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

补贴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

——基于配对倍差法的经验分析

施炳展

2012-11-06 13:07:44 来源:《财经研究》(沪)2012年5期

【内容提要】文章利用配对倍差法控制内生性后,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经验分析了补贴对企业是否出口及出口规模的影响。分析结论是,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可能性和出口规模;相对于未补贴企业,补贴企业出口概率增长率高出30%—110%,出口规模增长率高出30%—50%;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大于本土企业,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但补贴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在入世后特别是近年来才显现。这意味着补贴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存在门槛效应。从政策层面看,尽管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政策手段帮助企业走出国门,但要在国际市场实现持续增长仍要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补贴/企业/配合倍差法/广度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加入WTO十年以来,出口年均增速高达25.38%,是什么因素成就了中国出口跨越式增长的奇迹呢?事实上,作为转型经济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影响能力举世罕见:出口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出口退税等政策极力促出口保增长。补贴作为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也是出口促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补贴总额从2000年的14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77亿元,年均增速为26.27%;WTO反补贴

数据库数据显示,2004-2010年,中国遭遇贸易伙伴反补贴诉讼为43例,占同

期反补贴诉讼的50%,远超过美国(9例)和印度(8例)。本文旨在分析补贴

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主要关注企业是否出口和出口量。

与本文最直接相关的文献是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出口行为决定因素

的经验分析文献。自Melitz(2003)开创新新贸易理论以来,研究出口企业行

为及其决定因素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关于企业出口行为,一个重要方面是出口的二元边际问题,即广度和深度,如Helpman等(2008)、钱学锋和熊平(2010)等,本文中广度是指企业是否出口,深度是指企业出口规模。一些文献也讨论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决定因素问题,如李春顶(2010)、于洪霞等(2011),但这些文献均未详细讨论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国外文献始终关注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如Girma等(2009)、Helmers和Trofimenko (2009)、G rg等(2008)、Christian和Carballo(2008)、Bernard和Jensen (2004)等分别讨论了补贴(或相当于补贴的出口促进政策、机构等)对德国、哥伦比亚、爱尔兰、秘鲁和美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关于中国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文献仅见两篇:Eckaus(2006)利用省际层面补贴数据分析了补贴对国有企业出口的影响;Girma等(2007)利用中国企业数据研究了补贴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但这两篇文献没有考虑内生性问题,也没有关注企业出口的广度和深度。

准确测度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非易事,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是否获得补贴并非随机事件:一方面,补贴会受到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政府可能更容易对出口企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补贴和企业出口行为可能共同受第三方因素影响,如具有研发行为的企业可能更容易受到政府补贴也更容易出口。因此,企业是否接受补贴是一个非随机事件,是内生变量。本文拟用倾向分值配对倍差法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difference-in-difference)来克服内生性问题。配对倍差法在较近的微观计量文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Arnold和Javorcik (2005)等。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9-2007年微观数据,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经验分析文献,在采用配对倍差法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补贴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重点关注企业出口的广度和深度。文章余下部分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的实证框架及数据,第三部分是计量结果,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含义。

二、实证框架及数据

第二步,在(4)式计算出各企业是否接受补贴的倾向分值后,根据每个企业的分值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配对。考虑到本文数据的特点,我们选择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配对方法。这样通过(4)式计算配对后,我们就可以保证补贴企业和未补贴企业的可观测变量接近,企业接受补贴概率和企业出口情况尽量相似,即满足(3)式,在此基础上即可用(2)式估计α。

综上,本文将首先利用配对方法形成随机样本,从而使补贴和未补贴企业可观测因素尽量相同,克服内生性问题,然后在配对后的随机样本上利用(5)式进行倍差回归分析,从而控制不可观测因素和时间固定效应。

(二)数据与描述分析。本文需要企业出口、补贴以及影响补贴和出口的变量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根据相关文献,变量指标选取如下:

出口:ex和lnex分别表示企业出口价值量及其自然对数;dex是虚拟变量,出口企业为1,否则为0;由于2004年没有出口数据,因此分别只考察1999-2003年和2005-2007年数据。补贴:是否补贴虚拟变量记为dsub,补贴企业为1,否则为0。

其他影响补贴和出口的变量根据相关文献指标选取如下:(1)企业生产效率tfp。根据新新贸易理论,企业生产效率越高,企业越容易出口;企业生产效率越高,企业成长空间越大,政府补贴可能性越高。本文用索洛余值方法测算,产出用工业增加值数据,劳动力为全年平均职工数,资本为固定资产年均余额。(2)企业资本密集度lnk。中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资本密集型企业违背中国比较优势不容易出口,但数据表明中国出口结构已经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企业资本密集度对出口的影响方向不确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政府一般也更倾向于支持资本密集型企业,因此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补贴。本文用企业固定资产年余额与全部职工数相除测算。(3)企业规模lnsize。根据新新贸易理论,企业规模越大,规模经济越容易实现,企业生产成本越低,越有利出口;企业生产规模越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越大,对政府的游说力度越强,从而越容易获得补贴。本文用企业总产出指标测算。(4)人均工资lnwage。人均工资越高,出口价格竞争力越低,不利出口;同时,工资较高也可能说明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本文用工资总额与全部职工总数相除测算。(5)融资约束finance。企业融资约束越大,越不容易克服出口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从而越不容易出口(于洪霞等,2011);企业融资约束越大,政府可能出于缓解融资约束考虑越容易对其进行补贴。本文利用企业应收账款与企业销售额比值测算。(6)研究开发new。研究开发企业产品品质更高,更容易出口;出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考虑,政府更容易对研发企业进行补贴。

