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危机治理机制建设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生态破坏事件为例

生态安全危机治理机制建设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生态破坏事件为例
生态安全危机治理机制建设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生态破坏事件为例

中国应急救援中国应急救援

52案例分析

A N L I F E N X I

生态安全危机治理机制建设研究

——以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生态破坏事件为例

马小飞

摘 要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步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以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俨然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时代话题,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理念与生态价值观没有形成有效的匹配与融合,进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危机因其产生发展消亡整个过程具有其特殊性,因此,生态危机治理与一般公共安全危机治理相比具有特殊性,需要从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着手,找出有效应对举措。

关键词:生态危机 机制建设 祁连山

1 问题的提出

关于生态危机治理这个话题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始关注缘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步入到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俨然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时代话题,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理念与生态价值观没有形成有效的匹配与融合,进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伴随着人类进入风险社会,各种风险危机叠加,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如何对待环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如何理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生态危机治理的研究范畴和学科范围主要集中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四个方面,从政治学角度重点围绕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以及治国理政的制度范式进行,特别是以生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对于生态问题的阐述进行现代化的现实解读和深入演变。经济学角度则围绕着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与生态之

间关系,进而得出生态资本化和资本生态化这两个路径发展态势,论证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发展模式的弊端。管理学则从治理角度,特别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这个思路出发,阐述了政府、社会、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政府治理,实际上也是对于政府职能的优化,也是对如何处理多个治理主体关系之间的一种思考。社会学则倡导社区在危机治理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殊功能,强调生态危机治理关键在于要把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生活的日常和社会发展的日常。

鉴于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区域性生态危机治理没有过多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甘肃祁连山生态危机治理目前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从理论讲,以应急管理的角度切入研究,用系统思维和发展眼光来审视生态危机治理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甘肃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复杂、生态状况脆弱而生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精准实施生态危机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对于祁连山国家级保护区存在的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大规模无序采探矿活动等环境破坏问题提出了严肃通报批评。通报之后,甘肃省委、省政府针对此事件立即作出了整改一系列部署安排,全面整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结合各地实际,开展扎实有效整治行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逐渐在恢复好转。回顾祁连山国家级保护区生态破坏事件,我们有必要重视生态危机治理这个话题,从本质属性上看,生态安全危机属于公共安全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在威胁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生态安全危机治理需要遵循其特殊规律,健全体制机制,从政策安排、制度设计、标准认定、日常监管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文综试卷(带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质量调查(一)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图1)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图2)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据此回答1-2题。 1.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2.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图3)为谷歌地球提供的我国北方某城市居民区(40°°N,117°E)卫星遥感影像,拍摄日期为某年的9月23日,读图回答3-4题。 3.判断该图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为 A.5:30 B.9:30 C.13:30 D.17:30 4.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小区居民计划在楼顶铺设光伏发电设备,若光伏发电板可通过前后转动调节来提高发电效率,则发电板和水平地面的夹角最小约为 A.13.5° B.16.5° C.23.5° D.26.5° 在四川、贵州和重庆三省市交会处有面积超过130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群,其形态与华南湿润区和西北干旱区的丹霞地貌截然不同,其岩图平面闭合度200-300度,直径50-1000米,高度10-400米,四周红色砂岩壁立,后壁有瀑布悬挂,底部有倒石堆或深潭,它就是环崖丹霞,有学者根据环崖丹霞的特点形象地将之命名为“红圈子”。下图(图4)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据此回答第5~6题。

