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邢台个教刘

质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的化学规律,它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从质量守恒定律开始,由定性的了解走向定量的研究。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常以简答题形式出现。

2、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守恒推断化学式,多以选择题或推断题形式出现。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物质质量的计算。

近几年中考命题中还出现了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和以研究质量守恒为内容的跨学科试题。

一知识点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原子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变: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5、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的一般步骤: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摆出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二、基本题型: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和实质的考查

1、在反应A+B→C+D中,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

2.8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0.3 g B.0.9g C.1.2g D 1.6g

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

A.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C.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D.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3、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最近美国人用人的骨灰合成了金刚石钻戒

B、某同学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新元素

C、用催化剂将水变成了汽油

D、法轮功邪教头目李洪志宣扬自己发功可以把铜变成金和银

4、在密闭容器中通入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其中含有a个一氧化碳分子b 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和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 0 84

则正确的说法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C B.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84g D.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为26g

6.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M 31 0 18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肯定是催化剂

C.表中M为1g D.反应前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0 10 x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A.50 B.40 C.10 D.70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待测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8、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 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9、现将A、B两物质各10g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 与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

(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元素组成或原子个数

5、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下式表示:

S + 2KNO

3+3C ==== K

2

S + N

2

+ 3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CO2B.CO C.NO D.SO2

6、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体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主题。“祥云”采用丙烷为燃料。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对环境没有污染。则丙烷必定含有的两种元素是

7、3.2g化合物R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4.4g 和3.6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R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C.R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R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8、三硝酸甘油酯[C3H5(ONO2)3]是一种炸药,可因撞击而爆炸,同时产生高温。爆炸按下式进行(式中w、x、y、z为化学计量数):

4C2H5(ONO2)3=wN2 + xCO2 + yH2O + xO2

则w、x、y、z的比值依次为w= x= y= z=

9、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所用的燃烧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N2O4→X+CO2 +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氮

10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

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A、C6H12

B、C6H12O6

C、C6H10O5

D、C5H6O2

11 、在化学反应2X2+3Y2=2R 中,若用X 、Y 表示R 的化学式,则正确的是( )

A 、X 2 Y 2

B 、X2 Y 3

C 、X 4Y 5

D 、X 3 Y 2

12、 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行驶的“清洁燃料车”一部分是以LPG 为燃料的。“LPG”是液化石油气的缩写,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有机化合物,其中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丙烷+5O 2??→?点燃

3CO 2+4H 2O 则丙烷的化学式为( )A . CH 4 B .C 2H 6 C .C 3H 4 D .C 3H 8

13、某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X+3O 2??

?→点燃2SO 2+2H 2O ,则X 的化学式是( )A 、S B 、HS C 、H 2S D 、H 2SO 4

14、根据↑??→?+22434H X Fe O H +高温

,推断X 的化学式( ) A 、Fe B 、FeO C 、Fe 2O 3 D 、Fe 3O 4

15、长征火箭用N 2H 4和NO 2作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N 2H 4+2NO 23N 2+4X 。其中X 的化学式是( ) A 、N B 、H 2 C 、H 2 D 、N 2

16、根据反应3NO 2 + H 2O → 2HNO 3 + X ,推断X 的化学式为( )

A .N 2

B .NO

C .N 2O 3

D .N 2O 511、 (化学反应圈、点图)

17、下图形象地表示了A(● ○ )与B(○ ○ )反应生成C

(○ ● ○ )的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中,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 )

A. 2:1:2

B. 1:2:2 反应示意图

C. 1:1:1

D. 2:2:3 18.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生成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19.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 .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0.从右边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1、若用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能用下图模型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2H 2+O 2??→?点燃2H 2O

B .2HgO ?→??2Hg +O 2↑

C .2CO+O 2??→?点燃2CO 2

D .H 2+Cl 2??→?点燃2HCl 22、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表示 (填化学符号); (2)ClO 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 2的新方法,

其反应

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下同) ;