本文采用企业是否有新产品产出指标测度。(7)增值税率tax。企业税率越高,企业利润空间越小,越难以在国内市场做大,越不容易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越不容易出口;企业增值税率越高,对地方政府财政贡献越大,越容易获得政府补贴。本文采用企业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相除测算。(8)企业是否有国有资本capgj、港澳台资本caphk和外商资本capwz。国有资本越多,企业国内市场垄断力量越强,越不容易出口,同时越容易获得补贴。企业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越多,利用中国作为出口平台的动机越强烈,越容易出口;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引资竞赛,企业外资成分越多,越容易获得优惠政策,越容易接受补贴。

表1分整体、补贴企业和未补贴企业三组进行了统计分析。可见,补贴企业出口量均值为15918,是未补贴企业8031的2倍;补贴企业出口概率为35.7%,高出未补贴企业24.9%近50%。利用OLS控制其他因素后,出口量lnex对dsub 的回归系数为0.659,说明补贴企业比未补贴企业出口量高出93.3%(exp

(0.659)-1);利用线性概率模型(PLM)进行回归,出口虚拟变量dex对dsub 的回归系数为0.07,说明补贴企业比未补贴企业出口概率高7%。通过描述分析、OLS和PLM方法回归,我们初步认为补贴确实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提升了出口概率和出口量,即广度和深度。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一)配对结果及分析。我们首先分析(3)式是否成立,即补贴企业在未补贴情况下是否与未补贴企业的出口情况相同,结果见表2。以1999年为例,1999年样本为所有当年未补贴的企业,1999年未补贴但2000年补贴的企业dsub为1,两年均未补贴的企业dsub为0。被解释变量为企业是否出口dex;如果被解释变量为lnex,那么在1999年未补贴企业基础上只保留当年和下年出口的企业,

因此样本量减少。

dsub的系数在所有回归中显著为正,说明补贴企业在未补贴时就已经与始终未补贴企业存在出口行为差异性,即(3)式不能被满足。这说明企业是否补贴并非随机变量,而且很可能是前期出口行为存在差异性导致后期企业补贴差异性,从而补贴是内生变量,为此要进行配对。

表3显示了主要变量配对前后均值是否相等的检验结果,原假设为均值相同,表3所有数值均为检验t值,拒绝原假设说明配对变量存在均值差异。

从表3可见,大部分变量在配对前均值存在差异性,说明补贴企业与未补贴企业存在系统性差别,不考虑这些因素将会导致估计偏差;配对后,变量之间不存在系统性差别,说明补贴企业与非补贴企业在各变量上不存在系统性差别,那么企业出口行为差异性只能归结为补贴。这样,配对可以使补贴前的两组企业在出口行为和其他方面不存在系统差异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在配对后的样本基础上,我们按照(5)式进行回归。

(二)补贴对企业是否出口的影响。表4中,以1999-2000年为例,dsub

表示是否补贴企业,1999年不补贴2000年补贴的企业为1,两期均未补贴的企业为0,dsub的回归系数说明在初期补贴企业与非补贴企业的出口概率差别;dt 表示时期,初期1999年为0,末期2000年为1,dt的回归系数表明未补贴企业出口概率的增长率;subt为补贴与时期的交叉项,其经济学含义为补贴企业组与非补贴企业组两期出口概率增长率的差值。按照上述分析,保留1999年未补贴的企业,将2000年补贴的企业作为处理组,将两年均未补贴的企业作为控制组,按照1比1配对。从回归结果看,dsub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说明控制组

与处理组企业在初期不存在出口行为差异性;d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未补贴企业出口概率也有增加趋势;subt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2%—4%之间,说明补贴企业相对于非补贴企业两期出口概率的增加值多2%—4%,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出口概率;dt的回归系数在3%—6%,说明未补贴企业出口概率增加均值为3%—6%;两者结合意味着补贴可以将企业的出口概率提升30%—110%,其中2001-2002年提升30%(0.021×100/0.060),2000-2001年提升近110%(100×0.040/0.039)。因此,补贴显著而且较大幅度地提升了企业出口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在各年度均成立。从其他控制变量看,tfp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中国出口确实存在“生产率悖论”;资本密集度lnk显著为负,说明中国比较优势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工资lnwage的系数显著为正,可能原因是工资高代表人力资本水平高,从而更容易出口;增值税tax的系数显著为负,可能原因在于增值税较高意味着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从而不出口;国有资本capgj的系数显著为负,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大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而且在国内市场有较大垄断力量;其他变量的系数符合预期,不再赘述。

为了验证稳健性,我们考察了补贴延续时间对企业是否出口的影响。

1999-2007年列中,为了验证稳健性,我们考察了补贴延续时间对企业是否出口的影响,见表5。以1999年未补贴企业为基础进行配对,将2000-2007年始终补贴的企业作为处理组,将1999-2007年始终未补贴的企业作为控制组,回归系数测算了连续七年补贴与连续七年不补贴企业的出口概率的增长率差异。从表5可以看出,subt的系数在大多数情况下显著为正,而且与dt相比也较大,说明补贴对企业出口概率存在显著和重要的影响,这与表5的分析结论一致。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并不显著,可能原因是数据问题。由于我们没有2004年数据,因此无法获知2004年补贴情况,从而导致处理组和控制组

