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作业2答案解析

逻辑作业2答案解析
逻辑作业2答案解析

逻辑专项训练(1)

1. 一项对婚姻关系的调查表明,在一对配偶中,如果一方的作息时间和另一方有严重冲突,两个人发生争执的比例比作息时间相合的夫妇中要高。看来,这种不和谐的作息时间会破坏一个婚姻。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效地削弱上述观点?

A.那些作息时间比较一致的夫妇,偶尔也会发生一些争执,这些争执也会导致婚姻的破裂。

B.一个人的作息时间是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C.那些作息时间不一致的夫妇在工作中很少与同事发生争执。

D.人们发现那些不幸婚姻中的夫妇经常采取与对方不同的作息时间来表示其敌意。

E.最近一项调查表明,人们的作息时间是很容易被控制和更改的。

解析:题干说不同作息导致不和谐,D说的是不和谐导致作息时间差异。二者是因果倒置。所以D为真便可削弱题干说法。

2. 有许多公司现在免费向员工提供健身课程,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减轻压力,甚至学习怎样戒烟。这些课程提高了员工的生产力,降低了他们的缺勤,并且可以使公司减少了保险支出,因此,这一课程既对公司有益,又对员工有益。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有效地支持上述结论?

A.健身课程是许多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很普及的服务。

B.研究表明,在压力管理下的练习对很多人都没有效果。

C.常规性的锻炼能够减少人们患心脏病的可能,并使他们精力充沛。

D.过快地适应高负荷的健身课程,容易造成伤病。

E.公司需要专门雇佣一些员工来指导各种锻炼课程。

解析:正确答案为C

提干强调了健身运动对于身体和健康的好处,C项则说明了锻炼对于减少患病的可能,增强了题干的主要观点,其他选项未表达这个观点,不能起到加强结论的作用

3. 在一项有关颜色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研究中,原来有100名员工在一间颜色单调的车间中工作,其中50人现在搬到了颜色明亮、丰富的车间中工作,其余50人仍留在原车间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新车间和旧车间的劳动生产率都有所提高。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能够解释上述现象?

A.搬到颜色明亮的车间人员完成的工作与留在旧车间的人员完成的工作类似。

B.颜色单调的旧车间只适合容纳65名员工工作。

C.颜色明亮的新车间的50名工人在年龄和工作水平上与留在旧车间的员工的基本相同。

D.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搬到新车间去。

E.很多搬到新车间的工人表示他们宁愿留在旧车间。

解析:A.搬到颜色明亮的车间工作者完成的工作与留在旧车间的工作者完成的工作类似。(这是前提条件)

B.颜色单调的旧车间只适合容纳65名员工工作。

C.颜色明亮的车间的50名工人在年龄和工作水平上与留在旧车间的员工的基本相

同。(同a)

D.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搬到车间去。(这样旧车间效率应该低)

E.很多搬到车间的工人表示他们宁愿留在旧车间。(这样车间效率不如旧车间)

4. 某公司财务处失窃,职员小丁涉嫌被讯问,保安人员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以后还敢不敢再偷?”

上述提问方式,与以下哪项最为类似?

A.小凡考试粗心,数学只得了90分,爸爸斥问他:“你以后还敢不敢粗心啦?”

B.老郑耗尽积蓄去某地游玩,结果大失所望,邻居老陈幸灾乐祸,问老郑:“你以后还去玩吗?”

C.小胡酒后驾车,结果翻车住院,还被罚了款。小胡的女友又气又急,责问他:“你以后还敢酒后开车吗?”

D.某酒吧因提供色情服务被公安局查封,停业整顿半年后才复业。执法人员问酒吧经理:“你们酒吧以后还敢不敢再犯了?”

E.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质问一位死不认罪的老干部:“你以后还敢不敢再走资本主义道路了?”

解析:选项E正确

题干是说明原因对结果的影响,失窃和偷指明了原因和结果。从提问方式的结构格式首先排除B和C项,剩下A和C和E项,题干中保安人员的提问方式是针对导致的结果进行发问,而A项和C项是针对原因进行提问,因此不正确。

5. 如果甲和乙都没有考试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及格了。

上述前提再增加以下哪项,就可以推出“甲考试及格了”?

A.丙及格了。

B.丙没有及格。

C.乙没有及格。

D.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E.乙和丙都及格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这是一道经典题目。考察你对逆否命题的准确掌握。要推出“甲及格”,我们必须依赖题干的逆否命题:如果丙不及格,那么甲和乙就不是都没有及格。这里面有个容易错的地方,就是“甲和乙都没有考试及格”的否定是什么?不是“甲和乙考试都及格”!这样的话,你就会错误地选择选项B作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甲和乙都没有考试及格”的否定是“甲和乙不是都没有及格”,即“甲和乙至多有一个不及格”(这时候我们就知道要是乙把这个不及格占了,甲就肯定及格了),或者,为了表示的更清楚,可以写成“甲及格且乙不及格,或者甲及格且乙及格,或者甲不及格且乙及格”这三种情况。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题干的基础上,要推出“甲及格”,必须有两个条件:丙不及格,乙也不及格。

6. 现在是投资宴席行业的好时机。《婚礼》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杂志的读者中有70%在婚礼中设宴。对于宴席行业的调查表明,现有的宴席公司只能为每年55%的进行婚礼的新人提供服务。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可以揭示上文的错误?

A.宴席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B.宴席业在全国并不均匀分布。

C.设宴的婚礼数目在过去的五年中每年都有所增长。

D.《婚礼》杂志的读者比绝大多数人都更希望在婚礼中设宴。

E.《婚礼》杂志中既有介绍宴席公司办设宴婚礼的文章,又有怎样自己为婚宴准备食物的文章。

解析:选项D正确。

题干中强调杂志的读者有70%在婚礼中设宴,而宴席公司为55%的婚礼提供服务,从这段结论中并不能说明这55%的人全是杂志的读者。因此,D项揭示了这一错误。

7.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会降低上题中有关投资建议的有用性?

