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蔓延,对高校师生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采用抽样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多学科、多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和部分教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主要观点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本文拟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建议。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概括如下:

1.高校师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知晓度有限,但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蔓延已有一段时间,高校师生对于它有所了解认知, 但程度是有限的。在调查中,自认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人数比为15.7 %,远低于“不大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比60.7 %, 自认为对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教师人数只占总受访教师数的五分之一。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缺乏认知,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没有对高校师生产生影响。在调查中,只有2.3 %的教师、4.5 %的学生自认为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55 %的师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影响。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调查中,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贡献等重要问题上,不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数基本上都达到50 %,说明一半受访师生对中国近代国史、国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近代以来中国逐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正确的认识。可是在上述大多数问题上,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比例高于自评的受影响比例,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师生选择了“不确定” 这说明:其一,一些师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引导,他们对此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其实际思想状况与他们的自我评价不耦合;其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蔓延,致使一部分师生接受它的观点,或者对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其三,高校师生普遍缺乏辨别、判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标尺,缺乏判断理论是非的引导。

2?—些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影响呈现问题上的差异性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师生思想的影响,在不同问题上是有差异的。在关于近现代历史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在涉及历史必然性等问题上这种影响相对较弱,绝大部分师生认同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革命的积极作用,不赞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观点的比例达到了80 %。

3.高校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程度高于高校教师

调查数据表明,在所有测试问题上,高校学生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认同度都高于教师,说明学生相对于教师而言,更加倾向于历史虚无主义理论观点

这种差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高校教师人生阅历相对丰富,思想相对成熟,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解大多有较为稳定的看法。而大学生相对而言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思想可塑性强,对新的理论观点、新的历史资料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且缺乏判断理论是非的能力,容易接受一些所谓的新观点。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加强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高校师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同与对新自由主义的认同呈正相关关系

理论界在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曾提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其他反马克思主义

思潮彼此呼应,具有相通性的观点。[1](P209)本次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采用皮尔逊

积差相关对高校师生关于历史虚无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认同度得分的均值进行相关计算分

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同程度与对新自由主义认同程度的相关系数r =

0.573 ,教师的相关系数r = 0.472 ,都大于0.01 ,表明认同历史虚无主义在很大程度上

也会认同新自由主义,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从根本上看,这种认同度上的相关性是由历

史虚无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互通性决定的。这两种思潮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

它们分别从历史维度和现实(经济)

维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其哲学基础都是唯心主义,其理

论出发点都是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当作唯一的“人间正道”。可以说,本

次调查从受众的角度证明了历史虚无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密切联系。

二、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主要原因

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是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身特点、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中的偏颇、社会思想氛围比较复杂和社会现实的负面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学术活动、网络和文学影视作品传播,有很强的迷惑性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当前,我国内地尽管还没有一部公开的、系统地阐述历史虚无主义理论观点的书籍,但其各种观点,包括对唯物史观的否定、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新评说,却散见于专业研究成果、通俗历史读物、网络博客、文学影视作品和大学讲座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学术研究来表达核心观点,以“学术自由”掩饰真实的政治诉求,这使它在知识分子

中得到一些拥趸;它利用符合大众心理和娱乐习惯的渠道、方式如互联网和文学影视作品向社会传播。在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用哗众取宠的观点吸引眼球, 用似是而非的论证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既有的历史结论,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切合了人们猎奇求新的心理;在影视作品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或从人性的角度而不是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国革命客观要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读者和观众得出“革命是不讲人性的”、“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等结论;或以调侃的态度和戏说的方式展示近代以来中国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把本来严肃的、沉重的、悲壮的史实转化为滑稽的、搞笑的、娱乐性的情节,这往往能使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不自觉中接受它的信息引导。

2?社会思想领域去政治化倾向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党中央坚持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但整个社会思想有一种去政治化倾向,容忍各种思想,包括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在基本观点和价值取向上根本对立的思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固然要反对泛政治化,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等同起来,