企业划分不准确。

(三)补贴对企业出口量的影响。表6分析了补贴对出口企业出口量的影响。以1999年/2000年数据为例,以1999年未补贴的出口企业为基础,将2000年接受补贴的出口企业作为处理组,将两年均未接受补贴的出口企业作为控制组。dsub不显著,说明在初期补贴和未补贴的出口企业并不存在出口量差别,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d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非补贴企业出口规模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在60%—140%。subt的系数在后期显著为正,说明补贴企业跨期出口增长率高于非补贴企业,增长率高出17%—70%。补贴企业相对于非补贴企业出口增长率增长幅度在30%—50%,其中2001年/2002年增幅为30%(100×

0.293/0.908),2006年/2007年增长幅度为50%(100×0.676/1.423)。总体来看,补贴提升了企业出口量,提升幅度在30%—50%,具有显著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补贴对企业出口量的提升作用主要在入世后体现出来,可能原因在于补贴规模较小,从而无法克服入世前较高的贸易成本,这说明在贸易成本给定的条件下,补贴对出口量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

表7列出了补贴连续性对企业出口量的影响,以1999年/2001年为例,处理组为1999年出口未补贴但在2000-2001年均出口且补贴的企业,对照组为1999-2002年始终出口且均未补贴的企业。从表7可以看出,subt的回归系数只有在1999年/2005至1999年/2007年才显著,进一步说明补贴对企业出口量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健。其可能原因在于补贴的作用在于开拓国际市场,但企业一旦进入国际市场,决定企业出口规模的不再是政府补贴而是市场作用,如企业自身的产品特征等。①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利用配对倍差法充分控制变量内生性后,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出口行为决定因素的研究框架,利用1999-2007年30余万家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了补贴对中国出口企业行为的影响,主要关注企业是否出口和出口量两个方面,即广度和深度。研究发现,补贴企业与未补贴企业在补贴之前就存在出口行为显著性差异,同时企业是否补贴受企业规模、要素密集度等影响企业出口行为变量的影响。因此,企业是否补贴是内生变量,并非随机事件,采用配对方法是必要的,将配对方法与倍差法结合可以在随机样本基础上进一步剔除企业自身不变因素对企业是否补贴和出口行为的影响;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的可能性和出口量;相对于未补贴企业,补贴企业出口概率增长率高出30%—110%,出口规模增长率高出30%—50%;补贴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大于本土企业,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但补贴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并不稳健,主要在近年来才显著稳健为正。这说明补贴主要通过广度提升了出口贸易量。

上述结论说明,政府补贴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出口的可能性,政府帮助企业走出去战略从这个层面看是十分有效的;但是从长期看,补贴提升企业出口规模的作用并不稳健,说明政府提升企业出口规模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补贴提升出口规模。企业在补贴支持下走向国际市场后,国际市场的销售量及是否可持续增长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从政策层面看,补贴应更着重培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中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微观基础才是长久之计。

注释:

①由于篇幅因素,正文未列出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结果,也未列出其他配对方法处理结果。

如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参考文献】

[1]李春顶.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2010,(7):64-81.

[2]钱学锋,熊平.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其决定因素[J].经济研究,2010,(1):

65-79.

[3]于洪霞,龚六堂,陈玉宇.出口固定成本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J].经济研究,2011,

(4):55-67.

[4]Arnold J, Javorcik B. Gifted kids or pushy parents? 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plant performance in Indonesia[R]. World Bank Policy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3597, 2005.

[5]Bernard A, Jensen B. Why some firms export[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4, 86(2): 561-569.

[6]Volpe Martincus C, Carballo J. Is export promotion effectiv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irm-level evidence on the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gs of expor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8,76: 89-106.

[7]Eckaus R. China's exports, subsidies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WTO[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6, 17: 1-13.

[8]Girma S, Cong Y, G rg H. Yu Z. Can productionsubsidies foster export a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level data[R]. CEPR Discussion Paper, No. 6052, 2007.

[9]Girma S, G rg H, Wagner J. Subsidies and exports in Germany: First evidence from enterprise panel data[R]. IZA Discussion Paper, No. 4076, 2009.

[10]G rg H, Henry M, Strobl E. Grant support and exporting activity[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8, 90(1): 168-174.

[11]Helmers C, Trofimenko N. Export subsidies in a heterogeneous firms framework[R]. Kiel Working Paper, 2009, No. 1476.

[12]Helpman E. Melitz M, Rubinstein Y. Estimating trade flows: Trading partners and trading volum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 123(2):441-487.

[13]Lach S. Do R&D subsidies stimulate or displace private R&D? Evidence from Israel[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002, 50(4):369-390.

[14]Melitz M.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 2003, 71: 1695-1725.

[15]Rosenbaum P, Rubin D. Estimating the effects caused by treatmen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s Association, 1984, 79: 26-28.^

中国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给我国出口型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这样的严峻情形考虑,本文从经济危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出口型企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举步维艰的困境以及如何摆脱困境,进而对出口型企业提出了转向国内市场的建议,然后又对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会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两个层面分析了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进一步对会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类:从企业角度出发,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成功企业转型的实例,说明企业要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实力,增强品牌效应;从政府角度出发,本文主要介绍了政府应该要如何给与这些困难中的企业一些必要的扶持,如提供融资帮助、扩大内需等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关键词:出口型企业,转型,国内市场,政策扶持

