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联

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联
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联

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关联

——浅谈当代中国城市的形态发展

作者: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蒋艳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交通对当代中国的城市形态中的空间格局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阐述,并以上海和北京为主要对象做了相对具体分析,指出城市交通模式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形态的变化发展才能健康地走下去。

关键词城市形态交通发展

Abstract

This text Mainly introduces the effect with the Urban Morp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ies from the transport. And it also show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It makes relative analogy with shanghai and Beijing, showing that it should be harmonious with urban transport and planning. As a result,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urban morphology will be healthily.

Key Words Urban Morphology Transport Development

正文

城市形态(Urban Morphology)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可以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定义。它是随着对城市各个层面研究的深入后,研究者引入地理学和人文学的一些概念总结而成的。从广义上说就是指城市在某一时间内,由于其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在互动影响下发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具体地说就是城市的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综合。而我们看到这个名词一般会想到的就是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功能分布,即从狭义的角度来说。

无论从广义上说还是从狭义上讲,对城市形态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包括历史及人文方面,地理气候特点,交通条件和对外交流情况,以及国家政府对该城市的定位和政策。这里,我就谈谈交通对城市形态,更具体地说是对城市形态中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的影响和作用。

一. 交通对城市形态的作用——制约或解放

从古到今,城市形成从一开始就离不开交通。不管是离散型、拓扑式的脉络组合方式,还是被连绵高墙所圈围的、呈棋盘式格局的“营国”方法,所形成的城市中,交通或者说道路,在这中间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需要其内部之间,或者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才可能实现。就像小到细胞要在一个内环境里与血液交换物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样。而联系的纽带就是血管,尤其是牵涉到生物命脉的大动脉。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到,交通条件就像血管一样,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变化受其很大的制约和影响。

对于古代城市,交通的限制给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以明代北京的城市结构来说,可以说它的城市规划规整,轴线明确,十分的气势磅礴,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规划与建设的精华。但它的规划形态其实也明显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明初时,只建了后来所

谓的内城。因为当时的交通形式就只有马车运输和河道漕运,而整个中国经济的重心在南方,从南往北的商货士民潮水般涌向今天的前门,漕运到京城的大部分商品都在积水潭和什刹海,也无法分流大量的商业。整个城市有限的容量,造成了大部分外来人流或贫民聚集在城南,形成了“草市”,而城北则相对冷清。所以后来的外城只修了南面部分,不光是因为财力的问题,也是因为没有必要吧。经济来源在南,对外联系的交通趋向也是南,其余三面无不要,这就形成了北京“凸”形的城市格局。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形态中城北与城南人群层次与文化特征差异、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今仍影响深远。

到了近现代,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几百年里,交通条件的更新,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车的普及、铁路的开通,以及飞机的出现,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人们生活的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把古代封闭的城市结构从深厚的城墙里面解放出来了。在工业化后期,为了解决城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许多社会学者和城市规划者提出了许多新城市形态。著名的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见图1)加尼埃的“工业城市”、恩温的卫星城(见图2)等等形态。他们所提的城市全都属于分散主义的类型,而实现的前提就是良好的城市交通条件:铁路、有轨电车和汽车等有利于快速分散城市过多人口的交通设施。从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到《雅典宪章》,交通无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雅典宪章》,提出城市是工作、居住、交通与休憩四部分组成的。而这一城市规划理念对后来西方战后的城市建设如德方斯新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图1 田园城市图2 恩温的卫星城

二、当代发展下的中国城市形态

可以这么说,从上世纪20年代之后,中国相对滞后的工业化才开始有了明显的发展,交通运输也不例外,尤其以铁路的建设最为明显。京汉、陇海、津浦、沪宁等大动脉的形成造就了一大批的工业化城市,如郑州、株洲、石家庄等。城市的格局也发生变化,城墙打破了,人口流动加剧了,但碍于中国落后的经济,城市还是以市中心为主的单一同心圆形式。

而当代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十分火暴,可以说,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现有交通模式,我以城市的规模来区分了:首先,以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主,因为城市地域广泛、人口众多,故采用了地铁、城铁、城市快速干道、绕城高速公路和高架等交通方式,最大限度地分散与联系城市的各个区域及城市的周边区域。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质疑,但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

工具是不争的也是无奈的事实。其次,以嘉兴、苏州等为代表的中等城市,城市规模适中,以城市干道和马路为主,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相结合。最后是更小一级的县城,以电动车、自行车为主要工具。当然,这只是大概的分类,并不完全是这种样式,比如在上海也存在着大量的电动车和自行车,但那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面才能使用的。

但在当前,可能是深受“田园城市”概念的影响还是其他原因,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各个城市,都有一种十分典型结构模式,它几乎出现在大、中、小各级各类的城市当中。这就是以同心圆式的环形道路与放射形道路作为基本骨架的“圈层式”发展格局,即“摊大饼”。而我认为,这是卫星城形式的一种现实表现,和交通规划是分不开的。汽车的普及,使城里的人能更好地出行;轨道交通的通行,方便了在郊区的人们到市中心的出行。人们在路程上可以缩短,在地理概念上可以拉近,在时间利用上可以更加充分,这就是交通所带来的影响。城市结构从团演化为片,最终变为串或蔟,如华盛顿的发展、东京的发展,(见图3、图4)中国也在走这条路。

