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2017年版)

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2017年版)
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2017年版)

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2017年版)

为做好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及消毒效果评价,防止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的爆发,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特制定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洪涝灾区所开展的预防性消毒及消毒效果评价。

一、工作原则

(一)应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清洁卫生与预防性消毒工作,以消除洪涝灾害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

(二)消毒工作应在消毒专业人员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根据灾情及当地传染病发生风险制定防疫消毒方案,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尽可能选择消毒效果可靠,简便易行,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没有严重污染的消毒方法。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正确实施消毒措施。一般不必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外环境、交通道路、路面、交通工具、帐篷等进行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三)从事现场清污、消毒人员注意个人防护,进行现场消毒时应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

(四)一般情况下,外环境以清污为主,重点区域清污后再行消毒处理。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及时清运,严禁倾倒河中。

(五)加强重点区域消毒工作, 灾民安置点、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所是卫生处理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室内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污后消毒,空气以通风为主,人员密集场所室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可定期消毒。对受淹水源、厕所、牲畜养殖场所等也应全面进行消毒。

(六)保护水源,注意饮水安全,加强受灾地区饮用水消毒与水质监测工作;做好餐饮具、瓜果、蔬菜消毒与清洗保洁工作。

(七)做好动物尸体的处理。

(八)及时清除和处理日常生活垃圾、粪便。对设置的临时厕所、垃圾堆集点,必须有专人负责,做好粪便、垃圾的消毒、清运等卫生管理,必要时采用药物杀虫,控制蚊蝇孳生。

(九)加强灾区腹泻和发热症状监测,如发现疫情应及时做好疫点消毒工作。疫点消毒按照GB27953《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相关要求进行。

(十)待灾后恢复常态或通过预防性消毒确定消除健康影响方可终止预防性消毒工作。

二、消毒对象与方法

(一)环境。

1.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污,在改善环境卫生基础上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处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

2.居家、街道、社区、安置点等场所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200mg/L二氧化氯,或200mg/L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min;如选用其它消毒剂可参照GB27952《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进行。临时安置点启用期间每天定期消毒1~2次;在无疫情情况下,不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剂喷雾消毒,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

(二)饮用水。

1.集中式供水,未被破坏的自来水厂,按照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并加强水源水和末梢水的监测。

2.集中供水点有条件的首选净水消毒设备进行生活饮用水消毒,对临时集中供水设施、设备,应添加饮用水消毒剂。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时,作用30min后,出水口余氯量不应低于0.3mg/L,使用二氧化氯处理时出水口余氯不应低于0.1mg/L。

3.使用槽车(如消防车、绿化工程用水车、洒水车等)临时供水的,应灌装符合GB5749要求的水,槽车在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4.分散式供水,如直接从江、河、渠、溪、塘、井、涌泉等水源取用水者,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参照附录5-1。

(三)餐、饮具。

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min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剂浸泡后应以清洁水冲洗干净。临时避难所、临时安置点公共使用的餐饮具每次使用前均应消毒并保洁。

(四)生活用品。

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污后,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溶液采用冲洗、擦拭、浸泡方式,作用30min,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200mg/L过氧

乙酸、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间15min~30min。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五)瓜果、蔬菜。

受淹新鲜的瓜果、蔬菜清洗后可用含氯消毒剂100mg/L~200mg/L作用30min,50mg/L~100mg/L过氧乙酸或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10min,5mg/L~10mg/L 臭氧水作用10min,消毒后均应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六)手和皮肤。

1.参与灾后环境清污、动物尸体处理等工作后均应进行手卫生消毒,可选用碘伏1000mg/L或含醇复合消毒剂原液滴于手掌3mL,两手搓擦1min~3min。2.因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者应及时就医,也可用碘伏1000mg/L 或其它皮肤消毒剂进行涂抹消毒。

(七)尸体。

1.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新鲜动物尸体应尽快深埋或火化,对已经发臭的动物尸体,可用5000mg/L~1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2000mg/L二氧化氯喷洒尸体及周围环境,去除臭味并消毒,然后再深埋处理。

2.尸体埋葬的场所应由当地政府指定,不得随意乱埋。地点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远离水源及居民点的地方,选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挖土坑深2m以上,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动物尸体投入坑内,再用干漂白粉按20~40g/m 2洒盖于尸体上,然后覆土掩埋压实。

3.遇难者的尸体一般不会引起传染病的流行,或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但对于已腐烂发臭的尸体,在裹尸袋内要适当喷洒漂白粉或其他消毒除臭剂,尸体的包裹要尽量严紧结实,在移运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既要防止传播传染病、又要防止污染环境的卫生原则。要求对尸体用塑料尸袋包裹严密,不漏异味,不渗出腐败液体,及时送往火化场处理。

4.尸体清理后需要对其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作用30min~60min。

5.运送尸体的交通工具可采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溶液喷洒,作用30min~60min。如遇较大量体液等污染的情况,应先采用5000mg/L~1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去污染后再用前法处理。车辆、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消毒。

