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浅谈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浅谈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浅谈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现代语文教师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现代语文教师应博学,加强专业技能水平,要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拥有良好的道德感。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更多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现代教师、语文、传统教育、素质、

青年,寄托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语文教师的教育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加强现代语文教师的素质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提高现代语文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

一、为什么要建设现代教师队伍

理想课堂的实现,要从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开始。我们应该知道过去的不足方能有明天的进步。对于传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还有很多弊端,我们不能一味沿袭,照搬照套。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现代语文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开拓创新。

(一)教师过于注重结果,轻视过程和方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过教师观:教师不仅要重视结果,更应重过程。不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不能只看到结果,应该教授学生方法,重视在课程中的所学所感。

在过去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前人的成果和经验给学生灌输知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思维。这样造成很多学生是为考试而学习,没有学习的趣味和积极性,更有甚者害怕考试。在学生眼里只要能考高分,学习成绩好就是老师的好学生。所以现在不管是学生的压力还是家长的压力,都压在老师的教育上,就看成绩说话。也就是说老师也慢慢的进入这种误区,把成绩带好就是榜样,也不敢去搞创新不敢去剑走偏锋,寻找出入,把成绩的过程给忽略。其实我们都知道过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实。在教育上学生就是我们的种子,我们老师要让他们学会享受过程,收获结果。

(二)各学科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信息都是单一的,各学科之间没有交流和互动。因此学生难以摆脱知识割裂的思维难以融会贯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学科也是不利外的。现在教育上的偏科很让人头疼,很多学生真的很聪明,但是就是偏科让他们对学习厌倦,不满和情绪化。最终的学习之路就此没有进展,如果现在的语文教师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把各学科很好的结合应用,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对学科的热爱多一点效果就会好一点。比如:在语文课上多结合时间活动,历史故事,

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探究问题,用英语的好奇深入语文,我相信这种效果会更佳。现代语文教师应摒弃课堂活动着眼于学科内部的原理与逻辑发展,学科之间一般不沟通、不渗透、不合作的症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势在必行,让学科与学科之间灵活转换,学会运用。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

我们看到,在以往的教学上,单一化教学随处可见。在时间上以教案为本位;在内容上以教材为主;地点则以教室为主;人物永远是教师。当我们看到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早已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做法真是太多太多了。在学生观中提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喜欢新鲜好奇的事物,喜欢创新讨厌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而作为现代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认清这一点,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我相信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

其实,在我们周围经常听的到学生的抱怨,这个老师不会上课,那个老师没劲……但又有多少教师了解到这背后的问题呢!语文教师可以在适当时变换场地或选用多媒体教学,亦是结合图画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都将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带动气氛,获得更大收益。何乐而不为呢?作为现代语文教师应该明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再需要摇头晃脑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现代语文教师必须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忽视学生的情感活动

很多时候,语文老师们只在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教给学生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活动。在传统语文课堂的认知视野,只盯着“物”而忽略了“人”,只盯着客观世界而忽略了自我,课程与教学活动也忽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应结合感性的思维挖掘更深层次的理性意识。情感活动要运用到语文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作者文本读者相互交流和互动。

情感活动是心与心交往的过程,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人而不是书本,是人就会有情感。对于机械的教学,缺少人与人情感的交流,只会带来乏味的效果。在很多学生心中一堂好课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要有情感的互动交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去体会,从而很好的从感性过度到理性上来。重视情感活动不仅要只停留在课堂上,也要关注到课外,了解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活动。

二、现代教师的新理念

什么是现代教师?所谓现代教师,是区别于传统教师而言。它的含义是指适应现在未来和未来教育造就人才需要的一种素质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不同时期教师也发生着转变。对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退出学生的实现,取而代之的是新时期下现代教师更人性化、更合理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一)从应试教育到倡导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产生了迫切的要求,对现代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首先突出以人文本,其次是突出主体精神,同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后要终身发展。可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创造能力。

应试教育是一种应付考试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一个学生是否合格,主要看他能否通过考试,成绩是否达标,能否听学校和老师的话,符合就认为是好学生。全不管他们的