图3 华盛顿“放射性长廊”图4 东京的城市带发展

2.1、交通发展带来的城市形态变化——以上海为例

交通发展带来的城市形态变化,当代中国,可以上海为例。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上海,一个沿江的、在浦西由东北至西南方向发展的城市格局,交通拥堵不畅是老大难问题,我深有体会。1992年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陆续开通,浦东的交通才得到明显改善,后来地铁2号线的通车,使得浦东,尤其是小陆家嘴CBD的开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大量人口涌向浦东。延安路高架等快速路的建成也大大缓解了浦西的交通压力,虽然现在还是经常堵车。所以目前上海已经变成了跨江型的城市发展格局,呈明显的圈层式扩展趋势。(见图5)论城市形态,现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圈层:第一圈是以南京路等商业区为中心向外到临平路-虹口公园-宝山路-天目路-新闸路-江苏路-华山路-肇嘉浜路沿线内区域,以住宅和商业用地为主;第二圈是内环线以内约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工业和居住为主,工厂企业与居民住宅犬牙交错;第三圈是内环线以外、外环线以内

(含规划中的中环线)的区域,即城市边缘区,面积约6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着9个工业区,若干个大型住宅区及各类批发市场、储运中心等。第四圈是第三圈以外的地区,即近郊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化迅速发展,该圈层内的许多农村地区将成为未来新的住宅区,转型为城镇地域。

1982年1990年2005年

图5 上海近20年城市形态发展

上海城市市区发展,是与交通的规划发展分不开的。我认为地铁起了最大的作用。相对于拥堵的地面交通,地铁以准时、快捷而深受青睐。地铁的规划,对于城市形态中功能的分布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居住区分布。可以这么说,在住宅的销售中,地铁往往是开发商的金字招牌,高昂房价的支持点,而买房的人往往要为还在图纸上的、不知要等多少年、甚至无定论的地铁线多掏多少钱,多盼多少年,足见其影响力。而上海若干城市副中心和“一城九镇”计划多少也受其影响,如“地铁十年,打造了一个徐家汇。”

还要提一下高速公路,还是以上海为例,分为对外高速公路和市域高速公路。市域高速公路网络的出现,使得城市人口的分布,也由原来的聚集变为了相对分散。在浦东,出现了大量的国际化社区,在上海西部,堆积了大量的豪华别墅,可谓是“双头鹰”发展。但这是只是一种形式,同样是城市郊区化,更多的人是被政策所迫的被动式郊区化,如浦江、三林、彭浦等地区,它们对于交通的要求,是更为迫切的。对外高速公路,如沪宁、沪杭等,它们连接了江浙两省,并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一定的城市带,扩大了上海的城市地理概念和经济辐射范围,而外来人口也大量涌入,带来思想、文化、经济上的交流。同样的道路建设也出现在了其他地方,对上海也有着深刻影响。比如,最近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大大拉近了宁波及浙东沿海与上海和苏南的距离。

2.2、交通与城市形态相互作用——以北京为例

交通能改变城市格局,同样,城市格局也影响着交通发展。就以历史文化名城北京为例,其实当代的北京也出现了类似上海的现象,在拥有近300万机动车的城市里,因为城市尺度过大,坐汽车简直是必要的交通手段。北京的城市结构呈现出蔓延的状态,从三环一直扩到了五环和六环,最近还要设置七环,连接河北。在扩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遍步四周的居住区,犹如葡萄串般,如望京、北奥亚运、回龙观等大型社区,还扩到了河北燕郊。

但北京毕竟是历史名城,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规划应该与原有的城市形态相适宜。在内城,虽然利用举办奥运的锲机加快了道路的建设,使北京成为中国城市高速路最长的城市,但交通问题还是十分突出,(见图6)这和原有的城市形态中的路网格局大有关系。因为在旧城区,以前是马车和步行尺度的胡同,而现在却被现代的城市建设搞得支离破碎。道路拓宽了,胡同铲平了,形成了混乱的道路体系。同时,旧城成为了办公、商业、娱乐的高端地区,而外部则是大量的居住区,人口流动的方向性导致了很大的城市交通

问题。旧城的城市形态就宛如到处是补丁的布,巨人和小孩并存着。1998年“平安大街”、“闹市口大街”、“菜市口”的拓宽,使得大片的胡同消失,北京在城市结构上的文脉也变得越发薄弱了。不同于西方二战后的重建,在大规模改变、大拆大建的旧城改建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更令人忧虑的是,北京往往带有示范的作用,就像五六十年代拆城墙一样,全国如开封、徐州等文化名城也在进行类似的城市结构调整。