(八)垃圾点、公厕。

1.对于一般生活垃圾无需进行消毒处理,要求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日产日清。含有腐败物品的垃圾喷洒含有效氯5000mg/L~10000mg/L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后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于选择合适地点挖建的简易厕所,厕所应建有围栏和顶盖,避免雨水漫溢粪便污染环境,厕所内可定时泼洒20%漂白粉乳液以除臭并消毒。当粪便达便池容积2/3时,应及时使用漂白粉覆盖,表面厚度达2cm,再加土覆盖,另建厕所。遇有较为分散、野外随地排便情况,可按粪便量的1:10加入漂白粉,作用24h 后再清除。

三、质量控制

(一)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相关法规要求,并在产品有效期内。

(二)消毒剂应有专人管理,做好消毒剂的集中储存、供应、分发和记录工作,必要时要对库存消毒剂进行有效含量测定。

(三)消毒工作应按附录5-2规定的程序开展,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均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并做好消毒剂的配制、消毒工作及消毒效果检测相关记录,记录格式可参照附录5-3进行。

四、效果监测与评价

必要时可对灾民集中安置点、集中供水等消毒重点区域开展消毒效果检测与评价,由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

(一)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1.检测方法。

(1)消毒前采样:将无菌棉拭在含10ml PBS试管中浸湿,并于管壁上挤压至不出水后,对无菌规格板框定的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采样面积为5cm×5cm),横竖往返各8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使棉拭四周都接触到物体表面。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原PBS试管内,充分振打,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2)消毒后采样:消毒至规定的时间后,在消毒前采样点附近的类似部位进行棉拭涂抹采样。除用采样液(含相应中和剂)代替PBS外,其余步骤和方法与消毒前采样相同。将消毒前、后样本4h内送实验室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2.消毒效果评价。

以自然菌为指标时,消毒后消毒对象中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0%。

(二)饮用水消毒效果。

按照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三)公用生活物品消毒效果。

按照GB9663《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四)食(饮)具消毒效果。

按照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

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诊断依据】 1.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原发或继发性心肌病、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心肌毒性的药物中毒、急性心脏压塞以及心脏手术等病史。 2.早期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诉口干、出汗,但神志尚清;后逐渐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直至昏迷。 3.体检心率逐渐增快,常>120/min。收缩压<(80mmHg),脉压差< (20mmHg),后逐渐降低,严重时血压测不出。脉搏细弱,四肢厥冷,肢端发绀,皮肤出现花斑样改变。心音低纯,严重者呈单音律。尿量<17ml/h,甚至无尿。晚期出现广泛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以及多器官衰竭。 4.血流动力学监测提示心脏指数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升高等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检查】 1.血气分析。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有关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Ⅰ,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3.必要时做微循环灌注情况检查。 4.血流动力学监测。 5.胸部 X 线片,心电图,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条件允许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有效止痛,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吗啡3~5mg或度冷丁50mg,静注或皮下注射,同时予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3)氧疗:持续吸氧,氧流量一般为4~6L/min,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补充血容量 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或%氯化钠液、平衡液500ml静滴,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护下补液,前20min内快速补液100ml,如中心静脉压上升不超过(),可继续补液直至休克改善,或输液总量达500~750ml。无血流动力学监护条件者可参照以下指标进行判断:诉口渴,外周静脉充盈不良,尿量<30ml/h,尿比重>,中心静脉压<(6mmHg),则表明血容量不足。

