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

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
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

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译

2007年5月

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

1、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在全世界范围内,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开始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不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将会引起的环境、人道主义以及金融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所说,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工作和健康到增长与安全。”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将认识转化为行动。

2、我们有理由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抱以乐观的态度。我们了解现有的减排的实际方法、技术和政策。我们知道对低碳技术投资的成本低于应付气候变化的后果的花费。英国要创造一个记录,要致力于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取得几乎两倍于《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目标。我们的战略的第二阶段就是要将行动强化和拓展至各国、各行业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政府、企业到个人。

3、为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低碳经济立法的国家。这份文件解释了我们实现立法中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战略以及我们的国内政策如何作为国际战略的一部分来开创全球低碳经济。在未来的几个月,这份文件将与其他政策文件,特别是《能源白皮书》、《废弃物战略》和《计划白皮书》,共同提出立法目标。该文件中包括以下内容:

●行动的原因;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机遇与障碍;

●全球低碳经济展望;

●英国的气候变化战略框架:国际与国内。

行动的原因

4、采取行动解决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是很明确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砍伐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自工业革命以来上升了35%。由此造成上个世纪气温升高了0.74℃,其中0.4℃的升温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的。这一升温速度在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

5、如果我们仍然延续过去的道路,随着各国财富和人口的增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也会显著增加,气候变化将更加危险,甚至将引发灾难性后果。这将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排放增长预估

《斯特恩报告》建议将

450~550 ppm (一百

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

染物的体积数)作为稳

定排放目标

6、《斯特恩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全球协调一致的行动,则气候变化的影响将相当于至少损失全球GDP的5%,甚至可能高达20%。我们当前以及未来几十年的行为可能会产生严重破坏经济和社会行为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亚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的影响。而不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代价也将远远高于预期的减排成本。据估计,如果所有国家都采取行动,则减排成本约占全球GDP的1%。

7、但是,经济数字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气候变化对人道主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干旱、风暴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和剧烈。粮食减产将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数以亿计的人口将受到更为严重的洪水威胁。对稀缺水资源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这一切将引发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迁移和争夺自然资源的冲突。

8、人们在考虑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所需的成本时也低估了转向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其他益处。尤其是在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日益依赖的时代,投资提高能效和低碳能源资源既可以实现能源安全又可以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

9、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形势紧迫,且任务艰巨。在今后十至十五年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如果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升高2℃以上,对人类和世界的威胁将显著增

加。欧盟的目标是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欧洲委员会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控制在550ppm 二氧化碳当量以下,而这需要在205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15%甚至50%。工业化国家需要继续率先减排,并探索在2020年和2050年之前分别减排15~30%和60~80%的相应方案。

机遇与障碍

10、全球变暖问题并非不能解决。许多现有的实际方法和技术能够确保我们在减少自身行为对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我们能通过提高房屋、汽车和其他产品的能源效率减少对能源的需求。我们能够转而使用一系列低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以及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和生物燃料。通过使用更少量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来生产能源、食物和产品,我们不需要降低生活质量或减少消费。

11、我们对那些可以促进对节能、低碳技术和改变行为方式的投资的政策也有很好的认识。首要的原则是通过排放贸易、征税或者制定法规的方式,给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一个与其对环境和社会所产生的损害相当的价格。给碳定价与加快新技术开发和消除改变行为方式的障碍等举措将推动对低碳经济的投资。

12、我们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如何推进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行动。除非所有主要的排放国采取应对行动,否则我们无法将大气中有害的温室气体的浓度维持在安全水平。然而有关国家不愿承担减排措施的成本,除非他们确信其他国家也将采取行动。否则,他们可能要冒既承担了转向低碳经济的成本又无法避免危险或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的风险。除非在富国和穷国之间有一个公平的责任分配,否则有关国家将不会参与国际共同行动。

13、因此,英国面临两个战略挑战:

●如何推动支持促进对全球低碳经济投资的国际协议,

●在英国迈向低碳经济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同时

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我们采取行动所面临的风险是,我们可

能走得太远太快,使得我们的企业在竞争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或者威胁到我们维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供应的能力。而我们的

机遇是,通过率先采取行动,英国能够成为新兴的环境产业市

场中的领头羊,使我们的能源多元化,并且避免因长期投资于

高碳基础设施而增加转向低碳经济的成本。

展望

14、如果全球经济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将要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工作和旅行。经济运行将更加节能,并且更多地使用低碳能源。

15、全社会都有权力和责任创建低碳经济。从政府、公共部门、企业、消费者到民间组织,全社会都应当为此做出贡献。这并不需要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或者经济发展速度,但需要全社会改变投资和行为方式。

16、这种改变的规模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仿。以下图表说明英国主要排放行业如电力、供热和交通部门如何转向低碳经济的前景。这里所阐述的改变是很清楚的。这并不是要政府规定出具体的解决方式,而是创建推动以下改变的政策框架。

电力

高碳经济低碳经济

大部分电力来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部分或全部电力来自低碳资源: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潮汐能;采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燃煤电厂;以及核能。

产品能效较低产品更轻便,能效更高,且更容易回收利用

能源供应商提供的电力越多,获利越多能源供应商的利润来自提供所需的服务(如照明),也来自帮助消费者减少能源消耗,或者安装微型发电设备。

由于缺乏相关信息、先期成本以及改变行为的不方便,大部分消费者不能提高能源效率。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家庭能源审计,并能从提供便利革新服务的公司购买服务,可以先使用,后付费。

