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检维修作业指导书

房屋建筑施工检维修作业指导书
房屋建筑施工检维修作业指导书

房屋建筑检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

HSE:

审核:

批准:

北京燕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2014-5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房屋建筑检修施工大多数为基础的改造,主要分为设备基础和框架基础的加固改造。加固改造主要是由于原基础截面尺寸不够,需对原有基础进行加固加大,凿除原有地脚螺栓,外植钢筋浇筑混凝土,并重新预埋地脚螺栓。考虑检修期间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利用材料和人力,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编制依据

2.1设计图纸及结构设计施工说明

2.2施工依据的规范和标准:

2.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2.2.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2.5《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基础工程施工规范》(SH3510-2011)

2.2.6《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3503-2007)

2.2.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50484-2008

2.2.8《北京市地方标准》(DBJ01-51-2003)

3.本专业检维修施工特点和注意事项

土建施工时与其它各专业进行交叉作业,且现场周围有其它设备及管线需进行保护,施工作业地点情况复杂,成品保护及安全施工尤为重要。

4.检修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工作

4.1.1图纸会审

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详细了解图纸各部分内容,合理安排好施工顺序,结合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1.2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根据基础结构特征和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施工简便的方法。施工方案经审批确定后,要把工程设计意图、要求、特点和施工方案内容,在开工之前向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做详细的交底,使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作到心中有数。

4.1.3机具准备

所有施工机具必须经进厂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厂,测量工具应在有效校验期内。

4.1.4人员准备

所有施工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进厂。特殊工种必须有职业资格证书,并经报验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如测量工)。

4.1.5材料准备

工程用材料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检验合格,并经报验审批合格后方可进厂用于施工。

4.2施工机具、设备的配置

4.2.1主要施工机具、设备、材料

4.3人力资源的配置4.3.1人员配置

5.检维修施工程序和质量控制措施

5.1施工过程工程程序和工作内容

5.1.1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安全防护搭设→地面破除及土方开挖→基础表面处理→钢筋锚固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模板加固→螺栓定位模板安装→砼浇筑→养护→拆模板→土方回填→地面恢复

5.1.2定位放线

在原基础顶面及侧面弹出纵横轴线,并将轴线引至混凝土地面,轴线标识一定要清楚,作为螺栓定位模板安装的依据。

5.1.3地面破除及土方开挖

5.3.1地面破除前,应征得厂区及车间的同意,办理相关证件,用架子杆、钢围栏等搭设临时安全围护设施。

5.1.3.2地面采用人工破除和人工开挖。

5.1.3.3土方开挖应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放坡,放破坡度应保证基底至少有

1000mm(原基础外边算起)的工作面。对开挖后的基坑应采取临时支挡措施,防止塌方,出现人员伤亡。

5.1.3.4在开挖过程中出现有地下水时,应用水泵及时排至旁边的地沟中。当水量较大时,应停止开挖,由设计单位确定管线、设备及钢架结构加固方案,实施后再继续开挖工作。开挖时也应密切注意地下的电缆、管线等。5.1.3.5挖出的土方除用于回填之外,其余的土方和混凝土碎块须用小推车运至甲方指定的场地。用于回填的土方,不许存放在基坑边,需运至附近指定地点,待回填时再运回。

5.1.4基础表面处理

对原基础表面进行凿毛,麻点应均匀,凿毛后用水清洗,使混凝土表面没有浮灰、泥土等杂质。

5.1.5钢筋锚固和钢筋绑扎

5.1.5.1所使用的钢筋应附合设计图纸要求,并具有材质合格证和复检报告。

5.1.5.2基础四周纵筋锚固前,应先用无损伤探测仪准确无误地确定原基础底板钢筋的位置,然后避开钢筋,用冲击钻进行钻孔,孔径和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3孔钻好以后,用压缩空气吹尽孔内的混凝土粉末,然后人工擦尽孔内灰尘,向孔内注入HIT RE500植筋胶锚固,再将钢筋旋转锚入孔内,锚入