幼儿园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

幼儿园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消毒对象消毒方法 空气开窗通风每日至少 2 次;每次至少 10至 15份钟。(每天幼儿入园前和离园后开窗,夏季可延长开窗时间。) 餐具炊具水杯先用洗涤剂擦洗干净后清水涮洗干 净。再煮沸消毒 15 分钟或蒸汽消毒 10分钟。 先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后,置阳光直接 毛巾类织物 照射下暴晒干燥(或者用煮沸消毒 15 分钟或蒸汽消毒 10 分钟的办法;或者 用消毒液使用浓度为有效氯 250 至 400 毫克 /升、浸泡消毒 20 分钟的办法), 最后晾晒。(消毒液为次氯酸钠类消毒 液如 84 消毒液,以下使用除特殊标明外 的消毒液均为此类消毒液。) 先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后,用煮沸消毒 抹布 15 分钟或蒸汽消毒10 分钟的办法(或 者用消毒液使用浓度为有效氯400 毫克 /升、浸泡消毒 20 分钟,最后晾晒。 现有抹布清洗干净灰尘,在使用消毒 餐桌、床围栏、 液消毒,消毒液的浓度为有效氯100 至 250 毫克 /升、浸泡消毒 10 至 30 分门把手、水龙 钟,最后用清水擦净。 备注 在外界温度适宜、空 气质量良好、保障安 全性的条件下,采用 持续开窗通风。 1、对食具必须先去残渣、清洗后再进行消毒。 2、煮沸消毒时,被煮 物品应全部浸在水中;蒸汽消毒时,被蒸物品应疏松放置,水沸后开始计算时间。 1、暴晒时不得相互叠夹。暴晒时间不低于 6 个小时。 2、煮沸消毒时,被煮物品应全部浸在水中;蒸汽消毒时,被蒸物品应疏松放置,水沸后开始计算时间。 3、消毒时将织物全部 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冲干净。 1、煮沸消毒时,抹 布应全部浸在水中; 蒸汽消毒时,抹布应 疏松放置,水沸后开 始计算时间。 2、消毒时将抹布全 部浸没在消毒液中, 消毒后可直接控干或 晾干存放;或用生活 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 冲冲净后控干或晾干 存放。 1、可采用表面擦拭、 冲洗消毒方式。 2、餐 桌消毒后要用生活用水将残留消毒剂擦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及适用范围 当前,“预防性养护”在我国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对预防性养护尚无统一界定,造成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的混乱。本章根据预防性养护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国外对预防性养护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养护技术规范的差异,明确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调研分析了安徽省沥青路面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阐述了常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基本特性,总结了不同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适用条件,建立了面向沥青路面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对策库。 1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和内涵 目前,交通部相关技术规范中并未给出预防性养护明确定义,“预防性养护”还不是一个标准的专业术语。因此,对于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存在差异。 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1980年,Blum 和Phang 结合加拿大路面管理系统项目正式提出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这是最早关于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的报导。1987年,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开展了代号为SPS-3的养护费用-效益(Maintenance Cost-Effectiveness)的柔性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试验路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将坑洞修补、裂缝处治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2000年AASHTO提出了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即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成本效益处置计划策略,它是针对已建公路系统及其附属设施,延缓破坏时间、保持或提高系统功能性状况,但不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周期性养护措施。 2001年,美国路面维护基金会(FP2,Foundation for Pavement Preservation)研究认为,预防性养护关键是“适当时机采用适当处治技术”,这反映了观念、策略和方向上的巨大转变。应当指出,“灌缝、补洞”等技术措施是“即现即修”,不存在“适当时机”问题,因此坑洞修补、裂缝处治不应纳入预防性养护范畴。 1.1 预防性养护的界定 当前,“预防性养护为主、修复性养护为辅”的公路养护理念已经得到认可和践行。但是,按照交通部现行的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一般将沥青路面养护作业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专项工程”四种。这使得预防性养护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管理部门很难明确预防性养护的地位,另一方面也难以获得相

xxx预防性养护实施办法

XXXX预防性养护实施办法 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其它公路设施的结构良好或病害、损毁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延缓公路病害、损毁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养护措施。 预防性养护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积极推进养护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应用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依靠科技提高养护水平 按XXXX的规定,预算资金XXX万以上的预防性养护工程按专项工程管理,每年X月X日前将工程计划报XXXX审批;预算XX 万元以下,在日常养护经费中列支。 一、预防性养护条件 (一)路面预防性养护条件 1、路面检测状况 当沥青路面检测结果符合表7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条件 2、病害检测状况 (1)沥青路面显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当沥青面层显性病害检测结果符合表8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沥青路面显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2)隐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当隐性病害检测结果符合下表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隐性病害预防性养护条件

(二)桥梁预防性养护条件 1、桥梁总体 当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1类或2类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2、桥梁部件 当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1类、2类或桥梁次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1类、2类时,宜考虑进行预防性养护。 3、桥梁构件 (1)梁式桥上部结构构件 梁式桥上部结构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2)桥梁下部结构构件 桥梁下部结构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3)桥面系构件 桥面系构件预防性养护条件

(三)涵洞预防性养护条件 1、涵洞总体 当涵洞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好、较好时,宜考虑预防性养护规划。 2、涵洞主要结构 盖板涵洞主要结构预防性养护条件见下表,其他形式的涵洞主要结构的预防性养护条件参照盖板涵洞或桥梁构件和部件预防性养护条件确定。 盖板涵洞主要结构预防性养护条件

2020年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最新课件)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休克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低血压和少尿)一般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不出现典型临床体征时也不能排除休克的诊断 您应该在重症监护的条件下治疗休克患者 休克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 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状态,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结果,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供氧不足,不能满足代谢的需求。这种失衡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如果没有立即得到纠正,会导致进行性的细胞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总运氧量和组织的氧合作用组织氧合度的全身性测定指标 为了正确地治疗休克,您应该理解氧输送和氧耗的基本原理. 一名患者总的组织运氧量是心输出量和动脉氧含量的乘积。动脉氧含量取决于: 动脉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浓度