供热

高碳经济低碳经济

住房密闭性较差,浪费能源。由于保温性能较好、设计更合理以及微型或社区范围供热,所有新建住房很少需要或者不需要集中供暖

大多数业主在建筑隔热方面投资不足,即使这种投资能够节省费用。所有的业主都可以通过便利的服务减少他们的能源需求,并在建筑隔热方面进行投资。

在其他过程(如发电)产生的热能被

浪费掉了。

通过“热电联供”技术利用余热。

通过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热。通过使用低碳燃料和低碳技术,如生物质、废弃物等产生热能。

道路交通

高碳经济低碳经济

大部分汽车使用化石燃料车辆的燃料使用效率更高,起初使用低碳燃料-生物燃料,未来可使用电力驱动或者氢能燃料电池。

燃料供应商主要提供汽油和柴油燃料供应商建设基础设施以支持生物燃料以及其他类型的燃料和引擎。

汽车的使用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燃料效率的提高而增加人们选择更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包括扩大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步行和骑自行车。

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同时带来更高的环境影响消费者意识到汽车对环境的破坏,并在购买决策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17、在英国,其它需要我们作出更多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经济部门包括农业和废弃物管理。在世界范围内,森林采伐是一个关键的行业,约占全球排放量的1/5。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减排方法。废弃物管理行业可以通过设计体积较小的产品、精简包装、减少垃圾填埋并加强循环利用的方式减少废弃物。农业可以通过减少化肥使用并由牲畜的粪肥和废弃食物的厌氧消化处理创造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农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森林采伐的一种方法是评估所避免的森林采伐带来的碳效益的财务价值。

战略

18、我们的战略基于在所有层面的行动:国际协议、欧盟及英国的政府、企业、社团和个人的行动。

国际框架

19、如果各国要投资转向全球低碳经济,他们需要确定其他国家也会采取同样的行动。气候变化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

20、我们需要从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结束)起制定一个国际框架。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2012年后的框架,这一框架需要在2009年之前为各国所同意,以保证各国有足够的时间批准协议并实现顺利过渡。因此,我们需要在2007年年底之前就这一国际框架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以便在2008年展开具体磋商。

21、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一方面各国需要采取共同行动,但另一方面富裕国家由于其历史排放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

22、我们认为这一框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设立长期目标:这将为实现过渡提供明确的减排程度和时间

表,还将激励对低碳技术的投资,并更加明确为适应不可避

免的气候变化所需的投资规模。这一目标的设定可以依照可

接受的升温上限、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或者需要达到的减

排程度。

●制定全球碳价格:京都框架使政府间和企业间的排放贸易成

为可能。这是欧盟排放贸易机制的基础。碳市场确立了全球

碳价格,并激励私人对清洁技术和提高能效的投资,同时也

使率先发展未来技术的企业获益。碳市场具有通过诸如清洁

发展机制等将资源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潜力。发达国家

的深度减排能够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也应该通

过设定双赢目标、签署部门或地区协议以及其他措施减少发

展过程中的排放强度。

●技术和能源效率:要推动低碳技术投资按所需要的规模和速

度发展,排放贸易是必要的,但仅靠排放贸易是不够的,还

需要配套的技术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特定部门的监管标准,

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的投资,得到世界银行“能源投资框架”

以及向印度、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碳

技术的贸易协议的支持。

●森林采伐:发展中国家的森林采伐产生排放几乎相当于全球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森林采伐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

危害。未来的协议必须包含促进可持续林业管理的激励措施,

以体现避免森林采伐的价值。

适应:我们要恪守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不可避免的气

候变化影响。通过为发展提供资金,我们必须帮助他们适应

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同时寻求增加援助规模的其他资金渠

道。我们也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获取信息和开展有关气

候变化风险以及如何使其发展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

23、英国在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框架的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我们为实现这一国际框架的努力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24、展示领导力的国内活动:通常各国认为没有哪个国家准备就气候变化采取行动,因此也就不愿意参与相关的讨论。为了打破国际谈判中互不信任的僵局,我们在国内要体现出强劲的领导力以实现高于我们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目标,并且与其他有远大目标的发达国家共同努力。通过国内行动我们可以向世界证明转向低碳经济不会牺牲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并且工业化国家已经做好了行动准备。

25、高层政治参与:要建立一个国际框架,我们必须使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各国领导人和包括财政部,负责国家安全、能源、发展和外交政策的部门在内的所有关键部门的优先议题。气候变化不应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在将于2007年12月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之前,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同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的G8+5的国家领导人参与到气候变化的讨论中来。这些活动包括:2007年3月在波茨坦举行G8+5的环境部长会议、G8+5关于发展问题的部长级会议,6月在德国圣堤举行的G8+5高峰会议,以及9月举行的鹰谷能源和环境部长对话会议。欧盟也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欧盟春季首脑会议后我们将与欧洲委员会及其他成员国密切合作。国际金融组织会议,尤其是世界银行的春季和年度会议也是推动这一议程的重要机遇。

26、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和科学分析:国际协议需要各国意识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其自身经济利益。在《斯特恩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将与各国合作弄清与不作为造成的影响相比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具体成本和收益。利用英国的科学知识、技术和经验,我们将支持国际科学机构研究气候变化的成因及其影响。