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的物质是 。

③在ClO 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或反应类型

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 、B 、C 、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0 80 10 25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11 0 1 3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A 、A+B→C+D

B 、B+C+D→A

C 、A→B+C+

D D 、B+D→A+C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 、B 、C 、D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物质质量/g

90 10 8 2 反应后物质质量/ g

11 59.25 29.75 12

+

该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

25465量g

反应后的质

026x 10量g

分析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g ;

(2)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并已将实验测定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你分析并填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12 2 2

反应后质量/g 0 2 2 待测

(1)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2)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 (填“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

6.将25g甲物质、5g乙物质、10g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10g甲、21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并用A、B、C、D分别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A + B→C + D B.A + 2B→2C + D C.2A + B→2C + D D.2A + B→C + 2D (四)、求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某化学反应2A+B=C+2D,如果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求D的相对分子质量。

2、在反应4A+3B=2C中,2.7gA完全反应后生成5.1gC。已知B的相对分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34 B.68 C.102 D.204

3、在反应A+3B=2C+2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已知2.8gA跟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8.8gC,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4:有A、B、C三种物质各15克,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30克D。若增加10克C,A和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 B.2:3 C.5:2 D.5:3

5:将15gA物质,24gB物质,8gC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得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8gA,30gC,还含有一种物质D,若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8,32,44,18,则它们之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A+B=C+D B.A+2B=C+2D

C.A+3B=C+2D D.A+3B=2C+2D

6、A和B的混合物212 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已知2A+5B=4C+2D,测得C与D的质量比为44∶9,则生成的C的质量为。

7、化学方程式2A+B=C+2D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103、71、160,则D相对分子质量为。

8、若23克某正一价元素的单质和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所生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9、有化学反应A+B=C+2D。已知49gA恰好与29gB

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则同时生成D______g。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98,B为58,C为12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10、若23g一价元素的单质能和8g的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若质量为( )

A62 B54 C46 D31

11已知2A+B=C+2D,如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B得相对分子质量为71,C 得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D得相对分子质量为()

A58.5 B117 C114 D14

12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1.6gX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反应中Y与M的质量比为()A12;9 B23:9 C32:9 D16:9

13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11,已知1.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2:1 B3:4 C12:11 D1:1