动辄上纲上线,也要反对采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和群众运动方式解决思想问题。但是,在纠正极“左”错误的时候,一些人走向了不问政治的极端,把一些有明显错误政治倾向的思想和言论转化为一般性的学术问题,放弃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在高校,社会思想领域去政治化倾向会导致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缺失,政治理论学习走过场;重视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级别和课题经费数额,不重视其研究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片面理解学术研究自由,认为学术研究与政治不相干,甚至将学术性与政治性对立起来。在去政治化的思想氛围下,高校师生一般不会抗拒社会思潮包括错误思潮在高校的传播。应该说,社会思想的政治化倾向在客观上为一些错误思想的生存和蔓延提供了空间。

3.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在客观上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力

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在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有时还以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诸多社会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主张有较大的差距,又与高校师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高校师生普遍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要求,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对解决这些问题抱有较高期望,有的

浅谈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大危害性

浅谈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大危害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于19 世纪与20 世纪之交。由于历史虚无主义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错误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所以即使在西方也未成气候。它真正发挥作用还是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催化腐蚀,后来又在中国大陆有所泛滥,虽然也已被人们识破,但造成很大危害。西方敌对势力为什么向苏联、向中国大量输出历史虚无主义呢?这就像鸦片,西方人知道它有毒,在自己的国家禁止吸食,但却向中国向东方各国大量倾销。其目的,一是赚钱,二是麻醉腐蚀被它倾销国家的人民,以便进一步侵略和奴役这些国家。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鸦片,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决不允许它泛滥成灾。 一、历史虚无主义错在哪里?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潮。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

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目的。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这说明能否正确对待历史是关乎国家治乱兴亡的大问题,是关乎民族兴衰的大问题,是关乎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至少有两点:第一,搞乱人们的思想,瓦解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企图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的根基。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特别是近代一百多年的奋斗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不信邪、不畏强、不屈不挠,自力更生、顽强斗争、强不凌弱、富不侮贫、大不欺小,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传承不息的历史基因。历史虚无主义则虚无这一历史主流,而从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信息,鼓吹妥协投降,称颂外敌侵略,抹杀爱国主义,比如宣扬琦善、李鸿章妥协投降是明智的、负责任的,而爱国抵抗的林则徐等英雄则是盲目蛮干;

