金融集聚看作一个过程,指金融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具有优势的地区流动,包括区域优势和影响金融集聚的其它优势。金融资源会不断流动并进行选择,最后金融资源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集中形成规模。

2.2 金融集聚的基本理论

(1)经济决定理论

该理论认为交换商品需要货币的结算、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源的集聚。当人们对货币结算的需求增加时,金融集聚的现象便会产生。因此,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金融集聚缺乏动力,难以形成金融资源的集聚;相反,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伴随着经济持续的发展,金融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金融集聚的运行空间也会更大。总之,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发展会加速金融资源的累积和发展,并为金融集聚打下基础。

(2)金融地理理论

Porteous(1995)认为信心是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他将“信息不对成”的概念加以深化,认为大多数信息都不符合标准,由此造成信息难以理解导

致成本增加。金融服务提供的质量也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因此地理因素直接影响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干预了金融的交易成本。距离越近,信息不对成性就越小,风险就越小;距离越远,信息不对成型就越大,风险也随之增加。

(3)产业集聚理论

产业集聚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产业集聚理论与金融集聚相连密切。金融集聚所在的区域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即市场规模越大,金融资源的流通性就越高,降低了投资的风险。金融业的集聚简化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使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扩宽,金融机构之间可以频繁地夸业务合作、开拓市场,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的持续增长。

2.3 中国金融业概况

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了银行、保险、证券等主要金融行业,又包含了财物公司、融资租赁等典当行业务。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主要金融服务行业。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同时又处于经济转型期之中。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基本国情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等因素的积极推动下,金融资产迅速增加和累积,如图2.1,在1978年,中国金融资产总值仅有2522亿人民币,而到2011年,金融资产总值已上升至105.8万亿元,30多年的时间内增长了400倍;同时,金融相关比率(FIR)也在持续增加,1997年-2013年,FIR 从217%上升至345%。无论从哪点来看,我国的金融发展在近年来有较大的提升。但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在地区、城市之间仍存在不平衡,差距十分明显。

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成为正式成员后开始,中国对外开放市场持续扩大。中国金融业整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保险和证券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2006年,根据我国2001年入世的承诺,中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面对全球的激烈竞争,党和政府与金融业对现有的体制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其中,银行业的改革最为显著。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通过财务重组等方法,在香港和上海进行了整体上市,引入大量战略投资,整体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保险业和证券业也在积极寻求体制改革,寻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金融业及其相关体系仍在不断

完善。

图2-1 1978-2010年金融业产值及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4中国金融集聚分析

本节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区域和省域经济三个层面,围绕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主要金融行业的各项指标,并通过SPSS对各省市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中国金融产业的集聚情况。

2.4.1 整体经济层面的分析

(一)银行业

从1995年开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并积极向海外扩展业务。1995年,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至2006年底已达到117家。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在稳步发展。2003年4月,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离。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5家),农村信用社(1803家),农村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合作银行(122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76家),信托公司(68家),金融租赁公司(23家),汽车金融公司(17家),货币经纪公司(5家),消费金融公司(4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金融机构(42家),其他金融机构(1052家)。共有法人机构3949家,从业人员达355.04万人。

表2-1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表(2009-2013) 单位:亿元

注:本表为法人合计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9-2013》

204060801001201401602009年

2010年

2011年2012年

2013年

总资产

总负债

机构/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银行业金融机构 795,146 953,053 1,132,875 1,336,050 1,513,332 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

69,456 76,521 93133 112,174 125,278 大型商业银行 407,998 468,943 536,336 600,401 656,005 股份制商业银行 118,181 149,037 183,794 235,271 269,361 城市商业银行 56,800 78,526 99,845 123,469 151,778 农村商业银行 18,661 27,670 42,527 62,751 85,218 农村合作银行 12,791 15,002 14,025 12,835 12,322 城市信用社 272 22 30 - - 农村信用社 54,945 63,911 72,047 79,535 85,951 非银行金融机构 15,504 20,896 26,067 32,299 39,681 外资银行

13,492 17,423 21,535 23,804 25,628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

27,045

35,101

43,526

53,511

62,110

单位:万亿元

图2-2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额(2009-2013)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统计篇