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与试题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与试题解析 湖北省南漳县高级中学宋丽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也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所以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对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虽然只有31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要学好质量守恒定律,理解是关键,切不可浮于表面。 1.理解“参加”。在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时,只能计算参加反应的那部分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部分不应计入其中。 例如,我们不能说 3 g镁和 3 g氧气充分反应一定生成 6 g氧化镁。因为从化学方程式可知,48 g镁和32 g氧气完全反应,则3 g镁正好和2 g氧气完全反应,也就是说,3 g氧气中只有2 g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为5 g。 另外,如果反应中使用了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均没有改变,即相当于没有参加反应,因此,不可以将催化剂算作反应物或生成物。 2.理解“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它表明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例如,将2 g固体碘加热升华可得到2 g碘蒸气,虽然这一变化前后质量相等,但这个变化不是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范围,因为碘升华是物理变化。 3.理解“各物质”(两次使用)。在计算质量总和时,也应将不易观察到的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计入其中。不能因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就认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我们忽视了氧气的质量。 4.理解“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 例如,有的同学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由于2≠2+1,所以此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同学的错误就在于将“质量守恒”等同于“分子数守恒”。 5.理解守恒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裂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 6.理解变与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有些量发生了变化,有些量则不变,而有的量则可能变也可能不变。根据前面分析可知:(1)不变的量有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和各物质的总质量;(2)发生变化的量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3)可能发生变化的量是元素的化合价和分子 的数目。如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而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7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中考要求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原子、分子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归纳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1.从微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 2.从宏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发生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物质的组成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3.简单的计算 4.简答(解释化学反应中有关实验事实) 题型讲练 一.解释化学反应中有关实验事实 ★我会答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后的质量比原来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答: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大。 2.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化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3.如图所示是测定蜡烛燃烧时的质量变化装置,天平是物理天平,左托盘上蜡烛的上方罩着吸收器。如果实验时,蜡烛正常燃烧,生成的气体顺利通过吸收器,吸收器的药品在3min内起吸收作用。试回答: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一) 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不宜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B.水汽化变成质量相同的水蒸气C.KMnO4受热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小D.CO还原氧化铜后固体质量减小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 B.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12g碳与3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0g二氧化碳 C.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使用密闭容器D.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则该物质一定含有氮、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4.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 g A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g B.32g C.22g D.12g 5.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是() A.12g B.44g C.56g D.100g 6.加热15.8克高锰酸钾,当产生0.8克氧气时,剩余固体的主要成分是A.锰酸钾、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锰酸钾 D.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7.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8.若有化学反应2A2+B3=2C,且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3,则当8gA2与足量的B3完全反应时,生成C的质量为( ) A.20g B.14g C.17g D.8.5g 9.在反应A+3B=2C+3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22:9.若4.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C,则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 A.16︰9B.1︰1C.13︰6D.44 ︰23 10.在反应2A十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和44.若2.6gA 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得质量比为()A.4:9B.8:11C.10:11D.31:44 第1页共2页◎第2页共2页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 一、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实验验证:(1)白磷的燃烧;(2)Fe和CuSO4溶液的反应等 注意: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充气的气球装置要考虑浮力因素,虽然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但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反应后托盘天平并不平衡。 二、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扣住关键词 (1)“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因而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即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的理解为“反应物”因为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某些物质的过量”问题,没有参加反应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 (3)“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 (4)“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5)“质量总和”:指各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或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另外,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而颜色、体积、热量等的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内。 三、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可理解归纳为“三个守恒、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三个守恒: (1)(宏观上)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2)(微观上)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质量上)质量守恒:反应前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物质的总质量。 两个一定改变: (1)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增重”、“减轻”和“不变”现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A.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3.在化学反应:4NH 3 + 5O 2 === 4X + 6H 2O 中,X 的化学式为( ) A.N 2O 5 B. N O C. N O 2 D. H NO 3 4.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 ) A .碳一种元素 B .氢一种元素 C .碳和氢两种元素 D .碳、氢、氧三种元素 5.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 A.H 2 B.Cl 2 C.Na 2CO 3 D.NaOH 6.在化学反应A+B==C+D 中,10克A 物质跟一定质量的B 物质完全反应生成5克C 物质和9克D 物质,该反应开始时,A 、B 的质量比为( ) A. 5 : 2 B. 9 : 5 C. 2 : 5 D. 5 : 9 7.从右边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8.镁带在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m 的变化的是( ) m m m m 0 t 0 t 0 t 0 t A B C D 9.下图形象地表示了A(● ○ )与B(○ ○ )反应生成C (○ ● ○ )的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 ) A. 2:1:2 B. 1:2:2 C. 1:1:1 D. 2:2:3 10.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生成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无数科学事实证明:__________的_____物质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物质的_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里,由于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没有改变,________的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___________必然相等。 2、有化学反应A+B==C+2D ,已知49gA 恰好与29gB 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 ,则同时生成D g 。 3、我国已成功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所用的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氨(化学式为NH 4ClO 4)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氨发生下列反应2NH 4ClO 4===N 2↑+Cl 2↑+2O 2↑+4X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 4ClO 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3)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NH 4ClO 4由____种元素组成的,是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N:14 O:16) 4、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并已将实验测定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你分析并填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12 2 2 反应后质量/g 0 2 2 待测 (1)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2)反应后D 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g 。 (3)C 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 (填“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 命题人 审题人 定稿人 答题时 打印时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专题十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十三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命题点分类集训 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 (嘉兴)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发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 B. 碳原子的数目 C. 氢元素的化合价 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2. (2015六盘水)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B. 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C. X +3H 2O=== 2H 3PO 4中的X 为P 2O 5 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命题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考向1 化学式或化学计量数的推断 3. (河北)“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 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 3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13O 2=====点燃 8CO 2+10H 2O 。燃料X 的化学式为( ) A. C 3H 8 B. C 4H 10 C. CH 3OH D. C 2H 5OH 4. (铜仁)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 +______O 2=====点燃 2CO 2+3H 2O ,在“______”中填上的数字是( ) A. 1 B. 2 C. 3 D. 4 5. (襄阳)AgNO 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 3见光分解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SO 2 B. NH 3 C. N 2 D. NO 2 6. (河南)偏二甲肼(C 2H 8N 2)与N 2O 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 2H 8N 2+2N 2O 4=== 2X ↑+3N 2↑+4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生成N 2和H 2O 的质量比为14∶9 7. (绵阳)程浩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 与稀硫酸不反应,但Cu 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 =====△ CuSO 4+SO 2↑+2R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 B. R 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C. 反应前后,H 2SO 4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 D.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考向2 物质元素组成的推断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应用的一些“小Case”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应用的一些“小Case” 【摘要】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问题预见大智慧,本文从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出现的问题出发,解决学生在细节的把握上常出现的“小Case”,从而帮 助学生学习博大而精深的质量守恒定律,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不守恒”现象守恒实质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0-01 一、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定律内容让学生记住比较容易,但要真正理解还有很难,同时质量守恒定律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最后一段话表述了这样一种哲学信仰:“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 铁的必然性毁灭,……,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所以质量守 恒定律又叫物质不灭定律。 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而不包括物理变化。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比如判断某个现象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只需要判断该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理解“参加反应”的涵义:对于反应物来说,一定要强调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一定不要把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催化剂或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 3. 理解“反应生成”的涵义:对于化学反应后物质来说,一定要强调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原来就有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中。 4. 理解各物质质量总和: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物质,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气体放出,如果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称量反应前各物质质量和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会发现反应后剩余物质量减轻,在学生的认识中就会出现“不守恒”的现象。实际上这个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只是因为在敞口容器实验(图1),气体逸散,质量未被称量,如果改进实验在密闭容器(图2)中进行,称量 到气体的质量,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仍相等;同样,白磷燃烧的实验仍需要在密闭容器(图3)中进行。若选择有气体参 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

