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谐治校不断提升学校科学发展能力作者王耀中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坚持和谐治校不断提升学校科学发展能力作者王耀中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坚持和谐治校不断提升学校科学发展能力作者王耀中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坚持和谐治校不断提升学校科学发展能力

作者王耀中

单位XX理工大学

摘要:和谐治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在科学

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和谐治校的办学理念,准确把握和谐治校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正确处理学校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和复杂问题,不断提升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和谐治校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高校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尤其要为社会和谐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与强大的智力保障。

一、和谐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学科建设的高峰;是社会的思想库、人才库和智慧库,在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代表着社会发展与前进的方向,担负着传承与创造文明的社会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高校在这些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承载着研究、探索、实践和谐文化的重任,理应率先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典X之域。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各项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尤其在前些年高校合并、扩招之后,学校扩大

了办学规模,增强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但与此同时,高校原有的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教学与科研、发展与稳定等矛盾日益凸显,关系错综复杂,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和谐治校的理念来指导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与障碍,不断适应新时期学校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准确把握和谐治校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应该是:“XX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治校也必然要反映这一基本特征,同时它又具有学校自身要求和内在规定性。所谓和谐治校,就是要致力于从学校治理的角度建设一个科学创新、XX法治、人文关怀、活力开放、安全文明的和谐校园。科学创新是指学校勇于担当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先锋,崇尚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XX法治是指学校能够充分发扬XX,实行XX管理,依法建章立制,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强化XX法治意识,依法行使XX权利、积极参与学校XX政治建设。人文关怀是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广大师生精神生活充实,校园人际关系融洽,师生平等互爱,具有公平发展与共同进步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活力开放是指学校具有世界眼光、开放胸怀,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包容、交往、吐纳的品质,充满与时俱进的活力。安全文明是指校园安全稳定、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广大师生员工能自觉践行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文明素养。和谐治校的核心在“以人为本”;关键在协调好学校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着力点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

征:

办学定位的科学性。科学的办学定位,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前提,也是和谐治校的根本。它要求学校的发展定位要准确,发展理念要先进,发展目标要明确,办学特色要鲜明,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教育人、武装人、塑造人,致力于培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育要素的协调性。高校以“育人”为中心,包括了教学、管理、服务、学术等诸多要素。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育人的主要途径;管理是学校育人工作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服务是全体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条件;学术研究是为育人生产创造知识,是教之源头活水。这四者关系是互为影响、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只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障学校育人工作的关系和谐,才能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大学功能的互促性。高校的功能主要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功能;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拓展延伸。因此,高校的三大功能实质上就是一个知识的传授、生产和物化的过程。和谐校园应是这三大功能彼此依存、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靠依托。

利益机制的均衡性。高校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系统,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形式与单元结构,存在着各种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和谐治校就是要让各种利益主体都能得到尊重与发展,各种利益关系都能得到有效关照与平衡,形成一个有利于激励各方积极性与创造性,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利益均衡机制。

校园文化的引领性。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历史传承、文化积淀、共同价值观以及学校的独立品格。先进的校园文化是

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对高校师生员工的主流价值、思维观念、教风学风、XX意识、科学治学、生活情趣等具有导向、规X和激励的隐性功效。所以,先进的校园文化能发挥强大的感染力、渗透力与影响力,能使和谐校园成为广大师生收获的田园、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三、坚持和谐治校,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和谐治校关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当前我们特别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确保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其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办学的整体水平。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不同程度存在不完全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有些专业设置和结构还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还需进一步改进。今后一个时期,我校确定的方针是:稳定现有本科生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拓展留学生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持续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测评体系,切实建立起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质量标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共同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上升。

2、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的关系,推进学科的和谐共生。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学科建设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龙头。

学科强则学校强,学科弱则学校弱。时下我校在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着力建设一批包括有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内的特色学科群,这就意味着今后3-5年内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要集中投入,整合学科资源,确保重点学科建设的更大突破,同时要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的迅速崛起,形成一个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相互支撑、和谐共生的三级学科建设格局。

3、正确处理好校外人才引进与校内人才培养、使用的关系,充分发挥好人才的聚合效应。

在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中,我们要从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水平拔尖人才。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此我们要以宽广的视野、执著的精神、热忱的态度、优惠的政策,广纳海内外优秀人才,尤其是那些急需的领军人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地“填谷造峰”,使一部分学科迅速走出低谷,使一批学科快速走向国内同类学科的前沿。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校内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尤其对那些兢兢业业奉献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包括出国留学和交流。我们不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且还要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要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服务育人的教辅和后勤保障队伍,充分发挥好各类人才的聚合效应。

4、正确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建设内涵丰富的人文校园。

建设人文校园、彰显人文精神,要求校园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友好协调,其义暗含了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物的关系。学校物质环境的形成、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文化意蕴,在保持校园安全、整洁、美观的同时,我们务必要营造浓

郁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人性化生活空间。二是人与人的关系。校园人际交往要积极倡导平等、团结、诚信、互助的精神,形成风清气正、人文关怀、友善融洽的和谐人际关系。

5、正确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以党群干群和谐促进校园和谐。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十七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此,学校首先要致力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强化和谐治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管理事务、协调关系、处理矛盾、不断创新的素质与本领,建设和谐共事的组织管理文化,充分发挥各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和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其次,要大力开展和谐基层组织的创建活动。在学校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构建和谐校园的责任,深入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理顺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情绪,认真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抓好党内和谐、党群和谐,最终促进学校事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