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点1: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电子教案.

技能点1: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电子教案.
技能点1: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电子教案.

技能点1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一、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要求

1.内容明确,文字简练。

2.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成图时,要对其可行性及能达到的精度进行充分的论证。

3.技术设计书中使用的名词、术语、公式、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应与有关规范和标准一致。

二、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

1.任务概述

任务概述应包括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测区面积、测图比例尺、技术依据、计划实施起止时间等内容。

2.测区概况

重点介绍测区社会、自然、地理、经济和人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海拔高程、相对高差、地形类别和困难类别;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气候、风雨季节、交通情况及生活条件等。

3.已有资料情况

设计书中应说明已有资料的全部情况,包括控制测量成果的等级、精度,现有图的比例尺、等高距、施测单位和年代,采用的图式规范,平面和高程系统等。并对其主要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

4.作业依据

①国家及部门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图式。.

②任务文件及合同书。

③经上级部门批准的有关部门制定的适合本地区的一些技术规定。

5.控制测量方案

①平面控制测量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坐标系统的确定,测量方案的选择,基本控制网的等级与加密层次,硬、软件的配置及施测方法,平差方法,各项主要限差及精度指标等。

②高程控制测量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高程系统的选择,首级高程控制的等级及起算数据的配置,加密方案及图形结构,路线长度及点的密度,标志类型及埋设,仪器和施测方法,平差方法,各项主要限差及精度指标等。

6.数字测图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地形图采用的分幅和编号方法,图幅大小,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图,测站点的观测方法和要求,对地形要素的表示和对地形的要求等。

(1)数据采集

①图根控制测量

2011年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中规定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成图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密度如表1.1所示:

表1.1 图根点的密度

测图比例尺1:500 1:1000 1:2000

图根点/km2 64 16 4

②数据采集作业模式的选择

作业模式包括:数字测记模式,电子平板测绘模式,地图数字化模式。

③碎部测量

包括坐标和高程的测量方法;碎部测量的设站要求;野外草图的绘制方法与要求;碎部测量数据取位及测距最大长度要求;高程注记点的间距、分布及位数要求;测绘内容及取舍要求;外业数据文件及其格式要求等。

(2)数据处理、图形处理、成果输出

数据处理是数字化成图的主要工序之一,其目的是将用不同方法采集的数据进行转换、分类、计算、编辑,为图形处理提供必要的绘图信息数据文件;图形处理是将数据处理成果转换成图形文件;成果输出就是将图形文件按照选定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和图幅大小,利用打印机、绘图机等输出设备打印出来。

7.检查验收方案

方案应包括数字地形图的检测方法;实地检测工作量与要求;中间工序检查的方法与要求;自检、互检、组检方法与要求;各级各类检查结果的处理意见等。

8.工作量统计、作业计划和经费预算

工作量统计是根据设计方案,分别计算各工序的工作量。作业计划是根据工作量统计和计划投入的人力物力,参照生产定额,分别列出各期进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