当然,由于故宫和城市历史建筑分布的原因,北京缺少纵横南北的主干道,大量机动车流入二环和三环等,这也是造成交通问题的重要原因。规划部门也采用了一些方法,如发展公交车,设置了从永定门开始的、纵横南北的专用公交道;加大地铁的建设,不过,依我看,08年的北京除非采取特别的方式,不然,交通问题对城市发展和奥运会举办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如前所说,除城市的原有交通格局外,城市形态中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构成也对现在城市交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发展在经济上呈北高南低的局面,这种影响至今仍十分巨大。从北京住宅、商业和高档消费区的分布与住宅房价的高低就能明确看出这种差别,而北四环路的拥堵与南四环的畅通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图7)北部奥运场馆的建设、东三环附近的CBD的规划(见图8),不光给该地区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该地区的人口构成和财富的分配重新变化,城市社会形态会有很大的变构。值得忧虑的是,CBD距离故宫较近,对于故宫天际线、老城区的空间形态和体量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6 北京拥堵的街道图7 车满为患的北四环路

图8 CBD的规划和所处位置

三、总结——交通模式与规划相协调

城市的发展是自然与人为相结合的,尤以人的因素占了决定作用。对于已有的历史城市,应该尽量尊重其历史的文脉,保护和改变相结合,或者保留旧城,发展新城。对于新兴的城市,也要在符合当地的经济情况和人文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规划。合理的交通规划,会扩大城市的发展空间,缓解城市矛盾,发展城市;反之,不但会浪费资源和土地,也会破坏城市形态,伤害城市。但从现在来看,后者的趋势为明显,特别在一些小县城,大广场、宽马路,形成了冷冷的城市道路(见图9)。这与领导大好喜功、大搞政绩有关。看来,城市的发展、城市形态的良性发展还有待时日,需要社会共同关注、通过协商共同解决。

图9 某县城缺乏人气的城市大道

参考文献:1. 郑莘、林琳 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评述城市规划 2002.6

2. 易晖我国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城市问题 2005.9

3. 薛华培轨道交通与我国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城市交通 2005.11

4. 陈蔚镇、郑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中的一种效应分析城市规划 200

5.3

5. 张良皋《匠学七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3

32sw_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第四章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考情分析 章节章名2015 2016 2017 2018 一概述0 0 0 0 二石油化工防火 4 3 4 3 三地铁防火 1 1 2 2 四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 1 1 1 五加油加气站防火 4 4 1 1 六发电厂与变电站防火0 1 3 3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交通隧道的分类及其特殊构造、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及特点,掌握隧道结构耐火的主要措施、隧道安全疏散的主要形式、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第一节隧道分类 一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 一、分类标准 隧道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隧道建设规模、设计和施工方法、横断面形式以及交通运营特点,参见表1。 建设规模隧道长度 L/m 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短隧道 3000

③多孔中有一孔或数孔可按交通需求改变交通运行方向,以适应潮流式交通需求 施工方法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钻爆法等 二、分类依据和说明 (一)按建设规模分类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 1.盾构法 采用盾构机械挖土掘进,并在盾构壳体保护下拼装预制的衬砌结构来支承周围土体,从而形成道。该方法以建造圆形隧道为主,如图4-4-1所示。 2.沉管法 采用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矩形隧道一般采用此法建造,如图4-4-2所示。 3.钻爆法 采用钻眼、爆破、出砟而形成结构空间的一种开挖方法,是目前修建山岭隧道的最通行的方法。 4.明挖法 采用放坡或围护的形式,从地表向下分段开挖、分段浇筑结构后回填覆盖,从而形成地下通道。连拱形隧道、矩形隧道可采用此法建造。连拱形遂道横断面示意图如图4-4-3所示。 【例题多选】隧道的施工方法是隧道主要分类依据之一,其可分为()等。 A.盾构法 B.结构法 C.沉管法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 Standard on Fire Protection for City Underground Tunnel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 实施 ICS XXX X XX 备案号:XXX-XXXX XXXX-XX-XX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地方标准 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Standard on Fire Protection for City Underground Tunnel 编号: 备案号: 主编单位: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4年月日 2014 北京

前言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4〕36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收集国内外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试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地下联系隧道结构防火、人员疏散、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通风和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的防火设计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分为7章,即总则、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通风和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及附录。 本规范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规范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寄至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南小街1号,邮编100035)。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品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腾盛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马建民雷蕾杨欣李磊刘旭东李宏文冉鹏张昊 李桂芬罗凯金丽萍华高英路世昌郭再斌段旺 叶晓平朱晶晶尹康翟传明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名)

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一、建筑结构耐火 (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顶板乙级防火门与隧道分开。 二、防火分隔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1500㎡,隧道内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 (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1.安全出口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最不应少于两个,与车道或其他防火分区相通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 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安全通道 根据隧道形式不同,可分为四类:一是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二是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三是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四是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二)疏散楼梯 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 左右。 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一)灭火设施 1.常用灭火设施布置 (1)消火栓系统。隧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洞口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 (二)报警设施

