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A. 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 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 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图中( )

A. 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 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 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

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 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 两

题。

3.(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

4. (2018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 黑龙江省三亚市”这从侧面说明了海南省三亚市迁入了大量黑

龙江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F 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F 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 (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

题。

I

fitH- 1300-

soo- tW

4?-

sm -

L 2M- L 630-

■ A 辻轴豐

辻人■

6A

世tL

?rr.

网川

■R

A'4

云岀

wir *

切北山氣

TK ■* WK J 克

ItPF

,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完成下面

A.湖南7广东 B 湖南7北京 C.内蒙古7广东

D.内蒙古7北京

A. 经济

B. 气候 C 政策 D. 教育

5. 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

因素影响的有(

③购房者 ④特殊人才 ⑤投父母者 ⑥投子女者 ⑦郊县农

6. 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

A. 推进城市化进程

B.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 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 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F 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

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

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① 应届高校毕业生

②投夫(妻)者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 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

A.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

C. 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D. 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

A.旅游人口增多

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 就业环境改善 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A.加快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 增加当地人均收入 D.缓解民工荒”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外地

本地

16—45 岁 46—59 岁 60 岁及以上 312

70 人

262 人 120 人

330 人

48 人

4人

技能

就业

文化程度

有工作

无工作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大专及以上

90 人 292 人 300 人 82 人 94 人 187 人 80 人 21 人

户籍地 性别

年龄

9.(2017 山西高考考前测试 )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2014年2月 7日(正月初八 )至 2月 18日(正月十九 ),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 21 285 人 ,同比去年

增加 2 741 人,上升%,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下表为该区 2014 年节后部分流动人口

调查问卷汇总情况。

据此 ,完成下面三题。 10.(2017 山西高考考前测试 )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1.(2017 山西高考考前测试 )节后流动人口的变化对该区带来的影响是 (

12.结合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6 分 )

2

(中年*

妆帶

桂护上学) 时期一

材料二 2011年6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有关规定执行)。

⑵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4分)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 业工作的通知》,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分)

,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8分)

e

(中年女带

附尚的小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 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

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 上海、

(2)分析河南、 四川、 (3)诸如北京、 上海、 广州 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

湖北 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 (8分)

,并说明理由。(6分)

I?

r

ILfT HlA

Jtfl

亚气候温和 ,阳光充足 ,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图中所示七类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 ,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投夫 (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其中对迁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劳动 力、促进工业化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等。

提升题组

,自然增长人数加上机械增长人数等于增长人数 (机械增长人 ,表明人口净迁出 )。经计算可知 ,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① 地区。

图中显示俄罗斯远东四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 ,则受其影响 ,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数量

会减少。

根据表中统计数据 ,可知该区流动人口中无 16 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因此 D 项正确。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节后大部分流动人口在该区有了工作 ,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 ,外来流动人口节后到

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强了。

据表格数据可知流动人口大多数就业了

,而且材料中提到流动人口增加 ,所以能够缓解该区 “民工荒 ”问

题,D 项正确。流动人口增加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影响很小

,A 项错误;表中显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都较低、

大都没有技能,其收入应该也较低,因此不会增加当地人均收入,也不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B C 项错误。

12. 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由乡村到城市。

(3)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缓解人地矛盾 ,保护生态环境 ;更好地利用和开

发土地资源 ;人才外流 ,劳动力减少。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读图可知 :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广东 ,其简称是粤 ;人口迁出量豫大于赣 ;人口自然增长率沪小于鲁 ;人 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为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西等省 ,不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人口净迁入的省份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

,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图中显示南方各省的

人口迁移量并不都大于北方各省 ;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不超过 1 亿人。

根据引力模型方法并结合选项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人口数量 ,即可判断湖南和广东之间人口迁移数

量最多。

海南省三亚市和黑龙江省分别位于我国南、北方地区

,气候条件差别大 ,冬季黑龙江气候寒冷 ,而此时三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

数为正 ,表明人口净迁入 ;机械增长人数为负

解析第(1)题,材料一中影响时期一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而影响时期二人口迁移的因素为经