经费预算是根据设计方案和作业计划,参照有关生产定额和成本定额,编制分期经费和总经费计划,并作必要的说明。

9.上交资料清单

①地形图图形文件

②地形图分幅编号图

③成果说明文件

④控制测量成果文件

⑤数据采集原始数据文件

⑥图根点成果文件

⑦碎部点成果文件

⑧图形信息数据文件

10.建议与措施

对如何组织力量、提高效益、保证质量;如何充分、全面、合理预见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漏洞和各种突发事件等,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预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指出业务管理、物资供应、膳宿安排、交通设备、安全保障等方面必须采取的措施。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1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 技术设计书 编写:熊碧 审查:熊碧 审核:熊碧 审定:熊碧 审批:熊碧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 设计书 1、概述 1.1、任务情况 为满足黄河水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增,2010年5月由院生产科对我系下达了黄河水院测区的1:1000数字化地形图的测量任务,现根据项目和任务的目的,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 1.2、测区概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东邻黄河大街,北邻北环路,西邻夷山大街,南临东京大道,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 新校址东西长782米,南北长965米,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南侧有100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东院教学区)约,离市中心8km,距火车站约10km,离连霍高速公路开封市出口约3 km。总建筑面积达到34万m2,其中实验实习楼(馆、厂)达到万m2,其它附属用房达到万m2。 新校区交通便利,校园地势较平坦,便于野外工作。新校区位于东经114°52'30" -115°03'52",北纬22°30' -22°23'.测区平均海拔约75米,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500mm---2000mm,日照充足适宜作业外测量任务。 1. 3、实习任务及作业依据 本次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平面图根控制测量 (二)四等水准测量 (三)1:100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实习过程中各项指标主要遵循如下测量规范: (一)《城市测量规范》(GB12897--91) (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279--1995)(四)《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五)《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 1. 4、已有资料情况 收集到黄河水院1:1000数字地形图和一本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教研室分发的数字测图指导书 现可利用的控制点有两个,分别是HY05 、HY06。以上控制点经现场检测符合规范精度要求后可作为实际测量的一个已知起算数据。 2、技术设计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①概述 按照学院需要,我方按照精度要求对整个校园布设一个城市二级首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XXXXX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14°)。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为0.5m, 1: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1.在地面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甲方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 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2.四等点编号前冠以Ⅳ,如Ⅳ01、Ⅳ02……。一级点以测区为单位全区统一编号,在点号前冠Ⅰ,如Ⅰ001、Ⅰ002……。 3.埋石点的密度,四等点在测区内大致均匀布设30个点,。一级点的布设(包括四等点)平均每1幅图(按1:500分幅)不少于一点;1:2000区域一幅上不少于5点。在城镇和较大的建筑区内应增加埋石点的密度,在居民地附近至少保证有一对点,对点之间应通视。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标准模板)

密级: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名称 年月日

[项目名称] 项目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1 概述 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或产品)接收单位等。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己有资料情况 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慨况 根据测绘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 a.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因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 b.作业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风雨季节等。 c.其他需要说明的作业区情况等。 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 引用文件 说明项目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项目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 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说明成果{或产品)的种类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 设计方案 5.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规定测绘生产过程中的硬、软件配置要求,主要包括: a.硬件: 一一规定对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测绘仪器、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网络等设备的要求; 一一其他硬件配置方面的要求(如对于外业测绘,可根据作业区的具体情况,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和内业成图的方法,学会使用数字测图系统软件CASS5.1 二、报告主要内容 1.全站仪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2.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内业成图;3. 个人总结。 三、仪器及工具 南方NTS660全站仪1套、棱镜及杆2套、文件夹2个、计算机1台、对讲机3个、图纸若干 试验的主要过程: 1.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①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②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JOB1,用来保存测量数据. ③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JOB1,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 ④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又测量出第2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 2.内业数据传输: 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如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样本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 1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 技术设计书 编写: 熊碧 审查: 熊碧 审核: 熊碧 审定: 熊碧 审批: 熊碧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 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设计书

1、概述 1.1、任务情况 为满足黄河水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增, 5月由院生产科对我系下达了黄河水院测区的1: 1000数字化地形图的测量任务, 现根据项目和任务的目的, 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 1.2、测区概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东邻黄河大街, 北邻北环路, 西邻夷山大街, 南临东京大道, 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 新校址东西长782米, 南北长965米, 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 南侧有100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 东院教学区) 约4.2km, 离市中心8km, 距火车站约10km, 离连霍高速公路开封市出口约3 km。总建筑面积达到34万m2, 其中实验实习楼( 馆、厂) 达到9.5万m2, 其它附属用房达到7.5万m2。 新校区交通便利, 校园地势较平坦, 便于野外工作。新校区位于东经114°52'30" -115°03'52", 北纬22°30' -22°23'.测区平均海拔约75米, 地势较为平坦, 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日照充分,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在500mm--- mm, 日照充分适宜作业外测量任务。 1. 3、实习任务及作业依据 本次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平面图根控制测量