A.每个婚宴的平均参加人数是50~100人。

B.大约有1/4的婚礼不设婚宴。

C.几乎所有的婚礼及婚宴都是由新婚夫妇来付款的。

D.只有一半的婚礼中包括正式的宴席。

E.希望设婚宴的夫妇中只有一半真正这样做了。

8. 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针政策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改革开放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

以下哪种推理方式与上面的这段叙述最为相似?

A.一切行动听指挥是一支队伍能够战无不胜的纪律保证。所以,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发展壮大,也必须从大局出发,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B.经过对最近六个月销出的“命之星”健身器的质量跟踪调查,发现没有一台因质量问题而退货或返修,所以说,这批健身器的质量是合格的。

C.如果某种产品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就会出现滞销现象,“大富翁”领带的供应量目前超过了市场需求,因此,就一定会出现滞销现象。

D.凡超越代理人权限所签合同是无效的,这份房地产建设合同是超越代理权限所签合同,所以是无效的。

E.我们对一部分实行产权明晰化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通过产权明晰都提高了经济效益,没有发现反例,因此我们认为,凡是实行产权明晰化的企业都能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正确答案是D

题干的结构是:“A是B,C是A,所以C是B”,前件和后件均为肯定

那么,答案D符合

9. 甲、乙、丙三人有如下一段对话。

甲: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剧变极大地减少了以前丰富的食物来源。

乙:不对,恐龙的灭绝是由于出现了新的动物家族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繁殖迅速,动作敏捷,生存力极强,成为与恐龙争夺食物的致命对手。

丙:研究表明曾经发生过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烟云遮日达数月乃至数年,大量的作为恐龙食物的植物相继枯亡。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表述了三人的不同意见?

A.三人都同意饥饿是引起恐龙灭绝的原因,但对引起食物短缺的原因有不同意见。

B.三人都同意气候的改变引起了恐龙食物的短缺,但并不一致认为这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C.甲和丙同意巨大的气候变化引起了恐龙的灭绝,但对气候剧变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

D.乙和丙同意饥饿引起了恐龙的灭绝,并且同意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植物总量减少引起的。

E.甲和丙同意饥饿引起恐龙的灭绝,但不同意丙关于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气候变化而减少恐龙食物来源的看法。

解析:正确答案A

甲的话表明气候变化引起食物短缺,造成恐龙灭绝

乙的话表明生物圈出现了新的最高级生物,扑食能力超过恐龙,导致恐龙灭绝

丙的话表明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可食性植物枯萎,恐龙因无处觅食而灭绝。

三人的话都说明了缺少食物引起恐龙饥饿,但是食物短缺的原因却各自持不同的意见,因此A选项正确。

10. 目前,临海市主要干道上自行车道的标准宽度为单侧3米。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很多骑自行车的人们经常在机动车道上抢道骑行。在对自行车违章执法还比较困难的现阶段,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交通,助长了人们对交通法规的漠视。有人向市政府提出,应当将自行车道拓宽为3.5米,这样,给骑自行车的人一个更宽松的车道而能够消除自行车抢道的违章现象。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点?

A.拓宽自行车道的费用太高,此项建议的可行性太差。

B.自行车道宽了,机动车走起来不方便,许多乘坐公共交通的人会很有意见。

C.拓宽自行车道的办法对于机动车的违章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D.当自行车道拓宽到3.5米以后,人们仍会在机动车道上抢道违章。

E.自行车道拓宽,自行车速加快,自行车撞车增多,违章事件会更多。

解析:正确答案D

要想削弱题干中的观点,只能举一个反例或不相关性的例子来推翻,题干的结论是将自行车车道拓宽可以减少违章现象,强调了车道对于违章发生的重要性。而D项指出尽管车道拓宽,人们还会在机动车道继续违章,因此拓宽自行车道不是减少违章的主要因素,恰恰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11.禁止在大众媒介上做香烟广告并未减少吸烟人数,他们知道去哪里弄到烟,不须广告给他们提供信息。

下述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

A.看到或听到某产品广告往往会提高人们对该产品的需求欲望。

B.禁止在大众媒介上做香烟广告会使零售点香烟广告增加

C.在大众媒介上做广告已成为香烟厂家的一项巨大开支

D.反对香烟的人从发现香烟危害之日起就开始在大众媒介上宣传。

E.青年人比老年人更不易受大众媒介上的广告影响。

解析:正确答案A

题干说明香烟广告对吸烟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要强反驳和这一观点,就要说明广告对于人们购买产品的影响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

12.小张认为:打猎不仅无害于野生世界,反而能对其起一定的控制功能。这一控制功能能使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免受饥饿和疾病,其结果是产生一个更健康的动物群体。

小张的结论如果成立,必须基于以下哪一个前提?

A.一种动物的数量过多,对其中强或弱的动物均有生存威胁。

B.许多人除非自卫不会杀死动物。

C.对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打猎是他们食物来源的主要途径。

D.当其他食物缺乏时,动物会偷吃庄稼。

E.猎手捕捉到的大多是弱小的动物。

解析:正确答案是A

题干说:打猎对于野生世界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减少疾病,有助于产生更健康的动物群。强调了打猎的作用,缺乏了一个前提是,打猎应该是对数量过多的动物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

13.作为国家足球队的营养师,我对于巧克力的突然短缺深感忧虑,我只好用白砂糖来代替它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尽管每斤白砂糖要比巧克力便宜,我估计如果继续用白砂糖来代替巧克力提供同样的热卡,国家足球队用于热卡营养的费用将会提高。

说这番话的人做了以下哪项假设?

A.每斤巧克力要比白砂糖贵。

B.以每单位重量能提供的热能来计算,每斤白砂糖要比巧克力提供的少。

C.生产巧克力要比生产白砂糖成本高。

D.运动员伙食水平将下降。

E.生产巧克力的厂家将比生产白砂糖的厂家更赚钱。

14.凡金属都是导电的,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的。

试分析下述推理的结构哪个与上述推理结构相同?