表2-2 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从资产规模来看,基于数据可得性,从2009年开始统计。如表2.1。2009年至2013年,各银行资产都呈不同程度增长。从城市信用社角度来看,机构数量连年下滑,是由于其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近年来,政府实施了改革和调整,实行了关闭整顿等措施,同样是影响总资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3.2,2009年-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从79.51万亿增长到151.33万亿,较2003年增长了71.79万亿元,增长90.29%;2013年底,比年初增长17.53万亿元,增长13.12%。而根据最新数据,中国银监会于2016年3月28日披露,截至今年2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200.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17.5%。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同样增长迅速,从2009年75.07万亿元,到2013年的141.16万亿元,增加66.09万亿元,增长88.03%。2013年年底比年初增加16.23万亿元,增长13.03%。截至2016年2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规模达185万亿元,同比增速17%。从机构类型的角度来看,资产规模较大的是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份额为43.32%和17.95%。

从存贷款规模来看,如表2.2,1980、1990、2000、2013年,银行业

1980 1990 2000 2013

年末数

(亿元)

年末数(亿元)

较1980年增长(%)

年末数(亿元)

较1990年增长(%)

年末数(亿元)

较上年增长(%)

较2000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861.07 11644.83 525.7 123804.4 963.2 1070588 9.2 764.7 其中:企业存款 573.09 3997.68 597.6 44093.7 1003.0 541802 19.8 1128.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522.33 6042.84 1056.9 64332.4 964.6 451827 10.8 602.3 各项贷款余额 2414.3 15166.38

528.2 99371.1 555.2 766327 16.4 671.1 其中:短期贷款 - - - 14589.0 - 311772 27.8 2037.0 中长期贷款

-

-

-

27931.0

-

410346

12.7

1369.1

外币存贷款余额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1990年较1980年、2000年较1990都呈500%以上的增长率,2013年较2000年更是达到700%。2013年较于1980,本外币存款增长1068726.93亿元,增长率达21449%;本外币贷款增长275332.7亿元,增长率达11404.2%。截至2013年底,银行存款本外币各项存款达1070588亿元,本币各项贷款余额为766327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9.2%和16.4%。

自从2007年外资银行法人化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外资银行在中国更好地发展。至2007年末,外资法人银行达27家,外国银行分行11家,资产总额达1714.63亿美元,较年初增长47%,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4%,贷款余额站全国金融机构的2.5%,负债占所有金融机构的2.3%,存款余额合计占所有金融机构的1%。

就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如表2.3所示,各项存款余额1.32万亿元,增长25.27%;

贷款余额总额为9785亿元,增长7.1%;流动性比例为69.53%,不良贷款率0.41%,税后净利润为167.3亿元。

表2-3 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机构与资产总额情况

项目/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营业性机构(家)224 274 311 338 360 387 总资产(亿元)9279 12525 13448 13492 17423 21535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百分比 2.11 2.38 2.16 1.71 1.85 1.93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

(二)保险业

自从20世纪末期中国平安大众等股份制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成立后,中国的保险市场主体开始变得多元化起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后,中国的保险业进入了新的时期,随着产品变得多元化,市场的竞争也随之增强。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保险业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

2003年开始,法定再保险比例逐渐降低,直至2006年完全取消法定分保。

2003年12月,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在华建设独资

子公司。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总资产

图2-3 保险业总资产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业统计年鉴

如图2.3所示,保险业总资产在2014年底已达101591.47亿元,相比2008年增加了8万亿之多,增长了200%。而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2月末,保险业总资产达129262.08亿元,较年初增长4.58%,即将突破13万亿大关。

截至2013年底,在中国共计16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设立了54个外资保险公司,分支共达到1300家,北上广地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1.91%、13.54%、6.66%;在中资保险公司中,有8家设立了共27家保险业机构。中国保险机构共152家。其中,财产险公司59家,人身险公司62家,资产管理公司11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1家,农村保险互助社1家,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10家。保险专业和中介机构2554家。

从保险密度和深度来看,历年来,中国的保险费用提升,保险密度和深度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如表2.4,1980年时,中国的保险密度仅为0.47元/人,保险深度为0.1%,而截止至2013年,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已达1265.67元/人和3.02%,相较于1980年,分别增长了2364倍和30倍,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迅速以及普及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提高。

