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系统档案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系统档案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系统档案

目录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2)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2)

(一)一级预警项目 (2)

(二)二级预警项目 (6)

(三)三级预警项目 (7)

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7)

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8)

(一)立案 (8)

(二)处理程序 (8)

(三)处罚 (9)

四、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9)

(一)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 (9)

(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 (10)

(三)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 (11)

(四)奖惩 (12)

临床医疗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3)

一、门急诊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3)

(一)门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 (13)

(二)急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 (13)

二、病房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3)

三、术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4)

四、突发事件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4)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

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违反工作法律

(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2、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抢救工作;

(3)门诊、急诊医师对连续3次来院就诊但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相关科室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4)门诊、急诊医师或住院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诊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房医师不查看病人情况即开具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

时;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

(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

(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患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

(13)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未查房,或术后内未在规定时限内随访;

(14)手术科室对重大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

(15)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患者手术后规定时限内无上级医师查房;

(16)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尚未引起患者投诉;

(17)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

(18)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19)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

(20)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

(21)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22)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上报;

(23)患者转科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故拒绝或拖延转入。

3、医疗保障缺陷

(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

(2)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3)医技科室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

(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项目或检查部位;

(5)遗失检查化验标本;

(6)特殊标本、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相关规定;

(7)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矛盾或意外阳性结果时,未进行复核、主动报告或未通知临床科室及时复查;

(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用药不当、用法错误、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等风险;

(9)调配中药处方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

(10)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

(11)营养餐内有异物或质量、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

(12)划价收费错误,导致患方投诉;

(13)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工作。

4、诊疗记录缺陷

(1)门急诊医师未及时、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

(2)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及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规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资料;

(4)对转科患者,未书写转科记录;

(5)对意外死亡病例,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

(6)大中型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术前讨论并完成讨论记录;

(7)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未及时、规范、严谨地签署知情同意文书;

(8)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

(9)出具各种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

(10)各种诊疗记录和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签名不规范、越权或未进行审核;

(11)以刮、涂、擦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

(12)诊疗科室、病案室保管不善,造成病历丢失、损坏或违规复制。(二)二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引起患者投诉或给医院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害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

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一级风险预警;

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

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低于5000元。

(三)三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或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从而给医院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害的情形。

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

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高于5000元;

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了医院声誉;

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

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一)各级各类查房:临床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查房等;

(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如医务科、投诉管理办公室、感控科、护理部等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

(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

(四)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结果或通报;

(五)患方反映、投诉、举报;

(六)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方面的信息等。

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一)立案

1、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义务立案处理。

2、投诉立案投诉管理办公室、门诊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在48小时内立案,紧急情况应尽快立案。

(二)处理程序

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24小时内填写《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登记表》,与医疗不良事件同时上报。

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24小时内通知被投诉科室并限期整改。

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48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说明或检讨,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当月内作出处理。

4、经依法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医疗损害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规定以及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三)处罚

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

2、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

3、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4、做出处罚决定时,由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评析,对评析出的医疗纠纷进行责任追究。

四、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一)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

立即消除致害因素。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汇报请示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尽快报告有关领导。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或者总值班)、主管院领导,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瞒报或迟报。

(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

当发生医疗技术损害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对患者所受到的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并根据损害程度进行相应流程的处置。

1、患者损害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首先,应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三级医师或现场高年资医师主持)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随后,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进一步的补救处理对策和是否继续进行原医疗技术操作,同时向医务科汇报进展情况,医务科根据进展情况选派技术专家参与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他并发症。治疗时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并报医院相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

2、患者损害较重,有生命危险的情况

首先,应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和医务科及医院相关领导。科室负责人或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讨论并采取补救处理对策同时报告医院相关领导;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医院相关领导主持)。

随后,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补救对策应防止患者发生进一步损害,尽量减少损害和避免发生其

他损害后果。

补救对策完毕后,必须派专人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医院相关领导及医务科。

(三)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

1、原始证据的收集。发生医疗技术损害时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

2、争取患方的理解与配合。发生医疗技术损害时,应积极妥善做好与患方的沟通工作,尽力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3、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