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 20-30% 的运输氧量由组织摄取(氧气的摄取率)。其余的氧气回到静脉循环,可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或者使用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的氧饱和度(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一般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动脉氧饱和度、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继发运氧量下降有关。为了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并维持稳定的耗氧量,组织通过提高对运输氧量的摄取率以适应运输氧量下降。但是组织摄取的氧气不能大于运输氧量的 60%。因此如果运氧量低于临界值,组织缺氧会导致混合静脉氧饱合度 (〈65%),或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 下降,甚至无氧代谢伴随乳酸浓度升高。 分类 休克的发生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四个主要成分中的一个及以上发生变化有关: 循环血量 心率、节律和收缩力 动脉张力,调节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 静脉容量血管的张力,调节回流至心脏的血量和心

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及治疗(完整版)

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及治疗(完整版) 1、心源性休克的概述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指心脏原因引起的心输出量显著下降,导致组织低灌注从而发生临床和生化改变的一种状态。心肌梗死相关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是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尽管心梗后再灌注治疗率提高,但心梗相关的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 2、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根据血容量状态和外周循环将心源性休克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分之二的心梗所致心源性休克是湿冷型。 CI(心脏指数):为反应每分钟心脏搏血的供需关系,正常值约3-7L/min/m2。PCWP(肺毛细血管楔压):反应肺毛细血管内的压力,通常此压力与左房压基本相等。是左心前负荷的重要指标。正常值:0.80~1.60kPa(6~12mmHg)。SVR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

a.湿冷型是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表现,约占心肌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的2/3。 b. 干冷型是对利尿剂尚有反应的慢性心衰亚急性失代偿期患者的常见症状,但28%急性心梗相关心源性休克也表现为干冷型。与湿冷型心源性休克相比,干冷型心源性休克通常PCWP 较低,且既往常无心梗史或慢性肾脏疾病史。 c. 暖湿型可见于心肌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管舒张反应后,此型心源性休克体循环血管阻力较低,脓毒血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d. 血压正常型心源性休克尽管SBP ≥90 mmHg,但存在外周灌注不足的表现,与血压降低型心源性休克相比,体循环血管阻力显著升高。 e. 右心室梗死型心源性休克占心梗相关心源性休克的5.3%,其具有较高的中心静脉压。 3、心源性休克监测指标

预防性养护施工组织设计

重庆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G212北碚段)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干线公路养护工程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重庆市干线公路养护工程(G212北碚段)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重庆市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施工图设计(G212北碚段); 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规范;

3)我公司对养护工程施工现场和施工条件的调查资料; 4)我公司多年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施工经验。 2、相关技术规范 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4)《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 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范》(JTJ 057-94)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9)《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10)《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JTG H30-2004) 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667-1999)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14)《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程》(JTG H30-2004) 3、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发挥我单位优势和专业化、机械化联合作业的特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合同段的施工任务。 3、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尊重监理工程师的意见。 4、遵循“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和设计部门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5、遵循GB/T 190001—2000—ISO9001:2000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的完成既定的质量目标。 三、工程概况

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

诊断依据】 1.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原发或继发性心肌病、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心肌毒性的药物中毒、急性心脏压塞以及心脏手术等病史。 2.早期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诉口干、出汗,但神志尚清;后逐渐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直至昏迷。 3.体检心率逐渐增快,常>120/min。收缩压<10.64kPa(80mmHg),脉压差<2.67kPa (20mmHg),后逐渐降低,严重时血压测不出。脉搏细弱,四肢厥冷,肢端发绀,皮肤出现花斑样改变。心音低纯,严重者呈单音律。尿量<17ml/h,甚至无尿。休克晚期出现广泛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以及多器官衰竭。 4.血流动力学监测提示心脏指数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升高等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检查】 1.血气分析。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有关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Ⅰ,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3.必要时做微循环灌注情况检查。 4.血流动力学监测。 5.胸部X 线片,心电图,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条件允许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有效止痛,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吗啡3~5mg或度冷丁50mg,静注或皮下注射,同时予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3)氧疗:持续吸氧,氧流量一般为4~6L/min,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补充血容量 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或0.9%氯化钠液、平衡液500ml静滴,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护下补液,前20min内快速补液100ml,如中心静脉压上升不超过0.2kPa (1.5mmHg),可继续补液直至休克改善,或输液总量达500~750ml。无血流动力学监护条件者可参照以下指标进行判断:诉口渴,外周静脉充盈不良,尿量<30ml/h,尿比重>1.02,中心静脉压<0.8kPa(6mmHg),则表明血容量不足。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首选多巴胺或与间羟胺(阿拉明)联用,从2~5靏/(kg.min)开始渐增剂量,在此基础上根

