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

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
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

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教育领域对时代变革的回应。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国家教委1997年《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1998年12月国务院批转发布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进一步指出:要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课程改革重要性和改革方向的认识。随后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结合教育部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省教育厅编制了《浙江省普通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将研究性学习列为中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县从2001年尝试开设研究性课程,一年多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且也认真思考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是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总结与分析。

一、县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情况

全县从2001年下学期以一中、二中为试点开设研究性课程,2002年开始在全县各高中全面实施。

比较突出的是一中和二中。这两所学校在2001年开出全县第一批真正意义的研究性课程。其中一中是基于多年来开设的选修课上的延伸而尝试开设研究性课程;二中本着“摸着石子过河”的指导精神,边实施边研究边调整,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改革新路子。随后在2002年春季其他的有民办的新鳌高中、浙鳌高中、金凤中学;职业学校的职教中心等学校也相继开设了研究性课程。这些活动不仅能够用教育科研的思想与方法作指导,而且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师空前高涨的创造与探索热情。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浙江省普通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

2、2001年10月10日,邀请教育部专家余自强老师作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对全县各中学领导和教学骨干进行培训,一中、二中在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3、2001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组织各学科教研员、高中校长到上海参加全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并对上海市六所研究性学习活动示范校进行实地考察。

4、2001年12月制订、颁发《县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导意见》。

5、2002年1月18日,由教研室牵头在二中召开全县高中研究性学习动员会。

6、2002年6月10日,在一中召开全县研究性学习经验交流会。

7、参加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我县教师指导的课题有三项获得一等奖,四项获得二等奖。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实效果

一年多研究产生明显效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县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学生素质有所提高

1、课程改革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

通过每周的固定课时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进行研究的时间、空间、指导教师及研究氛围。

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满足了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撰写论文,制作科技作品,课堂自主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加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实践类和科学创造类的研究性课程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2、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鼓励质疑,提出课题,培养批判精神,激发创新勇气,强化实际操作,注重学生探索世界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培养研究的态度和智慧的品质,显然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3、课程改革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课程的研究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教师承担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必须要努力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三、问题与探讨

通过探究性课程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但是我们对研究性学习还处于尝试性、探索性阶段,需要深化和完善。我们应该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去思考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方向。

(一)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发意识和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

1、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的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实施和研究成果评价的确立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学校教师能否顺利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实施过程中,并使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是进行此项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2、从目前学校教师状况来看,由于长时间以来学校和教师已经习惯于实施现有的课程,按照现成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参组织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被动的服从者,他们不敢也不会对课程、教村和教参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因此较大部分教师课程设计和开发意识表现较为淡漠。这其中既有课程教学任务重,教师时间少的原因,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较差。所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是今后我们教研部门的工作重点。

3、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照本宣科”,习惯于“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习惯于让学生进行接受式的学习,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塑造人。

研究性学习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在学习内容上,学习可以从网络、电视、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检索、调查、实验、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获得知识;在教学组织上,打破了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开放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模式上,强调“研究——讨论”教学法,在育人的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实践中我们感到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

(1)知识需要不断更新,需要重新学习,终身学习。

(2)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当学生,又当教练,师生互动。

(3)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学会研究式思考。一个自己都不会研究,不愿研究,不习惯研究式思考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学生学会研究的。

(4)需要重新学习和理解教育的目标与职能。教育将深刻改变自己的目标与职能,成为个人全面和

终身成长的助手,成为信息社会个人选择和发展的无微不至的“教练”或指导者,教育将恢复它应有的全部丰富性。

(5)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改变,即使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可能实现课程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课程变革的自觉程度将决定改革的深度,教师对课程变革的态度将决定改革的成败。

(二)关于学生的全员、有效参与。

研究性学习是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即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求每个学生都有条件参加学习。但这类课程的学习,无法通过大规模的班级授课的方式完成,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或个体的活动形式进行。因此对指导教师的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教师来讲,能否有将近指导学生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领域和研究指导能力。另外,使全体学生都参参与探究活动,学校必须提供时间、空间和物质保障,这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组织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活动状况的评价。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难免出现简单化、片面化等,使评价丧失应有的功能。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