能力如何,是否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智,单凭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因此,往往培养出大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渗透下,通过教育博取功名的观念根深蒂固,都试图“读书做官”作为一生的追求。不仅如此,应试教育还是一种“授之以鱼”的方法。教师只注重灌输知识,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做好笔记,布置大量的作业,只知道背诵课文,完全忽略了学生感受,扼杀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应试教育还有很多弊端需要改进,所以说进行素质教育是必要可行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实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师培养的目标。在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的今天,现代教育应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心里和生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无论时代怎样更替,教育一直是国民大计。无论是孔丘提倡的“有教无类”还是隋唐兴盛的科举制度或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教师的角色也一直在转换。教师角色即代表着教师的社会地位,也蕴含着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教师角色转换不仅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学校功能的变化。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①是的,现代语文教师应从教书匠变为教育研究者。现代语文教师不能很义务的完成教学,而不善于思考,了解学生。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不用按现有的教材教法照本宣科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语文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的话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理论和成果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上,拥有自己独到创新的见解。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可以对自己的教育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活动研究。“教师的职业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②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师所要具备的素质。

不光如此,现代语文教师也因从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为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就应该重视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让学生成为主角,积极地成为旁观者。同时给学生们以支持,加强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培养兴趣等。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不同于往常的理念,为教师的角色适应提供了很多理论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育上的突破,更是势在必行。

(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人类的教育活动是在师生关系中展开完成的。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应对传统的师生关系作出调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传统教育呈现的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我—他”型师生关系。教师始终把学生作为认识对象,只有单方面的输入而没有反馈和接受。学生和教师没有交流和互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思维方式。“我”不关注“他”的发展,“他”也没资格向“我”对话。对于这种局面,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学习者,就好像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它是促进教学活动成功的因素之一。现代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平等中建立民主。这种师生平等不是外在形式上的平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和主宰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我—他”

型师生关系,变为“我—你”型师生关系,使双方有一个平等民主的交流对话。既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应具有合作对话性。在合作关系中,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在高校率状态下进行。学生能够真诚地和老师互动,能从教师单独控制的思想牢笼中解放出来。在这种关系状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充满了温情与呵护,他们分享着彼此的理解,享受着人间的真情。只有在自由的对话中,才能收获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展示学生的个性。由此可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是搞好现代教育的重要保证。

三、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1世纪人类将面临着各种挑战,中国教育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如今现代社会,科技昌达,信息快捷,事事上网,现代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教师素质构成的探讨,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那么,21世纪的现代现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我认为,理想的语文教师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学

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代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有博学的意识。语文是知识丰富的一门学科,经常需要语文教师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它包含天文地理、历史传记等。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本内容更是教知识。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应当有更渊博的知识,为孩子们释疑解惑。

在我看来,做一名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作为一民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特长外,还应不断地学习,志于博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行一言看似简单,但每一句话都能看出一位教师的文学素养是否深厚。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给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学无止境的思想意识。

“诗人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做学问,成大事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求、研究,坚持不懈,发挥人生价值。那么这就启示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适者生存。

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不仅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还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浩瀚的书海面前,自己的学识是那么的渺小犹如沧海一粟。所以,更应该吸取知识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学识。现代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虚怀若谷的心态和求真的精神,在书海路上探索求知,解答迷茫与困惑。诚然,我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只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的突然提问,让教师顿时哑口无言,无法面对的情况。因为很多教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无从说起,更无从解答学生,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却提醒着每一个语文教师。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爱读书。当一个老师怀有渊博深厚的学识走上讲台,自然他会气定神闲。只有一定知识沉淀之后,在课堂上才能轻松自如,精彩纷呈。不仅要多读书还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脱节,应该花点时间“读万卷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志于博学;不一定是哲人,但善于思考;不一定是作家,但善于写作;不一定是演员,但富于激情。当你要给别人一桶水,自己必须有有

一缸水;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自己拥有比别人更丰富的资源,自己才能竭尽全力地帮助别人,才能做到问心无愧。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个教师要有“新知”,如果说几十年不变的陈词滥调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拉近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育素养时说道:“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③而成为能手的方法就必须学会“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一种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④当然,并不是说语文老师就必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上地下,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语文老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有谦虚好学的心态。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谓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仅此而已。