初中化学解题指导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初中化学解题指导质量守恒定律的 理解与运用 复习辅导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二中丁照明 一、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实验验证:(1)白磷的燃烧;(2)Fe和CuSO4溶液的反应等 注意: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充气的气球装置要考虑浮力因素,虽然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但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反应后托盘天平并不平衡。 二、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扣住关键词 (1)“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因而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即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的理解为“反应物”因为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某些物质的过量”问题,没有参加反应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 (3)“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 (4)“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5)“质量总和”:指各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或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另外,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而颜色、体积、热量等的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内。 三、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可理解归纳为“三个守恒、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三个守恒: (1)(宏观上)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2)(微观上)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质量上)质量守恒:反应前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物质的总质量。 两个一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归纳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1.从微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2.从宏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2.下列变化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 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 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D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3.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且能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理的是下列①-⑥中的( C ) 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A.① B.②③ C.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有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减少;②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③水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④石灰水放在敞口的容器内,其质量增加。其中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三.推断物质的组成 例1: 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有机物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专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质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量 守恒定律。 (2)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3)3gC在10g()2中充分燃烧,生成13gC02O (4)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变成燃油(主要含C、H)。

二、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氯酸钾的质量要小。 ■解题一般步骤: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说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XX”物质质量总和等于“XX”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课本96页2、3、4题 ?答案: ? 2、不对。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燃烧生 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到空气中去了O ? 3、(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大。 ?(2)纸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逸走,故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高猛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猛酸钾、二氧化锚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由于氧气逸出后所剩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高猛酸钾的质量

