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旅游资源调查表

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旅游资源调查表
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旅游资源调查表

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旅游资源调查表

:(科学文化价值、景观美学价值、可开发价值、预期效果、建议)

典型的侵蚀构造低山地貌,山体两侧林木和药用植物等的研究和开发价值高;山石、碑刻、民俗传说等存在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地形奇特,对地质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因此具有的科学文化价值;雄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10级) 总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32学时; 其它(放假):6学时 独立实践学时:1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中国旅游区划及各区域的旅游景点与风俗文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上年目的: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的分布;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熟悉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掌握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第2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关于旅游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参加旅游意愿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同学们: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旅游情况,请您协助我们填写这张调查 表,我们采取的是不记名方式,您的想法对我们很重要,所以诚挚的 希望您把您的真实想法填写到问卷上,谢谢您的合作,我们不胜感激在符合您情况的项目内填写或用“"”表示。 1您来自____________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 2、性别 A 、男B 、女 3、你喜欢的旅游方式是? (1)自助游 (2)集体游(3)参加旅行团(4)其他 4、你出游的时间大约是多长? (1) 1天 (2) 2?3天(3) 3?5天(4) 5天以上 5、你旅游一般选择什么出游方式? (1)个人或亲友结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自己或亲友结伴驾车 (3)旅行社组织(4)其它 6、您出游的费用一般为多少? (1) 500 元以下(2) 500?1000 元 (3) 1000元?1500元(4) 1500元以上 7、您出游是否有购物意愿? (1)是(2)否8您一般在什么季节出游?

⑴春季⑵夏季 ⑶秋季⑷冬季 9、您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游览/观光 (2)休闲/度假 (3)探亲访友 (4)文化/体育/科技交流 (5)其他 10、您今年出外旅游的次数为? ⑴第0次 ⑵第1次 11、您哪些旅游资源感兴趣(可多选) ⑺旅游购物 ⑻节庆活动 ⑼其他 12、您出游的目的是?(可多选) (1) 休闲娱乐,缓解工作学习中的压力 (2) 结交朋友,希望在旅途中增加人脉 (3) 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增长见识 (4) 喜欢拍照摄影、写生绘画等 最后 感谢您的参与,祝您旅途愉快,谢谢! ⑶第2— 3次 (4) 4次以上 ⑴山水风光 ⑵文物古迹 ⑶民俗风情 ⑷文化艺术 ⑸饮食烹调 ⑹医疗保健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旅游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 本活动旨在通过系列调查,了解游客在游览少林景区时所关心的问题,不满意的领域,比便能为你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祝您和您的家人生活美满,健康快乐! 为了提高少林景区旅游工作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我们拟定了旨在改进旅游管理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少林景区健康发展的调查问卷,希望能听取您对xx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建议和意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请您在选定处打“√”)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18岁-25岁□26岁-40岁□41岁-60岁□61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高中□大专□本科□本科以上 4.居住区域? □城市□县城□乡镇□农村 5.您的职业?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自由职业者□教师□农民□其他(学生)□离退休 6.您最近一次旅游: □3个月□半年内□一年内□很少出游 7.您是以什么形式到少林景区旅游的? □旅游社团队□家庭自助游□自驾游□散客□其他 8.您决定到少林景区旅游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多选) □景区特色□交通□安全□价格□服务□其他 9.您认为少林景区景点建设如何? □有特色□一般□特色不强 10.您觉得这条一日游线设计如何? □很不错,搭配合理,劳逸结合 □还好,有点辛苦/内容不够 □不太好,景色雷同,配套服务跟不上 □很不好,景点太多/太少,服务很差

