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政治成就

普京政治成就
普京政治成就

PART ONE成就:

1政治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和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缔结战略关系。因此,俄罗斯已成为八国集团的成员,且于2006年出任主席国(2007年交由德国担任)。

·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通过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进行对外贸易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得以复苏。

·普京8年俄罗斯政治转轨特点

1)强调国家的重要作用

2)强化政府职能的同时,避免行政臃肿

3)加强国家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

4)全国性政党是防范地方分裂促进国家统一的最重要工具,可以保证亲普金选民有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可以进行改革和使方针政策具有继承性

政治上,普京以社会团结与和睦为目标,通过一系改革措施理顺了各种重大的政治关系,如总统与国家杜马、总统与总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执政时代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

政治改革措施

·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

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

·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

·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

·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

·设立公众院,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力度。

2 军事

·确立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部分恢复了和加强了俄军的战斗力,更加威慑了整个欧洲,迫

使美国在部署反导问题上作出让步,全民GDP有所上升。

1:对国家经济施行宏观调控,抑制了行业垄断、通货膨胀,减小了贫富差距。

2:严厉打击了俄罗斯的黑恶势力,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一个安全祥和的生存空间。

3: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严惩了俄罗斯官员的腐败、官僚现象,实行了真正的法治社会。

3 经济

·俄罗斯经济发生根本变化,主要措施有5点(1·恢复金融秩序。2·税制改革3·提高工资和养老金,增加社会救助4·整顿经济主体周茹结算关系5·借助能源市场行情变化,增加能源产出,扩大能源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充实国家预算,获得巨额资本)

·经济成就有四点(1·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9年来俄罗斯预算连年有余,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3·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失业率和贫困水平明显下降4卢布在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解决了外债问题。)

4 文化

普京改变莫斯科官场文化

·莫斯科权力阶层饮酒的度数开始下降

·有政府官员开始着手在俄罗斯联邦政府办公大楼内安装健身器材

PART TWO个人:

1 声誉

·2011年11月,福布斯2011权力人物榜名列第二 (November 2011, Forbes list of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People, 2011 rank the second)

·2012年12月6日福布斯2012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弗拉基米尔·普京名列第三(Forbes list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2012 rank the third)

·2013年10月30日,普京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首位。Forbes list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2013 NO.1)

·2014年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连续第二年登上《福布斯》权力人物排行榜榜首,同时也是第二次战胜美国总统奥巴马登顶。(Forbes list of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People, 2014 No.1)

2 生活

1柔道八段(Judo section 80) 2012年10月10日

普京从小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普京最喜爱的运动是柔道。他在14岁时开始练习桑搏,尔后转为柔道,并一直练习至今。[52]普京在列宁格勒的柔道竞赛中曾获得过冠军。1973年,普京从一名学徒成为桑勃式摔跤教练,两年后成为柔道教练[53]。在普京的众多弟子中不乏优秀人物,其中包括曾两度获得世界冠军的桑勃式摔跤运动员阿布杜拉耶夫。为表彰普京的特殊贡献,前苏联曾授予他“功勋教练”称号。[54]

2012年10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被国际柔道联合会授予柔道八段。国际柔联主席委泽在贺词中说,普京既是国家领导人,也是公认的柔道大师。他是柔道运动的最佳形象大使。

[55]

2跆拳道荣誉黑带九段(Honorary Black Belt taekwondo kudon)2013年11月13日

3驾机灭火(pilot an aircraft to put out a fire )2010年8月10日梁赞州ryazan oblast

俄罗斯总理普京2010年8月10日亲自上阵,驾驶别-200灭火飞机在梁赞州参加灭火。普京乘坐的专机当天抵达位于梁赞州的佳吉列沃军用机场后,立即登上停在此处的俄紧急情况部航空消防局的别-200型水陆两用飞机。身穿便服的普京与机长简单握手寒暄后,径直走入机舱。起先普京坐在机舱内的热成像仪后面,借助该仪器观察和监控森林火灾情况。[57]