27、低碳技术与示范项目:通过展示低碳技术具有满足能源需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的潜力,我们能够证明发展低碳技术并不需要在牺牲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与拯救环境之间作出选择,而只是一个高碳与低碳发展的模式问题。世界银行的“能源投资框架”对于推动低碳投资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国内投资环境至关重要。在英国国内,我们也在对技术成本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在2007年支持在本土建立一家示范工厂。我们也正在继续与挪威政府的合作,其中包括关于在北海海底建设传输和封存二氧化碳的基础设施的联合研究。我们还与欧盟一道,与中国合作通过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示范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并致力于将这一技术推广至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我们还将与其他国际伙伴一起提高包括照明设备和家用电器在内的贸易产品的节能标准。

欧洲联盟

28、气候变化问题是欧盟今后十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成单一的谈判集团,欧盟对于后2012框架的制定有重要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欧盟在通过法规推动汽车和日用品市场转型方面有着巨大力量。通过在欧洲范围内引入统一的碳定价制度,英国企业在欧洲的竞争力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29、英国明年将推动重大改革以加强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和产品规范,如下面国内政策措施部分所示。

30、在2007年3月8-9日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欧盟首脑同意在2020年之前实现将欧洲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20%的宏伟、独立且有约束力的目标(与1990年的标准相比),同时承诺作为国际协议的一部分,将减排目标提高至30%。他们还决定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之前占欧洲能源消耗总量的20%,尽管各成员国的具体指标各不相同;确保在2020年之前欧盟用于运输的石油和柴油消耗至少有10%来自于生物燃料;在2020年之前将欧盟整体能源消耗减少20%以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在清洁煤电厂使用新技术,以尽可能实现在2020年之前将环境安全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运用到新的化石能源电厂。

英国的行动

31、英国政府是全球范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最良好纪录的政府之一。我们是欧盟15个成员国中实现《京都议定书》目标的两个国家之一,并准备将我们的减排提高到京都目标的近两倍。自1997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了24%,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了7%。诸如气候变化征税计划等一系列的政策预计将每年减少22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997年至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一倍。与此同时,我们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持续经济增长。

32、然而,尽管我们的记录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良好,但是我们在实现目标方面仍有不足。1997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1%。如果要在国际上表现出领导力并且使转向低碳经济的成本最小化,我们需要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有更强有力的国内政策。

碳预算

33、气候变化法案是英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全新方式的开端。该法案的目标就是要体现出能够鼓励其他国家参与到国际框架中来的领导力,使转型到低碳经济的成本最小化并且建立一个能够使英国履行国内和国际义务的框架。

34、我们的方法就是通过明确二氧化碳减排的程度和时间表,同时建立起允许在最成本有效的部门和地区减排的灵活机制,来提供向低碳经济投资所需要的长期确定性。

35、该法案提出通过国内和国际行动来降低英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即到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60%,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6%~32%。同时政府将制定周期为五年的“碳预算”,并且每年将独立地向议会报告进展情况。根据一系列的准则,包括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经济因素、社会情况以及国际背景,一个独立的气候变化委员会将就五年碳预算提出建议,从而实现我们的长期目标,使英国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36、碳预算意味着每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价值。如果英国在一年内超额完成目标,则超出部分将会被计入下一年,但如果没有完成目标,就需要在以后投入更多的努力,这就如同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平衡财政预算。碳预算意味着在超过一年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能够计算和管理碳排放量。这比仅仅设立一年的目标更加灵活和全面。由新成立的独立的气候变化委员会向议会提交的年度报告可以作为衡量政府是否完成预算规定的标准。

37、碳预算将提前设定未来3个周期的计划。通过作出对未来15年的明确承诺,我们能使企业更加明确地以最成本有效的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帮助企业避免被高碳能源投资锁定。尽早、渐进的行动很可能比推迟的但突然的行动更加成本有效。通过立法制定的碳预算将影响未来所有的政策决定,从而确保英国能够顺利实现2050年的目标。

38、气候变化法案的重点是使英国在全球减排中承担公平的责任。但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历史积累,一定程度的气候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需要采取诸如防洪等适应措施保护英国免受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气候变化法案草案也要求政府报告所采取的适应政策。

39、为推动各领域的投资和行为的变化,政府应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社会的每一成员都能够也愿意履行各自的责任,前提是他们感到全社会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他们的行动能产生共鸣,同时有信息、激励和规则的正确结合。

40、我们将尽可能推动整个欧洲采取行动,但英国更要率先行动。今年我们将通过《能源白皮书》、《海洋白皮书》、《规划白皮书》和《废弃物战略》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与其他新的措施一道帮助

公民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41、我们的方法中第一项要素就是给碳定价,以激励对提高能源效率和低碳的投资。有三种定价方式:排放贸易、税收和法规。对每一种方式,我们都会就其成本效益及其对能源供应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估。

排放贸易

42、排放贸易包括对机制覆盖下的各行业的排放设置限额,但允许有关组织或选择自身减排,或在便宜的情况下从其他公司或行业购买指标来实现减排。这就建立起了碳价格,该价格依据排放限额和减排成本而变化。

