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具能力指数介绍

常用测量仪器的介绍

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 螺旋测微器简介 一种机械千分尺(螺旋测微器) 知名品牌:安一量具、哈量、成量、青量、上工、瑞士TESA、日本Mitutoyo等。 右图为一种常见的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的分类 一种电子千分尺(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分为机械式千分尺和电子千分尺两类。①机械式千分尺。简称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纹副原理测长的手携式通用长度测量工具。1848年,法国的J.L.帕尔默取得外径千分尺的专利。1869年,美国的J.R.布朗和L.夏普等将外径千分尺制成商品,用于测量金属线外径和板材厚度。千分尺的品种很多。改变千分尺测量面形状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于测量内径、螺纹中径、齿轮公法线或深度等的千分尺。②电子千分尺。也叫数显千分尺,测量系统中应用了光栅测长技术和集成电路等。电子千分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用于外径测量。 螺旋测微器的组成

螺旋测微器组成部分图解 图上A为测杆,它的活动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杆,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一周时,螺杆将前进或后退0.5毫米,螺套周边有50个分格。大于0.5毫米的部分由主尺上直接读出,不足0.5毫米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所以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时,读数也分为两步,即(1)从活动套管的前沿在固定套管的位置,读出主尺数(注意0.5毫米的短线是否露出)。(2)从固定套管上的横线所对活动套管上的分格数,读出不到一圈的小数,二者相加就是测量值。 螺旋测微器的尾端有一装置D,拧动D可使测杆移动,当测杆和被测物相接后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棘轮将滑动并有咔咔的响声,活动套管不再转动,测杆也停止前进,这时就可以读数了。 不夹被测物而使测杆和小砧E相接时,活动套管上的零线应当刚好和固定套管上的横线对齐。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初始状态多少和上述要求不符,即有一个不等于零的读数。所以,在测量时要先看有无零误差,如果有,则须在最后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螺旋测微器原理和使用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 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推后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过程能力指数的4个基本特性

过程能力指数4 个基本特性 ???é?? 摘要:本文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 定义发现了过程能力指数的4 个基本特性,即过程能力指数的对半特性、可计量特性、零判据和基准。这4 个特性为研究各种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公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过程能力指数特性贡献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基准 The Four Basic Propertie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Song xiangya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overs the four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C p, they are the fifty-fifty property of PCI, the measurability of PCI, the zero criterion of PCI and the datum of PCI. The four basic properties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us to explore the various kinds of formula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Key words: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Property; Contribution; Interval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Datum 过程能力指数(PCI,Process Capability Index)定义为 C p = T 6 σ= T U–T L 6 σ(1) 式(1)是针对对称公差无偏情况定义的。根据数理统计概率计算公式,图1 中正态分布 曲线落在区间[T L,T U]内的合格率为 Ф( T U–μ σ)–Ф( T L–μ σ)=2 Ф(3C p) –1 (2) 由于过程能力指数来自于合格率的贡献,且正态分布曲线落在合格区内的合格率具有积 分的累加性,故合格率对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具有可加性。 推论1:过程能力指数具有可加性 在无偏情况下,见图2,过程能力指数C p 可看成是合格区间内彼此相邻的任意n 个大 小不同的区域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C p 贡献之和,即: ∑= = + + + = + + + = = n i n Cpi Cpn Cp Cp T T T T Cp 1 2 1 2 1 6 6 6 6 L L L L σσσσ 当T1= T2= ……= T n 时,C P= nT1 6 σ 。图5 是可加性在n=2 时的一个特例。 当偏移发生时,过程能力指数PCI 可看成合格区间内彼此相邻的任意n 个大小不同的

PC-DMIS能力指数计算与测试

能力指数:计算表 能力指数的计算基于选定的控制图以及群组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 如果不存在下公差,则`Cpk = Cpu`。 也可参见: 基于正态分布参数的能力计算 基于控制图的标准差评价 能力测试类型 这一测试类型基于用户键入GR&R选择对话框内的主值和Sigma值而产生计量器可变性报告。报告包括主值,计量器均值和计量器sigma值以及显示以下值的能力表格: Cg:潜在计量指数(Cg), 用于确定计量器是否正在准确测量零件。Cg是测量所给规格限制内符合的sigma曲线的数量。用户可通过GR&R选择对话框来设置sigma值。 Cg将由测量标准差除以过程标准差计算。 `Cg = (0.15\ x\ sigma_(process))/S_(gag\e)` 如果用户不输入过程标准差的值,Cg将按如下计算:

`Cg = (0.15\ x\ Tol )/(6 \ x\ S_(gag\e))` 其中`Tol`=全公差 Cgu:规定测量系统指数的上限值,用于确定Cgk。按如下方式计算: `(X_(master) + 0.45sigma_(process) - barX_(gag\e))/(3S_(gag\e))` Cgl: 规定测量系统指数的下限值。按如下方式计算: `(barX_(gag\e) - (X_(master) + 0.45sigma_(process)))/(3S_(gag\e))` Cgk:测量系统的实际能力指数。Cgk测定在中心和最接近的规格限制间可插入多少个标准差半曲线。用户可以通过GR&R选择对话框设置标准差的值。 % Variation (Cg):依据用户选项中的设置(美标或者欧洲标准)显示不同类型的标准差的值。基于Cg的测量系统偏差的百分比表示,按如下方式计算: `15/(Cg)`需要购买本软件或咨询软件更多交流信息请联系pc-software#https://www.360docs.net/doc/932713228.html,(#改成@) 最大可接受值为15%。 % Variation (Cgk):基于Cgk的测量系统偏差的百分比表示,按如下方式计算: `15/(Cgk)` 最大可接受值为15%。 计算能力指数 Datapage+能够基于过程标准差评估计算四个不同的能力指数。 基于控制图评估的能力指数是:Cp,Cpk,Cr和PC%。 基于样例标准差的能力指数是:Pp,Ppk,Pr和PP%。 计算基于标准差评估以及上下规格限定(USL和LSL)。 针对如下项目进行计算。

胜任力素质分级指标

胜任力素质分级指标

————————————————————————————————作者:————————————————————————————————日期: ?

胜任力分级素质词典(通用素质部分) 第一部分词典介绍 该分级素质词典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经透彻研究后最好的胜任力素质词典。它集二十多年素质研究之精华,在世界范围内的上乘、杰出者身上得到过验证,其有效性经历过多种经验式素质模式的不断确认。各素质的级别经不断修改,变得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可靠、越来越有效。其中,所有的素质都已通过最严格的研究测试和专业标准测试。每一核心素质都在许多企业组织的管理者评估过程中得到了可靠地鉴别表现证实。 收录在该词典里的通用核心素质,标准系列共有18个素质,通常被用来推导出一个人的素质模式:即每一行为事件访谈都会用这18个素质进行分析。而真正透彻研究的模式往往皆包括这18个为一组的素质(也许以18个素质的改进版为一组)

第二部分通用素质(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1.成就导向(ACH): 希望工作杰出或超出优秀标准。其标准可以是某个人自己过去的业绩(力求改进之);或一种客观衡量标准(只论结果);或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即竞争性);或某人自己设定的挑战性目标;或任何人从未做过的事(改革性)。因此一种独特的成就也可定为ACH。(是否考虑要满足并超过既定目标?为达所期好处肯冒一定风险?) 这种人: 1)要把工作做好:努力把工作做好或做对。也许有对浪费或低效率的受搓感(即抱怨所浪费的时间、表示想做得更好),却没有带来具体任何改进。 2)自创杰出衡量标准:面对他人强加的杰出标准,采用自己具体衡量结果的方法。也许表现为专注于某些新的或更确切的方法以达到管理目标。(那种对结果或业绩优秀衡量 标准有自然兴趣者需具体分析)。 3)业绩有改善:对某系统或自己个人工作方法作出具体改变以改进业绩(即把某事做得更好、更快、更省、更有效;改善其质量、客户满意度、精神面貌、收益),而没有预先 设定任何具体目标。(业绩的改进应该是明显的且可测量的。即使结果尚不知道或改进率低于所期望的,仍要计分。) 4)为达到有难度的目标而努力:“有难度”即仅有百分之50的机会达到目标、有百分之50的可能失败。其努力肯定是超常的,却又不时不实际或不可能的。或者,以最初某 基线业绩表现对照投入努力后的更高业绩表现:即“在我接手时,工作效率为20%,现在提高到了85%。”(如果目标不太难也不知达到与否,可作为2级计算分析?作为于传统标准相竞争的证据。如果计为4级,那么一个人同样的行为或事件便不宜计为3。) 5)有做成本-效益分析:在仔细计算过投入和产出的基础上做决定、定先后或选定目标:对潜在利润、投资盈利率或成本效益分析做详细明确考虑。家对商业结果做分析。(计 算分析时,这人应:1)具体提到过成本和2)效益和3)基于成本效益考虑的决定。 6)明知有风险仍一往无前:为提高效益调动最大资源和/或时间(明知不一定成功),(即改进业绩,达到一个有大难度的目标,等)。如计算分析时为6级,应注意计算低级的 ACH作为证据以充分抓住访谈者ACH的深度及广度。 2.演绎思维(AT): 喜把事物拆分成小块小块来理解,或用步步推进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解剖。演义思维包括对问题、局势等系统地、组织结构地理解;进而对不同特性或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理性地制定出先后对策;确定时间秩序,因果关系或如果这样?便会那样的关系。(这人是否理解因果关系链?) 这种人: 1)拆分问题:把问题拆分成一系列小任务或活动,不强调其价值。列小项目时没有特别轻重缓急排列或先后秩序排列。 2)可见基本关系:把问题拆分成小块。用一个链把个小块联系起来:A导致B;可分为两部分:正面和反面。根据重要性把各任务列出轻重缓急来。 3)可见多重关系:把问题拆分成小块。划分出多重因果链来:事件的几个潜在原因,行为的几个必然结果,或事件的多方因果关系链(A导致B导致C导致D)。对一 个问题或局势的诸多方面分析其相互关系。对障碍有前瞻性、提前考虑该进行的步骤。(如对访谈者所拆分的问题或局势的复杂性把握不准,可简单地计算为2级)。 4)作出复杂的计划或分析:采用几种分析技巧把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各种组成部分。再利用几种分析技巧确定出几个解决方案并权衡其利弊。(4级者不仅仅是问题的线性拆分, 而是多重原因?引导因素导致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案)。