4、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5、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别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

6、随时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过失损害鉴定或应诉准备。

7、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处理。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8、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奖惩

1、发生医疗技术损害后,各类、各级人员违反处理原则,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损害扩大或引起医疗纠纷的,按医院相关制度给予处罚。

2、当事人未及时、如实报告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制度给予处罚。

3、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通报表扬或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酌情给予奖励。

临床医疗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一、门急诊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一)门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

1、普通门诊若不能出诊,本人于出诊前1天通知科主任,由科主任安排其他人员出诊。

2、专家门诊若不能出诊,本人于出诊前1天通知科主任,由科主任安排相应职称的人员出诊,同时通知医务科、挂号室及导医组。

3、预约门诊若不能出诊,本人应主动与患者联系,商量由相应职称的人员接诊或其他时间就诊。

(二)急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

1、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如遇突发情况不能坚持工作,及时报告二级医师或科主任安排相应人员到岗。

2、接班人员未到岗,交班人员不能擅自离岗。

二、病房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一)白天:因工作繁忙人员不足,或当班医务人员因意外情况不

能坚持完成工作时,向二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的人员替代,如有必要,可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予以协调解决。

(二)夜间及节假日:当遇到人员不足,或当班人员因故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当班人员负责联系二线值班人员接替,并报告科主任,如有必要可报告院总值班或院领导,予以协调解决。

(三)各临床科室必须安排二线医师听班。

三、术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手术中若发生手术人员、尤其是术者因某些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手术时,由第一助手代其完成手术;若后者没有能力或资质完成该手术,则向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的医师上台,必要时汇报医务科协调解决。

四、突发事件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事故等大批患者就诊需紧急调配医疗人员时,按《禄丰县人民医院突发灾害和事故医疗救治应急预案》执行,相关人员确保24小时通迅畅通。

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各临床科室要结合本科室人员、床位等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二线听班人员,确保科室人员不缺岗,不空位,保障医疗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科高风险患者管理记录

要求科室档案保存的资料:

1)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

2)紧急情况下人员替代方案

3)科室高风险诊疗项目目录与管理流程

4)科室高风险患者管理记录本

5)医疗技术管理报表(月报与年报)

6)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院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凡医院购置的二千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五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逐一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设专人管理。 二、档案的内容包括: 1、购置设备的申请报告。 2、定货合同书、购置设备手续凭证或影印件。 3、仪器、设备全部的技术资料如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图纸等。 4、开箱单、验收报告单。 5、设备运行维修记录或报告。 6、定期巡检情况记录或报告。 7、新添置的设备,开箱验收时要由档案管理员及使用科室人员参加,详细填写验收报告。 三、已建档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归档,不得随意乱放,以免丢失。 四、归档的文件资料力求完整、系统、准确;改造、更换原部件的图纸必须与实物相符。 各项设备应归档的材料,除随设备带来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说明书等外,还应对设备添置时间,必要的性能型号,颜色等登记存档。 五、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建档工作,医疗仪器、设备档案每年要整理、核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归档文件要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查找方便。要建立计算机仪器、设备档案台账和检索。 六、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时: 1、在档案管理人员监督下复印,原件如数收回。 2、写出借阅申请,经院领导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3、借阅人必须爱护档案,妥善保管按时归还,造成缺损、丢失将给予经济处罚。

七、医疗仪器、设备的档案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注意防潮、防虫咬、防霉变。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医疗技术档案74598

医 疗 技 术 管 理 档 案 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审查小组: 组长:沈建国 副组长:朱兵成 成员:胡海梅谢中志王肖奇张海霞 二、技术管理 (一)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技术,分为新技术和现有技术。其中,现有技术包括专项技术和常规技术。新技术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 1、临床上全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 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3、常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包括药物); 4、新的疾病或病型的发现与诊治; 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6、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 7、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8、超出当前诊疗常规规定范围的其它技术业务。 9、常规诊疗技术核心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10新医疗技术业务的引进(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二)专项技术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医疗机构方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项目。专项技术的项目目录、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由市卫生局公布(未公布之前,为医院现有的技术),可以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相应常规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务人员不得将获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专项技术在其他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紧急救援、急诊抢救的情形除外。医务人员使用未经许可诊疗技术,或执业医师未经批准到自己任职的医院以外行医