(完整版)心源性休克诊治规范指南

心源性休克诊治规范指南 【诊断依据】 1.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原发或继发性心肌病、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心肌毒性的药物中毒、急性心脏压塞以及心脏手术等病史。 2.早期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诉口干、出汗,但神志尚清;后逐渐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直至昏迷。 3.体检心率逐渐增快,常>120/min。收缩压<10.64kPa(80mmHg),脉压差<2.67kPa (20mmHg),后逐渐降低,严重时血压测不出。脉搏细弱,四肢厥冷,肢端发绀,皮肤出现花斑样改变。心音低纯,严重者呈单音律。尿量<17ml/h,甚至无尿。休克晚期出现广泛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以及多器官衰竭。 4.血流动力学监测提示心脏指数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升高等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检查】 1.血气分析。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有关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Ⅰ,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3.必要时做微循环灌注情况检查。 4.血流动力学监测。 5.胸部 X 线片,心电图,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条件允许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有效止痛,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吗啡3~5mg或度冷丁50mg,静注或皮下注射,同时予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3)氧疗:持续吸氧,氧流量一般为4~6L/min,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补充血容量 首选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或0.9%氯化钠液、平衡液500ml静滴,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护下补液,前20min内快速补液100ml,如中心静脉压上升不超过0.2kPa (1.5mmHg),可继续补液直至休克改善,或输液总量达500~750ml。无血流动力学监护条

心源性休克都有哪些病因

心源性休克都有哪些病因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5类: 1.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 包括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如病毒性、白喉性以及少数风湿性心肌炎等)、原发性及继发性心肌病(前者包括扩张型、限制型及肥厚型心肌病晚期;后者包括各种感染、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家族性贮积疾病及浸润(如血色病、糖原贮积病、黏多糖体病、淀粉样变、结缔组织病)、家族遗传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药物性和毒性、过敏性反应(如放射、阿霉素、酒精、奎尼丁、锑剂、依米丁等所致心肌损害)、心肌抑制因素(如严重缺氧、酸中毒、药物、感染毒素)、药物(如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等)、心瓣膜病晚期、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扑动或颤动),以及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 2.心室射血障碍 包括大块或多发性大面积肺梗死(其栓子来源包括来自体静脉或右心腔的血栓、羊水栓塞、脂肪栓、气栓、癌栓和右心心内膜炎赘生物或肿瘤脱落等)、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膜穿孔所致严重的心瓣膜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口或肺动脉口狭窄(包括瓣上、瓣膜部或瓣下狭窄)。 3.心室充盈障碍 包括急性心包压塞(急性暴发性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血、主动脉窦瘤或主动脉夹层血肿破入心包腔等)、严重二、三尖瓣狭窄、心房肿瘤(常见的如黏液瘤)或球形血栓嵌顿在房室口、心室内占位性病变、限制型心肌病等。 4.混合型 即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其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既有心肌收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再如风湿性严重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风湿活动时引起的休克,既有风湿性心肌炎所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射血障碍和充盈障碍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5.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排综合征 多数病人是由于手术后心脏不能适应前负荷增加所致,主要原因包括心功能差、手术造成对心肌的损伤、心内膜下出血,或术前已有心肌变性、坏死,心脏手术纠正不完善,心律失常,手术造成的某些解剖学改变,如人造球形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以及低血容量等导致心排血量锐减而休克。

休克的诊疗指南

休克的诊疗指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休克的诊疗指南 【基本临床表现】 低血压: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脉压减小。 生命体征改变:仰卧位无低血压,但怀疑存在休克时;改变体位后3-5min测量脉搏、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10-20mmHg,伴脉搏增加超过15次/分;患者感头昏不适。 组织灌注不足:肢端湿冷;皮肤苍白或发绀;外周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烦躁不安,易激惹;神志淡漠,嗜睡,昏迷;尿量减少或无尿。 交感神经兴奋:精神紧张,焦虑;过度换气;大汗。 【各类休克临床表现】 心源性休克:心前区疼痛;牙痛、肩关节痛、上腹痛;呼吸困难及急促;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脏杂音、收缩期喀喇音;恶心、呕吐。 感染性休克:发热或低体温;呼吸浅速;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感染病灶表现。 出血性休克: (1)轻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焦虑、心动过速、脉压增大。 (2)中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30%):心跳呼吸增快,脉压减小,尿量轻度减少。 (3)重度失血(丢失血容量30%以上):意识精神状态改变,少尿或无尿。 出血表现:呕血、便血、咯血、诊断性腹穿见不凝血、后穹窿穿刺见不凝血、产后出血、大血管穿透性损伤。 过敏性休克:有接触过敏原病史;突然发病;皮肤红斑和瘙痒;胸闷、气短;腹部不定位的隐痛或绞痛;恶心、呕吐、腹泻;二便失禁;喉头水肿和支气管水肿,呼吸窘迫,发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目前,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近百座,大部分隧道修建于2000年前后。由于受当时施工技术限制、近年来地质水文条件变化和超限车辆的增多,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虽然部分隧道经过改建、大中修,但隧道病害依然较为严重。而干线公路隧道改建、大中修缺少专项资金,隧道管理较为分散,导致养护标准不统一。隧道病害不断增多,养护任务量大,且对隧道养护的目的和要求不甚明确,往往对隧道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危害性理解不够,导致养护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西方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后都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公路养护上来,故许多发达国家在数十年前就根据各自国家的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和环境的公路预防性养护规范、规程或指南。 我国在2003年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持编制了我国的《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初步规范了我国隧道病害检测、评估及处治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原有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于2015年颁布《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2014年河南省率