(二)加强语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教学法知识,而且要有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霍姆斯小组的报告《明天的教师》则提出,教师的专业教育应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内容:把教学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研究;学科教育学知识,即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人际知识”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专业独有的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要求目标,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所承担得不同角色,塑造好完善的职业形象。语文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写作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在我国要想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通过普通话二甲水平以上,其他学科则通过二乙水平就行这足以看出国家对语文教师技能的重视性。不管哪个行业对专业性尤为重视,语文教师一职就显得更加严苛了。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祖国的明天与希望,教师能力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到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祖国的未来。

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语言职业的专业性也会越来越强,教师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成为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的追求。语文教师专业化可以通过加强教师训练、进行教育研究等方面来提高。学校可以对语文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语文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教学竞赛等形式来进行。学校或教育机构还可以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包括学术研究或实践行动研究。总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学校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训练从而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强化训练。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教师师德不仅直接作用于每一个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社会。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的未来。”教师道德面貌对学生的道德面貌有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1997年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我认为,新时期

的语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突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师肩负着下一代的重任,就要为人师表起带头模范作用。

语文教师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对社会精神文明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在语文课上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学会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深处,关系着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教师道德对一个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个性、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卢梭在他的教育专注《爱弥儿》中说道:“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语文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着道德行为的示范性,而且学生具有爱模仿老师的特性。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青少年一代,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身教重于言教,语文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事实上,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劳动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论、行为、品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着熏陶、感染甚至召唤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当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威信,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有人说过:“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上,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才能照到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一生一世。”师德就是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能够引导教师积极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更能使教师自觉地把教书育人作为神圣的内在使命,提升语文教师职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富有责任感

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格因素中最起码而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无责任感或责任感强弱,可以从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中很快地表现出来。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这是我们国家历经磨难而不断奋斗崛起的最可贵的精神财富。而当今社会教师的责任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因为教师从事的是特殊的行业,服务的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不仅如此还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希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语文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马卡连柯这样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循序渐进的课程,是学生成绩提高较慢的学科,只有语文教师细致耐心的讲解才能有微观的收获。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有一颗责任心,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每个人不一定都会有超越的贡献,但如果没有责任心,他一定很难成功。语文教师有责任心,在工作中才会认真,负责,同时也能磨练坚韧的意志,能够更好地克服困难,也更容易成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责任。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而又活力的学生,是数以万计家庭的希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当学生自卑气馁时,教师应及时给学生鼓励找回自信;当学生遭遇困惑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指点迷津。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学会关爱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也就是说教师背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只有现代语文教师做到了爱岗敬业,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对社会人民负责,这样才不愧于心,不愧于人民

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今天的孩子将不可阻挡地走向未来,他们必然要去树立新的理想,开拓新的事业,创造新的文化。在社会高速发展前进的当下,语文教师更应富有责任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要有创新精神

如果说博学、有责任感、有师德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是成为一个教师基础,那么创新精神就是语文教师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能没有创新精神,不然他的教学就没有新意,永远都是千篇一律落后的思想观念。语文教师要想有突破有进步,就得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紧跟学生和时代的发展突破传统模式力求新颖。

教育作为塑造人的过程,它既要遵循统一的培养目标,又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个别特点。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正经历着不断地变化,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中成长。语文也是一门灵活性的课程,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难以找到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运用的固定工作模式。现代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工作,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把学生塑造成对社会有用之人。此外语文教师的创造性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普遍的教育规律,更要求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因势利导,从而恰当地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教师提出几点希望,希望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并特别强调:“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靠教育。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代表,就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托。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人才,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仍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依照传统模式思维,停留在过去的语文教学方法上,那么他终将被社会淘汰陷入迷茫。创新精神是每个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创新精神应在每个语文教师身上得到体现并发扬光大。

现代教学,要求语文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具有自己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提高。创新应该是种理念,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新的教学观。以创新的思维去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要有接受时代挑战和与时俱进的勇气,全身心的投入实践工作中,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做学生开聪启智的潜能开发者。语文教师的创新精神不仅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体现于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养成和发展。教师应当好学生的助跑器,帮助学生发力冲刺,让学生自己去披荆斩棘。