43、欧盟排放贸易机制(EU ETS)是英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国内政策框架的核心要素。该机制覆盖了英国几乎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包括全部的电力生产排放。我们需要改革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以便为2012年后的长期发展提供确定性,应将该机制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行业和更多的温室气体,尽快将航空业纳入,并考虑纳入地面交通部门。出于构建全球碳市场的需要,我们还要将欧盟排放贸易机制与其他国家的新兴碳市场联结起来。

44、除了欧盟排放贸易机制之外,我们也在考虑构建英国的排放贸易机制,如要求大型组织(包括超市和地方政府)参与的“能源绩效承诺”。如果这是最合适的政策方案,则气候变化法案的法律效力将使温室气体排放贸易覆盖所有与温室气体相关的经济部门。

税收

45、税收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税收与排放贸易的作用机制相反:税收通过设定碳价格并允许减排水平随人们和机构对处罚的不同反应而变化。排放贸易确保产生环境效果,但允许碳价格为达到这一效果而变动;税收固定了碳价格,但不能保证减排效果。排放贸易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提高碳价格改变排放行为,确保实现减排目标。税收的优势在于决策者能够设定碳价格并因此降低成本。与排放贸易相比,税收需要的管理支出较少,因此还能降低交易成本。

46、自1997年以来,英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措施来设定碳价格,或通过鼓励改变行为方式和支持低碳技术来帮助减排。例如:

企业与公共部门:2001年,英国政府围绕气候变化税(一种针

对企业和公共部门的能源使用征收的税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

施。该税种旨在激励企业提高能源效率,并且据估计,在2010

年之前该项税收将使企业和公共部门的能源需求减少15%。为

维持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力,政府推出了“气候变化协议”,规定如果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遵守政府的节能目标,则可以将

其气候变化税降低80%。

●交通部门:目前的机动车税收鼓励个人少开车,多选择其他交

通工具(通过燃油税),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车(同样通过燃

油税),并且购买环保型的车辆(通过等级车辆消费税、公司汽

车税机制以及燃油税)。政府在设定这些税率的同时,也考虑到

了使用机动车的其他外部成本,如交通拥堵以及维持稳定的公

共财政的需要。

法规

47、排放贸易或税收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却常常不足以推动全面的、高速的投资来改变各个行业的现状。例如,如果企业不能确定碳价格和税收的长期趋势,就会妨碍企业进行投资。因此,法规能够起到推动新技术发展或者克服转型障碍的作用。法规能够为某一领域的转型提供所需的长期确定性,并由此激励该领域的创新。法规能够着重关注需要大量减排的领域的特定机遇,也能够影响主要决策者在英国之外的转变,如提高进口商品的环保性能。

48、明年,英国和欧盟将提出与一系列领域转型相关的法规议案:

●零碳家园:英国社区与地方政府部于去年12月就到2016年使

所有新建住房实现零碳排放的提案进行了咨询。这一提案意味

着通过使用更好的保温材料和使用诸如太阳能板之类的可再生

能源使新建住房在一年中实现碳的零排放。通过逐步提高建筑

标准和来自自愿的“可持续住宅规范”的支持,可以实现2016

年零碳排放的目标。该规范为愿意比规则走得更远的房屋建造

者设立了环境标准。英国社区与地方政府部同时公布并向社会

各界咨询的《气候变化规划政策宣言》草案,提出了通过新的

发展方式(包括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步入零碳时代的规划

框架。

●低碳化石燃料发电:目前,欧盟正在考虑如何能够在2020年

之前把对环境安全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投入市场,同

时也正在加强研发工作,并开发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术、经

济和管理框架。

●汽车排放:欧盟已经提出替代在2008-2009年即将到期的新

车二氧化碳排放自愿协议的设想。欧洲委员会准备提出一份立

法框架,即到2012年强制推行新车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

量130克的汽车排放标准,并通过其他技术改进和增加生物燃

料的使用将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减少10克。

产品:我们将督促欧盟推出提高能源效率的产品条例,诸如家

用照明产品的能效条例。要实现这些市场转型的长期目标,需

要更广泛的国际供应链的合作,包括国内零售商和国际制造商

之间的合作。

技术改造

49、我们方法的第二个要素是致力于推动技术改造,尤其是通过政府采购和补贴的方式来实现。碳贸易、税收和法规是通过创造对低碳技术的强大需求来推动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式。如果继续不为碳定价,那么能源市场仍将为成本最小的能源所统治,即传统的化石燃料。而即使给碳定价,也有许多阻碍新技术发展的市场失灵的例子。有些市场失灵是所有新技术都普遍面临的问题。公司面临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他们可以投资研发,但是从研发获得的知识成果并不为公司独享,因此公司无法获取新技术所带来的全部收益。这些障碍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一些阻碍是与能源有关的。例如,由于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目前对“低碳”能源的需求较低。在那些以价格为唯一比较优势的部门,其技术创新将因此受到抑制。

50、如前所述,对政府行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顾虑是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主要障碍。碳价格以及可能的最终受益取决于英国政府的行动(在欧盟排放贸易机制中,还取决于其他政府)。这一事实

意味着公司对新技术开发的投资取决于政府今后几十年的政治承诺(参见后面的“较长提前期”)。这也是将英国的有关政策上升到法定地位,并保持政策一贯性到205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51、明年,我们将采取重大步骤克服如下障碍:

●正如“可持续采购行动计划”中所规定的,英国政府计划使用

公共部门1500亿英镑的投资来推动某些产品标准的更新。通

过更多的联合采购和长期减排的明确目标,政府能够帮助创造

对低碳产品的大规模需求,从车辆、电脑到照明设备。

●政府和私人资本各占一半的新的能源技术协会将会在未来10

年投入10亿英镑用以加速并拓展对未来低碳能源资源的研究

活动。该协会将与英国本土和国外学术界和产业组织最杰出的

科学家与工程师一道通力合作。

●不久即将公布的《计划白皮书》也将提出消除影响发展新的低

碳能源障碍的计划。对诸如风电场之类的新能源进行投资的决

策将带来超越项目所在地的国内和国际收益。白皮书将提出加

速决策的方案并确保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由国家来决

策。

推动行为改变

52、推动行为改变的激励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我们仅仅依赖激励,成本就会太高。如果我们要避免通过显著提高高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来改变行为,那就需要采用一系列其他的措施。

53、企业和个人未能实现行为改变的原因包括:缺乏有关他们的行为将产生怎样的能源成本以及简单的行为改变将如何减少能源成本的信息和反馈;不方便和相对较低的回报意味着公民不会投资能够为他们省钱的项目;如果企业和个人认为社会上没有共同行动的意愿、看不到任何榜样示范或者认为他们的行为改变得不到响应,那么他们也将推迟作出改变。未来半年,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改变措施:

●信息:在《能源白皮书》中,我们将提出有关能源使用的实时

信息的计划。所有待售的房屋都必须具有能提供房屋能效详细

信息的“能效证书”。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将推出“个人碳计算

器”,使每个人都能够测算他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在评估

长期个人碳限额的做法的成本效益和可行性,也就是分配给每

个人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度。如果能够削减排放,就能够出

售剩余的额度,反之,则需要从别人手中购买排放指标。

●使改变更加方便:作为推动“抵消标准”的一部分,我们还将

与公司合作,以确保全体公民都可以选择通过交易抵消他们的

排放量。我们还将与航空公司、旅行社、能源供应商合作,使

所有的消费者可以明确选择是否抵消他们的旅行产生的排放

(抵消往往是人们“默认”的选择),这有点像餐馆的服务费。

为了鼓励更多的家庭转向低碳化,并树立能源服务的典范,我

们将对建立资助能源审计和节能措施的新方法的可能性进行论

证,这些措施将来能够降低消费者的能源支出。

●共同行动的意愿:个人和企业有参与行动的意愿,但政府应当

首先树立榜样。英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政府机关的碳排放

量减少30%,并到2012年实现办公场所碳中性。可持续发展

委员会发布了各政府部门达标情况的年度报告。我们也将通过

可持续采购将这一做法推广到更广泛的公共部门及其供应商。

许多主要的公司也在通过“同心协力”运动的提议而推动改变。

政府也会与许多产业一道努力,确保在行业范围内通过自愿协

议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例如,今年稍后公布的《废弃物战略》将扩充直邮协会有关垃圾邮件的自愿协议。我们也正在与零售

商和制造商讨论家用电器和照明设备的相关问题。英国环境、

食品和乡村事务部最近公布了与英国零售商签订的关于降低购

物袋对环境影响的协议。

结论: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

54、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如果世界上每个人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二氧化碳的水平与英国人一样,我们将需要三个地球来维持人类生存。我们的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使唯一的地球变得生机勃勃,并在各世代之间、各国和各领域之间公平地分配责任。55、气候变化法案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它确立了我们在一个强有力的全球框架内转向低碳经济的目标。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行动。英国政府和公共部门应该起到示范作

用,并使其他国家、企业和个人行动起来。气候变化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威胁,需要全社会尽最大努力来应对。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1