(二)四等水准测量 (三)1: 100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实习过程中各项指标主要遵循如下测量规范: ( 一) 《城市测量规范》( GB12897--91) ( 二)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91) ( 三) 《1: 500 1: 1000 1: 地形图图式》(GB/T 7279--1995) ( 四) 《1: 500 1: 1000 1: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 ) ( 五) 《1: 500 1: 1000 1: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 1. 4、已有资料情况 收集到黄河水院1: 1000数字地形图和一本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教研室分发的数字测图指导书 现可利用的控制点有两个, 分别是HY05 、 HY06。以上控制点经现场检测符合规范精度要求后可作为实际测量的一个已知起算数据。 2、技术设计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①概述 按照学院需要, 我方按照精度要求对整个校园布设一个城市二级

管线探测与地形图修测技术设计书

XXXX地下管线探测及地形图修补测项目 技术设计书

XXXX地下管线探测及地形图修补测项目 技术设计书 编写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审批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 概述 (1) 1.2技术依据 (1) 1.3基本技术规格 (2) 1.4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 (2) 1.5 投入的设备 (2) 第二章控制测量 (2) 2.1投影面的选择 (2) 2.3 控制网测量 (3) 第三章地形图补测及修测 (5) 3.1地形图补测成图方法及工作流程 (5) 3.2地形图补测及修测的任务 (6) 3.3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6) 3.4地形图修测的方法 (6) 3.5地形图测绘的内容及取舍 (6) 3.6 修补测方法 (12) 3.7地形图上各种要素配合表示 (12) 3.8图边接边 (13) 3.9质量检查 (13) 第四章地下管线探查测量 (13) 4.1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作业流程图 (13) 4.2施工方案 (14) 4.3资料的收集和方法试验 (14) 4.4地下管线探测的取舍标准 (15) 4.5地下管线探测的精度 (15) 4.6地下管线测绘精度 (17)

4.7地下管线实地调查 (17) 4.8地下管线探测 (19) 4.9管线点记录及标记方法 (22) 4.10.地下管线测绘 (23) 4.11.地下管线图的编汇及数据处理 (24) 第五章检查及验收 (32) 5.1 作业组自检 (32) 5.2 项目部进行全面的过程检查 (32) 5.3 技术经营管理科进行最终检查 (32) 5.4甲方验收 (32) 第六章人员及仪器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人员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仪器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施工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提交的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

目录 1一般规定1 2图根控制测量4 3测绘方法6 4地物测绘10 5地貌测绘13 6 内业编绘主要技术要求14 7 地形图整饰及检查16 1一般规定 1.1地形图的测图比例尺应根据设计阶段和设计需求并按表1.1选用。 注:<1)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搜集已有地形图,也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重新测图; <2)各设计阶段的地形图亦可根据项目需要的测图比例尺进行施测。 1.2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选用应符合表1.2的规定。 注:<1)一个测区内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相同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可加绘半距等高线; <2)根据用图需要,在平坦地区和建筑区也可以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 1.3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 1.3-1的规定; 注:在树林、隐蔽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 1.0倍。 2 等高<深)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 1.3-2的规定; 注:<1)H d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最新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 术设计书

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量 安徽理工大学

目录 一、任务概述 (2) (一)、任务来源 (2) (二)、测区范围及地理概况 (3) (三)、任务情况 (3) 二、测区情况 (3)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其分 析 (3) 四、作业依据 (3) 五、测绘仪器 (3) 六、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 距 (3)