ABSTRACT By the U.S. sub-loan crisis caused growing global economic crisis ,mak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ities have a great impact, especially to China's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enormous challenge.Based on such a serious case to consider in this paper from the economic crisis, the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and how the plight of difficult predicament,then countered the problems of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will meet, to put forward a proposal towards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then analysis the difficulties the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shifted to the domestic market will meet. Finally, two levels from the analysis of how to re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further difficulties will be encountered in the classification: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a number of brief examples of successful enterprises in transition shows that enterprises must continuously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ir strength, enhance the brand;From the Government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n some of the necessary support to enterprises, such as providing financing and expe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help companies tide over their difficulties and so on. KEYWORDS: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transition, domestic market,support on policy

中国企业失败案例

中国企业失败案例 【篇一:中国企业失败案例】 案例特点: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 创业者的教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 vc的教训: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 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 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从十几年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 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 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公司大股东 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 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1994年,蔡达标和 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最终更名为“真功夫”。真功夫 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 海之姐)各占25%。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 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 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 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资 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 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 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当务之急。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 去“家族化”的内部管理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 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公司还先后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 企业共引进约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多数的要职,基本上都是由蔡总授职授权,潘宇海显然已经被架空。 双方矛盾激化。2011年4月22日,广州市公安机关证实蔡达标等 人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并对蔡达标等4名嫌疑人 执行逮捕。

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措施

目录 1,引言..............................................................2 2,跨国经营的内涵...................................................3 3,跨国经营的成功案例:中兴通讯.......................................3 3.1,中兴通讯的简介..................................................3 3.2,中兴通讯的跨国经营之路..........................................3 3.3,中兴通讯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4 4,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的思考............................................5 4.1,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以及不足.................................5 4.2,我国中小企业走跨国经营之路的必然性..............................7 4.3,对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8 5,结合中兴通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出相应的对策.............8 6,结语.............................................................10 7,参考文献.........................................................10 8,致谢辞...........................................................11

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其对策

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其对策【摘要】多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在开展外贸活动中普遍采取低价出口策略,以期赢得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诚然,低价策略在某些时候的确可以起到打开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作用,但这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更多的时候反而有许多不利影响。比如:不但将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于国外企业,还引发了国外对相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保护措施,为保持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必须治理企业过度的出口低价竞争行为。 【关键词】低价出口恶性竞争成因有效措施 自入世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有了历史性的改变,2010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的货物出口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但企业出口的利润并没有随着对外贸易的增长而增长,有很多企业出现了利润下降乃至亏损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是数量扩张型增长,出口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价竞争行为。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此现象的成因及有效措施的研究便更具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现状 出口商品低价竞销的方式与花样不断翻新变迁,手段变得越来越隐蔽。一些企业利用付款条件和国际贸易惯例中的佣金和索赔方式来

规避价格的协调以此来实现低价出口的目的;有些企业在制定合同方面,对签订正常价格,但实际上以佣金形式收取回扣,当中暗佣额度高达10%~15%;还有一些企业以索赔赔付为由,向客户征收高额差价;有些企业超过常规合同所签订的比例,供给备用零配件;更有低价出口后在境外购汇核销的现象。以上皆为我国商品出口低价竞销的主要方式及渠道,是导致我国出口商会的行业指导价格难以发挥应有约束力的主要根源。在出口商品低价竞销的市场方面,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的表现形式均有所不同。对于法治健全、市场体制基本成熟的地区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战,但相较而言,与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漏洞颇多的地区却更易发生低价竞销现象。比如我国对越南、印尼等市场出口的低价竞销,可从多角度看出,这些国家的市场体系方面的缺失对我国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造成企业出口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 1、出口价格没有反映出劳动者的福利和环境成本。 我国为数众多的出口中小企业中,劳动者除了基本工资外,大多没有医疗、养老保险,而且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就基本工资而言,我国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很多出口产品之所以能进行低价竞争,很多是通过这种人为地降低劳动力成本取得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提高当地的GDP和自己的政绩,对企业造成的污染常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导致企业为污染所付出的成本较低,这自然

中国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现状

中国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 现状 ——鹰凰进出口有限公司调研报告 第十小组 2010年6月15日

目录 一、公司简介 (3) 1、公司介绍 2、公司规模与发展 3、普遍业绩 4、行业情况 二、出口贸易 (3) 1、运输方式 2、出口市场 三、与企业贸易相关政策及影响 (5) 1、中国的补贴政策 2、欧美的相关政策 四、对现有政策所提的建议 (6) 附录 附录一小组感言 (7) 附录二访谈提问稿(整理版) (9) 附录三会议纪要 (11)

一、公司简介 1.公司介绍 上海鹰凰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以出口为主的综合性贸易民营企业, 2003年创建于上海,经营至今,是中国毛纺行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公司以美洲、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产品行销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网络遍及全球。经营商品覆盖出口面料(主要是毛料)和服装(主要是男士正装)等领域。公司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生产管理及先进的营销模式,推出快速定制服务和“顾客满意”工程。 2.公司规模与发展 鹰凰现有20位工作人员,员工平均年收入为人民币30000-50000元。 近年来公司代理业务发展迅速,出口渠道和供货渠道不断拓展,形成效益优先与规模经营齐头并进的局面,发展势头良好。 3.普遍业绩 鹰凰主营出口业务,暂无进口业务与内销市场。出口产品以加工贴牌为主。皮尔卡丹、Fil a Fil、Next等。主要以联系客户订单为主,生产加工会选择和别的厂商合作。合作厂商一般为中等公司(年产30万套件左右)。 4.行业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沿海地区众多的三资企业,其产品大都以外销为主,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服装行业的特点使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国服装的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多为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单个企业的实力并不突出。众多的企业产品还是通过OEM 生产,即代工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的方式出口海外市场。 二、出口贸易 1.运输方式 鹰凰公司主要以海运为主,因为从经济技术指标上看,海运运输有以下优点: (1)运输成本低,我国沿海运输成本只有铁路的40%。 (2)劳动生产率高,沿海运输劳动生产率是铁路运输的6.4倍。 (3)平均运距长,海运平均运距分别是铁路运输的2.3倍,公路运输的59倍,管道运输的2.7倍,民航运输的68%。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基于跨国并购的视角 上传日期:2010年1月13日编辑:现代经济编辑 部点击:953次 葛晓春1,徐惠娟2 (1.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2. 无锡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踊跃到对外直接投资浪潮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通过详细分析,本文认为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达经济体的动机主要是寻 求战略资源和能力,投资依据是战略需求。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旨在以一个创新的思路来思考这一重要问题,从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战略决策。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资源;战略需求;竞争优势 Abstract:As more Chinese companies become engaged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rucially important issue must be addressed: what is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outward FDI, and what is its reason?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en investing in advanced economies,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motivated

