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成语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

成语故事 西汉后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死了以后,第二年春天,皇太子刘彻当了皇帝,这就是少年英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 匈奴部落住在中国北方广袤的蒙古草原上,汉武帝时,中国北方屡遭他们的欺凌和侵扰。经过几年的扩张混战,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占有了他们的家园。当时在河西走廊——敦煌一带,曾经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落,叫做月氏。后来,匈奴人用武力征服了这个国家,残酷地杀害了月氏国王,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月氏人想攻打匈奴报仇,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周围其他的部落都不敢与匈奴为敌,所以他们无法争取到任何同盟;即使远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无意收留他们。所以月氏人只能向更远的西方迁徙。 汉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想派人前去联络月氏,以便夹击匈奴。 当时,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月氏,意味着3000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知道路该怎样走。更危险的是,要到月氏,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那里有驾驭着骏马的敌人围追堵截。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汉武帝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下一道招贤榜,募天下的仁人志士出使西域去联络月氏人。 招贤榜一贴出,应征者寥寥无几。不过,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看到招贤榜后,主动向汉武帝请缨,表示愿意与联系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名随从出发了,同行的还有一个跟了张骞多年的蛮族奴隶,名叫甘父。当接近匈奴领土时,张骞一行没有胆怯,他们直接向匈奴的防线进发,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穿过匈奴的土地。 不幸的是,张骞一行经过匈奴的时候,被匈奴人抓住,全都做了俘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这一扣便是十一年。张骞在匈奴娶了一位妻子,生了儿女。张骞等人虽然身在匈奴,但一直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的任务。后来,匈奴人终于放松了警惕,他找准机会,和几个随从一起逃脱了。 张骞和甘父逃出后,历经艰险,经过几十天的奔波,进入大宛国境地。 大宛国早就听说西汉王朝地大物博,繁荣昌盛,想和汉王朝建立联系。看到张骞到来,真是喜出望外,就以优礼相待,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了张骞的话。休息了几天以后,大宛国王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大月氏。 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新王带领自己的人马往西进攻大夏,占领了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了。 等张骞来了以后,和他们谈起夹击匈奴的事,他们竟不大感兴趣,外交商谈也不得要领,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无奈之下,张骞他们起程回国了。在经过匈奴的土地时,张骞再次被扣留,一年后,赶上匈奴国内大乱,他和妻子在甘父的帮助下回到了故乡。再次拜见汉武帝时,距张骞奉命出行已经过去了12年。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插图介绍与史实辨正4页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插图介绍与史实辨正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1),多年来都被中学历史教材用作插图,说明汉武帝时期的中外交往。 该插图取自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3窟主室北壁佛教感应故事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图2)截取的是下半部分。1982年《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刊载的马世长先生的《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一文,对《张骞出使西域图》作了详细解说。198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三)》公布了该图的彩色图版,并配有说明。《张骞出使西域图》共有五幅画面,对应五条榜题,表现了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兹按画面顺序,将五幅画面内容介绍如下: 1 榜题上方有一帝王,手擎香炉跪拜顶礼,帝王左右有六大臣站立,皆躬身合掌,执笏顶礼,榜题文字四行为:“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匈奴,并获得二金(人)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2 榜题上方正中为一四阿式顶大殿,正面自阑额向上竖立一匾牌,上书“甘泉宫”三字。殿内置二立佛像,二像皆高肉髻,着袈裟,殿下有台基,正面有踏步,殿前两侧各有一株绿树,榜题文字已漫漶不清。 3 榜题右侧为一帝王骑在马上,后随臣属八人,或持曲柄华盖,或引马于前,或随从于后。榜题左侧,一人双手持笏跪拜辞别帝王,其后有二、从者,持双节立于后,再后为四匹马及一马夫,马上驮行装物品及丝质物等。榜题文字三行为:“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4 一人骑马行于旅途中,二人持节骑马随于后,榜题文字已漫漶不