先结合本省情况制定了地方标准《高速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896-2014)。目前,尚未制定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内其他省市也没有制定隧道预防性养护的地方标准。 隧道存在大量的隐蔽工程,隐性病害多。预防性养护理念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预防性养护时效性强,错过了最佳时机,效果将大打折扣。预防性养护应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及时维护、对症施治”为工作原则。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为提升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水平,延缓隧道使用功能的衰减、防止隧道出现病害或阻止轻微病害进一步扩展,维持良好的隧道使用功能,进而提升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功能,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减少或推迟隧道病害矫正性养护、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内养护费用等,结合最新行业标准、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应用,编写组编制了《普通干线公路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对规范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养护作业,提高养护资金的利用水平,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地标的制订过程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关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探讨摘要:道路建设是三分建,七分养,特别是预防性养护对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及存在的问题,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与对策,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abstract: road building is the three built, seven supports, especially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o prolong the useful life of the road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concep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加快,城市道路里程日益增多,路面养 护任务也越来越重。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特别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保持路面的良好使用性能、相对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路面的寿命周期养护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标准

休克:诊断与治疗指南 休克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低血压和少尿)一般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不出现典型临床体征时也不能排除休克的诊断 您应该在重症监护的条件下治疗休克患者 休克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 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状态,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结果,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供氧不足,不能满足代的需求。这种失衡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如果没有立即得到纠正,会导致进行性的细胞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总运氧量和组织的氧合作用 组织氧合度的全身性测定指标 为了正确地治疗休克,您应该理解氧输送和氧耗的基本原理。一名患者总的组织运氧量是心输出量和动脉氧含量的乘积。动脉氧含量取决于: 动脉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浓度 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 20-30% 的运输氧量由组织摄取(氧气的摄取率)。其余的氧气回到静脉循环,可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或者使用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的氧饱和度(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一般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动脉氧饱和度、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继发运氧量下降有关。为了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并维持稳定的耗氧量,组织通过提高对运输氧量的摄取率以适应运输氧量下降。 但是组织摄取的氧气不能大于运输氧量的 60%。因此如果运氧量低于临界值,组织缺氧会导致混合静脉氧饱合度 (<65%),或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70%) 下降,甚至无氧代伴随乳酸浓度升高。 分类 休克的发生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四个主要成分中的一个及以上发生变化有关: 循环血量 心率、节律和收缩力 动脉力,调节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 静脉容量血管的力,调节回流至心脏的血量和心室的前负荷。 根据病因,休克可以分为三类: 1.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是休克最常见的病因。因为下列因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失血(外伤或者胃肠道出血) 体液损失(腹泻或者烧伤) 第三间隙液体积聚(肠梗阻或者胰腺炎)。 低血容量的患者,静脉容量下降导致静脉回流、每搏输出量减少,最终导致心输出量和运氧量减少。 源性儿茶酚胺可以收缩容量血管,增加静脉回流,患者可以通过增加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循环支持指南与证据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循环支持指南与证据 2015年11月,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的陈晖教授在第26届长城会上做了题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循环支持:指南与证据”的精彩报告。 心源性休克(CS)是指由于心肌损伤和收缩功能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通常是由大面积心肌梗死(占左心室≥ 35%~40%)、合并右心室梗死、严重机械性并发症(室间隔穿孔、游离壁破裂及乳头肌断裂致严重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所致。SHOCK 试验(n=1160)发现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左室衰竭(74.5%),其次是一些机械性并发症或合并右室梗死(前壁、下壁及后壁)。诊断时应排除低血容量、血管迷走反应、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引起的低血压,这些情况的治疗原则与真正的心源性休克有较大差异。 STEMI患者的心源性休克发病率为6%~10%,NSTEMI发病率为2.5%;15%发生在入院前,85%发生在入院后。入院两天内死亡率为40%~80%,早期再灌注死亡率为50%以上,无早期再灌注死亡率为80%以上。SHOCK试验证实,急诊PCI是唯一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方法,获益随时间延长有扩大趋势。心源性休克前期无需强心药或只需低剂量强心药,不需要血流动力学支持;休克期需要中等剂量或一个高剂量的强心药,需要部分血流动力学支持;重度休克则需要两个或三个高剂量强心药,需要完全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有效的循环支持能纠正急