primarily by the quest for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at the underlying reason for such asset-seeking FDI is strategic needs. The study of this issue aims to think about the important issue in new and innovative ways, thereby drawing up an appropriate policy and strategic decision. Key words: Chinese MNCs;FDI;Resources;Strategic needs;Competitive advangtages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11-0042-03 一、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的概述 邓宁把中国对外投资的动机分为以下五种:获得自然资源,学习先进技术,开拓海外市场,投资多样化,寻求战略资产。然而他并没有解释隐藏在这些投资动机下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要寻求战略资产。随着管理能力、资产、竞争力、知识这些资源的重要性的显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也聚集在此。尤其对于作为后来者的中国跨国公司来说,迫切需要投入到资产寻求型的对外投资浪潮中,解决自身的竞争劣势问题,提高全球竞争力。鉴于这点,本文主要是以资产寻求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的投资活动,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的投资活动。 从资产寻求的角度来看,FDI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开

环顾中国企业MI和BI的案例相对比较少

环顾中国企业MI和BI的案例相对比较少,导入VI的甚为普遍。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亚太”在研究中国CI运动中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国CI运动的整体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刚起步的企业大多以新产品上市为重点,因此即使是具有CI先导意识的企业,就实际情况而言,还是对VI视觉表现的需要最迫切,至于MI、BI 等企业思想文化体系、行为规范的构建,属于内部素质提升问题,可以放后一步。先做市场,后强化内部,这是很大一部分企业家们的现实想法。 2、MI作为企业理念精神体系,是导入CI战略的灵魂和基础。它体现企业家经营哲学、思想、方针、理念、文化、精神等,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时间;对它的整理、提炼、提升、系统化,需要相当的思想水平和文字功力,难度较大;还需要了解企业发展的目标,从战略的高度、企业发展方向、形象定位等整体把握才能作出MI系统,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思想文化体系,付诸实施。 3、国内做CI的公司大多是广告公司。广告公司的长处是平面设计,完成VI视觉系统是他们可以胜任的;而论及MI、BI等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文化体系的构建,则是一些公司力所不达的。因此,很少有在MI、BI系统深入开拓者。 4、推动难也是一个原因。CI战略三大体系中VI视觉识别系统,是最好应用,也最能见到直观效果的,因而最好操作;而MI、BI两大系统触及到一个公司现有风气的革新、观念的转变、理念的反省、行为的规范、文化的重构等等。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和形象革命,是一个痛苦的难以推动的过程。即使是设计出来,也只能是传播一些口号性的广告语比较容易,而要真正身体力行的理念系统渗透、行为规范贯彻,则是比较困难的事。导入CI企业不愿在这方面多花力气。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已经深刻认识到导入CI战略不触及理念、行为系统是不行,他们已经不满足视觉识别系统的表象化CI需求。现时的企业,特别的比较成熟、有规模的企业,一提到导入CI都要求是整体导入。这是中国CI运动深入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 珠海保协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一例。这家以经营木业起家的建材批发零售企业,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在珠海也是行业排头兵。总经理镡庭君虽然是一个运动员出身,却是一位有思想文化见地的企业家。他从李洪志的“法轮功”邪教组织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所产生的后果,想到对企业员工应该特别加强思想熏陶的重要性。因此,当他决定要导入CI战略为企业“二次创业”注入新鲜活力后,就将MI理念系统的导入放在第一位考虑。这家公司在《珠海特区报》上登报CI工程招标,当地38家广告设计公司上门投标,他一家没有选上,原因是这些设计公司均不能满足他做MI理念系统的要求。他下班后开着奔驰车连夜到广州找“亚太”。他说,我舍近求远,就是为了在MI理念系统得到满意的作品,建立完整的CI战略体系。 镡总是一个奉信儒家文化的人,他提出“以仁为本”的理念作为MI核心,经由“亚太”为之阐释、提炼,形成一整套MI体系和行为识别体系,并着力贯彻执行。企业实行半军事化的训练,特别在企业精神、司训的贯彻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近一两年“亚太”接手的CI客户,几乎都是要求全套导入CI。由此可见,企业对理念识别(MI)、活动识别(BI)系统的需求量加大,相信中国CI在这方面成功案例也会由此逐渐增多。