天祝县祁连山生态破坏及恢复措施222

天祝县祁连山生态破坏带来的影响 及恢复措施 姓名刘宝成 班级 14园林三班 学号 2014073046

天祝县祁连山生态破坏带来的影响及恢复措施 摘要: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著名的一大山系,是维持河西走廊整个生态的重要地区。保护祁连山生态对河西走廊的命脉有着战略性意义。由于自然环境影响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祁连山生态环境呈现急剧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破坏、土地沙漠化、河水流量减少、植被大面积死亡等。生态恶化对河西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为此,分析和研究祁连山草地资源的现状,认真总结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国土整治及丰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对西北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草地资源的综合合理开发利用,对保护其自然生态环境,实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在保护和维护河西走廊地区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求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也只有在保持和维护河西走廊地区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河西地区以及和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对我省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 关键字:祁连山,生态,荒漠化 甘肃省天祝县地处祁连山脉,天祝县北部是甘肃内陆河石羊河的源头,平均海拔4000多米,以前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人间仙境。那里是一个牧场有草原面积70.68万亩,主要畜种有绒山羊、绵羊和白牦牛等。有森林10.54万亩,主要树种有云杉、柏、桦、柳、杨等;野生动物有雪豹、白臀鹿、麝、熊、青羊、蓝马鸡、野雉等;矿产有

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对策

祁连山北麓生态 安全屏障保护治理对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党校于生林 二0一四年五月

【摘要】祁连山北坡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水源涵养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是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祁连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质量减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山区冰川萎缩、植被与湿地系统遭到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下游地区河道断流,干旱加剧,草地退化沙化加速,灾害性天气频发,严重制约着甘肃、内蒙古省(区)工农业生产乃至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对于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祁连山北坡;生态退化;生态保护;对策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逐步恢复和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甘肃省也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省,构筑国家生态屏障,“首要任务是加大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立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大市”,明确界定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一、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位于世界层脊——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如果说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屋脊的“脊”,那么祁连山脉就是其“檐”,被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在保障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安全方面举足轻重。 根据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中的解释:一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对相邻环境或大尺度环境具有保护性作用,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一定区域的生态系统一般就是复合生态系统,既包括多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包含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这些系统在空间上呈现多层次的结构和有序化的格局,不但与其所在区

【课标版】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4_环境保护_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24环境保护 1.(2017·湖南师范附中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是新疆目前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显著,2005年以来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矿化度呈现升高趋势,鱼类种群和产量受强烈影响。下图为博斯腾湖周边地域图。 说明博斯腾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多;城镇生活用水量加大,入湖水量减少;内陆淡水湖,周边农业灌溉取水量大,湖泊水位下降;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湖水水量减小;水量减小,自净能力下降。 从人类活动看,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多,水污染严重。从自净能力来看,周边用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导致自净能力降低,博斯腾湖水质恶化。 2.(2017·湖南长沙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2015年起,三亚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下图为该山体生态修复示意图。 试分析该废弃石灰岩矿山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并对该山体生态修复提出合理整改措施。?导学号30374061? :山体岩石裸露,影响整体景观;矿山地表破碎多碎石,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体坡度大,土层薄(或多无土层覆盖),人为石漠化严重,植被少(或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溶洞进一步发育,造成山地和地表坍塌;矿山缺少植被覆盖,涵养水源能力丧失,影响生物多样性;石灰岩大量溶蚀,造成地下水硬度增大,