A.凡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进化论是真理,所以进化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B.凡恒星是自身发光的,金星不是恒星,所以金星自身不发光。

C.凡公民必须遵守法律,我们是同一地区的公民,所以我们必须遵守同一地区的法律。

D.所有的坏人都攻击我,你攻击我,但我并不认为你是坏人。

E.凡鲸一定用肺呼吸,海豹可能不是鲸,但海豹可能用肺呼吸。

解析:题干:“凡A是B,C是A,所以C是B”前件和后件均为肯定

与题干结构相符的只有A项

15.甲和乙任何一人都比丙、丁高。

如果上述为真,再加上下述哪项,则可作出“戊比丁高”的结论?

A.戊比甲矮。

B.乙比甲高。

C.乙比甲矮。

D.戊比丙高。

E.戊比乙高。

16. 在某纺织企业的一次干部会议上,关于是否让一部分职工先下岗的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方认为:让一部分职工下岗可以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认为:企业职工下岗后,企业要承担政府部分分配的下岗职工保险费。结果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解决问题。

下面哪项最有力地反驳了反对职工下岗者的意见?

A.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很困难的。

B.很多没有下岗的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弱。

C.下岗职工中很少有为了领取下岗补贴而选择下岗的。

D.政府征收下岗职工的保险费对所有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

E.用于交纳保险的费用在短期内比给下岗职工的工资高。

解析:D是正确的,意思是不管企业有无下岗职工,政府都要收这个钱,反驳了反对职工下岗者的意见

E.用于交纳保险的费用在短期内比给下岗职工的工资高。E项是支持了反对下岗者的意见

17. 总统之所以任命乔治为副总统,保守党人之所以对这项任命感到高兴,是因为他们确信,这项任命如果能被上议院通过的话,最高法院中的政治平衡至少在数年内会持续出现有利于右翼势力的倾斜。乔治之所以遭到自由党人的激烈反对是因为他们确信,保守党人是右翼势力。

从上述的议论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乔治是保守党人。

B.如果保守党人不支持对乔治的提名,自由党人将不反对乔治。

C.目前在最高法院中左翼势力占有利地位。

D.如果自由党人不反对乔治,保守党人将不支持对乔治的提名。

E.自由党人确信乔治将作出有利于保守党人的决策。

解析:正确答案是E

“总统之所以任命乔治为副总统,保守党人之所以对这项任命感到高兴”这句话说明乔治不是保守党人,“最高法院中的政治平衡至少在数年内会持续出现有利于右翼势力的倾斜”右翼势力是支持保守党的,“乔治之所以遭到自由党人的激烈反对是因为他们确信,保守党人是右翼势力。”说明了自由党人反对乔治的原因是因为乔治会支持保守党人,因此,根据分析,E项为正确选项。

18. 计算机程序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唯一受专利权和版权保护的产品。专利权保护的是一种发明的创意,而版权保护的是这种创意的表述,但是为了获得两方面的保护,这种创意和它的表述必须得到严格的划分。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如下哪项结论?

A.计算机程序的创意和它的表述可以区分开来。

B.任何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者都是这一个程序创意的发明者。

C.受版权保护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对某种受专利权保护的创意的表述。

D.很少有发明家既是专利权的所有者,又是版权的所有者。

E.一个获得了专利权的计算机程序,很容易就可获得版权。

解析:正确答案是A

题干表明计算机的程序既有专利权又有版权,两方面都要得到保护,保护的前提是区分,因此可以推出创意的专利权和表述的版权是可以区分的。

19. 甲:政府在卡瑟纳省通过鼓励创造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因为在该计划实施一年以后失业率仍没有变化。

乙:但是在计划开始前的三年中,卡瑟纳的失业率是上升的,因此该计划是有帮助的。

下列哪一个,假如正确,最强地反对乙对甲论述的反对?

A.政府由一些专门研究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家提供建议。

B.卡瑟纳省的失业率在历史上比整个国家总体失业率高。

C.当前的政府以很大优势当选的原因是许下了为卡瑟纳省减少失业率的诺言。

D.在政府计划开始的时间里,大量卡瑟纳的居民离开该省去其他地方寻找工作。

E.卡瑟纳省的失业率在现任政府当政以前一直相对稳定。

解析:正确答案是D

乙对甲的反对原因是乙认为该计划对于失业率是有帮助的,不是没有影响的。D项说明了当地的居民在计划实施初已经离开本省去往其他地方选择就业机会,因此该计划并未对失业有任何影响,削弱了乙对甲陈述的反对。

20. 某先生每天早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如下,醒来后立即在煤气灶上烧水(10分钟即开),打开煤气灶后就开始穿衣服(5分钟即完),然后出门去取牛奶(来回共5分钟),回来后就烧牛奶(10分钟即开),同时开始洗漱(5分钟即毕),最后是喝奶(5分钟喝完)。又知道,他家中只有一个灶头(热源),他又必须在7点45分离开家,否则将迟到。

如果我们忽略像打开煤气灶等其他占用时间极少的工作,你同意下列哪种观点?

A.该先生上班前有抽一支香烟(5分钟抽完)的习惯,如果他7点15分醒来并起床,他就没有时间抽香烟了。

B.如果前一天已经取来牛奶,则该先生就可以晚起来5发钟,上班仍不会迟到。

C.如果前一天已经烧好水,则该先生就可以晚起来10分钟,上班仍不会迟到。

D.如果前一天既烧好水,又取来了牛奶,则该先生就可以晚起来15分钟,上班仍不会迟到。

E.只要他每天7点15分起来,他不但有时间抽香烟(5分钟抽完),而且上班也不会迟到。

解析:正确答案是E

“醒来后立即在煤气灶上烧水(10分钟即开),打开煤气灶后就开始穿衣服(5分钟即完),然后出门去取牛奶(来回共5分钟)”这表明从醒来烧水、穿衣服和取牛奶一共只花费了10分钟。“回来后就烧牛奶(10分钟即开),同时开始洗漱(5分钟即毕),最后是喝奶(5分钟喝完)又知道,他家中只有一个灶头(热源)”因为只有一个热源,烧牛奶到喝牛奶需要花费15分钟时间,那么该先生一共花费了25分钟的时间,他要想在7点45分钟离开家门,他至少要在7点20分起床,因此E选项真确

21.张三:“你认为《笑傲江湖》拍得好吗?”