表2-4 中国保险业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年份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保险密度(元/人)保险深度(%)1980 98705 4545.6 0.47 0.1 1990 114333 18667.8 13.63 0.83 2000 126743 99214.6 125.92 1.6 2010 134091 397983.3 1083.44 3.6 2011 134735 471564.0 1064.24 3.0 2012 135404 534123.0 1143.8 2.98 2013 136072 588019.0 1265.67 3.0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保险业年鉴整理计算

总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开始复苏,历经了缓慢恢复,持续发展,直至如今的即将突破13万亿规模资产的高速发展。由国有制到如今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转变。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正不断的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保险供给之间的竞争以及服务的差异性是最为显著的标志。

(三)证券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与此同时,国际券商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2007年,中国已拥有106家证券公司;截至2011年,中国已有109家证券公司、163家期货公司、69家基金管理公司,总资产达5万亿元。

如表2.5表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上市公司也历经了数量上和规模上的急剧增长的过程。由于数据的有限性,数据从1992年开始统计。从1992年到2007年,股票市值和上市公司数量都呈大幅度增长;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股票市值大跌,2009年和2010年有所好转,但由于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2011年股票市值和成交额等有所下跌。截止至2013年12月,中国证券市场已拥有上市公司2489家,总股本33822.04亿股,流通股本共29457.12亿股,股票市场总市值达239077.19亿元,流通市值达199579.54亿元。

表2-5 中国证券市场概况

年份1992 2000 2010 2011 2012 2013

A股上市公司(家)53 1060 2051 2320 2472 2468

B股上市公司(家)18 114 108 108 107 106

A股总股本(亿股)- 3442.26 26701.52 29448.60 31552.24 33538.25 B股总股本(亿股)- 174.00 282.97 296.52 282.38 283.97 A股流通股本(亿股)- 1079.15 19160.47 22204.54 24497.05 29714.53 B股流通股本(亿股)- 155.21 281.68 295.32 281.18 282.59 A股股票市值(亿元)- 47486.1 263220.54 213309.84 228775.33 237403.27 B股股票市值(亿元)- 635.41 2202.05 1448.26 1582.29 1673.92 A股流通市值(亿元)- 15534.47 190917.10 163479.07 180082.94 197915.97 B股流通市值(亿元)- 563.53 2193.31 1442.24 1575.32 1663.57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14

中国证券业的不断发展也壮大,秉持着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积极坚持地对外开放,新设外资证券类机构,放宽了外资证券公司的资格。

2.4.2区域层面的分析

金融集聚现象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站在世界的角度上来讲形成了以纽约、东京和伦敦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区。在发展中国家,金融集聚现象也普遍存在。例如在中国,北上广深等城市在金融集聚方面已经显得尤为明显,而一些地理位置相对较差、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则表现不是很明显。在上一节中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和概况进行简单描述后,本节将从区域方面对中国金融集聚现象进行分析。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从表2.4中可以看出,直至2013年年底,金融深化指标已经从1978年的32%提升至如今的195.45%,金融相关率从83.5%上升至322.6%。但整体来看中国的金融发展在地区之间是不平衡的,区域之间有着差异性。

表2-6 金融深化指标概况

年份1978 2000 2011 2012 2013

广义货币(M2)(亿元)1168 134610.3 851590.9 974148.8 1106524.98 国民生产总值(GDP)(亿

3650 99776 484124 534123 588019 元)

M2/GDP(%)32 134.91 175.90 182.38 195.4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计算所得

图2-4 中国四大地区金融深化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整理计算

如图2.4所示,在改革开放前期,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情况大致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改革开放期间,各地区金融相关率(FIR)都在稳步上升,即各地

区都处于金融深化的状态中,但并不平衡,尤其是在20世纪末期,东部地区的

金融深化发展明显快于其他地区。截至2010年,各地区的各省的金融相关率都

达260%以上,其中东北地区221%,中部地区215%,西部地区325%。可以轻

易地发现,在金融资源的争夺中,东部地区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的转型,加上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部地区不仅仅满足于对