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被直接鉴定为医疗事故。 (三)常规技术是指专项技术以外的其他现有技术项目。 (四)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医疗技术项目。 1、将新技术项目转为专项技术或者常规技术项目; 2、将专项技术项目转为常规技术项目; 3、取消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项目。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分为新技术临床试用准入和现有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5、新技术临床试用或者专项技术临床应用时,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应当立即暂停临床应(试)用并上报市卫生局: 1)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 2)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五)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管理 下列人员可在本院从事相关的医疗技术活动: 1、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2、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3、经护士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执业护士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4、从事药学、放射、检验等其它专业的医务人员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 (一)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上报市卫生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感谢您的阅读!

档案管理操作手册

档案管理操作手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目录

档案管理 PowerOn图纸文档管理系统提供了从文件的产生,修改,批准到修订的系统管理,而本章节的档案管理则是文件的最终归档管理。为项目管理团队和项目各主要执行中心进行所有项目文件归档的系统管理,收集归档文档的相关信息,可以支持将来企业的运作及组织维护部门的需要。同时,档案管理中的文件及其原始数据有利于建立未来的项目生命周期和知识管理系统。 在实际项目中,许多信息是由档案管理系统给出。档案管理指的是对作为信息载体的资料进行有序的收集,加工,分解,编目,存档,并作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专用和常用的信息过程。前章图纸文档管理是本章档案管理的基础,是项目图纸文档被有效率使用的前提条件。 在【工程中心】中单击【档案管理】,或者在【工程中心】选择菜单【模块】=>【档案管理】,即可进入档案管理模块。 首先跳出的是档案库的选择窗口。

图17-1 档案库选择窗口 档案管理初始化 17.1.1 档案馆信息维护 用户选择【定义】=>【档案馆】菜单,系统弹出档案馆定义和维护窗口。用户可在当前窗口增加、删除和修改档案馆信息,默认档案馆不可删除。用户可指定一个档案馆,点击设置默认档案馆。系统将当前档案馆设置为默认档案馆。

图17-1-1 档案馆信息 17.1.2 定义ABS码 标准档案分类码在系统中简称ABS码。不同行业均有自己的行业标准档案分类码。所以,系统支持不同的档案库选择不同的标准档案分类码。 选择【定义】=>【标准档案类目(ABS)】菜单,进入ABS编辑的窗口。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1)讲课讲稿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1.1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1.1违反工作法律 1.1.1.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1.1.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1.1.1.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1.1.1.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1.1.1.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1.1.1.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1.1.2违反诊疗规范 1.1. 2.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1.1. 2.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抢救工作; 1.1. 2.3门诊、急诊医师对连续3次来院就诊但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相关科室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1.1. 2.4门诊、急诊医师或住院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1.1. 2.5门急诊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病房医师不查看病人情况即开具医嘱; 1.1. 2.6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1.1. 2.7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1.1. 2.8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设备档案管理 工号:7005 1.档案管理的需求 2.档案管理建立的内容:先以供应商为主(建立档案目录),产品 位次(需要厂家的三证),重点为消毒产品(必须有产品的检验报告)。 3.以月度为一个管理单元,每月管理检查一次 4.完善供应商1-2月的资格证件,并与院感科联系,了解应需要 产品证件 5.重点设备档案回顾5万元以上的。 6.生命支持设备档案 7.计量设备档案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院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凡医院购置的五万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五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逐一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设专人管理。 二、档案的内容包括: 1、购置设备的申请报告。 2、定货合同书、购置设备手续凭证或影印件。 3、仪器、设备全部的技术资料如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图纸等。