李四:“我认为不算好。”

张三:“那就是说,你认为坏了?”

李四:“不,我并没有说坏。”

张三:“说不好就是坏!”

由上面的对话,我们推不出的结论是:

A.张三对李四的两次回答,没有把握其真谛。

B.张三的问话用意要求李四作出一个肯定的、明确的答案。

C.张三对事物的评判一般是采取好与坏两个判定。

D.李四的前后回答自相矛盾。

E.在李四看来,《笑傲江湖》拍得一般。

解析:正确答案是D

先看李四的回答李四:“我认为不算好。”不算好就说明是一半或者是差,李四:“不,我并没有说坏。”不是坏,那就是一般或者好。因此,可以看出李四的话前后矛盾。

22. 尽管菠菜有丰富的钙,但它同时也含有大量的草酸,一种极大地阻碍体内钙的吸收

的物质。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获得足够的钙的话,应选择食用其他含钙的食物。

下列哪一个,假如正确,最反对上面的论述:

A.大米,不含钙,能够中和草酸对钙的吸收作用。

B.牛奶类食品含有比菠菜更多的钙,经常被通常吃菠菜的人食用。

C.菠菜中的钙和草酸在菠菜被烹饪时不被毁坏。

D.许多含有丰富钙的菠菜以外的绿叶蔬菜同时含有高浓度的草酸。

E.草酸对体内除钙以外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只有很少的影响。

解析:正确答案是A

题干说明菠菜中的草酸会阻碍人体对菠菜钙的的吸收,选用其他食物。A项说明大米会中和这种吸收作用,但大米本身不含钙质。

23. 许多人在为家中的计算机获取软件时,通过非法拷贝而不是购买的方式。然而,因为过去5年中人们所购买的用于家用计算机的软件平均数目已经急剧增加,因此,总体而言,拥有家用计算机的人们比以前越来越少地进行非法拷贝。

下列哪一个,假如正确,最支持上面的论述?

A.家用计算机的使用数目在过去5年显著增加了。

B.5年前,大约一半用于家用计算机的软件是非法拷贝而不是购买的。

C.大多数拥有家用计算机的人们使用他们的计算机越频繁,他们拥有计算机的时间越长。

D.很少有倾向于非法拷贝计算机软件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熟人拥有这些软件而不能拷贝它们。

E.总体而言,今天有家用计算机的人与5年前的人拥有相同数目的软件。

解析:正确答案是E

题干强调了拥有计算机的人名的数量增加会减少对非法软件的拷贝。要支持上述论述,就要说明计算机自带软件也因该相应增加才可能减少对非法软件的拷贝

24. 波勒司是经常毁坏美国谷物庄稼的昆虫。在其他大陆,波勒司所造成的对庄稼的毁坏可以被某种蜂控制,因为这种蜂除了吃波勒司外不吃别的,引进这种昆虫到北美洲将使波勒司对庄稼的损害被控制,并且不危及北美的其他昆虫种类。

下列哪一个是上面论述所基于的假设?

A.谷物是居住在北美以外大陆的波勒司的主要食物。

B.这种蜂能够在北美洲长期存活来吃掉大量数目的波勒司。

C.在北美没有蜂与吃波勒司的蜂相近。

D.在北美以外的大陆,这种蜂比其他昆虫控制方法控制波勒司更有效。

E.北美大陆以外的谷物庄稼不被任何波勒司以外的昆虫毁坏。

解析:正确答案是B

题干的结论是:引进的这种蜂只吃波勒司,对其他昆虫没有危机。那么前提是,这种蜂是否适宜美洲的环境并能存活呢。因此,这是前提条件。

25. 在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评比中,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有人说只要比较他们的赢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就可以了,不必比较他们的每股收益。

如果这样来比较一个企业的经营能力,那么下面的哪个前提是需要假设的

A.因为净资产收益率更重要,如果一个企业有很高的收益率,那么用不了多久,他们的每股收益就会提高上来。

B.企业的发展能力很重要,传统产业正面临挑战。

C.每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都差不多。

D.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即使暂时每股收益不少又有什么用呢?

E.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趋好,企业的总体赢利能力增强了。

解析:A像是迷惑项,它确实也可以是假设但是没有C准确。因为它是需要一段时间使每股收益提高,在这之间也应该算作比较企业经营能力的一个周期把。而C给出的答案是直接就可以得出结论的

法律逻辑学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P或者q”的逻辑常项是或者,变项是 p,q 。 2、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部分组成,?逻辑形式性质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 3、(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哲学范畴)的外延最广,不能再进行概括。 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在属种概念之间两特征存在着(反变)关系。这个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 5、实质定义主要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方法。 6、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按质不同,分为(肯定)和(否定);按照量的不同,?可分为(全称)、(特称)和(单称)。性质判断的六种形式可用符号分别表示为(SAP)、(SEP)、(SIP)、(SOP)、(SaP)、(SeP)。 7、根据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A与E之间,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I取值为假时,?O必(真)?;?O取值为真时,?I(可真可假)。差等关系之间,上位判断(真),则下位判断必真;下位判断假,则上位判断(假)。 8、运用性质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SAP可换位为(PIS)?,?SEP应换质为(SA),对SOP先换质,再换位应得(IS)。 二、单项选择题 1、诉讼法是从司法程序方面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这段文字对“诉讼法”的概念是如何说明的?( 2 )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③仅从外延方面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公民”这个概念属于…………………………( 3 ) ①单独概念②负概念③集合概念④非集合概念 3、“工业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 3 ) ①全同关系②真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④反对关系4、“宪法是国家的法律”。此定义的错误在于………………………………( 1 ) ①定义过宽②定义过窄③循环定义④同语反复