11.请您将下列景点或旅游吸引物按照从喜欢到不喜欢的顺序排列。——————————1、自然景观2、历史建筑3、娱乐休闲场所4、餐饮、购物场所5、特色节目 12.请根据景点对您的吸引力从1到5排序(其中1为最具吸引力,2为较具吸引力,依次减弱) □人文历史观光景点□休闲娱乐、度假型□特色节日、特色展出 □自然景观□生态养生□运动健身 13.您对xxx景区的各种定价的评价(用5分制表示, 5分表示太贵了,4分表示有点贵,3分表示适中,2分表示便宜,1分表示太便宜) 门票价格 5 4 3 2 1 游览车价格 5 4 3 2 1 餐饮价格 5 4 3 2 1 旅游纪念品价格 5 4 3 2 1 14.您是从哪种渠道获得xxx景区的旅游资讯? □旅行社或者旅游代理商□同学、同事、朋友等的介绍□旅游手册、宣传画 □电视、报纸、杂志的广告或报道与介绍□旅游博览会 □互联网的广告或报道与介绍□其他 15.您到xxx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参加旅游) □休闲/度假□学习/体验□观光/购物□访亲/交友□亲近自然□寻求刺激□其他 16.您在结束旅游后觉得您是否达到了主要目的: □是□否 17.您对xxx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用5分制表示, 5分表示最好,4分表示很好,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好,1分表示最差) 景点 5 4 3 2 1 导游服务 5 4 3 2 1 餐饮 5 4 3 2 1 交通 5 4 3 2 1 娱乐 5 4 3 2 1 购物 5 4 3 2 1 18.您认为xxx工作人员工作状况如何? □好□不好 如果您认为工作人员工作不佳,主要表现在: □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服务态度冷淡□服务质量低□素质低 19.您认为xxx景区内的各种标识如何? □很好,标识很清楚,找景点很容易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A庐山B武夷山C武当山D阿里山 2、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碧水丹山指的是________的主要风景。 A武当山BC雁荡山D武夷山3、大红袍是________的特产。 A千山B阿里山C三清山D武夷山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________。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D龙门峡5、湖水清澄,碧波荡漾,指的是黄河中________段的景色。 ABCD 6、江作青带,山如碧玉簪,指的是________的风光。 A珠江B长江C漓江D松花江7、按成因分,滇池,天池,西湖,五池分别属于________。 A溶蚀湖,冰川湖,泻湖,火山堰塞湖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湖,火山口湖 C构造湖,火山口湖,泻湖,火山堰塞湖 D风成湖,火山口湖,泻湖,河成湖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最高的淡水湖是________,最低的湖泊是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最大的堰塞湖是________。 A湖B艾丁湖C天池D纳木错湖E镜泊湖9、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述的是________的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_______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是________。 A玄武湖B大明湖C滇池D瘦西湖 10、中国最大的瀑布群是________,最宽的瀑布是________,最高的瀑布是________,水流量最大的瀑布是________。 A黄果树B诺日朗C蛟龙D壶口 11、以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________,以青山,碧海,绿树,红墙为特色的是________,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的是________,有不是夏威夷之誉的是________。 A、亚龙湾 B、海滨 C、北戴河海滨 D、海滨 12、至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名城的城市共有________座,至2004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________处。 A、54 B、199 C、177 D、99 13、四绝是指________。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所属系部:旅游艺术系 学时:30 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2013年8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民俗导游、旅游管理打下深厚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后续课程:《旅游美学》。 1.2课程基本理念 《旅游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注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导游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3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民俗文化》采用以任务驱动并参照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与旅游主要概念、民俗旅游的基本知识、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2)掌握中国各民族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等。 能力目标: (1)具备民俗导游能力,能够熟知和理解各类民俗事象的表现,并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 (2)能利用民族民俗相关知识进行传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旅游市场拓展能力; (3)具备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需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逻辑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4)能灵活运用与分析民俗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能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完整版

表B.1 (单体序号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基本类型:

奇特,此现象在各地是否常见?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3?1 如果是个体有多大规模?如果是群体,其结构是否丰满?疏密度怎样?各类现象是否经常发生?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巨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 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 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中等;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 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咼 4?3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小;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 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是否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破坏,保存是否完整?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1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在什么范围内有知名度?在什么范围内构成名牌?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开发旅游后,多少时间可以开发旅游?或可以服务于多少游客?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 与 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1 本单体是否受到污染,环境是否安全?有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使环境安全得到保证?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4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 r r————————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3 年月日 本单位得分 级填表人调查日期本单位可能的 等级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目标 这次调查的问卷主要是调查一下关于对旅游的一些态度和观点。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对象的职业(学生于非学生)、出游的方式和次数以及选择的地点、旅游的花销、旅游关注的内容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粗略了解一下旅游的状况。 二、调查的方式与结果 我们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将地址链接通过QQ的方式发给不同的对象群,我们发放了84份,收集到有效问卷42份,如下图: 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男生47.62%,女生52.38%,学生88.1%,非学生11.9%

三、数据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一共设计了16个问题,根据反馈的数据我们做出了如下分析。 首先对旅游的兴趣进行了调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为“你喜欢旅游吗”并化分了程度,而且对每年旅游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概所有的人都喜欢旅游,每个人都会有旅游的想法。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可能不是人人都会有机会去实现旅游的愿望。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大部分的人都进行过一次以上旅行,只有少部分没去过任何地方了才行。 其次,我们对出游的方式以及时间段进行了调查,设计了“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您出游前在网上搜索信息的频率”、“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三道问题收集数据,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述图中不难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游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他们会事先上网查询要去的地方,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旅