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0760539.html, 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作者:王玉周 来源:《前线》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蔓延泛滥之势。一些人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否定人民革命斗争,质疑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诋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攻击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其目的是宣扬西方的发展道路和政治主张。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 尊重历史,是科学地对待历史的基本要求。近现代中国历史,是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人所共知、必须尊重的历史事实。 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却肆意歪曲这一历史。一些人竭力贬低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解放意义,认为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他们把一切革命斗争说成是“疯狂和幼稚”,甚至直截了当地说:一部近代以来的革命史只是一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的“流血史”,革命的结果只是实现了“专制复辟”。一些人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视为离开“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途。他们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就搞错了,认为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的“补课”。还有一些人用某些片面的材料歪曲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它的本质和主流,把它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他们质疑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合理性,通过片面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攻击党的领导。当然,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他们虚无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是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但对早已有历史定论的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为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寻找根本没有历史根据的另类“历史规律”和“发展道路”。 历史虚无主义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在价值观上,历史虚无主义宣称“价值中立”,以“超然的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历史,但却把西方社会发展道路预设为“人间正道”,把现代化预定为“西化”,并以此为标准衡量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是与非。在方法论上,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选择论为指导,不是从既有事实出发,而是根据历史现象的表面特征进行主观臆想、推断历史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不是把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置于历史场景中加以分析,而是脱离特定历史条件,作非此即彼的评判;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中把握历史事实,不是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把握主要的历史线索,而是把现象当本质,把支流当主流。历史虚无主义脱离客观历史事实,对历史进行随心所欲地剪裁、解读、虚构甚至重塑,背离了起码的客观性标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胜利和成就,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本文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的危害其本质,提出了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侵蚀和攻击的相关措施。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宣传工作;树立学术文艺创作的良好风气,健全舆论监控管理制度;改进高校政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性思辨基本素质。 标签: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本质;防范措施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于拉丁文的虚无主义一词最先以动词“虚无化”形式出现,意为“完全毁灭和无的过程”。[1]经过雅柯比、屠格涅夫等的发展演化,“‘虚无主义’准确无误地切中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进程”。[2]虚无主义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历史及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实际,尤其是其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捏造、恶意传播,演变成为一种错误社会思潮后,就变成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种极具误导性和破坏性的思想力量,一种对抗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理论工具”。如此,就不得不戳穿其伪装的面目,还原其罪恶原型,同时也可以为虚无主义正名,使人们了解虚无主义的真正内涵。 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社会民众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受“文革”理论与实践的破产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蛊惑,部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威信提出了质疑,对中国革命的进步性及开国领袖毛泽东等产生了信任危机,让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随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初步成果基础上附带的一些问题,加之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势力减弱,一些人怀疑中国社会制度、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再次泛起。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的今天,由于受改革开放逐步深入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必然的负面因素及中国改革处于深水期阻力与困难现实处境的影响,使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又一次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潮。 二、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认清其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影响的看似是文化领域,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鸦片”,[3]会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失去历史的依据;看似是停留在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或文学艺术创作等范畴,实质上是在影响现实社会。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能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和扰乱民众的思想。他们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狼子野心跃然纸上,昭然若揭。如果不及时戳穿其真面目,提出应对措施,其必然会危害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进而势必会影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步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_龚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2月/18日/第005版 学锋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龚云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人对近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采取了极端虚无主义的态度,在社会上掀起了“告别革命”的浊浪,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下,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宣扬英雄史观,贬低人民群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只有深挖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才能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正确学术方向。 错误的历史观 从历史认识主体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首先在历史观上严重背离了唯物史观,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重蹈唯心史观的覆辙。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上苏联、东欧的剧变,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面临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强大挑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认识和挑战,触发中国近现代史学界一些中青年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诘难和反思,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尤其是贬损、否定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学说。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轻视与否定,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就出现了对正确的理论思维忽视的情况,或是热衷于琐细的研究,或是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的史学理论或模式。 第二,一些人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采用了历史相对主义态度,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不可认识的,陷入了历史不可知论的窠臼。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史学思潮。这种思潮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否认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存在,将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认为历史仅仅是一种话语,将客观存在的历史视为历史学家主观的构建物,史学不可能还原历史,史学家建构的过去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只是用话语组成的文本。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对客观历史自然就会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往往以主观臆测代替对客观历史的研究,丝毫不顾客观历史实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论人评史。例如,说如果按照洋务运动的路子发展下去,中国就可以早日实现现代化了,这些人违背了历史研究“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的原则”。 第三,一些研究者对历史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缺乏历史主义态度,混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用现实改铸历史。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从现实出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抱着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态度,抹煞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将历史与现实做简单的比附,丧失基本的历史主义立场。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义下,他们根据现实的变化重新解释历史,根据现实的需要任意裁剪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与现实中国息息相关,也最容易受现实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从现实出发,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以现实比附历史,由此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历史学成为现实的工具。 第四,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时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丧失一个严肃学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服务于社

历史虚无主义

论历史虚无主义 课题:如何看待近年来网上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班级:统计15甲 组员:陈文蕴谈诗雯陈建芳陈亦婷张晓锦陈思玥周敏芳高东东 随着信息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急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生产和思考方式。因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就变得更加直接与激烈,不同的思想层现错出。历史虚无主义也借助新媒体的快车越来越深度的介入、渗透大众的思想、行为,甚至演变成“看得见”的线下破坏力。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是非常不可取的,这种在网上肆意蔓延的思潮引起了我们当代众多人民的关注。 首先,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它并不是单纯地不承认自己民族的历史(但也包括这种情况),有时,它更多的是用各种方法去解释历史,歪曲历史。因受外界某种或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一系列对历史不全面的,不正确的看法,或者是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历史观。遥望中华民族的历史,两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三年抗美援朝……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这是一部英雄史诗。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拥有如你我一样的血肉之躯,却在有限的时空里诠释了人类生命可以抵达的厚度;他们是在历史上、在现实中、在未来的岁月里创造奇迹的鲜活人物,并以奇迹改变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然而最近网上兴起了一股浪潮,一些针对革命先烈的诋毁性谣言开始兴风作浪,更有人诋毁毛泽东,否定中国革命,美化反面人物等等。编造雷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邱少云、黄继光根本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英雄等谣

