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实验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产生与分析

随机实验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产生与分析
随机实验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产生与分析

实验八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产生与分析

1.实验目的

了解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掌握用matlab或c/c++软件仿真和分析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方法。

⒉实验原理

所谓白噪声是指它的概率统计特性服从某种分布而它的功率谱密度又是均匀的。确切的说,白噪声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实际的噪声功率谱密度不可能具有无限宽的带宽,否则它的平均功率将是无限大,是物理上不可实现的。然而白噪声在数学处理上比较方便,所以它在通信系统的分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说,只要噪声的功率谱密度的宽度远大于它所作用的系统的带宽,并且在系统的带内,它的功率谱密度基本上是常数,就可以作为白噪声处理了。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其中为单边功率谱密度。 2 ) ( 0 N f S n 0 N

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位: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是位于τ =0 处,强度为的冲击函数。这表明白噪声在任何两个不同的瞬间的取值是不相关的。同时也意味着白噪声能随时间无限快的变化,因为它含一切频率分量而无限宽的带宽。) ( 20 N R )( 20 N

若一个具有零均值的平稳随机过程,其功率谱密度在某一个有限频率范围内均匀分布,而在此范围外为零,则称这个过程为带限白噪声。带限白噪声分为低通型和带通型。

⒊实验任务与要求

⑴用matlab 或c/c++语言编写和仿真程序。系统框图如图19、图20 所示:

特性测试绘制图形低通滤波特性测试绘制图形白噪声

图1 低通滤波器系统框图

特性测试绘制图形带通滤波特性测试绘制图形白噪声

图2 带通滤波器系统框图

⑵输入信号为:高斯白噪声信号和均匀白噪声信号,图为高斯白噪声。

⑶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带通滤波器。要求低通滤波器的通带为0KHz-2KHz、通带衰减小于1db、阻带衰减大于35db。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为10KHz-20KHz、通带衰

减小于1db、阻带衰减大于35db。

⑷首先计算白噪声的均值、均方值、方差、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然后分别经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后,计算它们的均值、均方值、方差、概率密度、频谱及功率谱密度。

⑸所有结果均用图示法来表示。

⑹白噪声在什么情况下为带限白噪声?

⑺按要求写实验报告。

4.实验步骤与结果:

高斯白噪声

ts=-100:.0001:100;

s=sin(ts);

y=awgn(s,1);

x=y-s;

subplot(2,1,1);

plot(x);

a=xcorr(x);

subplot(2,1,2);

plot(a)

g=fft(a,512);

p=g.*conj(g)/512;

plot(p(1:256));

xm=mean(x)%均值

xm =3.7253e-005

xv=var(x)%方差

xv =0.7935

xs=xv+xm.^2%均方值

xs=0.7935

[x_pdf,x1]=ksdensity(x);

figure(4)

plot(x1,x_pdf);%画出高斯白噪声的一维概率密度grid on

title('白噪声的一维概率密度')

低通滤波器

Fs=10000;

fp=2000;fs=2200;

rp=0.5;rs=50;

wp=2*pi*fp/Fs;

ws=2*pi*fs/Fs;

wap=tan(wp/2);

was=tan(ws/2);

Fs=1;

[N,Wn]=buttord(wap,was,rp,rs,'s');%估计滤波器的阶数

[z,p,k]=buttap(N);

[bp,ap]=zp2tf(z,p,k);

[bs,as]=lp2lp(bp,ap,wap);

[bz,az]=bilinear(bs,as,Fs/2);

[H,w]=freqz(bz,az,512,Fs*10000);%计算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figure(6)

plot(w,abs(H));%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title('0-2KHz的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xlabel('Frequency/Hz')

ylabel('Mag of frequency response')

grid on

带通滤波器

Fs=100000

[b,a]=ellip(10,0.5,50,[10000,20000]*2/Fs); [H,w]=freqz(b,a,512);

figure(6)

plot(w*Fs/(2*pi),abs(H));

title('带通滤波器幅频响应');

set(gcf,'color','white')

xlabel('Frequency Hz');

ylabel('Mag of frequency response');

grid on

经过低通滤波器

ts=-100:.0001:100;

s=sin(ts);

y=awgn(s,1);

x=y-s;

Fs=10000;

fp=2000;fs=2200;

rp=0.5;rs=50;

wp=2*pi*fp/Fs;

ws=2*pi*fs/Fs;

wap=tan(wp/2);

was=tan(ws/2);

Fs=1;

[N,Wn]=buttord(wap,was,rp,rs,'s');%估计滤波器的阶数

[z,p,k]=buttap(N);

[bp,ap]=zp2tf(z,p,k);

[bs,as]=lp2lp(bp,ap,wap);

[bz,az]=bilinear(bs,as,Fs/2);