七、成图方法、比例尺和地形图分 幅 (4) 八、实习要求及任 务 (4) 九、地形测量技术要 求 (4) 十、外业数据采 集 (5) 十一、内业处 理 (5) 十二、地形图测绘内容及绘制要 求 (5) 十三、检查验收以及安全措施 (5) 十四、上交资料 (5)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毕业实习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 一、任务概述 (一)、任务来源 测量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服务生产,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本次实习,能全面地掌握地形、地貌的测绘及地形图、地籍图的整饰、接边整个作业过程和方法。另外学校对于学生所学知识也要进过实习的巩固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学习,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对安徽理工大学地形的测量实习。由学校老师组织下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二)、测区范围及地理概况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的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的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的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的颍上县,亳州市的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的怀远县相交。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四周交通发达,属市区地区。 (三)、任务情况 1、以小组为单位测一幅涵盖整个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家属区的地形图一幅

数字测图实习分析方案(完整)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专业 班级 组号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8 年 11 月 1 日至 2018 年 11 月12 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1 三、数字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2 四、数字地图测绘过程2 五、参考资料7 六、实习心得8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2018-11-1至2018-11-12我们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在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数字化测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对《数字化测图》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本次实习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以及实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吃苦耐劳,同时还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小组的实习任务。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为以后的测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1、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数字地图测绘 <1)练习和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方法; <2)每组测绘一幅1:1000的数字地图; <3)熟悉和掌握南方CASS地形测图软件编辑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数字地图的工程应用 <1)完成测站改正; <2)完成设计路线的断面图绘制; <3)用DTM和断面法计算土方量。 3、MAPGIS扫描矢量化 熟悉MAPGIS软件进行扫描矢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2、实习的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掌握并熟练全站仪的使用。 (3)掌握使用数字成图软件<南方CASS)进行数字地图编绘的 方法。

(4)掌握矢量化软件进行地图的扫描矢量化操作步骤和方法。 三、数字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 采用草图法进行数字化测图,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在本次实习中利用中纬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四、数字地图测绘过程 1、踏勘,选点 本次实习地点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地形十分熟悉。 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区大门口选择一点作为已知点,根据一份小比例尺图,选出一条闭合导线,现场选出导线点,并均匀分布在校内,共计6个点。导线点的选择应注意是否相互通视,架设仪器是否安全方便。 2、控制测量 全站仪测角、测边: 在已知导线点上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开机。同时将棱镜架设在待测点出对中整平。 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CL24-02,用来保存测量数据.。 在当前文件下,按照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和给定的坐标、仪器高、目标高<取至毫M位),设置EDM,并瞄准后视点,进行后视置零定向。 定向完后仪器照准目标点棱镜,盘左盘右观测并测存,将屏幕显示结果记录在导线坐标记录表上。 导线边长、水平角施测要求及精度要求: ①观测:水平角观测一个测回,起始点采用全圆方向法观 测,内角采用测回法观测;距离测量往测一测回<瞄准目 标一次,读数4次),直接读记平距; ②取位:角度取至秒,距离取至mm,坐标取至mm;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规范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 大比例尺测图是指1:500~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采用航测法成图。小于1:50000的小比例尺图,是根据较大比例尺及各种资料编制而成的。 大比例尺除测绘地形图以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它们的基本测绘方法是相同的,并且有本地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图幅分幅方法。 技术设计是数字测图最基本的工作,它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及数字图的用途、用户的要求、本单位的仪器设备状况等对数字测图工作进行具体设计。因此,在测图开始前,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拟定作业计划,以保证测量工作在技术上合理、可靠,经济上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工作。 一、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依据 数字测图方案,一般是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数字测图的目的,精度、控制点密度、提交的成果和经济指标等,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和本单位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状况,通过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加密控制方案、数字测图的方式、野外数字采集的方法以及时间。人员安排等内容。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测量规范(规程)和测量任务书。 1.测量规范(规程)