济因素;材料二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故影响因素为政治因素。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迁移方向为由乡村到城市。第(3)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乡村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可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等有利方面和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等不利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3.答案(1)( 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 省与3 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 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

多。

(3) 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

交流。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解析(1)结合插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几个省份的共性分析。(2)从河南、四川、湖北3省份到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人口总量及文化特性等方面分析。(3)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

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第二节人口得空间变化 一、人口得迁移 1、人口迁移得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就是人得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定人口迁移时一般需具备跨越行政界线、居住地发生改变与时间限度等三个条件。 2、人口迁移按照就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际人口迁移就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得迁移活动 ②不同时期得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 流向 原因 意义 二战前 集团性、大批得移民为主 由欧洲、非洲、亚洲等旧大陆迁往美洲与大洋洲等新大陆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得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与美洲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得空间分布 二战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得人口增多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西亚与北非石油产区 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得地区差异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得状况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内人口迁移就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得现象 ②我国不同时期得国内人口迁移 特点 流向

影响因素 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得人口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东部→西北与东北;沿海→内陆 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①计划经济;②严格得户籍管理制度;③政策限制农民进城 方式:①安置失业人员与闲散劳动力;②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③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④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⑤新修水利水库、库区移民;⑥压缩城市人口规模;⑦少量得自发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与工矿地区。 ①城乡与地区之间巨大得收入差异(根本原因);②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③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目得:务工、经商、学习 二、影响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就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经济环境得变化;二就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得变化。另外,政治因素也就是影响人口迁移得重要因素。 【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得作用,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得决定性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得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移动,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淡水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第3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人口人口空间变化的常见形式 2.让学生理解影响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 重点难点 影响人口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最近几年人口问题一直是高考地理的常考知识点,尤其是人口的空间迁移更是高频考点,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内容。 【探究新课】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跨越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标准。如图所示,A 、B 、C 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由A 1到B 1,B 2到C 1,C 1到A 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 1到B 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

人口流动;由A 1到D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主要流向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 扩张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 业文明,也改变 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 增多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调整了人力资源 空间分布格局 3.我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

同的历史时期,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会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表: 时期 古代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来 影响因素 行政力量、战争、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度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特点 大批移民 有计划、有组织 自发的、流量大 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 条件较好地区 从东部向中部;从东 部、中部向西北、东北、 西南 中部向东部,西南、西北向中部、东部 目的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 争、自然灾害等 开发工业基地、垦荒、 支援边疆建设 务工、经商,寻求更好 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 收入 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 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人口迁移现象。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东部沿海城市,引发民工潮;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民工荒。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引起的社会问题都值得关注,这也将是高考考查的方向之一。 民工潮 民工荒 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 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 原 因 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收入低,农村劳动力过剩 收入差距缩小, 工作环境差 产业转移, 国家重视 “三农” 利 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 经济发展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子女教育, 赡养老人, 农业发展 弊 犯罪率增加,住房紧张,交 通拥挤,增加就业压力,环境质量下降 留守儿童教育难,老 人负担重 工厂停产 图示法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题组 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 )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2.图中( ) A.人口净迁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南方各省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 D.沿海各省区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引力模型方法认为人口迁移与迁出地、迁入地人口规模正相关,与两地之间的距离负相关。完成下面两题。 3.(2018黄冈9月质量检测)根据引力模型方法,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4.(2018黄冈9月质量检测)有人戏言“省市”,这从侧面说明了省市迁入了大量人,这与引力模型方法并不一致。该案例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政策 D.教育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6.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提升题组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12人口的空间变化(2课时)