清。 5 三人行至一城,前者一人双手合十顶礼,后二人持节随后。城内有一佛塔,城门外有二比丘向城内观望。榜题文字为“口大夏时”。 以上五幅画面完整地表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辞别汉武帝场面、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各情节,是现存最早的一组张骞出使西域的图像资料。但是,《张骞出使西域图》是一幅佛教感应故事画,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考证如下: 画面1中汉武帝获匈奴祭天金人事,史籍记载以《史记》匈奴列传和卫将军骠骑列传为最早,但二传均只说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0年)春,“得休屠王祭天金人”,而榜题中的“列之于甘泉宫”“常行拜谒”云云,则无一字道及。此则榜题与《魏书》卷114《释老志》中的记载最为接近,文中记载:“案汉武元狩中,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魏书》的此段记载又源自南朝梁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原文如下:“《汉武故事》日:‘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余,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祀之。’此神全类于佛,岂当汉武之时,其经未行于中土,而但神明事之邪?”北齐魏收将《汉武故事》所记汉武帝获匈奴祭天金人一事采入《魏书?释老志》中,并进一步认定:“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之后《历代三宝记》《广弘明集》《佛祖统纪》等佛籍均采纳此说。《魏书》所载休屠王金人为佛事,汤用彤先生在其名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贸易合同】 神秘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了沙漠绿洲和大海,漫长路途和其悠久的历史,这段商业贸易之旅有过多少传奇和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第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第二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

张骞出使西域教学过程设计 文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他灭六国统一天下,他在位号召人民修筑了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他留下了雄伟的秦始皇兵马俑,他……请问,这位伟大的皇帝,他的宫殿里有没有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葡萄,他能吃到甜美的石榴吗? 温习旧知识,吸引学生思考,秦始皇有没有吃到葡萄和石榴,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石榴葡萄等?(西汉) (二)授新课: 1、西域的含义 我们知道,新疆盛产葡萄,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自治区各项事业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大家知道新疆以及其周围地区在古代是如何被发现并被纳如我国的行政版图的呢? [教师板书]西域的含义 [提问]那位同学能上黑板大致画出西域的范围? [学生活动]查找地图册,能明确西域的范围 2、张蹇出使西域的经过 (1)[学生活动]张蹇人物简介(时间,生活的状况、社会背景等):教师鼓励并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上网、书刊、影视。让学生理解西域的含义,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通过对教材文字、图片内容的预习和理解,课外相关资料的收集处

(2)[教师讲解、板书]张建出使西域的经过(表格形式) 第一次第二次时间 目的 结果 (3)[学生活动]确定主题、根据兴趣学生分成4组 第一组:找出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路线(分为4段:长安——玉门关、玉门关——大月氏、大月氏——阳关、阳关——长安),并设想其遇到的困难(小组完成) 第二组:说出张骞二次出使西域路线(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和其遇到的困难(小组完成)第三组:假如你是张謇,你会怎么做?(提问学生代表,加以点评) 第四组:张謇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提问学生代表,加以归纳)理,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比较直观的地概括,方便学生识记,比较。 本次教学的重点:感受历史场景、探究历史人物,理解人物身上的使命感,领悟人物的的高贵精神和崇高品质。有利于学生把课本和课外收集到的资料的处理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篇一: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摘要:张骞与丝绸之路的故事阅读是一篇课外阅读是一片说明文,具体地写出了张骞的个人信息和他和丝绸之路。同学们可以作为课文丝绸之路的课外阅读。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不完全固定,也非一条。其中以自喀什西南行的路线,通往印度、西亚乃至欧洲,最为重要。喀什古称疏勒,按当地语意即为丝绸集市。两汉时期,中西亚和欧洲尚未掌握育蚕取丝技术,经丝绸之路不仅大量贩运中国的丝织品,同时也大量西运蚕丝作为丝织原料。 更多有关《丝绸之路》的学习内容,请点击 备注:《张骞与丝绸之路的故事阅读》一文由免费提供。本文着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阅读。阅读能力上要求增强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鼓励学生多说,增强口语表达...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阅读。阅读能力上要求增强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鼓励学生多说,增强口语表达... 篇二: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丝绸之路张骞的故事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丝绸之路张骞的故事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做郎中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r ugrave;zhī)国,恨匈奴,想报仇。汉武帝想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他下诏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张骞应征了。有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堂邑父,还有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治所 100份文档 80份文档 89份文档 篇三:张骞的故事阅读题答案 张骞,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