[H,w]=freqz(bz,az,512,Fs*10000);%计算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figure(6)

plot(w,abs(H));%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title('0-2KHz的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xlabel('Frequency/Hz')

ylabel('Mag of frequency response')

y=filter(bz,az,x);%白噪声通过滤波器

y_mean=mean(y) %y的均值

y_std=std(y); %标准差

y_var=y_std.^2 %方差

y_msv=y_var+y_mean.^2

y_mean =3.8098e-005

y_var = 0.3187

y_msv =0.3187

[y_c,lags1]=xcorr(y,200,'unbiased');%计算y的相关函数figure(8)

plot(lags1,y_c);%画出y的相关函数的图形

title('y的自相关函数')

grid on

g=fft(y_c,512);

p=g.*conj(g)/512;

plot(p(1:256));%功率谱密度

y_msv =经过带通滤波器后:

ts=-100:.0001:100;

s=sin(ts);

y=awgn(s,1);

x=y-s;

Fs=100000

[b,a]=ellip(10,0.5,50,[10000,20000]*2/Fs); [H,w]=freqz(b,a,512);

figure(1)

plot(w*Fs/(2*pi),abs(H));

title('带通滤波幅频响应');

set(gcf,'color','white')

xlabel('Frequency Hz');

ylabel('Mag of frequency response');

y=filter(b,a,x);

ym=mean(y)

ym =-4.6823e-006%均值

y_std=std(y);

y_std =0.3878%方差

ys=y_std+ym;

ys=0.3878%均方值

[y_c,lags1]=xcorr(y,200,'unbiased');%计算y的相关函数figure(8)

plot(lags1,y_c);%画出y的相关函数的图形

title('y的自相关函数')

grid on

g=fft(y_c,512);

>> p=g.*conj(g)/512;

plot(p(1:256));%功率谱密度

SAS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合肥学院数理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软件选讲 实验项目: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实验类别: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专业班级: 12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姓名:马坤鹏学号: 1207011017 实验地点:数理系数学模型实验室 实验时间: 2014.9.24 指导教师:段宝彬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SAS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INSIGHT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2、用“分析家”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3、编程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三、实验步骤或源程序 1、生成来自标准正态总体的10000个随机数: (1) 求总体的平均值和方差的置信水平为90%的置信区间; (2) 改变随机数的个数,观察并总结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变化以及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的变化规律。 2、从某大学总数为500名学生的“数学”课程的考试成绩中,随机地抽取6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如表5-6(lx5-2.xls)所示: 表5-6 学生成绩 (1) 分别求500名学生平均成绩的置信水平为98%、90%和85%的置信区间,并观察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2) 分别求500名学生成绩的标准差的置信水平为98%和85%的置信区间。 3、装配一个部件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关心的问题是哪一个方法的效率更高。劳动效率可以用平均装配时间反映。现从不同的装配方法中各抽取12件产品,记录下各自的装配时间如表5-7(lx5-3.xls)所示: 表5-7 装配时间(单位:分钟) 设两总体为正态总体,且方差相同。问两种方法的装配时间有无显著不同(α = 0.05)?data my.five1; input m n$@@; cards; 31 m 34 m 29 m 32 m 35 m 38 m 34 m 30 m 29 m 32 m 31 m 26 m 26 n 24 n 28 n 29 n 30 n 29 n 32 n 26 n 31 n 29 n 32 n 28 n ; proc ttest h0 = 0alpha = 0.05data= my.five1; var m; class n; run;

质粒DNA的提取及检测实验报告

题目:质粒DNA的提取及检测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质粒 (Plasmid): 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常常编码一些对宿主有利的酶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型包括抗生素抗性,产生抗生素、限制酶、修饰酶等。 2.载体(Vector): 要把一个有用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转化到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这种工具就叫载体。目前除了大肠杆菌中的质粒、λ噬菌体、M13噬菌体、噬菌粒外,还有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以及动、植物病毒载体等。 3.分离质粒DNA: (1)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 (2)收集和碱裂解细菌; (3)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4.碱裂解法 (1)溶液Ⅰ:50mmol/L葡萄糖,10mmol/EDTA-Na,25mmol/LTris-HCl 作用:分散细胞,螯合金属离子使酶失活,防止DNA的降解

(2)溶液Ⅱ:L NaOH,2% SDS,临用前1:1配制 作用:细胞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染色体DNA发生变性 (3)溶液Ⅲ:5mol/L 醋酸钾60ml,冰醋酸,双蒸水 作用:酸性条件上质粒DNA复性,留在上清液。大肠杆菌DNA和蛋白质-SDS复合物等发生沉淀。 5.电泳 带电荷的物质,在电场中的趋向运动称为电泳。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分离长度为200bp至近50kb的DNA分子。DNA的迁移率(U)的对数与凝胶浓度(T)之间存在反平行线 性关系。因此,要有效地分离不同大小的DNA片段,选用适当的琼脂糖凝胶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6.提取质粒 在质粒提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提取的质粒可能有三种:线性DNA、开环DNA 、 闭环超螺旋DNA 。当提取的质粒DNA电泳时,同一质粒 DNA泳动速度:闭环超螺旋〉线状〉 开环。但有时也有也会出现相反情况,因为与琼脂糖浓度、电流强度、离子强度及核酸染料 含量有关。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实验材料: (1)含质粒pUC18大肠杆菌,塑料离心管,EP管架,微量取液器和取液器吸头,常用玻璃器皿(如三角瓶、量筒、试剂瓶等); (2)提取的pUC18,琼脂糖,锥形瓶,一次性手套,胶铲,封口膜,剪刀,取液器吸头。实验设备:

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

案例: 牛顿第一定律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而总结。其中最主要的是理想实验法。 思路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加快、变慢、或改变方向,那么如果不受力,物体将会怎样? 用一个真实的实验研究该问题。但是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怎么办?(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先看受力物体运动的情况,然后使物体受到的力尽量减小,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引导) 二、实验研究 教材提供的实验:如图略 1 .实验: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情况,三次实验条件及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次数实验条件实验结果 ①观察的物体②滑下高度③斜面斜度④平面情况物体滑行的距离 1 小车 A H α毛巾表面约 30cm 2 小车 A(未变)H ( 未变 ) α ( 未变 ) 木板表面约 50cm 3 小车 A(未变)h ( 未变 ) α ( 未变 ) 玻璃表面约 80cm 上述实验条件共有四个,实验过程中,①②③条件未变,只改变了条件④,即平面的状况。 (2)分析实验结果: ①实验结果:小车第 3次前进的距离 >第 2次的距离 >第 1次的距离。 ②利用因果分析方法,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

实验的 4个条件中,只有条件④发生了改变,因此,出现上述结果只可能是由发生改变的那个条件引起。 ③三次实验中,条件④有什么不同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可知,第 3次的平面比第 2、 1次的平面光滑。第 2次比第 1次的平面光滑。说明:同样条件下(同一物体,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下)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远些。 提出问题:如果平面非常光滑,物体的运动将出现什么情况呢? 引出理想实验 三、理想实验 假设平面越光滑,根据实验,可以推论,物体运动的距离将越远,如果平面非常光滑,绝对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如何运动呢? 依据推理:物体将以不变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00 年前,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时间越长。他还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就为零,它的速度将不变减慢。这里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笛卡儿进一步指出: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它的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的方向也不变,将沿着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了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显然牛顿第一定律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实验法及理想实验法总结出来的。 当然理想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而是一种思维方法,但它建立在真实的实验的基础上。尽管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自然界没有违背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方差分析与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方差分析与假设检验实验报告二 学生姓名:方炜学号:20092123080 专业:软件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SPSS的基本命令; 2、掌握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 二、实验内容: 1、为比较5中品牌的合成木板的耐久性,对每个品牌取4个样本作摩擦试验测量磨损量,得以下数据: (1)它们的耐久性有无明显差异? (2)有选择的作两品牌的比较,能得出什么结果?

2、将土质基本相同的一块耕地分成5块,每块又分成均等的4小块。在每块地内把4个品 种的小麦分钟在4小块内,每小块的播种量相同,测得收获量如下: 考察地块和品种对小麦的收获量有无显著影响?并在必要时作进一步比较。 3、为了研究合成纤维收缩率和拉伸倍数对纤维弹性的影响进行了一些试验。收缩率取0,4, 8,12四个水平;拉伸倍数取460,520,580,640四个水平,对二者的每个组合重复作两次试验,所得数据如下:

(1)收缩率,拉伸倍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弹性有无显著影响? (2)使弹性达到最大的生产条件是什么?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运行结果截图: 1、结果分析: (1)、Sig<0.05,耐久性有明显差异 (2)、由样本分析,品牌3分为一类;品牌1,2,5分为一类;品牌4分为一类。而品牌3和品牌4差距最大,品牌3的耐久性最差,品牌4的耐久性最好。 2、运行结果截图:

2、结果分析: (1)、地块(A组)Sig>0.05对小麦的收获量无显著影响,品种(B组)Sig<0.05对小麦的收获量有显著影响。 (2)、由图得,地块4最适合种小麦,地块1最不适合种小麦;而品种2的小麦收获量最大,品种4的小麦收获量最小。 3、运行结果截图: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和离 子的检验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专题复习讲练--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中物质检验的几种类型(即鉴别、鉴定、推断、分离、除杂等) ②要求学生会鉴别空气、O2、H2、CO2、CO等几种气体 ③要求学生能鉴定H+、OH-、CO32-、Cl-、SO42-、Cu2+、Fe3+等 ④要求学生会用酸碱指示剂鉴别酸碱溶液 教学重难点: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 三原则:一“看”(颜色);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 知识归纳: 1、常见物质的色、态、味性质: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4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3)红色固体:Cu、Fe2O3、红磷硫为淡黄色KMnO4为紫黑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沉淀: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 ) 3