深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5.1.5.4钢筋锚固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抗拔试验(能进行抗拔试验的时间详见植筋胶产品说明书),随机抽取,数量不应少于锚固总数的2%,出现不合格时,应进行返工。

5.1.5.5钢筋加工时,应除去表面的铁锈、油污等杂质,带颗粒或片状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应在加工场地进行预制,然后运至现场进行绑扎。

5.1.5.6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在钢筋绑扎前用1:2水泥砂浆预制好厚度为50mm×50mm×40mm的垫块,在垫块中间插入22#绑扎丝,用于固定垫块。

5.1.5.7钢筋绑扎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所要求的间距和规格进行绑扎,环向钢筋与纵筋之间必须用22#绑扎丝绑扎好,所有的垫块也应绑扎在纵筋上。

5.1.6模板安装

5.6.1模板应采用竹胶板,并用钢管脚手架、卡扣和木方加固,模板应拼装牢靠,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跑模。模板应采用海绵条拼缝,防止漏浆。

5.1.

6.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的隔离剂。所使用的模板必须表面平整。

5.1.

6.3在支模板前,应先弹出轴线和外形线,所放的轴线和外形线应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可支模。

5.1.

6.4模板安装时用经纬仪对其进行偏差找正,允许偏差5mm,利用脚手架校正模板扭转和垂直度,如有偏差应进行纠正,直至满足要求后把模板固定牢靠。

5.1.

6.5模板安装要求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用经纬仪、线坠、靠尺检查,保证平直。要求模板加固牢固,拼缝严密,不变形不漏浆。为保证砼表面美观和

便于拆模,在与砼接触的模板表面涂刷隔离剂两遍。

5.1.

6.6埋件的安放位置、标高应准确。严禁动火。在施工时用水准仪、水平尺来保证其高度和水平。

5.1.7地脚螺栓定位

5.1.7.1进场的地脚螺栓应具有材质合格证和复检报告。

5.1.7.2地脚螺栓定位采用木模板。

5.1.7.3地脚螺栓定位时,应在纵横两个方向用经纬仪控制轴线,待轴线找好以后,将定位模板与支架焊接,再用水准仪控制螺栓丝顶标高。地脚螺栓就位安装固定好以后,涂抹黄油并用塑料薄膜封好。

5.1.8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5.1.8.1基础顶面的预埋件应在混凝土表面处理完毕后就位。

5.1.8.2泵设备基础的孔洞采用木制的芯模进行预留,待基础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木制的芯模拔出。

5.1.9混凝土施工

5.1.9.1.砼材料的选用

(1)水泥采用水化热较低和凝结时间较长并适合泵送的硅酸盐水泥;石子应级配良好,粒径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砂子应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6~2.9范围内,含泥量不得大于2%;水用洁净的一般生活用水。

5.1.9.2混凝土供应及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标号为C25,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2)采用混凝土搅拌车为主进行混凝土浇筑,个别少量的混凝土采用人工运输进行施工。

(3)在浇筑混凝土之间,应检查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

板内的垃圾、杂物、鳞落的铁皮等要清理干净,模板的缝隙要予以封严,并检查安全措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检查施工机具是否准备充足并进行试运转,确保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现场设专人随时检修。

(4)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毕。

(5)振捣混凝土时应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长度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6)振捣时振捣棒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间距400~500mm,每点振捣时间20~30s,以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气泡为止。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7)在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应与模板相碰。在振捣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振捣棒的接地情况,导线是否破皮漏电,操作人员是否穿戴了绝缘鞋和手套。作业间隙或迁移浇筑地点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8)浇筑混凝土时要观察模板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9)基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浇筑标高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经测量后标示在两侧模板上。

(10)混凝土浇筑或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因沉降或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修整;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浇筑至设计施工标高并振捣后,用木尺刮平多余浮浆,搓压、整平、检查标高,待混凝土泌水后,再用木抹子搓平,以闭合早期的泌水收缩裂缝。