除隧道内需设置火灾报警设施外,其配套设备用房如:变压器室、配电室、机房等也应配有警铃、手报、广播、探测器等相应的报警和警报设施。 1.一般规定 隧道入口处100m~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隧道封闭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2.系统设置 (1)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设置。隧道长度L小于1500m时,可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长度L 大于等于1500m 的隧道,可设置一台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多台分火灾报警控制器,其间宜采用光纤通信连接。 (2)车行隧道内一般每隔50m 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三)防排烟系统 2.排烟模式 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四)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监视系统、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等。 1.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防灾控制室应与消防部门设置直线电话。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一般每100m 宜设置一台。 2.广播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无需单独设置,可与隧道运营广播系统合用。火灾事故广播具有优先权。 (五)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一般规定 高速公路隧道应设置不间断照明供电系统。长度大于1000m 的其他交通隧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应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并保证照明中断时间不超过0.3s。 以上就是关于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交通运输)城市道路交通卡口系统精编

(交通运输)城市道路交通 卡口系统

(交通运输)城市道路交通 卡口系统

目录 第壹章前言3 系统背景3 第二章概述5 1、指导思想5 2、设计原则5 3、设计标准6 4、系统功能概述7 第三章系统介绍8 1、工作流程8 2、系统组成8 2.1硬件(以俩车道为例)9 2.2软件系统10 3、系统功能11 3.1识别系统11 3.2管理系统12 第四章网络和指挥中心系统16 1、网络通讯系统16 2、指挥中心系统16 2.1系统介绍16 2.2系统功能16

2.3组成结构18 2.4扩展功能的建议22 第五章主要技术指标23 1、车辆车牌抓拍和自动识别23 2、车辆车速测定23 3、影响因素分析24 4、车牌识别核心技术简介24 第六章系统设备26 1、设备选择的基本原则26 1.1系统安全要求26 1.2设备安装要求26 1.3材料要求26 1.4电气装置要求26 1.5夜间补光要求27 1.6工作环境适应性27 1.7电源适应性27 2、系统主要设备28 3、中心机房28 3.1装修28 3.2人流及出入口29 3.3噪声及振动控制29

3.4其它30 4、避雷和接地装置31 第七章系统配置32 说明32

道路交通卡口系统 第壹章前言 1、系统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在迅猛增长,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国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现状和需求的矛盾进壹步加剧,和交通相关的刑事和治安案件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像肇事或做案后驾车沿公路逃逸、盗抢机动车辆、车辆违章行驶等。针对上述问题,公安部相继开展了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和实施畅通工程,其目的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向科技要警力,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 在现代智能交通管理中,利用视频技术获取各种交通数据和对违章车辆进行检测和监控,具有快速、准确、直观等优点,便于交通指挥管理部门和道路使用者及时了解道路交通状况,准确做出决策进行道路交通指挥管理和合理行车路径选择。 道路交通卡口系统是安装在公路任意断面上,包括的城市的出入口、收费站、省际和市际卡口等处。卡口系统对过往车辆进行自动实时拍摄和记录,且由计算机进行车牌识别以及对车辆进行行驶速度和各类违章的检测、数据采集和报警,必将进壹步加大对交通违章、涉案车辆和公路干线交通状况的监控力度,为侦破肇事逃逸案件和治安、刑事案件以及交通违章处理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有效地遏制交通违章现象,消除交通隐患,降低机动车肇事逃逸和车辆盗抢案件,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系统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进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城市交通隧道[1](DOC)

