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最具教育智慧的八句话(已打印)

论语中最具教育智慧的八句话(已打印)
论语中最具教育智慧的八句话(已打印)

《论语》中最具教育智慧的八句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有关教育、学习的言论在《论语》中处处皆是,孔子的这些经典言论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极具指导意义。《论语》中有几个关于教育、学习的“最”,每个“最”都蕴涵着教育大智慧!我们一起来瞧瞧。

勤思与乐学

最有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勤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若不加思考,学得越多,可能受蒙蔽越深,此就是所谓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只有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才能明辨真伪,然后去伪存真,为己所用。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不能汲取前人的知识养分,疑惑也不能得解,此种人可谓百思不如一学。学习中的“思”,要注重独立思考。

最明智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强弱,获得的知识有先后。但能力、智力都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上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人非圣贤,孰能都懂?不知者不可怕,不知而装知者才真正可怕,所谓害人害己呀。

引导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兴趣爱好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特别是小学生,兴趣爱好还容易转移,今天喜欢这样,明天又喜欢那样。教师要引导其形成自觉而快乐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这是最理想的教学,学生会在“学习—兴趣—成功快乐—更有兴趣—更成功快乐”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成长。

诲人与自省

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在今天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特别需要终身学习,永不满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大脑里唯有不断有活水注入,才能保证其教育教学有生命的活力。

“诲人不倦”,永远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要在学生面前有丝毫的厌烦之情和工作倦怠之意。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理,甚而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要永远做好学生幼小心灵的守护神。

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法:“启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可能是中国,也是世界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言论。教师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其效果最佳应是在学生的愤、悱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使学生逐渐进入愤、悱状态,让学生真正地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最严格的自我教育者:“一日三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的大弟子,就领会了其老师思想之精髓,一生尽心尽力做事,将每一件事能做得圆满,做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真诚地对待和自己交往的朋友;及时温习、领会老师所授的知识,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作为古人,每天都能多次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工作,不辜负别人的重托;对得起朋友,不辜负朋友的信任;对得起老师,不辜负老师的教诲。曾子也大概能算得上那个时代自我反省最深刻的人了。

仁与爱

最早倡导教学民主者:“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倡导在“仁”面前不分师生,一律平等,学生不要因为年龄小而谦让老师;反对学生对老师的盲目服从,不赞成“对吾言无所不悦”的态度,主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由此可知,孔子非常关注年轻一代的成长,并对他们寄予很大的希望。

最忠实的教育工作者:热爱学生,忠于教育。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因为热爱学生,自己就能不为他们任劳任怨吗?忠于教育这项事业,自己能不对学生谆谆教诲吗?每次读到孔子的这句话,心灵就能受到一次洗礼,孔子的这种精神品质,不正是我们现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吗!孔子不仅这么说,也是怎么做的。他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一直到了七十二岁离开人世,为了他自己钟情的教育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就立志学习礼,三十岁确立了人生目标——礼,四十岁就更加坚定三十岁的思想,五十岁知道天道与人道是合一的,到了六十岁,听到什么话都能宠辱不惊,到了七十岁时,一切世事都能随心所欲,又不会违背规矩。

孔子一辈子追求人生之完善完美,追求自己健全之人格,并且每十年,就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到了七十岁时终于达到了人生道德修炼的最高境界,成为千古一人的万世师表。

自《现在教育报》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20)——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嗜好他的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合于义的道理不能去照着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 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处。”——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 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