转直下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改善组织灌注,为患者争取再灌注治疗的宝贵时间。 经皮循环支持的目的是增加心输出量以支持末梢器官灌注,减轻自身左室工作以获得休息,并增加冠脉灌注,但在降低梗死面积及缺血预适应方面的作用不明确。自六七十年代开始至今,经皮心脏支持领域出现了很多经皮心脏支持装置,临床上最常用的是IABP,还有Impella、Tandem Heart及Mini-ECLS(ECMO)。 IABP 目前IABP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该装置能够中等程度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冠脉灌注,易于使用(性价比合理),但不能有效减轻心脏负荷,依赖于残存心脏功能,需要稳定节律,且没有证据证明死亡获益。目前的RCT并不多,IABP-SHOCK I(n=45)发现IABP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心脏指数及炎症水平无差异,只是降低了BNP; IABP-SHOCK II(n=600)发现两组患者的30天死亡率也无差异。2013年ACC/AHA STEMI指南对其推荐由I B变为IIa B,2014年ESC指南对其推荐由IIb B变为III A。 但IABP的应用并非毫无意义,CRISP-AMI亚组研究发现IABP 显著降低了30天死亡率,受试者存在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血流不充分,尽管成功植入支架但存在持续缺血、疼痛、ST段抬高。有证据显示应在PCI术前完成IABP植入,否则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IABP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其他心脏辅助装置更容易广泛的在各级医院开展和使用,RCT显示CS患者没有证据常规

-休克的诊疗指南

休克的诊疗指南 【基本临床表现】 低血压: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脉压减小。 生命体征改变:仰卧位无低血压,但怀疑存在休克时;改变体位后3-5min测量脉搏、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10-20mmHg,伴脉搏增加超过15次/分;患者感头昏不适。 组织灌注不足:肢端湿冷;皮肤苍白或发绀;外周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烦躁不安,易激惹;神志淡漠,嗜睡,昏迷;尿量减少或无尿。 交感神经兴奋:精神紧张,焦虑;过度换气;大汗。 【各类休克临床表现】 心源性休克:心前区疼痛;牙痛、肩关节痛、上腹痛;呼吸困难及急促;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脏杂音、收缩期喀喇音;恶心、呕吐。 感染性休克:发热或低体温;呼吸浅速;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感染病灶表现。 出血性休克: (1)轻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焦虑、心动过速、脉压增大。 (2)中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30%):心跳呼吸增快,脉压减小,尿量轻度减少。 (3)重度失血(丢失血容量30%以上):意识精神状态改变,少尿或无尿。 出血表现:呕血、便血、咯血、诊断性腹穿见不凝血、后穹窿穿刺见不凝血、产后出血、大血管穿透性损伤。 过敏性休克:有接触过敏原病史;突然发病;皮肤红斑和瘙痒;胸闷、气短;腹部不定位的隐痛或绞痛;恶心、呕吐、腹泻;二便失禁;喉头水肿和支气管水肿,呼吸窘迫,发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休克合并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急性心力衰竭。 【问诊要点】 1、起病情况,可能诱因。 2、现病史:平时血压;心脏病状况;近期感染性疾病史;昆虫叮咬史;目前用药情况。 3、既往史: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手术外伤史;吸毒史;既往过敏史。 4、女性月经史。 【病因】 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乳头肌功能障碍;二尖瓣腱索断裂;心脏破裂;心肌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压塞;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感染性休克:严重全身性感染(细菌、真菌);肺炎;肠穿孔;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腹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纵膈炎;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脏器脓肿。 出血性休克:脏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肝脾破裂,血胸,骨盆骨折);宫外孕;上消化道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大咯血。 低血容量性休克(出血以外):大面积烧伤;剧烈呕吐、腹泻;肠梗阻;用退热药后大汗,未及时补液。 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

心源性休克诊疗指南 心源性休克是不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以循环衰竭为特征 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休克的临床表现 分期ⅠⅡ Ⅲ 血压(mmHg) →↓<80 <60 心率↑↑↑ ↑↑↑→↓↓ 脉压↓↓↓ ↓↓↓ 呼吸→↑↑ ↓↓↓

神志不安迟钝昏迷 尿量→↓↓↓无 皮肤冷花斑冷绀 【辅助检查】 1、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 2、休克的实验室检查 (1)Blood R: WBC↑压积 Hb 增高,血液浓缩, DIC 时, BPC↓ CT、BT↑ (2)Urine R: 蛋白尿,WBC、RBC管型,比重↑(1.010~1.012),渗透压↓,尿/血渗透压<1.5 (3)血气分析:早期代酸,呼碱。晚期代酸,呼酸 Po2 ↓ PCO2 (4)DIC: BPC↓、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比延长>3s 纤溶酶原含量降低,血浆因子

Ⅷ活性<50% ,鱼精蛋白副凝聚(3P)试验(+)抗凝血酶Ⅲ含量降低 (5)血乳酸正常0.5~1.5mmol/L,大于 4mmol/L预后不良 【诊断】 (一)血流动力学指标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30mmHg,持续时间>30min 2、动静脉血氧差>5.5ml/dl 3、PCWP>15mmHg,心脏指数(CI)<2.2L/min/㎡ (二)临床指标 1、低血压 2、组织灌注不足依据:少尿、发绀、意识障碍 3、纠正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非心脏因素如低血容量,疼痛、药物、酸中毒,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仍存在。(三)国内标准 1、BP<80mmHg,高血压者血压较原来下降 80mmHg 或收缩