制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制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摘要: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是在稳定的前提下,用过程能力与技术要求做比较,分析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其中过程指数能力的计算包括计量值、计件值以及计点值三种. 1.计量值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1)侧公差且分布中心μ和标准中心M重合的情况 : 计算公式:Cp=T/6σ=T U-TL/6σ 其中:T U为质量标准的上限值,T L为质量标准的下限值。 2)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μ和标准中心M不重合的情况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因为分布中心μ和标准中心M不重合,所以实际有效的标准范围就不能完全利用。若偏移量为ε,则分布中心右侧的过程能力指数为:C PU=T U-μ/3σ=(T/2-ε)/3σ

分布中心左侧的过程能力指数为:C PL=μ-T L/3σ=(T/2 +ε)/3σ我们知道,左侧过程能力的增加不能补偿右侧过程能力的损失,所以在有偏移值时,只要以两者之间较小的值来计算过程能力指数,这个过程能力指数称为修正过程能力指数,记作CPK。则:CPK=C P (1-K) 2.计件值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在计件值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相当于单公差情况,Cp计算公式为: C P=T U-μ/3σ 1)当以不合格品数n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标准,并以(np)μ作为标准要求时, 取样本k个,每个样本大小为n,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np)1 ,(np) 2,…,(np) k,由二项分布可得: 2)当以不合格品数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标准,并以pμ作为标准要求时,取样 本k个,每个样本大小 n1 ,n 2,…, nk 3.计点值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计点值是指单位产品上的缺陷数,如一件铸件上的砂眼数,1㎡玻璃上的气泡数等。在计件值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仍相当于单公差情况,Cp计算公式为:CP=TU-μ/3σ

常用量具的基本知识

常用量具的基本知识 生产技术部:蒲开华 1、概述 ●量具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1.1游标读数量具 ●主要有: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齿厚游标卡尺 ●1.2螺旋读数量具(测微量具) ●主要有:外径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杠杆千分尺、内测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 ●1.3指示式量具 ●主要有:百分表、千分表、杠杆百分表、杠杆千分表、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表 ●以上三类量具主要讲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这三样在工厂称为“三大件”。 ●在讲“三大件”之前介绍量具设计制造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阿贝原则”。 长度测量中的误差来源 ●在1890年的一次自然科学工作会议上,爱斯脱?¤阿贝为了消除基准轴线与测量轴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提出了 关于长度计量仪器的设计原则,即?°测量轴线只有在基准轴线的延长线上,才能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 ●基准轴线与测量轴线不在同一轴线,当基准轴线与测量轴线倾斜时即产生一次方误差。 ●测量误差:ΔL=s ?¤tg Φ≈s ?¤Φ ●式中: ●s ?a测量轴线与基准轴线的距离 ●Φ?a测量轴线与基准轴线的倾斜角度 ●设:s=100毫米, ●Φ=0.0001弧度 ●ΔL ≈100ⅹ0.0001=0.01毫米 ●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阿贝原则在量仪设计和精密测量中的重要性。虽然阿贝原则在长度计量技术中是一个基本测量原则,但如在测量长工件时要遵守阿贝原则,则仪器的长度就必须大于2倍的工件长度。这给仪器的制造、安装带来很大的不利。又如在测量低精密零件时,也就不一定要遵守阿贝原则,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尽可能的减小基准轴线与测量轴线的距离等等。 ●常见的符合阿贝原则的量具有: ● ——外径千分尺 ● ——深度千分尺 ● ——深度游标卡尺 s 测量轴线 基准轴线 Φ ΔL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以往也称为工序能力。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而生产能力则是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二者不可混淆。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 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落在μ±3σ的范围内,其中μ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标准差,也即有99.73%的产品落在上述6σ范围内,这几乎包括了全部产品。故通常用6倍标准差(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指数 (一)双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对于双侧公差情况,过程能力指数C p的定义为:C p= T =T U -T L (公式1); 6σ 6σ 式中,T为技术公差的幅度,T U、T L分别为上、下公差限,σ为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当σ 未知时,可用σ?1=R/d2或σ?2=s/c4估计,其中R为样本极差,R为其平均值,s占为样本标准差,s为 其平均值,d2、c4为修偏系数,可查国标《常规控制图》GB/T4091—2001表。注意,估计必须在稳态下进行,这点在国标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有明确的规定并再三强调,不可忽视。 在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中,T反映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而σ反映过程加工的一致性,所以在过程能力指数C p中将6σ与T比较,就反映了过程加工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 根据T与6σ的相对大小可以得到过程能力指数C p。如下图的三种典型情况。C p值越大,表明加工 质量越高,但这时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加工成本也越大,所以对于C p值的选择应根据技术与 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当T=6σ,C p=1,从表面上看,似乎这是既满足技术要求又很经济的情况。但由于过程总是波动的,分布中心一有偏移,不合格品率就要增加,因此,通常应取C p大于1。 各种分布情况下的C p值