要小。

三、确定反应中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普例:将“神舟 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 号” 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 C2H8N2 + 2R = 3N2 + 4H2O + 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A. N2O4 B. NO2 C. N2O D. CH4 解题关键:化学反应中“原子三不变”;注意化学 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中考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带答案

.... .. ... .. 中考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三) 1.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 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⑦ D .③④⑥⑦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 理为 Cl 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3.溶洞中存在的反应:CaCO 3+CO 2+H 2O →Ca(HCO 3)2 此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4.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NO 2+H 2O=2HNO 3+NO B.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C.C+H 2O 高温 CO+H 2 D.CO+Cu ? CO+H 2( 5.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制氯化铁:2Fe + 3CuCl 2 = 2FeCl 3 + 3Cu B .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C .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 2SO 4 + Ba(NO 3)2 = BaSO 4↓+ 2KNO 3 D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 A + y B = m C + n D (x 、y 、m 、n 为化学计量数)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 是 ( ) A. x + y = m + n B.若生成物中有水,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C.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 C 和 D 的质量比 D.若 A 和 B 的质量都为 a g ,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或等于 2a g 7.下列化学方程式的表达一定不正确的是 ( ) A.2Fe + 6HCl = 2FeCl 3 + 3H 2↑ B. BaCl 2+ CuSO 4 = BaSO 4↓+ CuCl 2 C.SO 3 + 2NaOH = Na 2SO 4 + H 2O D. Ca(OH)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 8.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2H 2S + SO 2 = 3S↓ + 2H 2O (复分解反应) B.CO 2 + C 高温 2CO (化合反应) C.2AgBr 光照2Ag + Br 2↑ (分解反应) D.2Mg + CO 2 点燃 2MgO + C (置换反应) 9.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2H 2O 2 MnO 2 2H 2O+O 2↑ B .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C .C 2H 5OH+3O 2 点燃 2CO 2+3H 2O D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广告:“本人发明了一种可将水变成汽油(含碳元素)的技术,经济收入惊人,现在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各抒己见。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准确的选择。 [过渡]我们先来学习一个定律。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做 出大胆的猜想 [学生回答]

1、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过渡] 大家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加以检验。因此,在实验前我们应制定计划,设计出实验步骤,你认为要知道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大致需要哪些主要实验步骤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下面两个实验,希望同学观看时注意思考问题 [出示问题] 边看边思考: 实验一:1、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实验二:1、实验现象 2、实验原理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投影] 两个实验录像: 1、利用天平称量锥形瓶内白磷的前后的质量关系的实验 2、利用天平称量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实验录像,小组讨论完成思考题并展示 [总结]科学家也曾经通过无数的实验得到过跟大家类似的结果:这个定律就是同学们刚刚验证的质量守恒定律 [投影/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过渡]可见我们每一条化学知识都是来之不易的,而现今化学研究已从原来对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的本质,因此我们也来从微观角度探究一下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本质,为什么反应前后所称量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 [播放视频]水电解的模拟动画。