2020ESC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完整版)

2020ESC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完整版) 目前,大多数指南中推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策略已在大型随机临床试验中进行了验证。但急性心梗患者入院时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心源性休克(CS)仍然是目前面临的挑战。即使在此类患者中进行早期血运重建治疗,CS的死亡率仍较高。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心血管理护理协会(ACCA)发布了急性心梗合并CS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立场声明,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CS的定义及病理生理学 CS通常是由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导致,是指心脏不能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以满足静息代谢的需求。持续性CS的临床定义为心输出量低,在血容量充足时有终末器官缺氧的症状(患者无低血容量)。梗死相关CS的定义包括:①低血压:SBP<90 mmHg和/或需要使用儿茶酚胺维持血压;②肺充血;②存在肺淤血;③终末器官灌注受损,患者需满足以上三条标准才能确诊。 表1 梗死相关CS的定义

注:患者应符合a、b、c、d标准 2019年SCAI提出了新的心源性休克分期标准,将心源性休克分为5期:(a)风险期;(b)开始期(休克前期或代偿性休克期);(c)典型期;(d)恶化期;(e)终末期,如表2。休克前期被定义为出现低血压或心动过速,但无低灌注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应密切监视此类患者并进行早期治疗,以防止患者发展至典型期。

CS的鉴别诊断 CS的鉴别诊断可分为两部分:①单纯性CS与混合性休克(其他致休克原因)的鉴别;②不同原因CS的鉴别诊断。 CS与其他原因(如低血容量、心外梗阻)所致休克的鉴别主要是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所有急性心梗患者均应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快速鉴别诊断,排除机械性并发症。左心室功能障碍是CS的标志;右心室较大,左心室较小或提示肺栓塞;心包积液或提示心包填塞;心腔较小,但心功能正常可能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标志。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法,如表3。表3 CS的常见原因和诊断工具 初始风险评估目前,一些已发表的风险评分可用于CS的早期风险分层,但有些风险评分因验证不足和适用性受到限制。截止目前,仅IABP-SHOCK Ⅱ危险评分在内部和外部队列中被验证,如表4。表4 IABP-SHOCK II危险评分参数 IABP-SHOCK II危险评分基于6个变量,最高分为9分,将患者分为三个危险级别。低、中、高危患者的30天死亡率分别为20%-30%、40%-60%和70%-90%。这种评分的应用或有助于患者选择更先进的

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1.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之间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 2;处理方法;临床科室医疗废物日产日清(l利器盒除外)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本应保存三年。暂存点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两天,冷动时间不得超过七天。如:{病理性废物}每天对储存设施和设备消毒1一-2次3:氧气湿化瓶(服药杯)每周一次用500mg/L寒氯消毒液侵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使用中的濕化瓶每日更换蒸馏水。 2:灭菌的各种辅料(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封后有效时间为24小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无菌持物钳:如干罐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注明启用日期和时间。 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2次,冲洗干净,用包布包裹后,送供应室灭菌。 开启的无菌溶液(抽出的药液):在2小时内应用,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接触传染病病人物体表面:用含500mg-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 接触传染病病人医护人员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或用250-50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流动水冲洗。 治疗室换药室紫外线: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记录灯管启用时间和

累计时间),每周7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保持无尘,污染时随时处理,紫外线灯管的有效消毒时间为1000小时,照射强度每半年检测一次,低于70uw/cm者应随时更换。新灯管大于100. 雾化吸入器的螺旋管、面罩、雾化罐:各关节拆开,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内容物用后随时倒掉,但疑似传染病需加入含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内消毒30分钟后再倒掉,容器做到每日刷洗,使用后先用500mg-1000mg/L有效率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在清洗干净备用。 不锈钢换药盘(碗)、镊子:镊子用后刷洗干净、擦干、包好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体温计: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用时冲洗干净擦干,床边隔离病人体温表专用。 指甲刀:用75%酒精擦拭消毒。 治疗室的墩布:专用并有明显标志,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的墩布至少擦拭2次静脉注射止血带:一人一带,用后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或高压处理。 特殊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所用器械:固定专用,器械用毕浸泡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分钟后,初步刷洗擦干,再送供应室高压消毒。 普通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 抹布(扫床套):一人一桌一布,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 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 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 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室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连台手术之间。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包布干净无破损。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术前进行湿式清洁,每周设置固定卫生日,对手术室环境、物品进行全面清洁。各室拖布有标记,悬挂晾干;垃圾分类处置符合要求。 十、手术间地面和用物如无明确污染可用清水清洁,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则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触频繁的仪器、设备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各种管道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疾病诊断及感染状况。隔离手术间应有隔离标志;工作人员固定,控制出入;凡病人体的物质如血液、体液、呕吐排泄物、已切除的病变脏器与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