言。那些所谓的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这也从深层次反映出历史虚无主义当下的猖獗和卑鄙,以及小部分网民价值观的缺失与精神信仰的迷失。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大多会被接地气、接网气地包装成娱乐消费产品,借以丑化英雄先烈和历史人物。例如称赖宁是官二代,雷锋玩姐弟恋,孙中山包二奶,岳飞是大地主,孔子是丧家犬,等等。内容也须有所差异,但进攻方式、娱乐形式、诋毁手段、抨击目的,都是一致的。然而对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提出这些言论的人的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当一些聚焦历史话题的微博客、网络大V,以及某些公共微信平台或个人微信,成为歪曲历史甚至编造历史的主要推手,使得一部分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集散地,让这些言论影响大家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看法和感观,但是我们得意识到这些英雄人物怎能容得这些言论这样诋毁,我们应该正确而又客观地认识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该对这些不良网络风气进行扼杀。 也许我们还存在很多的历史猜测、历史疑问,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还不是妄加猜测,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恰恰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的判断,结论往往是有目的的,借助目前发达的互联网,去驳倒一些已经成形的历史真相。所以我们要记住,当我们去面对那一些历史,着手去研究那些历史时,要放下我们的意气,用一颗空的心去填装历史真相。这就是为什么,考古时,考古人员要戴上手套,力求保证历史现场的完整。 另外,还有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现象就是否认历史,完全否认某段或所有历史的真实性或存在。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很可怕的想法和趋势。这个词,最早就是用来统称那些否认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人的。要知道,否认历史,就是否认民族。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

不让历史湮没在历史虚无主义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思想影响很大的一股思潮。它与思想、学术、理论、观念等等相混杂,但本质上是一股政治思潮,核心指向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各种方式侵蚀青年的思想。文章从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和如何科学地认识历史几个方面,剖析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关键词:事实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诉求 一、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在中国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目的。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中的糟粕。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综合整理,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式:一是歪曲。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编造“雷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邱少云、黄继光根本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英雄”等谣言。在一些人的笔下,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东方的野蛮与落后,来对抗西方的先进与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龚云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人对近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采取了极端虚无主义的态度,在社会上掀起了“告别革命”的浊浪,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下,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宣扬英雄史观,贬低人民群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只有深挖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才能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正确学术方向。 错误的历史观 从历史认识主体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首先在历史观上严重背离了唯物史观,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重蹈唯心史观的覆辙。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上苏联、东欧的剧变,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面临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强大挑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认识和挑战,触发中国近现代史学界一些中青年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诘难和反思,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尤其是贬损、否定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学说。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轻视与否定,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就出现了对正确的理论思维忽视的情况,或是热衷于琐细的研究,或是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的史学理论或模式。 第二,一些人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采用了历史相对主义态度,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不可认识的,陷入了历史不可知论的窠臼。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史学思潮。这种思潮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否认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存在,将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认为历史仅仅是一种话语,将客观存在的历史视为历史学家主观的构建物,史学不可能还原历史,史学家建构的过去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只是用话语组成的文本。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对客观历史自然就会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往往以主观臆测代替对客观历史的研究,丝毫不顾客观历史实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论人评史。例如,说如果按照洋务运动的路子发展下去,中国就可以早日实现现代化了,这些人违背了历史研究“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的原则”。 第三,一些研究者对历史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缺乏历史主义态度,混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用现实改铸历史。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从现实出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抱着为我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 虚无主义发源于西方,但是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进程,后发展国家和民族也逐渐被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社会的内部结构和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开始受到各种思潮的挑战。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借助史学研究和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意义,否定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等等,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梁柱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中,归结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伟大成就;二是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是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特点:否认历史事实,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观点错误,影响面大,甚至将矛头指向历史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从1840年被列强侵略以来,太平天国的农民,洋务运动的官僚,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都失败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只赶走了皇帝,但共和国壳子好歹是有了;大革命失败了,共产党给国民党打工没发工钱不说还被国民党倒打一耙跑到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了,这一百余年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后,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官方的语言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逻辑是:造反历来都是你行你上,你不行,就得死。但是,仅仅不怕死是不行的,天兵天将怕死?六君子怕死?义和团怕死?黄花岗烈士怕死?他们都不怕死,那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呢?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农村和农民,一个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一个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共产党放弃了俄国城市中心论而转向农村发展并迅速坐大,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城市工人阶级并不发达,于是转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战争,并且取得了成功。因此,这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摘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摘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摘到,反倒是大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摘到手了。但革命成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那么简单,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还包括: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蔓延,对高校师生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采用抽样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多学科、多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和部分教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主要观点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本文拟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建议。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概括如下: 1.高校师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知晓度有限,但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蔓延已有一段时间,高校师生对于它有所了解认知,但程度是有限的。在调查中,自认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人数比为15.7%,远低于“不大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比60.7%,自认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教师人数只占总受访教师数的五分之一。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缺乏认知,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没有对高校师生产生影响。在调查中,只有2.3%的教师、4.5%的学生自认为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55%的师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影响。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调查中,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贡献等重要问题上,不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数基本上都达到50%,说明一半受访师生对中国近代国史、国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近代以来中国逐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正确的认识。可是在上述大多数问题上,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比例高于自评的受影响比例,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师生选择了“不确定”。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错误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曲解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否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意图将中国“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完全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囯蔓延,对我囯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只有合理分析对待历史,坚定不移的维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实质、蔓延背景和影响危害,坚决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从而保障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近年来正在中国重新蔓延,历史虚无主义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必须先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意图将中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蔓延会逐渐消解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消融掉我们所具有的客观理性的历史信仰。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深入理性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兴起的特点、根源和危害,坚决批判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在我国的蔓延传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为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虚无主义起源于西方,同样历史虚无主义的也源于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错误思潮,是为了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为将我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附庸而产生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常以“重写历史”的名义,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歪曲国史、诋毁党史。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诋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解人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瓦解我国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消融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妄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所帶来的优越性,进而从根本上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合理性,合法性。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正逐步消除和侵蚀历史学的科学性,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会出现误导现实运动的严重后果。 第五,历史虚无主义违背了历史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没有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没有在全面系统的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就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简单的否定,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道德虚无

