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通过“视”“听”“说”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外贸业务、外事接待、英文翻译、公文处理等工作,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材。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定位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课程定位是适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岗位的需要,通过视、听、说帮助学生了解和巩固相关的商务知识。本课程强调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商务英语知识的融合,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英语听力》和《英语视听说》。课程开设的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开设学期为五学期,每学期周课时4,总计64课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设定:面向淄博区域经济商务职业岗位,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商务方面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而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和国际贸易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对商务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旅游技能的训练,强调商务和旅游及酒店工作中英语语言的使用。立于基本,立于实用,立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教、学、做”为一体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推广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方法。另外,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

(四)利用现代技术:极大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料,背景知识等。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选择不同水平级别的材料或模块学习。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集多媒体技术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视听说技能为主线。通过系统的视听说专门技能的单项训练及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准确辨别、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信息处理及记录和记忆等能力。(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基础知识:常用词汇和常用句型,语音、语调知识等;

(2)语言文化:异国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人生百态等;

(3)策略知识:认知策略及学习策略知识等。

2.能力目标

(1)能积极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

(2)在商务交际场合中,能用英语精选思维;

(3)能分析不同民族在思维、文化与商务习惯上的差异;

(4)能够听懂、预测日常交际内容,抓住中心大意,能辨别说话人的态度与语气并能流畅、准确、得体的进行日常交际。

3.素质目标

(1)具备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2)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3)具备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一)教学硬件要求

1. 校内教学及实训场所

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以大量的视频、音视频资料。2. 校外实践条件

各专业都建设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二)教学资源要求

1.《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课程的教案、课件、实践项目进行自主学习。

2.参考网站

(1)

(2)

(3)

(4)

(5)

(6)

(8) 八、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以任务引领型诱发学生兴趣。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典型的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职业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影视作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改革教学方式,使教、学、做合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过程,使教室与实训室一体,讲授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教、学、做统一,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评价建议

1.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2.将听说技能测试与综合素质测试相结合,注重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必须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达精炼,内容图文并茂,突出重点,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本课程将依据课程标准积极开发和建设相关教学资源,具体包括:配套教材、习题集、、授课计划、课件、试卷库、课外阅读资料等。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和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不断增加教学资源的品种,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

4.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九、附录

(一)常用专业英语词汇

trade by commodities 商品贸易

visible trade 有形贸易

invisible trade 无形贸易

barter trade 易货贸易

bilateral trade 双边贸易

triangle trade 三角贸易

multilateral trade 多边贸易

counter trade 对销贸易;抵偿贸易

counter purchase 互购贸易

buy-back 回购贸易

compensation trade 补偿贸易

processing trade 来料加工贸易

assembling trade 来料装配贸易

leasing trade 租赁贸易

in exchange for 用...交换...

trade agreement 贸易协议

(二)参考资料

1.马龙海. 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 南华美. 新世纪美国口语.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 帕森斯. 走进美国生活英语.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4. James, K. Family Album USA.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 王强. 王强口语.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

6. 王晓明. 德福听力实战.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试卷提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学校王利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A、考高分 B、培养科学素养 C、提高科学操作水平 D、传授科学知识 4、工程的核心是(C )。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D、发展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个主要概念。

2017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必须修满的生物学学分为 A A.4学分 B.6学分 C.10学分 D.12学分 2.下列各项中,属于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组成部分的是 A A.分子与细胞 B.稳态与调节 C.生物科学与社会 D.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高中生物课程选择性必修部分的是 D A.稳态与调节 B.生物与环境 C.生物技术与工程 D.遗传与进化 4.关于高中生物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必修课程共有3个模块 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 C.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 D.现实生活应用属于校本生物课程 5. 对选考生物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 D A. 模块1:分子与细胞 B. 模块2:遗传与进化 C. 模块3:生物与环境 D. 系列3: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6. 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 C A. 必修课程共4学分 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 C. 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1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 D. 修习完高中生物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 7.对高中学生修习生物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 B 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 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生物:不少于4分(必修) 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 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生物: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 8.在新课标《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一个层级的是 A A.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 B.说出细胞由C、H、O、N、P、S等元素组成 C.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概述核算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于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9.在新课标《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内容要求描述不在同一层级的是 C A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B.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 C.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D.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10.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生物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 A A. 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生物校本课程 B. 高中毕业不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修 C.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 D.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2017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语法项目表