数字测图测量规范(规程)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目前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有: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工程测量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 《房产测量规范》 2.测量任务书 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是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要求文件。这种技术文件是指令性的,它包含工程项目或编号、设计阶级及测量目的、测区范围(附图)及工作量、对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和特殊要求以及上交资料的种类和时间等内容。 二、数字测图的外业准备及技术书编写 在数字测图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实施前的测区踏勘、资料收集、器材筹备、观测计划拟定、仪器设备检校及设计书编写等工作。 1.测区踏勘 接受下达任务或签订测图任务的合同后,就可以进行测区踏勘工作,为编写接受设计、施工设计、成本预算等提供资料来源。测区踏勘主要调查了解的内容有: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docx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 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 技术设计书 编写:熊碧 审查:熊碧 审核:熊碧 审定:熊碧 审批:熊碧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1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 设计书 1、概述 1.1、任务情况 为满足黄河水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增,2010 年 5 月由院生产科对我系下达了黄河水院测区的1:1000 数字化地形图的测量任务,现根据项目和任务的目的,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 1.2、测区概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东邻黄河大街,北邻北环路,西邻 夷山大街,南临东京大道,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 新校址东西长 782 米,南北长 965 米,西侧有宽约 80 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南侧有 100 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东院教学区)约,离市中心 8km,距火车站约 10km,离连霍高速公路开封市出口约 3 km。总建筑面积达到 34 万 m2,其中实验实习楼(馆、厂)达到万 m2,其它附属用房达到万 m2。 新校区交通便利,校园地势较平坦,便于野外工作。新校区位于东 经114°52'30" -115 °03'52",北纬 22°30' -22 ° 23'. 测区平均海拔约 75 米,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 500mm---2000mm,日照充足适宜作业外测量任务。 1.3 、实习任务及作业依据 本次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平面图根控制测量 (二)四等水准测量 (三) 1:1000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实习过程中各项指标主要遵循如下测量规范: (一)《城市测量规范》(GB12897--91) (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三)《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7279--1995)(四)《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五)《 1: 500 1 :1000 1 : 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 1. 4、已有资料情况 收集到黄河水院1:1000数字地形图和一本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 教研室分发的数字测图指导书 现可利用的控制点有两个,分别是HY05 、HY06。以上控制点经现场检测符合规范精度要求后可作为实际测量的一个已知起算数据。 点号X(m)Y(m)H(m) HY0553******** HY065322347673 2、技术设计方案 2.1 、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①概述 按照学院需要,我方按照精度要求对整个校园布设一个城市二级首

地形图时点补测项目技术总结

某某市市域范围时点补测项目 技术总结 某某单位 二〇一年月日

某某市市域范围时点补测项目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 审核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4) 1.1 项目名称与来源 (4) 1.2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量和目标 (4) 1.3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5) 1.4成果交付与接收 (6) 1.5项目执行情况 (6) 1.6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6)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6) 2.1 引用文件 (6) 2.2主要精度指标及成图规格 (7) 2.4质量保证措施 (8) 2.5经验和建议 (9) 3 测绘成果质量情况 (10) 3.1 质量评价 (10) 3.2技术结论 (10) 4 上交成果和资料清单 (11)

1 概述 1.1 项目名称与来源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某某市市域范围时点补测项目——某某区域1:500地形图修测1.1.2 项目来源 随着我市经济高速发展,大面积地区地形发生明显变化。为满足信息化建设对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的新需求,为政府部门和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权威、实时、完整、形式多样的数字测绘产品,我院测绘队与市国土局签订项目合同,将某某市市域范围内约1400km2地形图数据更新至2015年12月底时间节点。本项目专业性强,技术量高,标准要求高,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我院测绘队委托某某公司承担该项目某区域地形图修测工作。 1.2 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量和目标 1.2.1 主要工作范围工作量与工作内容 工作范围:某区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扣除水域面积) 工作内容: 按《城市测量规范》、《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及项目技术设计书要求,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方式施测约定范围内的相应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测量精度分别按相应1:500地形图要求执行。 某区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扣除水域面积)1:500地形图修测; 巡视、补测需到位。 地形图中要输补测时点:2015年12月底。 范围内的数字线划图测绘采用清华山维成图软件成图,数据必须满足甲方数据入库要求。 最终提交测区范围内的完整数据及补测数据文件(格式均为清华山维格式)。 1.2.2 工作目标 完成测区内地形图的测绘与更新任务,为城市各建设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服务。