就在飞行途中,普京突然起身离开陪同人员,进入驾驶舱并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俄紧急情况部航空消防局局长赶忙给总理“突击”讲解了操作要领。飞机盘旋一周后平稳降落在河中,在11秒内汲取了12吨水后再次升空。数分钟后,飞机飞临一处火点上空。随着指挥员的命令,普京按下喷洒按钮。

4飞镖捕鲸(shoot darts to hunt whale)

Kamchatka peninsula

普京经常通过摆弄武器、显露肌肉展现男子汉气概。他在前往堪察加半岛附近的奥尔加港参与科学考察时,乘坐橡皮艇、手持劲弩,再次秀了一把的风采。[59]

在堪察加半岛的海面上,普京手持劲弩稳稳地伏在快速行进的橡皮艇边上,他用特别设计的、用于收集鲸鱼皮肤样本的飞镖,准确击中灰鲸目标。身穿黑橙相间防水服、头戴黑色休闲帽的普京,在船上对着摄像机高声欢呼道:“我在第四次尝试中射中了它。” 一名陪着普京的生物学家展示了鲸鱼皮样本,它有助于让专家们了解这条鲸鱼来自哪里。[60]

橡皮艇靠岸后,普京轻松地跃上岸,并且一路疾奔跑向早已等在那里的记者,愉快地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他说:“总体来说,这种经历还是比较危险的。但是我喜欢这种活动,我爱大自然。”

5试驾F1赛车(drive F1 racing car )2010年11月7日Leningrad Region列宁格勒

2010年11月7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列宁格勒的一条赛道上亲自试驾雷诺方程式赛车。据悉,俄罗斯索契将从2014年开始举办F1分站赛。[63]普京表示,F1赛事进入俄罗斯必将提升俄年轻人对赛车运动的兴趣。

6 获木匠证(require certificate of carpenter)

2010年7月14日,普京视察了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并与大学生建筑队代表进行了交流。

[66]普京向大学生们详细讲述了自己上大学期间参加建筑队的经历,说他当年也曾是建筑队的一员,在俄科米共和国人迹罕至的森林地区开设林道、修理房屋,当实践活动结束时,他甚至获得了四级“木匠证”

7 参加业余冰球比赛(join in ice hockey game)

2014年5月12日普京参加俄业余冰球联盟冰球大赛独进6球助球队大胜索契 Sochi

中国政治制度史

1制度,政治制度,隐性规则概念分析 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政治制度:指人类组织发展到国家阶段后,从事政治活动的组织、框架,以及政治游戏的规则和政治运行的内在机制 隐性规则:指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不以成文形式表现各种规则约束的总称,又叫非正式约束或者潜规则 2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体系(选拔平衡);文官政治文化或文治

精神,重文轻武; 3制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政治组织框架,政治文化变迁;政治运作规则机制变迁;社会权利结构变迁; 包括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军事、法律、监察、人事管理、财政、户籍管理、民族和宗教、外国事务管理制度。 4论述中国国家起源 经济上:随着部落的发展使得氏族成员内部发生了分化,某些强武和掌握巫术的氏族或者氏族首领逐渐占据了聚落权利中心,而生产的发展,使得这些人拥有更多财产,形成贫富分

化。 政治上:随着社会制度的进化,氏族制逐渐瓦解,被宗族制取代,军事与宗教贵族开始形成,富裕和握有权力的家族开始将权力世袭化,依权势的大小形成权力金字塔的雏形。 军事上:频发的自卫和扩张战争需要拉动了动员和从事战争的机制建立。5国家起源学说有哪些,试就其中一种谈谈自己看法 契约说冲突说贸易说水利灌溉说战争说圣人造福说; 六说各有道理,历史是复杂的,国家产生原因也是复杂的导致国家起源的因素也就不同,就契约说而言,这