逻辑学例题题目及答案

2014冬逻辑学作业( 一 ) (请注意:这是例题,只可参考巩固逻辑知识。-----袁乐) 分校专业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p并且q”中,逻辑变项是( p,q ),逻辑常项是( 并且 )。 2.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 常项 )和逻辑( 变项 )两个部分组成的。 3.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4.在“人是从猿演变来的的”中,“人”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是( 集合 )概念。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的角度看,是( 普遍 )概念, 5.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 )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 外延 )的逻辑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 B )1.“如果p那么q”与“只有p才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 )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语句的“群众”属于( ) A. 负概念 B. 空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 C )3.“共青团员”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工人 B. 劳动者 C.青年 D.共产党员 ( C )4.“连队”和“战士”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A.全同关系 B. 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D. 属种关系 ( D )5“所有的金属是导电体”这一判断中主项“金属”和谓项“导电体”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关系。 A.全同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D )6.“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共青团员 B. 北京大学的学生 C.女大学生 D.学生( D )7.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 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 C. 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D.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推理( D )8.“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判断 B. 语言 C.推理 D.思维形式 ( D )9.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 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 B.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 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 D.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 ( D )10.“郭沫若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中”郭沫若”是( ) A.普遍概念 B.可以进行限制 C.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关系 D.可以进行概括 三、多项选择题(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答案,每题4分,共20分) ( A、D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是( ) A.“出口商品”和“自行车” B. “青年”和“共青团员” C. “超过18岁的人”和“不超过50岁的人”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供参考)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者 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客 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10=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9的2χ变量大于等于5.125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9,125.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823278349.0>>=p ,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逻辑学作业

观《钱是万源是/不是万恶之源》有感 逻辑班学号:26 10电商3 梅妙欣 10251103337 谈起这个辩论赛,我不得不说一句:我跟它很有缘!在种种的机缘巧合之下,我已经看了这个比赛将近6次了。还记得,第一次观看它的时候,我还是个初中,当时的我就已经被辩手们的玩弄文字的风采与魅力深深折服了。到现在,他们铿锵激昂的语音语调,气定神闲的手语姿势,古今中外的论据论证,准确生动的文字陈述,谨慎严密的逻辑思维,还是令我深感震撼。尤其是马大的四辩选手,其逻辑严明、用词犀利的总结陈词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关于钱是不是万恶之源这个话题,争论的声音从来就不曾间断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下面是我看完这场比赛后,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个人看法。 如果站在反方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会从两个“钱”和“恶”两个点切入来说明钱不是万恶之源。 第一,钱只是一般等价物,是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说钱的出现源自于人类。如果万恶来自于钱,而钱又来自于人类,那么用很简单的逻辑推出的应该:人类才是万恶之源啊! 第二,所谓的恶也只人在意识的驱使下的行为。在伦理学中,它的评判标准是道德。换言之,与道德不符合的行为就是恶,可是道德标准的制定还是人,我们还是未能跳出人的意识范畴去客观地看待:什么才是恶。既然恶是带有人的主观色彩的,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不是意味,它会随时发生变化呢?或者某一天,它也会变成是善呢?那么钱是万恶之源,也可以说成是钱是万善之源了。是善还是恶,就在人的一念之间,我们还能说钱是万恶之源吗? 如果是站在正方的角度,我会从多个角度来论证钱是万恶之源。 从经济学看,当今所有的经济犯罪的直接目的就是谋取更多的金钱;从历史学看,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历史都有过历时数载的为了钱而烧杀抢掠的事件,利益的驱动令人丧失理智,变成金钱的奴隶;从社会学看,社会的直接利益对象便是钱,钱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存在在这个社会,其强大的威力诱发人们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触及法律的底线。综上所诉,无非就是钱这个东西引发了多少犯罪的产生,足以证明钱是万恶之源。 此外,命题中的万恶究竟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万种甚至是所有的恶行,还是指万恶这种程度呢?如果是指万恶这种程度,我们也就可以说明钱是万恶之源了。 虽然说在钱还没有产生之前,人类社会上就已经有杀害同类等当今被我们所认定的恶的行为的存在,但这只是小数。这些只能称得上是“恶”,但绝不是“万恶”。 然而,在钱产生之后,人类社会上恶行之多罄竹难书。金钱使原本心性善良的人为了一己之私而变得丧心病狂,一切只向“钱”看,多少贩毒分子为了钱把魔爪伸向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多少高官为了钱而无视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多少老板为了钱而夹带私逃置无数名工人的生计不顾……钱,还是钱,它令罪恶的种类不断地变异,罪恶的数量不断繁衍,从而派生成了今天这个罪恶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万恶”局面。钱蒙蔽了人们的双眼,禁锢人们的心灵,使一系列丑陋无比的恶行充斥这个社会,所以说钱就是万恶之源。 以上只是我个人认为可以补充武大和马大双方的论证的一些观点。是辩论还是诡辩,各花入各眼吧。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工作不仅要有股拚劲,而且还要注意方法。 2、要么是他作案,要么是你作案,二者必居其一。 3、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二、指出下列定义或划分中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1、贪污不是合法行为。 2、贪污犯就是侵蚀、破坏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 3、为了保证旅客的安全,铁道部门规定:严禁携带易燃品、爆炸品、腐蚀品、危险品、雷管、火药进站乘车。 三、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什么推理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凡作案人都有作案动机,他有作案动机;所以他是作案人。 2、凡盗窃罪都是侵犯财产罪,凡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所以,凡故意犯罪都是侵犯财产罪。 3、如果某甲是强奸犯,则某甲应受法律制裁;某甲应受法律制裁;所以某甲是强奸犯。 4、甲或者犯收受贿赂罪,或者犯玩忽职守罪;某甲犯收受贿赂罪;所以某甲没犯玩忽职守罪。 5、任何法律行为或者是单方法律行为,或者是双方法律行为,或者是共同法律行为;遗嘱法律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所以,遗嘱法律行为不是双方法律行为,也不是共同法律行为。 6、所有因病死亡都是正常死亡;所以所有因病而死的都不是非正常死亡。 四、下列议论各违反哪条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犯什么逻辑错误? 1、劳动创造财富,作家在辛勤劳动,所以,作家也在创造物质财富。 2、你对创建“平安”的建议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不过,你的建议中有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参考答案(一) 一、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联言判断,逻辑形式:p→q 2、不相容选言判断,逻辑形式:p要么q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p→q。