国有资源的争夺,目标开始转向市场金融资源,同时不再仅仅依赖国有机构,获

得了更良好的资源,为金融集聚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图2.4和表2.7中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四大经济区的金融集聚情况,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从1993年的52.09%发展到2010年的66.19%,期间在2008年达到顶峰71.88%,但整体趋势一直处于上升,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相对发达,对外贸易便利,因此资金更倾向流向东部地区,为金融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分别从19.33%和13.39%下降到了12.99%和5.17%。特别是在2000年后下降尤其明显,尽管近几年有所回升,但金融资源仍大量流失。西部地区在2001年之前金融集聚程度一直低于中部地区,但自从2002年之后便超过了中部地区。

表2-7 四大经济区金融集聚情况

年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1993 52.09 19.33 15.19 13.39

1995 55.28 18.91 14.47 11.34

2000 65.97 14.81 13.62 5.59

2005 67.57 11.54 15.63 5.16

2008 71.88 10.22 13.35 4.55

2009 66.13 12.61 15.88 5.38

2010 66.19 12.99 15.64 5.1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整理计算

上述表明,近些年来中部西部和东北三个地区的课利用资源有限,同时又因为这三个地区的开放程度、环境因素等与东部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考虑政府支持等,金融资源的丰富程度逊于东部地区,又因为决定资源丰富程度的是该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社会投资等,究根到底还是经济的发展水平。除此之外,在金融市场方面,东部地区的改革较为彻底和完善,具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使东部地区发达地域的的资本收益高于其他欠发达区域的资本收益,从而导致了投资需求的倾斜,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受到抑制,然而在发达地区的需求拉动下,欠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会向发达地区流动,即金融资源会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从中、西、东北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从整体的变化趋势来看,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也在稳步增长,是由于近年来包括政府的各方面都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开发,使金融资源流向西部,例如西部大开发等。

2.4.3省域层面的分析

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稳定性、前瞻性的选择原则,本文从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3个方面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学者已有的成果,将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 目标层、准则层和因子层。其中,目标层即为金融集聚, 准则层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3个方面, 每个准则包括若干个具体因子,总共16个。

表2-8 中国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准则因子单位

金融集聚银行业

X1银行类金融机构个数家

X2银行类金融机构从业人数万人

X3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亿元

X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

X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证券业

X6证券公司数家

X7基金公司数家

X8期货公司数家

X9股票(A股)筹资亿元

X10发行H股筹资亿元

X11国内债券筹资亿元

X12上市公司数量家保险业

X13保险公司数家

X14保险密度元/人

X15保险深度元

X16保险收入亿元

本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选取2013年金融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省、直辖市金融集聚程度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如下各表所示:

金融业发展状况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郭莉班级:11级财务管理2班学号: 近年以来,内蒙古金融业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进驻脚步,金融环境和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业务品种渐趋丰富,银行业在稳健经营的同时加快了扩张步伐,保险业和证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向着成熟化过渡,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融资结构逐步改善。 一、内蒙古金融业总体发展现状 (一)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区位商系数对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地位进行分析。区位商系数是衡量区域内部某一行业发展水平和优劣地位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LQ=h/H。其中:h为区域内某行业的产值在本地区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H为该行业的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LQ>1时,表明该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一般来说,区位商越大,该行业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越高;区位商等于或小于1,则说明该行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比较低(见表1)。 (二)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亟待提升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金融相关比率进行分析。金融相关比率是一个规模指标,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通常可简化为计算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这一指标能大致反映出金融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其计算公式为:FIR=(S+L)/GDP,式中FIR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代表存款额;L代表贷款额;GDP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情况下,金融相关比率越高,说明金融聚集程度越高,金融资源越丰富。 目前,内蒙古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手中,金融机构最主要的金融工具是存款和贷款,而股票和企业债券在金融资产结构中占比很小,所以我们选用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作为内蒙古金融资产的替代衡量指标(见表2)。 (三)、金融业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 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1、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

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4、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

毕业论文_广东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目录 一、广东金融运行的现状 (1) (一)金融资产实力延续增势,信贷投放稳步增长 (1) (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1) (三)金融现代化步伐加快 (1) (四)金融总量领先优势 (2) 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 (一)通胀膨胀带来压力,金融结构不平衡 (2) (二)金融风险隐患,资产质量有待提高 (2) (三)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3) (四)资金投放分布不够合理,影响全省整体经济发展 (3) (五)金融总量虽居全国首位,但某些指标仍落后于其他省份 (3) (六)金融创新滞后 (4) 三、广东金融业目前存在问题的成因 (5) (一)面对金融风险的冲击,改革创新精神不够 (5) (二)现行制度的缺陷制约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5) (三)缺乏金融产业的总体规划和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措施 (5) 四、对广东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 (6) (二)提高资产质量,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信贷消费 (6) (三)通过总体规划以及整合金融资源促进广东产业结构调整 (7) (四)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提升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7)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8)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 (8) (七)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强化金融服务意识 (9)