种说法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为了避免自然状态的混乱和生活的不便,人们自动在某种契约下结合起来,形成组织,组成国家和政府,将自身的权力让渡给国家。霍布斯是契约理论的最早阐述者,洛饿休谟克完善和丰富了这种假说,认为国家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让渡的,也可以由人民收回。契约说的核心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是可以沟通和合作的,由沟通和合作,通过达成契约,产生了国家。 6夏朝的行政体系具体构建如何 A服内(夏后直接控制区):分为内廷

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姓名:何悦玥班级:财管三班学号:110106104 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中美政治制度具有着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典型特征。 一、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 一)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大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中央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二)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

中国政治体制结构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937005705.html, 中國的政治體制架構簡介-1 本文屬義務工作發展局出版。 中 國 的 政 治 體 制 架 構 簡 介 ( 提 綱 ) 一、什麽是政治體制 政治體制:政權結構的組織形式及相關的法律和制度。 (一)“政治體制政治體制””的含義有廣義的和專指的兩種的含義有廣義的和專指的兩種。。 1、廣義的政治體制。包括社會制度、國體、政體、政治體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政權結構等。 其中:“政治制度”指政權的組織形式及其有關的制度。 中國的政治制度內容包括(13項):舉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選制度,國家元首制度,國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軍事制度,幹部人事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直接參與制度,多黨合作制度,政治協商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 2、專指專指的的政治體制是政權結構政治體制是政權結構。。 中國的政權結構主要有:執政黨,最高權力和立法機關,參政議政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執法司法機關,權力監督機關,軍事力量等。 3、世界各國世界各國政治體制政治體制政治體制的的分類。 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關係分:君主立憲制,三權分立制,議行合一制。 中央與地方關係分:複合制,單一制。 權力來源分:世襲制,共和制。(共和制:國家元首、國家權力機關和政府首腦定舉期由選産生的政治制度。) (二)中國是實行議行合一的單一制民主共和國中國是實行議行合一的單一制民主共和國。。 (三)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行政主既導,立法與行政配合又制衡、重在配合,司法獨立。香港特區的權力來源於中國中央政府,全國人大授予高度自治權,國務院授予具體管轄權。 舉香港當前的“政制改革”、“政制爭紛”實際上是選制度的改革和爭紛,屬於“政治制度”的範圍。 二、中國的政治體制組成和運作 (一)政黨政黨。。 1、中國的政黨制度中國的政黨制度::多黨合作制多黨合作制。。 2產、中國共黨是黨是《《憲法憲法》》規定的領導党規定的領導党、、執政黨。 3、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的參政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48年1月建立,簡稱民革);中國民主同盟(41.10,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45.12,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45.12,民進);中國農工民主黨(47.2,農工黨);中國致公黨(25.10);九三學社(45.9);台灣民主自治同盟(47.11,台盟)。 (二)國家機構。 1、中國的行政區劃中國的行政區劃。。 ① 全國分爲: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② 省、自治區分爲:副省級市、地區級市、地區、自治州;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 宋鲁郑 作者简介 宋鲁郑,祖籍山东。1969年出生于河南郑州。2000年赴法,获里尔高商硕士学历。现任旅法山东同乡会副会长、法国《欧洲时报》时事撰稿人。主要方向为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 核心观点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二在于高效率,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时。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三在于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内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泛滥。 中国模式从被质疑到被全球广泛承认,得益于两点。一是它本身的巨大成功。在短短的30多年间,中国GDP全球第三,并有口望超过日本,排在全球第二,成为有世界的巨大存在。在这个过程中,4亿贫困人口脱贫,整个社会都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有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之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30多年真正的伟大变革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纵向和横向流动的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并几乎和世界同时进入信息社会。二是以美国为发源地、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动摇了全球对资本主义体系的信心。BBC在27国2.9亿人所做的调查表明,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有23%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另有51%的受访者