行的质量。出游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更倾向于和好友及亲人之间的旅行,更可以感受旅行的愉悦。由此可见,旅行已成为感情沟通不可或缺的一种桥梁。寒暑假和黄金周已成为旅游的旺季,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在这段时间除外旅游,从中也可大致推断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难找到充分的时间去旅行。 第三,我们对旅游的目的地以及那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您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您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范围在”数据如下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复习题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隘中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 A、嘉峪关 B、居庸关 C、八达岭 D、山海关 2、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 B、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 C、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D、安徽——九华山——文殊菩萨 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壮族 4、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的是() A.、重檐庑殿式 B、重檐歇山式C、重檐攒尖式D、重檐悬山式 5、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鼎盛,形成“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特色是在()时期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6、古代路桥中用于邮递的是() A、驰道 B、驿道 C、栈道 D、堠道 7、下列园林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A、北京恭王府 B、苏州拙政 C、承德避暑山庄 D、广东顺德清晖园 8、有官办第一寺之称的是那一座寺庙( ) A、洛阳白马寺 B、河南嵩山少林寺 C、杭州林隐寺 D、苏州寒山寺 9、有中国国粹之称的文化艺术是() A、中国画艺术 B、中国书法艺术 C、中国刺绣艺术 D、京剧艺术 10、涅槃节是()宗教的节日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1、有童话世界之称的著名旅游景点是() A、安徽黄山 B、四川九寨沟 C、青岛崂山 D、台湾阿里山 1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巢湖 13、有温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A、山东济南 B、福建福州 C、浙江杭州 D、江苏苏州 14、有七朝都会之称的古都是() A、西安 B 、北京C、洛阳D、开封 15、下列祭祀建筑中级别最低的是() A、武侯祠 B、关帝庙 C、天坛 D、孔庙 16、虎狮图是()代表作品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17、有千佛洞之称的我国古代石窟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天水麦积山 18、“黄肠题凑”是()时期出现的陵墓建筑形式 A、春秋战国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19、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意义的世界遗产的景区是() A、庐山 B、黄山 C、泰山 D、武夷山 20、“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描写的是()

4《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1、前言 《中国旅游地理》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参照旅游行业相关标准编写。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提升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把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力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普及人们旅游活动常识的义务。基于此,我们对以往《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不断吸取精华,总结、完善,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旅游职业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编写。在整体内容选取和编排上,突出实用性、时效性、新颖性。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 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地理环境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

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 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1.2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中职 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 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 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 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能够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2.1知识目标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旅游景区问卷调查(景区)

旅游景区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旅游界同志: 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接受西南大学开展的旅游景区发展现状调查。重庆雪玉洞景区自然风光优美,有丰富的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学校以了解雪玉洞旅游资源现状及以后发展意向,从而进行本次问卷调查。请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如实本次调查表,此次调查表的所有信息将作为本次调研报告的重要依据。在调研过程中,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对您为此次调查所做的贡献,我们将不甚感激! 旅游景区名称: 旅游景区地址: 联系人: 联系方式: 一、旅游景区基本情况 1、旅游景区性质() A、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B、民营股份制企业 C、个体私营 D、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旅游景区等级() A、2A或者以下 B、3A C、4A D、5A 3、旅游景区现有职工人数: 4、旅游景区拥有高层管理人员: 5、旅游景区拥有中层管理人员: 6、旅游景区拥有一般职工人数: 7、旅游景区现有员工学历构成: (1)、研究生人(其中博士人,硕士人); (2)、大学本科人; (3)、大学专科(含高职)人; (4)、高中(中专)或者以下人。 二、景区建设现状: 1、景区建设资金来源() A、政府投入 B、引入资金 C、银行贷款 D、自筹资金 2、景区是否有编制规划() A、有长期规划 B、有中期规划 C、有五年规划 D、暂时没有规划 3、景区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为() A、10%以内 B、10%—20% C、20%—40% D、40%以上 4、景区收入主要来源() A、门票收入 B、餐饮收入 C、娱乐收入 D、自费项目及旅游购物 5、进入景区的交通情况:() A、容易进入 B、一般 C、很难进入 D、交通闭塞 6、景区吸纳就业情况() A、70%为本地人口 B、60%为本地人口 C、50%为本地人口 D、30%为本地人口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概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研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主要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个方面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学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自然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体、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所构成;人文地理环境则是在各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各地居民、政区、城乡聚落、产业活动、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 相关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业向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贸企业、景区管理或营销机构等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方面: 1、旅游资源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是研究重点。 2、旅游客源研究 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等。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包括区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旅游路线与项目设计规划,旅游促销与客源组织规划,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旅游用地与基础设施规划,旅游行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等等。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教材: 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教参: 1)罗兹柏《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9 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 2005. 9 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3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 五、考核评价 (l)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前厅管理与服务知识的应用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 +期末评价50%