生态安全危机治理机制建设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生态破坏事件为例

中国应急救援中国应急救援 52案例分析 A N L I F E N X I 生态安全危机治理机制建设研究 ——以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生态破坏事件为例 马小飞 摘 要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步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以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俨然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时代话题,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理念与生态价值观没有形成有效的匹配与融合,进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危机因其产生发展消亡整个过程具有其特殊性,因此,生态危机治理与一般公共安全危机治理相比具有特殊性,需要从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着手,找出有效应对举措。 关键词:生态危机 机制建设 祁连山 1 问题的提出 关于生态危机治理这个话题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始关注缘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步入到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俨然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时代话题,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理念与生态价值观没有形成有效的匹配与融合,进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伴随着人类进入风险社会,各种风险危机叠加,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如何对待环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如何理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生态危机治理的研究范畴和学科范围主要集中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四个方面,从政治学角度重点围绕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以及治国理政的制度范式进行,特别是以生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对于生态问题的阐述进行现代化的现实解读和深入演变。经济学角度则围绕着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与生态之 间关系,进而得出生态资本化和资本生态化这两个路径发展态势,论证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发展模式的弊端。管理学则从治理角度,特别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这个思路出发,阐述了政府、社会、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政府治理,实际上也是对于政府职能的优化,也是对如何处理多个治理主体关系之间的一种思考。社会学则倡导社区在危机治理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殊功能,强调生态危机治理关键在于要把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生活的日常和社会发展的日常。 鉴于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区域性生态危机治理没有过多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甘肃祁连山生态危机治理目前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从理论讲,以应急管理的角度切入研究,用系统思维和发展眼光来审视生态危机治理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甘肃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复杂、生态状况脆弱而生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精准实施生态危机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对于祁连山国家级保护区存在的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大规模无序采探矿活动等环境破坏问题提出了严肃通报批评。通报之后,甘肃省委、省政府针对此事件立即作出了整改一系列部署安排,全面整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结合各地实际,开展扎实有效整治行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逐渐在恢复好转。回顾祁连山国家级保护区生态破坏事件,我们有必要重视生态危机治理这个话题,从本质属性上看,生态安全危机属于公共安全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在威胁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生态安全危机治理需要遵循其特殊规律,健全体制机制,从政策安排、制度设计、标准认定、日常监管

全球变化下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与保护

研究报告(14~18)全球变化下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与保护 任小凤袁赵维俊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祁连山对于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祁连山出现生态系统稳定功能削弱、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典型表现为冰川退缩、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土地退化及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森林水源涵养力下降和珍稀生物资源减少等。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了祁连山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正常发挥。针对现阶段祁连山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加强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祁连山;全球变化;生态安全屏障 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甘)LK000067(2018)03-14-18-05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Safety Barrier in Qilian Mountain under Global Change Ren Xiaofeng,Zhao Weijun (Academy of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s of Qilian Mountain in Gansu Province,Zhangye 734000,China )Abstract:Qilian Mounta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Northwes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hanges,Qilian Mountain has problems such as weakening of ecosystem stability,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land,and increased pressure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t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glacial retreat,increased threat of biodiversity,land degradation and increased soil erosion.Decrease i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reduction of rare biological resources.The in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function in the Qilian Mountains.Aiming at a serie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Qilian Mountain at present,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Qilian Mountain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Qilian Mountain;global change;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收稿日期:2018-07-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425301、41461004)、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7JR5RG351)和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TERN )共同资助作者简介:任小凤(1988-),女,甘肃张掖人,研究实习员,从森林生态 及全球变化研究。 通讯作者:赵维俊(1981-),男,甘肃靖远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 森林与土壤生态研究。2018年9月 第31卷

祁连山生态屏障分析

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调研圆满完成 张鸣实 祁连山雪山冰川、草原森林连同所涵养的绿洲共同构成了中国西部重要的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以下简称生态安全屏障),地理学上的屏障作用为: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北缘,隔断了大陆季风,造就了华夏大地东南湿润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气候格局;生态学上的屏障作用为:祁连山横跨甘青两省,总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中、西段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有大小冰川2859条,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冰储量为800多亿立方米,生成了内陆河、外流河(黄河)和青海湖三大水系,总径流量达到116亿立方米,涵盖了西北3省(区)24个县(市、区)。内陆河(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涵盖河西五市及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北部,累计长度1940公里,年平均径流量达到7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网状分布的农牧交错带,稳住了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大沙漠,阻断了中西亚与我国西部大沙漠的融合串联,避免了沙漠的东移、南下,守护着炎黄子孙的栖息之所,成为了一条横跨三省(区)的西部绿色生态长城,无论气候如何演替、流域如何消长、多少西域古国如何泯灭在黄沙之中,而生态安全屏障凭借系统巨大的生态缓冲容量,发挥超群的修复功能,应对生态危机,护佑河西仍至华夏文明。 随着气候变暖,人口急剧膨胀,传统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安全屏障出现了经济安全、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悖论。目前,生态安全屏障的状况令人堪忧,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在加剧,保护与治理处于一个窗口期。为促进张掖生态安屏障战略的实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积极谏言献策,按照市委统战部安部长的安排部署,九三学社张掖市委员会组织本社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对生态综合体及生态安全屏障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加快了生态保护治理进程。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生态退化,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发表关于祁连山及冰川保护的重要讲话。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最近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构建

