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综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综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练习综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综合练习

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4、人在发高烧时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其病理原因是()

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体温升高,影响了肠胃的吸收

5.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

6、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A)

7、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 000 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

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只有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9.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10.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11/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有(A).

1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功能越强对人体的健康越有利

B.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尿量减少

C.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

D.正常情况下人体在大脑皮层直接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相当

13.下图中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14.甲型H1N1流感其病原体是一种流感病毒新变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流感病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该种流感病毒的结构与普通流感病毒结构类似,因此注射普通的流感疫苗可以起到一定预防作用C.侵入机体的该种病毒是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消灭的,细胞免疫在这一过程中不起作用

D.B细胞和T细胞内获得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15.右图所示为人体内红细胞携带氧气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细胞被利用的过程示意

图,实线表示血液循环的方向。图中所示标号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其中能正确表示

O2浓度高低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D.②>④>③>①

16、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尿中仍然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

①胰岛A细胞受损②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异常

③胰岛B细胞受损④肾小管、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下降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7、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18、.下列有关抗体和淋巴因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由B细胞分泌,抗体由T细胞分泌

B.记忆细胞可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

19、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20、对两只小兔作以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两只兔子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

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

C.甲兔生长发育停滞,乙兔食欲旺盛,但身体消瘦

D.甲兔生长发育停滞,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

21、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

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识别、加工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2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d与a、f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d中含有较多的;a、d、f合称为,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2)c的具体内环境是。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

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物质。

23、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 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受体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

和,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患者X激素分泌量,Y激素的分泌量,这属于调节。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等。

24、基因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基因插到质粒上,然后将之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求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其主要机制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经过和指导合成的病原体蛋白,将

作为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

(2) 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

这与(填图中的编号)有关。

(3) 在初次免疫中,接受①的刺激后细胞②将作出的反应是;

细胞⑦的作用是。

(4) 细胞③的功能或特性包括。

A.DNA周期性复制;B.核孔数量较多; C. 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D. 细胞表面有较多突起:E.分泌淋巴因子

(5) 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1Nl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请给出二种合理的解释。

25、下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甲突触前抑制结构示意图乙电位图

(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2)图甲中有个突触,①所指结构的名称是。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 (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3)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 mV。与A情况相比,B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导致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B B C C A A C B D A

题目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B B C D A D D C C

二、非选择题

22、(1)

(2)(3) [ ]

(4) [ ]

23、(1)、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最新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4.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 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6.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7.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8.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9.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D.③→②→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一生物必修 (1)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3、艾滋病( AIDS )是由下列哪个系统的细胞被感染引起的 A、中枢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呼吸系统 D、运动系统 10、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乙肝病毒B、酵母菌C、疟原虫D、放线菌 11、下列每组生物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沙眼衣原体、大肠杆菌B、蓝藻和酵母菌 C、草履虫和变形虫 D、支原体、放线菌 12、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A 、蘑菇B、大肠杆菌噬菌体C、发菜D、猪肉涤虫 26、构成膜系结构的重要成分的一组是 A、脂肪和固醇 B、V D 和磷脂 C、蛋白质和胆固醇 D、磷脂和胆固醇 28、“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 的进入人体后能 A 、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B、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C、调节血液渗透压 D、促进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29、菜农种植青菜的土地里缺了Ca2+,会造成青菜 A 、变黄B、烂心C、没反应D、干枯了 30、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多饮用 A 、纯净水B、盐汽水C、牛奶D、果汁 二、非选择题 32、要水解一个由3条肽链构成,100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大分子,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子参加反应,被打断了 ______ 个肽键;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Fe2+ 128,

为 那么,此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34、有机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易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 亲水基团(如—NH2、—COOH、—OH),具有大量亲水基团的一些蛋白质、淀粉等分子易溶于水,难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疏水基团,如脂类分子中的碳氢链。 脂类分子往往有很长的碳氢链,难溶于水而聚合在一起。请作答 (1)等量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物质分散在甲、乙两个含有等量水的容器中,如下图 容器中自由水量甲比乙 ___________ 。 为结合水为物质分子 乙 甲 (2)相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含油脂多)和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当它们含水量 相同时,自由水含量较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种子 (3)种子入库前必须在阳光下晒干,重量减轻,这过程损失的主要是 _______ ,这样的种子在条件适宜时,仍能萌发成幼苗。把晒干的种子放在一洁净的 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这些水主要是。这样的种子将不能萌 发。代谢旺盛的细胞内 _______ 含量相对高些。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试题