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系统需要规范和改革。最悲观的是法国人,有43%表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认为需要彻底抛弃。这个时候,中国的成功自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国模式的优异表现必然引发全球对其成功原因的研究。有的从国民性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勤劳、节俭,储蓄率高,从而为投资积累和提供了巨大资本。有的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人口红利效应,因此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并成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有的从投资的角度看,认为中国打开国门,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重在力量。有的从比效经济的角度讲,认为中国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是中国成功的关键。有的研究者更细致到具体的经济、社会措施,如认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是中国奇迹的根源,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等,不一而足。 应该说,这些研究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回避了政治制度因素。政治制度在中的发展中,起到了如果不是决定性的起码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在欧洲,当英国、法国的左派和右派政党上台之后,国家发展政策立即改变,要么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要么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就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政策,像克林顿时代和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就是典型的一例。偏右的共和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扶持财团的立场。每一次的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毕竟政党执政只有4年或8年,都是在炒短线,谁还管得了4年或8年以后的事情?再有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农民的补贴上升了,但对农业的投资却下降了,农民可能在短期内受益,但长期而言却失去了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及答案汇总

1.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 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 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5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 真实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还规定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中国国家政 权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分)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2分) 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2分)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行使国家权力,但就“如何行使”以及“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去行使”等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这需要由其他的制度来具体规 定和实施(1分)。 2.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 方式。(4分)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 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4分)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 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分)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 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 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

美国政治体制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对比

体制问题浅谈 民主往往是现代化的结果,而不是动因! 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用那一套,非乱不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P196) (关于不能照搬西方体制,小平同志还多次提到这里不再一一摘录) 江总书记指出:“民主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摘自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讲政治》一文) 体制----民主谈 现在人们都在讲民主,似乎只有民主才能促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纵观历史和对现实的一些了解和思考,却使我得到与此相矛盾的观点。 世界上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粗略地分可分成两条,一种模式是西方模式,它发展的特点是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步于或提前于经济现代化发展,民主推动了并保证了现代化的实现;另一种模式是亚洲“四小龙”模式,它发展的特点是民主政治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即是经济现代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而这两条路的选择应以不同的国情为依据。 西方模式发展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很多,这里就不再举例。我所要列举的是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提前于政治民主化的例子。亚洲“四小龙”这里就不谈了,讲一些西方国家特别的例子。德国是在普鲁士贵族半专制的体制下走向经济现代化的;而英国是在工业革命二百多年后的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才基本上完成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美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真正完成是在本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之后,而这时距独立战争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许多国家在他们走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民主,都局限在少数人的“精英民主”,而其广大劳动人民在这一进程中都毫无民主可言,这些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是在半专制的制度下实现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往往是在经济现代化趋于完成时才实现的,政治民主化往往是经济现代化的结果而不是动因。这是因为政治民主化需要民众的各方面的素质必须达到一定层次,民众参政不但要具有

中西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试论中西政治制度的异同 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是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如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主义制、资本主义制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各种政治体制在迥然不同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不断发展,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本文从比较的角度,主要分析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异同。 一、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而基本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上奠定的,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以及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已经使中国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以来的贫穷落后面貌,成为举世公认正在迅速崛起、日益繁荣富强的国家。这一基本事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符合我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符合我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团结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任何一种新生的社会事物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成熟和完善的。由于我国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起点落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我们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和挫折。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成完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断创造和积累条件,不断对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机制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当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当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势政治,即(公权)领域中要求各种政治实体共同遵循的各类准则。建立在不同国情基础上的各国政治制度,反映了各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特点在于: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府两院”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元制度,不依赖任何其他制度而存在,其他各种制度均由这一制度派生,包括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其他各种法律制度等等。 简单地说,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和特点均可以“三权分立”来体现出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则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本,三权之中“立法”一家独大、没有可与之抗衡的机关。这是从宪法文本中得出的结论。从具体实践来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准则。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把这三者贯穿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除了共产党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具备这种能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实现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要自觉在政治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是反映绝大多数人意愿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着眼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要始终坚持尊重人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西方政治学原理 结课论文 ——论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131班 姓名:王晓宾 学号:131401118 关键字:中国模式、中国政治制度、稳定性、高效率、负责任。 中国模式从被质疑到被全球广泛承认,得益于两点。一