工艺能力指数介绍

CP和CPK介绍 CP(或Cpk)是英文Process Capability index缩写,汉语译作工序能力指数,也有译作工艺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6σ(即μ+3σ)来表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6σ 若用符号P来表示工序能力,则:P=6σ 式中:σ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的标准偏差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工序能力指数=技术要求/工序能力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工序能力指数的判断 工序的质量水平按Cp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见表1)。该表中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对于Cpk也同样适用。 表1 工序能力指数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参考表

过程能力指数CPK

过程能力指数CPK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CP或CPK),也译为工序能力指数、工艺能力指数、制程能力指数 什么是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也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6σ(即μ+3σ)来表示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6σ 若用符号P来表示工序能力,则: P=6σ 式中:σ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的标准偏差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工序能力指数=技术要求/工序能力 Cp=T/6σ T——公差 σ——总体标准差(或用样本标准差S)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过程能力指数的意义 制程能力是过程性能的允许最大变化范围与过程的正常偏差的比值。

测量能力指数的计算

测量能力指数的计算 按产品工艺设计要求配置企业计量器具时,检查验证计量器具配备是否合适、合理、经济,应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测量能力指数计算。 一、名词术语 (一)工序能力C P 及其指数C 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处于控制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通常用质量特性分布的6倍总体标准偏差定量表示, 即工序能力C P =6σ艺 。 工序能力指数C 是“表示工序能力满足公差范围要求程度的量值”,即: 艺 σ6T C = (11-43) 式中:C ——工序能力指数; T ——被测量参数的加工或控制的公差范围; 艺 σ ——总体标准偏差。 (二)测量能力及其指数Mcp 测量能力是指“测量设备保证测量准确可靠程度的能力”, 用二倍测量扩展不确定度表示, 即检测能力=2U 。 测量能力指数是“表示测量能力满足被测对象准确度要求程度的量值”, 即: U T Mcp 2= (11-44) 式中 Mcp ——测量能力指数; T ——测定量值时测量允许误差范围或检验时被检参数允许变化范围; U ——测量扩展不确定度。 (三)测量超差率差p 测量超差率是“受测量能力影响, 测量误差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概率”。 (四)检验误判率判p 检验误判率是“受测量能力影响, 检验结论出现错误的概率” 。其中将合格误判为不合格的概率为I 类误判率(拒真), 用m 表示;将不合格误判为合格的概率为Ⅱ类误判率(纳 伪), 用n 表示, 误判率为:n m p += 判 (11-45) 二、测定量值的测量允许误差极限极 ? 的确定 (一)测量超差率差p 同Mcp 值关系 从统计角度分析大多测量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扩展不确定度为U ,测量允许误差范围为T ,恒定系统误差CT =ε,即被测量参数实际值相对标称值偏移量为ε,如图9-13所示。则测量超差率差p 同Mcp 和ε的定量关系如表9-18所列,曲线关系如图9-14所示。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 在管理状态的制程上,该过程具有达成品质的能力,称为过程能力。正确地维持作业的条件或标准且在计数上、经济上良好且安定的制程上,量测产品的品质特性,通常以或有时仅以6 来表示。