最新整理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解析.docx

最新整理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解析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解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在xxxx第五届南方企业家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中国经济以8%-10%的高速增长可以维持到2025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的眼光,进出口贸易随之发展迅速,交易额在世界的排名稳居在第三位。 中国一直是世界的工厂,同时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外贸作为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驰骋多年。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贸易顺差为xxxx1亿美元,减少6.4%,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此外,单月的外贸进出口也相应的快速发展,连破纪录。去年12月份我国出口、进口值双双刷新11月刚刚创下的历史纪录。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环比分别增长4%、0.5%和8%,推动月度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9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12月当月,我国进出口值2952.2亿美元,增长21.4%。其中出口xxxx1.5亿美元,增长17.9%;进口xxxx0.7亿美元,增长25.6%;当月贸易顺差xxxx.8亿美元,减少28.9%。 在贸易对象方面,保持与已有贸易对象良好业务运转的同时,扩大了贸易合作伙伴。贸易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20xx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797.1亿美元,增长31.8%。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853.4亿美元,增长29.2%。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2977.7亿美元,增长30.2%。此外,我国与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战略

摘要:中国企业成长经历的三次战略转型转型思维是很重要的战略性思维,全面而准确的去理解中国企业20年的发展背景是我们在理解企业战略时更重要的问题,而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成长性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看法。 我们把中国企业发展问题的转型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发展,给了中国大多数企业第一次创业的**和机会,这也形成了很多企业的战略取向,这里面最着名的是联想的贸-工-科的发展战略。 在那种短缺经济时代,没有什么比做贸易赚钱更有说服力的事情了,比如说彩电,在那个时代和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1978到1995年这段时间,中国基本上是这种短缺经济时代,彩电是要凭票买的,企业之间比拼的是企业的性质和生产的能力。在中国彩电业的竞争格局中,在这种转型中最大的成功者是长虹公司,这个以国家性质为主的企业,1973年起就开始研制黑白电视机,1979年从日本松下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其年产能就已经达到了10万台。1985年又从松下引进了全中国最后一条生产线,1986年生产能力增至32万台,1992年增至100万台,1996年继续增加到660万台,1998年生产出930万台,总量位居全球第四。 这种生产能力和国字招牌的优势在中国这次大转型中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竞争力。相反,那些以民字为主的公司和刚从国字转型的公司则没有这么大的竞争实力。在这次大的转型发展中,以2001年中国正式的加入WTO为准,前后5年,中国基本商品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过剩时代,这个特点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第二次转型。 二是中国市场的贸-工-科向国际板转型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对中国企业的一些所谓的成功经验,现在看来还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由于中国市场巨大的包容性使得中国企业赚钱的门槛变得非常低,这就使我们在很多关键性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上没有一种相对的远见。 一般人容易将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当作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起点,其实,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2001年可以算作这一过程的转折点。大量外资进入,迅速使我国许多产业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在通信业有着名的七国八制;在电脑行业有IBM、惠普、苹果等;在彩电业有松下、日立、索尼、飞利浦等。 1992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大幅度降低关税,同时取消部分进口许可证,使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国内企业面临的压力达到顶点。风起云涌的合资,使一大批国内品牌从此消亡。而进入1995年,半壁江山已被国外品牌占领。电脑行业前10名只有联想一个纯正的国产品牌,饮料界只剩下健力宝,彩电业也只有长虹。这个残酷的事实决定了1995年以前中国企业的竞争目标---决战跨国公司。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市场争夺战中,国内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低成本竞争战略。这是后发国家的企业必然采取的一种竞争战略。 按照美国学者迈克-波特的竞争理论,企业战略只有两种: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现在诸多企业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观点的有效性。作为后发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是很难采取差异化战略。因为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差异化主要是产品的差异化,而产品的差异化又主要是技术的差异化。但是,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总要受到买方经营成本的制约,所以,技术的演进总是表现出递进的特征。也就是说,一个新技术的被广泛引用,必须与原有技术能够实现平稳的过渡。电脑业的术语兼容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当然,企业也可以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但是,这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一方面,中国科技力量集中的军队和科研院所,由于体制转换的障碍,始终无法突破性地完成国家主导向企业主导的科研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采取专利付费和仿制的技术追赶战术,也越来越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法律诉讼。由于这两方面原因,中国真正走上差异化战略道路的企业凤毛麟角,深圳华为可以算作一个特例,但即便如华为这样的企业,面对思科这样的国际对手,还根本谈不上差异化竞争。所以,低成本战略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是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向其它形式转型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现状及出路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现状及出路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一、现状分析 自1978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我国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在国外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海外市场,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35%,同时还解决了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然而,在金融危机发生,我国人民币升值,国内原材料成本持高不下的众多不利因素下,位于珠三角的深圳、东莞和中山市的绝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一)成本的压力 首先,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强大,出口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大大上升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同时人才紧缺且缺乏创新型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小型企业所存在而又没有得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当人工成本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势必受到影响。 其次,人民币升值虽说可以提高我国在市场经济中的国际地位 及发言权,但是就出口企业而言未必是好事。我国出口型企业

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内。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并不会在实质 上降低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反而会使我国产品失 去“价廉”的优势。 再次,国务院于2008年11月10日出台了10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这对于在特殊经济时期而言,就国内消费市场形势的扭转与稳定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由于国内需求持续旺盛所导致的国内原材料上涨还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使本就不堪重负的 中小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最后,银行采取从紧政策,融资贷款是难题。中小企业虽然有融资需求,但是可控性小,贷款风险大。银行为了降低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往往要求其提供足够的抵押担保,这恰恰是众多中小企业欠缺的。并且银行需要与房产评估部门、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合作,审慎放贷。由此可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销售市场的压力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加之规模较小,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低下。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企业很难通过提价或更改计价货币的内部对冲方式规避汇率风险,这种弱势地位更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境。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消费不振,这种大规模、长时间、全方位的经济衰退,在人民币升值的促使下,如果 不彻底改变生产战略和销售策略等的话,势必会抑制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这样,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国外将长期失去竞争力和议价能力,中小出口企业的日子将更加难熬,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同时,就美