5.1.9.3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表面处理完毕后立即覆盖,夏季采用一层用水浸透的草袋子,在浇筑完12小时以内再覆盖一层塑料布,草袋子与塑料布错缝铺设,接缝处重叠搭接,上面压住,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内外温差,使混凝土温度逐渐下降。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2)混凝土留置试块要求:

a. 每次浇注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

b. 每次取样应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备用试块。

5.1.10模板拆除、土方回填及地面恢复

(1)当混凝土的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就可拆模。拆除时,应防止用力过猛,拆除的模板、架子杆、木方等应堆放整齐,严禁碰撞周围的设备、管线或阀门等设施。

(2)拆完后,清除基坑内的杂物、积水、冰雪等杂质,并及时回填。用于回填的土料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应含有冻土块及冰雪,并控制含水量,以保证回填质量。

(3)回填时,采用人工回填,打夯机夯实,狭窄地段采用铁夯夯实。每层虚土摊铺厚度不应超过200mm。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应符合要求,逐层夯实取样。

(4)回填完毕后,采用同标号的混凝土进行地面恢复,并进行覆盖养护。

(5)在新基础上弹出纵横轴线和标高线,供安装专业施工时使用。

5.1.11二次灌浆

5.1.11.1灌浆前,应对基础表面进行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1)灌浆处的基础表面应在设备就位前凿成麻面,在100mm×100mm面积内应有3~5个麻点;

(2)被油沾污的混凝土应凿除;

(3)用水将基础表面冲洗干净,保持湿润不少于24h,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5.1.11.3二次灌浆应一次灌满到基础面并振捣密实,振捣时应防止将垫铁扰动。

5.1.11.4二次灌浆应安装外模板,设备底座埋入二次灌浆层深度应不少于10mm。

5.1.10.5灌浆用料必须现配现用,并留设试块。基础灌浆层顶面应压实抹光,并及时浇水养护。

5.2质量控制措施

5.2.1技术操作

5.2.1.1各专业技术人员按施工方案指导作业人员施工。

5.2.2材料使用

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如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

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不得使用。当材料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同意认可后才能使用。

5.2.3检验、测量和试验。

对施工过程计量进行控制,与质量有关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是经检定合格的产品,并能满足所需要的精度。使用期间要经常进行校准,做好标识。测量放线要精心操作,严格控制轴线位置标高。严格按配合比对拌合材料认真计量,制止不计量的行为。

5.2.4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为了保证本工程使用的物资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防止使用不合格品,必须以适当的手段进行标识,以便追溯和更换。

5.2.4.1所有混凝土砂浆试块必须标明工程部位、浇筑时间和强度等级。

5.2.4.2所有标识均应建立台帐,作好记录、妥善保存,以具有追溯性。

5.2.4.3现场周转材料应分类标识。

5.2.5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允许偏差:

5.2.5.1模板工程

a.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轴线位置5mm;截面内部尺寸±10mm;垂直度6mm。

5.2.5.1混凝土工程

设备基础的尺寸允许偏差

a.坐标位置(纵横轴线)允许偏差为10mm

b.平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为±20mm

c.平面水平度允许偏差为:每米5mm

d.垂直度允许偏差为:每米5mm 且全高10mm

e.不同平面的标高0,-20mm,

6.安全技术措施

6.1施工作业前的HSE管理

6.1.1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熟悉现场,确认安全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熟悉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注意事项,执行本项目部的《HSE交底管理规定》;

6.1.2检查施工工具、机械设备的性能确认其完好;

6.1.3办理特殊作业许可手续,执行本项目部的《作业许可管理规定》;6.1.4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执行本项目部的《进入施工现场安全着装管理规定》并进行检查;

6.1.5每天施工作业前,施工班组必须进行班前讲话,做到三交一清(交施工任务、交作业环境、交安全措施、清楚本班职工的思想和身体情况),并做好记录,执行本项目部的《班前会管理规定》。