《全球气候变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大气的最后一节,是在前面三节的基础上强调应用和拓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人类如何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因为是把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客观事实,因此没有专门分析其原因,而重点关注其影响,但是结合全球变暖的具体变化,在实际授课中,需要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2.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树立学生的环境观、全球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不断在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图片展示。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图片,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气象灾害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变化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或干湿变化阅读“近百年来全球平 均气温的变化图”,说出全球气温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B.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C.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3.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甲烷B.氟氯烃C.二氧化碳D.氮氧化物 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5.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大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A.海平面的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所致D.森林被砍伐 7.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是() ①海面上升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③腐蚀建筑物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②积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③对煤炭中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读“世界各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1)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十国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 (3)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法国仅为英国的52.5%、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说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析 对于目前的气候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说,我们的环保技术很先进,以后对气候环境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当为其买单,因此,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横加指责。但气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要细数气候问题的起因,不能不联系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凭借技术和武力,把魔爪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肆无忌惮的掠夺,毁坏自然资源,毫无顾忌的排放“三废”,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破坏。现在他们有了技术,也想追求健康的环境,一方面加大对一些污染行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把一些有污染而又赚钱的行业,推向发展中国家,现在他们要求发展中国家对气候环境担负更多的责任,道理何在? 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急需帮助的群体,且大多数是殖民地国家,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方面要维护国家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经济,解决吃饭问题。而发达国家不仅不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很令人气愤。 相反,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五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议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在处理有关涉到人类的问题时要有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要互相信任,携手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在要求上不能“一刀切”,用中国的俗语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科技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短缺。而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较充裕的资金。因此,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应率先垂范,做好自己的环保工作,同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为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工作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尤其在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处处为发展中国家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也是帮助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只有人类携起手来,通过合作与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第四纪地质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通过研究第四纪时期冰川、海洋、沙漠、河流、湖泊、动植物和人类等多方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等),了解重要的客观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2. 第四纪沉积物 3. 地貌 4. 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2. 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 2.第四纪气候变化 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4.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5.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第四纪哺乳动物 3.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4.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3.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4. 新构造 5.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6.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2.野外观察研究 3.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 4.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5. 地貌图的编制 二、考试要求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掌握第四纪的概念及其由来;了解第四纪的特点;掌握第四纪的划分。 2. 掌握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包括成因标志和成因类型);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3. 掌握地貌形态的概念及其测量指标;了解大、中、小型地貌的成因;认识地貌成因的旋回性。 4. 认识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及新构造运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各种测量方法。 2. 熟悉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历史记录研究古环境的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了解前第四纪的气候变化情况。 2.熟悉第四纪气候标志;掌握第四纪气候分期和各气候期的环境特征。 3.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尤其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 4.熟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标志;认识海平面变化的机制;掌握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历史。 5.熟悉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了解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体现的多波动气候模式。 6.认识气候变化可能原因;了解未来气候与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认识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了解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区;掌握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掌握第四纪各时期的哺乳动物群特征;掌握中国第四纪时期重要的哺乳动物群的发展及其特征。 3.了解第三纪植物一般特征;了解现代植被分区;熟悉第四纪植物化石的研究方法及其指示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为应对全球变暖为应对全球变暖,科学家们想了许多方法,在此向大家介绍十种最疯狂的解决方案: 1、为地球建造太阳镜 一些科学家提议可以为地球建造太阳镜以应对全球变暖:在赤道附近放置一圈散射太阳光的微粒,以减少太阳对地球的辐射,抵消温室效应产生的热量。这一疯狂想法可能需要花费数万亿美元。 2、在海洋中投入大量铁 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食物,随着这些生物的死亡,二氧化碳也沉入海底。铁元素能够刺激浮游生物的生长,有人建议在海中投入大量铁以刺激大量浮游生物的成长,从而吸收过量二氧化碳。 3、延长飞机航程,降低飞行高度 飞机产生的飞行云隔离了地球热量的蒸发。一些科学家建议飞机降低飞行高度,这样就不可能形成飞行云。飞行高度降低意味着飞行距离增加,但科学家认为飞行云减少产生的效应将抵消燃油增加带来的损害。 4、在海洋表面种植水藻 环境保护者詹姆斯提出利用抽水管道将海洋深处富氧化水引到海洋表面,养殖大量海藻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二氧化碳会随着海藻死后沉入海底。 5、种植假树 科学家提议种植10万棵假树用于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些假树可以通过过滤器吸收二氧化碳并储存起来。这种假树的模型可能和集装箱一样大,但吸收的二氧化碳将是真正树木能力的数千倍。 6、在空气中注入气雾剂 空中悬浮的某些气雾对大气有降温效果,这些小分子可以拦截一部分太阳辐射,并反射到太空。科学家提议可以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注入大量气雾来应对全球变暖。 7、禁止使用塑料袋和灯泡 为了应对白色污染,利用可回收纸袋或循环使用的环保布袋。更加节能的荧光灯取代白炽灯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家庭用电。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3、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事情(文件,措施,实际目标) 4、以前、现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5、存在分歧的地方 6、最新的研究数据的来源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 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 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在人类活动和自然两个作用力的驱动下产生的,气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大气内部的状态和行为,而且还取决于与大气有明显相互作用的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类活 动不仅对局部地区的区域式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全球气候。这正是当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因素是矿物质的燃烧和森林 的毁坏。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只占全球很小的一部分, 可能这一小部分的变化可能就会引起CO2和CH4的巨大变化。 从科学的角度看,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涉及5大科学问题,即: 气候变化的基本科学事实与证据,气候变化的原因过程与机理,气候变化的

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简言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应基于对事实、机理、影响、预测和策略 这五大科学问题的清楚认识。其中,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与观测证据 包括气候系统主要要素(如气温、降水量、海平面、雪盖和冰盖的变 化等) 的变化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等;气候变化的机理(原因) 包括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的变化及其所引发正负反馈过 程与相互作用,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 对资源与业(农、林、牧、渔、水) 的影响,发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重大工程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等;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包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系 统和社会系统影响的预测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减缓气候 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2个主要方面。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生效。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0日正式生效。 2002年第八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德里宣言》。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未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 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是:稳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2012年第9 期 教辅集锦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林春路/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224600)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 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 )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 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 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受灾面积就达0.5亿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元。新世纪以来,各种极端天气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10年更是反常,北方出现冬天暴雪奇冷天气,春季西南5省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受灾耕地面积达到1.11亿亩,221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持续干旱近五个月,仅云南一省就损失170亿元。 3.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数量上将有所增加,空间范围也将扩大。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威胁人类,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的健康。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反过来又影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的复杂过程。气候异常与环境问题无国界,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才能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变暖的形势,目前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技术上最切实可行的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吸收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21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读书报告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读书报告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 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 姓名:彭顺风 学号:2013020587

目录 一、概述 (1) 二、第四纪气候特征 (2) 2.1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 (3) 2.2 第四纪雨期和间雨期 (4)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判断的依据 (5) 3.1 古生物依据 (5) 3.2 地质依据 (6) 3.3 地貌依据 (6) 3.4 土壤 (7) 3.5 其它依据 (7) 四、结论 (7)