12城市交通隧道 国内外发生的隧道火灾均表明,隧道特殊的火灾环境对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而且火灾在短时间内就能对隧道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有限的逃生和救援条件,要求对隧道采取与地面建筑不同的防火措施。 由于国家对地下铁道的防火设计要求已有标准,而管线隧道、电缆隧道的情况与城市交通隧道有一定差异,本章主要根据国内外隧道情况和相关标准,确定了城市交通隧道的通用防火技术要求。 12.1一般规定 12.1.1城市交通隧道(以下简称隧道)的防火设计应综合考虑隧道内的交通组成、隧道的用途、自然条件、长度等因素。 【条文说明】12.1.1隧道的用途及交通组成、通风情况决定了隧道可燃物数量与种类、火灾的可能规模及其增长过程和火灾延续时间,影响隧道发生火灾时可能逃生的人员数量及其疏散设施的布置;隧道的环境条件和隧道长度等决定了消防救援和人员的逃生难易程度及隧道的防烟、排烟和通风方案;隧道的通风与排烟等因素又对隧道中的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影响很大。因此,隧道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后,合理确定防火要求。 12.1.2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和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的规定。 救援困难;2)不仅车载量更大,而且需通行运输危险材料的车辆,有时受条件限制还需采用单孔双向行车道,导致火灾规模增大,对隧道结构的破坏作用大;3)车流量日益增长,导致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加。本规范在进行隧道分类时,参考了日本《道路隧道紧急情况用设施设置基准及说明》和我国《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等标准,并适当做了简化,考虑的主要因素为隧道长度和通行车辆类型。 12.1.3隧道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类隧道和通行机动车的三类隧道,其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的测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对于一、二类隧道,火灾升温曲线应采用本规范附录C第C.0.1条规定的RABT标准升温曲线,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00h和1.50h;对于通行机动车的三类隧道,火灾升温曲线应采用本规范附录C第C.0.1条规定的HC标准升温曲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其他类别隧道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9978.1的规定;对于三类隧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对于四类,耐火极限不限。 【条文说明】12.1.3本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隧道结构一旦受到破坏,特别是发生明塌时,其修复难度非常大,花费也大。同时,火灾条件下的隧道结构安全,是保证火灾时灭火救援和火灾后隧道尽快修复使用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防火设计探讨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防火设计探讨 作者:华高英, 王伟, 赵耀华, 李磊, 肖婧, HUA Gao-ying, WANG Wei, ZHAO Yao-hua,LI Lei, XIAO Jing 作者单位:华高英,王伟,赵耀华,肖婧,HUA Gao-ying,WANG Wei,ZHAO Yao-hua,XIAO Jing(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李磊,LI Lei(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北 京,100013) 刊名: 建筑科学 英文刊名:BUILDING SCIENCE 年,卷(期):2008,24(8)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0条) 1.康晓龙.王伟.赵耀华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性能化防火设计探讨[期刊论文]-建筑科学 2007(08) 2.华高英.王伟.赵耀华城市地下快速路消防系统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7(10) 3.李磊.刘文利.肖泽南金融街地下车行系统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评估[期刊论文]-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4(01) 4.李引擎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2005 5.康晓龙.王伟.赵耀华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调研与对策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05) 6.邹金杰竖井对长大公路隧道火灾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学位论文] 2006 7.Anders Lo¨nnermark.Haukur Ingason Gas temperatures in heavy goods vehicle fires in tunnels 2005(06) 8.胡隆华.霍然.王浩波公路隧道内火灾烟气温度及层化高度分布特征试验[期刊论文]-中国公路学报 2006(06) 9.Wu Y.Bakar MZA Control d smoke flow in tunnel fires using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 systems-a study of the critical velocity 2000(04) 10.Vauquelin O.Wu Y Muence of tunnel width on longitudinal smoke control 2006(06) 相似文献(1条) 1.学位论文华高英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2009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UTL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由环形的主隧道及多条连接隧道组成,并且通常位于城市繁华地带。与常规的直线型公路隧道相比,UTLT拥有更加复杂的结构设计与通风、排烟设计,以及较大的出入口隧道(连接隧道)坡度和较高的车流量。因此UTLT的火灾风险性非常高,并且需要可靠的烟气控制策略以及人员疏散预案,以确保UTLT的火灾安全。本文以北京拟建的CBD UTLT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UTLT的最优烟气控制方案及人员疏散策略。 通过对UTLT的特点、发展现状、国内外隧道火灾烟气与人员疏散的研究以及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文章提出应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对UTLT的火灾安全进行研究。此外,通过对隧道通风及火灾模拟理论基础的介绍和合理分析,包括数学、物理模型,为本文CBD UTIT烟气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北京市两条已建纵向通风隧道的实体通风测试以及数值仿真研究,获得了隧道内轴流风机与射流风机的简化建模方法以及射流风机边界条件的设置方法,为顺利开展CBD UTLT的烟气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 应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并仔细分析CBD UTLT的结构特点,通风、排烟设计情况,以及火灾特点,本文在隧道内共建立了5个典型的火灾场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 FLUENT6.3.26,建立CBD UTLT的全尺度隧道模型。通过合理地设置火灾模拟所需的边界条件,对不同火灾场景下的烟气的产生、蔓延、扩散状态以及合理的烟控方案分别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分析。 采用经验公式法对每个火灾场景所对应疏散场景下的人员疏散方案进行了详细研究,并计算了人员的疏散时间(RSET)。通过将RSET与危险来临时间(ASET)进行对比,可知在合理的烟控方案下,人员均可安全疏散。由此5个火灾场景下各自的最优烟气控制方案以及人员疏散预案被最终确定。 引证文献(2条) 1.姜学鹏.徐志胜.黄益良.陈长坤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火灾烟控方案的性能[期刊论文]-科技导报 2009(9) 2.姜学鹏.庄炜茜.赵红莉.徐志胜通风竖井在地下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6)

道路系统及交通设施

目次 第一节术语 (1) 第二节道路系统及交通设施 (3) 2.1道路系统 (3) 2.2城市轨道交通 (10) 2.3机场、铁路、港口(码头) (15) 2.4站场工程 (16) 2.5道路广场竖向标高 (19) 2.6其它 (19) 第三节市政管线设施 (23) 3.1 管线综合 (23) 3.2 给水工程 (33) 3.3 电力工程 (37) 3.4 通信工程 (44) 3.5 热力工程 (50) 3.6 燃气(料)工程 (51) 3.7 污水工程 (55) 第四节城市防灾 (61) 4.1 城市防洪排涝 (61) 4.2 城市消防 (64) 4.3 城市抗震 (66) 4.4 城市人防工程 (66) 第五节市政环卫设施 (69) 5.1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 (69) 5.2公厕 (70)