②碱: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6)黄绿色:Cl2 (7)红棕色气体:NO2 (8)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NH3、SO2; (9)有毒气体:CO、NO、NO2、Cl2、SO2 (10)能形成酸雾的气体:HCl、HNO3; (11)红褐色沉淀:Fe(OH)3; 2、常见气体和离子的鉴别: 3.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分析

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假设检验 学院: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内容; 2.了解单样本t检验; 3.了解独立样本t检验;、 4.了解配对样本t检验; 5.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6.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Spss、office 三、实验方法 1.单样本t检验; 2.独立样本t检验; 3.配对样本t检验。 四、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依题意,设H0:μ= 82,H1:μ>82 (1)定义变量为成绩,将数据输入SPSS;

(2)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 (3)将变量成绩放置Test栏中,并在Test框中输入数据82; (4)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该题是右尾检验,所以右尾P=2=因为P值明显小于, 表明在水平上变量与检验值有显著性差异,故接受原假设,所以该县的英语教学改革成功。 问题二: 实验过程 依题意,设H0:μ= 500,H1:μ≠500 (1)定义变量为成绩,将数据输入SPSS; 某工艺研究所研究出一种自动装罐机,它可以用来自动装罐头食品,并且可以达到每罐的标准重量为500克。现在需要检验它的性能。假定装罐重量服从正态分布。现随机抽取10罐来检查机器工作情况,这10罐的重量如下:

(2)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 (3) 将变量成绩放置Test栏中,并在Test框中输入数据500;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该题是双检验,所以双尾P=因为P值明显大于, 表明在水平上变量与检验值无显著性差异,故不能拒绝原假设 ,接受备择假设,所以自动装罐机性能良好 问题三: 某对外汉语中心进行了一项汉字教学实验,同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参与了该实验。一个班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然后学习课文;另一班采用分散识字的方式,边学习课文边学习生字。为了考察两种教学方式对生字读音的记忆效果是否有影响,教学效果是否有差异,分别从一班和二班随机抽取20人,进行汉字注音考试,请计算二个班的平均成绩、标准差分别是多少两种教学方式对汉字读音的记忆效果是否有差异哪一种教学方式更有效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离 子 试剂操作及现象有关离子方程式OH- 酚酞(石蕊)变红色(变蓝色) Cl- AgNO3 、稀HNO3 白色不溶于HNO3沉淀Ag+ + Cl- = AgCl↓ Br- ①AgNO3 、稀 HNO3 浅黄色不溶于HNO3沉淀Ag+ + Br - = AgBr↓ ②Cl2水、CCl4(或 苯) 溶液变黄(橙)色,加CCl4 震荡,下层呈红棕色 Cl2 +2Br - = 2Cl- + Br2 I- ①AgNO3 、稀 HNO3 黄色不溶于HNO3沉淀Ag+ + I - = AgI↓ ②Cl2 (或Br2)水、 CCl4(或苯) 溶液变棕黄(褐)色,加CCl4 震荡,下层呈紫红色 Cl2 +2 I - = 2Cl- + I 2 ③Cl2(FeCl3)、淀 粉 溶液变蓝色2Fe3++2 I - = 2 Fe2+ + I 2 CO 32- BaCl2、HCl、 澄清石灰水 先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 加HCl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无味气 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Ba2+ + CO32- =BaCO3↓ BaCO3 + 2H+= Ba2++CO2↑+H2O Ca +2OH-+CO2 = CaCO3↓+H2O HC O3- BaCl2、HCl、 澄清石灰水 先加BaCl2,无现象,加HCl,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使石灰水变浑 浊 HCO3-+ H+= CO2↑+H2O Ca +2OH-+CO2 = CaCO3↓+H2O SO 32- BaCl2、HCl、 品红溶液 先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 加HCl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气体使品红退色 Ba2+ + SO32- =BaSO3↓ BaSO3 + 2H+= Ba2++SO2↑+H2O 先加BaCl2,无现象,加HCl, 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使品 HSO3-+ H+= SO2↑+H2O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 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5.类比法 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 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 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

污水水质检测实验报告

污水水质检测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测定水中溶解氧、pH、浊度、氟化物、铁、氨氮、六价铬、硫化物、钙、亚硝酸盐氮、有效氯(总氯)COD和