【逻辑学】概念(作业答案)

逻辑学讲义(II)——概念 课后作业(2) 一、指出下列各题中划线概念之间是否属于概括或者限制。 1.蚂蚁的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 答:不属于。 2.寒露是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答:“节气”是“寒露”的概括。 3.“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答:不属于。 二、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它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理性就是合乎逻辑的行动。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全异”的逻辑错误。 2.真诚就是不虚伪,虚伪就是不真诚。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 城镇居民指的是不在农村居住的居民。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交叉”的逻辑错误。 4. 生命就是内在关系对外部环境的不断适应。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5. 过失犯罪就是由于某种过失而导致的犯罪。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三、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它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 电影包括科幻片、故事片、武打片。 答:不正确,犯了“划分不全”、“划分标准不同一”、“子项相容”等逻辑错误。 2. 自然界可分为非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 答:不正确,犯了“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 直系亲属包括祖父母、外公外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伯、姑母、舅父、姨母等。 答: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四、分析下述论证中在概念方面存在的逻辑错误。 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始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逻辑学作业题A

逻辑学作业题A 一、填空题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A 、可同真,可同假 B 、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C 、不可同真,可同假 D 、可同真,不可同假 8、以MAP 为大前提,SIM 为小前提的有效三段论推理,其结论是 ( )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 C.平均数是109.5 D.中位数是109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方差.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0,A正确; 1 6 x=×(110+106+109+111+108+110)=109,C错误; 21 S 6 = [(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 (110﹣109)2]=8 3 ,B错误; 中位数是109.5,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 ∴x=5,

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 2 =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是根据九年级某班50名同学一周的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关于该班50名同学一周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6 B.中位数是6.5 C.众数是7 D.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数占该班人数的一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 【详解】 A、平均数为1 50 ×(5×7+18×6+20×7+5×8)=6.46,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一共有50个数据, ∴按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个数据的平均值是中位数, ∴中位数是6.5,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因为7出现了2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故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占总数的一半,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等知识,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 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 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 (3)有S是P (4)有S不是P 3,"p→q"负判断是( 4) (1) p∧g (2) p∨q (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 p→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可能非P (2)可能P (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 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 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 (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 _______ 8,"p∨g"的等值判断(3 ) _______ ______ (1) p→g (2) p∨g _ _ _ _ (3) p∧g (4) p→g 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 (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 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q (2) p∨q (3) p→q (4) p∧q 三,问答题 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逻辑学作业

学逻辑用逻辑 在选修逻辑学之前,我对逻辑和逻辑学的认识是模糊的,从小到大,似乎都是在感性的做着很多事情,高兴时欢笑,难过时落泪,喜欢一件事情就去做,从不考虑能否成功,很多时候决定一件事情用到的是肾上腺激素而不是逻辑学。逻辑的应用也只体现在当我们学要证明数学题时的“因为所以”或编制电脑程序时的if语句。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选了形式逻辑学,直到上了第一节选修课,听老师说到逻辑学的定义,甚至说到逻辑学能摆平毕业论文,我才意识到原来它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我没有意识到罢了。 要想让逻辑学为你的大学生活铺平道路就要首先明白逻辑的定义。这也是学习逻辑的第一步。逻辑是命题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任何没有联系的思想、概念、信念或命题,不存在逻辑问题,既不是合逻辑的,也不是不合逻辑的。逻辑是一个命题或判断的序列,或可任意命名的从一个得出另一个的序列。逻辑是一种结构,是一种联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哪些思想与一组给定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逻辑是证明一些正确的基本命题的工具,通过采用逻辑规则,这些命题可以成为不容置疑的。那么既然逻辑是工具,那么它就因该为人们服务,对于我们学习逻辑学的大学生,也应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逻辑。 逻辑学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人们的语言上,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提出我们不了解的事物的问题。而逻辑的一部分职责就是训练我们提出类型恰当的问题。生活中很常见的逻辑错误就是提问“与语境无

关的”问题。比如同学之间询问时间时会问“现在是什么时间?”从逻辑学角度,这样提问只有在特定的时区和确定时间方法的语境下才有意义,但生活中往往不会被注意。生活中还要注意的就是复杂提问语句的谬误,它体现在这样的句子中:你用我饭卡吃过多少次饭?但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语句中可能有意义,但它们做了一些其大多数潜在回答者都难以承认的假定。 逻辑学另一大作用就是教会我们辨别事物的真假,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坠入诡诈的深渊。诡诈有很多形式,我们经常用的也是容易忽视的就是离题。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面临一项繁重的任务时,你总是会工作前干点儿别的,我也是如此,写这篇论文之前,我就不断的拖延,不去做这件事,我会听会儿音乐,看会儿视频等。这说明了面对一项困难任务时,人按其本性更多的时候是寻找逃避的办法。在逻辑学上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不是迎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是发现自己坠入某种角容易的不相干的思绪中。事实上,我们往往趋向于极端,花费更多的精力来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人违反交通规则被抓,警察问他为什么闯红灯,他说我最后一眼看得时候还是绿灯。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回避方法,如果认真看待,就会造成离体的谬误。当我们和人们激辩时,我们会说:怪不的你会这样思想,因为你是华水的。这样的说法假定了对方的地位阻碍了他独立思考,这种谬误否认了对方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当代大学生要留神那些自称是某些领域权威而实际上在那些领域知之甚少的人。尽管

第四章 数据分析(梅长林)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 一、习题4.4 解:(1)通过SAS 的proc princomp 过程对相关系数矩阵R 做主成分分析,得到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如表1所 表 1 从表中可以得到特征值向量为: ]0.2429 0.4515 0.5396 0.8091 2.8567[=*λ 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57.13 % 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6.18 % 第三主成分贡献率为: 10.79% 第四主成分贡献率为:9.03 % 第五主成分贡献率为:6.86 % 进一步得到各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 2