张骞出使西域课本剧

编演历史剧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不仅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还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以引起师生的关注和激励,因此,角色扮演方式是初中学生最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这不仅能满足他们各自的表现欲,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张骞出使西域”一目,如果用传统的讲授法,尽管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缺乏亲身体会,效果不一定好。我们尝试了编排历史剧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课前,我们布置了任务,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围绕中心收集、整理资料,并编写了小剧本,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结果也出人意料。这也是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融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他们无限的潜力,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历史老人: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抓住。 堂邑父:张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匈奴人的地盘,我们可要处处小心啊! 张骞:是啊。 匈奴士兵:快看,前面有好多汉人,把他们抓起来。 历史老人:匈奴人把张骞等人抓到单于面前。 匈奴士兵:跪下! 单于:你们可是汉朝派来的奸细吗? 张骞:我们是汉朝的使臣,并不是奸细。 单于:那你可愿归顺我们匈奴? 张骞:我们是汉朝的百姓,岂能投降于你?

单于大怒:把一行人等关起来,等到他们屈服为止。 历史老人:匈奴每天逼迫张骞等人干重活,放羊、牧马,严格看押。后又逼迫他娶妻生子,以消磨他的意志,渐渐很多人都屈服了,但张骞始终持汉节而不失。就这样过了十年。直到有一天。 匈奴士兵1:我们去喝酒吧。 匈奴士兵2:不行,万一张骞逃跑了怎么办? 匈奴士兵1:不会的,都这么多年了,给他机会都不会逃的,我们走吧。 张骞:现在没有人看着,我们赶紧逃吧。 堂邑父:算了吧,都这么多年了,再说我们就算逃了出去,又往哪走呢? 张骞:继续出使西域。没有完成我的使命,我是不会回去的。 历史老人:张骞逃脱后,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来到大月氏,可此时的大月氏由于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逗留了一年多,仍没有说服国王,只好返回。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人抓住,关押一年多,直到匈奴发生内讧,才逃回汉朝,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历经13年之久,百余名随从只剩下1人,但是他临走时汉武帝赐给他的汉节,他却一直待在身边。有角色的同学准备的很充分,表演的很形象,其他同学也很认真,很快融入了情境。在此基础上讨论归纳张骞的优秀品质就水到渠成了。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的道路,在各朝各代也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欢迎阅读。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一: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群体,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长途贩运是古代商人获得利润的重要方法,商业利益驱动他们冒险远行,他们在进行贸易的同时,亦为东西方传递了不同的观念、文化和物产。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中亚地区的民族都是经商的行家,甚至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背后,往往有中亚的商人集团在活动。汉唐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初),著名的中亚商人是粟特人,他们组成商队往返中国与中亚地区,他们信仰祆教,祆教领袖同时就是商队的首脑。他们不仅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新鲜的货物,也给中西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远方国度的使者,有时就是由商人担任的,在给中国皇帝进贡的同时,实际上也从事贸易活动。著名的使者马可孛罗(Marco Polo)就是商人家族出身。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二: )法显: 东晋时著名的僧人。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

是到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行抄写。后来於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三: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於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予中国的官职,表达与中国的密切关系,称为「册封体制」。二是和亲,中国公主嫁给当地首领为妻,两国用这种婚姻关系达成联盟。 当然,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的国家,中国才会向其施行和亲政策。西汉时,中国与乌孙和亲(公元前110年),因为乌孙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王绛宾也想与汉朝和亲,但自知没有资格,所以就在乌孙王翁归靡与西汉公主解忧所生的女儿第史从长安返回乌孙经过龟兹的时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为妻。绛宾向乌孙和汉朝派出使团进行游说,最后乌孙王和解忧同意了这门婚事,西汉皇帝还特意封了第史为公主。 及后吐蕃王朝兴起,适逢唐朝与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浑(青海的少数民族)和亲。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地位

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班级:主备:预计使用日期:2014/11/ 使用者: 课型:新授课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都护:官名,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控制西域各国。“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都护府: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1