第一节术语 1.1输水干管 输水干管是指由供水厂将自来水输送到各需水压段,联接配水干管的管道。公称口径DN800或以上口径的管道为输水干管。 1.2配水干管 配水干管是指在各需水压段,将输水干管送来的自来水转输到各用水地段、用水地点,用以联接配水支管的管道。公称口径DN400、DN600的管道为配水干管使用。 1.3配水支管 配水支管是指在各用水地段,将配水干管转输的自来水供给用户的管道。公称口径DN300或以下口径的管道为配水支管使用。 1.4城市排水量 城市污水量(包括城市综合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量的总称。 1.5电缆终端场 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连接设施的用地。 1.6公变房 10kv公用配电房用房。 1.7专变房 10kv客户专用配电房用房。 1.8移动通信网 利用无线信道为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和固定点用户之间提供直接链路构成通信的网路。移动通信网由移动交换机、基站、和移动台组成。移动交换机控制若干个基站,它与公众网相连并完成号码分析、路由选择、信道指配等多种控制功能。 1.9河涌维护地带 河涌维护地带是指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河涌养护和维修作业的规划控制地带。 1.10河涌规划控制蓝线 河涌规划控制蓝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包含河涌过流断面、堤岸、河涌维护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12城市交通隧道

12 城市交通隧道 12.1 一般规定 1 城市交通隧道(以下简称隧道)的防火设计应综合考虑隧道内的交通组成、隧道的用 途、自然条件、长度等因素进行。 2 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及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 的规定。 表12.1.2 隧道分类用 途 隧道封闭段长度L (m ) 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可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 动车 L>1500 500<L≤1500L≤500— 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 等机动车 L>3000 1500<L≤3000500<L≤1500L≤500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 车—— L>1500 L≤1500 3 一类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0h;二类不应低于 1.50h;三类不应低于2.00h;四类隧道的耐火极限不限。 水底隧道的顶部应设置抗热冲击、耐高温的防火衬砌,其耐火极限应按相应隧道类别确 定。 注:1 一、二类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采用RABT 标准升温曲线测试,通行 机动车的三类隧道的耐火极限应采用HC 标准升温曲线测试,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2 通行机动车的四类隧道和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车的三类隧道,其耐火极限试验可采用标准升温曲线和判定标准。 4 隧道内装修材料除嵌缝材料外,应采用不燃材料。 5 一、二、三类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应按下列规定设 置: 1 水底隧道宜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车行疏 散通道的入口间隔,宜为500~1500m; 2 非水底隧道应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车行 疏散通道的入口间隔,宜为200~500m; 3 车行横通道应沿垂直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车行疏散通道应沿 隧道长度方向在双孔中间设置,并应直通隧道外; 4 车行横通道和车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4.0m,净高度不应小于 4.5m; 5 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6 一、二、三类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应按下列规定设 置: 1 隧道应设置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人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人行疏散通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汇总表(城市交通隧道篇)

城市交通隧道篇 要点:1 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和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的规定。 备注:本数归于低等级 隧道内的地下设备用房、风井和消防救援出入口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地面的重要设备用房、运营管理中心及其他地面附属用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 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底隧道宜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车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宜为1000m-1500m; 2非水底隊道应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车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不宜大于1000m; 3车行横通道应沿垂直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车行疏散通道应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在双孔中间,并应直通隧道外; 4车行横通道和车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4.0m,净高度不应小于4.5m; 5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条文解释: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釆取防火分隔措施,是为防止火灾向相邻隧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蔓延。防火分隔措施可采用耐火极限与相应结构耐火极限一致的防火门,防火门还要具有良好的密闭防烟性能。 单孔隧道宜设置直通室外的人员疏散门或独立避难所等避难设施。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与车道或其它防火分区相通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要点:2 四类隧道和行人或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三类隧道,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水源和供水管网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消防用水量应按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和隧道全线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计算确定。一、二类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h;三类隧道,不应小于2.0h; 3隧道内的消防用水量应按需要同时开启所有灭火设施的用水量之和计算; 4隧道内宜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消防给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应釆取防冻措施;当釆用干式给水系统时,应在管网的最高部位设置自动排气阀,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宜大于90s; 5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对于长度小于1000m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