过程能力指标(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 ( 与)):过程能力指标是一些简洁之数值,用来表示过程符合产品规格之能力。指标之值可视为过程之潜在能力,亦即当过程平均值可调到规格中心或目标值时,过程符合规格之能力。指标之值与指标类似,但将过程平均值纳入考虑。 过程能力分析(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在产品生产周期内统计技术可用来协助制造前之开发活动、过程变异性之数量化、过程变异性相对於产品规格之分析及协助降低过程内变异性。这些工作一般称为过程能力分析(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 过程能力的概念 过程能力:所谓的过程能力,就是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加工产品质量正常波动的经济幅度,通常同质量特性值分布的6倍标准偏差来表示,记为6σ. 生产能力: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 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 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 ·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 ·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案例一:某公司某工序的关键指标?——拉力参数的控制图如下,我们进行如下过程能力的分析:Cpk= Min[ (USL- Mu)/3s, (Mu - LSL)/3s][1] 过程能力的意义 SPC的基准 SPC的基准:就是统计控制状态或称稳态,过程能力即稳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小变差。过程能力反映了稳态下该过程本身所表现的最佳性能(分布宽度最小)。因此,在稳态下,过程的性能是可预测的,过程能力也是可评价的。离开稳态这个基准,对过程就无法预测,也无法评价。 过程能力的决定因素 过程能力决定于由偶因造成的总变差。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落在u±3 的范围内,其中u和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参数,也即有99.73%的产品落在上述6 范围内,这几乎包括了全部产品。

CPK(制成能力指数)介绍

1、何谓CPK? 制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传统上简称为Cp﹞,系统计制程管制SPC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代 表着我们产品制程的质量有多好或不良率是多少。 自从1950年代SPC普及以来,大抵使用Cp这样的一个能力指数来反映质量水平的状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 产业的兴起,以前的质量水平不良率以百分比%为单位就足 以胜任,因为电子组件的数量庞大,百分比的不良率不敷使 用,所以演化成以PPM为不良率的单位。同时更自1980年 代因为美国的汽车产业也不堪日本汽车业的竞争,从而将制 程能力指数修正成Cpk,近年来电子产业多以追求Cpk为 准。 传统品管上针对这个问题是以Ca处理,但通常都带过未加以刻意强调。而时下流行的Cpk只是对旧有的Cp做了 中心值的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上Cp时代,我们对制程能力指数的要求Cp=1,易言之,良品率是99.73%,而多年前Cpk出现

时要求的是Cpk=1.33,而这两年则要求提升到Cpk=1.67。 而当Cpk=1.63时即可进入个位数的PPM世界。 2、CPK应用检查重点 一般来说,当量测数据收集到之后,就需要将这笔数据的制程平均值μ以及制程变异数σ两个值画在图表 上。当图表画好后,就可以将这些数值与规格界限作比 较。我们知道,大约有68.26%的量测数据会落在平均 值上下一个σ之内,大约95.44%的数据会落在平均值 上下二个σ之内,大约99.73%的制程数据则会落在平

均值上下3个σ之内(见Figure 4.),制程能力的观念就是将自然变异(6σ)与规格公差(USL-LSL)作比较。制程能力是由以下三个主要因素构成: 设计的公差(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制程中心(Mean,μ) 变异的大小(Sigma,σ) 制程能力指数,Cp,就是将上下规格界限的差异(USL-LSL)与制程变异 (6σ)作比较。99.7%的数据会落在 3个标准偏差之内。我们以Push Pull为例(见Figure 5),其制程能力指数,Cp,的记算方式如下: C =(USL-LSL)/6σ p 从图上可看出上规格界限(USL)为0.07,下规格界限(LSL)为0.04,母体标准偏差为0.005。由以上数据我们便可以算出制程能力指数,C =(USL-LSL)/6σ p =(0.07-0.04)/6*0.005=1,这表示我们制程变异的范围刚好等于规格公差。