自主导航:(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 ;时间: ;困难: ;结果: 。 3、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时间: ;结果: 。传入中原的新物种: 传入西域的技术和物品: 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时间: ;政府: ;职权范围: ;意义: 。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路线: 2、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三、班超经营西域 时间;出使大秦;大秦使者来访时间;意义 【学习过程】 一、导: 二、思: (一)合作探究 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

历史剧《张骞通西域》修改版

历史剧《张骞通西域》 (曹耀予)旁白:匈奴始终是大汉王朝的心头大患,到了汉武帝时期,决战的日子即将到来。汉武帝听说远在西域的大月氏与匈奴有血海深仇,为达到共同夹击匈奴的目的,汉武帝决定派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幕:拜别汉武帝 (葛文清)汉武帝:送君千里须一别,此去西域凶险异常,望爱卿顺利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早去早回。(王若帆)张骞:(拜别)臣万死不辞,定不负陛下所托完成使命,臣等拜别。 (曹耀予)旁白:谁知张骞等人刚刚进入匈奴境内就被匈奴骑兵发现。 第二幕:出师不利被俘虏 (匈奴境内) (李奕呈)匈奴骑兵:站住,哪里来的细作? (徐源、孙志豪)随从:大人快跑,匈奴人来了。 (曹耀予)旁白:张骞三人逃跑,匈奴骑兵(李奕呈)追赶,经过一番刀剑比划,随从被杀,张骞被捉,押往匈奴大帐。 (刘文韬)士兵:大单于传话,让汉使去节墨面,进帐听话。 (王若帆)张骞:我乃堂堂大汉使团,去节墨面是对我大汉的侮辱,本使誓死绝不接受。 (李奕呈)匈奴骑兵:传汉使觐见。 (曹耀予)旁白:大帐内,大单于围绕张骞一圈进行打量。 (刘泽鸿鑫)大单于:汉朝使团?(冷笑)这样吧,你归属于我,我封你侯爵。赏你大量金银,另外,我们匈奴美女如云,任你挑选! (王若帆)张骞:谢单于美意,不过本使恕难从命。(不屑且倔强的将头扭向一边) (刘泽鸿鑫)大单于:(大怒)敬酒不吃吃罚酒!本单于一看你就是奸细,什么商队。来人!把所有汉人拘押看管,所携物资全部没收,收缴王库。把这个细作拖下去充当奴隶。哈哈哈!昆仑神! (王若帆)张骞:你…… (两士兵将其拖走) (曹耀予)旁白:张骞被扣长达十一年,未忘使命,终于找到机会逃脱。逃脱后忍受恶劣的环境,风餐露宿,在西域看到很多中原从未见过的物种,还在大宛国见到惊为天马的汗血宝马,最后来到了大月氏王国,见到了女王。 第三幕:力劝大月氏终无果 (大月氏女王帐内) (王若帆)张骞:汉使张骞拜见女王。(单膝跪地) (赵心悦)女王:起来吧。(拨一下头发)你就是汉朝来的那位贵使。 (王若帆)张骞:尊敬的女王,听闻大月氏与匈奴右血海深仇,皇上特派我出使贵国,希望两国能够结为同盟,共同打击匈奴。 (赵心悦)女王:但是大月氏人已经不想看见战争了。和平的时代是多么美好!(再拨一下头发)大月氏宁愿忘记痛苦的过去。 (王若帆)张骞:(急切加焦虑)难道你忘记当年匈奴是怎样对付大月氏的吗?突袭大月氏,迫你们西迁。前任大月氏王被匈奴杀害,头颅竟被当做酒杯!我不敢相信,这样大的耻辱,女王难道忘记了吗? (赵心悦)女王:(悲愤而气怒)不要再说了!(平复情绪)多谢贵国皇帝的好意,但我心意已决。我宁愿与贵国多进行商业的来往。 (曹耀予)旁白:张骞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返回,不料回国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一年之后才逃脱回国。