编写人:杨二俊初审人:文忠义备课组长:文忠义使用时间:2012.11.12-14 课题:人口的空间变化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 1 ?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情感目标:运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人口迁移也是人 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作用。 第1课时 【预习指导】 一、预习指导 1、完成练习册P5自主梳理一、人口的迁移 2、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 3、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_______ 在国际或__________ 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按 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 人口迁移和___________ 人口迁移。 4、F8图1.8读出人口的迁出地大洲有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迁入地有 ___________ 、 5、读P9图1.9,比较80年代前后人口的迁移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6、完成P9活动部分。 二、自我检测 1. 关于人口的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 B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C .人口迁移扫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 D.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A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人口的空间变化(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围发生改变(的在空间位置的的移动)。 (二)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⑴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义扩,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 2、国人口迁移:是指一国围,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⑴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 ①特点:大批迁移 ②方向:总体自南向北 ③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 ①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②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 ③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例如:20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知青上山下乡; 阶段二: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②特点: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③原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

历史上我国人口的迁移建国后到80年代我国人口的迁移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的迁移原因支边、战争、自然灾害国家开发地和边疆主要为务工,经商 方式被动的迁移有组织的迁移自发的迁移 流向黄河中下游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由东部向东北、西北由农村向城市;由地向沿海、工矿区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 文等,并通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地带”迁 移。 2、淡水资源: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 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例如: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基 本形式。 3、土壤条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例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因土地不 足和土地生产力衰减而迁移。 4、矿产资源: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程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例如:如伯明翰、、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5、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这两种灾害中,地质灾害对对人口迁移的 影响最大。 6、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的,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作用。多数 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从 宏观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完整版)《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口迁移是指() A.人口地理位置永久或长期地变化 B.人口由一个居住地到另一个居住地 C.跨越行政区界线的人口空间移动 D.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该人口居住地2.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 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 3.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 ) 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 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 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4.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 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 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 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8.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9-11 题 9.(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 1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 11.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口迁移是指() A.人口地理位置永久或长期地变化 B.人口由一个居住地到另一个居住地 C.跨越行政区界线的人口空间移动 D.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该人口居住地2.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 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 3.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 ) 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 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4.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 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 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8.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9-11题 人口迁人口迁 9(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 1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 11.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与规模。 2.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3.通过活动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故事背景吸引学生,然后设置习题、问题培养学生认真理解概念与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用问题提问方式与启发式方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并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与学生合作参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图片隐含的历史背景,培养关注细节、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黑色的三角贸易,如:巴西的混血人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 各类型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影视图片,承上启下

【投影】播放图片 教师:在讲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同学们瞧一些图片,相信大部分您们都瞧过这些电视剧,没瞧过的也应该听过一些吧,您们知道这些电视剧的真实历史背景不? 【播放下一张ppt】 学生:有或没有(各执一词)。不知道 教师: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比较大的移民潮,分别就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走西口就是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与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闯关东,就是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与定居的过程。 下南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与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主要移居到东南亚。 那么什么就是人口迁移呢?下面同学们就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走到屏幕前指着ppt,3个移民潮的走向】 讲授新课──习题结合,巩固知识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投影】概念、习题 教师: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还有一部分就是人口的迁移。这节课我们学的就就是人口的迁移。那么什么就是人口迁移呢?要满足3个点,一就是空间移动,二就是居住地变更,就像刚刚我们讲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最后一点就就是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通常1年以上。同学们应该都理解这个概念了吧? 理解了概念,下面我们来瞧几道题。瞧哪种就是属于人口迁移? 1、甲去上海参观世博园;(不属于的话就是属于什么呢人口流动。主要跟人口迁移的区别) 2、丙去上海交大读书; 3、低地岛国图瓦卢举国迁至新西兰; 4、美国东北部老年人迁往南部阳光地带; 学生:思考问题,都能回答出来。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挺好的。 小结:人口迁移概念包括三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分如下: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docx

《人口的空间变化》习题 一、单选题 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 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2009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比上年增氏35.8% 流向西部地区流向中部地区I I 流向东部地区比上年下降8.9% 1.关于2009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英原因,正确的是()。 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 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的比例最低 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 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 2.缓解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 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 D.降低生活水平以减少生活成本 下表是“2000年屮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读表完成第(1)?(2)题。 3.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问特征是()。 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 D.农村到农村 4?表格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