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

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大比例尺(比例尺大于1:2000)的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或修补测。 1.2原则上,测区面积小于8标准图幅的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或测区面积小于16标准图幅的修补测项目,本作业指导书可以代替技术设计文件;测区面积大于或等于8标准图幅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或测区面积大于或等于16标准图幅的地形图修补测项目,应按规范要求提交技术设计、技术总结、成果质量检查报告等全部技术文件。 1.3 大比例尺测图项目须提交的成果资料,合同或业主有明确要求的,从其规定。 2.技术引用文件 GB/T 14912-2005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268-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 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CH/T 1020-2010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3.基本技术要求 3.1测绘基准 坐标系统:一般采用大连城建坐标系统,业主委托有具体要求的,从其规定。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按业主委托要求采用其它高程基准时,应建立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联系。 大连城建坐标系基本参数: 1)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或横轴墨卡托投影; 2)中央子午线:121°30′; 3)投影椭球: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北京54椭球); 4)长半轴:6378245m; 5)扁率:298.3; 6)横轴加常数:30000m。 3.2基本等高距

3.3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临近地物点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下表规定;当测图单纯为规划设计或一般用途时,可选用表中括号内的指标。 3.4高程注记点精度和密度 3.4.1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3。困难地区放宽0.5倍。 3.4.2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3.5地形图分幅 一般测图项目,地形图分幅采用任意图幅;技术设计或合同有要求的,从其规定。 4.图根控制测量 4.1图根点的施测 4.1.1鉴于测量仪器和方法的改进,为兼顾质量与效率,交会法、导线法等传统施测图根点的技术方法本作业指导书不再予以专门规定。 4.1.2因测区观测条件受限等原因确有需要的,可以参照《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相关规定执行。 4.1.3图根控制测量推荐采用CORS-RTK模式施测,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按对应作业指导书规定执行。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案设计