高二生物周测二试题 一、选择题 1.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 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主要由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 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 2. 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科学家对此项研究取得了的相应的成果。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4. 与下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表示感受器 B.图一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二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图二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5. 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A .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6. 下列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激素调节是通过调节细胞的代谢而发挥作用的②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来协调的④激素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⑤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⑥激素是参与体液调节的唯一化学物质A.①②⑤B.②③⑥ C.①③④⑤ D.④⑤⑥ 7.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B.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C. 机体维持pH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D.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试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试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B.③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 4.将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5.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的细胞 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6.下图表示细胞中的5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种有机物,下列列出这5 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①—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 C、①—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 D、①—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 7.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定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A.核苷酸B.DNA C.RNA D.蛋白质 8.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与①~③中的叙述依次对应()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核糖、葡萄糖、糖原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doc

高二生物必修 3 综合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 .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 .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 3.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咼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咼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 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 ,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 ,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受重力影响 , 向地性 B. 受重力影响 , 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 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 成局部 (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8、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练习题

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 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h a ——H~■it 糖原可以存在于a中③a与b、c、d相比的蛋白质含量较咼④正 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⑤a、b、d是细胞代—站 谢的主要场所⑥b中的有些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a⑦内环----- 境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A .一项正确 B .两项正确 C .三项正确 D .四项正确 2.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n、川、w表示能直接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B. n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3.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诩'热麻丹宓------------ 结曲A r |卄険斋仆帳坤刨|n戟崇芬 1 i1T 1 ---- 血WJ滋窪卜-降 ---------- 皓杓A A. n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 i、n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 川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D. 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 、b 、c 、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 c 、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 ⑤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 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5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 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l ,散热为bl ;处于3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同30C 环境相比,人处于 0C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 维持体温稳定,因 此 a1>a2, b1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练习题

1.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层次是() A. 原子B.分子C.细胞D.个体 2.人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细胞→组织→器官→个体D.细胞→器官→系统→个体 3.生活在一片草原上的哪些生物可构成一个种群()A.一只蝗虫B.全部蝗虫C.全部昆虫D.全部生物 4.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5.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D.调整准焦螺旋 6.2008年春节之前,猪肉涨价,是因为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造成猪大量死亡。那么,组成该病毒的最基本元素是:() A. C、H、O、N B. C C. C、H、O、N、P D. C、H、O、N、P、S 7.草履虫与大肠杆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前者() A.无核膜B.无细胞壁C.无细胞膜D.无DNA 8.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 噬菌体和根霉 B. 细菌和草履虫 C. 蓝藻和酵母菌 D. 衣藻和变形虫

9.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C.所有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D.细胞对另一个个体的其他细胞起作用 10.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A.Zn、Cu、B、Mn B.Zn、Cu、Mg、Ca C.Fe、Mn、Zn、Mg D.Mg、Mn、Cu、Mo 11.生活状态下的叶肉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水B.无机盐C.蛋白质D.糖类 12.下列哪一项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A.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B.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自然界中都存在 C.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 13.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碳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D.碳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14.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会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A. 氨基 B. 羧基 C. 氨基和羧基 D. 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15.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B.酪氨酸的氨基多 C.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D.精氨酸的羧基多 16.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 A.12800 B.12544 C.11036 D.12288 17.一条由10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而成的肽链中含有—NH2和—COOH的最小数目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 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郑口中学高一年级质检二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长90分钟总 分9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指定位置 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计70个小题,每题1分,共计70分) 1.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A.生物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3. 关于细胞学说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D.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4.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A.Zn、Cu、B、Mn B.Zn、Cu、Mg、Ca C.Fe、Mn、Zn、Mg D.Mg、Mn、Cu、Mo 5.活的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这与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有密切关系。糖类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 H, O B.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6.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e g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 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 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血液分为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两个部分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又可以重新渗入到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到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中。 3、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所组成的细胞外液所构成。 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血浆的化学组成 (1)可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无机物包括水和各种无机盐。 (2)血浆中还可能含有维生素、氧气、二氧化碳、激素、病原体等物质(3)含量较多的离子是Na+, Cl-,他们的作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HCO 3-、HPO 42-可起到调节血浆酸碱度的作用。如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与HCO 3-、起作用,生成H 2C03和乳酸钠,从而保持血浆PH 的相对稳定。 22 养料O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废物CO A A A A A A A A A A AA A A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习题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2、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3、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4、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① C、①和① D、①、①和① 5、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果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的特性,可以推知,通常组成该抗原蛋白质的肽键数一般不少于 A、100个 B、99个 C、90个 D、50个 6、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8、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10、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所有生物的组成成分都有DNA 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架为骨架 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储存能量的淀粉或糖原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1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