历史虚无主义的道德虚无 在社会历史领域,如果历史真相被掩盖、篡改、抹杀,以主观恶意杜撰臆想历史真实,必然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粉墨登场。任由历史虚无主义频现,它殃及的范围就不可能只留在历史的圈子里了,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均无法幸免。道德意识形态也在其中。 一、历史虚无主义摒弃道德尺度的客观特性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来否认本质,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其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 上世纪80年代苏联历史研究的虚无主义就明显地昭示了这一特点。当时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歪曲、否定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成就,进而否定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股逆流演变成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一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否定苏共和苏联革命历史的运动;二是这场运动由一些 文学家和政论家打头阵,历史学家“后来居上”;三是新闻媒体和出版界在运动中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四是运动中既有 所“虚无”,又有所“不虚无”,并以此来填补所谓的“历史

空白点”,“虚无的”是历史真实,“不虚无的”是对反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模式的膜拜。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挖掘历史真相之名,做背离历史之事,对史实的判断没有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没有坚持符合苏联国情的道德价值标准。“指鹿为马”的悲剧持续上演,又没有客观的解释,加上是非莫辨的宣扬,致使历史研究的虚无主义思潮愈演愈烈。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新闻宣传,挖掘真实当然很重要,对历史错误认识的纠正也是应当的,但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都应坚持正确的立场,这才是学术研究的道德基准、伦理前提。因为现实情况、社会发展程度、人的认识水平千差万别,历史也不可能冻结在一个既定的水平面上,用先前的眼光看待当下的情况不行,用现在的眼光武断地衡量过去的历史也有失公允。历史研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不但要客观,更要理性。用道德尺度来衡量,不但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行为本身会导致恶的结果,而且在方法论上,是对唯物史观的根本摒弃。 二、历史虚无主义否认道德本质的物质内容 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就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包括道德意识形态。1955年,苏共中央委员马林科夫根据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断定苏联只是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苏联领导人臆断历史的发展前景,给马林科夫强扣上