张骞的故事是怎样

张骞的故事是怎样 张骞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与旅行家。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闻名遐迩。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张骞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一共出使西域两次。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带着胡人堂邑父等一百多号人出使大月氏,堂邑父在途中刚好做张骞的翻译。但是在去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发现,随后被掳去软禁起来。匈奴单于为了拉拢张骞,进行了各种诱惑,还给张骞娶妻生子,但是依然没有动摇张骞出使大月氏之心,他不改汉节,坚定忠臣之心,就这样在匈奴部落生活了十年。 终有一日,张骞趁敌人监视有所松懈,便趁其不备逃离匈奴的魔爪。但是没有带上妻儿便离开了,这里就说明大汉之命在张骞心中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逃亡的道路十分艰难,但是张骞等人毕竟在匈奴的地盘生活了十余年,这为他的逃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他们非常顺利的避开了匈奴的监视。他们一直向西逃难,路上饥寒交迫,物资缺乏,人烟稀少,困难重重,就这样张骞等人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的国君听闻张骞的经历后,派人将他们送到康居,康居王又派人将其送到大月氏。 事后,张骞动身回汉。在回去的途中不巧有遇到了匈奴,匈奴再次将他们带了回去,就这样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在匈奴内乱的时候,

张骞趁乱又成功逃出了匈奴的地盘,回到了汉,这便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一一九年,这次出使西域带了三百多人,带了丝织品以及牛羊等牲畜,这一次出使乌孙王国很是顺利,因为匈奴那时候已经投降汉朝,所以路上已没有了障碍。 张骞乘槎的故事乘槎的意思就是乘坐竹筏或木船,后来特指出使。张骞作为汉代著名的外交官,两次出使西域,为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出使大月氏的时候,更是被匈奴抓去做俘虏长达十年之久,最后逃脱出来,找到了大月氏。虽然他最终没有劝服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但是回汉后的张骞仍旧被汉武帝赞赏。 于是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为人讲求信义,心胸宽广,为人和善,于是深受西域人民的喜欢。那么这下有就人问了,西域大部分都是陆地,应该乘坐马车,为什么称张骞是坐着竹筏去的呢? 传说在西汉时期,刘彻派掌权乘坐着槎去寻找黄河的源头,于是张骞乘槎逆流而上,到了一个人口众多的地方,那里男耕女织犹如世外桃源。他走进一户人家询问这是什么地方,男主人说是天河。后来女主人吧一块石头送给张骞,张骞带回来之后便被东方朔认出,说是天河织女的仙石。更有人说他乘坐的是通往天河之间的神槎。当然一定会有人将这个说法否定了。仍为乘槎是出使的意思,表面意思是乘坐竹筏,实际上就是指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情本身。 也有人自然而然的将张骞乘槎与郑和下西洋结合在一起。说郑和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一: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

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二: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三: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于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它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 张骞 张骞(qiān)是西汉时期的外交家。自从张骞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逐渐形成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城、中亚、西亚至欧洲的路上交通道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的一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形成关系密切。回望历史,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他肩负国家责任、不辱使命的光辉事迹吧。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那里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甚至屡次侵犯汉王朝疆域。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决心反击匈奴。西域的大月氏曾屡遭匈奴的侵略,和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汉武帝决定派出一位使者,前往大月氏传递友好的心意,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在这之前,因为匈奴的阻挠,还没有使者去过西域,人们对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缺乏了解。况且,大月氏人以游牧为生,经常迁徙,没有固定的居住地。 出使西域的艰难不言而喻,张骞勇敢地站出来,临危受命。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不幸的是,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了,匈奴的最高首领单(chán)于下令把张骞扣押起来。在匈奴的威逼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始终不忘使命。十多年过去了,张骞终于找到机会,趁着匈奴人对他放松戒备,逃了出来。张骞一-路西行,一路打听,最后得知大月氏人已经离开伊犁河谷,迁徙到了更远的地方。张骞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却发现大月氏人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再想复仇匈奴了。 张骞劝说大月氏人无效,只好动身返回家乡。归途中,张骞又被匈奴人抓住,被扣留了一年多才得以脱逃,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长安。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在西域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在这次远行中,张骞对西域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使团访问了乌孙、大宛等西域国家,西域各国也派出使臣回访。汉朝与西域的交往频繁起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幕自此拉开。张骞出使西域所开拓的丝绸之路,成为了中西方商业贸易的陆上交通要道。 启示 张骞离开家园,到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去完成国家使命,他的勇敢成就了中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欢迎阅读。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一:玄奘自长安出发,经秦州、兰州、凉州,潜行至瓜州,循北道出玉门关,只得瘦马一匹伴随。几经艰险,到达伊吾,后转至高昌。 时高昌王鞠文泰以玄奘一人,身经大沙漠而至,视为有道高僧,殷勤地接待,力劝其留在高昌弘法,但玄奘因决意往天竺求经,高昌王苦留不获允。于是玄奘在此说法一月,并与高昌王结为兄弟。其后高昌王送以钱财货物,给沿途二十四个国王及西突厥,请他们在玄奘过路时,照顾玄奘,于是玄奘便继续西行。 他先后经过阿耆尼国(焉耆)、屈支(龟兹)、跋禄迦(姑墨),越过葱岭,从者十死其四,最后到碎叶城,得见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以为唐使,礼待之,并遣使知会所属各国,要他们款待、保护玄奘。玄奘乃顺利经昭武九姓国、吐火罗国,无阻而至天竺。玄奘边行边参观佛祖遗迹,终至东印度摩揭国的那兰陀寺(631年),戒贤大师见玄奘大