关于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的详细解释

关于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的详细解释 1、概述 前些时间看到不少网友或论坛的朋友一直对Ca、Cp、Cpk、Pp、Ppk产生很多疑问,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精确的计算,以便工作的顺利开展。Ppk的数量来自长期(一般在3个月或者更长)收集的数据,它可能存在各种波动源,比如:机器老化、员工情绪波动、供应商改变等等。所以计算Pp和Ppk是有必要的。 2、释义 —— Ca偏移修正指数,通常简称“偏移系数” —— Cp无偏移的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 Cpk有偏移的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 Pp无偏移的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 Ppk有偏移的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3、Ca的计算 ——Ca值是衡量过程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公差中心值)的一致性,如果Ca越大,标明过程平均值偏离规格中心值越大,过程能力越差; ——公式 Ca=|xˉ-μ|/(T/2)(xˉ表示样本均值,μ规格中心值,T表示公差值)——Ca也是常用的k,k=ε/(T/2)=2ε/T;ε=|M-xˉ|,M=(T U+T L)/2 4、Cp的计算,σ≈σ^ ST =Rˉ/d 2 =Sˉ/ C 4 ——Cp值是衡量过程满足产品品质标准(规规公差)的程度,Cp值越大,表示过程变异越小,过程能力越差; ——公式Cp=T/6σ=(T U-T L)/6σ≈(T U-T L)/6s(T U公差上限,T L公差下限,σ群体标准差,s样本标准差); ——公式σ=Rˉ/d2≈s(Rˉ表示级差平均值,d2是系数,可以通过查表得知) ——群体标准差σ,样本标准差s的换算公式σ=S/ C4 C系数 5、Cpk的计算,σ≈σ^ ST =Rˉ/d 2 =Sˉ/ C4 ——Cpk值是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不重合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 ——公式Cpk=(1-Ca)Cp=(1-k)Cp; ——当品质规格只有上限单侧公差时:Cpu=(T U-xˉ)/3σ ——当品质规格只有下限单侧公差时:Cpl=(xˉ-T L)/3σ 6、Pp的计算,σ≈σ^ LT =S ——Pp计算方式和Cp计算方式一样,唯一不同的是σ计算公式不一样。 7、Ppk的计算, σ≈σ^ LT =S ——Ppk计算方式和Cpk计算方式一样,唯一不同的是σ计算公式不一样。

测量能力指数评定讲义

测量能力指数评定讲义 一、计量要求的导出: 根据被检测的量仪(或被校准设备)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导出计量参数的要求,再选择符合计量要求的计量标准设备。 计量要求导出表 同样,测量设备的选择是根据被测量参数的范围和精度要求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其经济性和技术的可行性。 例如:在超声探伤设备中,目前国内高档超声探伤仪是欧宁公司生产的超声波相控阵探伤仪,特点是利用相控阵探头对缺陷进行扫描,优点是有成像功能,价值40万元;模拟式超声探伤仪现在价格为2万左右,数字式超声探伤仪价格为4万~6万,公司目前使用的超声探伤仪都为数字式超声探伤仪。

二、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的量值。测量结果的质量(品质)是量度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最重要的依据。 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所以,测量结果的表述必须同时包含赋予被测量的值以及与该值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才是完整并有意义的。 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 注: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表示》此参数可以是用标准差或其倍数,也可以是给定概率下置信区间的半宽。不确定度恒为正值,由方差得出时取其正平方根。 广义上说:测量不确定度意味着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和不肯定程度。 标准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以评定不确定度的方法。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的非统计分析方法。影响量: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有影响的量。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结果由若干其它量得来时,该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等于这些量的方差和协方差加权的正平方根,权的大小取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6.4.1 统计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统计过程控制)的概念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检查,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和稳定的水平,以保证产品与服务满足要求的均匀性。 这里的统计技术涉及到数理统计内容,但所应用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 SPC 可以判断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但是不能告知此异常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发生于何处。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张公绪先生提出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 理论(SPD---统计过程诊断)。20世纪90年代起又发展为Statistical Process Adjustment (SPA---统计过程调整)。三者循环关系如下: SPC---告诉过程是否有异常 SPD---告诉过程是否有异常,若异常,告知问题出在哪里 SPA---告诉过程是否有异常,若异常,告知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进行调整 所以SPC 是质量改进循环的首要步骤,应该熟练掌握运用。 6.4.3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6.4.3.1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process capability )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决定因素是人、机、料、法、测和环(即5M1E ),与公差无关。分析过程能力只能在稳态的基础上,即统计控制状态。 过程能力决定于由偶因造成的总变差σ,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在μ±3σ范围内,即几乎全部产品的特性值包含在6σ范围之内。故常用6倍标准差(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表示过程能力越强。 6.4.3.2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一) 当产品质量特性分布的均值μ与公差中心M 重合时 1、对于公差的上、下限都有要求时,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T 为公差, T U 为 公差上限,T L 为公差下限, 是质量特性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 在上述过程能力指数中,T 反映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或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而σ反映本企业过程加工的质量。比值C P 反映过程加工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 根据T 与6σ的比值,可以得到下图所示三种典型的情况。C P 值越大,表明加工质量越好,但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加工成本相应升高。当C P =1,似乎既满足要求也节约成本,但由于过程的波动,分布中心一有偏移,不合格品率就要增加,因此,C P 应取>1。一般情况下,当C P =1.33,T=8σ,整个分布基本上都在上下规范限度内,且留有变动空间。故ISO8258:1991要求C P ≥1.33。 2、只对单侧公差限有规定时 只规定上限时, σ σσ?666L U L U P T T T T T C ?≈?===过程变异度规定的公差σ?σ μ 3?=U PU T C