诚然,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要做到很多很多,如:团队合作精神、乐于助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富有童心、敢于挑战等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认真地完善自我,用满腔热血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爱生,敬业,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体谅理解学生与他们和谐相处,相信就会成为家长和学生满意和受欢迎的人民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使命。既要秉承教师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英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P494

②《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肖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P407

③《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P412—413

④《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P416

参考书目:

1.《中国教育史》主编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黄晓光、聂恒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现代教育学》靳玉乐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

4.《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漓江出版社

5.《现代教师学导论》钟祖荣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考试试题

有志者()破釜沉舟有志者()破釜沉舟 半壁山学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考试试题 学校:姓 名:分数: 语文知识部分(40分) 一、填空题(15分)(前9题每格0.5分,第10题1.5分) 1、用下列拼音拼写出本学区内的二个地名(每个字母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a a o o i i u n t h d g ( )( ) 2、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木雕鬼斧神工,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不玲珑剔透( ),精美 jué lún(),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用下列偏旁组成一个成语(每个偏旁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夂各亡足刀钅雨衤丰艹( ) 4、成语接龙:扬眉吐()味相()机取()立明()不暇()二连()言两()重心()嘘短叹。 5、填歇后语后面部分:王婆卖瓜——()。千年铁树开了花——()。 6、填警句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下笔如有神。 7、填古诗:众鸟高飞尽,()。相看两不厌,()。——李白 8、写出带“风”的两句古诗:(),()。 (),()。 9、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卖火柴的小女孩》——()《朝花夕拾》——()《岳阳楼记》——()《林海》《草原》——() 10、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 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的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吱的一声,老太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对人生、对生活充满激情,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对自己的教学更富有热情。 激情是成绩的催化剂。教学中,大量运用不同的声音,通过嗓音的高低来强调关键的词语或概念,通过语速的跌宕来赢得学生的注意,富有感情地品读每个字,让学生深深感到:老师对自己正在讲的一切是多么地感兴趣!老师都如此热爱这门学科,我们作学生的,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它?这种感染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高三的生活枯燥而又压抑,面对如山的习题,我就是用饱满的激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化”学习过程,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其成绩。 激情是爱的慧眼。有激情,就容易会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兴趣,从而关注他们。学生恰恰是距我最近的人群,自然就成为我关注的对象。因为激情,所以关爱;因为关爱,所以多一双慧眼。慧眼不仅在于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需求、兴趣和爱好的关心,对他们的想法和见解的理解与包容,对他们心声的倾听与关注。从内心关注他们,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这样,学生才会把你看成是良师益友,才会从内心深处喜欢你,进而乐于学习这门学科。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的艺术性更强一些,情感也更突出一些。悲伤也罢,欢喜也好,总之,要把这些复杂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丰富的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技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满脸抒写着对死的无畏;“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秦观满脸印刻着对世事的无奈。“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面对壮志难酬,我们清淅地看到,诗人仰天长叹,满脸是气愤,是抱怨,是无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面对即将出门的

浅谈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浅谈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做出了明确规定,而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教师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教学模式中止步不前,显然是不符合时代的发展的,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升自己。我觉得当今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素养: 一、写字好 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好是语文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的?门面?。比如一位教师思想挺深刻,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一写字,信笔涂鸦,潦潦草草没有规矩;再比如一位教师风度优雅,知识渊博,一写字,笔走龙蛇,宛若蟹爬。他们深刻的思想,优雅的风度在学生那里就大打折扣了——字太不?优雅?,太缺少素养了。 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该是写得一手好字的,因为教师本身有教学生写好字的任务。他们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应该是合乎规矩的,都具有示范意义的。语文教师不能忽略了这个意义。例如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字不满意时就随手在作业本上写道:?要认真书写!?可是,很遗憾,这位老师的字却写得很潦草,龙飞凤舞的。他写给学生的这几个字除了字面上的意义——提出对学生的要求以外,应该还有一个示范意义——像我这样认真写字,教