中国企业在海外为什么会受骗

中国企业在海外为什么会受骗? 1. 外贸陷阱多,一不小心就被收割 案例: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的外贸纠纷,不禁让人想起了15年前长虹在美国受骗。 2004年,一则刊登在《深圳商报》头版头条的新闻把长虹在美国被骗的消息抖了出来——《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受骗金额可能高达数亿》。 改革开放后,我国家电行业飞速发展。到90年代末,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彩电行业的利润大大降低,不少国内彩电巨头都把眼光盯向了海外市场。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四川长虹更是雄心勃勃地想在北美市场分一杯羹。 虽然曝出新闻的都是大企业,但事实上从涉及的交易总额来看,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吃亏可能更多。 因为大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即使再不完善,也总比小企业好。只不过大企业单次涉案金额大,容易搞出个大新闻。 2005年,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就曾经估算过,每年外贸诈骗给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至少有数十亿美元。十多年过去,每年百亿美元的诈骗损失也属保守估计。 由于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更不完善漏洞更多,骗子的诈骗方式也花样迭出。多数时候,骗子利用了海外的特殊政策,中国企业只能吃哑巴亏。 臭名昭著的“土耳其骗局”,就让中国企业吃了不少亏。 骗子们先注册一个土耳其的空头公司,由该公司出面将中国出口的货物骗到土耳其海关,故意拖延时间。依据土耳其海关执行条例—— 超过45天无人认领的货物,海关有权没收拍卖,而原收货人有优先获得该货物的权利。 如果中国公司傻等,骗子公司就在45天后以低价将货物买走,然后再高价卖出分赃;如果中国公司察觉并欲通过某些介入将货物取回的话,面对的将是一连串敲诈,土耳其骗子公司会先要求支付仓储费用,之后还会继续设置更多障碍和陷阱,一步步将中国公司的钱骗完。

浅谈我国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一)

浅谈我国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出口竞争力 论文摘要]我国出口低价竞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资源祟赋基础、市场结构特点、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价格构成不完全,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分割性等。低价竞争极不利于我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此,应采取多项措施,如规范价格竞争,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塑造企业竞争力等加以解决 我国出口企业低价竞争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不少.但是出口低价竞争不仅没有杜绝.反而有增无减.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自1979年以来.共有包括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在内的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73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描施调查案件.影响了约191亿美元的出13贸易。不仅如此.国外尤其是美.日.欧盟等国对我国产品纷纷实旋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出口的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2大类出口产品都已经或即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贸易摩擦的不断发生,除了有国际环境原因主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国利益的不一致而引起贸易保护有所抬头之外.更主要是出口企业长期进行低价竞争的结果那么.低价竞争为何长盛不衰7其根源何在7本文试图从深层次剖析低价竞争长期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一、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我国比较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出13低价竞争存在客观的资源基础。我国出口企业技术水平相对不高资金相对匮乏.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集中于劳动力要素供给上.因此.一直以“薄利多销”.”以量取胜作为市场竞争策略。以工业品为例,根据《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3)》的有关资料通过对42种工业品出El价格变动指数的计算.自1995年至2002年,价格上升的只有14种.持平的有1种.下降的有27种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出口制成品的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价格竞争仍然是支撑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手段。由于我国劳动力比较丰富价格相对低廉.且这一局面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出13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仍会拥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可以继续采用低价竞争。但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竞争力并不强.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些产品进入的成本较低很容易引起投资过剩,进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和供给过剩。比如.世界对桔子罐头的年需求量为20万~25万吨,而我国的生产能力却达到40万吨.价格竞争在所难免。 2.出口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结构没有改变.低价竞争可以获得短期利益。价格竞争涉及的行业一般都是垄断竞争行业行业内厂商之间是垄断竞争关系:~方面由于垄断的存在每一企业在市场中都占有一定的份额.并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降低价格会使本企业短时间内增加一定的销售量;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存在可替代性.企业竞争激烈.当部分企业销售量增加时.必然导致其他企业同种产品销售量下降。因此.企业通过低价竞争可以在短期内增加销售量和销售收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挤出竞争者。然而,这在长期并不奏效.往往导致价格大战.并形成所谓肥水流入外人田.外商坐收渔利.国内企业遭到各种贸易壁垒的局面。3企业多数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产品技术含量低.出El低价竞争实属无奈之举。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品牌。目前.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已占到整个货物贸易出口的9O%.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及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很低。多数出13企业规模和技术实力比较接近.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产品处于技术下游.即使是高技术产品.其关键技术也主要掌握在外资手中.以彩电为例.在其1O4项关键技术中.我国只掌握了6O%.严重制约着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由于在技术创新力.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企业在向国际市场扩张时往往力度不足.最终只能通过提供低质量、低技术和低价格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比如.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一件针织

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精品

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政策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中国将来的国际贸易发展道路上,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贸易摩擦加剧、引进外资不足、信息缺乏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新问题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外资,拓宽信息渠道,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平稳发展。 关键词: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全球化 Abstract The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seen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and private economies’spanning development under the policy guidance.With the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SMEs’exporting trade will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future of China.At present, the developing of SMEs in China is being 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 trade frictions, the inadequat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and some old problems, while facing the pressure of the continuous generation of new problems.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we shoul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troduce the foreign capital,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SMEs’ exporting trade to develop steadily. Key words:Exporting trad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