2019届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某中学的学生暑假沿K河溯源而上开展野外的研学考察,行至M、N两河交汇处时,图示区域东北部下起了雨,便决定在高地扎营,观察两河雨后的水文特征。从山麓到山顶考察途中同学们看见该地区树木全是有规律分布的针叶树(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此次同学们研学考察的山脉是() A. 阿尔泰山 B. 太行山 C. 巴颜喀拉山 D. 横断山 2. 图示区域林木密集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时间 B. 土壤水分 C. 热量条件 D. 风力大小 3. 同学们在丙河交汇处观测发现,与N河相比,M河洪峰() A. 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小 B. 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大 C. 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小 D. 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大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整合知识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从山麓到山顶考察途中同学们看见该地区树木全是针叶林,所以分布纬度较高,阿尔泰山纬

度高,基带为针叶林,A对。太行山位于我国季风区,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巴颜喀拉山基带为高寒草甸,C错。横断山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林木密集区基本分布在河流沿海地区,河谷地区水分条件好,所以林木密集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水分,与热量和光照及风力大小关系不大,故选B。 【3题详解】 读图可知,M河上游地区有湖泊连通,湖泊对水量起到调节作用,并且有利于泥沙沉积,所以M河的流量更稳定且较小,含沙量更小,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农史学家万国鼎根据《管子-地员》的描述绘制而成的某山地木本植物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根据图示木本植物类型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 A. 东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青藏地区 5. “复吕”、“泉英”地段草本植物种类多、长势好,林木更高大,主要是因为() A. 光照强 B. 热量丰富 C. 土层深厚 D. 水分充足 6. 时至今日,“山之侧”的林木多由原生林变为次生林且覆盖率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气候变化 B. 自然灾害 C. 农业垦殖 D. 生物入侵 【答案】4. B 5. D 6. C 【解析】 【分析】 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习性,反映了自然环境的特征。 【4题详解】 榆树为落叶阔叶树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华北平原属于北方地区,B正确。 【5题详解】 “复吕”、“泉英”地段生长有柳树,喜湿,耐寒,是中生偏湿树种,光照、热量、土壤对其生长影响小,

辽宁省锦州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

辽宁省锦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城市住宅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读图1,回答1~3题。 1. 推广“街区制”的主要目的是

A.拓宽主干道,缓解交通压力 B.解决业主与物业的矛盾 C.便于居民出行购物 D.优化街区路网结构 2. 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模式”向“街区模式”转变,其主要意义是 A.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商业网点密度 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 D.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缓解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 3. 科学、规范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的主要作用在于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提高道路通达度 C.提高道路安全性 D.增加活动空间 国际上一般规定15~64岁为劳动年龄。图2示意中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和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预测图,据此回答4~5题。 4. 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年份大约是 A.1985年 B.2015年 C.2020年 D.2050年 5. 下列不属于我国合理应对劳动人口变化策略的是 A.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018届高考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信息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题文】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鄣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20日,中央通报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二是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三是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四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 请根据这些问题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出谋划策。 【答案】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法律制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狠抓法律法规的落实,彻底落实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对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监控,避免出现新的生态问题;依法关停违规建设的矿山、水电设施等,消除环境污染,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等,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群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①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②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③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④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因此应结合这四个问题来找寻应对措施。针对违法违规问题可以从法律法规制度入手,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依法关停违规违法建设的矿山和水电设施,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律制裁等;为避免新的违法违规问题出现,需要提前部署,落实决策,提前预防,加强监控,发挥群众的监督职能等;已经破坏地区就应尽快修复生态;为避免群众参生态保护建设不够,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并通过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提供群众经济收入,杜绝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 【标题】2018届高考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信息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