总磷的方法。 (2)校园内湖塘是校园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接纳水体。本实验旨在了解各湖塘接纳污水水质情况,掌握铬法测定污水COD的方法及原理,同时了解其他水质指标,如SS、NH3-N、PO43-。 二、实验原理: (1)重铬酸钾法测定污水COD 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Mn。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简称COD。重铬酸钾法测COD的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如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和催化剂硫酸银,在强酸性介质中加热回流一段时间,部分重铬酸钾被水样中可氧化物质还原,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根据消耗重铬酸钾的量计算COD的值。 (2)、氨氮的测定 氨+碘化汞钾→黄色络合物 ↑ 氨与碘化汞钾在碱性溶液中(KOH)生成黄色络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0~2.0 mg/L的氨氮范围内近于直线性。 (3)、亚硝酸盐的测定——重氮化比色法 亚硝酸盐+氨基苯磺酸(重氮作用)+ -萘胺→紫

红色染料 亚硝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作用,再与 -萘胺起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液进行比色。 三、实验装置: (1)、器材 GDYS-101M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2)、药品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各种相关试剂 (3)、样品 信息楼前池塘水 四、注意事项: (1)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从水样中除去。(2)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摇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五、实验步骤: 样品(ml)试剂(一)试剂(二)显色时间 (min) 氨氮10 0.2 1支10 蒸馏水(对 照) 10 0.2 1支— 亚硝酸盐10 0.2 1支20 蒸馏水(对照)10 0.2 1支—

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我对照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对照领导、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整改方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自己查找问题如下: 1、理论学习不主动,自觉性不高。 按照公司党委及作业区党总支的安排部署,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一系列相关内容,深深认识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了深刻的党性分析,并实事求是的制定了整改方案。通过这次活动,自身感觉各方面素质均有了显著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工作开展。但按照整改目标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坚定理想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使命感和危机感,没有真正让学习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日常工作。 2、工作被动落实多,主动超前少,创新意识不足。大多是执行领导交办事项,落实任务,工作中的新思路 和新举措不多,思路不宽,处理问题缺乏深层次考虑,缺乏立足钻研本职业务的精神,还不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和问题,还不善于总结和分析工作中有益的经验和措施,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得过且过,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具体的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自己没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还有一方面,缺乏创新精神。不太动脑筋去创新尝试,不够大胆。

3、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日常工作生活中,在保持和发挥先进性方面,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时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工作热情有所降低,精神状态不佳,安于现状,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利益面前,有时还不能做到为党分忧,开拓进取意识较差,事业心和责任感还需进一步加强。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自己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次党员“五带头”活动,使自己及时认识和找到了差距和不足,通过整改无疑对自己今后的思想、作风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1、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树立全局观念 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勤于实践,务实创新。在本职岗位上,一是要多做事。要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勤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只有通过多做事,不断的锻炼和进步,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成长起来的,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二是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紧紧围绕“打造百万特油再十年”来体现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到尽心尽职,不遗余力,主动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思、多学、多做,从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转变作风,积极工作。

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原因分析

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原因分析 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自觉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过程。虽然思想境界有明显提升,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为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整改问题 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认真梳理和排查,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宗旨观念有所淡化,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公仆意识。 2、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不够,对于纪律观念意识较淡薄,自己的思想行动与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在理论学习上不够自觉。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感受不深、要求不严。 4、在提升思想觉悟上随大流,缺乏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作上有重视领导布置多、重视实际任务少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把布置当执行,机械照搬照套上级、领导的精神和部署,结合单位实际不够。 2、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对常态化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知识透支,能力欠缺,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 3、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日常工作中常用的统战政策与理论较为熟悉,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但是准确性和系统性的把握还不足。 4、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工作上有时放不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5、对我院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思考不多,办法较少,有等靠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分忧。 6、批评与自我批评搞的不好,对其他同志不愿意提出反对意见,自己的缺点更不乐意其他人正面点出。 7、勤俭节约意识不强,对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费用控制不严,存在浪费现象。如日常办公中存在浪费纸张的问题。 8、有时犯自由主义。看到社会上的少数不良现象,不分场合乱发牢骚,放松了自我要求。 二、整改目标

环境检测实验报告

环境检测实验报告 号:班级编号:二○一一年二月《环境监测实验》成绩评定表类别实验内容(名称)应完成指标已完成指标完成学时成绩实验模块一三角湖水质监测必测DO、氨氮;至少选测一个指标实验模块二工业废水监测必测CO D、悬浮物;至少选测一个指标实验模块三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合作完成SO2,NOX和TSP的采样与测定,计算API,评价校园环境空气质量实验模块四生物或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 1、样品采集、制备与预处理 2、铅、铜、锌等金属离子的测定实验模块五环境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模块一三角湖水质监测同组者: 1、1碘量法测定溶解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溶解氧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溶解氧的采样技术。 3、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操作技术。 4、了解氧膜电极法测定溶解氧的方法原理。 二、实验原理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溶解氧能迅速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加浓硫酸溶解沉淀后,碘离子被氧化析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