是它本身的巨大成功。在短短的30年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巨大存在。在这个过程中,4亿贫困人口脱贫,整个社会都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有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之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30年真正的伟大变革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纵向和横向流动的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并几乎和世界同时进入信息社会。 二是以美国为发源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动摇了全球对资本主义体系的信心。BBC在27国2.9万人所做的调查表明,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有23% 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另有51%的受访者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系统需要规范和改革。最悲观的是法国人,有43%表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认为需要彻底抛弃。这个时候,中国的成功自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国模式的优异表现必然引发全球对其成功原因的研究。有的从国民性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勤劳、节俭,储蓄率高,从而为投资积累和提供了巨大资本。有的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人口红利效应,

因此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并成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有的从投资的角度看,认为中国打开国门,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有的从比较经济的角度讲,认为中国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是中国成功的关键。有的研究者更细致到具体的经济、社会措施,如认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是中国奇迹的根源,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等,不一而足。 应该说,这些研究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回避了政治制度因素。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了如果不是决定性的起码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在欧洲,当英国、法国的左派和右派政党上台之后,国家发展政策立即改变,要么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要么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就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政策,像克林顿时代和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就是典型的一例。偏右的共和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扶持财团的立场。每一次的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毕竟政党执政只有4年或8年,都是在炒短线,谁

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宋鲁 2010年03月19日09:36 来源:《红旗文稿》中国模式从被质疑到被全球广泛承认,得益于两点。一是它本身的巨大成功。在短短的30年间,中国GDP全球第三,并有望超过日本,排在全球第二,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巨大存在。在这个过程中,4亿贫困人口脱贫,整个社会都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有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之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30年真正的伟大变革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纵向和横向流动的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并几乎和世界同时进入信息社会。 二是以美国为发源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动摇了全球对资本主义体系的信心。BBC在27国2.9万人所做的调查表明,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有23%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另有51%的受访者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系统需要规和改革。最悲观的是法国人,有43%表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认为需要彻底抛弃。这个时候,中国的成功自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国模式的优异表现必然引发全球对其成功原因的研究。有的从国民性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勤劳、节俭,储蓄率高,从而为投资积累和提供了巨大资本。有的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人口红利效应,因此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并成为全球化

最大的赢家。有的从投资的角度看,认为中国打开国门,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有的从比较经济的角度讲,认为中国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是中国成功的关键。有的研究者更细致到具体的经济、社会措施,如认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是中国奇迹的根源,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等,不一而足。 应该说,这些研究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回避了政治制度因素。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了如果不是决定性的起码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在欧洲,当英国、法国的左派和右派政党上台之后,国家发展政策立即改变,要么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要么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就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政策,像克林顿时代和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就是典型的一例。偏右的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扶持财团的立场。每一次的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毕竟政党执政只有4年或8年,都是在炒短线,谁还管得了4年或8年以后的事情?再有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农民的补贴上升了,但对农业的投资却下降了,农民可能在短期受益,但长期而言却失去了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但是,由于短期分配可以讨好民众,对政党的选票有利,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印度土地是私有制,可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人均土地面积也是中国的两倍,却解决不了全国