城市地下道路综述报告

在城市的迅速发展中,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许多城市都出现建设用地紧张、生活空间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出行等日常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上述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及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地下空间已被发达国家看作新型的国土资源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当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危机的重要措施和治疗“城市综合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决上述的“城市综合症”,发达国家各大城市普遍采取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修建以地铁车站为枢纽,伴以辅助修建地下步行街、地下通道等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各种功能相互兼容的及居住、办公、商业、娱乐与文化的综合体。从而使得城市形成以地面、地上和地下相互协调发展的立体综合空间,在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空间结构,加大了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对“城市综合症”的缓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自1977 年在瑞典召开第一次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RockStore77)以来,已召开了多次以地下空间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通过了不少呼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决议和文件。例如“RockStore80”国际学术会议产生了一个致世界各国政府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人类造福的建议书。1983 年联合国经理事会通过了利用地下空间的决议,决定把地下空间的利用包括在该组织下属的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之中。1991 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国际学术会议上通过了《东京宣言》,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国际隧协提出了口号“为着更好的利用地下空间”,正在为联合国准备题为“开发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文件,其1996 年22 届年会的主题就是“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1997 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第七届地下空间国际会议,其主题是“明天—室内的城市”,1998 年在莫斯科召开以“地下城市”为主题的地下空间国际会议。在工程实践方面,瑞典、挪威、加拿大、日本、美国和芬兰等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领域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实践表明,它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省土地资源、缓解中心城区高密度、人车立体分流、疏导交通、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增加城市绿地、保持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的最有效途径。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如得到合理开发,其节省土地资源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国际上不少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并预测二十一世纪末将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地下空间中是并不夸张的。 一、城市交通隧道主要类型及其断面类型 目前城市交通隧道主要有地铁隧道、城市地下快速公路以及最近兴起的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 (1)地铁交通体系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和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世界有44 个国家的100 多座城市修建了340 多条地铁,其运营线路总长度超过了6000km。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和莫斯科等城市,虽然已建成几百公里的地铁网络,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还在不断地扩建它们的地铁网络。在我国,从1965 年在北京开始修建地铁发展到现在已经有40 多年历史,我国地铁的发展规模和修建技术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60~80 年代,仅北京、天津修建地铁,上海尚处于研究试验时期,车站和区间均采用明挖修筑的方法。80~90 年代,上海、广州也陆续开始修建地铁。在北京开始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区间隧道,用盖挖法、洞柱(梁)法修建车站,在上海、广州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已使用盾构机。进入新世纪以来,地铁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南京、深圳等城市地铁相继开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地铁建设规模急速扩大;重庆、武汉、大连等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建设,还有许多城市也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或地铁的前期工作。

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分析报告(1)

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环境分析 一、行业简述 现代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种。其中道路运输是以道路为运行基础,以站场为作业基地,以车辆为主要工具,以实现旅客和货物位移为目的的生产活动。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之一,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其他运输方式的重要纽带。道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快速、经济,可以实现“门对门”直达,运行范围广泛等许多其他运输方式所不能取代的优点,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行业现状 1、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 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企业众多,但是由于受行业特点所限,覆盖全国的跨省市、跨区域的大规模道路运输企业较少,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市场份额十分分散。从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公布的“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名单(2016 年)”来看,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排名十一,山东省内排名第一,全国名列前五名的公司为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广东粤运交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通汽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以上五家公司各自网站信息,其简要情况如下:(1)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公路客运的主导型企业,截至2015年11月,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下设11个分子公司、控股企业70个、20个参股企业,营运车辆11,000多辆,14个国家一、二级客运汽车站,营运班线656条,日均发送旅客达66万人次,已基本形成道路客运、现代物流、公交出租、综合旅游、汽车修理、站场经营、金融地产等多元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2)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公司下辖9个内部分支机构,26家投资企业,以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客运站场和车辆维修为主业,运行线路遍及广州、横跨广佛、辐射珠三角。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含投资控股企业)拥有各类营运车辆8,636台,经营线路872条,员工23,306人。 (3)广东粤运交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3399),主要从事提供汽车运输及配套服务、综合物流服务和高速公路相关服务,汽车运输业务主要分布于粤港等地,截至2015年6月底,管理的站场83个,营运客车7,424辆,班车线路1,378条。 (4)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重点现代物流企业的第一位,在重庆和西部地区道路客运市场具有主导地位;截止到2014年底,拥有各类客货车辆2万余辆,长江标准化船舶运力达30万吨;拥有物流站场45个,已经建成和在建仓储面积70余万平方米。 (5)南通汽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核心业务为道路客运、道路货运及农副产品经营。截止2014年12月底,下属21个子(分)公司,9个一二级客运站和二个现代物流园区,拥有7,000多员工、营运客车2,100多辆、营运线路600多条、日发班次6,400多班。 2、行业发展现状 2015年全国公路道路运输业载客量车辆为83.90万辆,较上年同期减少0.8%;客位2148.58万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9%;客运量161.91亿人,较上年同期减少6.75%;旅客周转量10742.66亿人公里,较上年同期减少2.31%。从各项数据来看在2015年均出现了负增长,市场规模已经饱和并呈现下滑趋势,行业天花板已经开始逐步显现。行业2011年至2015年的各项数据统计如下: 全国公路道路运输业载客车辆及客位统计表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设计题目交通系统分析应用程序设计姓名 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9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2 年7 月6 日