广东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978 年以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率先推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过30年来的发展,广东已经成为金融大省。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条件逐步向常态水平回归,证券和保险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但广东现在还不是一个金融强省,金融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还低于其他兄弟省份,金融创新依然有所滞后,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让广东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广东金融业的现状 (一)金融资产实力延续增势,信贷投放与一般贷款稳步增长 截至2011年11月末,广东中外资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7711亿元,同比增长9.8%,存款规模连续22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各项贷款余额58027亿元,同比增长12.9%,贷款规模连续26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批发零售业,契合广东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分项目看,主要是单位经营贷款和贸易融资增长较快,分别增加137亿元和56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20亿元和5亿元。个人贷款平稳增长,个人经营和消费贷款分别增加15亿元和24亿元。 (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目前,广东金融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截至2010年末,广东外资银行机构达到156家,资产总额打到3450亿元,外资银行支行机构网点到2010年末在广东共设立98家支行。外资证券机构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2010年末,广东已有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12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1家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入驻,同时也加快外资保险公司加入步伐。 (三)金融现代化步伐加快

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现状析

一、金融行业特点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文秘家园-www,https://www.360docs.net/doc/9318681832.html,,找范文请到文秘家园]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这种高消耗、高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使得能源、资源供给瓶颈依然突出,与以提高增长质量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更易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使得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贷款的投放,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口环境恶化、房地产业等行业出现过热,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威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区域与投资产业的不平衡以及金融资源在市场主体间的配置效率不高或者“错配”现象,也将影响金融稳定。 2.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联度不断加深,金融稳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参与国际生产、贸易和资金循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与全球化收益相伴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相应增加。 3.汇率制度、国际收支与资本流动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在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9318681832.html,,请保留此标记。)这一改革进程中,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若改革力度与调整时机出现偏差,则有可能刺激资本大规模流动,导致汇率大幅波动,并有可能造成国内信贷过度膨胀,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一方面,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和相应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过多的短期资本特别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动,不仅使得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加,还容易造成资本来源与国内投资在期限结构上的“错配”,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4.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嫁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所有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产品买卖交易的场所。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指后者,本文从狭义金融市场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近年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人民银行通过与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搭配使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缓解商业银行季节性支付清算压力。2007年,人民银行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和开展正回购操作当年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1.0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冻结流动性的1/2。 2007年末,中央银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总余额达4.11万亿元。2007年,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4.8万亿元,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0.7万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6万亿元和9.24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的主要场所。 (二)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运行的机制、制度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股票市场实现了全流通,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使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截至2007年末,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股票总市值达32.7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40%,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元,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007年末,债券市场中债券托管总额达12.33万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直接融资规模,优化了融资结构和资源配置,也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丰富了居民投资品种,为居民提供了股票、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 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金融行业现状

金融业(银行机构)猎头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现状 二、金融业人才供需情况 三、银行机构紧缺职位 四、金融从业人员薪资水平 五、金融业猎头市场份额 六、金融猎头机构(竞争对手)分析 七、银行与猎头公司的交互 八、SWOT分析 九、尚待解决的问题 十、附录 金融业(银行机构)猎头市场调查报告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现状 我国银行业的机构数量较多,除了3家政策性银行以外(开发行、农业发展、进出口),还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11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上千家城市信用社以及一大批农村信用社。在华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