论语论文 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感受

我读《论语》——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乃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作,其中简洁且精炼的句子,蕴含着治国治民、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人生大智慧。我就论语中第一章学而里的第八小节谈谈我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此的解读如是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先说说第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重”字由“壬”和“里”构成。“壬”意为掌握并肩任,“里”意为居里、故里,可以理解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存在的本质。可见“重”所表现的就是肩负着的人类重大的道德使命,如果看成动词的话,也是君子对自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的重视。即使是一个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如果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珍贵价值不加重视,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获得应有的影响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本句话,我非常同意钱穆先生的解读,能肩负起人类道德品质的人必然是厚重的、稳重的。人不厚重,则失威严,就不为人所敬重,就很难树立威信。君子的威严出自哪里,就是平时的庄重稳重。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英雄无言,平色生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英雄不用说过多的言语,他的威严是靠平日里的庄重的脸色,稳重的行为展现。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威严的气质,能让人不自觉地尊重敬重他。 从古到今,对“学则不固”的理解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说“固”是指“坚固”,另一种认为是“蔽”的意思。在《论语注疏》中,孔安国注:“固,蔽也。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人们应当学习先王之道,以至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明须敦重也。”而有的人认为,此句里面应有一个逗点,即“学,则不固。”那么意思就是:从事于学,则不会有“固”的弊病。因为“固”在《论语》里面几乎全是负面的意思。例如孔子四绝中的“毋固”;“固”有鄙陋、无知、顽固、蔽固的意思。还有人却认为这里漏掉了一个“不”字。没有这个“不”字,语言及逻辑结构就不具对称性,加上这个“不”字,其良好的对称性就立即出现了,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作者写作时努力追求的美。(《发现论语》)在我看来,可以先从字形入手来解读。首先,这个“固”字,是由一个“口”与一个“古”组成,许慎注曰:“四塞者,无罅漏之谓。”固,凡坚牢曰固,又事之已然者曰固,即故之假借字也。从字形入手,当为固字的本义。由此引申,则有“坚固”、“执一不通”、“鄙陋”“本然”“已然”“常然”“固然”“固守”等义。(《康熙字典》)所以,对“固”的解释,“坚固、固守”和“蔽、鄙陋”本是一致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就其积极的意义而言,坚固,不易受侵害。而后者则是就其消极的方面而言,在思想上的固则为固守己见、执一不通。我认为,从知识论角度看,知识的增加无论对个人还是人类总体而言都是无止境的,因此须夯实基础,然后不断地添砖加瓦,所以要讲要“坚固”。而如果把“学”仅仅限定在现有的知识的范围内,则无法体会对生活、生命的更高层次的感悟。而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认识到现有知识的不足、弊病与局限性,懂得变化,懂得发现,懂得延伸,君子必须“无固行”才能“时中”,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智慧与领悟。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处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成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尔雅满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正确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正确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正确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正确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得道 正确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正确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正确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正确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正确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正确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论语经典100句智慧启发

小学生必背100句哲理名言 第一课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二课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第三课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期末考试(20)姓名:陈静班级:默认班级成绩:分 一、单选题(题数:70,共分) 1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用了六个字褒奖颜回,是(分)分 A、 勤学好思孝敬 B、 箪食瓢饮无改 C、 不迁怒,不貳过 D、 慎思之,笃行之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子曰:(),学则不固。(分)分 A、 君子见善则迁 B、 君子不重则不威 C、 君子克己复礼 D、 君子无友不如己者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0(分)分 A、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B、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勤政思想。()(分)分 A、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B、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C、 子路问政。曰:无倦。 D、 以上都对

5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分)分 A、 食、色、性 B、 贪、痴、狂 C、 贪、嗔、痴 D、 贪、欲、妄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分)分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分)分 A、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B、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惜况不太会发生 C、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分 A、 官学独大 B、 私学式微 C、 家学没落

论语关于师生关系的句子和它的解析

论语关于师生关系的句子和它的解析论语》中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考察。 (1)诲人不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孔子上课,经常表扬那些好学的学生。 颜渊就是其中最闻名的一个。 《论语·子罕》记孔子的话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等于说,课上到最后,孜孜不倦的仅仅剩下颜渊一个。 看五四时代那么多学者开课,都有学生逃课,再回过头来听孔子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就很亲切。 听话听音。 既然“语之而不惰者”是颜渊,那么,“语之而惰者”是谁呢?不知道。 孔先生似乎没去学生处查过 ___。

进而言之,“语之而惰者”到哪儿去了呢?也不知道。 恐怕有逃课的,也有上课打瞌睡的。 《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的记录,属于不逃课也不听课的。 孔子也为此发过脾气,说“朽木不可雕也”。 遇到紧要关头,孔子的学生中逃课的人更多。 《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从陈蔡者,《史记·孔子世家》谓有颜渊、子贡、子路;《弟子列传》谓有子张;《吕氏春秋·慎人篇》谓有宰予,合计五人。 他皆无考。 其他的同学哪儿去了呢?不知道。 孔先生后来似乎也没给他们处分。 如果有份处理决定,不至于无考。

就是跟着走的五个人,也不是人人步步紧跟。 《论语·先进》:“子畏于匡,颜渊后”。 这就是说,就连颜渊,遇匡人之难之际,也有逃课记录。 《吕氏春秋·劝学篇》则谓颜渊“随夫子行,忽遇匡人之难”,“自必潜身远害,或从他道迂行,此其所以相失在后也”,为颜渊逃课做了一点解释。 (2)各言尔志:考试中的师生关系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学生进行考试,似乎都是进行“开卷考试”,而且是讨论式的“开卷考试”。 他的试卷从来没有偏题怪题,常见的考题是“各言尔志”、“各言其愿”,有点类似香港高校内地招生时出过的一些题目。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香港岭南大学有一题是“谈谈你的理想和兴趣”,并且要求“就一个点来谈,不要面面俱到”;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系有一题是“有何职业规划”。