评语 指导教师: 2012年月日目录

1 线性归划 (3) 1.1 模型及分析 (3) 1.2 Matlab求解方法 (3) 1.3 Lingo求解方法 (4) 2 运输规划 (6) 2.1 模型及分析 (6) 2.2 Lingo求解方法 (8) 3 整数规划 (9) 3.1 模型及分析 (9) 3.2 Lingo求解方法 (9) 4 图与网络分析 (11) 4.1 模型及分析 (11) 4.2 Matlab求解方法 (11) 5 预测分析 (12) 5.1 模型及分析 (12) 5.2 R软件求解方法 (16) 5.3 Excel求解方法 (17) 6 参考资料 (18) 1 线性规划

实例:某桥梁工地用一批长度为8.4m 的角钢(数量充分多)制造钢桁架,因构造要求需将角钢截成三种不同规格的短料:2m 、3.5m 、4m 。这三种规格短料需求量分别为100根、50根、50根。试问怎样截料才能使废料最少。 1.1 模型分析 这个问题是线性规划中的截料优化问题,经过分析后可以知道该批角钢有六种截法如表1所示 钢材截取方法 表1 长度 根 数 截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m 2 2 0 0 0 4 3.5m 1 0 1 0 2 0 4.5m 0 1 1 2 0 0 废料长(m ) 0.9 0.4 0.9 0.4 1.4 1.4 所以上述问题下列数学模型来表达: x x x x x x z 4.04.14.09.04.09.0min 654321+++++= ?? ???????≥=+ +=++=++且为整数0 ,,,,,502502100422s.t.654321432531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该问题为线形规划问题,为求得最优解,下面分别用Matlab 和Lingo 求解。 1.2 用Matlab 方法求解 该问题化为标准模型如下所示。 cx z =min ?? ?? ???≤≤=≤UB LB b x A b Ax x 11s.t.. 用命令:[x ,fval]= =linprog (c ,A ,b ,A1,b1,LB ,UB )在MATLAB 中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编号: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考查 内容 篇章页码√4-4 388 估计难度易中难 出题人√ 试题正文 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楼板、顶板与隧道分开。 A、2.00h 1.00h B、1.50h 1.00h C、2.00h 1.50h D、1.50h 1.50h 试题答案 C

编号: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考查 内容 篇章页码√4-4 389 估计难度易中难 出题人√ 试题正文 隧道内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A、3.00h B、2.50h C、2.00h D、1.50h 试题答案 A

编号: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考查 内容 篇章页码√4-4 391 估计难度易中难 出题人√ 试题正文 车行隧道内一般每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A、45m B、50m C、100m D、150m 试题答案 B

编号: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考查 内容 篇章页码√4-4 391 估计难度易中难 出题人√ 试题正文 隧道封闭长度超过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A、100m B、150m C、1000m D、1500m 试题答案 C

编号: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考查 内容 篇章页码√4-4 391 估计难度易中难 出题人√ 试题正文 长度L大于等于的隧道,可设置一台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多台分火灾报警控制器,其间宜采用光纤通信连接。() A、100m B、150m C、1000m D、1500m 试题答案 D

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化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交通拥挤以及由引起的能源浪费,时间损失,交通安全事故,以及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其解决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就是修建更多的路桥来提高其通行能力,然而,城市的空间限制,以及修建路桥巨额的资金的限制,使得这个办法不切实际。因此,只有在现有的道路上通过适当的控制技术来提高交通通行能力。近年来,理论和实际证明,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发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是解决交通拥挤的很有效的办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管制中心的功能得到了加强,控制手段也是越来越先进,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有效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 交通控制系统可以分成几类。从系统结构与控制方式上分,有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动态控制系统;从控制区域的路网结构上分,有开环网络和闭环网络;从系统功能上,有监视、控制和诱导功能。 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处理整个控制系统搜集的所有信息,并向各个路口发出控制指令。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中央,地区,路口控制三级组成,各个计算机控制自己相应的控制区域,并且执行上一级的控制指令。 动态控制系统:根据检测器实时采集的交通流信息的优化路口信号配时。 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最有代表性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有三个。 (1)英国TRANSYT系统 TRANSYT(Traffic Network Study Tool)是英国道路与交通研究所(TRRL)于1996年提出来的脱机优化网络信号配时的一套程序,它是一种脱机操作的定时控制系统,系统主要是由仿真模型及优化两部分组成。交通模型用来模拟在信号灯控制下交通网上的车辆行驶状况,以便计算在一组给定的信号配时方案下网络的运行指标;优化过程通过改变信号配时方案并确定指标是否减小,这样经过反复计算求得最佳配时方案。 通过建立的优化数学模型来进行反复的计算得出绿信比和相位差,即是优化确定的。周期不进行优化,只是从事先确定的方案中通过比较各个运行指标选出最佳的,即选择性确定。 该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计算量大,在大城市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