粉为指示剂,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溶解氧的含量。反应如下: 三、实验仪器 1、250~300mL溶解氧瓶; 2、250mL碘量瓶或锥形瓶。 3、25mL酸式滴定管 4、1mL、2mL定量吸管 5、100mL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硫酸锰溶液 2、碱性碘化钾溶液 3、1+5硫酸溶液(标定硫代硫酸钠用) 4、0、5%淀粉溶液 5、硫代硫酸钠溶液 6、0、025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五、实验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在250mL的碘量瓶中加入100mL 水、1、0gKI、5、00mL 0、025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 5mL3mol/L硫酸,摇匀,加塞后置于暗处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浅黄色,然后加入1%淀粉溶液 1、0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用量。平行做3份。

科学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

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 第三学期由刘小兵老师和韩长明老师给我们上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课涉及到在教学中的真正应用、动手、工艺以及思想方等各个方面,作为跨专业的我眼界大开,收获很大。本文拟从实验方法背后的思所体现的思想之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正文 所谓实验,就是重现生活中发生的、需要用已有的或者发展后的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现象,由于任何自然界的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不可避免地会有干扰因素,不可能以纯粹的形态自然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力学现象也不例外。因此,人们要从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力学现象抽象出客观规律,必定要有相当复杂的提炼、简化、复现、抽象等实验和理论研究的过程[1]。并通过人为控制变量的办法忽略其次要因素,将现象加以放大。而这又是一种理解抽象科学原理,发展科学原理的再好不过的方式。然而我觉得不管实验得如何成功,如何精彩,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导,那些思想则通过合理巧妙,严谨而又科学的设计体现出来。作为科学实验之始祖的伽利略先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上课时,刘老师曾不止一次提到伽利略和他对落体运动及斜面问题的研究,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思想实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人,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了弄清楚运动的本质,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让一个球沿斜面滚下。这样:球的速度将增大。若是给一个球一个起始的推动力让他沿斜面向上滚,他会慢下来(然后停下来并回头往下滚)。假设斜面近于水平,如果你曾让一个球沿一个小坡度的斜面滚下来过,你就会知道,

它很容易慢下来并停止,即使他是向下滚得。伽利略认识到这种减速是由于斜面和球的表面不光滑造成的,今天我们称其为摩擦。而伽利略关键的一步是通过略去(至少是在他头脑中略去)摩擦的效应而使实验理想化[1],这种事伽利略的伟大之处。更为精彩的是他采取了有特色的令人赞赏的一步:他考虑小坡度平面的极限情形,即理想的水平面,此时小球不会加速也不会减速,这种合理外推的思想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2]。伽利略留给我们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归纳起来,这些方法包括: 设计实验,以检验特定的假设。虽然细心观察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最先通过用受控实验来检验特定的假设,从而改变了这一做法。 对现实世界进行理想化,以消除(至少在人的头脑中)任何可能掩盖主要效应的次要效应。 限制探究 范围每次只考察一个问题。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不同,他更细致的观察水平运动是怎样进行的,她发现没有摩擦力的条件下,物体不会慢下来。 一个好的实验固然精彩,而更可贵的是如何想出来的,能够结合知识进行创作,而这正是韩长明教授的长处,当然有了想法,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需要过硬的基本功,这门课的最后几节是韩老师给我们上的,他从科学实验的创作及其所需的基本功等角度做了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很大程度上给同学们补了一下基本功,这样就可以确保同学们有想法便可以去实施,为接下来的实验设计做了很好的铺垫。 定量方法 伽利略尽最大努力进行测量。他懂得,能做出定量预测的理论更

第5章 统计假设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实验报告——第5章统计假设检验 姓名杨秀娟班级人力10001学号 【实验1】 某外企对员工英语水平进行调查,开发部门总结该部门员工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标准考核,一般平均分为75分。现从开发部门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80,81,72,60,78,65,56,79,77,87,76 ^ 请问该开发部门的英语水平是否真的很高(即高于75分,且差异显著) 【解】 (1)数据和变量说明 本题所用数据是:外企英语六级考试成绩样本 该文件为11个样本,1个变量,如变量视图 (2)操作方法 (3)结果报告

, 上图为单样本t检验表,第一行注明了用于比较的已知的总体均数为75,下面从左到右依次为t值(t)、自由度(df)、P值(Sig)、两均数的差值、差值的95%可信区间。 由上表可知,t= , P=, P>,接受Ho,与平均成绩75相等,无显著差异,因此,该开发部门的英语水平不是真的很高。 【实验2】 以下是对某产品促销团队进行培训前后的销售业绩数据,试分析该培训是否产生了显著效果。 表5-20 培训前后销售业绩数据 56789 序号123' 4 7488827185 培训前677074~ 97 7687867895 培训后786778{ 98 【解】 (1)数据和变量说明 本文件有2个变量,9个数据 (2)操作方法 *

(3)结果报告 由上表可知,P=, P<,不接受无效假设,有显著差异,所以该培训产生了显著效果。 【实验3】 饲养队制定了两种喂养方案喂猪,希望通过试验了解一下不同喂养方案的喂养效果。