尔雅《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70,共70.0分) 1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1.0分)1.0分 A、 官学 B、 私学 C、 豕学 D、 国学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 1.0分)1.0分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子曰:(),犹恐失之。(1.0分)1.0分 A、 学而不厌 B、 学而时习 C、 学如不及 D、 学不至谷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0分)1.0分 A、 士可杀不可辱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有杀身以成仁 D、 舍小我以成仁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1.0分)1.0分 A、 王阳明 B、 王重阳 C、 王夫之 D、 王德威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 “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 1.0分)1.0分 A、 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 B、 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 C、 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7 “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指的是()。( 1.0分)1.0分A、 徒弟 B、 学生 C、 家里最小的孩子 D、 儿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 1.0分)1.0分A、 仁者不忧 B、 知者不惑 C、 勇者不惧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1《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多选题】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包括()。 ?A、私学 ?B、国学 ?C、家学 ?D、官学 我的答案:ACD得分:33.4分 2 【多选题】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今天教育生态现状的正确说法?()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我的答案:ABC得分:33.4分 3 【判断题】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经典与人生(下) :不读经十蔽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属于文化的本质?() ?A、教化 ?B、得道 ?C、入圣 ?D、人化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不读经典的弊端包括()。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我的答案:AC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人学是国学的核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灌输知识是教育的功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多选题】下面哪项是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正确理解?() ?A、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我的答案:BCD得分:33.3分 2 【判断题】孔子之学“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可以从“学而时习之”中表现出来。()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是孔子与弟子编纂的《论语》。()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方法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孔子曾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A、吟而诵之 ?B、觉而悟之 ?C、明而识之 ?D、默而识之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对“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情况不太会发生 ?B、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C、一个人学习多年后也没有做官,余生也基本上也没有机会了 ?D、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我的答案:ACD得分:25.0分 3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导读: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一部《论语》,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心理和思想品质,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秉性。《论语》作为两千多年前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论著,它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焕发出勃勃生机,启迪着我们的智慧,温润着我们的心灵。 现象一:亚洲儒学文化圈国家经济的崛起 有人说,这个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更是中国的世纪。本世纪,亚洲国家大部分实现了自己的经济起飞,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这部分经济起飞的国家大都处在儒学文化圈,而儒学就是以孔子的《论语》儒家学说为代表。这说明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深深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文化与经济生活,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现象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联袂宣言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相约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不必讳言,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可以让现代

浮躁喧嚣的人类社会归于平静,到达天、地、人和的和谐世界。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等常常从中国的《论语》中汲取两千多年前这位老人的智慧。 现象三:人们走进经典,《论语》热的兴起 2007年,《百家讲坛》的于丹着实火了一把,一时间,兴起了一股学〈论语〉的热潮,人们从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找到了久违的平静,从纷繁紊乱的现实世界中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汲取到了人生的智慧。 今天,不同的人读《论语》有不同的注解和感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论语》当然会读出孔子思想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教育智慧。大家都知道,孔子被我们尊为“万世师表”,是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中国台湾还把孔子的诞辰日作为每年的教师节。今天,我们就走近孔子,走近《论语》带给我们的教育智慧。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走进知识殿堂的第一步对于教师来说,固然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但教师最大的责任在于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告诉我们:“兴趣其实是最好的老师。”看我们今天的课堂和教学,我们的学生真正以学习为乐的现象还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完整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我的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我的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我的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我的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 ?B、教化

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内涵 ?D、得道 我的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我的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我的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我的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我的答案:√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我的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我的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我的答案: B 3 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我的答案:× 4 “学而时习之”,孔子之学有“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 我的答案:√ 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方法已完成 1 子曰:(),犹恐失之。 ?A、学而不厌 ?B、学而时习 ?C、学如不及 ?D、学不至谷 我的答案:C 2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 ?A、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B、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情况不太会发生 ?C、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3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汪清县天桥岭林业小学王晓燕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阐述。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这一教学法仍有研究和使用的价值。这句话中的“愤”是学生心求通而又未通的意思,“悱”是学生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样子。孔子认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分析一下孔子的这句话,他不认为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因此善教者不应简单地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探索真理。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用孔子启发式教学的这一思想,反观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对这一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还做得远远不够。 一是课堂教学仍是以讲为主。虽然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包括我在内,仍然习惯于采用讲授法,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分析讲解,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好学生吃不饱,中下等学生吃不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造就了一大批差生。 二是问题设计太随意,没有启发性。过去我对启发式教学理解得就很肤浅,认为课堂上的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整堂课充满了“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提问,虽然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这不是启发式教学,没有一点儿思维含量,是简单的问题填空。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达到“愤”和“悱”的状态,然后教师再进行精要的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享受思维的快乐。 现在,我在我的校本课教学中,就能比较注重使用这条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讲故事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无论是理解国学经典的原文,还是理