一、概述 从侏罗纪开始,世界气候演变的总趋势是气温逐渐下降,到第三纪末期,世界气候已经普遍变冷。这样发展的结果,就导致第四纪全球性大冰期的来临。此时期,寒冷气候带向南扩展,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在冰期中为冰川所覆盖。世界各大陆在第四纪大冰期时冰川面积和体积的数字,据各学者的估计稍有出入,总的来说,在第四纪最大一次冰期时,世界大陆有1/4—3/4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图1)。 而现代冰川覆盖的大陆面积仅占1/10。当时大陆上的冰川加上永冻层和海冰的面积,总计达一亿平方公里。当时分布在北半球的约占

2/3,分布在南半球的约占1/3。目前世界上冰川的分布在南半球的约占70%,而在北半球的仅占30%,前者主要在南极洲,后者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和北极诸岛。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期中冰川覆盖面积可参见图2。 二、第四纪气候特征 气候的剧烈变化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之一。虽然第四纪气候与第三纪是过渡的,但气候变化与第三纪却是明显不同的。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具有反复地大幅度地变冷和变暖,有陆地冰川规模的扩大和缩小,即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以及雨期和间雨期。

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多选题]划分沉积环境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A:物理标志 B:化学标志 C:生物标志 D:人为标志 参考答案:ABC 2:[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A:残积和坡积物 B:冲积和洪积物 C:冰碛和冰水沉积物 D:风积物 参考答案:ABCD 3:[多选题]第四纪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哪三大类? A:海相环境 B:陆相环境 C:湖泊环境 D:海陆过渡环境 参考答案:ABD 4:[多选题]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哪三种类型? A:物理风化作用 B:化学风化作用 C:风蚀风化作用 D:生物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ABD 5:[多选题]以下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方式的有: A:温差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 B:冰冻风化(水的冻融)

C:水解作用和水化作用 D:氧化作用 参考答案:AB 6:[多选题]以下哪些是影响风化作用进行的因素? A:岩石中的矿物成分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参考答案:ABCD 7:[多选题]根据块体运动发生的环境、运动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地形和堆积物特点,可以分为: A:崩落〔崩塌〕 B:滑动 C:流动 D:蠕动 参考答案:ABCD 8:[多选题]我国的黄土划分为哪三层? A:午城黄土 B:离石黄土 C:马兰黄土 D:乌山黄土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阶地一般可以分为: A:侵蚀阶地 B:基座阶地 C:埋藏阶地

D:沉积阶地 参考答案:ABCD 10:[多选题]划分第四纪地层的标志包括哪些? A:生物标志 B:考古标志 C:气候标志 D:岩性和岩相标志 E:构造与地貌标志 参考答案:ABCDE 11:[多选题]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哪些? A:岩石地层学方法 B:生物地层学方法 C:地貌地层学方法 D:古土壤地层学方法 E:气候地层学方法 F:古人类考古地层学方法 参考答案:ABCDEF 12:[多选题]流水地貌可分为以下哪几种: A:片状水流地貌与坡积物 B:沟谷地貌与洪积物 C:河流地貌与冲积物 D:冰雪消融地貌与冰水沉积物——冰碛物 参考答案:ABC 1:[判断题]全新世植物群一万多年来,植物发展总趋向,木本植物相对增多,草本植物相对减少,喜暖分子增加,耐干冷植物减低。 参考答案:正确 2:[多选题]冰碛物按其存在位置,可分为: A:底碛物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近年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在本国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的达成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2014年底中美两国签署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今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先后与印度、巴西、欧盟、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气候变化发表联合声明,中国通过一系列郑重承诺,接连向世界传递出强有力的政治信号,表明其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获得广泛赞誉。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日前在一次记者会上回答“哪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称榜样”的问题时指出,中国采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具有榜样意义。她说,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确定,在2030年前后使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这些都表明,中国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非常认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各类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法国作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主办国,期待中国为大会的成功提供支持。 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中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国总统环境问题特别顾问尼古拉·于洛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肯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毋庸置疑的示范作用”。他说:“中国有能力在提出目标后将其实现,甚至以更快速度实现目标。” 中国支持定期盘点包括减排在内的相关长期目标的实施进展,也表明其有能力与自信进行气候变化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义务,也符合中国当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在气候治理问题上,中国在加速本国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向广大经济、资源、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今年9月发表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少国家和国际机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士对此非常赞赏,认为中国这一举措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展现了其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的大国风范,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做出了榜样。 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威胁,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切实利益。中国支持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主张协议应以《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为基础。日前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说,中方愿意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与各方一道积极建设性推动谈判进程,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编制人审核人 班级小组姓名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 【技能目标】 利用不同图表资料分析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提出有效措施。 【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全球变暖原因影响,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气候变化与古代文明兴衰的关系。

2、收集、分析、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重难点】 1、正确认识全球变暖原因 2、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措施 【课时】1 【学法指导】 注意深入思考学案中每一个问题,循序渐进,探究过程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不要只记最后的结果,疑惑点可以与同学探讨; 【学习过程】 【情景设置】教材引言 一、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一.阅读教材,结合图4-3-2,过去的全球气候 变化的情况。 (1)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 (2)研究过去气候变化通常划分哪几个时期? 、、 (3)读图4-3-2,你能总结出15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吗? 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期和期交替,