师只想到发号施令、提出要求的一面,而忘了自身示范性的一面,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文字书写漂亮,还能使课堂生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一手好的板书,会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印象深刻,容易记忆。例如:我们的语文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学生眼前一亮——这位老师的字真棒啊!教师就完成了?征服?学生的第一步。教师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在课堂教学中再注意把板书内容设计得既简洁,又醒目,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炼一篇文章的精髓,充分发挥板书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口才好 做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口头表达是基本功。一位语文教师,当站在讲台前的时候,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师的语言表达也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地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给教师的建议》)学习方式可以改革,教师可以少讲,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教师口头表达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简明、规范 教师的口语,特别是教学中的口语,由于受到空间、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必须避免冗长啰嗦,或者随兴趣和话头东拉西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王新英 内容摘要: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兴趣习惯课堂教学多媒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 1.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我们知道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做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幸在几次培训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并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桂花雨》的教学为例,浅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在导入环节,播放紫桂花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观花感受,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桂花的世界,直观感受桂花的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语言优美,含蓄隽永,在诵读感知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领学生感知文意。教师先通过配乐朗读,起示范引领作用;接着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深情选读进一步感知文意,为品味语言做铺垫,并从中获得美读感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为此,在赏花品情环节,我让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雨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然后在让学生圈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新课程的也不断推进和深入,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有了现代教育理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 (一)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 从对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深入认识到小学教育是以促进少年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基于这种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应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知识整体化的教育观念等。这中间,还特别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树立科学的少年儿童观。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现代及未来的少年儿童?根据未来教育应具备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及全球观念的看法和要求,科学的少年儿童观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少年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同样具有人权。第二,少年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人。他们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而且存在发展的个别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其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第三,少年儿童是独立的人。他们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的充分权利和机会。第四,少年儿童是完整的人。他们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科学地认识少年儿童,才能正确对待他们,使他们真正得到健康成长。 (二)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 从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最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它对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置于核心的地位。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学科的总目标基本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历史性超越。“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素养。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

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点:解读教材的功夫;课堂教学的功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文章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语言素养 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副好口才。我着重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谈谈课堂上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打动人心,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 课堂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映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其实,讲解也好,朗读也罢,身为语文教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的,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 2.知识素养,即要拥有广博的知识 语文这个科目与其他课程相比,知识十分博杂,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都要涉及。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博古通今的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的知识库。这对学生来说,当然也是再好不过的一大幸事了。教师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地讲解,来自于自身厚重的语文积淀,从而也能大大激发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3.文学素养,即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 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理科教师常常被要求语言干净,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教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幸福的事! 语文教师培养基本素养的方法 首先,转换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育实践。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育态度和行为。然而,目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观念需要彻底更新的还不多。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关键中的关键。

语文教师文学素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养

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凭借自己的丰富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养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尤其要勤奋。一个想提高自身修养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教参,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博览群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现在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是不想读书,而

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往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得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积累不多,所以,要想给学生们取之不断的文学源泉,通过阅读强化自身语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常言说: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如今最恰如其分的说法是:教师必须是源头“活水”。也就是说,教师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更新速度,都要大大超过学生,尤其语文教师,需要更广、更深的知识积累。 教学实践中,虽然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总是支支吾吾、或者和学生玩“踢球”,那是有失教师的职业德道的。一个教师若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血液,连自己也会变得陈旧。一个教师始终要有求知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教师称号,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