4、开箱单、验收报告单。 5、设备运行维修记录或报告。 6、定期巡检情况记录或报告。 7、新添置的设备,开箱验收时要由档案管理员及使用科室人员参加,详细填写验收报告。 三、已建档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归档,不得随意乱放,以免丢失。 四、归档的文件资料力求完整、系统、准确;改造、更换原部件的图纸必须与实物相符。各项设备应归档的材料,除随设备带来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说明书等外,还应对设备添置时间,必要的性能型号,颜色等登记存档。 五、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建档工作,医疗仪器、设备档案每年要整理、核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归档文件要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查找方便。要建立计算机仪器、设备档案台账和检索。 六、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时: 1、在档案管理人员监督下复印,原件如数收回。 2、写出借阅申请,经院领导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3、借阅人必须爱护档案,妥善保管按时归还,造成缺损、丢失将给予经济处罚。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目录 目录管理 (2) 一、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2) 二、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5) 三、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6) 手术分级 (7) 医师授权 (26) 一、骨科手术分级授权表 (26) 淘汰和废止医疗技术目录清单 (27) 一、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或淘汰技术程序 (27) 二、禁用医疗技术目录清单 (27)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档案 目录管理 一、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二、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和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院拟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 三、心脏导管消融技术; 四、起搏器介入诊疗技术; 五、扩大全胰腺切除术; 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景诊疗技术 七、髋、膝关节置换翻修技术; 八、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技术; 九、全椎体切除技术; 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十一、角膜移植技术; 十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十三、口腔颌面复杂种植诊疗技术; 十四、输尿管镜诊疗技术; 十五、面目轮廓诊疗技术; 十六、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 十七、经皮肾镜技术; 十八、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

三、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 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对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管理,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对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进行了细化,提出了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现将《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我部相应技术管理规范做好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另行下发。 我部将根据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陆续发布允许临床应用的其他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

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器械档案管理

医疗器械档案管理 医疗器械档案的建立及分类管理 1.1医疗器械档案建立的意义 由于医疗器械数量的增加和使用频率的增高,其管理、维护、检修及不良事件等各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医疗器械档案是医院对其进行正常使用、维护和技术性能开发不可缺少的资料,因此在医院建立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制度尤为必要。医疗器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医院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就必须不断提高对医疗器械档案管理意义的认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医院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医院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医疗器械档案的分类 按医疗器械购置、使用的全过程,档案可分为两部分: (1)计算机存储档案:分为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医用耗材、计量器具三种档案。 (2)由文字、图表等形成的技术档案,它又可分为医疗设备档案、计量器具档案、医用耗材档案和其它档案。 1.3 医疗器械档案的管理 医疗器械的计算机存储档案由医疗设备科(处)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医疗器械的技术档案由医院档案室专业级技术人员进行管理。采用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安全保密措施,并结合合理、有效的保存时间,是确保医疗器械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手段。 2 医疗器械计算机存储档案 医疗器械计算机存储档案也称为日常账目管理,是医疗器械前期运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器械经济管理的基础环节。其分为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计算机存储档案、医用耗材类计算机存储档案和计量器具存储档案三部分。 2.1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计算机存储档案 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计算机存储档案即是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其存贮的档案主要包括: (1)存贮招(议)标结果:设备科(处)计算机管理人员将招(议)标结果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内容包括招(议)标时间、中标公司及联系人电话、中标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中标价格、生产厂商、注册证号、注册证到期时间等。 (2)存贮科室医疗设备购置申请单。 (3)存贮医疗设备出入库单据:采用“账、表、卡一体制”,建立医疗设备主卡片,内容包括医疗设备名称、编码、所属分类、规格、型号、使用科室、国别、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单价、数量、总价、入库日期、出库日期、启用日期、附件情况等,形成医疗设备明细总账、台账、分户账。在建立出入库单的同时,对每一台医疗设备自动生成医疗设备验收单和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卡片包含医疗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内容,粘贴在设备上。系统可以根据日常需要,按照医疗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价格、使用科室、购置日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机制,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一、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成员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或者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二)医疗技术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评估。 (三)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①、一级手术: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②、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③、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④、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四)对于开展已终止或终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五)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务科备案。 (六)实施每两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相关资料报医务科备案。 (七)因原则不强,徇私舞弊等未能规范履行授权许可考评制度,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三、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负责医院技术发展规划的咨询服务及新技术审核,负责医疗技术申报审批,负责医院重大设备购置的咨询服务。 (二)研究国内外手术管理体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定期制定或修订医院手术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三)论证医院手术评价标准及手术管理程序,指导科室开展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手术安全。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一、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项目 各项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均为技术风险预警项目,根据其可能出现的环节,主要分为四类。 (一)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情况;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二)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及时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不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诊察; 4、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会诊医师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或处方; 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 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 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是一台设备一个卷宗装呢,还是按照每套招标文件装一个卷宗呢|浏览 107 次2012-11-20 10:37 2012-11-25 21:15 最佳答案 都可以,要看你所在医院的管理严格否。 严格讲是应该按照每套装一个卷宗,这样管理起来也方便,大型设备应该严格按照这样来整理档案,小型设备就简单点,必要的文件:三证、合格证、验收报告等就行。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办法 |浏览 1581 次2012-04-26 09:14 2012-04-26 09:54 最佳答案 1.目的作用资料是设备制造、使用、管理、维修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设备维修工作质量、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使用、维修水平,充分发挥资料为日常设备管、修、用服务的职能,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资料对公司的资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是公司设备动力科,主要应做好的工作是:资料来源的组织工作;归集记录工作;资料加工分析工作;归档审定工作以及资料使用过程的管理工作。 设备的档案资料应统一存放于公司档案室。除了设备动力科可保留部分常用设备资料(主要应为复制件),凡是需用资料的部门均应到档案室借用。公司档案室管理员应严格按公司制定的,加强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包括资料借阅和审批手续等。