(2)由(1)中得到的结果可知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32%,得到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为: 54212.044215.034702.024571.014636.01x x x x x Y ++++=* 55820.045257.032604.025093.012404.02x x x x x Y ++---=* 由于1*Y 是五个标准化指标的加权和,由此第一主成分更能代表三种化工股票和两种石油股票周反弹率的综合作用效果,1*Y 越大表示各股票的综合周反弹率越大。* 2Y 中关于三种化工股票的周反弹率系数为 负,而关于两种石油的系数为正,它放映了两种石油周反弹率和三种化工股票周反弹率的对比,* 2Y 的绝对值越大, 表明两种石油周反弹率和三种化工股票周反弹率的差距越大。 二、习题4.5 解:(1)利用SAS 的proc corr 过程求得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 表 3 (2)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通过proc princomp 过程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4给出了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以及累积贡献率:

法律逻辑学作业题目及答案

文档下载后可复制编辑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 1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 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 )。(1.00 分) A. 集合概念 C. 单独概念 D. 负概念 2. “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 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 (1.00分) A. 所有M 不是P ,S 是M ,所以S 不是P B. M 是P ,S 不是M ,所以S 不是P D. 有些M 不是P ,有些S 是M ,所以S 不是P 3.如果有的 A 是 B ,并且有的A 不是B ,则A 于B 的外延关系是( )。(1.00分) A. 全异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D. 同一关系 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 念的逻辑方法是( )。(1.00分) A. 划分 B. 定义 C. 分类 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 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1.00分) A. 矛盾关系 B. 下反对关系 C. 差等关系 D. 反对关系 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 ) (1.00分) B. 定义项——定义 C. 山脉——山 D. 大项——三段论 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 (1.00分) A. 企业 B. 动产 C. 土地 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 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1.00分) A. 负概念 B. 非集合概念 C. 普遍概念 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 ( )。(1.00分) A. 正确的划分 B. 犯了 "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D. 分类 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 (1.00分) B. 语言表达形式 C. 变项 D. 思维的内容 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这一定义是( )。 (1.00分) A.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B. 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 1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 1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 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 B )。(1.00分) A. 集合概念 B. 普遍概念 C. 单独概念 D. 负概念 2. “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 (1.00分) A. 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 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C. 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D. 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3.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C )。(1.00分) A. 全异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 )。(1.00分) A. 划分 B. 定义 C. 分类 D. 限制 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A )。(1.00分)

A. 矛盾关系 B. 下反对关系 C. 差等关系 D. 反对关系 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1.00分) A. 反证法——间接证明 B. 定义项——定义 C. 山脉——山 D. 大项——三段论 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D )。(1.00分) A. 企业 B. 动产 C. 土地 D. 财产 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D )。(1.00分) A. 负概念 B. 非集合概念 C. 普遍概念 D. 集合概念 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 )。(1.00分) A. 正确的划分 B.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C. 错误的划分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2012.5) 一、填空题 1.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概括和的逻辑依据。 2.在真包含关系中,外延大的那个概念叫做概念,外延小的那个概念叫做概念。 3.从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看,“森林遍布在全球各地”中的“森林”是_________概念。 4.矛盾律的要求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加以。 5. 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命题真,推出与其具有_____或____关系的命题假。 6.概念限制的极限是_________。 7.“如果某甲犯了贪污罪,则某甲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命题的真值形式是,其中逻辑常项是,变项是。 8. 对SAP命题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命题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 9.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看,“辩论队”和“辩论队员”是关系,“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是关系。 10.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命题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或关系的命题假。 11.根据性质命题对当关系,SEP为假,则SAP_____.SIP_______。 12. 若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_____、SOP取值为___,SAP取值为______。 13. 二难推理破坏式的主要逻辑机理,是运用假言推理的式。 14.一个直接推理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命题间真假关系中的等值关系 或。 15.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___而后件___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6.当SEP和SOP都假时,则S和P的外延具有_____和_______关系。 17.联言推理有________和_______两种有效式。 18.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换质,其结论是_____ _______;?将其结论再进行换位为____ __ ________。 19.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正确推理形式有肯定前件式和_ _。 20.性质命题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五种关系 21.三段论第一格,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_______和小前提的______。 22. “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 23.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24.“只有A型血的人,才是该案的案犯。”这一命题的负命题是 ,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 25. “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 26.在“所有犯罪嫌疑人都是罪犯”这一命题中,从词项的周延性方面看,“犯罪嫌疑人”是的,“罪犯”是的。 27.“要么p,要么q”为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前提,如果另一个前提为,则结论为 ;而如果得出的结论是q,则另一个前提应为。 28.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某甲必然是杀人犯”真,可推出“某甲可能是杀人犯” “某甲必然不是杀人犯”。 29.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包括、、。 30.归纳推理的前提真并不能保证结论必。

数据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分析第一次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信计091 学号:200900901023 姓名:李骏 习题一 1.1 某小学60位学生(11岁)的身高(单位:cm)数据如下: (数据略) (1)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 (2)计算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四分位极差,三均值; (3)做出直方图; (4)做出茎叶图; 解:(1)使用软件计算得到 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5.08% (2)部分答案在解(1) 四分位极差=Q3-Q1=144.75-135=9.75 三均值=0.25*Q1+0.5*M+0.25*Q3=139.4375 (3)使用软件画图得到

