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极地地区作业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极地地区作业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极地地区作业新人教版

第3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7课时)澳大利亚极地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2016·玉溪一中月考)下图为澳大利亚多年平均A月、B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A月为( A )

A.1月B.2月

C.7月D.8月

2.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3.下图能反映A月份时,乙地竖直方向气温和气压分布的是( B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导致该大陆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及偏转。1月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形成低压,7月份南半球为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在陆地中形成高压,故图示A月为1月,B月为7月;第2题,根据1月份甲地等压线分布可知,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左偏可知该地的盛行风向是东南风。第3题,A月即1月,乙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是南半球夏季,应为热力配置“热低冷高”中的“热低”。根据等值线弯曲“凸高凹低”的

道理,即气温凸、气压凹,选B。

(2016·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下图为“某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示国家( A )

A.铁矿丰富B.国土面积世界第三

C.盛产油棕D.濒临大西洋与太平洋

5.图示地区的河流( B )

A.有结冰期B.河短流急

C.处于内流区D.含沙量大

6.P地降水量明显少于Q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洋流B.地形

C.纬度D.植被

解析:第4题,图示国家为澳大利亚,铁矿丰富。第5题,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河流无结冰期,发源于大分水岭向东注入太平洋,为外流区,含沙量小。东部山地高,河流短促、水流湍急。第6题,P位于大分水岭西侧,为太平洋水汽的背风坡,Q 地为迎风坡,故P降水少于Q地。

(2016·西安一中高三二模)读下图,回答7~9题。

7.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C )

A.T B.Q

C.R D.S

8.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B )

A.T B.Q

C.R D.S

9.在上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澳大利亚大陆,R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大,C正确。第8题,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图中Q为地中海气候,B正确。第9题,图中P地属于热带荒漠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读四地的气温和降水图,①地为全年高温少雨。A正确。

该图是大洋洲局部图,读图回答10~13题。

10.下面岛屿中,地跨亚洲和大洋洲两大洲的是( B )

A.P岛B.Q岛

C.R岛D.T岛

11.甲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B )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2.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世界上惟一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C.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D.西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广阔高原

13.流经P岛附近的洋流按性质与成因划分,分别是( C )

A.暖流、密度流B.寒流、补偿流

C.寒流、风海流D.暖流、上升流

解析:第10题,图示Q岛为新几内亚岛,跨亚洲和大洋洲;P为塔斯马尼亚岛;RT为新西兰南北二岛。第11题,图示甲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混合农业区。第12题,澳大利亚的地形形成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东部为大分水岭,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D错误。第13题,图示P位于澳大利亚南部,受西风漂流影响,按性质分,属于寒流,按成因分为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的风海流。

二、综合题

14.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原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答案:(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解析:(1)从图1可以看出,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中西部,出口地为东亚。出口的条件一般从资源本身、交通条件、市场供求等方面分析。(2)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3)从降水看,③地水资源明显多于②地,②地虽然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

15.极地地区是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2015年4月10日,我国执行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顺利凯旋,标志着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顺利完成;2015年7月11日,我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又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过北极圈,开始实施北冰洋科学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大洋名称:

A.__大西洋__;B__印度洋__;C__太平洋__。

(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__东南__方向。这两个科考站中,距离北京较近的是__中山站__。

(3)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长城站__,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长城站__,常年盛行东北风的是__黄河站__。

(4)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时间都是在2月份,建立北极科考站的时间最佳应是几月份?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下表,描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气候特征形成原因

酷寒①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地处高纬度,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②

解析:第(1)题,南极洲与三大洋的位置可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和南美洲、大洋洲进行判断。第(2)题,首先根据两科考站所处的纬度,可判断出中山站位于南侧;然后在两科考站所对应的劣弧间按顺时针(南半球)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出中山站在东侧;也可判断出两科考站各自的经度,然后再判断两者的东西方向。两科考站与北京的纬度相差不大,中山站与北京的经度相差较小,而长城站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因此可判断出中山站与北京的距离较近。第(3)题,首先确定出四科考站所在地区的经纬度:长城站(62°12′59″S,58°57′52″W)、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昆仑站(80°25′01″S,77°06′58″E)、黄河站(78°55′N,11°56′E),由此可知只有长城站位于西半球,长城站的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黄河站位于北极圈内,常年盛行东北风。第(4)题,极地建站应选择在暖季。第(5)题,对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形成,要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下垫面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