《论语的智慧》

卷首语: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1 心灵之道——“空灵”之境 {在我看来,《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简言之,《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找到个人坐标。} “一箪食,一瓢饮,贤哉,回也!”对于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人不堪气忧,亦不改其乐。对于生活来说,贫穷只是种现状,但安于贫穷则是种心态。现在大多的盗窃,抢劫案都有其背后的直接原因——穷!穷则思变,但一变不好,就触及到了法律的高压线,悲也。而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的,也只有真正的贤者,不被物质生活所累,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诚然,谁也不愿过苦日子,但单纯依靠物质上的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当今社会,收入多少,地位高低,似乎已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摆渡不当,一个高层的CEO也可能被压力所困,而尊重内心的人,哪怕是一个渔翁亦可以笑谈春风,自得其乐…… 事实上,我们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而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老夫子告诉我们的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心相连。陶渊明的田园雅居应该说是在自己心里开出了一片乐土吧! 引言:【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或许自己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也许你中考失手,也许你高考时也同样失意,因为一两分而与理想擦肩而过……那么,既然你无法左右的事实,就要学会承认并顺应。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切莫纠缠在内不能自拔,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把痛苦放大。第二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总的来说,要敢于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借用一句经典的诗句“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呵呵,你懂得! 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羁绊! 引言:【试问一个人的自信心哪来?它来自内心的坦然与淡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一层层看来①一个人有了仁义的打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不纠缠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内心安静,坦然和一份淡然。②一个很明白如何取舍的人,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烦恼了。③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就有了一种永往直前的力量!(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谓“大丈夫”也)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要做到内心强大,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一个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淡定的心境,更不会有真正的勇敢。所谓的“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勇气、可贵,放得下是度量、超脱。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做一个勇敢的人吧用生命的张力去化解那些遗憾! 事实上,遗憾也是种缺憾美。天空因失去云朵而拥有霞彩,人生也因包容遗憾而拥有未来……

最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资料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teacher073 《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 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

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2.智育重法。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一般来说,知识的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一个智育观念的更新。必须明确,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孔子认为除了极少数的“圣人”外,绝大多数的人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论语.季氏》)。“学习”一词就来自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可见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给学习者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才能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这一指导思想和我们现在的某些单纯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相比,无疑更正确、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文。 3.德智并重。孔子是历来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的。因此,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立志于“道”,执守于“礼”,遵循于“仁”,而博览、涉猎、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他的教学内容也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在智育与德育之间,孔子既重视智育,更重视德育,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学生的人,在家便要孝顺父母,出外便要敬爱尊长,做事则要谨慎而又诚实可信,能与众人友好相处而又亲近有德的人,如此躬行实践,注意道德修养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德、智并重,但是将道德修养放在了学习的前面,而且孔子在其教育实践中也确实注重德育为先,他对弟子的教育,始终贯穿着道德的主线。我们只有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真正扭转“以考试成绩定成败”的指向,将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列入升学考试之中,尤其是后者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的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重智轻德现象。 二、教学态度

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论语》中最具有教育智慧的八句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有关教育、学习的言论在《论语》中处处皆是,孔子的这些经典言论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极具指导意义。 勤思与乐学 ▼ 最有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勤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若不加思考,学得越多,可能受蒙蔽越深,此就是所谓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只有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才能明辨真伪,然后去伪存真,为己所用。 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不能汲取前人的知识养分,疑惑也不能得解,此种人可谓百思不如一学。学习中的“思”,要注重独立思考。 ▼ 最明智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强弱,获得的知识有先后。 但能力、智力都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上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人非圣贤,孰能都懂? 不知者不可怕,不知而装知者才真正可怕,所谓害人害己呀。 ▼ 引导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乐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兴趣爱好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特别是小学生,兴趣爱好还容易转移,今天喜欢这样,明天又喜欢那样。

教师要引导其形成自觉而快乐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这是最理想的教学,学生会在“学习——兴趣——成功快乐——更有兴趣——更成功快乐”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成长。 诲人与自省 ▼ 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在今天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特别需要终身学习,永不满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大脑里唯有不断有活水注入,才能保证其教育教学有生命的活力。 “诲人不倦”,永远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要在学生面前有丝毫的厌烦之情和工作倦怠之意。 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理,甚而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要永远做好学生幼小心灵的守护神。 ▼ 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法:“启发”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可能是中国,也是世界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言论。 教师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其效果最佳应是在学生的愤、悱状态。 教师要有意识地使学生逐渐进入愤、悱状态,让学生真正地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 最严格的自我教育者:“一日三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7、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1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9、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2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0、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