方案一:用一只猪喂不同的饲料所测得的体内钙留存量数据如下: 表 5-21 方案一喂养数据 序号! 1 23456789 饲料1" 饲料2/ 方案二:甲队有11只猪喂饲料1,乙队有9只猪喂饲料2,所得的钙留存量数据如下: ; 表5-22方案二喂养数据 序号12345678· 9 1011甲队饲料1; 乙队饲料2\ 请选用恰当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案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饲料是否使小猪体内钙留存量有显著不同。 【解】 方案一 (1)《 (2)数据和变量说明 答:9个数据,2个变量 (3)操作方法

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具体表现 (一)理想信念方面 1、部分同志理想信念缺失,对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对集聚区未来发展表示担忧,感到迷茫。 2、班子学习的整体意识还不够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缺乏深度。各层次干部学习时间、内容不均衡,特别是普通干部学习机会少。 3、群众意识淡薄,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够。下基层走访调研蜻蜓点水,不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4、组织纪律松弛,组织生活没有正常开展,对普通党员关心帮助不够,谈心谈话较少。 5、班子成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在一些场合相互表扬的多,相互指出问题的少。 6、一些重大事项未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些议题班子会议未讨论充分即通过,开展民主集中制不够。 (二)敢于担当方面 1、担当和责任意识不够。市政府投资30亿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并列为市省重点工程和省领导联系工程,目前市场非常不景气,市场如何繁荣问题需要进一步承担。 2、克难攻坚勇气不够。虽然集聚区管委会在3年之后完

成了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但和正处级机构和省级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职责相比,完成的工作还太少。之前市政府授权集聚区12.8平方公里的开发范围,实际只完成了1平方公里,总体进度太慢。 3、创新意识、进取精神不够强。集聚区管委会贯彻执行义乌市、省集聚区办的工作部署。工作只会埋头苦干、主动配合,但有时在统筹全局、协调发展、整体提升方面还不够好。 4、没有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理念,未建立健全全员招商体制机制。 5、对项目拆迁担责太轻。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在园区开发中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目前存在将拆迁问题押给镇街,对老百姓的呼声听的不够,下镇街不够,对镇街征迁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不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重实践轻理论,党性锻炼不够。心中想的是党的事业为先,人民利益至上,信奉的是马列主义,但落实在行动上却不自觉变成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理念和实践产生脱节,使理想信念出现抽象化现象。 (二)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分注重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没有考虑群众在想什么,群众需要什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得不够。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 作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山西大同大学 题目:理想试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院系:物电学院 专业:物理学 班级:12级物理三班 学号:120702011315 姓名:李青林 指导老师:李萍 完成日期: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李青林 摘要:“理想试验”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关键词:

1.引言:物理学中常常为了验证一个理论或便于研究,除了建立 “理想模型”,还常常应用“理想试验”。物理实验的构成要素也同其它自然科学实验一样,是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组成。物理实验的过程,就是实验者通过自己有目的活动,借助实验手段,观察和研究实验对象,演绎客观变化的过程。理想试验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对新理论的建立,对已有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物理实验论文就是表述这一过程及这一过程的结论。理想实验是人们在以认识的自然规律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思维中,把客观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加以理想化和纯化,抽象或塑造出来的理想化过程的“实验”。它属于思想上的实验,不是实际的、真的实验。 理想实验完全克服了实际实验的局限性,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水平。用理想实验研究物理学中的问题,在原有物理科学技术和发展水平。用理想实验研究物理学中的问题,在原有物理科学实验事实基础上,以物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的物理条件和对象加以理想化,完全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干扰,使研究对象的主要特性及其运动规律充分暴露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发现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物理学发展中,理想实验不论对经典物理学的建立,还是对现代物理学的建立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理想试验的概念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

管理统计学-假设检验的SPSS实现-实验报告

假设检验的SPSS实现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单样本 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 spss实现方法。 2. 掌握两样本 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 spss实现方法。 3. 熟悉配对样本 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 spss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提要 1. 从一批木头里抽取 5根,测得直径如下(单位: cm),是否能认为这批木头的平均直径是1 2.3cm 12.3 12.8 12.4 12.1 12.7 2. 比较两批电子器材的电阻,随机抽取的样本测量电阻如题表2所示,试比较两批电子器 材的电阻是否相同(需考虑方差齐性的问题) 3. 配对 t检验的实质就是对差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要求按此思路对例课本 13.4进行重新分析,比较其结果和配对 t检验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4.一家汽车厂设计出 3种型号的手刹,现欲比较它们与传统手刹的寿命。分别在传统手刹,型号I、II、和型号 III中随机选取了 5只样品,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测量其使用寿命(单位:月),结果如下: 传统手刹:21.213.417.015.212.0 型号 I :21.412.015.018.924.5 型号 II :15.219.114.216.524.5 型号 III :38.735.839.332.229.6 ( 1)各种型号间寿命有无差别 ? (2)厂家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阶段,便关心型号III 与传统手刹寿命的比较结果。此时应 当考虑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如何使用 SPSS实现? 三、实验步骤 为完成实验提要 1. 可进行如下步骤 1. 在变量视图中新建一个数据,在数据视图中录入数据,在分析中选择比较均值,单样本t 检验,将直径添加到检验变量,点击确定。