少”,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这也是继续学习、继续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更多是语言表达。语文教师既要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语文教师的声音功效,反映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例如,语文教师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是否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是否能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能否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都决定于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要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高雅的文化品位 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从我的经历来看,课改前觉得语文没有什么,无非是学字、解词、背课文、分段、归纳中心,并且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教师教起来很顺手,几乎你不用认真备课,也能教语文。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对语文的定位,即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一下子,使教师摸不着了边际。最近几年,我们还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这就使教师更难把握语文教学了。其实,语文无论怎么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把语文教好。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精美的语言。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我见到许多语文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教师上课,就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 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记得以前,我们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一、挖掘文本情感,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语文本身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发展性、实用性等特征,故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与时俱进,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具体来说,教师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为学生构建“四个实用课堂”,确保语文课堂有序、有力、有趣、有效。这四个实用课堂分别是“情感的课堂”“交流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实现必须以“四个实用课堂”做基础。 “情感性课堂”的构建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这与核心素质培养之理念不谋而合。这里的“情感”一方面是来自于教师的激情、热情与爱心,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融情”,是学生与文本心灵合一,情感洋溢的表现。 如,在《泊船瓜洲》教学中,教师所营造的情意浓浓的“思乡”意境,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更让学生对诗人的思乡之情延展至自我,达到“物我和一,情意绵绵”之境界。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营造“交流性课堂”“自主性课堂”以及“开放性课堂”,旨在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文本对话的课堂目的,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质疑析疑能力、合作能力等的提升。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文本的情感阅读是培养学生有效深入课文,理解作品的关键,教师要巧妙抓住情感,

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托于语文课堂教学,依托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中华汉语博大精深,它不仅承载着优秀历史文化,也呈现出广博的文化风貌,更体现出丰裕的人性之美,教师要通过指引学生学习与鉴赏汉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对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达到提升核心素养。 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文本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言运用的精妙,意境营造的奇妙、思想呈现的深远等对引领学生感悟语言、鉴赏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联想想象等去激发学生对文字鉴赏的兴趣,并感受作者如何用精妙的表达去描写西沙群岛,体会作者用词之巧妙,最终习得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展开的,而阅读课堂是重要的载体,教师要抓住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渗透阅读策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极大提高,并借阅读课堂积累语言,习得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付义泉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语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18

附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有序的拓展。教师应以多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诵读、背诵传统文化经典。 评价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纷繁复杂的传统文化准确传授给学生,并且获得学生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但有知识储备,而且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民国时期的大师如鲁迅、胡适等人,在反思幼儿教育时,都承认幼时背诵经典对自身的知识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专门拿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以至背诵经典读物,包括齐读、对读、角色读、背诵、配乐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更直观地触摸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这些读物也适合记诵。汉语的音节界限分明,声调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只有诵读和背诵才能体会其美感与乐感。“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持久的经典背诵,一定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以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创设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能让传统文化之花开遍校园。

评价设计 1、评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学,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评价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地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评价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的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摘要: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人师”为陶冶学生性格的导师,不但要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人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能力提高 引言: 著名的教育学家于漪的提出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所谓经师是指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的教师。经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个种谋生的手段 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所谓能师,就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能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有出色的教学效果,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直至著书立说。能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追求。

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人师”为陶冶学生性格的导师,不但要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人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 一、忠诚事业的思想素质 一个语文教师的思想品德,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决定着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务必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品格和丰富的职业情感。 (一)良好的思想素质 新世纪语文教师,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引导,培养“四有”新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党,钟情于语文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管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始终对教师职业具有神圣感、崇高感和荣誉感,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其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语文教学既要承担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又要兼顾语文本身所包含的德育、美育功能。而语言的运用又与生活、与人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当然,对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的认识绝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的一般运用上,它应该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猛烈的冲击着学校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新的体制对学生的素质有怎样的要求等,这众多问题都需要语文教师“思考”并作出回答。可见,要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加大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