喜。戒贤为世亲大师所传法相宗嫡传,虽年过百岁,仍为玄奘开讲《瑜珈师地论》、《显扬论》、《对法论》、《因明论》、《顺正理论》等。玄奘在那兰陀寺凡五年,成为寺中解经论五十部的十人中之一。后遍游五印度,四年后再返寺中(639年),代戒贤大师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听者无不佩服。复和会法性、法相二宗,着《会宗论三千颂》,此对印度佛学影响至大。 玄奘本欲归国,惟当时印度教派甚多,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批评大乘佛教,玄奘为大乘佛教辩护。摩揭陀之戒日王在曲女城召集大会,遍请五印度国王、沙门、婆罗门、外道等。当时印度各国国王到者十八人,高僧三千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二千人、那兰陀寺僧众千余人。玄奘登坛说法,以梵文作《真唯识量颂》,宣示大众。称 :『如有一字无理,能被难者,则斩首相谢。』如是者十八日,无一人能难倒一条。于是印人称玄奘为『大乘天』,声威震葱岭,名留西域及印度百余国,此为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空前的光荣。由于摩揭陀国戒日王钦佩玄奘,特派人到中国朝贡。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启程东归,时年四十八。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二:在丝绸之路上,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艰险往来各地的是宗教僧侣。他们之中,以佛教僧侣最多,既有来自西域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如鸠摩罗什,也有中国高僧如法显、玄奘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教义和经籍

《张骞出使西域》四字六步法教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善堂镇第一初级中学赵利敏 2014年11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是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事实。 (2)了解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的历史过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3.学习要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一.督预示标: 1. 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的预习情况。 (2)检查《基础训练》课前预习题完成情况。 2. 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a. 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b.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的历史过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b.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二.自学梳理 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对照提纲自学课本82——85页 1. 西域的地理概念 2. 张骞第一次,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你能想象一下这一路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吗? 3. 东汉和西域的联系 4. 请你说出丝绸之路的陆上和海上路线 5. 班超经营西域 三.小组答疑 待自主学习完成以后,各小组有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1. 让每个成员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讲给其他同学听。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张骞出使西域阅读答案

篇一:张骞出使西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五年级语文-魔方格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1.填空。 (1)他们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也传进了我国。 (2)“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生动一幕”在文中指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正确理解是 a.这句话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 b.写了丝绸之路上出现的繁荣景象。 c.写了丝绸之路对加强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所起的重要作用。1.(1)技术食品动物 (2)中国使者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2.c 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主要考查你对理解句子,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考点名称:理解句子理解句子: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理解句子: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的内容,背景,找到背后的意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找到在文章中的指深一度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具体方法: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⒊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⒋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⒌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包括:(1)划分段落我们所讲的分段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