浅谈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浅谈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霸州市第二中学靳素霞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掌握好书写化学方程式就必须以质守恒定律为理论基础。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学化学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我们首次学会利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来熟悉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对于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因而我们要全面、科学解读“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全面理解定律的内涵 1、“化学反应”是理解定律的前提 “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例如1Kg干冰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质量仍然为1Kg,虽然质量保持不变,但是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说明,由于干冰升华只是物态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参加”和“生成”是分析定律的基础 “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对于反应前的物质而言,这里一定要强调“反应物”必须是指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那么就不能将没有真实“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纳入其中。其次,对于“生成物”而言,应该是指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其中包括生成物中出现的气体或者沉淀,也要将其纳入生成物质量总和之中。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8,2g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 3、“质量总和”是应用定律的核心 “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理解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定律。该定律的内容可以运用两个方法去加以理解: 1.剖析法理解内涵。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关键词。剖析三个关键词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8,2g 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化学变化以外的质量变化现象,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而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线索法理解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这一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 一、考查对定律内容、实质的理解 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融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D。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 课型:新授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具用具: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棒、气球、玻璃片、石棉网、坩埚钳、火柴、小试管、药勺、镊子白磷(火柴头大小)、硫酸铜溶液、铁钉、蜡烛、镁带、细沙、砂纸、盐酸、碳酸钠粉末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4→Cu+FeSO4。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 二、讲授新课: a、学生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B、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果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加深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没有参与反应,剩余的质量不能加入计算) 练习:现有一反应A+B→C,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 生成C的质量为12g,因为A还剩余3g,可见参见反应的A的质量为7g,B无剩 余,可见5g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5=12g。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 4、学生阅读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为什么会有质量守恒定律 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会守恒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元素与原子也有一定的关系,而物质、分子也与原子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是否能总结出发生化学变化时有哪些会发生改变哪些不会变。 小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蜡烛燃烧后什么也没有留下,难道物质从世上消失了吗? 答: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逸出,所以蜡烛质量变小。 例1、在敞口的试管中加热3.16克高锰酸钾至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为2.84克,质量减少的原因是( ),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产生 氧气( )克。 2.推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化学式 ? 例题:某化合物X 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 2=4CO 2+2H 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 的化学式为( ) ? A.C 2H 4 B.CH 4 C.C 2H 2 D.C 6H 6 ? 例如: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测定居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 4KMnO 4 +5CH 2O+6H 2SO 4=2K 2SO 4+4MnSO 4 +5X+11H 2O ,其中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推算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物质质量 ? 例题:在化学反应A +2B =C 中,1.5克A 与足量的B 充分反应后,生成 9.5克C ,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 ? A .3克 B .9.5克 C. 8克 D .4克 ? 练习:有A 、B 两种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6克A 与足量B 反应生成8克C 和3克D 。现使10克B 与足量A 充分反应生成多少克C ?( ) ? A .12克 B .13.3克 C .16克 D .18克 4.推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 ? 例:现将10gA 和足量的B 混合加热,A 与B 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8gC 和4gD 。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为( ) ? A.1:1 B.2:1 C.5:1 D.4:1 5.推算化学反应的类型 ? 例题: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邢台个教刘 质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的化学规律,它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从质量守恒定律开始,由定性的了解走向定量的研究。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常以简答题形式出现。 2、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守恒推断化学式,多以选择题或推断题形式出现。 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物质质量的计算。 近几年中考命题中还出现了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和以研究质量守恒为内容的跨学科试题。 一知识点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原子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变: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5、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的一般步骤: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摆出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二、基本题型: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和实质的考查 1、在反应A+B→C+D中,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 2.8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0.3 g B.0.9g C.1.2g D 1.6g 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 A.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C.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D.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练习题 命题人审题人定稿人答题时打印时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A.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3.在化学反应:4NH3 + 5O2 === 4X + 6H2O中,X的化学式为() A.N2O5 B. NO C. NO2 D. HNO3 4.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5.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A.H2 B.Cl2 C.Na2CO3 D.NaOH 6.在化学反应A+B==C+D中,10克A物质跟一定质量的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5克C物质和9克D物质,该反应开始时,A、B的质量比为() A. 5 : 2 B. 9 : 5 C. 2 : 5 D. 5 : 9 7.从右边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8.镁带在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m的变化的是() m m m m 0 t 0 t 0 t 0 t A B C D 9.下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 (○●○)的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分子数之比为() A. 2:1:2 B. 1:2:2 C. 1:1:1 D. 2:2:3 10.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生成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无数科学事实证明:__________的_____物质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物质的_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里,由于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没有改变,________的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___________必然相等。 2、有化学反应A+B==C+2D,已知49gA恰好与29gB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则同时生成D g。 3、我国已成功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所用的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氨(化学式为NH4ClO4)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氨发生下列反应2NH4ClO4===N2↑+Cl2↑+2O2↑+4X。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3)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NH4ClO4由____种元素组成的,是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N:14 O:16) 4、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并已将实验测定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你分析并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