(4)使用软件画图得到 身高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1.00 Extremes (=<120) 1.00 12 . 3 5.00 12 . 67889 7.00 13 . 1122244 18.00 13 . 555677777888899999 13.00 14 . 0112222223344 13.00 14 . 5566677778999 2.00 15 . 0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1.8 对20名中年人测量6个指标,其中3个生理指标:体重(x1)、腰围(x2)、脉搏(x3);3个训练指标:引体向上(x4)、直坐次数(x5)、跳跃次数(x6)。数据如下表 (表格略) (1)计算协方差矩阵,Pearson相关矩阵; (2)计算Spearman相关矩阵; (3)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解: (1)使用软件得到下表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法律逻辑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20分) 1、“美国”与“纽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D、属种关系 2、“交叉关系”具有() A、对称关系,传递关系 B、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C、对称关系,反传递关系 D、非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3、“甲与乙是友好的。”这是一个() A、性质命题 B、模态命题 C、联言命题 D、关系命题 4、“人固有一死”,这一句子所表达的命题属于()。 A、全称肯定命题 B、全称否定命题 C、特称肯定命题 D、特称否定命题 5、下列概念间具有反对关系的是() A、“黑色”与“红色” B、“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罪”与“非罪” 6、已知“某公司侵权”为真,则“某公司或者违约或者侵权”为() A、真 B、假 C、可能真 D、可能假 7、下列划分正确的是() A、犯罪集团分为主犯和从犯。 B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D、合议庭分为审判长和审判员。 8、“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这个论述()。 A、无逻辑错误 B、违反了同一律 C、违反了矛盾律 D、违反了排中律 9、下列词能表达集合概念的是() A、“王某是中国人。”中的“中国人” B、“这本书是我的。”中的“书” C、“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的“工人” D、“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中的“中国” 10、“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这个三段论省略了()。 A、大前提 B、小前提 C、结论 五、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命题。 1、写出下列命题的等值命题。(8分) 1)并非他既是杀人犯,又是抢劫犯。 2)并非如果那个死者身上有伤,那么他是被人杀死的。 3)只有构成犯罪,才会具有社会危害性。 4)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特权。 2、写出“只有王某不是盗窃犯,李某才不是诈骗犯。”四个等值命题。(8分) 六、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情况。(4分) 已知“禁止在此摆摊”为假,则 1、“禁止不在此摆摊”为() 2、“不允许不在此摆摊”为() 3、“允许不在此摆摊”为() 4、“必须不在此摆摊”为() 七、完成下面的真值表(判断a 与b两个命题是否等值)(4分) a、p并且非q b、并非只有非p才非q

逻辑学作业

张举烧猪辨冤 在宋朝时,有一部著名的法医著作———郑克著的《折狱龟鉴》。全书分为八卷,记叙了释冤,辨诬,察奸,证慝,迹盗等项,记载了许多破案的科学方法。其中,有一个“烧猪验尸”的故事: 浙江省的句章县有一户人家发生了火灾,丈夫被烧死,妻子哭得死去活来。死者之弟疑有冤情,遂告到县衙。句章县的县令张举看了死者的尸体,特别是仔细检查了死者的口腔,见里面干干净净,便断定是妻子谋杀丈夫。那妇人不服,说是房子偶然失火以致丈夫被烧死。她嚎啕大哭,说自己家破人亡,县令还要乱加罪名。她的亲戚也为她抱不平。县令张举把众人请来,当场做了一个“烧猪验尸”的表演。令人把一头猪杀死,把另一头活猪用绳子捆好四脚。然后把两头猪扔进柴堆,点燃木柴。等大火熄灭后,张举请众人察看两头猪,只见那被杀死的猪口中干干净净,而那被烧死的猪张着嘴巴口中有许多灰炭。县令张举对那妇女说:“凡是在大火中被烧死的人,势必在火中挣扎,口中要吸进许多灰炭。而你的丈夫口中那么干净,说明他是先被杀死,然后房屋才着火的。由此可以清楚断定,你的丈夫是被谋杀而死。”那妇人听了,脸色发白,双腿发抖,不得不招出了谋杀丈夫的罪行…… 分析 三段论推理: 1.凡被火活活烧死的人口腔内一定有大量烟灰,----- P A M 2.那个妇女的丈夫口腔内没有烟灰,----------------S E M 3.所以,那个妇女的丈夫不是被火活活烧死的。----- S E P 此案例为第二格 AEE式 首先利用猪做实验 猪,先不杀而烧死口腔内留下大量烟灰 猪,先杀死再火烧口腔内未留下大量烟灰 所以,先不杀而烧死是口腔内留下大量烟灰的原因。 再通过类比推理对人被活活烧死进行了推定: 猪和人具有若干相同的生理特征,现在猪被活活烧死口腔内留下大量烟灰, 所以,人若被活活烧死也会在口腔内留下大量烟灰。 张举对案件性质的合理猜想,逻辑推证都是科学的。正因如此,是他杀,不是意外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第一次作业习题答案知识分享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第一次作业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 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根据数据的绝对误差计算权重: 因为 所以 2.试解释为什么不宜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 答:因为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时,所产生的相对误差较大。如 3.测得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试求其相对误差。解: 4.在测定菠萝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试中,测得每100g菠萝中含有18.2mg 维生素C,已知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1%,试求每100g菠萝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范围。 解:,所以 所以m的范围为 或依据公式

5.今欲测量大约8kPa(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1)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2)标尺分度为1mm的U型管水银柱压差计;3)标尺分度为1mm的U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 则 2)1mm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 所以 3)1mm水柱代表的大气压:,其中,通常取 则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评定。样本测定值为3.48,3.37,3.47,3.38,3.40,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标准差、样本方差、总体方差、算术平均误差和极差。 解: 数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3.48 算术平均值 3.421667

7.A与B两人用同一种分析方法测定金属钠中的铁,测得铁含量()分别为: 分析人员A:8.0,8.0,10.0,10.0,6.0,6.0,4.0,6.0,6.0,8.0 分析人员B:7.5,7.5,4.5,4.0,5.5,8.0,7.5,7.5,5.5,8.0 试问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解:依题意,检验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采用F双侧检验。根据试验值计算出两种方法的方差以及F值: 3.37 几何平均值 3.421407 3.47 调和平均值 或 3.421148 3.38 标准样本差 0.046224 3.40 总体标准差 0.042197 3.43 样本方差0.002137 总体方差0.001781 算术平均误差0.038333 极差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