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附录3语法项目一览 说明: 不带*号的项目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的项目(参见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些项目还会大量出现在高中阶段更加丰富的语境中,是高中必修课程应该熟练掌握的内容。带*号的项目是高中必修课程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带**号的项目是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带***号的项目是选修课程(提高类)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 一、词类 1. 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 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3)系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3. 形容词 (1)形容词的基本形式 (2)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4. 副词 (1)副词的基本形式

(2)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5. 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6. 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7. 介词 8. 连词 9. 冠词 10. 感叹词 二、构词法 1. 合成法 2. 派生法 3. 转化法 4. 缩写和简写 三、句法 1.句子种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 a. 一般疑问句 b. 特殊疑问句 c. 选择疑问句 d. 附加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2. 句子成分:按结构分类** (1)名词短语 (2)动词短语 (3)形容词短语 (4)副词短语 (5)介词短语 3. 句子成分:按功能分类 (1)主语(S) (2)谓语(指谓语部分的主要动词,也称谓词)(V)(3)宾语(O) (4)补语(C) (5)状语(A) (6)表语(P) (7)定语(Attr.) 4. 基本句型 (1)主谓(主语+谓词,下同)(SV) The bus is coming. (2)主(系)表(SP) Amy is kind. (3)主谓宾(SVO) John opened the fridge. (4)主谓宾宾(SVOO) Uncle bought me a new dictionary. (5)主谓宾补(SVOC) Most students have found her helpful. (6)主谓状(SV A) The children stayed in the room. (7)主谓宾状(SVOA) You can put the dish here. (8)存现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9义务教育.doc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word资料整理分享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 观察月相 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 水火箭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word资料整理分享

新课程标准呼唤教材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呼唤教材的创新 朱正威李红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已于2001年8月正式出版并开始在全国7个实验区实验。该教材是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时期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要紧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提倡和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一个深刻的变革,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出新的教科书。 1 努力构建新的教材体系 新课程标准综合考虑学生进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进展3个方面,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和“健康的生活”。这是构建新的教材体系的差不多依据,但不是教材体系本身。因此,符合课程标准内容框架,又符合学生需求,便于学生学习的教材体系仍有待创建。 在内容标准的10个主题中,涉及的学习面专门宽广,要求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也是多维度的。若以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为核心,则各个主题都有可能在那个核心的统率下作不同程度的展开和深入,使教材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主线。而且,当代生物科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别朝着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方向进展。分子生物学揭示的是生命的本质,是纵深的研究,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生物学基础以及相应的物理学、化学基础才能领会,适宜作为高中时期的要紧学习内容。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人类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森林锐减及物种灭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差不多威逼到人类的生存和进展。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为解决全球环境与进展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经济建设,走可连续进展之路,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改日。生态学正在成为指导以后全球经济可连续进展、调整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准则和科学依据。作为21世纪的公民,学生应该从个人、国家和全球的角度认识自己在爱护生物囵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学习初中生物学课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观念,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参与有关的决策。因此,将初中生物学教学放在人与生物圈的大背景中进行,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学以致用。 鉴于以上考虑,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实验教科书围绕人与生物圈,设计了8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爱护”、“生物圈中生命的连续和进展”和“健康的生活”。此外,把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的有关内容,分散于8个单元中,既便于学生学习,也使各单元更富有时代气息。教科书的开始有“致同学们”,结尾有“生物科学技术的进展和展望”。这一教材体系突出了人与生物圈,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读后感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读后感触 【摘要】新课程标准是在适应新时代要求下,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标准的纲要;是响应党十八号召,以立德树人培养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驱动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源源不断注入人才动力的有效机制。【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分层教学高考改革 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出明确指导,分别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为英语学科的教学明示方向,为学生的培养提出可操作性的规划与目标。 社会越发达,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越广泛。中小学生犹如干细胞,成熟后能被运送到身体不同部位履行不同职责。青少年在未步入社会前,职业倾向性不明显,身上没有职业烙印,可塑性大,怎样把他们培养成社需要的合格的半成品人才,是我们当下基础教育尤为繁重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但在当下以高考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还需进一步探研。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编著,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分六个大部分: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标准;六、实施建议;对高中教学作出顶层设计与规划。 一、总体认识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里阐述了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必备工具,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必备条件。英语在高中的教学中的权重也不应被削弱,而是会更有针对性,更注重应用性。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上,也作出了可操作性的分层要求,而不是硬性要求一刀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笔者接触英语几十年的过程中,感悟最深的是从八十年代学英语,是接受西方文化,学习西方先的科学技术,我们技不如人,对外国的东西很是崇拜和羡慕,很多年轻人希望能到国外生活学习;而现在我们学习英语却能更自信去面对外国人,文化品格在国力的强盛背景下,我们更有底气,对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 二、分层之惑 新《课程标准》是由近260人的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普通高中教师参考国内外中学实际情况近两年时间修订完成的一本纲要,是高中新教科书的编写和高考学考重要依据,且在浙江、甘肃、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选取近百所学校进行了核心素养的测试,专家对该本也进行了数次修改,应是相当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但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差距很大。 疑惑之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否决定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决策话语权的不对等。在很多地区,经济的是否发达决定了教育是否发达。在一个班的教学当中,教师也会偏向于针对班级中上等的同学作为教学的基调进备课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_新课标_英文版