旅游资源利用调查问卷

旅游资源利用调查问卷 1、请问你们在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后,收入是否有明显增加 () A、明显增加 B、增加了一点但不显著 C、没有增加 D、收入下降了 2、请你对自己本地的旅游资源做一个评价() A、非常好,美极了 B、还是有那么一点好看 C、一 般一般D、不怎么样,没什么看头 3、你自己有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来增加收入吗() A、有,采用很多办法 B、没有,还是依靠原来的手 段谋生 4、你觉得本地政府对本地旅游资源利用积极吗() A、很积极,采用各种手段 B、一般,小打小闹 C、 不积极,只是任其自然发展 5、你觉得本地政府对本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合理吗() A、很合理,大家收入增加又不破坏环境 B、一般 C、不好,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又破坏环境 6、你觉得开发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以后环境是变好还是变 坏() A、坏境、公共设施等变得比以前还太多了 B、变好 看了那么一点点C、没有什么变化D、变得比以 前更糟糕了 7、你觉得本地的旅游资源还有开发利用的余地吗() A、有,很多方面 B、有那么一点点 C、没有了 D、 已经开发过度了 8、你对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大利用有何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地填写范例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填写范例 附录 1:旅游资源单体(地文景观类)调查表的填写 (伊岭岩)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基本类型 : 岩石洞与岩穴 代号GX-NNG-WMG-YLY-ACL-01 ;其他代号:①;② 行政位臵南宁市武鸣县 地理位臵东经 104 ° 26 ˊ,北纬 20°54ˊ 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 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①性质、形态与结构:位于 210 国道旁、出露地表、有较便捷进、出口的喀斯 特溶洞;洞外依山筑有民族特色的亭台楼阁; ②内在性质:大自然的艺术宝库,“地下宫殿”,造型多姿多彩,具备较高的 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景观价值; ③结构与成分: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 氢钙 [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地形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④成因机制:据推算,伊岭岩岩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此岩原为一段地下河 道,因地壳上升而成洞,经过千万年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 钟乳石; ⑤规模与体量:洞深 45 米,面积 24000 平方米;游程 1100 米, ⑥环境背景:伊岭岩所在的武鸣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年适游期长;依托地森林 覆盖率高,具备了绿色生态吸引力因素;与相邻的花花大世界景观互补; ⑦关联事物:壮民族文化;伊岭岩由仙人用锄头点化而成的传说;《眼儿媚·伊 岭岩》等; ⑧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 散地和主要旅游区 [ 点 ] 之间关系): ⑨ 武鸣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属南宁市辖县;伊岭岩风景区所在地双桥镇位于南 宁市北部,距县城 6 公里,距南宁市区21 公里; ⑩交通网络发达, 210 国道,南武一、二级贯穿全镇南北;黔桂与云桂国道交汇于此,是南宁至贵州、云南、百色、河池等地的重要通道; ?武鸣县区域内部有私家花园“明秀园”、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花花大世界等景区;以及三月三节庆旅游;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为中职学生提升旅游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营造高品位生活奠定基础。 本课程应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并行开设,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双高、双证、三体系”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熟悉”、“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A庐山B武夷山C武当山 D阿里山2、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碧水丹山指的是 ________的主要风景。 A武当山B黄山C雁荡山D武夷山3、大红袍是________的特产。 A千山B阿里山C三清山D武夷山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________。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D龙门峡5、湖水清澄,碧波荡漾,指的是黄河中________段的景色。 A三门峡B郑州C开封D洛阳 6、江作青带,山如碧玉簪,指的是________的风光。 A珠江B长江C漓江D松花江7、按成因分,滇池,天池,西湖,五大连池分别属于 ________。 A溶蚀湖,冰川湖,泻湖,火山堰塞湖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湖,火山口湖 C构造湖,火山口湖,泻湖,火山堰塞湖 D风成湖,火山口湖,泻湖,河成湖

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最高的淡水湖是 ________,最低的湖泊是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最大的堰塞湖是________。 A青海湖B艾丁湖C天池D纳木错湖E镜泊湖 9、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述的是________的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_______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是________。 A玄武湖B大明湖C滇池D瘦西湖 10、中国最大的瀑布群是________,最宽的瀑布是 ________,最高的瀑布是________,水流量最大的瀑布是 ________。 A黄果树B诺日朗C蛟龙D壶口 11、以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 ________,以青山,碧海,绿树,红墙为特色的是________,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的是________,有不是夏威夷之誉的是________。 A、亚龙湾 B、青岛海滨 C、北戴河海滨 D、大连海滨 12、至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名城的城市共有________座,至20xx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________处。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教材: 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 (2)教参: 1)罗兹柏《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9 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2005.9 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五、考核评价 (l)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