6.1.6检修期间所施工区域全部搭设硬防护,将施工区域与生产隔离,土方开完前必须与生产单位一起,确定施工区域内地下管线情况,如有管线或电缆等障碍物应小心挖掘,施工区域夜间应有警示灯,防止车间人员巡查时误伤,施工区域必须与生产上正在使用的泵隔离。除破地面采用风镐外,其余

均采用人工开挖,严禁采用机械开挖。

6.2 HSE风险控制措施

6.2.1现场防触电风险控制措施

6.2.1.1现场夜间照明电线及灯具,高度按实际需要布设且不应低于2.5m,使用的灯具应为防爆型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6.2.1.2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及电动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器,每机单独设置不得共用。接地线要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橡皮软导线和专用线夹,不得使用裸线,严禁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和短路,同一供电网不允许有的接地、有的接零,且不得搭接于装置区内的现有设施;

6.2.1.3所有的电线电缆要有足够的容量,且不破不损不漏电,特殊地段要架空或埋地予以保护,埋地时要作明显的标记和标志;

6.2.1.4电箱安装应垂直并固定在一定的高度,而且应有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供电线路应按三相五线制,设备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6.2.1.5严格用电制度,施工单位应配有专职电工、合格的配电箱,如需用电应事先与电工联系。严禁擅自乱拉乱接电源,严禁使用电炉。

6.2.2现场防火风险控制措施

6.2.2.1施工现场确定专职现场防火员,责任到人;

6.2.2.2对用火操作中引起火花的应有控制措施。动火施工前先将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干草树叶等易燃物清理干净,动火部位采用石棉布、铁丝网和白铁皮围护封挡。在用火操作结束离开现场前,要对作业面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熄灭,清除火源熔渣,消除隐患;

6.2.2.3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可疑的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包括气体)发生跑、冒、滴、漏现象,要立即停止施工,进行联系检验,排除危险后方可施工;

6.2.2.4现场临设要满足安全防火要求的有关规定,避免使用易燃物品搭设,设有良好的安全防火设施,配有足够的消防器材。施工现场危险区应有醒目的禁烟、禁火标志。

6.2.3其它风险控制

6.2.3.1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要接受安全教育,电工、机械操作工、电焊工、气焊工、架子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

6.2.3.2施工前划定施工作业区域,施工作业点要设安全维护栏、挂安全标志牌,并设置报警器和防爆型警示灯。

6.2.3.3过沟槽、通道要设置渡桥和栏杆。

6.2.3.4做好工地物品的防盗工作,现场材料、设备进出必须履行收发领用手续,并安排专人值班。

7.应急管理机构和方案

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为控制和遏制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它设施,以减少伤害,要由项目部经理组织成立项目部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设在施工现场,由应急指挥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掌握险情发生情况并组织应急处理。

7.1应急组织和管理

7.1.1总指挥:XXX

7.1.2副总指挥:XXX、XXX、XXX、XXX

7.1.3组员:XXX、XXX

7.2人员职责

7.2.1总指挥负责全面组织应急处理,对下一级的应急处理予以指导和协助;

7.2.2副总指挥负责协调组织处理紧急情况;

7.2.3组员负责本区域的紧急情况并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情况。

7.3应急管理内容

7.3.1施工脚手架倒塌等;

7.3.2食物中毒;

7.3.3施工电气作业的触电事故;

7.3.4油品、物料及有毒有害介质泄露;

7.3.5因其它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4应急响应

7.4.1紧急状态发现者应迅速向本项目部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按应急处理程序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7.4.2事故现场如发生人员伤亡,必须对伤者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并迅速送到附近的急救中心抢救。

7.4.3现场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停止用火、用电作业,并按指挥人员的安排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区。

7.4.4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封锁和处理。

7.5事故应急反应管理程序

8.质量控制点

工程质量控制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