大致以年为周期。冰期时,冰川从向,从向推进,气候 明显变;间冰期时冰 课前评价ABCD课后评价ABCD 川,气候变。当前地球气候正处于中。 ②、“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也发生过显著变化, 大量史料表明,500年来我国气候的变化表现为15、17、19世纪的期和16、18、20世纪的期交替出现。 ③、百余年来,仪器观测时期的全球气温变化,也 是冷暖交替,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时期;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____年代全球气候逐渐_____,此后30多年全球气候有所变____,从20世纪____年代末开始,全球气温又逐步______,并呈现加速态势。 【自我小结】对该部分内容做个自我总结吧: 过去全球气候处于不停的中,全球气候受多种因素 影响很复杂,如受、、、等因素影响。地质时期的气候 变化状况总体表现为的期和的期交替,当前地球气候正 处于的期。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探究二:气候变暖是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原因是什么呢?阅读教材结合图4-3-3思考: 1、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变 化趋势?同期全球气温有何变化趋势?特别是(时间)以

第四纪地质的主要研究进展

第四纪地质的主要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的黄土、红土以及冰川等方面来介绍第四纪地质在我国的研究中的进展概况。随着各种新型的、精准的测年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第四纪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关键词:第四纪红土黄土冰川测年技术 从第四纪这门学科的发展史来追溯,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萌芽期(古代到中世纪)和发展期(中世纪至今)。第四纪这个名字是由法国学者德努瓦耶(J.Desnoyers)于1829年提出,1893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又提出更新世一名。所以第四纪是一门较古老的学科。尤其是北半球各国,在第四纪研究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取得了一些成就。六十年代初以来,由于与第四纪有关的学科深入发展,各种测试技术的应用及研究领域的扩大(如陆架区和深海区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大大促进了第四纪学科的发展;经典的理论正在经受着考验和挑战,某些传统的内容也正在不断更新。 一、第四纪红土研究进展 中国南方红土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广泛分布的第四纪土状堆积,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第四纪以来季风气候环境下的产物,是中国南方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重要陆相沉积载体.该红土沉积通常由三部分岩性层组成,一般包括上部的下蜀黄土,中部的网纹红土层以及下部的均质红土层。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南方第四纪红土的物质来源、地层学特征、土壤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磁学特征、生物特征等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对我国南方红土的成因、年代学、古气候学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很多丰硕的成果。 1.红土的成因 近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南方红土的成因研究,但我国南方红土的物质来源和成因类型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目前对我国南方红土物质来源有冲积、洪积、风积、坡麓堆积风化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在肯定红土水成说的同时,提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网纹红土可能与冰川、生物和砾石风化作用有关。但是,我国亚热带南部和北部的红土物质来源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南岭以南的第四纪红色粘土系全新世前的水成沉积物,是高处古土壤和古风化壳被流水冲刷而下在河谷或低平处的堆积物.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南部广东省、华南地区的红土母质主要是水成的。另外一些学者研究了我国北亚热带网纹红土后提出,我国亚热带北部长江中下游网纹红土大部分系风积成因。近年来,江西、湖南、浙江等中亚热带地区第四纪红土的粒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张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图1:1970—1979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行动

清华网络学堂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行动 China's Position and Action to Address Global Climate Change Tsinghua University He Jiankun October 29, 2015

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中国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 Climate change is the biggest threat facing humanity; China actively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中国分别与美国、欧盟、巴西、印度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促进巴黎气候大会成功凝聚共识。 Respectivel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Brazil, and India issued a joint decla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 order to promote a successful COP21 climate conference in Paris. ?公布2020年后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确立积极的、有雄心的CO2减排目标和峰值目标。內促发展,外树形象。 Release post-2020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DC), and establish positive, ambitious CO2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and peaking goals. Promote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set up a positive international image.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探讨本文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摘要提出了我国应对金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建议和总结了引起气候变化的成因,的科学背景,对策。对策成因:气候变化关键词引言 0 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全这一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社会活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国际社会加快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公,世纪21动,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入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履行的步伐。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进如何认在这样一个新的政治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承担减限排的潜在压力,程的加快,识我国面临的形势,从而提出应对策略,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气候变化的现状 1 再次确认了全球气候变(2007)次评估报告4第(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称,目74.0年前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00年止,与2005化事实: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过万年中任何一段时期都高,1前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比过去月,全球地表温度更是打4~1年2007%。35万年中任何时候都高,比工业革命前高65去℃。因为人为加剧的温室效应,1年以来的所有记录,平均气温比往年上升了1880破了自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近年来,世界风暴、洪水和干旱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

异常的暴雨、降雪和严酷的热浪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现。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8"C.0~5.0势基本一致: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增暖速率为每1.1年变暖尤其明显,地表气温年均升高50平均值,近℃,22.0年50突出体现在冬季增温、连续出现全国性暖冬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二是近而区域降水变化波动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都呈下降趋势,年来中国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毫米。9.2年减少10较大。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20---40年减少10区降水量平均每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毫米,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50毫米。三是近60~20年增加10增加,平均每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面积扩大,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5.2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50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四是近毫米,五是中国山地冰川海岸带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更明显。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有加速趋势。中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中国21快速退缩,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恢如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经济发展也将受粮食安全等危机,人类健康、人类社会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复的影响,年来的50次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