3.主题释意与说明 有关设备资料是指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资料,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将全公司生产设备逐台建立设备资料袋及设备资料的管理工作。 设备档案资料应包括如下内容: 制造厂的技术检验文件、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装箱单。 设备安装验收移交书。 设备附件及工具清单。 设备大、中修理施工记录,(包括:及土建设施的有关图纸说明书、技术文件、设备制造图、备件图册、设备档案袋、设备改装图纸、修理工具图册及设备维修、使用原始等。 4.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图纸资料的收集工作,将设计通用标准、检验标准、设备说明书以及各种型号的设备制造图、装配图,重要易损零件图配置完整。 新设备进公司,开箱应通知资料员及有关人员收集随机带来的图纸资料,如果是进口设备需提请主管生产(设备)的领导组织翻译工作。随机说明书上的电器图,在新设备安装前必须复制,以指导安装施工,原图分级妥善保管。 设备检修与维修期间,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车间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对设备的易损件、传动件等进行测绘,经校对后将测绘图纸汇总成册存档管理。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院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安徽省《关于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第一类医疗技术应保存以下档案 1.1医院建立有第一类技术目录,每年根据新增技术项目更新。 1.2每三年对第一类医疗技术有1次《第一类医疗技术定期评估审核报告》 1.32013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第一类医疗技术有下述档案材料: 1.3.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 1.3.2开展的新技术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 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1.3.3属于有创操作的新技术,相关技术人员需填写《医疗技术人员准入 申请表》。 1.3.4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无创技术年终有1次《医疗技术 临床应用情况报告表》;有创技术每半年有1次《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情况报告表》,共2次。 1.3.5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有创技术每半年有5例《新技术 评价记录》。 2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应保存以下档案 2.1医院建立有第一类技术目录,附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二、 三类技术在副本上登记。 2.2为每项二、三类医疗技术分别建立档案。 2.3开展的二、三类医疗技术有《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报告》《安徽省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通知书》 2.4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2年内,每年有一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自查 表》、《安徽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表》。 2.5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相关技术每半年有5例《技术评价 记录》。 3医务股指定专人负责归档上述资料。 4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5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二零一三年一月六日

关于档案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手册.doc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 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用 户 操 作 手 册