191家(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香港东亚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等),其中已有84家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 图1中国各银行营业网点分布图 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197560个。4家大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68180个;政策性银行营业网点2188个;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3696个;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营业网点7187个;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80692个;邮政储蓄营业网点35617个。 二、金融业人才供需情况 1、需求量大 目前,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从金融行业特性来说,一个企业的高端人才或者说高端服务,决定着这个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同时,从金融行业人才求职活跃度来看,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活跃程度比较高,1/3以上的人员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综合来看,金融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有三: (1)从银行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使国内金融人才,尤其是与业务密切相关的中高端本地金融人才极为抢手,人才之战越演越烈; (2)国内外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在内地、海外拓展投资业务,使投行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 (3)股市回暖,对理财顾问、理财分析、规划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迅猛。 2、人才匮乏 国内外资金融机构中,华人高级职员如总监、副总裁等的年薪普遍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高者可达4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令人头疼的是,目前国内符合这些要求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猎头找起来也很费劲。 (1)银行业: 一方面,国有银行大多数人才缺乏境外培训和工作的经验,虽然目前大陆国有金融系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他们适应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方式,对本行业之外的金融业务关注比较少,这与国外当前金融运作模式有不少距离。这使得许多企业不得已从海外引进高级金融人才。

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048-87 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世界经济界的难题,备受各界关注。民间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担保业务监督职责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民间资本的要求。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过程中,担保机构作为民间资本的一部分在发展中的困境尤为引人关注。 标签:担保反担保 1 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担保是指债权人为确保债务得到清偿,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的物和权利上设定的,可以支配他人财产的一种权利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队伍的壮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担保公司应运而生。我国信用担保的探索始于1992年,经历1999年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规范试点,2000年担保体系逐渐完善,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担保机构数已达4800多家,担保资金近3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总额近2万亿元。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即由政府出资,吸收部分社会资本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信用机构;二是互助性担保机构,是由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自出资金,自担风险;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般是以企业和社会个人为股东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责任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河南省已基本形成国有政策性、民营商业性和企业互助性三类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至2010年6月30日,全省各类投资担保机构突破千家,达到100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16.06亿元。其中郑州市共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34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40%,政府参股的有16家,商业性或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332家,注册资金达到1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348家担保机构中已通过县(市、区)、郑州市、河南省三级登记备案的仅91家,占郑州市担保机构总数的26.15%。 2 担保行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困境 2.1 目前担保业发展特点①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担保规模有限。②业务单一,担保期限短。房产抵押可能还是最大的业务范围,据媒体报道,在郑州有些担保公司的领导直言:“我们只做房、车的业务”。而且目前在郑州担保市场中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的融资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担保品种局限在流动资金,对信用担保的要求高,业务量小。③反担保措施严苛。由于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担保公司每一笔担保贷款业务几乎都要求提供对等的抵押物,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 年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997 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管中得以落实。 2017 年12 月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规定的出台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资管新规象征着融监管正式进入到一委一行三会框架的新阶段,金融业进入到了统一协调监管的新时代,金融监管趋严方向不改。当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金融去杠杆去的差不多之时,2017 年12 月中下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再次定调,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位列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范化解风险重点是金融风险,根源是高杠杆率,目标是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管控。金融去杠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018 年是今后三年的开局之年,预计会比2017 更严,2018 年去杠杆尤其是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2018 年上半年可能仍有较多 监管政策出台,且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 1、金融防风险,任重道远 自2012 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在此过程中,部分资管机构逐步演变成为影子银行产品的通道,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追逐高收益资产。期限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负债去对接期限3-5 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严重。 老16 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含应付债券)规模仍达24.7 万亿

最新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本文是一篇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介绍,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一、我国金融证券业的发展特点 1.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内中国证监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由此可见,金融证券公司的风险意识及竞争意识普遍提高了,业务发展更加规范化,其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的原则,使得经济市场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面,金融证券业的部分业务也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强烈,随着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开始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榆林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突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制约因素。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已经迫在眉睫。最近,根据省政协的通知精神,我市政协财农委组织人员,对全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通报,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并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企业界人士和农村,了解我市

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金融业的现状 (一)榆林金融业机构建设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类21家,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4家大型股份(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榆林分行、中国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榆林分行;3家银行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榆阳农村合作银行、神木农村合作银行、府谷农村合作银行;9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榆林分行、交通银行榆林分行、