虚无主义思潮评论

虚无主义思潮评论 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在史学界、文学界、影视艺术界和网络媒体领域出现重新泛起之势,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潮之一,其核心是对五四以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中国历史,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重新给予“客观”的评价,借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与主张经济领域全盘私有化、崇尚自由竞争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主张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观和政治运行模式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交相呼应,旨在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史学界和思想理论界造成很大混乱,必须对其进行严肃评析和批驳。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根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所谓全盘西化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更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则有以电视纪录片《河殇》为代表的新的鼓吹全盘西化、宣扬民族历史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泛滥开来。在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前苏联史学理论界一部分学者对十月革命极力否定,对苏共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陷、失误极力夸大,甚至把斯大林从“神”消解为十恶不赦的“魔鬼”。这种肆意重评历史的后果造成人民思想上的极大混乱,推动着前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在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世纪之交重新泛起与其所面临的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密切相关。第一,从特殊的国际环境来看,世界一体化、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同步深化,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并存、斗争、合作的现实决定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采取遏制、打压的战略意图从未改变。“和平演变”是其主要策略,利用一切机会实施思想、文化渗透和政治诱导是其主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并存与斗争中,前者处在主导地位,后者处于弱势地位。20世纪末期苏东剧变的发生造成“西强东弱”的国际整体局势,也导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渺茫论”甚嚣尘上,宣称“历史已经终结”,庆贺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这就为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第二,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然引起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与西方敌对势力的反社会主义思潮相互呼应,它与新自由主义、新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今日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表现,并且随着商业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探求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由表至里对其深刻进行分析。 让我们先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虚者,模糊歪曲也;无者,抹杀消除也。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无视或否认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把事实同虚构混为一谈,把历史同文学混为一谈;二是承认历史有其内在的客观内容与规律,但歪曲或否定唯物史观所认识的历史事实与规律,用他们所发现或领会的“理”来勾勒历史事变之间的关联或历史发展演变的轴线,为了使历史符合他们所想象出来的、具有先验性质的“理”,甚至不惜割弃或歪曲某些最重要的事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历史虚无主义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均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究其根源,它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又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势头。而这种虚无主义分为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资本主义在发展前期,把人与人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把现代与传统断裂开来,“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这使得对历史的虚无成为可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在的矛盾不断展现,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这些思潮都备受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的折磨,否定了所有传统、权威以及其他特定的有效价值,相应地,把历史看成一种虚空或一无所有。 而第二种表现在中国近代表现的尤为突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继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历史诉求。在近代中国主要存在三条道路。第一种,即通过局部改良,建立依附于美英资本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种,是通过改良主义,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种则是为中国共产党所主张,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种主张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就是唯物史观,而第一第二种主张的历史观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即否认或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后深刻的客观原因和必然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共产党的方案符合中国实际。上述第一种主张终被中国人民所唾弃,而第二种主张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总体看来,正在当代西方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世纪之交的所谓千禧年转折,这场本来可能全面激起历史意识复兴的历史转折,对于西方社会而言,在浓厚的后现代消费主义氛围中,不过就是一个空洞的能指符号。而同一时刻的中国文化,则在未能充分质疑此一转折的西方本质的同时,就已经滑入了这一“节日”在现时代所特有的享乐主义氛围。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剧,新自由主义继续推行,与此同时,

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

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 一 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回想一下,在共和国的前30年,还有再往后的一些年,大家充满信心地活着,社会主义高歌猛进,新中国阳光灿烂,整个社会是认可的。到80年代,我们开始反思,过去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这个过程中有的反思是对的,但也出现了片面性,就是在反思问题时全盘否定一切,从党内到党外,从上层到下层,出现一种错误思潮,发展到各种力量有意无意国内国外的纠结在一块,形成很大的危害,甚至使很多学生,刚才有同志说,你让他选择,他愿意穿越回民国去当民国人。这个问题非常严峻,严峻到颠倒了是非,颠倒了黑白,颠倒了正义与邪恶。 为什么这股逆流影响这么大?我觉得有党内某些力量的配合、社会力量的推动和国外力量的遥相呼应,是那些妄图扳倒中国的力量。刚才大家从心理等各个角度分析,很有道理、很受启发。但任何一种思潮的形成,都是一种政治力量在起作用,从根本上讲是思想斗争、路线斗争、政治斗争。现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任重道远。为什么这样说呢?电视台还在放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电视剧作品,甚至在第一频道黄金时间推出,《老农民》就是一个代表作,彻底否定了前30年甚至更多。难道不清楚它在表达什么意思吗?谁都清楚,老百姓看了都清楚,为什么还能播放?