New Course Syllable for English Part 1: Introduc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Englis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English is the dominant carrier of information and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English a cornerstone of quality education when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basic education.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he scale of its English education has continually grown, attended by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English education in its current form is fail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round of reforms 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im to end the following practices: l Over-emphasiz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explanation of knowledge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l Neglecting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for real In their place, the reforms aim to establish a curriculum that: l Develop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 anguage competence l Motivates students, is relevant to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cognitive level l Promote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l Involves students in experiential, practical, participator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l Develops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s, thinking skills, practical abilitie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utonomy through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1. The Nature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rives to accomplish far more than just help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t one level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involve helping students t l Develop a certain level of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for real communication l Master certain basic language knowledge l Master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However, at another level the curriculum should also serv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providing them with opportunities t l Strengthen their interest in studying English l Grow in self-discipline, perseverance and self-confidence l Improve their cooperative, investigative and thinking abilities l Develop their memory,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l Adopt good study habits and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l Develop as autonomous and lifelong learners l Build moral integrity and a healthy outlook on life l Establish both national spirit and an awareness of and 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l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enrich their life experience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 二、课程目标 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 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 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测试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测试题 出题人:蕉岭中学英语学科组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题)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类课程构成,共个模块,修完一个模块达到规 定要求即可获得学分。 A、 3;10;2 B、 2;12;2 C、 3;9;4 D、3;10;4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_____为命题依据。 A、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 B、必修课程内容 C、必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 D、学业质量水平一 3、()高中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 A、6 B、8 C、 14 D、16 4、()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 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A、发展语言思维 B、汲取人类优秀成果 C、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 D、选择就业 5、()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中国情怀 B、中国文化意识 C、正确价值观 D、自主学习能力 6、()语法形式的准确并不等同于语言使用的有效,有效的语言使用还涉及,及