国内外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

一、消费金融相关概述 (一)消费金融的界定 目前,消费金融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对于消费金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分别从服务和产品等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描述: 廖理(2010)认为,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锡士(2010)认为,所谓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杨胜刚(1999)认为,消费金融(consumer banking)就是为消费者个人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不同于企业金融(corporate finance),消费金融服务的对象是自然人,不是企业法人。冯金辉(2010)认为,消费金融是指为满足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居民消费者可能在当前储蓄留作未来消费,也可能在当前借贷预支未来储蓄。消费金融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孕育而生。 对于消费金融的业态形式,不同国家及金融机构也界定了不同的范畴。 日本的消费者金融是指在营业所所在地财政局或都道府县政府取得营业执照的,提供个人消费性融资的小额贷款,或者指贷款业界中以对个人无担保融资为主的贷款业界的业态。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界定的消费金融,是指消费信贷,其中包括住宅抵押贷款、住房净值贷款、信用卡以及其他个人信贷。 美联储界定的消费金融是家庭金融的一部分,指家庭收入成长模式、家庭资产分布和负债来源状况。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家庭金融的一部分与消费信贷分开统计。但在其消费金融调研报告中则把房地产抵押信贷纳入消费金融范畴,报告研究的家庭负债就是消费信用,主要包括住宅信贷、信用卡、分期付款三项,信用卡包括一般信用卡,以及商店卡、赊购账户、汽油公司卡、旅行娱乐卡等。可见,美联储关于家庭负债的解释,亦即消费金融的界定实际上包括银行消费信贷和工商企业提供的销售信用。 美国银行家协会界定的消费金融是银行消费贷款,包括8个项目:直接性汽车贷款、非直接性汽车贷款、房屋净值贷款、房屋改建修缮贷款、游船贷款、休闲车贷款、移动住宅贷款和个人贷款。 广义的英国消费金融公司,指英国专业提供消费者信贷的消费者信贷商。根据信贷标的的差异,消费者信贷商进一步细分为汽车金融公司、房屋信贷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等。严格意义上的英国消费金融公司指的是近年来兴起的专门经营“工资日贷款”的消费者信贷公司,如成立于2006年的Breadmarket、成立于2007年的MrLender等,专门针对那些信用等级较低、且亟需小额个人信贷的客户,向其提供利率较高、数额较小、出款较快的微型贷款。 中国银监会在《关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请示文件中指出:“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消费金融业务有两大提供商

2019年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 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

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 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迅速。截 至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52.7亿元和2678.7亿元。4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16.51亿元和30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6.5%,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9只,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3亿元。9月以来,市建投集团、海恒集团共发行企业债 37亿元,市国资公司申请发行10亿元企业债正在办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另有40亿元企业债的发行正在申请之中。信托租赁典当融资 及小额贷款迅速发展。兴泰租赁累计向全市200户中小企业提供17 亿元租赁融资,兴泰信托新增信托规模43.94亿元。全市典当总额22.54亿元,年末典当余额5.7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试点以来,已放贷1.44亿元。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6家,股份 制银行6家,外资银行1家,地方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汇丰银行正在或准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我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也应运而生。金融衍生工具既可以规避、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但也可以因各种投机而产生高风险,使金融市场缺乏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及其现状,针对金融衍生工具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的为我国金融业服务。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现状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经过30多年,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据统计,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各种衍生工具的组合更是无法估计。虽然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也已初具规模,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是不够完善。伴随着全球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增强我国的金融实力。 一、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也称衍生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产品,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它是依据标的的价值而制定的合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金融期权、金融期货、远期合同和金融互换四种类型。金融衍生工具与其他普通金融商品相比而言,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跨越时间长 金融衍生工具一般是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某种汇率、利率、股票指数的趋势预测,在双方规定的时间进行交易。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跨期交易的特点,它会对双方交易者未来的现金流产生影响,预测准确则可获得盈利,反之亦然。 2.杠杆效用 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是区别于其他金融工具的重要特点。金融衍生工具可以通过投入较少的资金来进行在现货市场上需要较多资金的业务,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来完成的。 3.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用方便了投资者,使得投资者可以利用不多的资金来获利,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一旦拥有较少资金投资者预测失误,无法缴清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0912130211 国贸0902 魏琪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主要的是挑战。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对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金融资产快速增加且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意义非同小可,而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一个顺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成,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对微观经济活动,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数,对策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14.1万亿元,所占比例64.7% l.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1997年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为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中国还陆续增设和重组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将2200多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109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了3家农村商业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 持农村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2.证券类金融机构在规范中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证券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管理逐步规范。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投资基金51家,基金的发行总规模804.23亿元,基金资产总值804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证券类金融机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