就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还占领着相当大的阵地,掌握着相当部分文化控制权,思想控制权,要不是如此严重,中央为什么郑重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在这里能形成共识?我们这些人,大都在新中国60年中走了很多年,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灿烂的阳光下,但走到今天,发现一些主流把新中国描画成妖魔世界,我们这些过来人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时代的中国,他们用一些无耻的谎言、肆意胡编的故事来愚弄年轻人,持续不断地用毒水为全社会洗脑,颠倒历史,颠倒是非,客观上是在起推翻共和国的作用。 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过程看,最初只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突出表现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们的事业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党也希望这样。本来我们的成就举世瞩目、举世公认,由于思想方法的极端片面性,过分夸大错误导致全盘否定,一开始是个别的,后来变成主流,最后彻底否定党和人民千辛万苦奋斗来的共和国。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它不只是思想文化的灾难,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二 其实,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而是虚无和“虚有”结合。它在昧着良心否定新中国的同时,无中生有地编造事实,赞美早被人民抛弃否定了的中华民国,培养出一批有意的或是上了当的民国粉,这不是一个严重现实吗?问题不在于民国好与不好,新中国好与不好,而在于有没有

评价历史虚无主义

评价历史虚无主义 王申慧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看似是以“求真”和“求是”为目的而对相关历史进行的“价值中立”式的学术研究,实质则是一种鲜明地反映评价者“特定政治需要和目的”的价值评价。就评价是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反映来说,其存在着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主客体价值关系的“真假”问题。但是,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主要不是针对评价的“真假”的问题,而是当我们面对不同评价主体对同一历史的不同评价时,何种评价才具有“合理性”的问题。这种“合理性”是指判断何种评价标准符合“公论”与“公道”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决定论;历史终结论;阶级斗争决定论 从理论渊源上观之,历史虚无主义源于虚无主义,其与虚无主义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系。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提出“价值重估”的口号就是希望借此建立一种新的价值用以消解传统的超感性的崇高价值体系,而这种“价值重估”必然会导致对过去历史的价值的否定性评价。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所谓“告别革命”的论文发表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兴趣盎然”,不断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重评历史”“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等为名歪曲、编造、篡改一些历史事实。更具有迷惑性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精心挑选”了一些“真实的”历史细节,并在其基础上依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利益、需要评价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价值,大肆宣扬自己得出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前者,我们应该从科学认知的角度,从史实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上进行批判。但对于后者,仅仅从史实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方面进行批判还不够,因为历史虚无主义声称自己赖以评价的历史材料也是客观的和真实的。对此,除了要从“史观”的角度对其展开批判外,还应该从评价论的视域出发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根源。 一、唯物史观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它是为作为“产婆”的生产力服务的“助产婆”。在唯物史观的逻辑体系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隶属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动力”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终极动力”,即原动力;另一类是“直接动力”,即对原动力发生反作用的动力。他们所谓的“终极动力”或“原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动力”是指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他们把“直接动力”的作用,比喻为“杠杆”或“助产婆”的作用,而把“终极动力”比喻为“产婆”。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1] ;马克思和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目录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点 二、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经验,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11月24日在主持中央领导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曾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正确对待历史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却不时出现刺耳的噪音,这就是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这股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值得我们严重关注。 编辑本段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点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他们把近代中国凡是追求变革进步的都斥为“激进”而加以否定,而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称为“稳健”加以肯定。他们否定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认为“每次农民革命都造成社会生产大规模的破坏”。继而,抬高洋务运动,贬低戊戌变法,抬高清廷的“新政”,贬抑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有些人则对近现代史下了这样的断语:“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清朝的确是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快地把它改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经过这样的“重新评价”,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以及之后因革命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获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从这里也可以使我们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把“重新评价”的重点放在近现代史的原因,就是为了否定革命。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比较容易被人们识破,因而他们更多地是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比如,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有的论者否定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生造了一个所谓“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提法。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理论陷阱”。因为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定位,是中国革命,包括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社会主义相联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提,如果这个前提被否定了,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也就不存在了,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结论也都要被改写,与此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也就完全不同了。在他们看来,近代中国应当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来取代“半封建”,而不应该采取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样就把纠正“左”的错误变成了“纠正”社会主义。又如,历史虚无主义在糟蹋、歪曲历史的时候,声称自己是在进行“理性的思考”,是要实现所谓“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乎只要戴上这种理性的光环,他们就会名正言顺地占据史坛的话语权了。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同理性思考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