1、系统应用价值 2、产品的特点 3、系统档案库结构 4、系统基本操作

1、系统应用价值 购买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用来解决以下问题: 1.档案没有管理,档案散落在每个职工手里,没有档案管理部门,并且每年有200 份以上的文件产生。 2.有档案管理部门,但没有计算机管理,查询利用还是手工操作。 3.原始纸质档案占用大量的空间。在现在大城市空间紧张,房价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节省档案占 用的空间? 4.档案的保管成为问题,南方太潮湿、北方干燥都成为档案管理的难题,如何能保证档案信息 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5.有计算机管理档案,但没有实现联网,档案信息被困在“信息孤岛”中,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6.有了计算机管理档案了,但系统维护非常困难,出现问题找开发厂商,几个月也没有回音。 7.上了计算机系统,但查询起来还是比较慢,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8.实现计算机联网了,但其它系统的数据无法与档案管理互通。造成数据的重复录入和查询利 用困难。 9.档案管理系统也联网了,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也可以互通了,但档案的全面信息的保存没有实 现。如档案的产生过程(例如审批过程),并没有记录到档案中,而这些对于档案信息保持完整也 是必须的。 10. 上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也不一定!联网了、数据互通了,只是解决了档案的一般性管理。它并没有解决档案全部问题。如档案的保密特性,每个重要的单位都有非常保密的档案,和无法用价值衡量的珍贵档案,这些是在当前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了。怎样绝对的防止丢失和不能扩散,如果只是实现的一般意义上的权限管理及加密,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更加严密的监控系统监控整个单位的档案发生及保管过程。举一个例子:战场上侦查敌情,过去有飞机已经不错了,现在使用上了卫星,敌人的一举一动就一目了然,胜利就有了 每个职工手头的档案并没有随着一般的档案管理系统结合档案管理,可靠的保证!的使用得到严密的控制,丢失、泄密时有发生,而且不被人察觉,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有时是不可弥补的。 让客户明明我们都有对应的软件部件给予解决,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并且量体裁衣,白白的上系统,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2、产品特点:1. 数据库树形结构技术数据库树形结构技术是我们系统的独有优势,针对某一具体档案管理类型,树形扩展深度没有限制,提供了复杂文、档资料的管理平台。 理支持档案管类型深度扩充 档案管理中可能出现个性的地方均可灵活定制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实施日期: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以下简称:风险管理)。 3 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 a) 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b)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 c)主持公司风险管理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 程持续有效; d)对公司成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授权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e)对分厂成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授权分厂技术厂长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 a) 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 3.3 公司质量部 a) 编制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b)通过内审、日常检查等形式,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3.4 分厂技术厂长 a) 对本单位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b)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 c)批准风险管理计划; d)批准产品风险管理报告。 3.5 分厂技术质量部 a) 指定各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 b)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3.6 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 a) 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 b)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相关活动,包括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d)对涉及重大风险的评价和措施,可直接向分厂技术负责人汇报; e)组织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f)整理风险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6 风险管理小组 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以设计开发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根据需要可邀请制造、检验、服务和临床人员参加。 a) 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b)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c)实施、记录和验证风险控制措施; d)对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 接受性进行评价; e)建立和保存必要的风险管理文档; f)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 3.7 产品负责人 对已上市产品,分厂应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风险管理(简称“产品负责人”),其职责如下: a) 收集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b)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对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评价是否有新的或不可接受的风险出现; c)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d)更新风险管理报告。 4 管理要求 4.1 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a)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全部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符合公司可 接受性准则(4.2),并未产生新的危害;或产生新的危害通过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又符合可接收准则的产品,才可接受;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我们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以条码标签或电子标签作为医疗设备唯一可识别标识,以设备前期管理、运行历史及台帐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折旧管理集成到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 医疗设备管理条码、电子标签解决方案以条码标签或电子标签为固定资产唯一标识标签,以数据采集器为采集手段,解决医疗设备管理中帐、卡、物不符问题,虚增设备和设备流失问题。 二:系统特点: ?引入条码标识、电子标签——医院医疗设备的唯一身份。 ?条码识别或射频识别——快捷、高效的数据采集方式,利于医院搜集所有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 ?条码、电子标签数据信息采集与反馈: 基于条码的数据采集手段和基于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和反馈机制,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并实现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数据化、网络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全面高效的业务管理方案: 系统模块划分细致,医疗设备管理功能强大,功能模块设置符合实际业务需要。系统提供了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医疗设备信息的集中化管理;提供了医疗设备变动信息查询、报表统计、决策分析等管理模块,简化了以往繁琐的信息统计与分析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高效的应用扩展与安全保障 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具有足够的扩充余地和广泛的联网能力。