其对具体语境下参与人角色和身份的理解,这些都离不开语用意识和相关的语用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 A、说话人的意图和情感态度? B、说话人的语音语调 C、交际场合????? D、说话人的价值取向 7、()在三级课程管理框架下,选修课程的权利主体是,属学校一级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由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进行开发建设。 A.学生?? ? B.国家教育部 ?? C.老师 D.学校 8、()英语教学中,必须开发和利用其他资源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延伸和拓展,以体 现课程的时代性,增强教与学的灵活性和。 A、稳定性 ??? B、连续性??? C、策略性???? D、开放性 9、通常情况下,学生完成必修课程6个学分,可达到,即满足高中毕业的英语学业要 求。 A、学业质量水平一??? B、学业质量水平二?? C、学业质量水平三?????? D、学业质量水平四 10、()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个级别。 A. 3 ?? B.5 C.8 ????? D.10 11、()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A、英语语言能力 B、文化意识 C、思维品质 D、学习能力 12、()以下文化意识素养的描述中,属于三级目标的是 A、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B、能够用所学的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描述、阐述中外文化现象。 C、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语法项目一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语法项目一览 说明: 不带*号的项目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的项目(参见2011 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些项目还会大量出现在高中阶段更加丰富的语境中,是高中必修课程应该熟练掌握的内容。带*号的项目是高中必修课程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带**号的项目是选修I 课程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带***号的项目是选修II 课程(提高类)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 一、词类 1. 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 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3)系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3. 形容词 (1)形容词的基本形式 (2)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4. 副词 (1)副词的基本形式 (2)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5. 代词 49 / 53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6. 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7. 介词 8. 连词 9. 冠词 10. 感叹词 二、构词法 1. 合成法 2. 派生法 3. 转化法 4. 缩写和简写

三、句法 1. 句子种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 a. 一般疑问句 b. 特殊疑问句 c. 选择疑问句 d. 附加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2. 句子成分:按结构分类** 50 / 53 (1)名词短语 (2)动词短语 (3)形容词短语 (4)副词短语 (5)介词短语 3. 句子成分:按功能分类 (1)主语(S) (2)谓语(指谓语部分的主要动词,也称谓词)(V)(3)宾语(O) (4)补语(C) (5)状语(A) (6)表语(P) (7)定语(Attr.) 4. 基本句型 (1)主谓(主语+谓词,下同)(SV) The busis coming. (2)主(系)表(SP) Amyis kind. (3)主谓宾(SVO) Johnopenedthe fridge. (4)主谓宾宾(SVOO) Uncleboughtmea new dictionary. (5)主谓宾补(SVOC) Most studentshave foundherhelpful. (6)主谓状(SVA) The childrenstayedin the room. (7)主谓宾状(SVOA) Youcan putthe dishhere. (8)存现句:引导词there 引导的句子 Thereisa treebehind the shop. 51 / 53 5. 谓语动词的时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细胞是 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 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性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 然 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要求】 概念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 酸等 ,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 生物大分子 1.1.1 说出细胞主要由C、 H、 O、N、 P、 S等元素构成 ,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 指中水一然

[附录 ] 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 案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的制订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 能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 , 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 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3·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结构以及数量关系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模型,并制作简易生态瓶。 4,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案例 1 评析 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学习的宏观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 ,要根据实际上课具体内容 ,确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习惯了以三维目标来描述教学要求和意 图 ,教师在对应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时或许会感到困惑。本案例旨在示范如何依据核心素养来制订一节课的教学 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的。目标1 着重体现了“生命观念”的要素 ;目标 2 着重反映了“科学思维”的要素 ;目标 3 和 4 分别着重指向 "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目标之间相互也有交叉 ,每个目标中可能还含有对其他素养 的要求。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学生品格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落脚点。 案例 2 筛选分离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出分离目标菌的思路。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分离目标菌的方案。 3.能依据方案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分离、培养方法初步分离出目标菌。 二 .教学思路 提出课题讨论思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 三 .教学过程 活动任务活动目的 利用视频或文本介绍几种分离、筛选!工程菌种的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实例 ,认识寻找、分离菌种的应用价值,提出课题。 选取哪种土样筛选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的概率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较大 ?为什么 ?如果要分离其他微生物 ,应该到哪路。里去寻找 ? 提出分离尿素分解菌 (或其他目标菌 ) 技术路线 , 用科学思维提出、论证合理、可行的的设计思如土样的选取和处理 ,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和灭路 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可查阅资料 ),展示、交流方案针对具体问题 ,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 设计可操作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笔记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笔记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 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传播中华文化、 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 习其他学科积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 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 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 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 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 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发展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3.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4.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 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

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