液质联用分析实验报告

液质联用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的原理、基本构造。 2.学会运用液质联用仪检测样品,会选择合适的质谱电离源检测样品,会运用色谱对混合物中的目标物分离和定量。 3.了解、熟悉质谱基本操作技术及质谱检测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原理。 二、实验原理 色谱分析是运用物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效果的一种分离技术,主要目的是对混合物中目标产物进行分离和定量的一种分析技术。质谱是通过测定样品的质荷比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液-质谱联用(LC-MS)技术可实现样品的分离和定量分析,达到快速灵敏的效果。 (1)液质联用系统的常见部件 HPLC(色谱分离)→接口(样品引入)→离子源(离子化)→分析器→检测器(离子检测)→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及控制)→色谱图; 质谱仪器构成:包括真空系统、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及检测器。 三、仪器与试剂 Waters ZQ液质联用仪(LC/MS)

甲醇溶液、苯甲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四、实验容 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苯甲酸和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的质荷比,熟悉仪器的操作流程,并能从所得的质谱图中指认出相应物质对应的质荷比,能对谱图做定性的描述。 五、实验步骤 1.打开仪器开关和计算机电源。 2.待仪器运转正常,打开测试软件,先用甲醇清洗柱子(在Load状态下进样,分析时在Inject状态下); 3.选择分析模式(正、负离子模式),输入分析的样品名; 4.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CTAB(正离子模式) CTAB:正离子模式时在284 CTAB。 m处有强的信号峰,为+ z /=

假设检验

75 假设检验 Ⅰ.学习目的 假设检验包括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是一种最能体现统计推断思想和特点的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理解该检验的规则及犯两类错误的性质;2.熟练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成数及总体方差指标的各种检验方法,包括:z 检验、t 检验和p 值检验;3.掌握2 检验、符号检验、秩和检验及游程检验四种基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 事先所做的假设,是假设检验中关键的一项工作。它包括原假设和备选假设两部分。原假设是建立在假定原来总体参数没有发生变化的基础之上的。备选假设是原假设的对立,是在否认原假设之后所要接受的,通常这是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一个判断。 二、假设检验的规则与两类错误 1、假设检验的规则 假设检验的步骤: (1)首先根据实际应用问题确定合适的原假设0H 和备选假设1H ; (2)确定检验统计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确定该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3)给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结合备选假设的定义,由检验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情况求出相应的临界值,该临界值为原假设的接受域与拒绝域的分界值; (4)从样本资料计算检验的样本统计量,并将其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接受或拒绝原假设。 从检验程序我们可以看出,统计量的取值范围可以分为接受域和拒绝域两个区域。拒绝域正是统计量取值的小概率区域。按照我们将这个拒绝域安排在所检验统计量的抽样分布的某一侧还是两端,可以将检验分为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双侧检验中,又可以根据拒绝域,是在左侧还是在右侧而分为左侧检验和右侧检验。对于这些双侧、左、右单侧检验,我们要结合备选假设来考虑。 在检验规则中,我们经常碰到两种重要的检验方法:z检验与t检验。 p值检验的原理:给出原假设后,在假定原假设正确的情况下,参照备选假设,可以计算出检验统计量超过或者小于(还要依照分布的不同、单侧检验、双侧检验的差异而定)由样本所计算的检验统计量的数值的概率,这便是p值;而后将此概率值跟事先给出的显著性水平值α进行比较。如果该值小于α,否定原假设,取对应的备选假设。如果该值大于α,我们不就能否定原假设。 2、两类错误 H实际为真,但我们却依据样本信息,做出拒绝的错误结论当原假设 时,称为“弃真”错误;当原假设实际为假,而我们却错误接受时,称为“纳伪”错误。通常记显著性水平α为犯“弃真”错误的可能性大小,β为犯“纳伪”错误的可能性大小。由于两类错误是一对矛盾,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减少犯“弃真”错误的可能性大小(α),势必增大犯“纳伪”错误的可能性大小(β),也就是说,β的大小和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成相反方向变化。 三、检验功效 -可以用来表明所做假设检验工作好坏的一个指标,我们称之为检1β 76

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党员干部确立远大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结合起来。远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这个总过程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了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助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

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一)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 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积极,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认识渺茫论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要把执行党的现阶段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统一起来的道理,误认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需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表现在行为上不能严格按照共产党员条件要求自己,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原则立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 (二)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 多数党员干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强。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市场经济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