中国政治制度的五大优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五大优势 宋鲁郑 新中国1949年成立以来,在时代需求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着政治体制改革,在权力传接、监督和制约方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制度模式。这种特色,与目前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和激发革命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方是定期的换人换党(美国驴象之争),中国是定期的换人但不换党,阿拉伯社会既不换人也不换党。从目前看,中国的模式表现最佳。原因在于,一个制度要想良好运转,不仅要做到灵活性,还要做到延续性。西方的制度模式有灵活性,但缺乏延续性,往往随着新政府的建立而出现大幅度的改变。而阿拉伯世界有连续性,但缺乏灵活性,最后制度走向僵化。 中国今天的制度是在其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长期、渐进、内生性演变的结果。今天的中国,人才全国性选拔的适用范围已扩展到最高领导层。最高权力的更替具有以下特点:一党领导、全国选拔、长期培养、异地任职、年龄限制、立法和行政机构的差额选举、定期更替。其中,“一党领导、全国选拔、长期培养、异地任职”是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继承,“年龄限制”则是中国独创,“立法和行政机构的差额选举、定期更替”则是对西方的借鉴。 这种模式基本综合了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制度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一党领导,可以避免委托代理风险、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全国选拔和长期的培养可以在产生成本不高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选出最优秀的人才,不仅可以避免民主制度的政治平庸化还能避免大众贪欲,差额选举、年龄限制、定期更替则可以带来新的血液,更避免政治强人的出现。 中国政治制度的五大优势 1.有效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中国的制度优势之一是,建立在能力为基础之上的全国性选拔、长期培养和历练、年龄的限制、定期的更替、行政和立法机构的差额选举。以新一届领导人国家主席和总理为例,他们均经历过长期的基层任职考验,并于2007年进入最高权力中心——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因为对国情、政情、民情了如指掌,所以可以立即开展针对性的施政措施,根本没有西方新领导人至少长达半年的熟悉情况的阶段。 相反,在耗资巨大、通过大众投票方式产生领导人的西方,能力往往不是第一位的。影响选举的因素众多,如宗教信仰、性别、种族、形

政治制度比较

专题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基础知识: 一、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西方政治制度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西方政治制度,可以从两个维度予以展开: ◆按时间维度进行纵向的即不同时代之间的比较; ◆按空间维度进行横向的即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 二、什么是政治制度?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内容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的模式、政治形式、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史和现行政府体制、政党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精英人物,一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变迁及其各种模式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家研究等。 三、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 ?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国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 ?国家结构形式——中央政府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 ?国家机关体系 ?其他具体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政党制度等 四、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有关外国政治制度的一些基础理论,掌握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 ●通过加深对外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掌握各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探索出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学习,提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分析能力; 五、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完善的阶段; 其标志是: 以资产阶级两党制、多党制轮流执政为特征的政党制度最终形成; 文官制度的形成; 法制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制度的建立; 2、从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是西方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普遍加强军事官僚国家机器的阶段,也是德、意、日等国走向法西斯化的阶段; 法西斯化的特点是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他们取消了议会民主制、选举制、政党制、法制等一切资产阶级民主政制的形式;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阶段。 这一阶段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资产阶级民主制进一步完善,公民权利普遍扩大; ?政府行政权利进一步高度集中,国家军事机器进一步完善; 六、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主权在民原则 “主权在民”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的体现,除了把该原则写进宪法外,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上,即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议会或总统选举。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把“主权在民”作为权力交替,政府换届的根据,从表面上看,似乎人民有权选举自己的代表进入立法机关或担任国家行政首脑,但实际上,这只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一次次的权力再分配,这是