过程能力指数案例分析

过程能力指数案例分析 过程能力判断 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大,表明产品的离散程度相对于技术标准的公差范围越小,因而过程能力就越高;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小,表明产品的离散程度相对公差范围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因此,可以从过程能力指数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能力的高低。从经济和质量两方面的要求来看,过程能力指数值并非越大越好,而应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取值。 过程能力指数案例分析 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对其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呢?在工业质量管理的方法里,有一种指标叫做过程能力指标C pk,表示生产的部件与设计界限规定的范围的吻合程度,我们发现,把它应用在服务业上,也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方法。下面就以某银行为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 某银行在营业高峰期时,顾客的等待时间最少是4分钟,银行承诺最多11分钟要办理完其全部业务,这是银行对过去的业务经验的总结,同时认为,一般的平均等待时间是8分钟,这反映了其职员处理业务的平均速度和平均熟练程度。在某个高峰时段银行办理了50位客户业务,每位客户的等待时间如下(为了便于计算0.5表示半分钟):

9.5,6.0,8.0,8.5,10.5,8.5,10.0,9.0,6.0,9.5,8.0,8.5,7.5 9.0,8.5,10.0,7.5,9.0,6.5,9.5,8.0,8.5,10.0,7.0,7.0,9.5,8.5,9.0,8.0,8.0,11.0,7.5,8.5,6.5,10.5,8.0,7.0,9.0,8.5 9.0,8.0,8.0,6.5,7.5,8.5,8.5,7.0,7.5,9.0,9.0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银行实现了对顾客的承诺,每位顾客的等待时间都不超过11分钟,是否可以说该银行的服务质量达到了标准?部门经理应该如何评价本银行的的业务处理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对这些数据作分析处理,如上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直方图表示数据的频度,数据的分布大体上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且曲线中值偏向右侧。 USL和LSL分别表示的是服务要求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本案例中就是11分钟和4分钟,即落在这个界限内的顾客等待时间都是合适的。一般对于USL和LSL的获得,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固有的标准,例如,某钢板厚度控制在6.4到5.6毫米为合格品,这就是标准;另外一个是以往的经验的总结,例如根据某种经验,处理某些业务,根据正常的程序,一般要3到8天等等。 使用统计软件可以计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8.36和1.165,我们用与S来表示,在数学上它们分别是与a的无偏估计值。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它们的现实意义。 平均值=8.36分,反映了曲线的位置,是位置参数。这个数字对于顾客来说,它反映了在该银行办理业务的平均等待时间;对该银行来说,他反映了该部门的平均效率;而对于其职员来说,它反映了职员办理业务的平均熟练程度。 而标准差S反映了顾客等待时间,即银行服务速度的波动性,波动造成差异,这是服务质量变异的属性。差异的扩大会造成失控,在失控状态下,可能会造成业务的阻碍和客户的不满与抱怨。因此,对于S当然是越小越好,因为它越小表示数据越集中,越靠近平均值,也就是时间长度的差异不大;如果S越大,就表示变化范围越大,也就是差异很大,很可能会造成服务质量变异。

过程能力指数评价浅析

过程能力指数评价浅析 1. Cpk 与Ppk 的区别 1.1 从Cpk 与Ppk 的定义谈区别 Cpk 是工序能力指数[3],在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反映设备(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加工成形产品尺寸的变异,来验证设备(模具)的加工能力和改善能力。它是一种组内变异(Within),其前提是组间的变异相对稳定,才能反映目前(短期)的过程能力[2]。以一个操作循环中获取的测量数据为基础,将这些数据用控制图分析后作为判定该过程是否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运行的依据。如果没有发现特殊原因,可以计算短期能力指数Cpk。否则就要求采取解决变差的特殊原因的措施,直到排除了特殊原因造成分布的形态、分布宽度或位置的影响因素,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后才能计算其过程能力。它是一种周期性的过程评价。Ppk 是过程能力指数,性能指数,反映的是组内和组间的总体变异(Overall),不需要考虑过程是否统计受控。在新产品开发阶段,要求提供的是Ppk,可用于反映未来长期的过程性能能力,是对实时过程整体性能研究和初始过程能力的评估。长期能力研究是针对很长一段时间测量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的,这些数据应能包括所有能预计到的变差的原因,其中一些变差原因可能是在短期研究时还没有观察到的。根据这些数据,便可以计算长期的能力性能指数。 1.2 从Cpk 与Ppk 公式谈区别 Cpk 是考虑到过程的能力指数,定义为CPU 与CPL 的最小值。它等于过程均值与最近 的规范界限之间的差除以过程总分布宽度的一半[1]。即: 而式中制程标准差即样本平均极差σ a = R /d2 ,式中R 为子组极差的均值(在极差受控时期),d2 为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d2 这个常数为基于正态分布的统计经验得来,因此计算Cpk 要在过程稳定、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指定的样本容量的大小,从表1 中选择d2 的值:

CPK(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 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其次,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当需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计量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时,直接按普通的计数数据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处理会有很大的风险。一般解决方案的原则有两大类:一类是设法将非正态数据转换成正态数据,然后就可按正态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类是根据以非参数统计方法为基础,推导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遵循这两大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成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三种,现在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1:Box-Cox变换法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2:Johnson变换法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3:非参数计算法

钳工常用量具

任务四钳工常用量具学习目标 1.了解常用量具的用途 2.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相关知识 一、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一种比较精密的量具。其结构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测量出工件的内径、外径、长度和深度等。游标卡尺按游标读数值可分为0.01mm、0.02nnm、0.05mm三个精度等级。按测量尺寸范围有0~125mm、0~150mm、0~200mm、0~300mm等多种规格。使用时,根据零件精度要求及零件尺寸大小进行选择。游标卡尺由尺身和游标(副尺)两部分组成。图1-13所示的游标卡尺的测量尺寸范围 为0~150mm,游标读数值为0.02mm。尺身上每小格为1mm,当两卡爪贴合(尺身与游标 的零线重合)时,游标上的50格正好等于尺身上的49mm。游标上每格长度为 49mm÷50= 0.98mm。尺身与游标每格相差:1mm-0.98mm=0.02mm。 测量读数时,先在尺身上读出最大的整数(mm),然后在游标上找到与尺身刻度线对齐的刻线,并数清格数,用格数乘0.02mmmm得到小数,将尺身上读出的整数与游标上得到的小数相加就得到测量的尺寸。 例如,尺身读数为23ram,游标刻度线与尺身刻度线对齐的格数为12格,则该零件的尺寸为23mm+12×0.02mm=23.24mm 图1-14所示为专门用于测量深度和高度的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除用来测量高度外,也可用于精密划线。 游标卡尺使用注意事项: (1)检查零线使用前应先擦净卡尺,合拢卡爪,检查尺身和游标的零线是否对齐。如对不齐,应送计量部门检修。

(2)放正卡尺测量内、外圆时,卡尺应垂直于工件轴线,使两卡爪处于最大直径处。 (3)用力适当当卡爪与工件被测量面接触时,用力不能过大,否则会使卡爪变形、磨损,使测量精度下降。 (4)准确读数读数时视线要对准所读刻线并垂直尺面,否则读数不准。 (5)防止松动未读出读数之前游标卡尺离开工件表面,须将止动螺钉拧紧。(6)严禁违规不得用游标卡尺测量毛坯表面和正在运动的工件。 二、干分尺 千分尺按照用途可分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和深度千分尺几种。外径千分尺按其测量范围有0~25mm、25~50mm、50~75mm等各种规格。读数值为0.01mm。 图1-15所示是测量范围为0~25mm的外径千分尺。尺架的左端有测砧,右端的固定套在轴线方向刻有一条中线(基准线),上下两排刻线互相错开0.5mm,形成主尺。微分筒左端圆周上均布50条刻线,形成副尺。微分筒和测微螺杆连在一起,当微分筒转动一周,带动测微螺杆沿轴向移动1个螺距0.5mm,因此,微分筒转过一格,测微螺杆轴向移动的距离为0.5mm÷50=0.01mm,此尺的测量精度就是0.01mm。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1)读出固定套筒上露出刻线的整数(mm)和半毫米数(应为0.5mm的整数倍)。 (2)读出微分筒上与轴向刻度中线对齐的刻度数值(刻线格数×0.01mm)。 (3)将西部分读数相加即为测量尺寸,如图1-16所示。 例如,固定套筒读数为12mm,微分筒上与中线对齐的格数为24格,则该零件的尺寸为12mm+24×0.01mm=12.24mm,如图1-16a所示。请读出图1-16b 的测量尺寸。 使用千分尺注意事项: (1)校对零点将测砧与测微螺杆擦拭干净,使它们相接触.看微分筒圆周刻度零线与中线是否对准。如没有,将千分尺送计量部门检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