5.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 对坏境造成巨大压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坏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关于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到发展屮国家为主 C.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 D.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 7. 关于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 B. 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减的结果 C. 就世界而言,人口迁移不能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 D. 就某一地区而言,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相当的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 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年龄 ?0 60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ed 9?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 d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屮间障碍因素。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年龄 ?0 60 20 II 6 4 2 0 2 4 6 列(勒 女 年龄 80 60 40 20 0 4 6 女 6 4 2 0 男 M b 4 2 0 2 4 6 刃 M 女 男(%) 女

(完整版)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3、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 4.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5.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 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0.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 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1-12题: 1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12.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3-14题: 13.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4.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15.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读“木桶效应图”,回答16~17题。 16.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 000B.10 000 C.6 000 D.4 500 17.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点同步解读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的首要问题。人口增长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的产生和人口数量变动有密切关系。本节学习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的知识”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为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相关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又为后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埋下伏笔。通过对人口资料及统计图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人口增长的决定要素,从时间纵向演变的角度概括出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特点和人口总是在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从空间角度比较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由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引出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了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及转变的原因和过程,通过案例研究,鉴于我国目前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坏境保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将仍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教育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聚焦 学生在现阶段已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和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相关知识,而对人口迁移的深层次原因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缺乏关注。但是高中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

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页 1 第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考点同步解读 核心素养聚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定人口迁移时一般需具备跨越行政界线、居住地发生改变和时间限度等三个条件。 2、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 流向 原因 意义 二战前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欧洲、非洲、亚洲等旧大陆迁往美洲和大洋洲等新大陆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西亚和北非石油产区 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特点 流向 影响因素 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 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①计划经济;②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③政策限制农民进城 方式:①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②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③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④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⑤新修水利水库、库区移民;⑥压缩城市人口规模;⑦少量的自发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①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根本原因);②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③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人教版)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1. 2 人口的空间变化 【目标要求】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关于人口的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 B.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C. 人口迁移扫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 D. 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 ) A .夏朝到周朝我国的人口重心均分布在黄土高原 B. 东汉末年,南方的居民开始陆续北迁 C. 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 2/3左右 D. 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争不断发生,人口数量减少 5. 下列关 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说法是错误的 ( ) A .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东移 B .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A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C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 .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 3.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的变化 C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4. 关于我国古代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 B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D .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 ( )

C .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D .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部和西部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附阅读材料: “走西口”历史原因探究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历史上三次有名的人口大迁徙,它们不仅是一次次的移民壮举,更是一部部悲壮的历史。特别是山西人的“走西口”,走出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走出了山西票号的汇通天下,走出了晋商的辉煌灿烂。 “走西口”又称走外口、走场子、跑场子、跑口外,它指的是长城以内的晋西北、雁北以及陕北地区的贫苦农民到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西部打工谋生的社会活动。“走西口”的时间是从明代的中期开始,持续到清朝末年,其中高潮时在明末清初。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山西人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呢?在探究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相关材料: 1、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降水不足,植被稀少,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发。清朝有人这样评价山西:“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大同的地

方志说大同地区“岁丰,亩不满斗”。也有民歌曰:“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遇上一年收,又把蛋蛋(冰雹)丢。” 2、明清时期社会上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农民无地少地,自然少衣无食,不得不受地租、高利贷等剥削,从而加速贫困乃至破产的过程。正如山曲中所唱:“梁头的狐子展不起腰,穷日子逼得哥哥走了河套。” 3、明洪武三年实行以粮换盐制度,为晋商的形成带来了契机,明朝中期又在杀虎口(即西口)开放马市,这对晋商由以盐业为主转向多种经营产生了重要推动。明覆清兴之后,汉民准许入蒙。 4、与山西一水相隔的内蒙古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加上内蒙古人民本性善良、敦厚、好客,因此便成了众人心中养家糊口的“理想”去处。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走西口”的人群中有千里寻父的儿子,日夜思夫的妻子……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条移民之路才充满了苦辣辛酸、艰难悲壮。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文档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为大家提供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 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上面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空间变化,对于大家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人口的空间变化(1课时)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21世纪教育网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人口的迁移 1.迁移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它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补充:人口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形式。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工;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 人口迁移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 2.分类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 动。 ②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