从政治制度看中国为什么总会成功

◎胡鞍钢 从政治制度看中国为什么总会成功 当前,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与争议成为焦点话题。近期,胡锦涛主席在接受海外媒体书面采访时,对中国政治模式作出重要回应,并给予高度肯定,不仅展现了大国的自信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也明确回答了学界与公众的关切。那么,中国政治模式为什么是成功的?其评判的标准与标志是什么?它将如何演变? 一、如何判断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成功标志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政治体制模式,也不可能有惟一的模式,政治体制具有多样化的类型,它们同时并存、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又相互竞争。这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和国家格局的重大变化密切相关的。首先,世界人口大幅度增加,从24亿人增加至目前的近68亿人。其次,世界的国家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从45个增加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方面,战后发 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国家数增加;另一方面,1990年以后因苏联和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解体,又导致国家数增加;再有,平均每个国家的人口数由5300万人下降至3500万人,相对而言国家治理难度减小,经济更加活跃。最后,世界经济迅速地一体化、区域化和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在这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各国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本质上也是各国制度的竞争,这已不简单地取决于哪个国家制度的好坏,而取决于该国制度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劣。 中国总人口从1945年的近5亿人上升至今天的13亿多,与此同时也从一个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的弱国成为极富活力、日益繁荣、统一团结的世界强国。那么,中国是如何成功实现国家良治的呢?我们又如何从国际视角来衡量她的成功,并进而证明她的政治体制是适宜的,也是成功的? 这里不能靠主观判断,更不能按照西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有何区别

东西方的政治制度最本质的区别是工作方式,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往往通过十几天的会议议程,解决全中国一年里各项工作地实施与落实。而西方议会则是全年都在争论不休与平衡各方关系中度过,一年间只有十几天是给西方老百姓干实事的。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政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人大代表是通过选举与协商产生出来的,他们来自于人民,他们从事各种工作,包括了社会各方民众,代表了最广大社会群体,充分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不像西方是两党制或多党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同样来自于人民,他们是行业的标兵模范,他们也是社会的精英人士,他们更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崇高的社会责任告诉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名中共党员的基本要求与历史任务。党员就是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人大会议现场的掌声,世人就能看到,掌声来自人民,掌声同样也是送给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给老百姓做事的政府,只要是人民群众主张的国事,中央都要尽责去办。同样掌声是真切的、鼓舞的,不会像某些西方人士理解的那样,假惺惺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我们理解西方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的掌声,来自于他们的支持者,反对者是不会给他们掌声的,他们分的是派别,即使政府做出决议,也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主张,他们是利益攸关的社会,社会分崩离析,各方势力角逐,争的是权力,争的是能给自己代表的团体谋到利益,并不是给国家和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与付出。 中国从没有主张过,让别的国家学习中国怎样为人民谋福祉的政治制度,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并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的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他们正在探索与学习,包括中国从社会中选拔干部而设的党校这一重要举措。 区别还很多,笔者由于才疏学浅,只能说出上面的一小部分,大的部分还不能做到深刻理会与表述。 东西方需要交流,但交流应当建立在平等互利、友好尊重的原则基础之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是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才能真正达到全世界人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进步的新阶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撰写论文,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 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2、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 3、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4、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撰写的论文要求用WORD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 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不断强化三个理念: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理念;强化“加快发展、又好又快”的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关系;正确处理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增强经济实力与致富职工群众的关系。 做深做好“发展战略”的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新的发展目标 农一师今后发展基本思路是: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团场农牧职工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兵团“1+8”文件精神,力争在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有新的突破,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上有明显进展,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解决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要防止只对抓新项目感兴趣,不重视存量调整、不重视企业改革、不重视企业管理的倾向,对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支柱企业,要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要积极规范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要充分发挥优势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的优势和潜力,吸引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弱、竞争风险大、扭亏无望的企业,要下决心改制或退出市场。二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特别是要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严格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监管工作力度。三是要扩大对外开放,着眼完善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深化资本、劳动力、技术、分配等要素市场对外开放,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特别是要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大活动的招商引资。遵循“搭建平台、招商引资、资源转换、形成特色、依托创新、搞活存量、引进增量、优化结构、三个并重、促进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真正形成各类资本相互涌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充分发展的新格局。 做深做好“生态文明”文章,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做好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农业区生态节水灌溉工程等八大工程,重点加强防护林及绿色长廊建设和大型场界防风基干林建设。组织实施野生动植物原生地恢复与保护、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绿色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二是构建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以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和城市节水节能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到2010年,信息化、智能化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220万亩。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节能产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制订新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要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建立严格的环保审批制度,加强管理,实行责任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