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具备品德修养、热爱语文、学会关注、重视创新及坚持学习这五个方面的素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文章内容。 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品德修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审美、如何社交等。所谓“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语文教师先要有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品德,并且要不断地积淀其才能和修炼其品德,他才能肩负起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赋予他的时代使命。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深入研究作为新世纪语文教育重要思想资源的《语文课程标准》,真正理解学生,彻底革新对人的观念,做到从“人”的意义上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语文教育职业道德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生活目标、人生理想、道德标准、审美观念、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等。从事语文教育活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服务的具体形式,其教育对象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客观存在。谁能否认,在这个世界上,教书育人是真正艰难的工作?真正能做好教书育人更是难上加难。从语文教育角度把人的发展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要付出大量的劳动,而且,语文教育的工作劳动成果一般较长时期地表现为潜在形态,最终还要借助他人的成果,以语言、文字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具有经济、名誉、行政规定所不能替代的高尚道德。同时也看到,从事语文教育也是发挥个人才能、参与社会文明进步、达到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形式。创造社会文明正是教师最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注重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学识修养非常重要。较高的学识素养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较高的品德修养也能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识修养也得到提高。语文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学识修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热爱语文的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自己热爱读书,才能培养自己的内涵、蓄养自己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影响出爱读书的学生。东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你要教育学生成为怎样的人,你自己首先成为这样的人。”在语文教育中,语文老师本身就应该是学生心灵的航标灯,因而,语文教师就应该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灵的这种“航标灯”。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热爱读书是自我提高的法宝,热爱读书,才能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丰富生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审美、如何社交等。要有爱祖国、爱教育、爱学生的心。我们应该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他们的同龄共鸣和人际关系状况,研究他们的课内生活和课外生活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了解、信任、尊重、爱护学生。这就要求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教学活动我上,在课外抽一部分时间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比如学生知道了学生吃什么零食,听什么歌曲,看什么电视等,并将这些信息恰当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每一位教师应尽量做到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指导教育,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多一些鼓励、赞扬、夸奖,少一些讥讽、挖苦、嘲弄,杜绝体罚学生,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教师应像太阳一样,给每位同学带来温暖,并使得每位同学感觉到所得的温暖是一样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重视创新的素养“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学方法.打好创

浅谈关于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

浅谈关于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 城区紫坊小学薄君玉 承蒙领导抬爱,今天在这里和各位同仁谈核心素养简直就是班门弄斧。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能力有限,为了不辜负领导厚意,只好硬着头皮上来,跟各位领导及同仁们一起来聊聊我对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方面一些肤浅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教师的素养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简洁地表达教师素养的内涵,我用“教师的素养=长×宽×高”来表示,以便让大家能一目了然。“长”即专长,“宽”即知识面宽,“高”即思想境界高。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万能的英雄,“加减乘除、诗词歌赋、吹拉弹唱”必然是老师的拿手好菜。因此,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精美的语言,燃烧的激情,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敏捷的思维、广博的见闻这样才能准确的授业、解惑,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也就是说“工具素养”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基础和文化底蕴。它的宽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知识面宽,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自己在教学中也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有了这种基础和底蕴,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名师甚至大师。因此,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就是说要成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读书、写作、研究,才能促使自己在专业化道路上

迅速成长。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一点我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1.读教材,以奠基教学 读教材包括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钻研课程标准,就是要了解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明确本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内容范围和教学方法上的要求。钻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反复钻研、透彻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辑意图、组织结构、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发掘,融合贯通,达到娴熟运用和溶化的境地。 2.读与教材密切相关的书籍,以丰富教学 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敏锐地发现教材涉及到的一些文章和书籍,并将这些列为学生和自己的必读内容。如著名作家的评传、节选课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赏析、名家名作的手稿、与背景有关的史书等等。尽量地丰富教材,读厚教材。这种由薄到厚的过程,既是教师丰富文化底蕴的过程,也是对教材不断理解加工的过程。 3.阅读经典,以厚实积淀 语文课程承担着培育文学素养、传递传统文化的重任。要把这一重任完成好,语文教师更应该首先读好经典,成为一名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文化学者。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须经过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作为“受教育”者的语文教师,我们更要读大量的经典,受古典的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

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

(论文)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论文摘要 语文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和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才能出色完成所担负的语文教育使命。 关键词: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因而语文教育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石,也是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还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其工作成果无疑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并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反映。正因如此,语文教师是一个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要通过持续地学习,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出色完成肩负的教育使命。 一、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来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以及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确立正确、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起点。语文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诠释新课程,才不会阉割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把握语文教育的实质,确立明确的专业理想,并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终身学习中提升自我。 诚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就会落后于时代。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终身学习的任务。“从现代教师论的发展看,当今国际教育界的共同认识是:其一,强调教师同医师、律师一样,也是一种专门职业,一种必须经过严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而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他者无可替代的职业。其二,强调教师就职前的教育与就职后进修的连贯性。尤其强调在职进修比就职前教育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