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 陈勇兵李燕周世民 内容提要:出口持续时间研究为保障出口持续平稳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基于2000-200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估计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持续时间,研究发现持续时间均值不到2年,中位值为3年,且存在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性。我们进一步采用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了出口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传统引力模型变量对持续时间的影响与其对于贸易流量的影响类似,企业层面的特征会对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所有制差异。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要建立预警机制、深化现有贸易关系以及制定恰当的贸易政策来推动出口贸易平稳发展。 关键词:出口持续时间 Cox比例风险模型负时间依存性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 一、引言 在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环境下,中国贸易量的持续高增长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并被称为中国贸易量增长之谜(吴福象和刘志彪,2009),相应地,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依赖性也在不断加强。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高依赖性也存在着高风险,外部经济的波动很容易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中国经济,会使得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中国的大国经济特质会加剧这一困境。如何保持出口贸易平稳发展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依然有着许多低技能的农民群体,所以“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这种事不仅要继续做下去, 而且意义仍然重大”。中国企业出口所面临的已不仅是利润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否持续生存的问题。因此,对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研究不同于当前以政策激励出口和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从而保持出口平稳增长的研究视角。事实上,在WTO等多边贸易体制和金融危机后的低外部需求约束下,中国可选政策空间并不大,而且在中国自身的大国经济特质下出口市场多元化并不能带来出口市场结构的本质变化,中国企业出口在中长期仍然会依赖于欧美日等大国市场。因而,能否保障出口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并不完全在于构建新的贸易关系,还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率使得出口贸易关系稳定持续下去。 从企业层面来看,贸易关系(trade relationship)是指某一企业进入某一国外市场到退出该市场的状态,某一企业从进入某一国外市场直至退出该市场(中间没有间隔)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duration of trade relationships)。①经典贸易理论大多认为,贸易关系一旦建立,就会长期持续下去。②然而,这些理论对企业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的判断并未得到微观经验的支撑。事实上,在一国贸易总量持续增长的背后,其微观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时间常常是不持续的或持续时间较短。我们针对中国企业出口整体的进一步研 ? 陈勇兵、李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73,电子信箱:yongbing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934917717.html,, lilingyan8866@https://www.360docs.net/doc/934917717.html,。周世民,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邮政编码:100081,电子信箱: zhoushimin@https://www.360docs.net/doc/934917717.html,。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9&ZD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1173238)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291)的资助,特此致谢。我们在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谷克鉴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由衷感谢。感谢2011年秋季清华—香港大学国际经济学研讨会上邱东晓、鞠建东、郁志豪、LAI Huiwen、余淼杰、葛赢、陈波、李志远、李侨敏等提出的批评与建议,感谢蒋灵多、钱学锋、曹亮、施炳展、孙楚仁等有益的讨论。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修改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① 在本文中,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在生存分析方法语境下指企业在某一特定出口目的地的生存时间,因此,在下文中我们 同义使用持续时间与生存时间。 ②如要素禀赋理论指出贸易源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贸易关系也是稳定的;贸易滞后模型(models of hysteresis in trade)表明,沉没成本的存在使企业在出口后不会轻易退出市场,从而在出口市场上维持较长的时间( Baldwin and Krugman, 1989);贸易的搜寻成本模型认为,为完成贸易交易双方会有一个搜寻过程,由于搜寻成本的存在,企业也不会轻易终止贸易关系(Rauch and Watson,2003)。

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

中国产品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 中国的低价出口贸易,其实是中国加工贸易,三来一补贸易发展的现状。在全球经济扩张形成的强劲需求的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规模生产优势逐步得到体现。近几年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始终占60%以上,成为贸易顺差最重要的贡献力量,而且在短期内这种势头还会持续。但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主要以OEM贴牌生产为主,所以分析低价出口的利弊,或者说OEM方式贸易的利弊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从我国企业的生产方角度分析低价出口的利弊。 1 生产方企业的好处 相对于购买方而言,供给方处于被动的地位,然而,采用OEM方式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1)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近年来,国内家电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趋于饱和,某些国内制造企业为了能开拓市场,而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 (2)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节约销售投资 现代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来自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固定成本的分摊。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这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成本下降的效果将更加明显。参与OEM供给,意味着产出规模的扩大,不但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而且降低了成本;在企业面对国外市场时,由于

地域广,各国商业习惯不同,很难建立完全的独立流通网,但是如果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力量那就便利多了。采用OEM方式可以减少企业间运转时的摩擦,消减企业本应投入的大量销售资金,使企业能够适应在海外销售。 (3)学习经验,完善管理 提供OEM的企业往往在OEM购买方的产品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OEM购买方可以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在合作过程中,OEM供应方可以在产品质量控制,成功控制,效率管理控制等的管理上按照购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以先进的组织控制,来自于“干中学”的经验积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产品创新,提升能力 如果OEM产品属于创新产品,供给企业除满足购买方的需求外,还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或者增加产品线的长度,推出新产品;或者加深产品线的深度,增加现有产品的品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OEM方式对买卖双方而言,除了共享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外,还具有一个最有特点的优势,那就是买卖双方进出市场的灵活性。只要买卖任何一方发现了更有利可图的途径,就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从这个角度而言,OEM市场是高度有效的。 2 生产方企业的弊端 中国从事加工生产和出口的企业,多数是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市场的绝大部分在海外,现在,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类企业都普遍面临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