自动化的系统检测、诊断与备份、恢复功能,引入授权、加密等安全机制,有效保障软件系统的高效、稳定运作和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避免重大损失。 三:系统功能模块儿: 医疗管理系统主要由几大功能模块儿组成:系统设置、医疗设备购置流程管理、医疗设备审批流程管理、医疗设备折旧管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医疗设备全程管理、医疗设备查询管理、医疗设备总计管理、医疗设备数据导入、删除管理、医疗设备盘点信息管理。 1:系统设置: 为整个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维护和管理功能,包括基础数据配置与管理、权限数据管理(对使用本系统的用户进行权限设置)、用户与部门代码定义(进行用户、部门等组织结构的增减)、安全级别定义等,同时它也为整个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其它专用主体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医疗设备购置流程管理 对医疗设备的申购、审核、登记、验收、领用等过程的管理。 3:医疗设备审批流程管理 对医疗设备新增、调拨、维修、报废等过程进行审批,形成严格规范的资产控制流程。 4:医疗设备折旧管理 对审批通过的折旧设备进行折旧处理,进行折旧设备数据的统计和管理。 5: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对审批通过的维修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并进行维修设备的统计和管理。 6:医疗设备全程管理 对医疗设备信息的新增、删除、修改、拆分、转移、借用、归还、维修、退出、运行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7:医疗设备查询管理 对在用医疗设备、到期医疗设备、历史医疗设备、退出医疗设备、维修医疗设备、折旧医疗设备等分类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 质量 核心制度——十三项核心制度 操作规范——三基训练 诊疗常规——单病种质控 规范的流程——临床路径 合理用药——抗菌素合理应用 手术准入与授权机制 医疗技术项目的管理 一、科室档案管理: 文件夹1、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常规管理 医疗技术目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医疗人员技术档案(资质、职称、学历、论文、科研、手术操作名称及年例数)。 (科室前5位病种建立“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手册)。 文件夹2、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依据全院的方案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 每年度工作总结(依据指标、任务完成)。 质控记录本(制定目标—落实目标—自查—总结—改进) 建立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分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安全事件上报、教学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 科室分级管理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职责。 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 质控员职责。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考评结果通报。 文件夹3、手术与安全管理 《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河北省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手术分组管理目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界定术前讨论与疑难病例病种。 年手术操作名称及例数 重点操作项目与授权制度与目录。 文件夹4、医疗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文件 《《法律法规》、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医院制度汇编》。医院下发文件 文件夹5、重症病人管理与流程 常见内科急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流程图。 本科室危、重病人界定。 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与流程图。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审批制度及流程

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审批制度及流程 为了加强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三级进行管理。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由我省卫生厅负责,第三类由卫生部负责。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参照卫生部,湖北省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包括医疗技术项目和人员,如批文没有具体人员规定,医院原则上按高风险诊疗技术分级审批与管理。 二、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前必须向卫生部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卫生部也可以委托我省卫生厅指定的机构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向我省卫生厅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我院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负责对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三、审批流程: 临床科室申请: 在开展第三类或第二类医疗技术前,必须向医务科递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①开展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②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③该项医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医务科审核: ①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否为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未列入相应目录的、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审核的时间是否未满12 个月,如果是,予以否决。 ②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总则 1、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强化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3、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积极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4、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5、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并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6、定期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及争议工作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讨论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7、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8、加强治安管理,明确治安责任人,逐级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安全责任制,完善医院内部安全防范机制,落实人防、技防、特防等安全防范措施。 二医德医风建设 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制订落实行风教育、考核和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医疗服务。 2、医务人员应当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应当恪守医生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3、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语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坚决抵制收受药品回扣及开单提成、红包等不正之风。 4、人员应当以整洁大方的仪表、良好的言语态度来面对患者,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方便;应当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感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应当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和解释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