万方数据

刘忠胜,张建亮大比例Jt数字测图方案设计本刊E-mail:bjb@sxinfo.net实践与创新 随着测绘技术和仪器的发展,测图碎步测量主要使用全站 仪或GPS—RTK进行。本文以全站仪为例,对碎步测量的步骤叙 述如下: (1)定测站点。进行碎步测量前首先确定测站点,测站点要 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已知点与其通视。 (2)安置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i脚 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 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 站仪放置不稳,使仪器安全存在潜在的危险。仪器大概架在已知 点上,用眼睛看是否对巾,左右调整脚架,直到对中为止。由于对 中后仪器不平,此时,应先调整脚架的高低,看见气泡差不多居 中时,再调整脚螺旋,对中与整平应交叉进行,直到仪器最终处 于对中整平状态。 (3)碎步测量。后视一已知点(前所得fI{的网根点),方向归零。在选定的地物点或地形点上立棱镜,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按比例尺精度确定每个碎布点之间的间距,一般在35m左右。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因此,一般要求2.3人负责立棱镜,其中2人同时立镜。 (4)外业记录。全站仪所测得的数据主要记录竖直角、水平角、斜距、棱镜高。同时绘草图人员在指挥跑棱镜的同时负责勾绘草图。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 (5)测站检校。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为了避免误差的影响。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核。检核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2.5内业绘图 内业绘图软件众多,如南方CASS、清华三维等,本文以南方CASS6.1为例对地形图绘制的具体过程展述如下: (1)展点。碎步点测量的成果数据存于全站仪内存中.通过数据线将全站仪与电脑连接起来,在CASS6.1中打开成果点文件,则视图窗口展示出所有测得的碎步点。 第一步,点击“图形”下的“展点”.先弹出空间点位数据窗口,接着弹出“打开点位数据文件”的对话框; 第二步,要求输入坐标文件。当输入对应文件后,则系统A动将点名、点位、代码展绘在相应图层中。 (2)绘图。结合在外业中勾绘的草图,进行展点连线、类别区分、属性赋予和性质注记等编辑成图.并对测区内地形利用数据文件生成数字高程i角模型。软件可自动绘制等高线。通过对等高线的修剪、编辑、注记等整理成图。 绘图之前,应先将CASS6.1的符号库功能菜单界面组织好,以便提高成图效率。这里关键是要将右侧屏幕菜单或工具按钮菜单配置好。因为两种菜单功能完全对应,所以选择一种即可,具体根据个人的作业习惯选择。罔l是CASS6.1主界面。 222 图1CASS6.1主界面 3测图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进行地形测图时,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或者误差,应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检查后视点。测箅后视点坐标.与该点已知坐标核对,看其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则说明测站后视数据有错误,或者测站后视点点位有错误。 (2)碎部测量时.要正确选定地物点和地形点。首先.对测站周围的地貌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总的地貌是什么;其次。确定地貌细小的变化在那里;最后,确定测量的顺序,即先测什么后测什么。这样使观测者和立尺者在认识上达到统一。按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应选在地物拐角上或地物轮廓的变换点上,而地形点则应选择在地形特征点上.充分表示出测区的真实地物和地貌。 (3)碎部测量时,跑镜员跑点应有次序,不要东跑一个点、西跑一个点。观测员要尽可能测完一个地物再测另一个地物。并立即绘fJ;地物的轮廓线。地形特征点也应测一点连一点,测完后将地性线也连接fI{来.这样就不会发生遗漏和错误。 (4)碎部测量时,观测员和跑镜员应约定好联络信号。跑镜员在跑镜过程巾。要注意调查地理名称和量测陡坎、冲沟等比高,以供图上描绘和注记。对本测站上无法测绘的局部隐蔽地区的地形,跑镜员要向观测员进行描述,以便研究测量的方法。 (5)绘草罔人员与观测员应在一定时问间隔(如每测50点)时互相核对点号,保证测量点号与草网对应点号的一致性。当发现草图点号与当前测量点号不对应时,应及时更正,防止到内业时|}fj现混乱。 (6)在对测图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且这些闪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地减少测量误差的 方法,应做到: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提高 万方数据

2013级【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封面2016年

数字化测图实习技术设计书 学院名称理工大学 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班级组号三班2组 组长黄成 组员黄成、王柯荣、晓果、月秋、晓梦指导教师平元、蒲朝旭

理工大学测绘工程系 2015年12月28日—— 2016年01月10日

目录 目录.................................................................... I II 1任务概述. (1) 2测区概况 (2) 3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3) 4作业依据 (4) 5控制测量方案 (6) 5.1 控制测量 (6) 5.1.1 测量方法 (6) 5.1.2 控制点编号 (6) 5.2水准测量 (6) 5.2.1 四等水准测量 (6) 5.2.2 三角高程测量 (7) 5.2.3高程测量平差计算 (8) 5.3 仪器检验 (8) 6数字测图方案 (8) 6.1野外巡视调查 (8) 6.2图根控制 (9) 6.3 数字化地形测量 (10) 6.3.1 碎部点的数据采集精度要求 (10) 6.3.2 地形图修测步骤 (11) 6.3.3 地形图的测绘与取舍 (11) 7检查验收方案 (16) 8工作量统计、作业计划和经费预算 (17) 9应提交的资料 (18) 10建议与措施 (19)

1任务概述 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和巩固数字测图一体化作业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严 格认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学校围开展数 字化测图实训,实训任务包括:(1)图根控制测量(包括选点、埋石、观测 和计算)。 (2)完成指定区域 1:500 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技术要求主要依 据为《城市测量规》。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高程注记点相 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15m。我们计划用0.5天仪器借领、检验及使用;1.5天踏勘选点、技术设计;2天图跟控制方案制定及控制网观测;4天大比例尺野外数字地形图测绘;2天数字地形图的室绘制、资料整理、编写实习报告、技术总结。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 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内容有: (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 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 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 一、坐标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 ;.

第五章控制测量 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 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 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 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